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0983A - 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0983A
CN111110983A CN201911199539.3A CN201911199539A CN111110983A CN 111110983 A CN111110983 A CN 111110983A CN 201911199539 A CN201911199539 A CN 201911199539A CN 111110983 A CN111110983 A CN 111110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glasses
monitoring
light
monitor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95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静
李杰灿
朱红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hai Icecold I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hai Icecold I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hai Icecold I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hai Icecold I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95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098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7490 priority patent/WO202110322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0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09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1/02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for inducing sleep or relaxation, e.g. by direct nerve stimulation, hypnosis, analges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respiratory org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09Sleep detection, i.e. determining whether a subject is asleep or n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44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sight sen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yeglass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监测仪器对于用户的监测数据;将监测数据发送给处理终端,以使处理终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接收处理终端返回的处理后的监测数据;根据处理后的监测数据控制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式。通过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监测情况调整智能睡眠眼镜的发光模式,能够更好地改善用户的睡眠质量。

Description

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眼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睡眠是人们最好的养生方法,睡眠占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可以说睡眠的好坏是生活质量一半的基础,规律的睡眠是生存的前提。而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多人都陷入了失眠的困境,长期失眠者易引起心烦易乱、疲乏无力,甚至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有害身体健康。
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促进睡眠的眼镜,但大多是通过在镜架上设置工作电路,刺激人体睡眠穴位。由于镜架的大小是固定的,而每个人的头部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很难针对每个人找准穴位,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睡眠眼镜,方便携带,且能够改善人体睡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所述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监测仪器对于用户的监测数据;
将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给处理终端,以使处理终端对所述监测数据进行处理;
接收所述处理终端返回的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根据处理后的所述监测数据控制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睡眠眼镜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睡眠眼镜、监测仪器以及处理终端;所述处理终端、所述监测仪器分别与所述智能睡眠眼镜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监测仪器,用于获取用户的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给所述智能睡眠眼镜;
所述智能睡眠眼镜,用于将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给所述处理终端;
所述处理终端,用于对所述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给所述智能睡眠眼镜;
所述智能睡眠眼镜,还用于根据处理后的所述监测数据控制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睡眠眼镜,所述智能睡眠眼镜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接的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数据以实现如上述的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以实现如上述的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智能睡眠眼镜获取监测仪器对于用户的监测数据;将监测数据发送给处理终端,以使处理终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接收处理终端返回的处理后的监测数据;根据处理后的监测数据控制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式。通过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监测情况调整智能睡眠眼镜的发光模式,能够更好地改善用户的睡眠质量。发光模组能够根据用户的监测数据调整发光模式,以更好地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提高皮层兴奋度,提高认知能力,通过此种方式,使得使用者在夜间睡眠时能够分泌更多的褪黑素来促进睡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睡眠眼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镜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镜架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镜架的卡扣扣合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排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前壳和后壳过盈卡扣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镜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镜腿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镜腿的卡扣扣合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外壳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铰接结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铰接结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和图13中铰接结构的垂直拆分图;
图15是图1中触控开关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中触控开关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中磁控开关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中磁控开关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中鼻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中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发光模组的背光板部件展开图;
图23是图21中发光模组的侧发光原理图;
图24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实施例的发光模式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提供的智能睡眠眼镜控制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睡眠眼镜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改善睡眠质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睡眠眼镜,下面将结合附图对该智能睡眠眼镜进行详细介绍。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睡眠眼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镜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100至少包括镜架11和镜腿12,镜架11和镜腿12通过铰接结构实现连接,镜腿12可以沿着镜架11和镜腿12的铰接处或铰接点展开和折叠。
其中,如图2所示,镜架11包括前壳111和后壳112,前壳111和后壳112通过卡扣扣合,以形成一可以容置发光模组或其他工作模组的容置空间。本申请的镜架11的前壳111和后壳112通过卡扣连接,卡扣之间的弹性好,配合紧密,且方便拆卸,能够减少镜架11在拆卸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情况。
请继续参阅图3,前壳11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前壳卡扣1111,后壳112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后壳卡扣1121。在前壳111和后壳112扣合时,每个前壳卡扣1111和对应位置的后壳卡扣1121扣合,以使前壳111和后壳112扣合固定。在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100中,前壳卡扣1111和后壳卡扣1121的数量足够多,以使其中的一个或数个卡扣损坏时,前壳111和后壳112仍然可以扣合固定。
请继续参阅图4,图4是图2中镜架的卡扣扣合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前壳卡扣1111为卡扣,后壳卡扣1121为卡扣槽,当前壳卡扣1111和后壳卡扣1121扣合时,卡扣上的凸起部插入卡扣槽的凹陷处中,以使前壳卡扣1111和后壳卡扣1121前后固定。这种扣合方式可以有效节省内部结构空间,外观不易变化。在其他实施例中,前壳卡扣111和后壳卡扣1121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扣合,如:1.前壳卡扣1111为止口,后壳卡扣1121为斜顶;2.前壳卡扣1111为止口,后壳卡扣1121封胶做筋位加强;3.前壳卡扣1111和后壳卡扣1121采用弹力卡扣;4.前壳卡扣1111和后壳卡扣1121采用活动推勾卡扣;5.前壳卡扣1111和后壳卡扣1121采用拨动弹力卡扣等方式。
其中,以前壳卡扣1111的设置位置为例,后壳卡扣1121的设置位置与前壳卡扣1111的设置位置对应设置。前壳卡扣1111上下对应设置在前壳111内壁,如图4所示;前壳卡扣1111也可以上下间隔设置在前壳111内壁。前壳卡扣1111可以均匀设置在前壳111内壁上,也可以大部分设置在前壳111内壁中央和左右侧的位置,以加强镜架11中央以及与镜腿12铰接处或铰接点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为加强前壳111和后壳112的固定效果,前壳111内壁的中央和/或边缘位置还可以设置螺钉配合位1112,后壳112内壁对应位置设置螺钉柱1122。当前壳卡扣1111和后壳卡扣1121扣合时,螺钉柱1122插入螺钉配合位1112内,进一步限制前壳111和后壳112前后相对位移和左右相对位移。
进一步地,镜架11的前壳111和后壳112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设有至少两排设置在前壳111内壁的线槽筋骨1113,如图5所示,线槽筋骨1113沿镜架11形状横向延伸,两排线槽筋骨1113形成一容置槽1114,用于容置排线。其中,排线可以为连接智能睡眠眼镜100的电气组件的导线,或者软性电路板。
如图6所示,容置槽1114的横截面积至少大于两根排线的横截面积,以满足智能睡眠眼镜100的连接需求。
具体地,每排线槽筋骨1113至少包括第一线槽筋骨和第二线槽筋骨,第一线槽筋骨和第二线槽筋骨间隔设置,且在前壳111中央形成间隔区域。间隔区域内设置有过盈卡扣孔1115,后壳112相对于过盈卡扣孔1115的位置设置有过盈卡扣柱1125。当前壳111和后壳112扣合时,过盈卡扣柱1125插入过盈卡扣孔1115中,如图7所示,过盈量为0.02mm~0.05mm。
如图8所示,镜腿12包括外壳121和内壳122,外壳121和内壳122通过卡扣扣合,以形成一可以容置电池组件、控制电路组件或其他工作组件的容置空间。本申请的镜腿12的外壳121和内壳122通过卡扣连接,卡扣之间的弹性好,配合紧密,且方便拆卸,能够减少镜腿12在拆卸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情况。
请继续参阅图9,外壳12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外壳卡扣1211,内壳122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内壳卡扣1221。在外壳121和内壳122扣合时,每个外壳卡扣1211和对应位置的内壳卡扣1221扣合,以使外壳121和内壳122扣合固定。在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100中,外壳卡扣1211和内壳卡扣1221的数量足够多,以使其中的一个或数个卡扣损坏时,外壳121和内壳122扣合仍然可以扣合固定。
请继续参阅图10,图10是图8中镜腿的卡扣扣合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外壳卡扣1211为卡扣,内壳卡扣1221为卡扣槽,当外壳卡扣1211和内壳卡扣1221扣合时,卡扣上的凸起部插入卡扣槽的凹陷处中,以使外壳卡扣1211和内壳卡扣1221前后固定。外壳卡扣1211和内壳卡扣1221还可以通过其他卡扣扣合方式进行扣合,具体请参阅上述镜腿11的卡扣扣合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以外壳卡扣1211的设置位置为例,内壳卡扣1221的设置位置与外壳卡扣1211的设置位置对应设置。外壳卡扣1211上下对应设置在外壳121内壁,如图11所示;外壳卡扣1211也可以上下间隔设置在外壳121内壁。外壳卡扣1211可以均匀设置在外壳121内壁上,也可以大部分设置在外壳121内壁中央和左右侧的位置,以加强镜腿12中央以及与镜架11铰接处或铰接点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为加强外壳121和内壳122的固定效果,外壳121内壁的中央和/或边缘位置还可以设置螺钉配合位1212,内壳122内壁对应位置设置螺钉柱1222。当外壳卡扣1211和内壳卡扣1221扣合时,螺钉柱1222插入螺钉配合位1212内,进一步限制外壳121和内壳122前后相对位移和左右相对位移。
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100中,镜架11和镜腿12通过铰接结构实现连接,铰接结构同时具有容置排线的功能,使得镜架11与镜腿12下面对铰接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2和图13,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铰接结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铰接结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铰接结构包括设于镜架11端部的第一铰链结构13和设于镜腿12端部的第二铰链结构14,排线分别穿过第一铰链结构13和第二铰链结构14,连接镜架11与镜腿12的电气结构。在智能睡眠眼镜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铰链结构13和第二铰链结构14配合覆盖排线,以将排线完全隐藏在铰接结构中。
具体地,结合图14进行描述,第一铰链结构13包括转轴套131,第二铰链结构14包括转轴头141,其中,转轴头141部分套设于转轴套131内。
转轴套131和转轴头141上均设有通孔,两个通孔分别与镜架11内腔、镜腿12内腔相通,处于镜架11内腔中的排线从转轴套131的通孔中穿出并从转轴头141的通孔中穿入,最终设于镜腿12内腔中。
进一步地,转轴头141上设置有遮挡部1411,用于遮挡排线。例如,在智能睡眠眼镜100处于折叠状态时,转轴头141的遮挡部1411部分位于转轴套131的覆盖范围内,以使即时在折叠状态,铰接结构通过遮挡部1411也可以完全覆盖排线,得到良好的隐藏和保护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4,第二铰链结构14还包括限位销142,其中,限位销142套设于转轴头141内,便于转轴头141和转轴套131进行定位,使得转轴头141和转轴套131可以快速定位安装,提高工业效率。
第二铰链结构14还包括阻尼板簧143,阻尼板簧143抵接于限位销142远离转轴头141的一端,阻尼板簧143用于产生一定大小的摩擦力,使得镜腿12在旋转时能够停在任何位置而不松动,提高智能睡眠眼镜100的稳定性。
其中,铰接结构还包括螺钉15,螺钉15垂直穿过上述的转轴套131、转轴头141、限位销142以及阻尼板簧143,用以固定上述的转轴套131、转轴头141、限位销142以及阻尼板簧143,并使得转轴套131、转轴头141、限位销142以及阻尼板簧143能够以螺钉15作为旋转轴进行旋转。
如上述实施例所示,镜架11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发光模组,镜架11靠近镜腿12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控制电路组件,其中,控制电路组件连接发光模组,而控制电路组件的工作状态由镜腿12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进行控制。例如,当镜腿12处于展开状态时,控制电路组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镜腿12处于折叠状态时,控制电路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
具体地,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100的镜架11与镜腿12铰接处设置有控制上述控制电路组件工作状态的开关结构,该开关结构可以为触控开关或磁控开关。
以触控开关为例,具体请参阅图15和图16,触控开关包括设于镜架11端部的机械开关151和设于镜腿12端部的开关柄152;其中,机械开关151连接控制电路组件。
当智能睡眠眼镜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机械开关151远离所述开关柄152,开关柄152处于伸长状态,控制电路组件不工作;当智能睡眠眼镜100处于展开状态时,机械开关151靠近开关柄152,开关柄152处于压缩状态,控制电路组件工作。
以磁控开关为例,具体请参阅17和图18,磁控开关包括设于镜架11端部的第一磁控组件1511和设于镜腿12端部的第二磁控组件1521,其中,设于镜架11端部的第一磁控组件1521连接上述控制电路组件。
具体地,当智能睡眠眼镜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磁控组件1511远离第二磁控组件1521,即第一磁控组件1511和第二磁控组件1521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第二磁控组件1521处于开路状态,控制电路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当智能睡眠眼镜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磁控组件1511靠近第二磁控组件1521,第二磁控组件152处于通路状态,控制电路组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具体介绍磁控开关的其中一种类型,例如,第一磁控组件1511为磁感应器,第二磁控组件1521为磁柱。磁控开关的具体原理如下:磁柱与磁感应器的相对位置不同,磁感应器感受到的磁通量不同。当智能睡眠眼镜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磁柱靠近磁感应器的位置,磁感应器感应到的磁通量达到设定范围时,触发PCBA上的开关电路来控制控制电路组件进入工作状态,使得发光模组开始工作。
请继续参阅图1,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100还包括鼻托16。其中,镜架11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第一壳体部连接第二壳体部,鼻托16位于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的连接处。
本实施例的鼻托16包括贴鼻垫161以及安装架162,其中,安装架162可以为硬质骨架。贴鼻垫161和安装架162的形状相同,安装架162用于支持贴鼻垫161,贴鼻垫161和安装架162的安装方式请参阅图19。
具体地,安装架162包括安装片1621和固定片1622,安装片1621两端部均向下延伸以形成固定片1622。其中,贴鼻垫161分别包裹两个固定片1622。
安装片162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连接片1623和稳定片1624,连接片1623的两端分别连接上述两个固定片1622,稳定片1624远离连接片1623的一端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可以为螺丝孔,可以用于固定鼻托16与镜架11。进一步地,该通孔还可以安装在镜架11的前壳111和后壳112之间,固定镜架11的前壳111和后壳112。
在本实施例中,稳定片1624、固定片1622和连接片1623可以一体成型。
安装架162还包括多个限位柱,多个限位柱设置在贴鼻垫161内,且限位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片1622,另一端抵接贴鼻垫161的内壁。限位柱可以使得贴鼻垫161固定在固定片1622上,限位柱的高度可以高低不一,以使贴鼻垫161能够呈现符合用户鼻子的形状,符合人体学。
其中,多个限位柱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贴鼻垫161能够体现一定的柔软性。例如,当用户佩戴智能睡眠眼镜100时,减低用户的异物感。进一步地,限位柱之间的间隙还可以减轻鼻托16受到的冲击力,提高智能睡眠眼镜100的可用性。
进一步地,贴鼻垫161上还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多个透气孔沿着贴鼻垫161边缘均匀分布。
其中,贴鼻垫161可以采用柔性硅胶或其他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100包括发光模组,请参见图20,智能睡眠眼镜100具体包括第一发光模组171和第二发光模组172。其中,第一发光模组171设置在镜架11上,第二发光模组172设置在鼻托16上。第一发光模组171和第二发光模组172分别设置有多个灯珠智能睡眠眼镜100还包括控制器或处理器,控制器或处理器可以按照预设时序控制第一发光模组171和第二发光模组172中的多个灯珠同时发光或交替发光。
具体地,镜架11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壳体部113和第二壳体部114,第一壳体部113连接第二壳体部114,鼻托16位于第一壳体部113与第二壳体部114之间的连接处。其中,第一发光模组可以分为两组,对称设置于第一壳体部113和第二壳体部114上。
鼻托16与第一壳体部113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线槽,鼻托16与第二壳体部114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线槽;第一导线槽和第二导线槽内设置有导线,用于电连接第一发光模组171和第二发光模组172。
其中,第一发光模组171和/或第二发光模组172包括灯珠,灯珠包括发光波长为470nm-490nm的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或者发光波长为490nm-510nm的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使用此波长的蓝光或者绿光作为主照射光线,对人眼无害且可较大程度上抑制人体产生褪黑素。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和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能够更好的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提高皮层兴奋度,提高认知能力,通过此种方式,使得使用者在夜间睡眠时能够分泌更多的褪黑素来促进睡眠。
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100主要在白天使用,智能睡眠眼镜100在白天可以抑制用户体内褪黑素的分泌,以使在夜晚用户体内的褪黑素含量增加,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提高蓝光或者绿光的作用,本实施例的第一发光模组171和/或第二发光模组172还包括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发光的波长范围为620nm-700nm。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部113、第二壳体部114或者鼻托16上,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发出的辅助光用于刺激人体神经细胞从饱和态到激发态,从而提高蓝光或者绿光的作用。
第一发光模组171的灯珠可以均匀分布在第一壳体部113和第二壳体部114上,第二发光模组172沿鼻托16外沿或内沿均匀排布。
其中,第一发光模组171和/或第二发光模组172还包括导光板,导光板的侧边设置有凹槽,灯珠位于导光板的凹槽内。
具体地,以第一发光模组为例,本申请提供的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请参阅图21。图21中的发光模组可以设置在镜架11上,也可以设置在鼻托16上,还可以同时设置在镜架11和鼻托16上,在此不作限制。
如图21所示,发光模组18具体包括背光板181以及灯珠182,其中,背光板181贴附在镜架11上,背光板181的侧边设置有可以容置灯珠182的多个凹槽。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背光板181的其他位置,例如背光板181的顶部或侧边等。凹槽的位置也可以单侧设置或对侧设置,如背光板181的一个侧边设置有凹槽,以及设于凹槽内的灯珠182;或背光板181相对的两个侧边设置有凹槽,以及设于凹槽内的灯珠182。设置在凹槽内的灯珠182的发光方向朝向背光板181,灯珠182与凹槽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关系,或者多对一关系;即每个凹槽内可以设置一个灯珠182或并排设置的多个灯珠182。
具体地,背光板181可以贴附在镜架11的外表面,也可以贴附在镜架11的内表面。以背光板181贴附在镜架11的外表面为例,背光板181朝向镜架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散光沟槽1811或第一网点沟槽。由于散光沟槽具有多个连续的且呈一定角度的沟槽,设置在凹槽的灯珠182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散光沟槽1811或第一网点沟槽的反射作用,能够均匀传输到模组发光面,即均匀传输到用户的眼睛。下面具体以散光沟槽为例进行介绍:
为了进一步提高匀光结构的效果,背光板181的凹槽底部同样设置有第二散光沟槽1812。设置在凹槽的灯珠182发出的光线首先通过第二散光沟槽1812进行匀光处理,然后再通过第一散光沟槽1811的反射作用传输到用户的眼睛。
最优地,第一散光沟槽1811和第二散光沟槽1812的沟槽角度都设计为90°,能够最好地体现散光沟槽的匀光效果;同时,第一散光沟槽1811和第二散光沟槽1812的沟槽高度可以设计为0.10mm~0.20mm。
进一步结合图22和图23的背光板部件展开图和侧发光原理图,本实施例的发光模组18还包括反光纸183、散光纸184、增光纸185、遮光纸186以及保护片187。
其中,反光纸183设置在第一散光沟槽1811所在的平面上,以及背光板181的外侧面,反光纸183用于将灯珠182发出的超出背光板181覆盖范围的光线反射,使得灯珠182发出的光能够最大限度通过第一散光沟槽1811,然后反射到用户的眼睛,提高灯珠182的发光效率。
散光纸184和增光纸185依次贴附在背光板181朝向镜架11的一侧,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测试出光线强度满足需求,可以选择省略增光纸185。保护片187贴附在增光纸185上。
遮光纸186覆盖灯珠182的非发光面、增光纸185的非出光区域以及设置在第一散光沟槽1811所在平面上的反光纸183。
请继续参阅图23的侧发光原理图,遮光纸186覆盖的范围内还可以设置有侧发光FPCBA(刚挠结合柔性线路板),侧发光FPCBA用于控制灯珠182的发光模式以及发光功率。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具体请参阅图24,图24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智能睡眠眼镜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介绍的智能睡眠眼镜100,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监测仪器获取用户的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发送给处理终端。
其中,监测仪器可以为睡眠监测带或者监测手环等可以用于采集用户人体生物学数据的智能仪器。
具体地,监测仪器可以包括用于采集监测数据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其中,第一传感器,其设置在主体一表面或内部,特别地,第一传感器可设置于主体远离电源的表面。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监测仪器所处环境的光强数据,第一传感器可为光检测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或光敏传感器等。在其它实施例中,监测仪器还可用于采集其它环境数据,如空气湿度等,此时,第一传感器为湿度传感器。
第二传感器,其设置在主体一表面或内部,特别地,第二传感器可设置于主体靠近电源的一个表面。进一步地,第二传感器的数量不局限于一个,第二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也不局限于主体内。
第二传感器可为人体检测传感器,用于使用监测仪器的用户的生物信息。第二传感器将采集到的生物信息发送给监测仪器,监测仪器可存储并显示用户的生物信息,或者监测仪器根据用户的生物信息控制第一传感器工作。其中,用户的生物信息包括用户的心跳频率、用户的体温数值、用户的血压数值或/和用户的呼吸频率等。
具体地,监测仪器从第二传感器获取用户的生物信息,根据用户的生物信息设置第一传感器的第一工作模式,并根据第一工作模式控制第一传感器采集光强数据。其中,第一工作模式可包括工作时间、工作频率和/或工作功率等工作参数。
例如,当监测仪器根据用户的生物信息分析出用户处于休息状态时,说明用户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监测仪器控制第一传感器的工作时间减少,休眠时间延长,有利于节省能源;当监测仪器根据用户的生物信息分析出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说明用户处于变化剧烈的环境中,监测仪器提高第一传感器的工作频率,有利于采集更多的光强数据,进而提高光通量数据的准确度。
当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监测仪器所处环境的光强数据后,第一传感器将光强数据上传到监测仪器。监测仪器根据光强数据获得光通量数据。
监测仪器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发送监测数据给处理终端,其中,监测数据可以包括用户的睡眠状态、心率数据以及呼吸数据等。
S102:处理终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发送给智能睡眠眼镜。
其中,监测仪器将监测数据发送给处理终端,处理终端可以为服务器或云端,也可以为智能睡眠眼镜本身。使用第三方的服务器或云端处理监测数据可以有效减少智能睡眠眼镜的处理任务,减小智能睡眠眼镜的体积。
以云端为例,监测仪器将监测数据发送给云端,云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控制数据,其中,控制数据可以以控制指令的表现形式表现。
S103:智能睡眠眼镜根据处理后的监测数据控制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式。
其中,智能睡眠眼镜根据控制数据控制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式。具体地,发光模组包括发光波长为470nm-490nm的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和/或发光波长为490nm-510nm的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智能睡眠眼镜根据控制数据控制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和/或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的发光频率和/或发光功率等,以使智能睡眠眼镜可以根据用户的睡眠状态调整发光模式,有助于帮助人类快速入睡,并达到较佳的睡眠质量。如图25所示,智能睡眠眼镜的发光功率根据工作时间以及用户的睡眠情况不断调整,以达到改善用户的睡眠效果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监测仪器获取用户的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发送给处理终端;处理终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发送给智能睡眠眼镜;智能睡眠眼镜根据处理后的监测数据控制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式。通过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监测情况调整智能睡眠眼镜的发光模式,能够更好地改善用户的睡眠质量。发光模组能够根据用户的监测数据调整发光模式,以更好地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提高皮层兴奋度,提高认知能力,通过此种方式,使得使用者在夜间睡眠时能够分泌更多的褪黑素来促进睡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睡眠眼镜控制系统,具体请参阅图26,图26为本申请提供的智能睡眠眼镜控制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控制系统200至少包括智能睡眠眼镜21、监测仪器22以及处理终端23。智能睡眠眼镜21和监测仪器22分别与处理终端23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监测仪器22,用于获取用户的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发送给处理终端23。
处理终端23,用于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发送给智能睡眠眼镜21。
智能睡眠眼镜21,用于根据处理后的监测数据控制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式。
监测仪器22包括睡眠监测带;
睡眠监测带,用于获取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监测数据,其中,监测数据包括睡眠状态、心率数据以及呼吸数据。
智能睡眠眼镜21,还用于将发光数据发送给处理终端23;
处理终端23,还用于基于监测数据和发光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控制数据。
发光模组包括发光波长为470nm-490nm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和/或发光波长为490nm-510nm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
智能睡眠眼镜21,进一步用于根据控制数据,控制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和/或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的发光效率以及发光频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睡眠眼镜,具体请参阅图27,图27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睡眠眼镜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睡眠眼镜300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输入输出设备33以及总线34。
该处理器31、存储器32、输入输出设备33分别与总线34相连,该存储器32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31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31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3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3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31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图28所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0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41,计算机程序41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以实现如本申请提供的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方法,在实现时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存在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装置中,例如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包括:
监测仪器获取用户的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给处理终端;
所述处理终端对所述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给所述智能睡眠眼镜;
所述智能睡眠眼镜根据处理后的所述监测数据控制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测仪器包括睡眠监测带;
所述监测仪器获取用户的监测数据的步骤,包括:
所述睡眠监测带在所述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获取所述监测数据,其中,所述监测数据包括睡眠状态、心率数据以及呼吸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终端对所述监测数据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
所述处理终端获取所述智能睡眠眼镜的发光数据;
所述处理终端根据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发光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控制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发光波长为470nm-490nm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和/或发光波长为490nm-510nm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
所述智能睡眠眼镜根据处理后的所述监测数据控制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式的步骤,包括:
所述智能睡眠眼镜根据所述控制数据,控制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和/或所述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的发光效率以及发光频率。
5.一种智能睡眠眼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睡眠眼镜、监测仪器以及处理终端;所述处理终端、所述监测仪器分别与所述智能睡眠眼镜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监测仪器,用于获取用户的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给所述智能睡眠眼镜;
所述智能睡眠眼镜,用于将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给所述处理终端;
所述处理终端,用于对所述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给所述智能睡眠眼镜;
所述智能睡眠眼镜,还用于根据处理后的所述监测数据控制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仪器包括睡眠监测带;
所述睡眠监测带,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监测数据,其中,监测数据包括睡眠状态、心率数据以及呼吸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睡眠眼镜,还用于将发光数据发送给所述处理终端;
所述处理终端,还用于基于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发光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控制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发光波长为470nm-490nm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和/或发光波长为490nm-510nm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
所述智能睡眠眼镜,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数据,控制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和/或所述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的发光效率以及发光频率。
9.一种智能睡眠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睡眠眼镜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接的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数据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
CN201911199539.3A 2019-11-29 2019-11-29 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1109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9539.3A CN111110983A (zh) 2019-11-29 2019-11-29 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CT/CN2019/127490 WO2021103227A1 (zh) 2019-11-29 2019-12-23 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9539.3A CN111110983A (zh) 2019-11-29 2019-11-29 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0983A true CN111110983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497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9539.3A Pending CN111110983A (zh) 2019-11-29 2019-11-29 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0983A (zh)
WO (1) WO2021103227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9059A (zh) * 2007-03-06 2008-09-10 深圳市配天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带催眠作用的眼罩装置
EP2229208B1 (en) * 2007-12-11 2013-05-22 Francesco Ferro Milone Procedure for optimis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light pulses emitted by leds applied to a pair of glasses.
CN104353169A (zh) * 2014-10-31 2015-02-18 无锡优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钟调节眼镜
CN204496128U (zh) * 2015-02-03 2015-07-22 上海美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失眠调节智能眼镜
CN206228327U (zh) * 2016-04-26 2017-06-09 深圳眠虫科技有限公司 生理参数监测及睡眠干预装置
CN108671359A (zh) * 2018-03-26 2018-10-19 亘冠智能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睡眠辅助方法
WO2018218241A1 (en) * 2017-05-26 2018-11-29 Brown University Lighting system for circadian control and enhanced performance
CN109613844A (zh) * 2018-10-31 2019-04-12 深圳前海冰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269744A (zh) * 2019-07-16 2019-09-24 苏州大学 一种智能助眠眼罩
CN110269992A (zh) * 2019-05-28 2019-09-24 深圳前海冰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及智能睡眠眼镜
US20190290882A1 (en) * 2018-03-22 2019-09-2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Light health care system and light health care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08722A (ja) * 2002-06-03 2004-01-15 Masao Matsuoka 時差呆け防止による安眠安心器具
KR101516016B1 (ko) * 2012-09-24 2015-05-04 주식회사 제이유에이치 휴대형 이목 마스크 기반 수면 조절 및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9260569A (zh) * 2016-03-21 2019-01-25 诸暨市沃思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眼镜
CN106291983A (zh) * 2016-09-14 2017-01-04 刘明德 一种助眠眼镜
WO2020006677A1 (zh) * 2018-07-03 2020-01-09 深圳和而泰数据资源与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助眠装置以及方法
CN110279927B (zh) * 2019-05-28 2022-03-29 深圳前海冰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9059A (zh) * 2007-03-06 2008-09-10 深圳市配天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带催眠作用的眼罩装置
EP2229208B1 (en) * 2007-12-11 2013-05-22 Francesco Ferro Milone Procedure for optimis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light pulses emitted by leds applied to a pair of glasses.
CN104353169A (zh) * 2014-10-31 2015-02-18 无锡优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钟调节眼镜
CN204496128U (zh) * 2015-02-03 2015-07-22 上海美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失眠调节智能眼镜
CN206228327U (zh) * 2016-04-26 2017-06-09 深圳眠虫科技有限公司 生理参数监测及睡眠干预装置
WO2018218241A1 (en) * 2017-05-26 2018-11-29 Brown University Lighting system for circadian control and enhanced performance
US20190290882A1 (en) * 2018-03-22 2019-09-2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Light health care system and light health care method
CN108671359A (zh) * 2018-03-26 2018-10-19 亘冠智能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睡眠辅助方法
CN109613844A (zh) * 2018-10-31 2019-04-12 深圳前海冰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269992A (zh) * 2019-05-28 2019-09-24 深圳前海冰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及智能睡眠眼镜
CN110269744A (zh) * 2019-07-16 2019-09-24 苏州大学 一种智能助眠眼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03227A1 (zh)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7311B2 (en) Light therapy glasses and mobile application
US2016015848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ight therapy and modifying circadian rhythm
US2016015848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ight therapy and modifying circadian rhythm
KR200397690Y1 (ko) 지압 베개
WO2017036091A1 (zh) 用于智能睡眠设备上的多区域照射发光模组结构
KR102305199B1 (ko) 모자 부착형 두피 관리기
CN111012993A (zh) 智能睡眠眼镜以及排线结构
CN211912425U (zh) 智能睡眠眼镜
CN110279927B (zh)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CN211149117U (zh)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CN211718657U (zh)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CN211928333U (zh) 智能睡眠眼镜
CN211718632U (zh) 一种鼻托以及智能睡眠眼镜
CN211149118U (zh) 智能睡眠眼镜
CN211912426U (zh) 智能睡眠眼镜以及排线结构
CN211912459U (zh) 智能睡眠眼镜以及排线结构
CN111110983A (zh) 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11097058U (zh) 生发头盔
CN113069662A (zh) 一种眼镜及眼镜系统
CN206543330U (zh) 一种疗养眼镜
CN215900659U (zh) 一种眼镜及眼镜系统
CN215900661U (zh) 一种磁吸式眼镜
CN215900660U (zh) 一种具有可拆卸式鼻托的眼镜
CN211434780U (zh) 一种带眼部按摩功能的美容面罩
CN109011189A (zh) 一种远红外光保健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