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0717B - 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0717B
CN111130717B CN201911296788.4A CN201911296788A CN111130717B CN 111130717 B CN111130717 B CN 111130717B CN 201911296788 A CN201911296788 A CN 201911296788A CN 111130717 B CN111130717 B CN 1111307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block
block groups
feedback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967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0717A (zh
Inventor
林亚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967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07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0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0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0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07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包括: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所述终端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所述终端发送信息,所述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M个编码块组,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中重传业务数据传输块中的编码块组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5月3日的PCT国际专利申请PCT/CN2017/082919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80090350.3、发明名称为“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新空口(New Radio,NR)是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组织中新近提出的一个课题。随着新一代5G技术的讨论逐渐深入,一方面,由于通信系统是后项兼容的,所以后来研发的新技术倾向于兼容之前已经标准化的技术;而另一方面,由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4G)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已经存在了大量的现有设计,如果为了达到兼容,必然要牺牲掉5G的很多灵活度,从而降低性能。所以,目前在3GPP组织中两个方向并行研究,其中,不考虑后向兼容的技术讨论组,被称为5G NR。
在LTE系统中,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协议是指发送端每发送一个数据分组包就暂时停下来,等待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当数据包到达接收端时,对其进行检错,若接收正确,返回确认(ACK)信号,错误则返回不确认(NACK)信号。当发送端收到ACK信号,就发送新的数据,否则重新发送上次传输的数据包。而在等待确认信息期间,信道是空闲的,不发送任何数据。这种方法由于收发双方在同一时间内仅对同一个数据包进行操作,因此实现起来比较简单,相应的信令开销小,收端的缓存容量要求低。
在5G NR系统中,业界提出针对增强移动宽带eMBB业务的一个传输块中的不同编码块反馈ACK/NACK,如此需要更为灵活的重传编码块的机制来适应未来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以期提高未来无线通信系统重传业务数据传输块中的编码块组的灵活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所述终端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
所述终端发送信息,所述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M个编码块组,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M为正整数,M小于或等于N。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信息,该信息用于传输M个编码块组,且该M个编码块组包含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如此可以避免终端未有效接收或存储预设传输块中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灵活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发送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除所述P个编码块组之外的编码块组。
可见,本设计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信息,该信息用于传输M个编码块组,且该M个编码块组包含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除所述P个编码块组之外的编码块组,如此可以避免终端未有效接收或存储预设传输块中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灵活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发送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一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数值,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之外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N个编码块组;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第二下行数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
可见,本设计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发N个编码块组,如此可以避免终端未有效接收或存储预设传输块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编码块组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且第一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一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数值,P+1比特反馈信息中除第一预设数值之外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信息,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在不增加额外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提供支持全部编码块组进行重传的反馈功能,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发送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二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二预设数值,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预设比特位之外的P比特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第三下行数据,所述第三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可见,本设计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重传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避免终端未有效存储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编码块组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且由于第二信息的位长为P+1比特位,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在不增加额外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提供支持全部编码块组进行重传的反馈功能,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发送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含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之外的反馈信息为第二预设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第四下行数据,所述第四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可见,本设计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重传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避免终端未有效存储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编码块组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且由于第三信息的位长为N比特位,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在不增加额外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提供支持全部编码块组进行重传的反馈功能,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发送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含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之外的反馈信息包括第三预设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所述第三预设信息所在的比特位对应的编码块组;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第五下行数据,所述第五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所述第三预设信息所在的比特位对应的编码块组。
可见,本设计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用于重传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N比特反馈信息中第三预设信息所在的比特位对应的编码块组,避免终端未接收或存储预设传输块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编码块组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且由于第四信息的位长为N比特位,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在不增加额外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提供支持全部编码块组进行重传的反馈功能,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稳定性和效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信息,所述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M个编码块组,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M为正整数,M小于或等于N,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是终端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而获取的,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信息,该信息用于传输M个编码块组,且该M个编码块组包含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如此可以避免终端未有效接收或存储预设传输块中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灵活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除所述P个编码块组之外的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一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数值;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下行数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二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二预设数值,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预设比特位之外的P比特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三下行数据,所述第三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含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之外的反馈信息为第二预设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四下行数据,所述第四下行数据包含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含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之外的反馈信息包括第三预设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五下行数据,所述第五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所述第三预设信息所在的比特位对应的编码块组。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具有实现上述方法设计中终端的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终端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终端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支持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终端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设计中网络设备的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网络侧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网络侧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网络侧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信息,该信息用于传输M个编码块组,且该M个编码块组包含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如此可以避免终端未有效接收或存储预设传输块中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2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 NR场景下的数据重传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5G NR场景下的数据重传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5G NR场景下的数据重传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3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5G NR场景下的数据重传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3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5G NR场景下的数据重传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3F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5G NR场景下的数据重传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通信系统的可能的网络架构。该示例通信系统可以是4G LTE通信系统或5G NR通信系统,具体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终端,终端接入网络侧设备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时,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无线链路通信连接,该通信连接方式可以是单连接方式或者双连接方式或者多连接方式,但通信连接方式为单连接方式时,网络侧设备可以是LTE基站或者NR基站(又称为gNB基站),当通信方式为双连接方式时(具体可以通过载波聚合CA技术实现,或者多个网络侧设备实现),且终端连接多个网络侧设备时,该多个网络侧设备可以是主基站MCG和辅基站SCG,基站之间通过回程链路backhaul进行数据回传,主基站可以是LTE基站,辅基站可以是LTE基站,或者,主基站可以是NR基站,辅基站可以是LTE基站,或者,主基站可以是NR基站,辅基站可以是NR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名词“网络”和“系统”经常交替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限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
请参阅图2A,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2a01部分,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在2a02部分,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其中,所述编码块组包括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至少一个编码块。该预设传输块中的编码块组的划分策略可以为随机划分策略、数据量均衡划分策略、或者基于特定业务需求的划分策略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预设传输块中的编码块组的划分策略不做唯一限定。
在2a03部分,所述终端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
在2a04部分,所述终端发送信息,所述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M个编码块组,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M为正整数,M小于或等于N。
在2a05部分,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信息,所述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M个编码块组,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M为正整数,M小于或等于N,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是终端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而获取的,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信息,该信息用于传输M个编码块组,且该M个编码块组包含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如此可以避免终端未有效接收或存储预设传输块中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灵活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信息之后,还执行以下操作: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
所述终端在发送信息之后,还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除所述P个编码块组之外的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与图2A一致的,请参阅图2B,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2b01部分,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在2b02部分,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在2b03部分,所述终端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
其中,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非应答NACK,不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应答ACK。
在2b04部分,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一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数值,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之外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N个编码块组。
在2b05部分,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一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数值,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之外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信息例如可以为非应答NACK反馈信息。
在2b06部分,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下行数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
在2b07部分,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
可见,本示例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发N个编码块组,如此可以避免终端未有效接收或存储预设传输块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编码块组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且第一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一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数值,P+1比特反馈信息中除第一预设数值之外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信息,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在不增加额外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提供支持全部编码块组进行重传的反馈功能,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本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在检测到所述终端的缓存器的可用缓存空间小于所述参考存储空间时,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所述参考存储空间为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至少一个不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的缓存空间。
可见,本示例中,终端在缓存器的可用缓存空间小于参考存储空间时发送第一信息,避免终端没有足够缓存空间存储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编码块组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与图2A一致的,请参阅图2C,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2c01部分,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在2c02部分,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在2c03部分,所述终端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
在2c04部分,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二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二预设数值,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预设比特位之外的P比特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其中,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非应答NACK,不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应答ACK。其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中反馈信息为所述NACK的比特位对应的编码块组。
在2c05部分,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二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二预设数值,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预设比特位之外的P比特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
在2c06部分,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三下行数据,所述第三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在2c07部分,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三下行数据,所述第三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可见,本示例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重传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避免终端未有效存储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编码块组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且由于第二信息的位长为P+1比特位,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在不增加额外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提供支持全部编码块组进行重传的反馈功能,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本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终端的缓存器的可用缓存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参考存储空间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参考存储空间为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至少一个不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的缓存空间。
可见,本示例中,终端在缓存器的可用缓存空间大于或等于参考存储空间时发送第一信息,避免终端有足够缓存空间存储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重发终端已正确接收的编码块组而浪费传输资源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编码块组的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与图2A一致的,请参阅图2D,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2d01部分,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在2d02部分,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在2d03部分,所述终端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
在2d04部分,所述终端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含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之外的反馈信息为第二预设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信息例如可以是ACK。
其中,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非应答NACK,不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应答ACK。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中反馈信息为所述NACK的比特位对应的编码块组。
在2d05部分,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含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之外的反馈信息为第二预设信息;
在2d06部分,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四下行数据,所述第四下行数据包含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在2d07部分,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四下行数据,所述第四下行数据包含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可见,本示例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重传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避免终端未有效存储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编码块组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且由于第三信息的位长为N比特位,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在不增加额外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提供支持全部编码块组进行重传的反馈功能,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本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终端发送第三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在检测到所述终端的缓存器的可用缓存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参考存储空间时,发送所述第三信息,所述参考存储空间为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至少一个不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的缓存空间。
可见,本示例中,终端在缓存器的可用缓存空间大于或等于参考存储空间时发送第一信息,避免终端有足够缓存空间存储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重发终端已正确接收的编码块组而浪费传输资源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编码块组的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与图2E一致的,请参阅图2E,图2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2e01部分,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在2e02部分,终端接收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在2e03部分,所述终端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
在2e04部分,所述终端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含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之外的反馈信息包括第三预设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所述第三预设信息所在的比特位对应的编码块组。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信息可以为非应答信息NACK。
其中,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非应答NACK,不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应答ACK。
在2e05部分,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含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之外的反馈信息包括第三预设信息;
在2e06部分,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五下行数据,所述第五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所述第三预设信息所在的比特位对应的编码块组。
在2e07部分,所述终端接收第五下行数据,所述第五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所述第三预设信息所在的比特位对应的编码块组。
可见,本示例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用于重传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N比特反馈信息中第三预设信息所在的比特位对应的编码块组,避免终端未接收或存储预设传输块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编码块组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且由于第四信息的位长为N比特位,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在不增加额外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提供支持全部编码块组进行重传的反馈功能,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稳定性和效率。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阅图3A,网络侧设备为5G NR中的基站gNB,终端为5G NR中的用户设备,预设传输块为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数据传输块,该预设传输块包含4个编码块组,按顺序分别为CBG1、CBG2、CBG3、CBG4,终端接收到的第一下行数据中包含该2个编码块组CBG2和CBG3,并针对该2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其中,CBG2译码错误,CBG3译码正确,获取2比特反馈信息为{NACK,ACK},参考存储空间为CBG3的缓存空间,且终端的缓存器当前的可用缓存空间小于参考存储空间、且P(2)小于N(4),预设位长为第一比特位,第一预设数值为0,第一预设信息为NACK(该第一预设信息用于占位),如图所示,用户设备向gNB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为{0,NACK(占位),NACK(占位)}(注意第一比特位的“0”为实际传输的符号,后两位“NACK”为承载信息,具体可以映射成0或1进行传输),gNB接收到该第一信息之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下行数据,且该第二下行数据包含CBG1、CBG2、CBG3、CBG4。
请参阅图3B,网络侧设备为5G NR中的基站gNB,终端为5G NR中的用户设备,预设传输块为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数据传输块,该预设传输块包含4个编码块组,按顺序分别为CBG1、CBG2、CBG3、CBG4,终端接收到的第一下行数据中包含该2个编码块组CBG2和CBG3,并针对该2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其中,CBG2译码错误,CBG3译码正确,获取2比特反馈信息为{NACK,ACK},参考存储空间为CBG1和CBG4的缓存空间,且终端的缓存器当前的可用缓存空间大于参考存储空间、且P(2)小于N(4),预设位长为第一比特位,第二预设数值为1,如图所示,用户设备向gNB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为{1,NACK,ACK}(注意第一比特位的“1”为实际传输的符号,后两位“NACK”和“ACK”均为承载信息,具体可以映射成0或1进行传输),gNB接收到该第二信息之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三下行数据,且该第三下行数据包含CBG2。
请参阅图3C,网络侧设备为5G NR中的基站gNB,终端为5G NR中的用户设备,预设传输块为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数据传输块,该预设传输块包含4个编码块组,按顺序分别为CBG1、CBG2、CBG3、CBG4,终端接收到的第一下行数据中包含2个编码块组CBG1和CBG2,并针对该2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其中,CBG1译码错误,CBG2译码正确,获取2比特反馈信息为{N ACK,ACK},参考存储空间为CBG3和CBG4的缓存空间,且终端的缓存器当前的可用缓存空间等于参考存储空间、且P(2)小于N(4),第二预设信息为ACK,(该第二预设信息用于占位)如图所示,用户设备向gNB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为{NACK,ACK,ACK(占位),ACK(占位)},gNB接收到该第三信息之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四下行数据,且该第二下行数据包含CBG1。
请参阅图3D,网络侧设备为5G NR中的基站gNB,终端为5G NR中的用户设备,预设传输块为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数据传输块,该预设传输块包含4个编码块组,按顺序分别为CBG1、CBG2、CBG3、CBG4,终端接收到的第一下行数据中包含2个编码块组CBG1和CBG2,并针对该2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其中,CBG1译码错误,CBG2译码正确,获取2比特反馈信息为{N ACK,ACK},用户设备向gNB发送第四信息,第四信息为{NACK,ACK,NACK,ACK},gNB接收到该第四信息之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五下行数据,且该第五下行数据包含CBG1和CBG3。
请参阅图3E,网络侧设备为5G NR中的基站gNB,终端为5G NR中的用户设备,预设传输块为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数据传输块,该预设传输块包含4个编码块组,按顺序分别为CBG1、CBG2、CBG3、CBG4,终端接收到的第一下行数据中包含该4个编码块组,并针对该4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其中,CBG2和CBG3译码错误,CBG1和CBG4译码正确,获取4比特反馈信息为{ACK,NACK,NACK,ACK},参考存储空间为CBG1和CBG4的缓存空间,且终端的缓存器当前的可用缓存空间小于参考存储空间、且P=N=4,如图所示,用户设备向gNB发送第五信息,第五信息为{NACK,NACK,NACK,NACK},gNB接收到该第五信息之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六下行数据,且该第六下行数据包含CBG1、CBG2、CBG3、CBG4。
请参阅图3F,网络侧设备为5G NR中的基站gNB,终端为5G NR中的用户设备,预设传输块为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数据传输块,该预设传输块包含4个编码块组,按顺序分别为CBG1、CBG2、CBG3、CBG4,终端接收到的第一下行数据中包含该4个编码块组,并针对该4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其中,CBG2和CBG3译码错误,CBG1和CBG4译码正确,获取4比特反馈信息为{ACK,NACK,NACK,ACK},参考存储空间为CBG1和CBG4的缓存空间,且终端的缓存器当前的可用缓存空间大于参考存储空间、且P=N=4,如图所示,用户设备向gNB发送第六信息,第六信息为{ACK,NACK,NACK,ACK},gNB接收到该第六信息之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七下行数据,且该第七下行数据包含CBG2和CBG3。
与上述图2A至图2E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接收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N;
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
发送信息,所述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M个编码块组,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M为正整数,M小于或等于N。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信息,该信息用于传输M个编码块组,且该M个编码块组包含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如此可以避免终端未有效接收或存储预设传输块中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灵活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在发送信息之后,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除所述P个编码块组之外的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发送信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一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数值,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之外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N个编码块组;
在所述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接收第二下行数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发送信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二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二预设数值,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预设比特位之外的P比特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在所述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接收第三下行数据,所述第三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发送信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含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之外的反馈信息为第二预设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在所述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接收第四下行数据,所述第四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发送信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含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之外的反馈信息包括第三预设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所述第三预设信息所在的比特位对应的编码块组;
在所述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接收第五下行数据,所述第五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所述第三预设信息所在的比特位对应的编码块组。
与上述图2A和图2D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网络侧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接收信息,所述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M个编码块组,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M为正整数,M小于或等于N,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是终端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而获取的,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传输N个编码块组,终端接收到P个编码块组,译码P个编码块组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终端发送信息,该信息用于传输M个编码块组,且该M个编码块组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如此可以避免终端未有效接收或存储预设传输块中的编码块组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不再重发而丢失编码块组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重传编码块组的灵活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在接收信息之后,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除所述P个编码块组之外的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接收信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一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数值,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之外的反馈信息为第一预设信息;
在所述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发送第二下行数据,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接收信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含P+1比特反馈信息,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的第二预设比特位的反馈信息为第二预设数值,所述P+1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预设比特位之外的P比特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
在所述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发送第三下行数据,所述第三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接收信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含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之外的反馈信息为第二预设信息;
在所述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发送第四下行数据,所述第四下行数据包含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接收信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接收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含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除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之外的反馈信息包括第三预设信息;
在所述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发送第五下行数据,所述第五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和/或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所述第三预设信息所在的比特位对应的编码块组。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和网络侧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和网络侧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终端600包括:处理单元602和通信单元603。处理单元602用于对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602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图2A中的步骤2a02-2a04、图2B中的步骤2b02-2b04、2b07、图2C中的步骤2c02-2c04、2c07、图2D中的步骤2d02-2d04、2d06、图2E中的步骤2e02-2e04、2e06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603用于支持终端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例如与图5中示出的网络侧设备之间的通信。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601,用于存储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6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6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存储单元6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6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603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6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可以为图4所示的终端。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侧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网络侧设备700包括:处理单元702和通信单元703。处理单元702用于对网络侧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702用于支持网络侧设备执行图2A中的步骤2a01、2a05、图2B中的步骤2b01、2b05、图2C中的2c01、2c05、图2D中的2d01、2d05、图2E中的2e01、2e05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703用于支持网络侧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例如与图4中示出的终端之间的通信。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701,用于存储网络侧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7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7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射频芯片等,存储单元7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7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703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7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图5所示的网络侧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终端,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该终端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等任意终端设备,以终端为手机为例:
图8示出的是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8,手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8对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910可用于信息的接收和发送。通常,RF电路9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9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9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9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9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9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9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930可包括指纹识别模组9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932。指纹识别模组931,可采集用户在其上的指纹数据。除了指纹识别模组931,输入单元9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9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9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触控屏、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9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940可包括显示屏9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屏941。虽然在图8中,指纹识别模组931与显示屏9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指纹识别模组931与显示屏94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播放功能。
手机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9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屏9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屏9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960、扬声器961,传声器9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9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961,由扬声器961转换为声音信号播放;另一方面,传声器9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9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播放处理器980处理后,经RF电路9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播放至存储器9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9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8示出了WiFi模块9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9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9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9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80中。
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9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9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前述图2A至图2E所示的实施例中,各步骤方法中终端侧的流程可以基于该手机的结构实现。
前述图4、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各单元功能可以基于该手机的结构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中网络侧设备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接入网设备、目标网络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接入网设备、目标网络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重传的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N;
所述终端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
所述终端发送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N个编码块组中N-P个编码组的对应的N-P个比特反馈信息为占位信息;
所述终端发送信息,所述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M个编码块组,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M为正整数,M小于或等于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发送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占位信息为确认ACK。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第四下行数据,所述第四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5.一种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发送重传的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信息,
所述信息包括: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P比特反馈信息,N个编码块组中N-P个编码组的对应的N-P个比特反馈信息为占位信息;
所述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M个编码块组,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M为正整数,M小于或等于N,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是终端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而获取的,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占位信息为确认ACK。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四下行数据,所述第四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重传的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针对所述P个编码块组执行译码操作,获取P比特反馈信息,每一个比特位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编码块组是否需要重传;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所述获取的P比特反馈信息,N个编码块组中N-P个编码组的对应的N-P个比特反馈信息为占位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信息,所述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重传M个编码块组,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M为正整数,M小于或等于N。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发送信息之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M个编码块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占位信息为确认ACK。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第四下行数据,所述第四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13.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含预设传输块的N个编码块组中的P个编码块组,P、N为正整数,P小于或等于N;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信息,所述信息包括:N比特反馈信息,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的位图bitmap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传输块中的N个编码块组的顺序相同,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与所述P个编码块组对应的比特位位置的反馈信息为P比特反馈信息,N个编码块组中N-P个编码组的对应的N-P个比特反馈信息为占位信息;所述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M个编码块组,所述M个编码块组包含所述N个编码块组中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M为正整数,M小于或等于N。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信息之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所述M个编码块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占位信息为确认ACK。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第四下行数据,所述第四下行数据包含所述P比特反馈信息所指示的需要重传的编码块组。
1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8.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296788.4A 2017-05-03 2017-05-03 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Active CN1111307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6788.4A CN111130717B (zh) 2017-05-03 2017-05-03 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80090350.3A CN110603764A (zh) 2017-05-03 2017-05-03 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201911296788.4A CN111130717B (zh) 2017-05-03 2017-05-03 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PCT/CN2017/082919 WO2018201352A1 (zh) 2017-05-03 2017-05-03 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0350.3A Division CN110603764A (zh) 2017-05-03 2017-05-03 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0717A CN111130717A (zh) 2020-05-08
CN111130717B true CN111130717B (zh) 2021-03-02

Family

ID=640156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96788.4A Active CN111130717B (zh) 2017-05-03 2017-05-03 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201780090350.3A Pending CN110603764A (zh) 2017-05-03 2017-05-03 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0350.3A Pending CN110603764A (zh) 2017-05-03 2017-05-03 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1952B2 (zh)
EP (1) EP3609103B1 (zh)
JP (1) JP2020522154A (zh)
KR (1) KR102339933B1 (zh)
CN (2) CN111130717B (zh)
AU (1) AU2017412432B2 (zh)
BR (1) BR112019023070A2 (zh)
CA (1) CA3062956C (zh)
IL (1) IL270344B (zh)
MX (1) MX2019013116A (zh)
PH (1) PH12019502473A1 (zh)
RU (1) RU2736825C1 (zh)
SG (1) SG11201910167RA (zh)
TW (1) TWI759471B (zh)
WO (1) WO2018201352A1 (zh)
ZA (1) ZA2019073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5231A2 (en) * 2020-02-04 2021-02-25 Zeku, Inc. Uplink-re-transmission with compact memory usage
WO2022027205A1 (zh) * 2020-08-03 2022-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短距离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114373A1 (en) * 2021-10-08 2023-04-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or type report with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nac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927A (zh) * 2006-11-03 2008-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以及接收、发送装置
CN102055558A (zh) * 2011-01-04 2011-05-1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块分段译码方法、装置和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接收机
CN103905170A (zh) * 2008-08-20 2014-07-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自动重发请求反馈消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6301677A (zh) * 2015-06-03 2017-01-0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重传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7653B2 (ja) * 2000-05-25 2002-12-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装置
US8068832B2 (en) * 2001-11-19 2011-11-29 Nokia Corporation Multicast session handover
US8737267B2 (en) * 2008-01-30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wireless relay nodes using routing table
CN101662346B (zh) 2008-08-29 2012-10-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自动重传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及其发射机和接收机
KR101635433B1 (ko) * 2008-11-04 2016-07-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재전송 요청을 위한 제어 메시지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795177B (zh) * 2009-02-04 2016-05-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重传确认信息反馈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841363A (zh) * 2009-03-18 2010-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系统
US8560696B2 (en) * 2009-04-28 2013-10-15 Intel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advanced-MAP information elements in mobile networks
CN102281133B (zh) 2010-06-13 2014-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9479293B2 (en) 2013-07-10 2016-10-2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ARQ feedback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RU2544007C2 (ru) * 2013-07-11 2015-03-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олет" Система радиосвязи с подвижными объектами
US9992004B2 (en) 2015-02-03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cluster level HARQ
EP3474475A4 (en) * 2016-06-20 2019-06-26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EP4135236B1 (en) 2017-03-08 2023-10-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11415B2 (en) * 2017-03-13 2019-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AC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new radio
US11303392B2 (en) * 2017-03-16 2022-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HARQ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deblock group based transmissions
US11139923B2 (en) * 2017-03-24 2021-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de block groups for re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R112019020666A2 (pt) * 2017-04-03 2020-05-0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anipulação de harq para nós com tempos de processamento variávei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927A (zh) * 2006-11-03 2008-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以及接收、发送装置
CN103905170A (zh) * 2008-08-20 2014-07-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自动重发请求反馈消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2055558A (zh) * 2011-01-04 2011-05-1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块分段译码方法、装置和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接收机
CN106301677A (zh) * 2015-06-03 2017-01-0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重传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ulti-bit-HARQ-ACK-Feedback-HARQ-Design-Principle-cute;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 TSG RAN WG1 #88bis R1-17056181》;20170402;第1-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09103B1 (en) 2021-10-06
US11791952B2 (en) 2023-10-17
CN111130717A (zh) 2020-05-08
AU2017412432A1 (en) 2019-11-28
JP2020522154A (ja) 2020-07-27
KR102339933B1 (ko) 2021-12-16
EP3609103A4 (en) 2020-03-25
IL270344B (en) 2022-08-01
TWI759471B (zh) 2022-04-01
IL270344A (zh) 2020-02-27
WO2018201352A1 (zh) 2018-11-08
MX2019013116A (es) 2019-12-16
PH12019502473A1 (en) 2020-07-20
SG11201910167RA (en) 2019-11-28
CA3062956A1 (en) 2019-12-02
TW201843964A (zh) 2018-12-16
EP3609103A1 (en) 2020-02-12
US20210160010A1 (en) 2021-05-27
BR112019023070A2 (pt) 2020-06-09
CA3062956C (en) 2022-01-11
CN110603764A (zh) 2019-12-20
RU2736825C1 (ru) 2020-11-20
KR20200003846A (ko) 2020-01-10
ZA201907377B (en) 2022-10-26
AU2017412432B2 (en)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0262B (zh) 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1368252B2 (en) Data indicating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s
CN111130717B (zh) 数据重传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565373B (zh) 反馈应答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030782B (zh) 一种反馈应答信息的总比特数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964432B (zh) 多比特信息复用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