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4183B -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4183B
CN111124183B CN201911359502.2A CN201911359502A CN111124183B CN 111124183 B CN111124183 B CN 111124183B CN 201911359502 A CN201911359502 A CN 201911359502A CN 111124183 B CN111124183 B CN 111124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riving
electrode
electrodes
addi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595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4183A (zh
Inventor
陈敏
刘昕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595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41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4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4183A/zh
Priority to US16/878,575 priority patent/US1121614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4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4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该触控结构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多个触控感测电极以及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测电极以及附加触控驱动电极相互绝缘;触控驱动电极以及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触控感测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至少部分交叠;在触控驱动周期内,若在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位置检测到有触控操作,在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结束后,向该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该触控结构可提高触控报点率。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摸屏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触摸屏一般分为:电阻式触摸屏、自容式触摸屏、互容式触摸屏以及红外线式触摸屏等。在互容电容式触摸屏中,包括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当向触控驱动电极输入驱动信号时,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耦合形成互电容,手指和触控驱动电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引起触控感应电极输出信号的改变,基于此来判断触控点的位置。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显示和触控分时段扫描的方式进行驱动。在触控扫描周期内,驱动芯片逐级向触控驱动电极输出触控扫描信号,在全部触控驱动电极完成扫描之前,无法对已扫描过的触控驱动电极进行扫描,同一区域的连续触控无法全部检测,造成触控报点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以提高触控报点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包括:
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多个触控感测电极以及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以及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相互绝缘;
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多个所述触控感测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多个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多个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与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一一对应的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具有触控驱动周期;在所述触控驱动周期内,若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位置检测到有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驱动周期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结束后,向该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触控结构。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驱动方法,适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触控结构,该方法包括:
依次向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输入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在所述触控驱动周期内,若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位置检测到有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驱动周期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结束后,向该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附件触控驱动电极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与多个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在触控驱动周期内,若在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位置检测到有触控操作,在触控驱动周期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结束后,向该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触控驱动电极在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的作用下能够检测到触控操作,在一个触控驱动周期内,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结束后,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上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产生互电容,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作用的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区域再次进行触控操作时,会改变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量,再次检测到该区域到触控操作,实现同一区域多次触控操作的检测,提高了触控报点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触控驱动时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驱动时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沿BB’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沿AA’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沿AA’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触控驱动时序图,参见图1,图1示例性的将n个触控驱动电极依次标记为TX1至TXn,其中n为正整数。触控驱动电极TXi施加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标记为Xi。i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在触控驱动周期内,向n个触控驱动电极逐个提供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图1中示例性的画出一个触控驱动周期T。
参见图1,在触控驱动周期T内,触控驱动电极TX1施加有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X1的期间,检测到有触控操作,即图1中虚线P1处,在该触控驱动电极TX1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X1结束后,若再次随该位置进行触控,由于此时该触控驱动电极TX1上已无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X1,因此在触控驱动周期T中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X1结束后的这段时间,即图1中的t时间段内,若有手指触控,则无法检测出触控操作。因此现有的触控结构受制于触控报点率低的影响。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触控结构100包括:
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以及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触控驱动电极110、触控感测电极120以及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相互绝缘。
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图2中第一方向为Y方向,第二方向为X方向。
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一一对应,一一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触控驱动电极110至少部分交叠。
触控驱动电极110具有触控驱动周期;在触控驱动周期内,若在触控驱动电极110对应位置检测到有触控操作,在触控驱动周期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结束后,向触控驱动电极110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每个触控驱动电极110均有一个与之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延伸方向和排列方向与触控驱动电极110相同。触控驱动电极110与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之间可以形成电容,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触控驱动电极110一一对应,且一一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触控驱动电极110至少部分交叠,因此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之间也可以形成电容。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驱动时序图,参见图3,图3示例性的将n个触控驱动电极依次标记为TX1至TXn,其中n为正整数。触控驱动电极TXi施加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标记为Xi。i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将n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依次标记为FTX1至FTXn,附加触控驱动电极FTXi上施加的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标记为Yi,i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触控驱动电极TXi与附加触控驱动电极FTXi对应。在触控驱动周期内,向n个触控驱动电极逐个提供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图3中示例性的画出两个触控驱动周期T1和T2。
若触控驱动电极上施加有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测电极之间形成电容,若手指在此时触控该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测电极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那么触控感测电极将变化的电容信号输出,以此检测出手指触控的位置。参见图3,在第一触控驱动周期T1内,触控驱动电极TX1施加有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X1的期间,检测到有触控操作,即图2中虚线P1处,在该触控驱动电极TX1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X1结束后,向该触控驱动电极TX1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FTX1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Y1,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Y1一直持续至该触控驱动周期T1结束。触控驱动电极TX1施加有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X1的期间通过触控驱动电极TX1与各触控感测电极进行触控位置检测,在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X1结束后,由于附加触控驱动电极FTX1施加有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Y1,因此还可以通过附加触控驱动电极FTX1与各触控感测电极进行触控位置检测。所以在整个第一触控驱动周期T1内,触控驱动电极TX1以及附加触控驱动电极FTX1所在位置处一直可以进行触控位置检测。
在第一触控驱动周期T1内,触控驱动电极TX2施加有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X2的期间,该位置处无触控操作,因此在整个第一触控驱动周期T1内,与触控驱动电极TX2一一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FTX2无需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Y2。类似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FTX3无需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Y3。
在第一触控驱动周期T1内,触控驱动电极TX4施加有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X4的期间,该位置处检测到有触控操作,即图2中虚线P2处,在该触控驱动电极TX4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X4结束后,向该触控驱动电极TX4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FTX4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Y4,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Y4一直持续至该触控驱动周期T1结束。触控驱动电极TX4施加有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X4的期间通过触控驱动电极TX4与各触控感测电极进行触控位置检测,在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X4结束后,由于附加触控驱动电极FTX4施加有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Y4,因此还可以通过附加触控驱动电极FTX4与各触控感测电极进行触控位置检测,所以在整个第一触控驱动周期T1内,触控驱动电极TX4以及附加触控驱动电极FTX4所在位置处一直可以进行触控位置检测。
在第二触控驱动周期T2时,由于在各触控驱动电极施加有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期间内均未检测到有触控,因此所有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均无需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综上,每个触控驱动周期中,在触控驱动电极上施加有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期间,可以通过触控驱动电极与各触控感测电极检测触控位置;若检测到有触控操作时,可以在触控驱动周期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结束后,向该位置处的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从而在没有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的时间段内,通过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与各触控感测电极检测触控位置,从而实现提高触控报点率的效果。例如可以使用在进行游戏操作时,需要频繁的触控点击操作的情况,实现流畅的单点连击游戏操作体验。
图3中示例性的设置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以及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为高电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需求,设置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以及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为低电平,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可以是透明导电薄膜,还可以包括网格状金属线,如图2所示。继续参见图2,网格状金属线之间存在空隙,显示装置发射的光束能够通过空隙射出,因此增加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可以减小对显示装置的开口率的影响。此外,相比于使用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制作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采用网格状金属线形成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还可以减小阻抗。
可选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与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位于同一层。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触控驱动电极11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子触控驱动电极111,沿第一方向相邻两个子触控驱动电极111通过金属跨桥131电连接。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金属跨桥131位于同一层。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触控感测电极120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子触控感测电极121,沿第二方向相邻两个子触控感测电极121通过金属跨桥131电连接。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金属跨桥131位于同一层。
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与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位于同一层,因此可以在同一工艺制程中采用同种材料形成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与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金属跨桥131位于同一层,因此可以在同一工艺制程中采用同种材料形成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金属跨桥131,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掩膜数量,从而降低成本。
可选的,触控结构还包括衬底基板;多个触控驱动电极以及多个触控感测电极位于衬底基板一侧;金属跨桥位于多个触控驱动电极所在膜层朝向衬底基板的一侧。图6为图4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触控结构100还包括衬底基板140;多个触控驱动电极以及多个触控感测电极位于衬底基板140一侧;金属跨桥131位于多个触控驱动电极所在膜层朝向衬底基板140的一侧。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触控驱动电极包括多个子触控驱动电极111,相邻两个子触控驱动电极111之间通过金属跨桥131连接,多个子触控驱动电极111以及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位于衬底基板140一侧,金属跨桥131能够反射显示装置发射的光束,反射光束从显示装置显示侧射出后,金属跨桥131于显示面板上可见,因此,将金属跨桥131设置于多个子触控驱动电极111所在膜层朝向衬底基板140的一侧,即将金属跨桥131位于多个触控驱动电极所在膜层朝向衬底基板140的一侧,可以避免金属跨桥131引起金属可见的问题。图6仅示例性展示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测电极同层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测电极异层设置,触控驱动电极所在平面与触控感测电极所在平面之间通过设置绝缘层实现电性绝缘。
可选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面积与一一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110的面积相同。
具体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可以设置为面状透明电极,也可以设置为网格状金属线。若将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设置为面状透明电极(未画出),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面积与一一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110的面积相同,意味着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轮廓与触控驱动电极110的轮廓重叠;若将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设置为网格状金属线,如图7所示,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面积与一一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110的面积相同,其中,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面积是指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所有网格状金属线的面积之和。由于金属线之间存在空隙,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轮廓大于一一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110的轮廓。
在第一有效脉冲信号的作用下,触控驱动电极110与触控感应电极120产生第一互电容,以第一电容值为基础数据对触控动作进行检测,在第二有效脉冲信号的作用下,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触控感应电极120产生第二互电容,以第二电容值为基础数据对触控动作进行检测,若要更准确的检测是否有触控动作,需要使第二电容值与第一电容值相等,因此需要设置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面积与一一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110的面积相同。
可选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轮廓与一一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110的轮廓重叠。
具体的,在对触控动作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若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触控感应电极120的交叠区域,和触控驱动电极110与触控感应电极120的交叠区域发生变化,触摸点附近检测到的电容量的差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影响触控操作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可以设置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轮廓与一一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110的轮廓重叠,以使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触控感应电极120的交叠区域,和触控驱动电极110与触控感应电极120的交叠区域相同,从而尽量保证触控操作检测的准确性。此外,由于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和一一对应的和触控驱动电极110的轮廓重叠,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不会产生遮挡其他触控驱动电极110的情况,因此还可以避免触控过程中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干扰其他触控驱动电极110上的信号。
可选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沿BB’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8和图9,触控结构100还包括虚拟触控电极132,虚拟触控电极132位于相邻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之间,虚拟触控电极132与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绝缘设置且位于同一层。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相邻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之间同层设置虚拟触控电极132,可以在面板的显示过程中,增加显示区的均匀性。避免设置有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区域与相邻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之间的区域出现显示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图9示例性的展示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测电极位于同一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测电极异层设置,触控驱动电极所在平面与触控感测电极所在平面之间通过设置绝缘层实现电性绝缘。
可选的,触控驱动电极110与触控感测电极120之间的电容值为C1,与触控驱动电极110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和触控感测电极120之间的电容值为C2。
若C1等于C2,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等于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若C1大于C2,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小于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若C1小于C2,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大于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为确保触控操作检测的准确度,需尽量保证有触控操作时,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期间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感测信号,和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期间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感测信号相同。
有触控操作时,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期间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触控信号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触控驱动电极110与触控感测电极120之间的电容值C1,二是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的大小。触控驱动电极110与触控感测电极120之间的电容值C1越大,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感测信号越大;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越大,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感测信号越大。
有触控操作时,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期间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触控信号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触控感测电极120之间的电容值C2,二是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的大小。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与触控感测电极120之间的电容值C2越大,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触控信号越大;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越大,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触控信号越大。
因此,若C1等于C2,那么可以设置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等于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从而使有触控操作时,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期间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感测信号,和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期间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感测信号相同。
若C1大于C2,那么可以设置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小于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从而使有触控操作时,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期间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感测信号,和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期间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感测信号相同。
若C1小于C2,那么可以设置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大于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从而使有触控操作时,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期间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感测信号,和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期间触控感测电极120检测到的感测信号相同。
可选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背离触控驱动电极的一侧为触控侧。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沿AA’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面积小于与该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
和/或,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大于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触控驱动电极包括多个子触控驱动电极111,相邻两个子触控驱动电极111之间通过金属跨桥131连接。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更靠近触控侧,当手指进行触控操作时,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有可能对触控驱动电极产生屏蔽,因此为了抵消屏蔽效应,可以适当增加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和/或增大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即,设置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面积小于与该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和/或,设置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大于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图10仅示例性的展示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测电极位于同一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测电极异层设置,触控驱动电极所在平面与触控感测电极所在平面之间通过设置绝缘层实现电性绝缘。
可选的,触控驱动电极110背离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一侧为触控侧。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沿AA’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面积大于与该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
和/或,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小于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触控驱动电极包括多个子触控驱动电极111,多个子触控驱动电极111之间通过金属跨桥131连接。触控驱动电极更靠近触控侧,当手指进行触控操作时,触控驱动电极有可能对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产生屏蔽,因此为了抵消屏蔽效应,可以适当增加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面积,和/或增大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即,设置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的面积大于与该附加触控驱动电极130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和/或,设置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小于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图11仅示例性的展示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测电极位于同一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测电极异层设置,触控驱动电极所在平面与触控感测电极所在平面之间通过设置绝缘层实现电性绝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触控结构可以是嵌入显示面板内,即在显示面板工艺的过程中,通过镀膜、光刻、刻蚀等工艺将触控结构各膜层设置均于显示面板的内部;还可以是在基板上单独制造触控结构,将触控结构贴合在制造完成的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图12示例性的展示后一种结构。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驱动电路层210和像素单元阵列层220;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以及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均位于像素单元阵列层220背离驱动电路层210的一侧。
驱动电路层210中任意一层金属膜层或者像素单元阵列层220中的任意一层透明导电层复用为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
驱动电路层210用于向像素单元阵列层220提供驱动信号,一般包括薄膜晶体管、电容等。驱动电路层210中任意一层金属膜层或者像素单元阵列层220中的任意一层透明导电层复用为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均能够简化工艺流程,此外,若驱动电路层210中任意一层金属膜层复用为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由于驱动电路层210远离出光面,驱动电路层210中的金属膜层的反射光可被驱动电路层210靠近出光面一侧的各个膜层吸收,防止金属反射可见;若像素单元阵列层220中的任意一层透明导电层复用为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由于透明导电层能够透过光束,不影响出光面射出光束的出光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200具备上述实施例中触控结构100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在具体实施时,触控显示面板200可以为手机触控显示屏、平板电脑触控显示屏、笔记本电脑触控显示屏,也可以为电视机触控显示屏、显示区、数码相框触控显示屏、导航仪触控显示屏、智能穿戴显示触控显示装置等任何具有触控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可选的,驱动电路层210的源漏电极层复用为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
可选的,触控显示面板200可以是液晶触控显示面板。像素单元阵列层220包括像素电极221和公共电极222。
公共电极222复用为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液晶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230,图13示例性的设置像素电极221和公共电极222均设置于阵列基板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像素电极221设置于阵列基板内,公共电极222设置于彩膜基板内,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公共电极222复用为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时,需要将公共电极222划分为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相互绝缘。在显示周期内,为公共电极提供公共显示电位,在触控周期内,公共电极作为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使用,若在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位置检测到有触控操作,在触控驱动周期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结束后,向该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参见图13,公共电极222远离驱动电路层2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远离驱动电路层2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公共电极222远离驱动电路层2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触控感测电极120远离驱动电路层2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如图14所示。本发明对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和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的膜层相对位置不做具体限制。图13和图14示例性展示触控驱动电极110与触控感测电极120异层设置,触控驱动电极所在平面与触控感测电极所在平面之间通过设置绝缘层实现电性绝缘,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触控驱动电极110与触控感测电极120同层设置。此外,像素电极221与公共电极222的膜层位置关系可以如图13所示位于异层,也可以同层绝缘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触控显示面板300为有机发光触控显示面板;像素单元阵列层220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有机发光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223、发光功能层224以及阴极225。
阴极225复用为附加触控驱动电极。
如图15所示,触控显示面板300包括衬底基板240,衬底基板240上设置有驱动电路层210,阳极223设置于驱动电路层210远离衬底基板240一侧,发光功能层224设置于阳极223远离衬底基板240一侧,阴极225设置于发光功能层224远离衬底基板240一侧,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设置于阴极225远离衬底基板240一侧。图15示例性的设置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设置于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远离衬底基板240一侧。由于有机发光单元容易受外界水汽的影响,因此可以在有机发光单元上覆盖封装层。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以及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设置在叠层的封装层内,还可以设置在封装层背离有机发光元件的一侧。图15示例性的将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以及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设置在叠层的封装层内。
此外,本发明对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10和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20的膜层相对位置不做具体限制。图15示例性展示触控驱动电极110与触控感测电极120异层设置,触控驱动电极所在平面与触控感测电极所在平面之间通过设置绝缘层实现电性绝缘,还可以是触控驱动电极110与触控感测电极120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阴极225复用为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时,需要将阴极225划分为相互绝缘的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在显示周期内,为阴极提供公共显示电位,在触控周期内,阴极作为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使用,若在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位置检测到有触控操作,在触控驱动周期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结束后,向该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可选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包括网格状金属线;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位于相邻像素单元之间。
由于相邻像素单元之间设置有黑色矩阵,因此将附加触控驱动电极的网格状金属线设置于相邻像素单元之间,即附加触控驱动电极设置于黑色矩阵所在区域,不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同时,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包括网格状金属线,网格状金属线的阻抗较大,压降较小,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值比较大,提高触控操作检测的准确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适用于上述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触控结构。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5所示,驱动方法具体包括:
1610,依次向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输入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1620,在所述触控驱动周期内,若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位置检测到有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驱动周期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结束后,向该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附件触控驱动电极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每个触控驱动周期中,在触控驱动电极上施加有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期间,可以通过触控驱动电极与各触控感测电极检测触控位置;若检测到有触控操作时,可以在触控驱动周期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结束后,向该位置处的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从而在没有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的时间段内,通过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与各触控感测电极检测触控位置,从而实现提高触控报点率的效果。例如可以使用在进行游戏操作时,需要频繁的触控点击操作的情况,实现流畅的单点连击游戏操作体验。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17)

1.一种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多个触控感测电极以及多个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以及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相互绝缘;
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多个所述触控感测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多个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多个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与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一一对应的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具有触控驱动周期;在所述触控驱动周期内,若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位置检测到有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驱动周期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结束后,向该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包括网格状金属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与多个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位于同一层;
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子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一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子触控驱动电极通过金属跨桥电连接;或者,所述触控感测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子触控感测电极,沿第二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子触控感测电极通过金属跨桥电连接;
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金属跨桥位于同一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衬底基板;
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以及多个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所述金属跨桥位于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所在膜层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的轮廓与一一对应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轮廓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虚拟触控电极;所述虚拟触控电极与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绝缘设置且位于同一层;
所述虚拟触控电极位于相邻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与一一对应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之间的电容值为C1,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之间的电容值为C2;
若C1等于C2,所述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等于所述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若C1大于C2,所述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小于所述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若C1小于C2,所述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大于所述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背离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一侧为触控侧;
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小于与该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和/或,
所述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大于所述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背离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的一侧为触控侧;
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大于与该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和/或,
所述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小于所述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1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层和像素单元阵列层;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以及多个所述触控感测电极均位于所述像素单元阵列层背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
所述驱动电路层中任意一层金属膜层或者所述像素单元阵列层中的任意一层透明导电层复用为多个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源漏电极层复用为多个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为液晶触控显示面板;所述像素单元阵列层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
所述公共电极复用为多个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触控显示面板;所述像素单元阵列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发光功能层以及阴极;
所述阴极复用为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
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包括网格状金属线;
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位于相邻所述像素单元之间。
17.一种触控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依次向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输入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在所述触控驱动周期内,若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位置检测到有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驱动周期的第一有效驱动脉冲信号结束后,向该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所述附加触控驱动电极施加第二有效驱动脉冲信号。
CN201911359502.2A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Active CN111124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9502.2A CN111124183B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US16/878,575 US11216144B2 (en) 2019-12-25 2020-05-19 Touch structur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9502.2A CN111124183B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4183A CN111124183A (zh) 2020-05-08
CN111124183B true CN111124183B (zh) 2022-10-04

Family

ID=70502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59502.2A Active CN111124183B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6144B2 (zh)
CN (1) CN1111241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2861B (zh) * 2020-06-19 2020-11-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触控驱动方法
CN113238683B (zh) * 2021-05-27 2024-02-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04849B (zh) * 2021-07-26 2024-03-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装置
US11775117B1 (en) 2022-07-07 2023-10-03 Stmicroelectronics (Beijing) R&D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 synchroniza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5082A (zh) * 2014-12-31 2015-04-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739763A (zh) * 2016-01-25 2016-07-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摸显示屏
CN106201106A (zh) * 2016-07-29 2016-12-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07629678A (zh) * 2016-07-13 2018-01-26 捷恩智株式会社 热硬化性组合物、硬化膜、彩色滤光片、液晶显示元件及触摸屏装置
CN110174971A (zh) * 2019-05-31 2019-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信号的降噪方法及装置、触控ic、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46751B1 (ko) 2015-12-01 2022-09-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회로 및 구동방법
KR102627342B1 (ko) 2016-11-25 2024-01-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싱 시스템과 그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5082A (zh) * 2014-12-31 2015-04-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739763A (zh) * 2016-01-25 2016-07-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摸显示屏
CN107629678A (zh) * 2016-07-13 2018-01-26 捷恩智株式会社 热硬化性组合物、硬化膜、彩色滤光片、液晶显示元件及触摸屏装置
CN106201106A (zh) * 2016-07-29 2016-12-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10174971A (zh) * 2019-05-31 2019-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信号的降噪方法及装置、触控ic、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78765A1 (en) 2020-09-03
CN111124183A (zh) 2020-05-08
US11216144B2 (en)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24183B (zh)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CN111381712B (zh) 具有集成天线的显示设备
US10845902B2 (en) Touch sensor for display
US11086158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man-machine interactive terminal
US10649589B2 (en) Touch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eparing method
CN108646952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WO2020211811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0963105B2 (en) In-cell touch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US10216344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958542B (zh)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84176A (zh) 能够调节压力灵敏度的压力检测器及含其的触摸输入装置
US11586332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rive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170050553A (ko) 압력 검출 정밀도 보정을 수행하는 압력 검출기 및 터치 입력 장치
KR100941858B1 (ko) 유기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CN111902796B (zh) 压力传感器、包括其的触摸输入装置及压力检测方法
US11287924B2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driv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010042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11399684A (zh) 一种触控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0501205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KR100902211B1 (ko) 터치패널 일체형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08268180B (zh) 压力触控装置、压力触控的反馈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1562858B (zh) 触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触控方法
US10509509B2 (en)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488694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181215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检测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