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9968A - 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9968A
CN111119968A CN201911128068.7A CN201911128068A CN111119968A CN 111119968 A CN111119968 A CN 111119968A CN 201911128068 A CN201911128068 A CN 201911128068A CN 111119968 A CN111119968 A CN 111119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consumption
storm
speed
induction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80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19968B (zh
Inventor
李竹
袁红辉
冯国瑞
程豪杰
杜才溢
刘辉
邓晓刚
梁全青
张玉江
赵智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112806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99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9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9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19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99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06Ventilation at the working face of galleries or tu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通过在原有矿道中设置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对采空区垮落程度进行监控,在巷道中开凿暴风能量消耗巷,同时对应设置感应密闭门和风门,通过对感应密闭门和风门闭启的控制,实现对暴风危害的消除。本发明方法的适用性强,针对不同条件下的矿井,均能够削弱甚至消除暴风对准备巷道的影响;安全性高,全部采用智能化操作,减少了由于人为失误而造成的不可避免的错误;经过许多方面的思考提高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全部由中央控制系统调控,只需要设计人员编好程序,无需工作人员控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要求。

Description

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道暴风灾害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采掘设备及配套开采工艺水平的提升,采煤工作面宽度大幅增大,部分工作面宽度高达300m,且工作面推进长度由不足1000m 增加到2000m以上,致使采空面积随之加大。加之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单次开采引起的坚硬顶板悬露面积急剧增加,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坚硬顶板时,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传统而言,在20世纪初期即我国煤炭开采实践早期,顶板初次断裂时,采空区顶板悬露面积较小,顶板亦呈现“分批多次垮落”特征。如今,当较大面积的采空区突然发生坚硬顶板大面积垮落时,会将采空区的空气在极短的时间内压入工作面两端的顺槽内,从而产生高速气流,对工作面及顺槽内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和对设备造成损害。因而,研究坚硬顶板大面积垮落产生暴风危害的防治方法,是煤矿开采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科研人员提出了很多理论和方法,如采用砌体梁等理论对顶板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顶板垮落做出理论解释,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对顶板初次断裂步距进行预测;采用仪器对煤层顶板的位移进行观察和分析,预测并判断顶板发生断裂的可能性,如顶板断裂步距过大,易造成顶板大面积来压,则采用顶板预裂的方法进行针对性防治;建立密闭墙,当顶板大面积垮落,产生暴风时,通过堵的方法,将暴风阻挡在采空区和密闭墙之间,起到保护工作面和及顺槽的工作人员和设备的作用等,但是以上方法存在如下的不足之处:
(1)适用性较差。用块体力学的方法分析岩石的运动与平衡性,有利于理解顶板岩石与支撑煤壁之间的力的关系,为顶板垮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煤层顶板岩层的性质过于复杂,不同环境下的煤层顶板的岩性不同,需要现场实测,过于消耗时间与人力物力,影响生产。
(2)安全性较差。实时观测顶板位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顶板发生垮落的可能性,缺乏理论依据。
(3)工艺复杂。采用密闭墙需要在巷道内建立厚重的混凝土墙以消耗暴风的能量,进度慢,工艺复杂,同时影响煤炭与物料的运输及通风供给。更重要的是顶板大面积来压产生的暴风,风速快,密闭墙无法短时间内建成,与阻挡暴风的目的相悖。
(4)对井下采矿人员的要求较高。上述方法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对于岩层顶板的性质或顶板位移的数学模型较为熟悉,能够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对于井下设备控制人员的知识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包括步骤:在矿道采煤工作面沿着推进方向,每隔5m在采空区顶板装设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在矿道回风顺槽一侧开凿暴风能量消耗巷,暴风能量消耗巷两端与回风顺槽联通,暴风能量消耗巷与回风顺槽的两个连接口处安设风门;在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内安设数道感应密闭门,回风顺槽中的感应密闭门处于暴风能量消耗巷与回风顺槽的两个连接口之间,运输顺槽内的感应密闭门与回风顺槽内的感应密闭门相对采煤工作面对称设置;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内的感应密闭门处于打开状态,暴风能量消耗巷入口与出口处安设的风门处于关闭状态;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实时监测采空区顶板下沉速度,当顶板下沉速度达到预设值时,红外监控设备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判定顶板大面积垮落,并发送顶板大面积垮落信号反馈给布置在回风顺槽内的中央处理装置;中央处理装置连接每一感应密闭门和风门,当中央处理装置接受到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发出的顶板大面积垮落信号时,控制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内的感应密闭门立刻关闭,阻挡风流继续前行;同时,暴风能量消耗巷入口与出口的风门即刻打开,使被感应密闭门阻挡的高速风流进入暴风能量消耗巷,从而在暴风能量消耗巷内,消耗高速风流的能量,使其流出暴风能量消耗巷的风速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实时监测采空区顶板下沉速度,当顶板下沉速度达到预设值时,红外监控设备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判定顶板大面积垮落的步骤中,包括步骤:
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实时监测顶板下落高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实时顶板下沉速度;
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将实时的顶板下沉速度传输到中央处理装置,与存储的顶板下沉速度预设值进行比较,在实时的顶板下沉速度大于顶板下沉速度预设值时,判定顶板大面积垮落。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煤层顶板岩石垮落降低的势能E势能等于顶板垮落的动能E动能加上采空区空气对煤层顶板垮落的岩石做的功W空气
E势能=E动能+W空气
即: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31
式中:a-采空区宽度,m;b-采空区长度,m;c-顶板下落高度,m; d-顶板厚度,m;ρ-顶板密度,kg/m3;V-顶板下沉速度,m/s;p-采空区压力,N/s2
计算可得暴风速度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41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为使从暴风能量消耗巷流出的风流满足巷道通风要求的风速,在暴风能量消耗巷和采空区到暴风能量消耗巷入口处消耗的能量需大于等于能量损失。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将顶板垮落后产生的暴风视为在受到重力影响下不可压缩的粘性流体,依据粘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42
式中:Z1、Z2为流体所处位置的高程差,m;p1、p2为流体所处位置的压强,N/m2;ρ1为空气的密度,kg/m3;g为重力加速度,m/s2; v1为风流涌如顺槽时流动的速度,m/s;v2为巷道内允许的风流流通速度,m/s;h为能量损失;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43
时,能量损失量: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44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能量损失由两部分组成,沿程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沿程损失指在缓变流整个流程中的能量损失;而局部损失指的是由于横截面大小和流动方向的剧烈变化而造成的能量损失,即
h=∑hf+∑hj
式中:hf表示沿程损失;hj表示局部损失。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沿程能量损失分为从采空区到暴风能量消耗巷入口处hf1和暴风能量消耗巷内部的hf2;局部能量损失包括从采空区进入巷道的hj1,顺槽到暴风能量消耗巷的两个转弯hj2和hj3
其中,沿程能力损失计算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51
式中:λ为沿程损失系数;L为暴风能量消耗巷长度,m;d为半径,d=2ef/(e+f);
当风流处于完全紊流粗糙管区时,沿程阻力系数λ处于最大,当风流处于完全紊流粗糙管区时,沿程阻力系数只跟管道的相对粗糙度有关,只有当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52
时,流动处于紊流粗糙管平方阻力区;其中, Re为雷诺数;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53
式中:v2为回风顺槽与运输顺槽的风流速度,v2≤6m/s;ν为风流的运动粘性系数,取值为1.5×10-5m/s;d为半径,m;ε为回风顺槽与运输顺槽的管道相对粗糙度,即管道粗糙部分凸起部分的平均高度;
对λ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当d/ε越大,λ越小,当且仅当 2308(d/ε)0.85=Re,即使λ最大,又满足紊流粗糙管平方阻力区的要求。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在开凿暴风能量消耗巷时,暴风能量消耗巷长度计算过程如下:
h=∑hf+∑hj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54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61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62
计算可得消耗巷长度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63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巷壁的绝对粗糙度ε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64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65
当巷道围岩表面凸起角度为45°,且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巷壁的绝对粗糙度ε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时,采空区顶板垮落造成的暴风在暴风能量消耗巷内被消耗,保证准备巷道内煤炭工作人员和相关设备的安全。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对回风顺槽内安装感应密闭门数量和感应密闭门之间的距离建立数学模型:
回风顺槽长度为L1,巷道内正在行走的人数为n,感应密闭门上的监控装置在前后各L3的范围内检测到人员时,感应密闭门衡处于打开状态,两感应密闭门之间的距离为L4,设立了感应密闭门的个数为 x;其中L1>>nL4
将回风顺槽长度L1依据感应密闭门上的监控装置在前后各L3的范围,将回风顺槽分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71
个区,人员进入感应密闭门监控范围的概率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72
人员未进入感应密闭门监控范围内的概率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73
至少存在一个感应密闭门监控范围内没有人的概率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74
当选择的x,L1,L3满足上述条件时,感应密闭门的个数为最优取值。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通过在原有矿道中设置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对采空区垮落程度进行监控,在巷道中开凿暴风能量消耗巷,同时对应设置感应密闭门和风门,通过对感应密闭门和风门闭启的控制,实现对暴风危害的消除。本发明方法的适用性强,针对不同条件下的矿井,均能够削弱甚至消除暴风对准备巷道的影响;安全性高,全部采用智能化操作,减少了由于人为失误而造成的不可避免的错误;经过许多方面的思考提高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全部由中央控制系统调控,只需要设计人员编好程序,无需工作人员控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暴风能量消耗巷设计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顶板设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顶板垮落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回风顺槽与运输顺槽的管道相对粗糙度的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包括步骤:
S110:在矿道采煤工作面沿着推进方向,每隔5m在采空区顶板装设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在矿道回风顺槽一侧开凿暴风能量消耗巷,暴风能量消耗巷两端与回风顺槽联通,暴风能量消耗巷与回风顺槽的两个连接口处安设风门;在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内安设数道感应密闭门,回风顺槽中的感应密闭门处于暴风能量消耗巷与回风顺槽的两个连接口之间,运输顺槽内的感应密闭门与回风顺槽内的感应密闭门相对采煤工作面对称设置;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内的感应密闭门处于打开状态,暴风能量消耗巷入口与出口处安设的风门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2所示,在采空区1顶板位置隔固定距离设置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2,图2中灰色区域为采煤工作面7,图示的采煤工作面7 上方为回风顺槽8,下方为运输顺槽10。暴风能量消耗巷5为与回风顺槽8联通的巷道,暴风能量消耗巷5与回风顺槽8的两个连接口处安设风门6,两个连接口之间设置数道感应密闭门4,同时在运输顺槽10上与回风顺槽8中设置的感应密闭门4相对采煤行进方向对称的设置感应密闭门4。
S120: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实时监测采空区顶板下沉速度,当顶板下沉速度达到预设值时,红外监控设备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判定顶板大面积垮落,并发送顶板大面积垮落信号反馈给布置在回风顺槽内的中央处理装置。
中央处理装置3同时连接感应密闭门4、风门6进行闭启控制,同时连接每一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2接收信号。
S130:中央处理装置连接每一感应密闭门和风门,当中央处理装置接受到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发出的顶板大面积垮落信号时,控制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内的感应密闭门立刻关闭,阻挡风流继续前行;同时,暴风能量消耗巷入口与出口的风门即刻打开,使被感应密闭门阻挡的高速风流进入暴风能量消耗巷,从而在暴风能量消耗巷内,消耗高速风流的能量,使其流出暴风能量消耗巷的风速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实时监测采空区顶板下沉速度,当顶板下沉速度达到预设值时,红外监控设备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判定顶板大面积垮落的步骤中,包括步骤:
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实时监测顶板下落高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实时顶板下沉速度;
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将实时的顶板下沉速度传输到中央处理装置,与存储的顶板下沉速度预设值进行比较,在实时的顶板下沉速度大于顶板下沉速度预设值时,判定顶板大面积垮落。如图3和图4 所示。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煤层顶板岩石垮落降低的势能E势能等于顶板垮落的动能E动能加上采空区空气对煤层顶板垮落的岩石做的功W空气
E势能=E动能+W空气
即: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091
式中:a-采空区宽度,m;b-采空区长度,m;c-顶板下落高度,m; d-顶板厚度,m;ρ-顶板密度,kg/m3;V-顶板下沉速度,m/s;p-采空区压力,N/s2
计算可得暴风速度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01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为使从暴风能量消耗巷流出的风流满足巷道通风要求的风速,在暴风能量消耗巷和采空区到暴风能量消耗巷入口处消耗的能量需大于等于能量损失。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将顶板垮落后产生的暴风视为在受到重力影响下不可压缩的粘性流体,依据粘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02
式中:Z1、Z2为流体所处位置的高程差,m;p1、p2为流体所处位置的压强,N/m2;ρ1为空气的密度,kg/m3;g为重力加速度,m/s2; v1为风流涌如顺槽时流动的速度,m/s;v2为巷道内允许的风流流通速度,m/s;h为能量损失;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03
时,能量损失量: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04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能量损失由两部分组成,沿程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沿程损失指在缓变流整个流程中的能量损失;而局部损失指的是由于横截面大小和流动方向的剧烈变化而造成的能量损失,即
h=∑hf+∑hj
式中:hf表示沿程损失;hj表示局部损失。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沿程能量损失分为从采空区到暴风能量消耗巷入口处hf1和暴风能量消耗巷内部的hf2;局部能量损失包括从采空区进入巷道的hj1,顺槽到暴风能量消耗巷的两个转弯hj2和hj3
其中,沿程能力损失计算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11
式中:λ为沿程损失系数;L为暴风能量消耗巷长度,m;d为半径,d=2ef/(e+f);
当风流处于完全紊流粗糙管区时,沿程阻力系数λ处于最大,当风流处于完全紊流粗糙管区时,沿程阻力系数只跟管道的相对粗糙度有关,只有当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12
时,流动处于紊流粗糙管平方阻力区;其中, Re为雷诺数;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13
式中:v2为回风顺槽与运输顺槽的风流速度,v2≤6m/s;ν为风流的运动粘性系数,取值为1.5×10-5m/s;d为半径,m;ε为回风顺槽与运输顺槽的管道相对粗糙度,即管道粗糙部分凸起部分的平均高度;
对λ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当d/ε越大,λ越小,当且仅当 2308(d/ε)0.85=Re,即使λ最大,又满足紊流粗糙管平方阻力区的要求。回风顺槽与运输顺槽的管道相对粗糙度的设置如图5所示。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在开凿暴风能量消耗巷时,暴风能量消耗巷长度计算过程如下:
h=∑hf+∑hj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21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22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23
计算可得消耗巷长度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24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巷壁的绝对粗糙度ε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25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26
当巷道围岩表面凸起角度为45°,且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巷壁的绝对粗糙度ε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时,采空区顶板垮落造成的暴风在暴风能量消耗巷内被消耗,保证准备巷道内煤炭工作人员和相关设备的安全。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中,对回风顺槽内安装感应密闭门数量和感应密闭门之间的距离建立数学模型:
回风顺槽长度为L1,巷道内正在行走的人数为n,感应密闭门上的监控装置在前后各L3的范围内检测到人员时,感应密闭门衡处于打开状态,两感应密闭门之间的距离为L4,设立了感应密闭门的个数为 x;其中L1>>nL4
将回风顺槽长度L1依据感应密闭门上的监控装置在前后各L3的范围,将回风顺槽分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31
个区,人员进入感应密闭门监控范围的概率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32
人员未进入感应密闭门监控范围内的概率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33
至少存在一个感应密闭门监控范围内没有人的概率为:
Figure RE-GDA0002428676470000134
当选择的x,L1,L3满足上述条件时,感应密闭门的个数为最优取值。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通过在原有矿道中设置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对采空区垮落程度进行监控,在巷道中开凿暴风能量消耗巷,同时对应设置感应密闭门和风门,通过对感应密闭门和风门闭启的控制,实现对暴风危害的消除。本发明方法的适用性强,针对不同条件下的矿井,均能够削弱甚至消除暴风对准备巷道的影响;安全性高,全部采用智能化操作,减少了由于人为失误而造成的不可避免的错误;经过许多方面的思考提高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全部由中央控制系统调控,只需要设计人员编好程序,无需工作人员控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要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在矿道采煤工作面沿着推进方向,每隔5m在采空区顶板装设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在矿道回风顺槽一侧开凿暴风能量消耗巷,暴风能量消耗巷两端与回风顺槽联通,暴风能量消耗巷与回风顺槽的两个连接口处安设风门;在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内安设数道感应密闭门,回风顺槽中的感应密闭门处于暴风能量消耗巷与回风顺槽的两个连接口之间,运输顺槽内的感应密闭门与回风顺槽内的感应密闭门相对采煤工作面对称设置;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内的感应密闭门处于打开状态,暴风能量消耗巷入口与出口处安设的风门处于关闭状态;
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实时监测采空区顶板下沉速度,当顶板下沉速度达到预设值时,红外监控设备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判定顶板大面积垮落,并发送顶板大面积垮落信号反馈给布置在回风顺槽内的中央处理装置;
中央处理装置连接每一感应密闭门和风门,当中央处理装置接受到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发出的顶板大面积垮落信号时,控制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内的感应密闭门立刻关闭,阻挡风流继续前行;同时,暴风能量消耗巷入口与出口的风门即刻打开,使被感应密闭门阻挡的高速风流进入暴风能量消耗巷,从而在暴风能量消耗巷内,消耗高速风流的能量,使其流出暴风能量消耗巷的风速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时监测采空区顶板下沉速度,当顶板下沉速度达到预设值时,红外监控设备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判定顶板大面积垮落的步骤中,包括步骤:
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实时监测顶板下落高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实时顶板下沉速度;
红外激光速度监控装置将实时的顶板下沉速度传输到中央处理装置,与存储的顶板下沉速度预设值进行比较,在实时的顶板下沉速度大于顶板下沉速度预设值时,判定顶板大面积垮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煤层顶板岩石垮落降低的势能E势能等于顶板垮落的动能E动能加上采空区空气对煤层顶板垮落的岩石做的功W空气
E势能=E动能+W空气
即: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21
式中:a-采空区宽度,m;b-采空区长度,m;c-顶板下落高度,m;d-顶板厚度,m;ρ-顶板密度,kg/m3;V-顶板下沉速度,m/s;p-采空区压力,N/s2
计算可得暴风速度为: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使从暴风能量消耗巷流出的风流满足巷道通风要求的风速,在暴风能量消耗巷和采空区到暴风能量消耗巷入口处消耗的能量需大于等于能量损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顶板垮落后产生的暴风视为在受到重力影响下不可压缩的粘性流体,依据粘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23
式中:Z1、Z2为流体所处位置的高程差,m;p1、p2为流体所处位置的压强,N/m2;ρ1为空气的密度,kg/m3;g为重力加速度,m/s2;v1为风流涌如顺槽时流动的速度,m/s;v2为巷道内允许的风流流通速度,m/s;h为能量损失;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31
时,能量损失量: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能量损失由两部分组成,沿程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沿程损失指在缓变流整个流程中的能量损失;而局部损失指的是由于横截面大小和流动方向的剧烈变化而造成的能量损失,即
h=∑hf+∑hj
式中:hf表示沿程损失;hj表示局部损失。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程能量损失分为从采空区到暴风能量消耗巷入口处hf1和暴风能量消耗巷内部的hf2;局部能量损失包括从采空区进入巷道的hj1,顺槽到暴风能量消耗巷的两个转弯hj2和hj3
其中,沿程能力损失计算表示为: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33
式中:λ为沿程损失系数;L为暴风能量消耗巷长度,m;d为半径,d=2ef/(e+f);
当风流处于完全紊流粗糙管区时,沿程阻力系数λ处于最大,当风流处于完全紊流粗糙管区时,沿程阻力系数只跟管道的相对粗糙度有关,只有当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41
时,流动处于紊流粗糙管平方阻力区;其中,Re为雷诺数;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42
式中:v2为回风顺槽与运输顺槽的风流速度,v2≤6m/s;ν为风流的运动粘性系数,取值为1.5×10-5m/s;d为半径,m;ε为回风顺槽与运输顺槽的管道相对粗糙度,即管道粗糙部分凸起部分的平均高度;
对λ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当d/ε越大,λ越小,当且仅当2308(d/ε)0.85=Re,即使λ最大,又满足紊流粗糙管平方阻力区的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凿暴风能量消耗巷时,暴风能量消耗巷长度计算过程如下:
h=∑hf+∑hj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43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44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45
计算可得消耗巷长度为: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4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巷壁的绝对粗糙度ε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51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52
当巷道围岩表面凸起角度为45°,且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巷壁的绝对粗糙度ε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时,采空区顶板垮落造成的暴风在暴风能量消耗巷内被消耗,保证准备巷道内煤炭工作人员和相关设备的安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回风顺槽内安装感应密闭门数量和感应密闭门之间的距离建立数学模型:
回风顺槽长度为L1,巷道内正在行走的人数为n,感应密闭门上的监控装置在前后各L3的范围内检测到人员时,感应密闭门衡处于打开状态,两感应密闭门之间的距离为L4,设立了感应密闭门的个数为x;其中L1>>nL4
将回风顺槽长度L1依据感应密闭门上的监控装置在前后各L3的范围,将回风顺槽分为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53
个区,人员进入感应密闭门监控范围的概率为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54
人员未进入感应密闭门监控范围内的概率为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55
至少存在一个感应密闭门监控范围内没有人的概率为:
Figure FDA0002277477910000056
当选择的x,L1,L3满足上述条件时,感应密闭门的个数为最优取值。
CN201911128068.7A 2019-11-18 2019-11-18 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 Active CN1111199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8068.7A CN111119968B (zh) 2019-11-18 2019-11-18 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8068.7A CN111119968B (zh) 2019-11-18 2019-11-18 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9968A true CN111119968A (zh) 2020-05-08
CN111119968B CN111119968B (zh) 2021-05-11

Family

ID=70495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8068.7A Active CN111119968B (zh) 2019-11-18 2019-11-18 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996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2542A (zh) * 2020-11-09 2021-02-23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降速减能的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垮落飓风危害消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6071Y (zh) * 2006-04-29 2007-05-30 陈万虎 瓦斯突出防逆风装置
CN201730636U (zh) * 2010-06-10 2011-02-02 陈延超 煤矿防突防风流逆转装置
CN103174425B (zh) * 2013-02-26 2015-06-1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适用于坚硬巨厚顶板的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
CN103528444B (zh) * 2013-10-11 2016-01-1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采场岩爆卸压防治方法
CN104747233A (zh) * 2015-01-28 2015-07-0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坚硬顶板条件下安全采煤的顶板管理方法
CN108643910A (zh) * 2018-05-04 2018-10-1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煤矿采场坚硬顶板超前预裂控制放顶的方法
CN108843320A (zh) * 2018-06-12 2018-11-20 王帆 煤矿坚硬顶板全工作面巷道内提前消突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2542A (zh) * 2020-11-09 2021-02-23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降速减能的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垮落飓风危害消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9968B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Respirable dust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in an underground heading face driven with continuous miner–A CFD modelling approach
Hua et al. Research on multi-radial swirling flow for optimal control of dust dispersion and pollution at a fully mechanized tunnelling face
Toraño et al. Auxiliary ventilation in mining roadways driven with roadheaders: Validated CFD modelling of dust behaviour
CN102650214B (zh) 矿井通风系统在线监测及分析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4121031B (zh) 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206487477U (zh) 一种控制盾构掘进出土量自动控制系统
Jiang et al. Ventilation control of tunnel drilling dust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CN102425442B (zh) 一种采矿区的变频调控通风系统及方法
CN102777201B (zh) 基于正压通风系统的火区下近距离煤层开采通风方法
Nie et al. Effect of suppressing dust by multi-direction whirling air curtain on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CN111119968B (zh) 基于耗能降速的煤矿顶板大面积来压暴风危害消除方法
Pu et al.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Effect of Forced Ventilation in Tunnel under Single‐Head Drilling and Blasting
CN109798151A (zh) 一种智能监测瓦斯抽采管路运行状况的方法
Timonin et al. Proces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transport in uncased boreholes
CN112392542B (zh) 基于降速减能的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垮落飓风危害消除装置
CN110470269A (zh) 巷道加固预案综合确定方法
CN106285781A (zh) 一种基于示踪气体快速判识煤矿井下灾变事故的方法
CN107341621A (zh) 一种分布式矿井通风实时解算和分析预警方法及系统
CN204716284U (zh) 一种溜井自动安全防护装置
CN106285777B (zh) 大水矿山矿房超前放水的方法
Liu et al. Study on airflow migration and rock dust pollution behavior in TBM construction tunnel
CN109184796B (zh) 一种正洞掌子面风管管口瓦斯涌出量检测瓦斯浓度的方法
Cheng et al. Research on eddy air-curtain dust controlled flow field in hard rock mechanized driving face
CN208122889U (zh) 一种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应急系统
Duckworth et al. Fifteen years of resistance data collected at Freeport Indones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