CN111131514A - 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1514A
CN111131514A CN201911421912.5A CN201911421912A CN111131514A CN 111131514 A CN111131514 A CN 111131514A CN 201911421912 A CN201911421912 A CN 201911421912A CN 111131514 A CN111131514 A CN 111131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data
information
things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219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旭
覃毅芳
杨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of CAS filed Critical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14219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15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1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1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7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applying multiple layers of encryption, e.g. nested tunnels or encrypting the content with a first key and then with at least a second ke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4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digital sign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及系统,方法步骤包括:接收感知层传输的初始传感信息,对初始传感信息适配解析协议,并根据解析协议解析所述初始传感信息,获得传感数据信息,根据标识信息和预存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感知层对应的应用系统,并生成对应的数据分类标识符;将传感数据信息分别和每个所述数据分类标识符单独封装在封装传感信息内的单行结构数据信息中;按照不同种类的预定参数将物联网终端划分为多个群组;并设置辅助服务器,辅助服务器根据不同所述预定参数对应的辅助策略,对群组分别生成通信辅助指令;并发送给相应群组中的所述物联网终端;然后将封装传感信息发送至网络层接入所述物联网终端。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拓展,具体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体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普遍认可的定义是:它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感知层负责进行数据采集以及数据短距离传输,网络层负责进行数据远距离传输以及数据服务,应用层则负责通过对感知和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感知。
物联网能够应用于不同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独特的应用系统或者数据内容。目前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物联网接入设备的数量也成倍增加。但由于不同行业的各种自成网络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没有统一标准,来自同一接入设备的感知数据往往只能传输至特定的一个应用系统,再根据实际需求,由此应用系统将上述感知数据转发至其他应用系统,实际形成了各自的信息孤岛,无法进行高效数据共享,影响了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效率及使用效率,另外,各应用系统转发感知数据时的重复数据处理导致大量服务器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物联网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存在的上述问题,比如:目前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物联网接入设备的数量也成倍增加。但由于不同行业的各种自成网络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没有统一标准,来自同一接入设备的感知数据往往只能传输至特定的一个应用系统,再根据实际需求,由此应用系统将上述感知数据转发至其他应用系统,实际形成了各自的信息孤岛,无法进行高效数据共享,影响了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效率及使用效率,另外,各应用系统转发感知数据时的重复数据处理导致大量服务器资源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感知层传输的初始传感信息,对初始传感信息适配解析协议,并根据解析协议解析初始传感信息,获得传感数据信息,传感数据信息包括指示感知层的类型的标识信息;
根据标识信息和预存的映射关系确定感知层对应的应用系统,并生成对应的数据分类标识符,每个数据分类标识符对应一个应用系统;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不同类型的感知层和应用系统的对应关系;将传感数据信息分别和每个数据分类标识符单独封装在封装传感信息内的单行结构数据信息中;
按照不同种类的预定参数将物联网终端划分为多个群组;预定参数的种类包括物联网终端变更状态、上报数据周期、部署地点;并设置一辅助服务器,辅助服务器根据不同预定参数对应的辅助策略,对群组分别生成通信辅助指令;通信辅助指令用于设置或更改物联网终端的通信辅助参数;将生成的通信辅助指令发送给相应群组中的物联网终端;然后在辅助服务器的控制下,将封装传感信息发送至网络层接入物联网终端。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感知层传输的初始传感信息,对初始传感信息适配解析协议,并根据解析协议解析初始传感信息,获得传感数据信息,传感数据信息包括指示感知层的类型的标识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标识信息和预存的映射关系确定感知层对应的应用系统,并生成对应的数据分类标识符,每个数据分类标识符对应一个应用系统;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不同类型的感知层和应用系统的对应关系;将传感数据信息分别和每个数据分类标识符单独封装在封装传感信息内的单行结构数据信息中;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按照不同种类的预定参数将物联网终端划分为多个群组;预定参数的种类包括物联网终端变更状态、上报数据周期、部署地点;并设置一辅助服务器,辅助服务器根据不同预定参数对应的辅助策略,对群组分别生成通信辅助指令;通信辅助指令用于设置或更改物联网终端的通信辅助参数;将生成的通信辅助指令发送给相应群组中的物联网终端;然后在辅助服务器的控制下,将封装传感信息发送至网络层接入物联网终端。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可以实现对物联网感知层不同感知层发送的不同类型的传感数据进行解析、分类与封装,生成具有指示应用层不同应用系统的分类标识符的通用封装传感数据信息,使汇聚单元根据分类标识符将相同来源的传感数据信息同时转发至不同的应用系统,各应用系统可快速获得相应的传感数据信息,提高了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效率及使用效率。
(2)通过对物联网系统下的各个物联网终端根据预定参数进行分组,根据不同预定参数对应的辅助策略,生成相应的通信辅助参数发送到相应的物联网设备,能够对物联网终端进行有效管理,防止网络信令拥塞。
(3)初始传感信息加密方法中,密钥组织结构树至少包括终端签名密钥对和链路通信密钥对,终端签名密钥对是对终端唯一序列号进行签名获得的,代表了物联网终端的身份信息,链路通信密钥对能够在需要建立连接的通信时,对通信连接进行加密。在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后台服务器进行通信时,至少包括两级加密,即,当物联网终端相物联网后台服务器发起通信时,物联网后台的鉴权系统首先根据物联网终端提供的终端签名密钥对验证物联网终端的身份信息,此为第一级加密;当验证通过后,链路通信密钥对可以对通信进行加密,防止通信信息被截获,此为第二级加密。因此,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加密可以使得物联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附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接收感知层传输的初始传感信息,对初始传感信息适配解析协议,并根据解析协议解析初始传感信息,获得传感数据信息,传感数据信息包括指示感知层的类型的标识信息;
步骤二,在步骤一的基础上,根据标识信息和预存的映射关系确定感知层对应的应用系统,并生成对应的数据分类标识符,每个数据分类标识符对应一个应用系统;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不同类型的感知层和应用系统的对应关系;将传感数据信息分别和每个数据分类标识符单独封装在封装传感信息内的单行结构数据信息中;
步骤三,在步骤二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种类的预定参数将物联网终端划分为多个群组;预定参数的种类包括物联网终端变更状态、上报数据周期、部署地点;并设置辅助服务器,辅助服务器根据不同预定参数对应的辅助策略,对群组分别生成通信辅助指令;通信辅助指令用于设置或更改物联网终端的通信辅助参数;将生成的通信辅助指令发送给相应群组中的物联网终端;然后在辅助服务器的控制下,将封装传感信息发送至网络层接入物联网终端。
按照上报数据周期所划分出的各群组分别设置优先级,上报数据周期越长的群组的优先级越高;对于按照上报数据周期所划分出的各群组,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将接入网络和上报数据的优先级设置为所在群组的优先级的通信辅助指令;在按照上报数据周期所划分出的各群组中,对于上报数据周期超过预定时间阈值的群组,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在不上报数据时关闭通信功能或进入休眠,在到达上报数据周期时开启通信功能或终止休眠的通信辅助指令。
在按照部署地点所划分出的各群组中,对于部署地点的网络信令流量超过预定流量阈值的各群组,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暂时关闭通信功能或进入休眠的通信辅助指令;对于部署地点的网络信令流量超过预定流量阈值的各群组,分别生成指示该群组中的物联网终端分别在不同时间段接入网络或上报数据的通信辅助指令。
按照部署地点所划分出的各群组,分别比较各群组中的物联网终端上报数据时所携带的部署地点和该群组的部署地点是否匹配;对于不匹配的物联网终端,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停止通信的通信辅助指令。
对于按照变更状态所划分出的各群组,分别比较各群组中的物联网终端所上报的应用数据和该群组的变更后状态是否匹配;对于不匹配的物联网终端,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停止通信的通信辅助指令。
在一个例子中,针对物联网终端的特点,设计成分别按照物联网终端变更状态、上报数据周期、部署地点这三个维度进行分组,每个物联网终端在三个维度上都会归属于相应的群组;比如一个部署在地点A,上报数据周期为6小时,属于抄表类应用的物联网终端,在按照部署地点分组时,属于“地点A”这个群组,在按照上报数据周期分组时,属于“大于3小时,小于或等于6小时”这个群组,在按照变更状态分组时,属于“停止工作”这个群组。具体分组时,各群组的预定参数可以自行设置,比如按照部署地点分组时,可以设置成将具有相同的MSC(移动交换中心)、LAC(位置区码)或CI(小区标识)的物联网终端划分到一个群组中;再比如按照上报数据周期分组时,可以将可能出现的周期长度分为几个区间,将属于同一个区间的物联网终端分到一个群组。
现有的技术只能以物联网终端为对象,对物联网终端的个体流量进行控制,无法解决大量物联网终端作为一个集合对运营商网络带来的影响,比如无法避免某一基站或区域下的物联网终端同时接入网络或同时上报数据所可能导致的网络拥塞。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不同预定参数对应的辅助策略,进而生成相应的通信辅助指令调整每个物联网终端的通信辅助参数(比如接入网络/上报数据的时间、接入网络/上报数据的优先级等),可以错开不同物联网终端通信的时间段,从而有效避免网络拥塞。
本实施例中,是由物联网管理平台(而不是在应用平台或终端)对物联网终端通信进行总体辅助,所制定的辅助策略是由无线网络运营商制定的网络侧通信辅助策略,而不是应用服务商制定的应用侧或终端侧策略,因此可以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辅助,预防了网络拥塞的发生。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预定参数为变更状态时,所对应的辅助策略可以包括:控制变更状态为预定应用的物联网终端在预定时间段接入网络和上报数据。
本实施方式中,物联网管理平台在按照变更状态所划分出的各群组中,对于变更状态为预定应用的群组,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在预定时间段接入网络和上报数据的通信辅助指令。
这样将使得属于预定应用的物联网终端只在特定的时间段中接入网络和上报数据,以避开网络可能拥塞的时间段;比如可以将对实时性没有要求的应用(比如抄表类应用等)的特定时间段集中设置在网络空闲时(如半夜),以提高网络利用率,并且避免对手机业务(高端用户)产生影响。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预定参数为上报数据周期时,所对应的辅助策略可以包括:按照上报数据周期设置接入网络和上报数据的优先级;上报数据周期越长,则优先级越高。
本实施方式中,物联网管理平台对于按照上报数据周期所划分出的各群组分别设置优先级,上报数据周期越长的群组的优先级越高;对于按照上报数据周期所划分出的各群组,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将接入网络和上报数据的优先级设置为所在群组的优先级的通信辅助指令。
这样将为各群组的物联网终端设置不同的优先级;本实施方式可以实现根据终端上报数据的周期对终端进行通信管理,优先保障长周期终端接入网络、上报数据。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预定参数为上报数据周期时,所对应的辅助策略还可以包括:控制上报数据周期超过预定时间阈值的物联网终端在不上报数据时关闭通信功能或进入休眠,在到达上报数据周期时开启通信功能或终止休眠。
本实施方式中,物联网管理平台在按照上报数据周期所划分出的各群组中,对于上报数据周期超过预定时间阈值的群组,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在不上报数据时关闭通信功能或进入休眠,在到达上报数据周期时开启通信功能或终止休眠的通信辅助指令。
本实施方式可有效减少物联网终端的能量消耗。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预定参数为部署地点时,所对应的辅助策略可以包括:当一个或多个区域的网络信令流量超过预定流量阈值时,控制处于相应部署地点的物联网终端关闭通信功能或进入休眠,或者也可以控制处于相应部署地点的物联网终端分别在不同时间接入网络或上报数据。
本实施方式中,物联网管理平台在按照部署地点所划分出的各群组中,对于部署地点的网络信令流量超过预定流量阈值的各群组,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暂时关闭通信功能或进入休眠的通信辅助指令;或者对于部署地点的网络信令流量超过预定流量阈值的各群组,分别生成指示该群组中的物联网终端分别在不同时间段接入网络或上报数据的通信辅助指令,比如给一个群组中1/2的物联网终端发送在第一时间段接入网络或上报数据的通信辅助指令,给该群组中另外1/2的物联网终端发送在第二时间段接入网络或上报数据的通信辅助指令,其中第一、第二时间段互不重合。
本实施方式可以在网络流量较大时及时阻止某个区域的物联网终端收发网络信令,或使整个区域的物联网终端不能同时接入网络或上报数据,以避免在该区域出现网络拥塞;比如可控制某一LAC下的物联网终端暂时关闭通信功能或进入休眠,等网络流量下降后或预定的时间长度到达后,还可以控制这些物联网终端开启通信功能或终止休眠。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预定参数为部署地点时,所对应的辅助策略还可以包括:当物联网终端上报数据时携带的部署地点的信息和该物联网终端所在的群组的部署地点不匹配时,禁止该物联网终端进行通信。
本实施方式中,物联网管理平台对于按照部署地点所划分出的各群组,分别比较各群组中的物联网终端上报数据时所携带的部署地点和该群组的部署地点是否匹配;对于不匹配的物联网终端,生成指示该M2M终端停止通信的通信辅助指令。
这样可以通过物联网终端上报数据时携带的部署地点的信息(比如CI消息)判断其是否超出部署地点(即该物联网终端原先的部署地点,也就是根据部署地点分组时该物联网终端所在群组的部署地点),如果超出则说明该物联网终端有可能已被盗用,需要停止其工作。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预定参数为变更状态时,所对应的辅助策略还可以包括:当物联网终端上报的应用数据和该物联网终端所在的群组不匹配时,禁止该物联网终端进行通信。
本实施方式中,物联网管理平台对于按照变更状态所划分出的各群组,分别比较各群组中的物联网终端上报的应用数据和该群组的变更状态是否匹配;对于不匹配的物联网终端,生成指示该M2M终端停止通信的通信辅助指令。
这样可以通过物联网终端上报的应用数据判断其是否超出应用范围(即该物联网终端原先的变更状态,也就是根据变更状态分组时该物联网终端所在群组的变更状态),如果超出则说明该物联网终端有可能被滥用,需要停止其工作。
本实施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
设置不同辅助策略的管理优先级,并在通信管控指令中携带该管理优先级;当根据不同的辅助策略所产生的通信辅助指令发生冲突时,物联网终端先执行管理优先级高的通信辅助指令。比如一个物联网终端变更状态为抄表类,以变更状态作为预定参数时的辅助策略是将属于抄表类应用的物联网终端设置为在半夜进行上报数据;但某天由于发生了意外情况,某个区域在半夜的网络流量非常大,以部署地点作为预定参数时的辅助策略是要关闭该区域物联网终端的通信功能;由于后者的管理优先级更高,因此位于该区域中的物联网终端(包括属于抄表类应用、本该在这个时段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终端)将暂时关闭通信功能。
优选地,将传感数据信息分别和每个数据分类标识符单独封装在封装传感信息内的行结构数据信息中,具体包括:当生成一个数据分类标识符时,将传感数据信息和数据分类标识符封装在一个单行数据结构信息中,封装传感信息为包括一个单行结构数据信息的单行结构;当生成多个数据分类标识符时,将传感数据信息分别和多个数据分类标识符封装在多个单行数据结构信息中,封装传感信息为包括多个单行结构数据信息的多行结构。
优选地,映射关系还用于指示不同应用系统对应的数据格式要求;当封装传感信息为多行结构,且标定行和第一行中的数据分类标识符对应的应用系统对应的数据格式要求相同时,标定行中的传感数据信息为空;当封装传感信息为多行结构,且标定行和第一行中的数据分类标识符对应的应用系统对应的数据格式要求不同时,标定行中的传感数据信息按标定行中的数据格式要求设置。
优选地,每个数据分类标识符在封装传感信息的单行结构数据信息中为传感数据信息的前缀或后缀。
优选地,还包括:在超过预定时长后,还未接收到网络层接入物联网终端对于封装传感信息的确认接收信息时,缓存封装传感信息。
本实施例中,对于初始传感信息的加密具体步骤如下:构建密钥组织结构树,密钥组织结构树包括对应于物联网终端的根节点密钥对、对应于物联网终端的核心密钥对、和利用根节点密钥对对核心密钥对的公钥进行签名获得的核心密钥对的签名,其中,核心密钥对至少包括终端签名密钥对和链路通信密钥对;将密钥组织结构树写入物联网终端和物联网后台服务器中;利用密钥组织结构树生成物联网终端的鉴权信息;将鉴权信息写入物联网终端和物联网后台鉴权系统中,其中,利用密钥组织结构树生成物联网终端的鉴权信息的步骤包括:生成与物联网终端唯一对应的内部标识符;生成非对称密钥对;利用终端签名密钥对的私钥对非对称密钥对的公钥进行签名,以获得物联网终端签名,其中,物联网终端的鉴权信息包括物联网终端签名、非对称密钥对的公钥和内部标识符。构建密钥组织结构树的方法包括:生成根节点密钥对;生成核心密钥对;利用根节点密钥对的根节点私钥对核心密钥对的公钥进行签名,以生成该核心密钥对的签名。物联网终端加密方法还包括在构建密钥组织结构树的步骤之前进行的:按照业务类型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分类;其中,在构建密钥组织结构树的步骤中,每种类型的物联网终端对应一个根节点密钥对。核心密钥对还包括指令密钥对、消息密钥对和主撤销密钥对中的至少一者。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感知层传输的初始传感信息,对初始传感信息适配解析协议,并根据解析协议解析初始传感信息,获得传感数据信息,传感数据信息包括指示感知层的类型的标识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标识信息和预存的映射关系确定感知层对应的应用系统,并生成对应的数据分类标识符,每个数据分类标识符对应一个应用系统;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不同类型的感知层和应用系统的对应关系;将传感数据信息分别和每个数据分类标识符单独封装在封装传感信息内的单行结构数据信息中;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按照不同种类的预定参数将物联网终端划分为多个群组;预定参数的种类包括物联网终端变更状态、上报数据周期、部署地点;并设置一辅助服务器,辅助服务器根据不同预定参数对应的辅助策略,对群组分别生成通信辅助指令;通信辅助指令用于设置或更改物联网终端的通信辅助参数;将生成的通信辅助指令发送给相应群组中的物联网终端;然后在辅助服务器的控制下,将封装传感信息发送至网络层接入物联网终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感知层传输的初始传感信息,对所述初始传感信息适配解析协议,并根据所述解析协议解析所述初始传感信息,获得传感数据信息,所述传感数据信息包括指示感知层的类型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预存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感知层对应的应用系统,并生成对应的数据分类标识符,每个所述数据分类标识符对应一个所述应用系统;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不同类型的所述感知层和所述应用系统的对应关系;将所述传感数据信息分别和每个所述数据分类标识符单独封装在封装传感信息内的单行结构数据信息中;
按照不同种类的预定参数将物联网终端划分为多个群组;所述预定参数的种类包括所述物联网终端变更状态、上报数据周期、部署地点;并设置辅助服务器,所述辅助服务器根据不同所述预定参数对应的辅助策略,对所述群组分别生成通信辅助指令;所述通信辅助指令用于设置或更改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通信辅助参数;将生成的通信辅助指令发送给相应群组中的所述物联网终端;然后在所述辅助服务器的控制下,将所述封装传感信息发送至网络层接入所述物联网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根据不同所述预定参数对应的辅助策略,对所述群组分别生成通信辅助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
按照上报数据周期所划分出的各群组分别设置优先级,上报数据周期越长的群组的优先级越高;对于按照上报数据周期所划分出的各群组,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将接入网络和上报数据的优先级设置为所在群组的优先级的通信辅助指令;在按照上报数据周期所划分出的各群组中,对于上报数据周期超过预定时间阈值的群组,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在不上报数据时关闭通信功能或进入休眠,在到达上报数据周期时开启通信功能或终止休眠的通信辅助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根据不同所述预定参数对应的辅助策略,对所述群组分别生成通信辅助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按照部署地点所划分出的各群组中,对于部署地点的网络信令流量超过预定流量阈值的各群组,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暂时关闭通信功能或进入休眠的通信辅助指令;对于部署地点的网络信令流量超过预定流量阈值的各群组,分别生成指示该群组中的物联网终端分别在不同时间段接入网络或上报数据的通信辅助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根据不同所述预定参数对应的辅助策略,对所述群组分别生成通信辅助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
按照部署地点所划分出的各群组,分别比较各群组中的物联网终端上报数据时所携带的部署地点和该群组的部署地点是否匹配;对于不匹配的物联网终端,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停止通信的通信辅助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根据不同所述预定参数对应的辅助策略,对所述群组分别生成通信辅助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
对于按照变更状态所划分出的各群组,分别比较各群组中的物联网终端所上报的应用数据和该群组的变更后状态是否匹配;对于不匹配的物联网终端,生成指示物联网终端停止通信的通信辅助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传感数据信息分别和每个所述数据分类标识符单独封装在封装传感信息内的行结构数据信息中步骤,具体包括:
当生成一个所述数据分类标识符时,将所述传感数据信息和所述数据分类标识符封装在一个所述单行数据结构信息中,所述封装传感信息为包括一个所述单行结构数据信息的单行结构;当生成多个所述数据分类标识符时,将所述传感数据信息分别和多个所述数据分类标识符封装在多个所述单行数据结构信息中,所述封装传感信息为包括多个所述单行结构数据信息的多行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还用于指示不同所述应用系统对应的数据格式要求;当所述封装传感信息为多行结构,且标定行和第一行中的所述数据分类标识符对应的所述应用系统对应的所述数据格式要求相同时,所述标定行中的所述传感数据信息为空;当所述封装传感信息为多行结构,且标定行和第一行中的所述数据分类标识符对应的所述应用系统对应的所述数据格式要求不同时,所述标定行中的所述传感数据信息按所述标定行中的所述数据格式要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数据分类标识符在所述封装传感信息的所述单行结构数据信息中为所述传感数据信息的前缀或后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超过预定时长后,还未接收到所述网络层接入物联网终端对于所述封装传感信息的确认接收信息时,缓存所述封装传感信息。
10.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感知层传输的初始传感信息,对所述初始传感信息适配解析协议,并根据所述解析协议解析所述初始传感信息,获得传感数据信息,所述传感数据信息包括指示所述感知层的类型的标识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预存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感知层对应的应用系统,并生成对应的数据分类标识符,每个所述数据分类标识符对应一个所述应用系统;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不同类型的所述感知层和所述应用系统的对应关系;将所述传感数据信息分别和每个所述数据分类标识符单独封装在封装传感信息内的单行结构数据信息中;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按照不同种类的预定参数将物联网终端划分为多个群组;所述预定参数的种类包括所述物联网终端变更状态、上报数据周期、部署地点;并设置一辅助服务器,所述辅助服务器根据不同所述预定参数对应的辅助策略,对所述群组分别生成通信辅助指令;所述通信辅助指令用于设置或更改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通信辅助参数;将生成的通信辅助指令发送给相应群组中的所述物联网终端;然后在所述辅助服务器的控制下,将所述封装传感信息发送至网络层接入所述物联网终端。
CN201911421912.5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11315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1912.5A CN111131514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1912.5A CN111131514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1514A true CN111131514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07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21912.5A Pending CN111131514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15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2437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智联数聚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4757A (zh) * 2012-11-16 2013-03-20 感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网关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610872A (zh) * 2016-03-16 2016-05-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加密方法和物联网终端加密装置
CN106101238A (zh) * 2016-06-22 2016-11-09 深圳市慧云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通信管控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30729A (zh) * 2016-09-18 2017-01-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170118117A1 (en) * 2014-06-19 2017-04-27 Convida Wireless, Llc Context-aware content publication and resolution
CN107395604A (zh) * 2017-07-28 2017-11-24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4757A (zh) * 2012-11-16 2013-03-20 感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网关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70118117A1 (en) * 2014-06-19 2017-04-27 Convida Wireless, Llc Context-aware content publication and resolution
CN105610872A (zh) * 2016-03-16 2016-05-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加密方法和物联网终端加密装置
CN106101238A (zh) * 2016-06-22 2016-11-09 深圳市慧云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通信管控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30729A (zh) * 2016-09-18 2017-01-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395604A (zh) * 2017-07-28 2017-11-24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2437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智联数聚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CN103702344B (zh) 一种无线m2m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4228280U (zh) 边缘物联代理设备
CN10870278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451534A (zh) 一种用于5G系统会话管理中QoS流的动态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306591A (zh) 采用集中器通信的物联网智能燃气表通信方法
CN106101238A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通信管控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30301A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基于该传感器网络的水质监测系统
CN102202298A (zh) 结合网络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终端加入网络的方法
Khan et al. Integration challenges of facilities-layer DCC for heterogeneous V2X services
WO2018233030A1 (zh) 一种基于传输时长的物联网数据上报控制方法及转发节点
Tian et al. Accurate sensor traffic estimation for station grouping in highly dense IEEE 802.11 ah networks
CN106230645A (zh) 一种用于监测节点与汇聚网关之间的低功耗无线通信方法
CN112492583B (zh) 基于云边端协同的软件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方法
CN101951414A (zh) 无线传感网络与物联网平台结合的信息系统
CN109067871B (zh) 一种电力泛在智能云架构
Oproiu et al.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mart City Use Case in a 5G mobile network's operator
CN111131514A (zh) 一种适用IPv6工业物联网信息传输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2383141A (zh)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融合终端
Malik et al. A survey on next generation IoT networks from green IoT perspective
Balador et al. A comparison of decentralized congestion control algorithms for multiplatooning communications
CN108307431A (zh) 一种寻呼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CN109525982B (zh) 一种5g系统中的接入方法
CN104994561B (zh) 一种广域物联网的通信管理方法及数据节点装置、基站装置
Falchetti et al. Vehicular cloud computing in the dawn of 5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