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4719A - 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4719A
CN111124719A CN201911278846.0A CN201911278846A CN111124719A CN 111124719 A CN111124719 A CN 111124719A CN 201911278846 A CN201911278846 A CN 201911278846A CN 111124719 A CN111124719 A CN 111124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management node
node
return value
l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788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幸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7884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47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4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471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08Reliability or availability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04Software analysis for verifying properties of progr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每隔预定时间在主备管理节点调用数据库功能,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主备管理节点日志,根据返回值判断主备管理节点是否可用;关闭主管理节点的网络以模拟主管理节点故障;以及基于主管理节点日志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基于备管理节点日志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并基于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在调用数据库功能时对主备管理节点切换过程的验证与记录,基于生成的日志得到测试结果,提高了测试效率,节约人力资源,为数据库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性提供了保证和依据。

Description

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特别是指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Greenplum(简称GP)数据库管理节点的高可用功能是GP数据库的重要功能,管理节点是GP数据库系统的入口,负责整个GP集群的连接、运行管理,资源管理,任务执行等,管理节点的高可用集群可用性的保障,因此GP数据库管理节点高可用测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鉴于GP数据库管理节点在高可用功能测试时,执行结果没有记录,记录只能采用手工测试,不能准确记录主管理节点关闭和备用节点启动的之间和切换用时,并且操作复杂耗时耗力。手工测试无法准记录主备管理节点各个操作的时间,更无法计算主备管理节点切换的用时,测试效率低、浪费人力资源,且无法得到体现性能的精确测试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设备及介质,通过在调用数据库功能时对主备管理节点切换过程的验证与记录,基于生成的日志得到测试结果,提高了测试效率,节约人力资源,为数据库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性提供了保证和依据。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每隔预定时间在主管理节点调用数据库功能,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主管理节点日志,根据返回值判断主管理节点是否可用;每隔预定时间在备管理节点调用数据库功能,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备管理节点日志,根据返回值判断备管理节点是否可用;关闭主管理节点的网络以模拟主管理节点故障;以及基于主管理节点日志中停止工作的时间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基于备管理节点日志中开始执行的时间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并基于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关闭主管理节点的网络以模拟主管理节点故障还包括:确认主管理节点由可用状态转变为不可用状态;确认备管理节点由不可用状态转变为可用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主管理节点日志中停止工作的时间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基于备管理节点日志中开始执行的时间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包括:对主管理节点日志中的返回值进行判断,第一次发生变化的返回值对应的时间为停止工作的时间,将时间记为第一时间节点;对备管理节点日志中的返回值进行判断,开始保持不变的第一个返回值对应的时间为开始执行的时间,将时间记为第二时间节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包括:将第二时间节点与第一时间节点相减得到测试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将测试结果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判定高可用性能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指令由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下步骤:每隔预定时间在主管理节点调用数据库功能,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主管理节点日志,根据返回值判断主管理节点是否可用;每隔预定时间在备管理节点调用数据库功能,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备管理节点日志,根据返回值判断备管理节点是否可用;关闭主管理节点的网络以模拟主管理节点故障;以及基于主管理节点日志中停止工作的时间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基于备管理节点日志中开始执行的时间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并基于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关闭主管理节点的网络以模拟主管理节点故障还包括:确认主管理节点由可用状态转变为不可用状态;确认备管理节点由不可用状态转变为可用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主管理节点日志中停止工作的时间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基于备管理节点日志中开始执行的时间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并基于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包括:对主管理节点日志中的返回值进行判断,第一次发生变化的返回值对应的时间为停止工作的时间,将时间记为第一时间节点;对备管理节点日志中的返回值进行判断,开始保持不变的第一个返回值对应的时间为开始执行的时间,将时间记为第二时间节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将测试结果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判定高可用性能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方法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在调用数据库功能时对主备管理节点切换过程的验证与记录,基于生成的日志得到测试结果,提高了测试效率,节约人力资源,为数据库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性提供了保证和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的实施例。图1示出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S1、每隔预定时间在主管理节点调用数据库功能,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主管理节点日志,根据返回值判断主管理节点是否可用;
S2、每隔预定时间在备管理节点调用数据库功能,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备管理节点日志,根据返回值判断备管理节点是否可用;
S3、关闭主管理节点的网络以模拟主管理节点故障;以及
S4、基于主管理节点日志中停止工作的时间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基于备管理节点日志中开始执行的时间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并基于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脚本shell为开发语言,实现管理节点主备切换的自动化测试。每隔预定时间在主管理节点执行master.sh调用数据库功能,通过sh master.sh语句返回查询结果数字1来判断主管理节点可用,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主管理节点日志;每隔预定时间在备管理节点执行standby.sh调用数据库功能,通过sh standby.sh语句无返回值来验证备管理节点未开启,即备管理节点不可用,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备管理节点日志。在主管理节点关闭网络服务来模拟主管理节点故障,打开连接主管理节点的窗口通过语句service network stop将网络服务关闭。通过master.sh语句脚本自动生成日志,记录脚本运行停止的时间,即主管理节点关闭的时间,得到第一时间节点;通过standby.sh脚本自动生成日志,记录脚本开始执行的时间,即备管理节点开启的时间,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基于生成日志中的时间节点数据得到测试结果。并基于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
管理节点用于调用GP数据库数据。GP数据库管理节点的高可用功能是GP数据库的重要功能,管理节点是GP数据库系统的入口,负责整个GP集群的连接、运行管理,资源管理,任务执行等,管理节点的高可用集群可用性的保障,因此GP数据库管理节点高可用测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GP数据库的主备管理节点同时验证GP数据库的功能,在发生准备切换后,备管理节点启动,GP数据库功能正常,并且保留测试过程中生成的日志,日志详细记录了主管理节点运行停止的时间和备管理节点开启的时间,可以对主备管理节点切换的执行记录进行追溯分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关闭主管理节点的网络以模拟主管理节点故障还包括:确认主管理节点由可用状态转变为不可用状态;确认备管理节点由不可用状态转变为可用状态。在主管理节点执行master.sh调用数据库功能,通过sh master.sh语句返回查询结果数字1来验证数据库功能正常可用;在备管理节点执行standby.sh调用数据库功能,通过sh standby.sh语句无返回值来验证备管理节点未开启,即数据库功能不可用。在主管理节点关闭网络服务来模拟主管理节点故障,打开连接主管理节点的窗口通过语句servicenetwork stop将网络服务关闭。再次在主管理节点执行master.sh调用数据库功能,通过shmaster.sh语句无返回值来验证主管理器停止运行;在备管理节点执行standby.sh调用数据库功能,通过sh standby.sh语句返回查询结果数字1来验证备管理节点已经启动,数据库功能正常。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主管理节点日志中停止工作的时间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基于备管理节点日志中开始执行的时间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包括:对主管理节点日志中的返回值进行判断,第一次发生变化的返回值对应的时间为停止工作的时间,将时间记为第一时间节点;对备管理节点日志中的返回值进行判断,开始保持不变的第一个返回值对应的时间为开始执行的时间,将时间记为第二时间节点。通过master.sh语句脚本自动生成日志,记录脚本运行停止的时间,即主管理节点关闭的时间;通过standby.sh脚本自动生成日志,记录脚本开始执行的时间,即备管理节点开启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包括:将第二时间节点与第一时间节点相减得到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越小,主备管理节点切换的时间差越小,代表高可用性能越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将测试结果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判定高可用性能等级。测试结果越小,主备管理节点切换的时间差越小,代表高可用性能越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均可以相互交叉、替换、增加、删减,因此,这些合理的排列组合变换之于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也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且不应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在实施例之上。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指令由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下步骤:S1、每隔预定时间在主管理节点调用数据库功能,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主管理节点日志,根据返回值判断主管理节点是否可用;S2、每隔预定时间在备管理节点调用数据库功能,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备管理节点日志,根据返回值判断备管理节点是否可用;S3、关闭主管理节点的网络以模拟主管理节点故障;以及S4、基于主管理节点日志中停止工作的时间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基于备管理节点日志中开始执行的时间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并基于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关闭主管理节点的网络以模拟主管理节点故障还包括:确认主管理节点由可用状态转变为不可用状态;确认备管理节点由不可用状态转变为可用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主管理节点日志中停止工作的时间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基于备管理节点日志中开始执行的时间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并基于第一时间节点和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包括:
对主管理节点日志中的返回值进行判断,第一次发生变化的返回值对应的时间为停止工作的时间,将时间记为第一时间节点;对备管理节点日志中的返回值进行判断,开始保持不变的第一个返回值对应的时间为开始执行的时间,将时间记为第二时间节点;将第二时间节点与第一时间节点相减得到测试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还包括:将测试结果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判定高可用性能等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上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来完成,基于ALS算法的推荐方法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程序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等。上述计算机程序的实施例,可以达到与之对应的前述任意方法实施例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还可以被实现为由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此外,上述方法步骤以及系统单元也可以利用控制器以及用于存储使得控制器实现上述步骤或单元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
此外,应该明白的是,本文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作为例子而非限制性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ROM(EEPROM)或快闪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该RAM可以充当外部高速缓存存储器。作为例子而非限制性的,RAM可以以多种形式获得,比如同步RAM(D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速率SDRAM(DDRSDRAM)、增强S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LDRAM)、以及直接Rambus RAM(DRRAM)。所公开的方面的存储设备意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其它合适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明白的是,结合这里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这种可互换性,已经就各种示意性组件、方块、模块、电路和步骤的功能对其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这种功能是被实现为软件还是被实现为硬件取决于具体应用以及施加给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种具体应用以各种方式来实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定不应被解释为导致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
结合这里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利用被设计成用于执行这里功能的下列部件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这些部件的任何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可替换地,处理器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和/或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结合这里的公开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包含在硬件中、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这两者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以驻留在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被耦合到处理器,使得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中读取信息或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在一个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驻留在ASIC中。ASIC可以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在一个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设计中,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可以将功能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来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该通信介质包括有助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位置传送到另一个位置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够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例子而非限制性的,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设备、磁盘存储设备或其它磁性存储设备,或者是可以用于携带或存储形式为指令或数据结构的所需程序代码并且能够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或专用处理器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或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来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发送软件,则上述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均包括在介质的定义。如这里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多功能盘(DVD)、软盘、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内容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以上是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根据这里描述的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功能、步骤和/或动作不需以任何特定顺序执行。此外,尽管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除非明确限制为单数,也可以理解为多个。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支持例外情况,单数形式“一个”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和/或”是指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相关联地列出的项目的任意和所有可能组合。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每隔预定时间在主管理节点调用数据库功能,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所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主管理节点日志,根据所述返回值判断所述主管理节点是否可用;
每隔预定时间在备管理节点调用数据库功能,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所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备管理节点日志,根据所述返回值判断所述备管理节点是否可用;
关闭所述主管理节点的网络以模拟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以及
基于所述主管理节点日志中停止工作的时间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基于所述备管理节点日志中开始执行的时间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并基于所述第一时间节点和所述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关闭所述主管理节点的网络以模拟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还包括:
确认所述主管理节点由可用状态转变为不可用状态;
确认所述备管理节点由不可用状态转变为可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主管理节点日志中停止工作的时间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基于所述备管理节点日志中开始执行的时间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包括:
对所述主管理节点日志中的返回值进行判断,第一次发生变化的返回值对应的时间为所述停止工作的时间,将所述时间记为第一时间节点;
对所述备管理节点日志中的返回值进行判断,开始保持不变的第一个返回值对应的时间为所述开始执行的时间,将所述时间记为第二时间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时间节点和所述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包括:
将所述第二时间节点与所述第一时间节点相减得到测试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测试结果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判定高可用性能等级。
6.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每隔预定时间在主管理节点调用数据库功能,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所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主管理节点日志,根据所述返回值判断所述主管理节点是否可用;
每隔预定时间在备管理节点调用数据库功能,并将每次调用数据库功能的返回值及接收到所述返回值的时间记录到备管理节点日志,根据所述返回值判断所述备管理节点是否可用;
关闭所述主管理节点的网络以模拟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以及
基于所述主管理节点日志中停止工作的时间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基于所述备管理节点日志中开始执行的时间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并基于所述第一时间节点和所述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关闭所述主管理节点的网络以模拟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还包括:
确认所述主管理节点由可用状态转变为不可用状态;
确认所述备管理节点由不可用状态转变为可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主管理节点日志中停止工作的时间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基于所述备管理节点日志中开始执行的时间得到第二时间节点,并基于所述第一时间节点和所述第二时间节点得到测试结果包括:
对所述主管理节点日志中的返回值进行判断,第一次发生变化的返回值对应的时间为所述停止工作的时间,将所述时间记为第一时间节点;
对所述备管理节点日志中的返回值进行判断,开始保持不变的第一个返回值对应的时间为所述开始执行的时间,将所述时间记为第二时间节点;
将所述第二时间节点与所述第一时间节点相减得到测试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测试结果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判定高可用性能等级。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1278846.0A 2019-12-13 2019-12-13 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 Withdrawn CN1111247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78846.0A CN111124719A (zh) 2019-12-13 2019-12-13 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78846.0A CN111124719A (zh) 2019-12-13 2019-12-13 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4719A true CN111124719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499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78846.0A Withdrawn CN111124719A (zh) 2019-12-13 2019-12-13 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47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0442A (zh) * 2022-06-22 2022-07-22 杭州悦数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系统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0442A (zh) * 2022-06-22 2022-07-22 杭州悦数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系统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4392B (zh) 一种数据库迁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102081B1 (en) Quantitative network testing framework for 5G and subsequent generation networks
CN110659167A (zh) 一种服务器硬件的测试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757142A (zh) 自纠错芯片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124719A (zh) 基于主备管理节点的高可用测试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3535141A (zh) 数据库操作代码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1427777B (zh) 一种sol测试的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CN110532305B (zh) 一种业务数据割接方法及系统
CN111290902B (zh) 一种交换机端口压力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727534B (zh) 一种文件系统的修复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176904B (zh) 一种私有云架构下的数据备份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1309651A (zh) 一种串口调试信息的输出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1176932A (zh) 一种异常事件日志的记录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1367699B (zh) 一种处理错误信息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5327299A (zh) 一种电力系统连锁故障的识别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858538B (zh) 一种集群配置BeeGFS配额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633146B (zh) 一种多线程操作ipmi命令的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2559346A (zh) 一种业务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11857744A (zh) 一种超融合系统的安装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CN111090471A (zh) 一种内存板热移除的方法和设备
CN111078528A (zh) 一种自动化测试的管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1258871A (zh) 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的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3779B (zh) 网络资源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14531335B (zh) 一种管理信息库数据检测的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10968489B (zh) 一种白盒交换机bmc访问压力测试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