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0687B - 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0687B
CN111130687B CN201811297227.1A CN201811297227A CN111130687B CN 111130687 B CN111130687 B CN 111130687B CN 201811297227 A CN201811297227 A CN 201811297227A CN 111130687 B CN111130687 B CN 1111306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requency band
data stream
elements
subcarri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72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0687A (zh
Inventor
吕建峰
位宁
李楠
孙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2972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0687B/zh
Priority to US17/289,919 priority patent/US20220006565A1/en
Priority to KR1020217016770A priority patent/KR102619259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9/111669 priority patent/WO202008826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0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0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0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0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25Transmitte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所述交织操作包括:对所述第一元素与所述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使得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元素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元素发生数据交换;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集合属于第一频带,所述第二数据集合属于第二频带,所述第二频带为一个或多个;通过本发明,解决了当数据通过多频带传输时,多个频带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交织的问题,以达到多频带之间数据交织的效果。

Description

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频谱资源的日益紧张,在现有5GHz以下的频谱中想要获得较大的连续带宽比较困难,而无线设备用户对无线设备数据传输的吞吐率依然有很大的需求,针对上述现象,通过对多个小带宽频带组合来模拟较大带宽,从而提高无线设备数据传输吞吐率是目前常用方法之一。与此同时,随着6GHz频段的开放,无线设备很可能通过对应的多频带(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频带)数据传输技术,在现有的5GHz频段和将要开放的6GHz频段上组合获得更大的带宽并利用组合的大带宽共同传输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吞吐率。
通常而言,无线设备利用大带宽传输时需要较好的信道状况来保证,但好的信道状况在无线设备的日常工作环境中比较难以获得,因此在保证无线设备利用大带宽传输数据性能不变的条件下,需要尽量降低无线通信系统对信道状况的要求。对于信道状态而言,频率选择性衰落是影响信道状况的一项重要因素,增强无线通信系统对信号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抵抗能力,就可以降低系统在利用大带宽传输时对信道状况的要求,进而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无线通信系统抵抗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方法之一是对传输数据进行交织操作,但是现有方案的交织操作是针对独立频带设计的,当数据通过多频带传输时,每个频带内部传输的数据独立交织,频带之间没有数据交换,这样就使得交织操作对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抵抗能力受到了限制。
针对相关技术中,当数据通过多频带传输时,多个频带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交织的问题,相关技术中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当数据通过多频带传输时,多个频带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交织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包括:
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所述交织操作包括:对所述第一元素与所述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使得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元素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元素发生数据交换;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集合属于第一频带,所述第二数据集合属于第二频带,所述第二频带为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数据通信装置,包括:
交织模块,用于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所述交织操作包括:对所述第一元素与所述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使得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元素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元素发生数据交换;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集合属于第一频带,所述第二数据集合属于第二频带,所述第二频带为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由于可对于第一频带中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以及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实现数据交换,进而完成交织操作;因此,本发明解决了当数据通过多频带传输时,多个频带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交织的问题,以达到多频带之间数据交织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上述多频带之间的数据交织,可以使得无线设备通过多频带传输信号时的系统性能得以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谱中多频带相邻分布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谱中多频带部分相邻分布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谱中多频带不相邻分布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频带单数据流无线数据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频带双数据流无线数据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频带单子载波信息集合无线数据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频带双子载波信息集合无线数据通信方法流程图(一);
图9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频带双子载波信息集合无线数据通信方法流程图(二);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数据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交织操作包括:对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使得至少部分第一元素与至少部分第二元素发生交换;
其中,第一数据集合属于第一频带,第二数据集合属于第二频带,第二频带为一个或多个。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方法,由于可对于第一频带中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以及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实现数据交换,进而完成交织操作;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解决了当数据通过多频带传输时,多个频带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交织的问题,以达到多频带之间数据交织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上述多频带之间的数据交织,可以使得无线设备通过多频带传输信号时的系统性能得以显著提升。
上述交织操作中对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使得至少部分第一元素与至少部分第二元素发生数据交换可以有多种情况,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将第一元素全部与第二元素进行交换,即将第一元素全部排列至第二数据集合中,将第二元素全部排列至第一数据集合中;或者,将第一元素中的部分与第二元素的部分进行交换,即将第一元素中的部分排列至第二数据集合中,将第二元素中的部分排列至第一数据集合中;对于未排列至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对于保留在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进行相互之间的重新排列,或者,对于保留在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不进行直接排列,将第二元素插入至第一元素之间以完成排列。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频带与第二频带用于区别不同的频带,而并不必于描述多个频带之间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第二频带具体可以为区别于第一频带的一个频带或多个频带,当第二频带为多个频带时,任意一个第二频带对应的第二数据集合均可与第一频带对应的第一数据集合之间进行本实施例中的交织操作;并且,当需要在多个第二频带对应的第二数据集合之间进行交织时,作为交织操作对象的任意两个数据集合可重新定义为第一频带中的第一数据集合以及第二频带中的第二数据集合,即两个以上的频带进行数据交织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频带与第二频带用于表示当前进行交织操作的两个的频带。通过对于不同的频带进行第一频带与第二频带的定义,即可将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交织方法适用于任意数量的频带下的数据交织操作,因此,任意数量的频带之间的数据交织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类似的,上述第一数据集合与第二数据集合也仅仅用于区别不同的频带对应的不同数据集合,而并不必于描述多个数据集合之间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对于第一数据集合而言,第一数据集合中通常包含有多个第一元素,上述第一元素仅用于指示在交织操作中第一数据集合中选取的对应元素,而并非第一数据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第二数据集合以及第二元素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方法通过实现不同频带之间的数据交织,较于相关技术中仅仅对于单频带的数据交织操作,使得数据交织的深度得以改善,以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对信号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抵抗能力,进而降低了系统在利用大带宽传输时对信道状况的要求,提升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此外,本实施例之中所涉及的多个进行数据交织的频带可以是全部相邻,也可以是某几个频带相邻但与其他频带不相邻,或者多个频带彼此之间都不相邻。
具体而言,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谱中多频带相邻的分布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谱中多频带部分相邻的分布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谱中多频带不相邻的分布示意图;假设无线系统数据在进行传输时要求采用160M带宽,在实际数据传输过程中,每个频带的带宽是20MHz的倍数,则160M带宽可以由多个相邻或者不相邻频带组成,例如:由80M的第一频带B1,40M的第二频带B2,40M的第三频带B3组合形成。上述三个频带可以是彼此相邻的,即如图2所示,上述三个频带也可以是其中某两个频带相邻,但与第三个频带不相邻,即如图3所示;或者上述三个频带两两之间都不相邻,即如图4所示。图3中的F1、以及图4中的F1与F2用于表示频带之间的频率间隔,F1、F2的取值可以是大于或者等于0的任意值,当三个频段彼此相邻时,F1=F2=0。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交织方法可适用于任意分布状态的多个频带,即本发明对于频带之间相邻或不相邻不做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交织器,但不限于此。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中,第一元素包括以下之一:数据比特、子载波信息元素,第二元素包括以下之一:数据比特、子载波信息元素;
其中,子载波信息元素用于指示子载波的幅值和/或相位信息。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子载波信息元素具体是数据比特通过映射关系得到的,用于表示子载波的幅值、相位等,由于映射关系使子载波的幅值、相位与数据比特对应。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中,当第一元素包括数据比特,且第二元素包括数据比特时,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之前,还包括:
将比特流解析为第一数据流与第二数据流,其中,第一数据流用于指示第一频带中的至少一个待交织的数据流,第二数据流用于指示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个待交织的数据流;
将第一数据流构成第一数据集合,将第二数据流构成第二数据集合。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频带中可以包括有多个第一数据流,多个第一数据流中的数据比特共同构成第一频带中的第一数据集合,而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可以指代多个第一数据流中对应的数据比特,也可以指代某一个第一数据流中对应的数据比特。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流同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对于第一频带中的第一数据流以及第二频带中的第二数据流的数量不做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中,当第一元素包括子载波信息元素,且第二元素包括子载波信息元素时,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之前,还包括:
将比特流解析为第一数据流与第二数据流,其中,第一数据流用于指示第一频带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第二数据流用于指示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
对于第一数据流进行调制以获取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用于指示第一频带中至少一个待交织的子载波信息集合;将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构成第一数据集合;
对于第二数据流进行调制以获取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用于指示第二频带中至少一个待交织的子载波信息集合;将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构成第二数据集合。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与第一数据流,以及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与第二数据流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第一频带中可以包括有多个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多个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共同构成第一频带中的第一数据集合,而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可以指代多个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中对应的子载波信息元素,也可以指代某一个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中对应的子载波信息元素。第二频带中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同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对于第一频带中的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以及第二频带中的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的数量不做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中,对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使得至少部分第一元素与至少部分第二元素发生数据交换,包括:
将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构成第一数据子集;
将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构成第二数据子集;
将第一数据子集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元素排列至第二数据集合中,将第二数据子集中的至少部分第二元素排列至第一数据集合中。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中,将第一数据子集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元素排列至第二数据集合中,将第二数据子集中的至少部分第二元素排列至第一数据集合中,包括:
在第一数据子集中任意连续的N个第一元素中,选取至少一个第一元素排列至第二数据集合中;
在第二数据子集中任意连续的N个第二元素中,选取至少一个第二元素排列至第一数据集合中;
其中,N为预设的阈值,N由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获得: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第一频带中第一数据流个数,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预设阈值N可用于指示交织的复杂度,当N的取值越小,在第一数据子集与第二数据子集中选取对应第一元素或第二元素进行排列的频率则越大,则使得交织复杂度提高,反之,当N的取值越大,则使得交织的复杂度降低。故此,N的取值实质上也可以指示无线通信系统对信号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抵抗能力,当系统对信号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抵抗能力需求较大时,则降低N的取值,当系统对信号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抵抗能力需求较小时,则适当提高N的取值。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中还包括: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获取交织操作之前第一元素的位置索引以及交织操作之后的第一元素的位置索引之间的关系:
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第一频带中第一数据流个数,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获取交织操作之前第二元素的位置索引以及交织操作之后的第二元素的位置索引之间的关系:
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第一频带中第一数据流个数,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交织操作之前第一元素的位置索引用于指示进行交织之前第一元素在第一数据集合中的具体位置,上述交织操作之后第一元素的位置索引用于指示完成交织后第一元素在第一数据集合或第二数据集合中的具体位置。交织操作之前第一元素的位置索引与交织之后第一元素的位置索引之间的关系后文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中还包括:
根据以下对象中至少之一确定第一数据子集中的第一元素的数量M1:
第一频带中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频带传输总比特个数、第二频带中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频带传输总比特个数;
根据以下对象中至少之一确定第二数据子集中的第二元素的数量M2:
第一频带中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频带传输总比特个数、第二频带中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频带传输总比特个数;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确定第一数据子集中排列至第二数据子集的第一元素数量m1:
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第一频带中第一数据流个数,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确定第二数据子集中排列至第一数据子集的第二元素数量m2:
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第一频带中第一数据流个数,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中还包括:
根据所述交织操作的预设性能获取α的取值;
根据所述α确定β1与β2的取值;
其中,所述α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一元素的数量M1和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二元素的数量M2的比值,即: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01
所述β1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排列至所述第二数据子集的第一元素数量m1和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一元素的数量M1的比值,即: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11
所述β2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排列至所述第一数据子集的第二元素数量m2和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二元素的数量M2的比值,即: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12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β1与β2的取值决定了本实施例中带间交织的性能上述β1与β2取值受α的取值影响,如,当α的取值为1时,β1和β2的推荐取值可为0.5。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中还包括:
进行交织操作前第一数据子集中第一元素的数量与进行交织操作后第一数据子集中第一元素的数量相同;
进行交织操作前第二数据子集中第二元素的数量与进行交织操作后第二数据子集中第二元素的数量相同。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进行交织操作前后第一数据子集中第一元素的数量不变,是指从第一数据子集内排列至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的数量,与从第二数据子集内排列至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的数量相同,上述从第二数据子集内排列至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在排列至第一数据集合中后,即可统计为第一数据子集中的第一元素,故可保障进行交织操作前后第一数据子集中第一元素的数量不变。第二数据子集以及第二元素同上,在此不再赘述。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无线数据通信方法,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于数据交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图5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频带单数据流无线数据通信方法流程图,数据通过两个独立频带传输,每个频带上传输一条数据流;如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之中包含两个频带,即频带1与频带2,频带1与频带2之中分别有数据流A与数据流B,数据流A中包含有M个比特,数据流B中包含有N个比特;频带1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频带,频带2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频带,数据流A即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数据流,数据流B即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数据流,数据流A中的M个比特即构成第一数据集合,数据流B中的N个比特即构成第二数据集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交织实质为数据流A与数据流B的交织。
数据流A与数据流B的交织方法如下:
S1从数据流A中选取m个比特,从数据流B中选取出n个比特,m即为第一元素,n即为第二元素,m与n的比值为α,即: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21
其中α的取值取决于实际数据传输时的参数,可能的取值包括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22
S2将上述m个比特构成第一数据子集,将上述n个比特构成第二数据子集,从第一数据子集中取出S个比特排列至数据流B中预设的比特位置,从第二数据子集中取出S个比特排列至数据流A中预设的位置,S与m的比值为β1,S与n的比值为β2,即;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23
其中β1、β2的取值与α有关,也与所采用的交织方法有关。
其中,m与n可与S相等,也可不相等。对于m与n中S以外的剩余比特可分别返回至对应的数据流A与数据流B中,对于上述返回至数据流A与数据流B的比特对应具体的返回位置,本具体实施例不做限定。
S3数据流A在交织完成前后的比特数量均为M,数据流B在交织完成前后的比特数量均为N;
S4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1至步骤S3,直至进行交织操作前的数据流A与数据流B中的比特均经过交织处理。
上述步骤S4中,数据流A与数据流B中的比特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之一:
未进行交织操作的数据流A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比特在完成交织操作后分别位于数据流A与数据流B中;
未进行交织操作的数据流A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比特在完成交织操作后位于数据流A或数据流B中,且上述两个相邻的比特在数据流A或数据流B中对应的比特位置之间的间隔大于预设的阈值。
上述预设的阈值则用于指示无线通信系统对信号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抵抗能力。
具体实施例2
图6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频带双数据流无线数据通信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数据通过两个频带进行传输,对于在每条频带上传输的数据可通过流解析器将编码后的比特解析为两条数据流,每条数据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表示:
Si,j∈{S1,1,S1,2,S2,1,S2,2}
其中,i用于指示频带的索引,在本实施例中i=0,1;
j用于指示数据流的索引,在本实施例中j=0,1;
Si,j用于指示第i个频带对应传输的第j个数据流。
上述S1,1与S1,2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数据流,第一频带对应两个第一数据流,上述S2,1与S2,2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数据流,第二频带对应两个第二数据流。S1,1与S1,2中的数据比特共同构成了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数据集合,S2,1与S2,2中的数据比特共同构成了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数据集合。
根据每个频带的带宽和实际工作条件,可以确定每个频带对应的MCS,以得到每个频带中单个OFDM符号所能承载的比特个数,记为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41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42
上述表达方式中,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43
用于指示第i个频带上每个OFDM符号所能承载编码比特个数。每一个频带中对应的比特数量可以为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44
的倍数。
本具体实施例中带间交织操作步骤如下:
S1从数据流Si,j中抽取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45
个比特,将所有抽取的比特构成一个比特集合S,S中的比特总数N为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46
i为频带所对应的数据流个数,δ为一个系数,其数值大小取决于距离实现);在本具体实施例中,i=0,1,j=0,1,δ=1。因此,S中的比特总数N为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47
S2为比特集合S中的所有比特进行编号,并用k表示比特的位置索引,本实施例中,k=0,1,2,3,……,N-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集合的设置仅仅是对于比特进行排列过程中的一种方式,而并非比特排列的必要手段,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S3对于比特集合S中的比特进行排列并确定排列之后的比特位置;设定比特进行排列之后的比特位置索引为K,比特在排列过程中的位置交换参照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48
上式中,NCOL表示交织矩阵的列数,NCOL符合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49
以及
NCOL可以被N整除;
NCOL的取值为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下的最大值。
上式中,mod用于指示求余运算,
上式中,NROW符合以下公式,且NROW整数: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51
上述k即为实施例中交织前的第一元素或第二元素的位置索引,K即为实施例中交织后的第一元素或第二元素的位置索引;
S4根据S3中获得的比特对应的比特位置,将比特重新排列至对应的数据流中,即可完成对于数据流的交织操作;
S5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1至步骤S4,直至进行交织操作前的数据流中的比特均经过交织处理。
同样的,上述步骤S5中,完成交织操作后的数据流中的比特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之一:
未进行交织操作的数据流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比特在完成交织操作后分别位于不同频带对应的数据流中;
未进行交织操作的数据流A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比特在完成交织操作后位于同一个频带对应的数据流中,且上述两个相邻的比特在数据流中对应的比特位置之间的间隔大于预设的阈值。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3中的调整方法仅是本具体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方式,本发明不对于比特集合内比特位置的具体调整方式进行限定。
具体实施例3
图7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频带单子载波信息集合无线数据通信方法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之中包含两个频带,即频带1与频带2,频带1与频带2之中各自有一条数据流,分别有数据流A与数据流B,数据流A经过调制之后得到子载波信息集合A,数据流B经过调制之后得到子载波信息集合B,子载波信息集合A中包含有M个元素,子载波信息集合B中包含有N个元素;上述频带1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频带,上述频带2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频带,上述子载波信息集合A即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上述子载波信息集合B即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子载波信息集合A中M个子载波信息元素即构成第一数据集合,子载波信息集合B中的N个子载波信息元素即构成第二数据集合。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交织实质为子载波信息集合A与子载波信息集合B之间的交织。
子载波信息集合A与子载波信息集合B之间的交织操作如下:
S1从子载波信息集合A中选取m个子载波信息元素,从子载波信息集合B中选取出n个子载波信息元素,m即为第一元素,n即为第二元素,m与n的比值为α,即: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61
其中α的取值取决于实际数据传输时的参数,可能的取值包括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62
S2将上述m个子载波信息元素构成第一数据子集,将上述n个子载波信息元素构成第二数据子集,从第一数据子集中取出S个子载波信息元素排列至子载波信息集合B中预设的子载波信息元素位置,从第二数据子集中取出S个子载波信息元素排列至子载波信息集合A中预设的位置;S与m的比值为β1,S与n的比值为β2,即;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63
其中β1、β2的取值与α有关,也与所采用的交织方法有关。
其中,m与n均可与S不相等,对于m与n中S以外的剩余子载波信息元素可分别返回至对应的子载波信息集合A与B中,对于上述返回至子载波信息集合A与子载波信息集合B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对应具体的返回位置,本具体实施例不做限定。
S3子载波信息集合A在交织完成前后的子载波信息元素数量均为m,子载波信息集合B在交织完成前后的子载波信息元素数量均为n;
S4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1至步骤S3,直至进行交织操作前的子载波信息元素A与子载波信息元素B中的元素均经过交织处理。
上述步骤S4中,子载波信息元素A与子载波信息元素B中的元素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之一:
未进行交织操作的子载波信息元素A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元素在完成交织操作后分别位于子载波信息元素A与子载波信息元素B中;
未进行交织操作的子载波信息元素A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元素在完成交织操作后位于子载波信息元素A或子载波信息元素B中,且上述两个相邻的元素在子载波信息元素A或子载波信息元素B中对应的元素位置之间的间隔大于预设的阈值。
上述预设的阈值则用于指示无线通信系统对信号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抵抗能力。
具体实施例4
图8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频带双子载波信息集合无线数据通信方法流程图(一);如图8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数据通过两个频带进行传输,对于在每条频带上传输的数据可通过流解析器将编码后的比特解析为两条数据流,每条数据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表示:
Si,j∈{S1,1,S1,2,S2,1,S2,2}
其中,i用于指示频带的索引,在本实施例中i=0,1;
j用于指示数据流的索引,在本实施例中j=0,1;
Si,j用于指示第i个频带对应传输的第j个数据流。
上述每一个数据流经过带内交织和调制之后将会得到四个子载波信息集合,记为:
Ci,r∈{C1,1,C1,2,C2,1,C2,2}
其中,Ci,r用于指示第i个频带对应传输的第j个子载波信息集合。
上述C1,1与C1,2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第一频带对应两个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上述C2,1与C2,2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第二频带对应两个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C1,1与C1,2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共同构成了第一数据集合,C2,1与C2,2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共同构成了第二数据集合。
根据每个频带的带宽和实际工作条件,可以确定每个频带对应的MCS,以得到每个频带中单个OFDM符号所能承载的比特个数,记为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81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82
上述表达方式中,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83
用于指示第i个频带上每个OFDM符号所能承载编码比特个数。每一个频带中对应的子载波信息元素数量可以为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84
的倍数。
本具体实施例中带间交织操作步骤如下:
S1从数据流Ci,r中抽取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85
个子载波信息元素,将所有抽取的子载波信息元素构成一个子载波信息元素集合S,S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总数N为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86
i为频带所对应的数据流个数,δ为一个系数,其数值大小取决于距离实现);在本具体实施例中,i=0,1,j=0,1,δ=1。因此,S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总数N为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87
S2为子载波信息元素集合S中的所有子载波信息元素进行编号,并用k表示子载波信息元素的位置索引,本实施例中,k=0,1,2,3,……,N-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集合的设置仅仅是对于子载波信息元素进行分配过程中的一种方式,而并非子载波信息元素分配的必要手段,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S3对于子载波信息元素集合S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进行交织操作过程中分配时对应的子载波信息元素位置进行确定;设定子载波信息元素进行分配时的子载波信息元素位置索引为K,子载波信息元素在分配过程中的位置交换参照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88
上式中,NCOL用于指示预设的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抵抗能力,NCOL符合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91
以及
NCOL的取值为N的倍数;
NCOL的取值为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下的最大值。
上式中,mod用于指示求余运算,
上式中,NROW符合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192
上述k即为本实施例中交织前第一元素或第二元素的位置索引,K即为交织后的第一元素或第二元素的位置索引。
S4根据S3中获得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对应的比特位置,将子载波信息元素重新分配至对应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即可完成对于子载波信息集合的交织操作;
S5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1至步骤S4,直至进行交织操作前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均经过交织处理。
同样的,上述步骤S5中,完成交织操作后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之一:
未进行交织操作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在完成交织操作后分别位于不同频带对应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
未进行交织操作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在完成交织操作后位于同一个频带对应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且上述两个相邻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在子载波信息集合中对应的子载波信息元素位置之间的间隔大于预设的阈值。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3中的调整方法仅是本具体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方式,本发明不对于子载波信息元素集合内子载波信息元素位置的具体调整方式进行限定。
具体实施例5
图9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频带双子载波信息集合无线数据通信方法流程图(二);如图9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数据通过两个频带进行传输,对于在每条频带上传输的数据可通过流解析器将编码后的比特解析为两条数据流,每条数据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表示:
Si,j∈{S1,1,S1,2,S2,1,S2,2}
其中,i用于指示频带的索引,在本实施例中i=0,1;
j用于指示数据流的索引,在本实施例中j=0,1;
Si,j用于指示第i个频带对应传输的第j个数据流。
上述每一个数据流经过带内交织和调制之后将会得到四个子载波信息集合,记为:
Ci,r∈{C1,1,C1,2,C2,1,C2,2}
其中,Ci,r用于指示第i个频带对应传输的第j个子载波信息集合。
上述C1,1与C1,2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第一频带对应两个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上述C2,1与C2,2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第二频带对应两个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
上述子载波信息集合再经过后续的空时编码、空间映射直至逆傅里叶变换之后会得到每条数据流的时域信号,随后对同一频带传输的时域信号进行叠加,因此每个频带得到对应得到一个叠加后的时域信号。对每条频带的时域信号再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两组子载波信息集合,记为Di,其中,
Di∈{D1,D2}
上述D1对应频带1,D2对应频带2,D1与D2分别承载了对应频带所传输的所有数据流叠加后的信息。上述D1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构成了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数据集合,上述D2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构成了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数据集合。
根据每个频带的带宽和实际工作条件,可以确定每个频带对应的MCS,以得到每个频带中单个OFDM符号所能承载的比特个数,记为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211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212
上述表达方式中,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213
用于指示第i个频带上每个OFDM符号所能承载编码比特个数。每一个频带中对应的子载波信息元素数量可以为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214
的倍数。
本具体实施例中带间交织操作步骤如下:
S1从数据流Di中抽取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215
个比特,将所有抽取的子载波信息元素构成一个子载波信息元素集合S,S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总数N为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216
i为频带所对应的数据流个数);在本具体实施例中,i=0,1,j=0,1,因此,S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总数N为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217
S2为子载波信息元素集合S中的所有子载波信息元素进行编号,并用k表示子载波信息元素的位置索引,本实施例中,k=0,1,2,3,……,N-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集合的设置仅仅是对于子载波信息元素进行分配过程中的一种方式,而并非子载波信息元素分配的必要手段,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S3对于子载波信息元素集合S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进行交织操作过程中分配时对应的子载波信息元素位置进行确定;设定子载波信息元素进行分配时的子载波信息元素位置索引为K,子载波信息元素在分配过程中的位置交换参照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218
上式中,NCOL表示交织矩阵的列数,NCOL符合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219
以及
NCOL可以被N整除;
NCOL的取值为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下的最大值。
上式中,mod用于指示求余运算,
上式中,NROW符合以下公式,且NROW为整数: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221
S4根据S3中获得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对应的比特位置,将子载波信息元素重新分配至对应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即可完成对于子载波信息集合的交织操作;
S5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1至步骤S4,直至进行交织操作前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均经过交织处理。
同样的,上述步骤S5中,完成交织操作后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的子载波信息元素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之一:
未进行交织操作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在完成交织操作后分别位于不同频带对应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
未进行交织操作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在完成交织操作后位于同一个频带对应的子载波信息集合中,且上述两个相邻的子载波信息元素在子载波信息集合中对应的子载波信息元素位置之间的间隔大于预设的阈值。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3中的调整方法仅是本具体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方式,本发明不对于子载波信息元素集合内子载波信息元素位置的具体调整方式进行限定。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交织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数据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
交织模块202,用于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交织操作包括:对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使得至少部分第一元素与至少部分第二元素发生数据交换;
其中,第一数据集合属于第一频带,第二数据集合属于第二频带,第二频带为一个或多个。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由于可对于第一频带中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以及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实现数据交换,进而完成交织操作;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了当数据通过多频带传输时,多个频带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交织的问题,以达到多频带之间数据交织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上述多频带之间的数据交织,可以使得无线设备通过多频带传输信号时的系统性能得以显著提升。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交织模块202中,第一元素包括以下之一:数据比特、子载波信息元素,第二元素包括以下之一:数据比特、子载波信息元素;
其中,子载波信息元素用于指示子载波的幅值和/或相位信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交织模块202中,当第一元素包括数据比特,且第二元素包括数据比特时,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之前,还包括:
将比特流解析为第一数据流与第二数据流,其中,第一数据流用于指示第一频带中的至少一个待交织的数据流,第二数据流用于指示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个待交织的数据流;
将第一数据流构成第一数据集合,将第二数据流构成第二数据集合。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交织模块202中,当第一元素包括子载波信息元素,且第二元素包括子载波信息元素时,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之前,还包括:
将比特流解析为第一数据流与第二数据流,其中,第一数据流用于指示第一频带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第二数据流用于指示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
对于第一数据流进行调制以获取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用于指示第一频带中至少一个待交织的子载波信息集合;将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构成第一数据集合;
对于第二数据流进行调制以获取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用于指示第二频带中至少一个待交织的子载波信息集合;将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构成第二数据集合。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交织模块202中,对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使得至少部分第一元素与至少部分第二元素发生数据交换,包括:
将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构成第一数据子集;
将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构成第二数据子集;
将第一数据子集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元素排列至第二数据集合中,将第二数据子集中的至少部分第二元素排列至第一数据集合中。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交织模块202中,将第一数据子集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元素排列至第二数据集合中,将第二数据子集中的至少部分第二元素排列至第一数据集合中,包括:
在第一数据子集中任意连续的N个第一元素中,选取至少一个第一元素排列至第二数据集合中;
在第二数据子集中任意连续的N个第二元素中,选取至少一个第二元素排列至第一数据集合中;
其中,N为预设的阈值,N由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获得: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第一频带中第一数据流个数,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上述交织模块202还包括: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获取交织操作之前第一元素的位置索引以及交织操作之后的第一元素的位置索引之间的关系:
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第一频带中第一数据流个数,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获取交织操作之前第二元素的位置索引以及交织操作之后的第二元素的位置索引之间的关系:
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第一频带中第一数据流个数,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上述交织模块202还包括:
根据以下对象中至少之一确定第一数据子集中的第一元素的数量M1:
第一频带中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频带传输总比特个数、第二频带中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频带传输总比特个数;
根据以下对象中至少之一确定第二数据子集中的第二元素的数量M2:
第一频带中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频带传输总比特个数、第二频带中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频带传输总比特个数;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确定第一数据子集中排列至第二数据子集的第一元素数量m1:
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第一频带中第一数据流个数,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确定第二数据子集中排列至第一数据子集的第二元素数量m2:
第一频带的带宽、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频带的带宽、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第一频带中第一数据流个数,第二频带中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交织模块202还包括:
根据所述交织操作的预设性能获取α的取值;
根据所述α确定β1与β2的取值;
其中,所述α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一元素的数量M1和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二元素的数量M2的比值,即: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271
所述β1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排列至所述第二数据子集的第一元素数量m1和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一元素的数量M1的比值,即: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272
所述β2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排列至所述第一数据子集的第二元素数量m2和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二元素的数量M2的比值,即:
Figure BDA0001851477530000273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上述交织模块202还包括:
进行交织操作前第一数据子集中第一元素的数量与进行交织操作后第一数据子集中第一元素的数量相同;
进行交织操作前第二数据子集中第二元素的数量与进行交织操作后第二数据子集中第二元素的数量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交织操作包括:对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使得至少部分第一元素与至少部分第二元素发生数据交换;
其中,第一数据集合属于第一频带,第二数据集合属于第二频带,第二频带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交织操作包括:对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使得至少部分第一元素与至少部分第二元素发生数据交换;
其中,第一数据集合属于第一频带,第二数据集合属于第二频带,第二频带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所述交织操作包括:对所述第一元素与所述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使得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元素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元素发生交换;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集合属于第一频带,所述第二数据集合属于第二频带,所述第二频带为一个或多个;
其中,所述第一元素包括:子载波信息元素,所述第二元素包括:子载波信息元素;所述子载波信息元素用于指示子载波的幅值和/或相位信息;
当所述第一元素包括所述子载波信息元素,且所述第二元素包括所述子载波信息元素时,所述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之前,还包括:
将比特流解析为第一数据流与第二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频带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
对于所述第一数据流进行调制以获取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所述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频带中至少一个待交织的子载波信息集合;将所述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构成第一数据集合;
对于所述第二数据流进行调制以获取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所述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频带中至少一个待交织的子载波信息集合;将所述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构成第二数据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素还包括:数据比特,所述第二元素还包括:数据比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元素包括所述数据比特,且所述第二元素包括所述数据比特时,所述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之前,还包括:
将比特流解析为第一数据流与第二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频带中的至少一个待交织的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个待交织的数据流;
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构成所述第一数据集合,将所述第二数据流构成所述第二数据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元素与所述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使得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元素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元素发生数据交换,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的所述第一元素构成第一数据子集;
将所述第二数据集合中的所述第二元素构成第二数据子集;
将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元素排列至所述第二数据集合中,将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元素排列至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元素排列至所述第二数据集合中,将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元素排列至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包括:
在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任意连续的N个所述第一元素中,选取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元素排列至所述第二数据集合中;
在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任意连续的N个所述第二元素中,选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元素排列至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
其中,所述N为预设的阈值,所述N由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获得:所述第一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所述第一频带中所述第一数据流个数,所述第二频带中所述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获取所述交织操作之前所述第一元素的位置索引以及所述交织操作之后的所述第一元素的位置索引之间的关系:
所述第一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所述第一频带中所述第一数据流个数,所述第二频带中所述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获取所述交织操作之前所述第二元素的位置索引以及所述交织操作之后的所述第二元素的位置索引之间的关系:
所述第一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所述第一频带中所述第一数据流个数,所述第二频带中所述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一元素的数量M1:
所述第一频带中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一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一频带传输总比特个数、所述第二频带中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二频带传输总比特个数;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二元素的数量M2:
所述第一频带中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一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一频带传输总比特个数、所述第二频带中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二频带传输总比特个数;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排列至所述第二数据子集的第一元素数量m1:
所述第一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所述第一频带中所述第一数据流个数,所述第二频带中所述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根据以下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排列至所述第一数据子集的第二元素数量m2:
所述第一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一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二数据流的调制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时信道的信噪比、信号传输时信道的类型、信号传输时信道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范围,交织器阵列的行数和列数,信号传输所采用总的频带个数、所述第一频带中所述第一数据流个数,所述第二频带中所述第二数据流的个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交织操作的预设性能获取α的取值;
根据所述α确定β1与β2的取值;
其中,所述α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一元素的数量M1和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二元素的数量M2的比值,即:
Figure FDA0003582431430000051
所述β1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排列至所述第二数据子集的第一元素数量m1和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一元素的数量M1的比值,即:
Figure FDA0003582431430000052
所述β2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排列至所述第一数据子集的第二元素数量m2和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的所述第二元素的数量M2的比值,即:
Figure FDA000358243143000005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进行所述交织操作前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第一元素的数量与进行所述交织操作后所述第一数据子集中第一元素的数量相同;
进行所述交织操作前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第二元素的数量与进行所述交织操作后所述第二数据子集中第二元素的数量相同。
10.一种无线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织模块,用于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第一元素,第二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元素;所述交织操作包括:对所述第一元素与所述第二元素进行排列,以使得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元素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元素发生数据交换;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集合属于第一频带,所述第二数据集合属于第二频带,所述第二频带为一个或多个;
其中,所述第一元素包括:子载波信息元素,所述第二元素包括:子载波信息元素;所述子载波信息元素用于指示子载波的幅值和/或相位信息;
当所述第一元素包括所述子载波信息元素,且所述第二元素包括所述子载波信息元素时,所述对以下对象执行交织操作之前,上述装置还用于:
将比特流解析为第一数据流与第二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频带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
对于所述第一数据流进行调制以获取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所述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频带中至少一个待交织的子载波信息集合;将所述第一子载波信息集合构成第一数据集合;
对于所述第二数据流进行调制以获取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所述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频带中至少一个待交织的子载波信息集合;将所述第二子载波信息集合构成第二数据集合。
1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2.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1811297227.1A 2018-11-01 2018-11-01 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ctive CN111130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7227.1A CN111130687B (zh) 2018-11-01 2018-11-01 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US17/289,919 US20220006565A1 (en) 2018-11-01 2019-10-17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0217016770A KR102619259B1 (ko) 2018-11-01 2019-10-17 무선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저장 매체, 전자 장치
PCT/CN2019/111669 WO2020088261A1 (zh) 2018-11-01 2019-10-17 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7227.1A CN111130687B (zh) 2018-11-01 2018-11-01 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0687A CN111130687A (zh) 2020-05-08
CN111130687B true CN111130687B (zh) 2022-08-02

Family

ID=70463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7227.1A Active CN111130687B (zh) 2018-11-01 2018-11-01 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06565A1 (zh)
KR (1) KR102619259B1 (zh)
CN (1) CN111130687B (zh)
WO (1) WO2020088261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2450A (zh) * 2003-02-14 2006-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的交织方法
CN102124809A (zh) * 2008-07-29 2011-07-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多个频带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57464A (zh) * 2011-08-17 2013-01-02 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传输系统中扩展信号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46451A (zh) * 2016-12-26 2017-08-1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的交织编码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76117B2 (en) * 2003-12-02 2008-05-2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nterleaving circuit for a multiband OFDM transceiver
US7859987B2 (en) * 2005-12-20 2010-12-28 Samsung Electronic Co., Ltd. Interleaver for IEEE 802.11n standard
US7899125B2 (en) * 2007-06-18 2011-03-0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tream multi-band transmission
CN101778394B (zh) * 2009-01-12 2013-04-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资源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US8514976B2 (en) * 2010-09-27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and interleaving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50358117A1 (en) * 2014-06-09 2015-12-10 Intel IP Corporation Interleaver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
US20170273083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Qualcomm Incorported Tone plan adaptation for channel bon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2450A (zh) * 2003-02-14 2006-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的交织方法
CN102124809A (zh) * 2008-07-29 2011-07-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多个频带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57464A (zh) * 2011-08-17 2013-01-02 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传输系统中扩展信号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46451A (zh) * 2016-12-26 2017-08-1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的交织编码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改进时域加窗的MB-OFDM超宽带系统频谱整形技术研究";石成锋 等;《数字通信世界》;201802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06565A1 (en) 2022-01-06
WO2020088261A1 (zh) 2020-05-07
CN111130687A (zh) 2020-05-08
KR102619259B1 (ko) 2024-01-02
KR20210087497A (ko) 2021-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05414B1 (ko) 위상 추적 참조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8547922B2 (en) Signal resource determination method
US8249043B2 (en)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arrier based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device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JP2020526960A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KR101071627B1 (ko) 다운링크 물리 제어 포맷 지시 채널로부터 물리 자원으로의 매핑방법
CN101223750B (zh) 在多发送信道系统中向信道分配子信道
DE112006002532T5 (de) Mehrträger-Sender für Mehrfach-Eingabe-Mehrfach-Ausgabe-Kommunikationssysteme und Verfahren zum Punkturieren von Bits für Pilottöne
DE112020003553T5 (de) Mehrere Anschlüsse mit unterschiedlicher Baudrate über einen einzigen SerDes
CN108260219A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559187B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which enable a mobile station to identify which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to the mobile station
US20100265911A1 (en) A method for dividing a subcarrier permutation zone and an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system
CN111130687B (zh) 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1073234B (zh) 发射机及其跳频方法
WO2018228460A1 (zh)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4243382A (zh) 符号交织方法
JP2012529801A (ja) 放送制御チャネルのリソースマッピング方法
You et al. Combination of spectral and SVD precodings for out-of-band leakage suppression
CN101159460A (zh) 跳频序列生成方法
CN101877688B (zh) Ofdm系统的分集发射方法与装置
US899557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multi-carrier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U2022228403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717659A (zh) 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KR20080041520A (ko) 통신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 및 채널 저장 방법
WO2006062355A1 (en) Transmitter and frequency hopp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2687437B (zh) 通信装置以及集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