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9827A - 缆绳张紧系统带 - Google Patents

缆绳张紧系统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9827A
CN111109827A CN201911317289.9A CN201911317289A CN111109827A CN 111109827 A CN111109827 A CN 111109827A CN 201911317289 A CN201911317289 A CN 201911317289A CN 111109827 A CN111109827 A CN 111109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am core
tension element
strap
cor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72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09827B (zh
Inventor
伊丽莎白·A·基尔戈
皮埃尔·A·帕克塔纳克
马修·C·帕默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e Inc
Nike Innovate CV USA
Original Assignee
Nik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e Inc filed Critical Nike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109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9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09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9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14Carrying-straps; Pack-carrying harn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4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by means of two straps passing over the two shoul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55/00Bags for golf clubs; Stands for golf clubs for use on the course; Wheeled c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olf ba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55/00Bags for golf clubs; Stands for golf clubs for use on the course; Wheeled c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olf bags
    • A63B55/20Bags for golf clubs; Stands for golf clubs for use on the course; Wheeled c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olf bags with special receptacles for the ba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55/00Bags for golf clubs; Stands for golf clubs for use on the course; Wheeled c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olf bags
    • A63B55/408Releasably mounted accessories fitted outside the bag, e.g. straps or hol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14Carrying-straps; Pack-carrying harnesses
    • A45F2003/142Carrying-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2/00Application of clubs, bats, rackets or the like to the sporting activity ; particular sports involving the use of balls and clubs, bats, rackets, or the like
    • A63B2102/32Gol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包袋(10)的带,并且该带包括主体(102),该主体具有附接至包袋的第一附接位置(160)的第一端(110)和附接至包袋的第二附接位置(162)的第二端(112)。该带还包括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张紧元件(120)。张紧元件能够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移动。张紧元件还在收紧状态下将力施加到第一端和第二端上以改变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缆绳张紧系统带
本申请是申请人“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于2016年7月2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680052192.8(PCT/US2016/043327)、名称为“缆绳张紧系统带”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7月22日提交的美国申请序列号No.14/805,964的优先权,该美国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袋,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可释放地张紧的肩带的包袋。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比如装备袋、背包和行李袋之类的袋通常包括便于携带特定袋的带或其他携带机构。这样的带通常锚固在两个位置处并且横跨袋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带与袋的本体之间提供开口。该开口允许使用者将使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插入开口内以及带与袋的本体之间。例如,背包通常包括一对带,所述一对带分别在背包的本体和相应的带之间形成开口,从而允许使用者的肩膀接合带的内表面,以努力支承与使用者的背部相邻的背包。每个带的长度通常是可调节的,以控制每个开口的大小,从而调节背包在使用者的背部上的位置。例如,与较长的带长度相比,较短的带长度使得开口较小,这接着又使得背包位于使用者的背部上的较高位置处。
尽管两条或更多条带通常与背包相关联,但是一些装备袋比如如高尔夫球袋近来已经结合有一对带以便于携带高尔夫球袋。例如,高尔夫球袋可以结合一对肩带,所述一对肩带允许高尔夫球袋的重量在某种程度上均匀地分布在使用者的每个肩膀上,以便于携带高尔夫球袋。为了在运送高尔夫球袋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肩膀疲劳和酸痛,高尔夫球袋必须在被支承在使用者的肩膀上的同时被合适地定位。高尔夫球袋的合适的位置允许高尔夫球袋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使用者的肩膀上,同时还限制高尔夫球袋在步行运动期间干扰使用者的腿部。如同与背包相关的带一样,常规的高尔夫球袋的带的长度通常是可调节的,以向使用者提供调节高尔夫球袋相对于使用者身体的位置的能力。
鉴于上述情况,常规的袋允许相对于袋的本体调节携带机构(即,带)。但是,这种调节通常仅限于长度调节。带本身的形状和/或张力是不可调节的,并且因此不允许使用者修改带的形状或张力以适合特定使用者的身体。
附图说明
本文中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选定构型的说明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具有双肩带的高尔夫球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高尔夫球袋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在将高尔夫球袋支承在使用者的肩膀上时呈直线构型的双肩带;
图3是图1的高尔夫球袋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在将高尔夫球袋支承在使用者的肩膀上时呈弯曲构型的双肩带;
图4是图1的肩带中的具有直线构型的一个肩带的前视图;
图5是图1的肩带中的具有弯曲构型的一个肩带的前视图;
图6是图1的肩带中的具有直线构型的一个肩带的前视图,并且覆盖件的一部分被移除以示出了处于松弛状态的芯部和张紧元件;
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7-7截取的截面图,图7示出了图6的张紧元件的一部分在一个端部处固定至芯部;
图8是沿着图6中的线8-8截取的截面图,图8示出了图6的张紧元件的一部分被接纳在形成于芯部中的通道内;
图9是图1的肩带中的处于弯曲构型的一个肩带的前视图,并且图9示出了处于收紧状态的芯部和张紧元件;
图10是图1的肩带中的具有直线构型的一个肩带的芯部的前视图;
图11是当芯部的端部被张紧元件拉动时图1的肩带中的具有弯曲构型的一个肩带的芯部的前视图;
图12是使图1中的肩带的张紧元件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选择性地移动的致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具有双肩带的携物包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肩带中的具有直线构型的一个肩带的前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4中的线15-15截取的截面图,图15示出了穿过肩带的覆盖件形成且接纳张紧元件的一部分的一系列孔;以及
图16是图13的肩带中的具有弯曲构型的一个肩带的前视图。
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贯穿若干附图的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对示例性构型进行更全面地描述。提供了示例性构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并且示例性构型将本公开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阐述具体细节比如具体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构型的透彻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该示例性构型,并且具体细节和示例性构型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并非意在为限制性的。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也可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术语“包含”、“包括”、“包括有”以及“具有”是包括性的,并因此指定所阐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群的存在或附加。本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及操作不应当被解释为必须要求以所论述或说明的特定次序来完成,除非具体指明为完成的次序。可以采用附加的步骤或替代性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上”、“接合至”、“连接至”、“附接至”或者“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其它元件或层上、与其它元件或层接合、连接、附接或者联接,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相比之下,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上”、“直接接合至”、“直接连接至”、“直接附接至”或者“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以没有中间元件或中间层。应当以相同的方式来理解用以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它用词(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邻近”与“直接邻近”等等)。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定。这些术语可以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术语比如“第一”、“第二”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并不意味着顺序或次序,除非上下文清楚表明。因此,下面所论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能够被称为是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而不脱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教示。
参照附图并且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袋的带,带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附接至袋的第一附接位置的第一端、附接至袋的第二附接位置的第二端和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张紧元件。张紧元件能够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移动。张紧元件在收紧状态下将力施加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上,从而改变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元件通过改变主体的形状来改变主体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些示例中,带还包括由主体支承的致动机构,该致动机构使张紧元件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移动。致动机构可以通过主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并且可以包括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将张紧元件保持在收紧状态,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将张紧元件保持在松弛状态。
主体可以包括沿着主体的长度布置的一系列间隙。间隙可以允许主体在张紧元件从松弛状态向收紧状态移动时屈曲。在一些示例中,间隙包括在从主体的边缘朝向主体的中央延伸的方向上减小的宽度。可选地,张紧元件可以横过主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间隙。在操作中,间隙可以在张紧元件从松弛状态移动到收紧状态时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包括具有增加的柔性的至少一个区域,以允许主体在张紧元件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移动时呈不同的形状。在一些示例中,当张紧元件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移动时,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同时移动。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袋的带,带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附接至袋的第一附接位置的第一端和附接至袋的第二附接位置的第二端。该带包括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且能够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移动的张紧元件。张紧元件在收紧状态下向第一端和第二端施加力,从而改变主体的形状。
带还可以包括致动机构,该致动机构由主体支承并且使张紧元件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移动。该致动机构可以通过主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并且可以包括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将张紧元件保持在收紧状态下且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将张紧元件保持在松弛状态下。
在一些构型中,主体包括沿着主体的长度布置的第一系列间隙和第二系列间隙。在这些构型中,第一系列间隙和第二系列间隙允许主体在张紧元件从松弛状态向收紧状态移动时屈曲。第一系列间隙布置在主体的与第二系列间隙相反的一侧上,以允许主体在处于张力下时改变成不同的形状。
张紧元件可以横过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一系列间隙和第二系列间隙。当张紧元件从松弛状态移动至收紧状态时,第一系列间隙和第二系列间隙可以减小。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系列间隙和第二系列间隙包括在从主体的边缘朝向主体的中央延伸的方向上减小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包括具有增加的柔性的至少一个区域,以允许主体在张紧元件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移动时呈不同的形状。在一些示例中,当张紧元件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移动时,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同时移动。
参照图1,提供了高尔夫球袋10,其包括第一支承构件12、第二支承构件14和大致管状本体16。高尔夫球袋10可以限定在第一支承构件12与第二支承构件14之间延伸的长度并且还可以包括前部20、后部22和在前部20与后部22之间延伸的相对侧24,以限定高尔夫球袋10的延伸穿过高尔夫球袋10的长度的对应面板。
本体16可以在第一支承构件12与第二支承构件14之间延伸,并且可以包括内表面,该内表面限定了接纳并保持一个或更多个高尔夫球杆(未示出)的内部空间18。由第一支承构件12限定的球杆开口28可以提供通向内部空间18的接近途径。例如,球杆开口28可以接纳高尔夫球杆以将高尔夫球杆保持在内部空间18内并且便于球杆进入内部空间18以及从内部空间18移除。在一些示例中,接纳在内部空间18内的高尔夫球杆的一部分可以延伸出内部空间18并穿过由第一支承构件12限定的球杆开口28。在一些构型中,第一支承构件12包括位于球杆开口28的对由内部空间18接纳的一个或更多个高尔夫球杆的头部(未示出)进行支承的边缘周围的唇缘。在这些构型中,唇缘可以由耐磨材料形成,以防止损坏与其接触的高尔夫球杆的头部。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一支承构件12可以限定一个或更多个分隔物(均未示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分隔物横跨球杆开口28延伸以限定至少两个隔间,从而适当地布置和组织被接纳在内部空间18内的高尔夫球杆。
第二支承构件14设置在高尔夫球袋10的与第一支承构件12相对的一端,并且可以包括内表面和布置在第二支承构件14的相对侧上的接地表面。内表面可以通过由第一支承构件12限定的球杆开口28支承由内部空间18接纳的每个高尔夫球杆的手柄(例如,抓握部)。第二支承构件14可以大致定向成在高尔夫袋10未被携带时与地表面接触,并且因此可以提供与地表面2的耐磨接合和摩擦接合。第二支承构件14可以由被赋予耐久性和耐磨性以及增强与地表面2的抓紧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形成。例如,橡胶可以形成第二支承构件14的至少一部分。
高尔夫球袋10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可伸缩腿部37,当可伸缩腿部37处于展开位置时,该可伸缩腿部37选择性地将高尔夫球袋10支承在地表面上的部分直立位置(图1)中。例如,每个可伸缩腿部37可以包括在附接位置39——该附接位置39布置成靠近高尔夫球袋10的后部22——处附接至高尔夫球袋10的近端和当腿部37处于展开位置时与地表面接合的远端。当高尔夫球袋10提升离开地表面时,可伸缩腿部37可以移动到缩回位置中,由此允许可伸缩腿部37定位成与高尔夫球袋10的后部22相邻并与高尔夫球袋10的后部22大致平行。
抓握把手30可以位于高尔夫球袋10的在靠近第一支承构件12的位置处的前部20处,从而允许使用者携带高尔夫球袋10。附加地或替代地,提升手柄32可以位于高尔夫球袋10的在靠近第二支承构件14的位置处的前部20处,从而允许使用者在袋10被携带时在第二支承构件14处支承高尔夫球袋10。本体16上可以附接有一个或更多个附件储藏室40或一个或更多个附件储藏室40由本体16形成。高尔夫球员可以使用一个或更多个附件储藏室40来储存与高尔夫球运动相关的物品比如高尔夫球、T恤和毛巾,以及个人物品比如饮料、手机和鞋子等。
高尔夫球袋10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肩带100、200,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肩带100、200通过一个或更多个紧固带38附接至布置在本体16上的一个或更多个锚固点36。紧固带38可以给肩带100、200提供相对于本体16的一定程度的运动,以帮助促进肩带100、200在高尔夫球员的肩膀上的放置。在一些示例中,紧固带38的长度可以选择性地增加或减少,以调节高尔夫球袋10的肩带100、200与本体16之间的分离量。
锚固点36和紧固带38可以配合,从而为肩带100、200提供一个或更多个附接位置160、162、170、172。例如,第一肩带100可以包括主体102,主体102具有附接至高尔夫球袋10的第一附接位置160的第一端110和经由紧固带38附接至高尔夫球袋10的第二附接位置162的第二端112。同样地,第二肩带200可以包括主体202,主体202具有附接至高尔夫球袋10的第三附接位置170的第一端210和经由紧固带38附接至袋10的第四附接位置172的第二端212。高尔夫球袋10还可以包括背垫42,背垫42附接至肩带100、200中的至少一者以增强高尔夫球员在携带高尔夫球袋10时的舒适性。此外,背垫42将来自相应的带100、200的第二端112、212的载荷经由带38传递至锚固点36。
参照图1至图3,第一肩带100和第二肩带200可以配合,从而将高尔夫球袋10支承在使用者比如高尔夫球员的对应的肩膀上,使得高尔夫球员可以搬运高尔夫球袋10。例如,第一肩带100可以对应于构造成由高尔夫球员的右肩膀支承的右肩带,并且第二肩带200可以对应于构造成由高尔夫球员的左肩膀支承的左肩带。肩带100、20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括相应的张紧元件120、220,相应的张紧元件120、220在肩带100、200中的至少一者的相应的第一端110、210与其相应的第二端112、212之间延伸且可以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移动。图2示出了在肩带100、200支承在高尔夫球员的肩膀上时张紧元件120、220中的每一者处于其松弛状态。在松弛状态下,肩带100、200的主体102、202可以在每个第一端110、210与每个第二端112、212之间包括大致直线的构型。
图3示出了张紧元件120、220中的每一者处于其收紧状态。在收紧状态下,张紧元件120将力施加到第一带100的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12,并且张紧元件220将力施加到第二带200的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20。所施加的力改变了第一端110、210和第二端112、212的相对位置,并且因此将主体102、202的位置从直线构型(图2)改变成弯曲构型(图3)。也就是说,主体102的形状随着第一肩带100的张紧元件120改变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12的相对位置而改变。同样地,主体202的形状随着第二肩带200的张紧元件220改变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12的相对位置而改变。与第一肩带100的主体102一样,第二肩带200的主体202的形状在张紧元件220处于收紧状态时从直线构型改变成弯曲构型。
如上所述,张紧元件210、220在肩带100、200被高尔夫球员的肩膀支承且高尔夫球袋10正在被搬运时使对应的肩带100、200处于张力的作用下。因此,弯曲构型允许肩带100、200紧固并绕高尔夫球员的肩膀抓紧,从而使高尔夫球袋10处于张紧状态,使得在高尔夫球袋10被搬运时高尔夫球袋10相对于高尔夫球员的身体的运动受到限制。主体102、202的弯曲构型可以包括S形构型、C形构型或其他具有期望形状——该期望形状使肩带100、200适当地处于张力下以用于搬运高尔夫球袋10——的弯曲构型。此外,这种形状可以增加高尔夫球员在携带球袋时的舒适性,因为高尔夫球员具有独立调节每个带100、200的形状的能力,使得每个带100、200的形状可以适应高尔夫球员的身体的特定形状。例如,第一带100可以调节成图2所示的直线构型与图3所示的完全弯曲构型之间的部分弯曲构型,而第二带200可以调节成图3所示的完全弯曲构型。可以根据张紧元件210、220的张力在图2的直线构型与图3的完全弯曲构型之间进行任何调节。
致动机构130可以与每个带100、200相关联以调节每个张紧元件210、220中的张力,并由此调节每个带100、200的形状。在一种构型中,致动机构130由第一肩带100的主体102支承并且提供锁定机构144(图12),该锁定机构144在第一操作模式下将张紧元件120保持在收紧状态,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下将张紧元件120保持在松弛状态。类似地,第二肩带200也可以包括由第二肩带200的主体202支承的锁定机构144和致动机构230,该锁定机构144在第一操作模式下将张紧元件220保持在收紧状态、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下将张紧元件220保持在松弛状态。如下所述,致动机构130、230是能够独立地进行调节,从而允许使用者彼此独立地调节每个带100、200的构型。
图4提供了图1的在张紧元件120处于松弛状态时具有直线构型的第一肩带100(例如,右肩带)的前视图。相反地,图5提供了在张紧元件120处于收紧状态时具有弯曲构型或S形构型的第一肩带100的前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带100、200是彼此的镜像,但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因此,放弃了对第二肩带200和相关联的致动机构230的详细描述。
主体102限定了在第一端110与第二端112之间延伸的长度,并包括在第一端110与第二端112之间延伸的内边缘104和外边缘106以限定主体102的周缘。当肩带100放置在高尔夫球员的肩膀(例如,右肩)上时,内边缘104可以布置成比外边缘106更靠近高尔夫球员身体的中央。在一些构型中,致动机构130布置在沿着主体102的长度的中点处,如图4和图5所示。
主体102可以限定布置在第二端112与致动机构130之间的上部部分2和布置在第一端110与致动机构130之间的下部部分4。张紧元件120可以包括与主体102的下部部分4相关联的第一部分121和与主体102的上部部分2相关联的第二部分12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部分121对应于第一张紧缆绳,并且第二部分122对应于与第一缆绳121分开的第二张紧缆绳。
上部部分2可以包括上屈曲区域420,下部部分4可以包括下屈曲区域440。上屈曲区域420和下屈曲区域440可以配合以在张紧元件120处于收紧状态时增强主体102的屈曲、弯曲或以其他方式改变其形状的能力。例如,图5示出了上屈曲区域420,其允许上部部分2处的内边缘104随着第二端112被张紧元件120的第二部分122拉向致动机构130而屈曲远离主体102的中央。类似地,下屈曲区域440允许下部部分4处的内边缘104随着第一端110被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拉向致动机构130而朝向主体102的中央屈曲。因此,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构造成在张紧元件120处于收紧状态时将其相关联的端部110、112拉向致动机构130,使得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12朝向彼此靠拢。随着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12被其相关联的部分121、122拉向致动机构130,上屈曲区域420还可以允许上部部分2处的外边缘106朝向主体102的中央屈曲,并且下屈曲区域440还可以允许下部部分4处的外边缘106屈曲远离的主体102的中央。因此,图5中的视图示出了主体102通过绕上屈曲区域420和下屈曲区域440屈曲来改变其形状,从而获得弯曲构型或S形构型。
主体102可以由芯部602限定,该芯部602沿着主体102的长度延伸并且具有前表面和肩膀接合表面,该肩膀接合表面布置在芯部602的与前表面相对的一侧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芯部602的前表面上布置有芯部覆盖件603,并且芯部覆盖件603包括与芯部602大致相同的形状。芯部602可以由一种或更多种聚合物泡沫材料或适合于在搬运高尔夫球袋10时给肩膀提供一定程度缓冲的其他材料形成。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且参照图6至图11,芯部602可以包括沿着主体102的长度布置的一系列间隙1010、1020。间隙1010、1020可以与主体102的相对边缘104、106相关联,以在张紧元件120处于收紧状态时给上屈曲区域420和下屈曲区域440中的至少一者提供屈曲、弯曲或以其他方式改变其形状的能力。即,第一系列间隙1010可以与主体102的下部部分4相关联以给下屈曲区域440提供一定程度的柔性,并且第二系列间隙1020可以与主体102的上部部分2相关联以给上屈曲区域420提供一定程度的柔性。在操作中,一系列间隙1010、1020配合以促进主体102的芯部602的弯曲和屈曲,从而在张紧元件120在松弛状态与收紧状态之间移动时允许主体102改变其形状。
继续参照图4和图5,覆盖件402可以至少部分地封围芯部602。例如,本公开将覆盖件402描绘为覆盖芯部602的前表面且固定至芯部602的前表面的层。然而,在其他构型中,覆盖件402可以对应于封围芯部602的前表面和肩膀接合表面的封套或壳体。覆盖件402可以给芯部602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并且可以由在肩带100的使用期间赋予耐用性、耐磨性、透气性和柔性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形成。例如,覆盖件402可以由织物材料比如尼龙或网状物形成。覆盖件402可以通过缝合、粘合剂和/或其他机械紧固件固定至芯部60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覆盖件402包括具有增加的柔性的至少一个区域,以在张紧元件120在松弛状态(图4)与收紧状态(图5)之间移动时允许主体102呈不同的形状。例如,覆盖件402可以包括由给覆盖件402赋予增加的柔性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形成的至少一个部分和由给主体102赋予增加的耐用性和/或刚性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形成的至少一个部分。在一些示例中,覆盖件402包括布置在上屈曲区域420和下屈曲区域440这两者内的柔性部分406。柔性部分406提供增加的柔性,从而在张紧元件120在松弛状态(图4)与收紧状态(图5)之间移动时允许覆盖件402符合主体102的芯部602所呈的不同形状。覆盖件402的柔性部分406可以由一种或更多种弹性体材料形成,所述弹性体材料在屈曲区域420、440中的每一者内提供双向拉伸或四向拉伸。例如,弹性体材料可以包括聚酯-聚氨酯共聚物。在一些示例中,覆盖件402还包括耐用部分404,耐用部分404布置成与主体102的端部110、112中的每一者相邻且还位于靠近致动机构130的屈曲区域420、440之间。耐用部分404可以给在主体102的芯部602呈现不同的形状时不易弯曲或屈曲的区域中的覆盖件402赋予耐用性和刚性。因此,与耐用部分404和柔性部分406相关联的材料可以是具有不同材料特性的不同材料。
与第一附接位置160(图1至图3)和第二附接位置162(图1至图3)相关联的紧固带38可以在靠近主体102的端部110、120的位置处通过缝合部6固定到主体102。例如,紧固带38可以固定至芯部602和覆盖件402中的任一者或芯部602和覆盖件402中的两者。在一些示例中,缝合部6可以附加地或替代地用于将张紧元件120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至芯部602和/或覆盖件402,如下面将要描述的。
图6和图9提供了第一肩带100的正视图,其中,已将覆盖件402从主体102移除,从而暴露芯部602、芯部覆盖件603和张紧元件120。图6示出了当张紧元件120处于松弛状态时具有直线构型的第一肩带100,并且图9示出了当张紧元件120处于收紧状态时具有弯曲构型或S形构型的第一肩带100。芯部覆盖件603包括与芯部602基本相同的形状,并且在第一端110与第二端112之间沿着主体102的长度延伸。图6和图9示出的是芯部覆盖件603的一部分被移除以暴露布置在芯部602与覆盖层603之间的特征。
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例如,第一张紧线缆)可以限定在靠近主体102的第一端110附接的近端123与由致动机构130接纳的且附接至致动机构130的远端125之间延伸的长度。类似地,张紧元件120的第二部分122(例如,第二张紧线缆)可以限定在靠近主体102的第二端112附接的近端124与由致动机构130接纳的且附接至致动机构130的远端126之间延伸的长度。在一些示例中,近端123、124通过用于将紧固带38固定至芯部602的缝合部6固定至主体102的芯部602。
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可以是基本无弹性的并且由各种各样的聚合材料或金属材料或其组合——这些材料在张紧元件120处于收紧状态时展现出足够的轴向强度和弯曲性——形成。例如,可以使用可以被编造、编织、绞合或以其他方式定向的各种各样的实心芯线、实心芯线聚合物或复丝线或聚合物中的任何一种。实心金属芯或复丝金属芯可以设置有聚合物涂层以减少与芯部602和/或覆盖件402的摩擦,从而防止在使用期间对芯部602和/或覆盖件402的损坏。例如,部分121、12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括由不锈钢——该不锈钢涂覆有润滑材料比如尼龙或其他类似材料——形成的绞合线缆,从而减少与芯部602和覆盖层402的摩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由第一导引构件127封围。可选地,张紧元件120的第二部分122可以由第二导引构件128封围。每个导引构件127、128可以包括具有比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的外径大的内径的管状构型,以便于部分121、122穿过其中并且相对于芯部602和芯部覆盖件603滑动。导引构件127、128可以通过用于将紧固带38固定至芯部602的缝合部6和/或经由合适的粘合剂而紧固至主体102的芯部602和/或芯部覆盖件603。
张紧元件120可以横过第一系列间隙1010和第二系列间隙1020,并且可以在主体102的第一端110与第二端112之间延伸。例如,第一部分121可以横过沿着主体102的内边缘104的第一系列间隙1010,且第二部分122可以横过沿着主体102的外边缘106的第二系列间隙1020。使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以上述方式相对于间隙1010、1020定位允许主体102的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12的相对位置在张紧元件120在松弛状态与收紧状态之间移动时改变。如所描述的,改变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12的相对位置同样改变了主体102的形状(即,在直线构型与弯曲构型或S形构型之间)。虽然间隙1010、1020被描述且被示出为布置在芯部602的相对侧上,但是间隙1010、1020也可以替代地布置在芯部602的相同侧上。在这样的构型中,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将横过沿着芯部602的相同边缘(即,沿着内边缘104和外边缘106中的一者)的间隙1010、1020,使得主体102能够在当张紧元件120处于松弛状态时的大致直线构型与当张紧元件120处于收紧状态时的大致C形构型之间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靠近主体102的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12的位置处的芯部602中形成有凹部625。布置在张紧元件120的相应部分121、122的近端123、124中的每一者处的相应的保持球825可以定尺寸和定形状成配装在凹部625中的对应的凹部内。例如,凹部625可以包括以匹配的方式接纳近端123、124的保持球825的形状。凹部625和保持球825可以便于相应部分121、122的近端123、124附接至芯部602,从而对端部123、124进行固定以与芯部602一起移动。对端部123、124进行固定以与芯部602一起移动使得当通过致动机构130将力F(图9)施加到主体102的每个端部110、112上时,端部110、112将会被拉向致动机构130。
参照图7,图7是沿图6中的线7-7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与第一部分121相关联的保持球825,该保持球825通过形成于靠近第一端110的芯部602中的凹部625被接纳。保持球825可以摩擦地接合在凹部625内,以在第一力F1(图9)被施加在主体102的第一端110上时防止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相对于芯部206移动。附加地或替代地,缝合部6可以辅助将张紧元件120的一个或更多个部分固定至靠近保持球825的芯部602。虽然未具体示出,但是第二部分122的保持球825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固定至靠近第二端112的芯部602。
继续参照图7,芯部602被示出为包括沿着芯部602的长度布置的通道620,通道620接纳第一导引构件127的长度和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虽然未在图7的视图中示出,但是通道620也以相同的方式接纳第二导引构件128的长度和张紧元件120的第二部分122。通道620可以对应于形成在芯部602的前表面中的凹槽,该凹槽包括由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的厚度的至少一部分所占用的深度以及导引构件127、128的对部分121、122进行封围的厚度。导引构件127、128可以布置在通道620内,并且可以便于部分121、122随着张紧元件120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移动而移动穿过其中。这样,导引构件127、128可以被固定以用于与通道620相对移动,从而允许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相对于芯部602滑动,同时在第一力F1(图9)被施加到主体102的第一端110上时且在第二力F2(图9)被施加到主体102的第二端112上时防止部分121、122相对于芯部602侧向地移动。当张紧元件120处于收紧状态时,防止张紧元件120相对于芯部602的侧向运动确保了经由致动机构130施用在张紧元件120上的力将被适当地传递至端部110、112并且将使得芯部602从直线构型(图6)移动至弯曲构型(图9)。
图8提供了沿着图6中的线8-8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通道620,该通道620形成在芯部602中并且以大致同轴的关系接纳对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进行封围的第一导引构件127。在一些示例中,导引构件127、128衬有或涂覆有低摩擦材料比如润滑聚合物,其有利于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相对于导引构件127、128的移动以及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在导引构件127、128内的移动。在一些示例中,导引构件127、128中的至少一者被省略,并且通道620衬有基本上刚性的材料和/或可以涂覆有润滑涂层,从而以减少张紧元件120的部件121、122与通道120之间的摩擦。在这些示例中,基本上刚性的材料可以给通道620赋予相对于芯部602的一定程度的刚性,以在通过致动机构130使部分121、122处于张力下时防止通道620弯曲和扭结和/或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在通道620内的弯曲和扭结。
参照图9,张紧元件120在收紧状态下将力F施加在主体102的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12上,以改变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12的相对位置。更特别地,当第一部分121被致动机构130收紧时,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将第一力F1施加到第一端110上,并且当第二部分121被致动机构130收紧时,张紧元件120的第二部分122将第二力F2施加在第二端112上。所施加的第一力F1和第二力F2的方向彼此大致相反。
图6和图9的视图示出了致动机构130被主体102支承在第一端110与第二端112之间。致动机构130选择性地将第一力F1和第二力F2分别施加在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12上,以使张紧元件120在松弛状态(图6)与收紧状态(图9)之间移动。
致动机构130可以由主体10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张紧元件120的远端125、126从相反的方向附接至致动机构130。在一些示例中,致动机构130可以相对于主体102以相对于图9中所示视图的顺时针方向132旋转,从而增加张紧元件120的每个部分121、122的张力。在这些示例中,致动机构130可以通过使与其附接的部分121、122在部分121、122的相应的远端125、126处绕线轴137(图12)缩回来增加部分121、122的张力。随着部分121、122中的松垂被消除,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将力施加在主体102的相应端部110、112上,从而使端部110、112朝向致动机构130移动。端部110、112朝向致动机构130的运动使得芯部602呈S形构型并且因此使得主体102呈S形构型。致动机构130可以允许部分121、122逐渐收紧,从而使得主体102的端部110、112被越来越多地朝向致动机构130拉动。
在一些示例中,致动机构130可以包括比如旋钮134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可以被操纵(例如沿顺时针方向132旋转),以同时将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缩回到致动构件130中。在这些示例中,使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缩回减小了每个部分121、122的有效长度,并且因此将力F1、F2施加到主体102的每个端部110、112上,从而将端部110、112引向彼此。所施加的力F1、F2将主体102的每个端部110、112拉向致动机构130,并且因此使得主体102从直线构型(图6)移动到弯曲构型(图9)。也就是说,当致动机构130经由张紧构件120的部分121、122施加力F1、F2时,主体102的端部110、112朝向彼此靠拢。如将要描述的,当主体102的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12以前述方式被拉动时,间隙1010、1020增强了主体102在屈曲区域440、420处屈曲、弯曲或以其他方式改变其形状的能力。
继续参照图6和图9,沿着芯部602的长度布置的一系列间隙1010、1020的位置和间隔以及沿着芯部602的长度布置的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的放置可以配合,以在张紧元件120处于收紧状态时实现主体102的大致S形构型。在其他构型中,张紧元件120的与主体的下部部分4相关联的第一部分121可以沿着主体102的外边缘106定位,以在张紧元件120处于收紧状态时实现大致C形构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元件120仅包括部分121、122中的一者且在收紧时仅拉动端部110、112中的一者。在这样的构型中,致动机构130可以靠近端部110、112中的一者而移动,而不是如附图所示的那样基本上居中地位于主体102上。
图10和图11提供了当芯部602处于直线构型(图10)时以及当芯部602处于弯曲构型或S形构型(图11)时的第一肩带100的芯部602的正视图,其中,将张紧元件120和致动机构130移除。在芯部602的上部部分2处,通道620可以靠近芯部602的外边缘106布置,并且可以在靠近第二端112布置的凹部625和与用于接纳和安装致动机构130的位置相关联的安装位置1030之间延伸。类似地,在芯部602的下部部分4处的通道620可以靠近芯部602的内边缘104布置并且可以在靠近第一端110布置的凹部625与安装位置1030之间延伸。通道625可以从上部部分2和下部部分4这两者朝安装位置1030弯曲,以允许张紧元件120的对应部分121、122在布置于其中时从相反的方向接近安装位置10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系列间隙1010包括与从芯部602的内边缘104朝向芯部602的中央延伸的间隙相关联的第一部分1011。此处,通道620可以横过第一系列间隙1010的第一部分1011,以允许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在被通道620接纳时被放置在横过第一系列间隙1010的第一部分1011的位置中。当芯部602松弛时,图10示出了第一部分1011的具有相应宽度W11的每个间隙,每个间隙将芯部602的位于相邻的间隙1010之间的区段分开。在前述的第一力F1(图9)被施加在芯部602的第一端110上时,第一部分1011的间隙可以便于内边缘104朝向芯部602的中央弯曲和屈曲。例如,图11示出了第一部分1011的间隙的宽度W11随着内边缘104朝向芯部602的中央屈曲和弯曲而减小和闭合,以获得有助于弯曲构型或S形构型的下部部分4处的弯曲。
可选地,与下部部分4相关联的第一系列间隙1010可以包括与从芯部602的外边缘106朝向芯部602的中央延伸的间隙相关联的第二部分1012。第二部分1012可以与第一部分1011的间隙中的对应的一个间隙相对。与第一部分1011的间隙相比,第二部分1012的间隙不会被通道620横过,并且可以在被施加在芯部602的第一端110上的第一力F1(图9)释放时便于释放弯曲的和屈曲的外边缘106。例如,当芯部602的第一端110被拉向第二端112时,图11示出了第二部分1012的具有相应的宽度W12的每个间隙,每个间隙将芯部602的位于第二部分1012的相邻间隙之间的区段分开。然而,当在第一端110上所施加的力被释放时,图10示出了第二部分1012的间隙的宽度W12随着屈曲的和弯曲的外边缘106的变直而减小和闭合,从而在下部部分4处获得直线构型。
与第一系列间隙1010一样,与上部部分2相关联的第二系列间隙1020可以包括与从芯部602的外边缘106朝向芯部602的中央延伸的间隙相关联的第一部分1021。通道620可以横过第二系列间隙1020的第一部分1021,以允许张紧元件120的第二部分122在被通道620接纳时被放置在横过第二系列间隙1020的第一部分1021的位置中。当芯部602松弛时,图10示出了第一部分1021的具有相应的宽度W21的每个间隙,每个间隙将芯部602的位于相邻的间隙1020之间的区段分开。与第一部分1011的第一系列间隙1010——第一系列间隙1010便于外边缘106的在远离芯部602的中央的方向上的弯曲和屈曲——相比,第一部分1021的间隙1020可以在前述第二力F2(图9)被施加到芯部602的第二端112上时便于外边缘106在朝向芯部602的中央的相反方向上的弯曲和屈曲。例如,图11示出第一部分1021的间隙的宽度W21随着外边缘104朝向芯部602的中央的屈曲和弯曲而减小和闭合,从而获得有助于弯曲构型或S形构型的上部部分2处的弯曲。
可选地,与上部部分2相关联的第二系列间隙1020可以包括与从芯部602的内边缘104朝向芯部602的中央延伸的间隙相关联的第二部分1022。第二部分1022的间隙可以与第一部分1021的间隙中的对应的间隙相对。与第一部分1021的间隙1020相比,第二部分1012的间隙1010不被通道620横过,并且可以在芯部602的第二端112上所施加的第二力F2(图9)被释放时便于弯曲的和屈曲的内边缘104的释放。例如,当芯部602的第二端112被拉向第一端110时,图11示出了第二部分1022的具有相应宽度W22的每个间隙,每个间隙将芯部602的位于第二部分1022的相邻间隙之间的区段分开。然而,当在芯部602的第二端112上所施加的力被释放时,图10示出了第二部分1012的间隙的宽度W22随着屈曲的和弯曲的内边缘104变直而减小和闭合,从而实现了上部部分2处的笔直构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一系列间隙1010、1020中的至少一者相关联的宽度W11、W12、W21、W22可以从芯部602的其相应的边缘104、106朝向芯部602的中央减小。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系列间隙1010的第一部分1011和第二系列间隙1020的第一部分1021各自包括在张紧元件120从松弛状态(例如,图10)移动到收紧状态(例如,图11)时减小的间隙。相反地,第一系列间隙1010的第二部分1012和第二系列间隙1020的第二部分1022各自包括在张紧元件120从收紧状态移动到松弛状态时减小的间隙。因此,第一系列间隙1010和第二系列间隙1020可以布置在芯部602的相对的端部上以允许芯部602在张紧元件130从松弛状态向收紧状态移动时屈曲、弯曲或以其他方式改变其形状。例如,芯部602可以基于间隙1010、1020的位置以及张紧元件120的沿着芯部602的长度布置且由形成于芯部内的通道620接纳的部分121、122的放置来将其形状改变成弯曲构型或S形构型。
图12提供了致动机构130的示意图,该致动机构130选择性地缩回(例如收紧)或释放(例如,松开)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致动机构130可以包括壳体136和经由轴13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至壳体136的旋钮134。如上所述,旋钮134可被操纵以使由致动机构130接纳的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缩回。例如,使旋钮134以相对于图9所示视图的顺时针方向132旋转可以使部分121、122缩回,并且因此使部分121、122张紧以减小张紧元件120的松垂。在其他构型中,可以并入杠杆或曲柄代替旋钮134以使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缩回。
部分121的远端125、部分122的远端126可以附接到与轴138具有共同旋转轴线的线轴137或卷轴。同样地,对应的导引构件127、128的端部可以附接至壳体135和/或可以固定至芯部602和芯部覆盖件603中的至少一者。当旋钮134以相对于图9所示视图的顺时针方向132旋转时,线轴137或卷轴可以卷绕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以使部分121、122缩回并减小张紧元件120中的松垂。在一些示例中,线轴137包括单槽线轴。然而,双凹槽线轴或者两个并排卷轴可以有利地允许张紧元件120的两个部分121、122方便地同时缩回。图12示出了张紧元件120的从相反方向接近线轴137的部分121、122,以允许部分121、122在旋钮134相对于芯部602旋转时使用可旋转轴138——可旋转轴138将旋钮13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至壳体136——沿相反方向绕线轴137卷绕。
致动机构130还可以包括棘轮机构140,棘轮机构140具有与轴138共同的旋转轴线。棘轮机构140可以包括绕棘轮机构140的轴线周向地定位的多个倾斜齿142,所述多个倾斜齿142在旋钮134相对于芯部602旋转时与锁定机构144配合,以保持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的预定长度。锁定机构144可以布置在壳体136的孔内,并且偏置构件146可以将锁定机构144偏置成与棘轮机构140的倾斜齿142锁定接合。因此,在第一操作模式中,锁定机构144抑制旋钮134的逆时针旋转并且分别松开了张紧元件120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然而,因为锁定机构144被允许在齿142上滑动,所以倾斜齿142不阻止旋钮134沿顺时针方向132的旋转。因此,当旋钮134以相对于图12所示视图的顺时针方向132旋转时,锁定机构144自动接合齿142,从而允许使用者递增地调节部分121、122的被拉入到致动机构130中的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致动机构130包括释放构件148,该释放构件148与锁定机构144连通并且被固定以随着旋钮134移动。释放构件148可以选择性地克服锁定机构144的偏置以使锁定机构144与棘轮机构140的倾斜齿142断开接合。例如,释放构件148可以联接成与轴138共同旋转,并且可以选择性地沿着轴138的纵向轴线滑动,以使锁定机构144移动而脱离与棘轮机构140的接合。在这种构型中,旋钮134可以沿远离棘轮机构140的方向移动,以使锁定机构144与棘轮机构140的齿142断开接合。使锁定机构144与棘轮机构140的齿142断开接合允许旋钮134以相对于图12所示视图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因此允许线轴137以相对于图12所示视图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允许线轴137以相对于图12所示视图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允许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从致动机构130抽出,使得每个部分121、122的有效长度增加。使每个部分121、122的有效长度增加在施加到主体102的端部110、112上的力F1、F2被释放时允许芯部612从弯曲构型(图9)移动到直线构型(图6),并且因此允许主体102从弯曲构型(图9)移动到直线构型(图6)。芯部602的材料的弹性性质可以自动地使主体102呈现直线构型。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在主体102的端部110、112中一者或两者处施加力来将主体102移动到直线构型中。
至此,第一肩带100和第二肩带200被描述和示出为与高尔夫球袋10相关联。然而,第一肩带100和第二肩带200可以与任何袋一起使用。例如,并且特别参照图13至图16,类似的带100a、200a可以与携物包10a比如背包结合使用。与高尔夫球袋10的带100、200一样,携物包10a的带100a、200a也可以通过操纵相应的致动机构130、230而在大致直线构型与大致弯曲构型之间移动。
图13至图16的携物包包括具有内表面的本体16a,该内表面限定了接纳和保持物品的内部空间18a。考虑到与高尔夫球袋10相关联的部件相对于携物包10a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部分的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那些已被修改的部件。
携物包10a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肩带100a、200a,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肩带100a、200a经由一个或更多个紧固带38a附接至本体16a。肩带100a、200a将携物包10a支承在使用者的肩膀上,使得使用者能够以与常规背包相同的方式搬运携物包10a。第一肩带100a可以包括主体102a,主体102a具有附接至携物包10a的第一附接位置160a的第一端110和附连至携物包10a的第二附接位置162a的第二端112。类似地,第二肩带200a可以包括主体202a,主体202a具有附接至携物包10a的第三附接位置170a的第一端210和附接至携物包10a的第四附接位置172a的第二端212。
图14和图16提供了图13的第一肩带100a(例如,右肩带)的前视图,图14示出了当张紧元件120处于松弛状态时的直线构型(图14),并且图16具有当张紧元件120处于收紧状态时的弯曲构型或S形构型(图16)。带100a、200a是彼此的镜像但是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因此,第二肩带200a和相关联的致动机构230的详细描述被放弃。
主体102a限定了在端部110、112之间延伸的长度并且包括内边缘104和外边缘106,内边缘104和外边缘106在端部110、112之间延伸以限定主体102a的周缘。主体102a可以包括芯部602a,芯部602a沿着主体的长度延伸以给处于由携物包10a施加的载荷下的对应的肩膀提供一定程度的缓冲。同与高尔夫球袋10相关联的带100的主体102一样,当张紧元件120在松弛状态与收紧状态之间移动时,与携物包10a相关联的带100a的主体102a可以改变其形状。例如,图16示出了当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将主体102a的第一端110拉向致动机构130时且当张紧元件120的第二部分122同时将主体102a的第二端112拉向致动机构130时,主体102a将其形状从直线构型改变成弯曲构型或S形构型。
主体102a还可以包括覆盖件402a,覆盖件402a覆盖芯部602a的前表面并固定至芯部602a的前表面。与带100的覆盖件402一样,覆盖件402a包括柔性部分406a和耐用/刚性部分404,其中,柔性部分406a布置在屈曲区域420、440中的每一者内,耐用/刚性部分404布置成与主体102a的端部110、112中的每一者相邻且还位于靠近致动机构130的屈曲区域420a、440之间。
尽管用于图1至图11的高尔夫球袋10的肩带100提供了沿着其主体102的长度布置的通道620,以便于部分121、122的滑动且防止部分121、122相对于芯部602a侧向地移到不适当的位置,但是携物包10a的肩带100a替代地提供了至少一系列孔1402、1404,所述至少一系列孔1402、1404形成为穿过覆盖件402的柔性部分406a并且沿着主体102a的长度的一部分布置。所述至少一系列孔1402、1404可以包括孔眼和/或其他接合特征、比如接纳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中的对应一者的织物环或网环,由此防止部分121、122侧向地移到不适当的位置。
例如,与主体102a的下部部分4相关联的下部系列孔1404可以将张紧元件的第一部分121保持在横过沿着内部边缘104延伸的第一系列间隙1010的位置中,并且与主体102a的上部部分2相关联的上部系列孔1402可以将张紧元件120的第二部分122保持在横过沿着外边缘106延伸的第二系列间隙1020的位置中。上部系列孔1402可以在上屈曲区域420处穿过覆盖件402a的柔性部分406a形成,而下部系列孔1404可以在下屈曲区域440处穿过柔性部分406a形成。在该示例中,下部系列孔1402可以沿着内边缘104延伸,而上部系列孔1402可以沿着外边缘106延伸。孔1402、1404允许张紧元件120穿过覆盖件402以保持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与内边缘104的相对位置和张紧元件120的第二部分122与外边缘106的相对位置。使张紧元件120穿过覆盖件402使得张紧元件120的一部分暴露在覆盖件402的外表面处且张紧元件120的一部分布置在覆盖件402与芯部602a之间,如图15所示。
图15提供了沿着图14中的线15-15截取的截面图,图15示出了穿过覆盖件402a的柔性部分406a形成且接纳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的一系列孔1402。例如,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可以编织穿过一系列孔1404,使得张紧元件120包括沿其长度延伸的区段,该区段在覆盖件402a的外部的延伸与在覆盖件402a与芯部602a之间的延伸之间交替。因此,通过允许张紧元件120的第一部分121通过一系列孔1402延伸进出覆盖件402a,第一部分121可以保持其相对于第一系列间隙1010且横过第一系列间隙1010的位置。第二张紧元件120的第二部分122可以类似地编织穿过上部系列孔1402,上部系列孔1402穿过覆盖件402a的在上屈曲区域420处的柔性部分406a形成。附加地,覆盖件402a和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可以在芯部602a的在第一系列间隙1010和第二系列间隙1020的相邻间隙之间的区段处经由缝合部6固定至芯部602a。
在一些示例中,一系列孔1402、1404中的至少一者的孔通过低摩擦材料比如润滑聚合物被衬底或被涂覆,这便于张紧元件120的部分121、122相对于每个孔1402、1404的运动。在一些示例中,孔1402、1404可以包括合适的基本上刚性的材料,该合适的基本上刚性的材料涂覆有润滑涂层,从而在张紧元件120通过致动机构130相对于芯部602a移动时更便于部分121、122相对于孔1402、1404的运动。基本上刚性的材料可以将刚性赋予孔1402、1404,以在部分121、122通过致动机构130被收紧时防止孔1402、1404和/或张紧元件120的延伸穿过孔1402、1404的部分121、124的弯曲和扭结。
尽管结合高尔夫球袋10描述和示出了带100、200且结合携物包10a描述和示出了带100a、200a,但是带100、200也可以与携物包10a结合使用且带100a、200a也可以与高尔夫球袋10a结合使用。
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前述描述。前述描述不意在穷尽的或者限制本公开。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特定构型的单独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特定构型,而是在可应用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可以以选定的构型使用。也可以以许多方式来改变上述构型。这样的变型不被认为是背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包袋的带,所述带包括:
泡沫芯部,所述泡沫芯部具有:附接至所述包袋的第一位置的第一端;附接至所述包袋的第二位置的第二端;以及通道,所述通道由所述泡沫芯部限定并且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以及
张紧元件,(i)所述张紧元件布置在所述通道内,(ii)所述张紧元件沿着所述泡沫芯部的大部分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iii)所述张紧元件能够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移动,并且(iv)所述张紧元件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一端的第一部分和附接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二部分,所述张紧元件在所述收紧状态下将力施加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上以改变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中,改变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包括改变所述泡沫芯部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还包括致动机构,所述致动机构由所述泡沫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并且能够操作成使所述张紧元件在所述收紧状态与所述松弛状态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其中,所述致动机构在使所述张紧元件从所述松弛状态向所述收紧状态移动时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同时收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其中,所述致动机构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能够操作成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将所述张紧元件保持处于所述收紧状态,并且所述锁定机构能够操作成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将所述张紧元件保持处于所述松弛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中,所述泡沫芯部包括沿着所述泡沫芯部的长度布置的一系列间隙,所述间隙允许所述泡沫芯部在所述张紧元件从所述松弛状态向所述收紧状态移动时屈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其中,所述间隙包括在从所述泡沫芯部的内边缘和外边缘中的至少一者朝向所述泡沫芯部的中央延伸的方向上减小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其中,所述张紧元件横过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所述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其中,在所述张紧元件从所述松弛状态向所述收紧状态移动时,所述间隙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中,所述泡沫芯部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沿着所述泡沫芯部的长度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所述第二边缘沿着所述泡沫芯部的长度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并且布置在所述泡沫芯部的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反的一侧,所述张紧元件的所述第一部分邻近于所述第一边缘延伸,并且所述张紧元件的所述第二部分邻近于所述第二边缘延伸。
11.一种用于包袋的带,所述带包括:
泡沫芯部,所述泡沫芯部具有:附接至所述包袋的第一位置的第一端;附接至所述包袋的第二位置的第二端;以及沿着所述泡沫芯部的长度布置的一系列间隙;以及
张紧元件,(i)所述张紧元件横过所述泡沫芯部的间隙,(ii)所述张紧元件沿着所述泡沫芯部的大部分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iii)所述张紧元件能够在收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移动,并且(iv)所述张紧元件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一端的第一部分和附接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二部分,所述张紧元件在所述收紧状态下将力施加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上以改变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相对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其中,改变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包括改变所述泡沫芯部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还包括致动机构,所述致动机构由所述泡沫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并且能够操作成使所述张紧元件在所述收紧状态与所述松弛状态之间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其中,所述致动机构在使所述张紧元件从所述松弛状态向所述收紧状态移动时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同时收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其中,所述致动机构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能够操作成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将所述张紧元件保持处于所述收紧状态,并且所述锁定机构能够操作成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将所述张紧元件保持处于所述松弛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其中,所述泡沫芯部限定通道,所述通道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所述张紧元件布置在所述通道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其中,所述间隙包括在从所述泡沫芯部的内边缘和外边缘中的至少一者朝向所述泡沫芯部的中央延伸的方向上减小的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其中,在所述张紧元件从所述松弛状态向所述收紧状态移动时,所述间隙减小。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其中,所述一系列间隙包括沿着所述泡沫芯部的第一边缘布置的第一组间隙和沿着所述泡沫芯部的第二边缘布置的第二组间隙,所述第二边缘布置在所述泡沫芯部的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反的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其中,所述泡沫芯部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沿着所述泡沫芯部的长度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所述第二边缘沿着所述泡沫芯部的长度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并且布置在所述泡沫芯部的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反的一侧,所述张紧元件的所述第一部分邻近于所述第一边缘延伸,并且所述张紧元件的所述第二部分邻近于所述第二边缘延伸。
CN201911317289.9A 2015-07-22 2016-07-21 缆绳张紧系统带 Active CN1111098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805,964 US9901163B2 (en) 2015-07-22 2015-07-22 Cable-tensioning system strap
US14/805,964 2015-07-22
CN201680052192.8A CN108348808B (zh) 2015-07-22 2016-07-21 缆绳张紧系统带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2192.8A Division CN108348808B (zh) 2015-07-22 2016-07-21 缆绳张紧系统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9827A true CN111109827A (zh) 2020-05-08
CN111109827B CN111109827B (zh) 2022-02-18

Family

ID=565558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7289.9A Active CN111109827B (zh) 2015-07-22 2016-07-21 缆绳张紧系统带
CN201680052192.8A Active CN108348808B (zh) 2015-07-22 2016-07-21 缆绳张紧系统带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2192.8A Active CN108348808B (zh) 2015-07-22 2016-07-21 缆绳张紧系统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9901163B2 (zh)
EP (2) EP3763423B1 (zh)
CN (2) CN111109827B (zh)
WO (1) WO20170154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58127A1 (en) * 2014-08-28 2016-03-03 Boa Technology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the fit of boots and other footwear
US10954055B2 (en) 2017-03-08 2021-03-23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with magnetic closure
CO2018004107A1 (es) * 2018-04-17 2019-10-21 The Frenchie Group S A S Mecanismo trasero de protección antirrobo con apertura magnética y sistema de tirantes autoajustables para objetos destinados a guardar elementos como por ejemplo maletines, mochilas o maletas.
US10772410B2 (en) * 2019-01-04 2020-09-15 The North Face Apparel Corp. Cinch pack
USD889842S1 (en) * 2019-06-05 2020-07-14 Callaway Golf Company Pair of bag strap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9797A1 (en) * 2004-03-11 2005-12-22 Martin John D Harness tightening system
CN101342029A (zh) * 2007-07-09 2009-01-14 杨宏 具可调整带的携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20100072091A1 (en) * 2008-09-22 2010-03-25 Quartarone Frank A Shoulder Strap With Reinforcing Strip
CN102204749A (zh) * 2010-03-30 2011-10-05 阿迪达斯股份公司 用于携带式带的插入件
CN102395287A (zh) * 2009-02-26 2012-03-28 戴曼加拿大采集无限责任公司 自调节带轮廓带装置和方法
US20120241341A1 (en) * 2011-03-23 2012-09-27 Sri Sports Limited Shock-absorbing golf bag and strap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3266A (en) * 1986-01-10 1992-09-01 Butler Creek Corporation Harness
GB2378936B (en) 2001-08-21 2005-02-23 Styles Alan Adjustable strap
US6640344B2 (en) * 2001-09-07 2003-11-04 J. D'addario & Co., Inc. Shoulder pad
CN1262221C (zh) * 2002-04-17 2006-07-05 伊利诺斯器械工程公司 有弹性的侧面解扣
US6802442B1 (en) 2002-07-12 2004-10-12 K-2 Corporation Backpack having a shoulder strap mounted lift buckle
US7367522B2 (en) * 2005-10-14 2008-05-06 Chin Chu Chen String fastening device
US7992749B2 (en) * 2006-03-30 2011-08-09 Nike, Inc. Support element for a carry strap
CN200938919Y (zh) * 2006-08-17 2007-08-29 橡果国际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背包
US8936962B2 (en) * 2009-03-13 2015-01-20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modul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8672203B2 (en) 2010-05-21 2014-03-18 Mammut Sports Group Ag Rucksack with rear ventilation zone
US8673783B2 (en) * 2010-07-02 2014-03-1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al conductor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
US9536531B2 (en) * 2014-08-01 2017-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diting of higher-order ambisonic audio data
US9730507B2 (en) * 2015-06-08 2017-08-15 Eric Wendler Retractable shoulder strap for portable object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9797A1 (en) * 2004-03-11 2005-12-22 Martin John D Harness tightening system
CN101342029A (zh) * 2007-07-09 2009-01-14 杨宏 具可调整带的携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20100072091A1 (en) * 2008-09-22 2010-03-25 Quartarone Frank A Shoulder Strap With Reinforcing Strip
CN102395287A (zh) * 2009-02-26 2012-03-28 戴曼加拿大采集无限责任公司 自调节带轮廓带装置和方法
CN102204749A (zh) * 2010-03-30 2011-10-05 阿迪达斯股份公司 用于携带式带的插入件
US20120241341A1 (en) * 2011-03-23 2012-09-27 Sri Sports Limited Shock-absorbing golf bag and strap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15453A1 (en) 2017-01-26
EP3763423B1 (en) 2024-01-24
EP3325111B1 (en) 2020-09-09
CN108348808A (zh) 2018-07-31
US20170020270A1 (en) 2017-01-26
US9901163B2 (en) 2018-02-27
EP3325111A1 (en) 2018-05-30
US20180146768A1 (en) 2018-05-31
US11006735B2 (en) 2021-05-18
CN108348808B (zh) 2020-01-21
US10349727B2 (en) 2019-07-16
CN111109827B (zh) 2022-02-18
US20190281958A1 (en) 2019-09-19
EP3763423A1 (en) 2021-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9827B (zh) 缆绳张紧系统带
US10226081B2 (en) Garment including and adjustment arrangement
EP2371232B1 (en) Insert for a carrying strap
AU2010234906B2 (en) Wrist brace
KR101974797B1 (ko) 끈 조임 시스템용 가이드들
US20150121657A1 (en) Tightening system for an orthopedic article
US10321917B2 (en) Tourniquet belt
US10058163B2 (en) Adjustable backpack
JP6275168B2 (ja) バックパック
US20090014485A1 (en) Carrier device having adjustable strap and the usage thereof
US20130254987A1 (en) Waist transfer belt
US20190098872A1 (en) Strap Assembly For A Leash
WO2021034669A1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torage of, and rapid access to items
CN214855655U (zh) 承载装置
DK180204B1 (en) A shoulder stra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