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7092A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及储能协调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及储能协调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7092A
CN111107092A CN201911342879.7A CN201911342879A CN111107092A CN 111107092 A CN111107092 A CN 111107092A CN 201911342879 A CN201911342879 A CN 201911342879A CN 111107092 A CN111107092 A CN 1111070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k
random forest
features
data stream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28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志宁
徐成斌
肖声远
宁柏锋
陈锐
刘威
梁洪浩
汪伟
祖连兴
丁凯
朱小帆
贺生国
何鸿雁
黄植炜
习伟
匡晓云
姚浩
于杨
简淦杨
杨祎巍
陈远生
占捷文
王乾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CYG Sunr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CYG Sunr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CYG Sunr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13428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70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7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70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by monitoring network traffi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1Design or setup of recognition systems or techniques; Extraction of features in feature spac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 G06F18/214Generating training patterns; Bootstrap methods, e.g. bagging or boos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3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number of classes
    • G06F18/24323Tree-organised class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41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41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5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the attack involving the propagation of malware through the network, e.g. viruses, trojans or wo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41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58Denial of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irology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所有数据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测,输出检测分类结果并根据检测分类结果判断数据流中是否存在攻击行为,当检测分类结果中数据流存在攻击行为时,对正常数据流进行转发;对问题数据流进行攻击分类并拦截,同时发出攻击报警以及生成日志记录后结束;所述攻击报警包括显示攻击行为的类型;当检测分类结果中数据流不存在攻击行为时,对正常的数据流进行转发。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储能协调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信息安全性。

Description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及储能协调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控制,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及储能协调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面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以及气候危机,人们认识到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各国对新能源的投资大幅度增长,新能源产能也急剧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但是由于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受季节、气象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不连续、不稳定性。发出的电力波动较大、可调节性差、发电与用电有时差。当电网接入的新能源发电容量过多时,电网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通过配套大规模的储能系统,可以解决发电与用电的时差矛盾及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并网对电网冲击,调节电能品质。
由于储能系统还有稳定电网电压、频率的功能,因此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时,需及时准确的获取其运行状态信息,储能系统运行状态数据经储能协调控制装置上传至上级调度中心。但是随着电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各种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依赖于网络的信息交互方式存在着各种安全风险,攻击者可以通过对其内的通信协议进行解析,或实现对其的窃听攻击、Dos攻击以及篡改敏感数据等,导致储能协调控制装置获取错误的调度中心下发数据。错误的数据导致储能系统输出功率错误,可能在调节电网电压、频率时起到了相反的调节效果,造成电网电压、频率失衡,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有因设备不正常工作导致的人员伤亡;攻击者也可以通过以该储能协调控制装置为跳板,逐步入侵上层调度中心。
现有的储能协调控制装置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安全漏洞就会使攻击者有机可乘,攻击者可以以该安全漏洞为突破口,通过制造大量无用数据或反复发送请求等手段去占用被攻击者的网络资源或干扰被攻击者的正常通信。在储能协调控制装置中,黑客很容易根据已知的安全漏洞对其发布各种各样的攻击。比如,攻击者可以通过制造大量的无用数据,造成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网络拥塞,使得其无法正常与上下级通信;攻击者可以利用储能协调控制装置传输协议上处理重复连接的缺陷,反复高频的发出攻击性的重复连接请求,使得储能协调控制装置无法及时的处理其他正常的请求;攻击者可以向储能协调控制装置注入木马,并将其作为跳板逐步入侵上层调度中心;攻击者还可以根储能协调控制装置传输协议缺陷,反复发送畸形的攻击数据,比如篡改储能系统输出功率,引发电网电压振荡或调度中心错误的分配大量系统资源,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图1所示现有的储能协调控制装置及系统结构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储能协调控制装置是连接上层调度中心以及下层储能电站监控系统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的通信桥梁,其对下采集PCS工作状态、PCS充放电功率、SOC值等,接收来自下层的控制器的相关遥信数据,以及对下转发相关遥调、启停命令;对上实时传达储能系统输入输出有功无功,用电量以及并网点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
储能协调控制装置涉及到开放的运行环境,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储能协调控制装置是储能系统中的非常重要的多源协调控制设备,除内置保护、控制、电能质量监测等功能之外,还是与下层和上层通信的重要桥梁。因而储能协调控制装置获取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关系到整配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从近些年来世界上发生的许多由于网络攻击或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发起的大停电事故以及网络攻击干扰电网正常运行的案例可以看出,储能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已日益凸显,且由于网络攻击导致的停电事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所以全方位的提升电网的安全性能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及储能协调控制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信息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所有数据流,所述数据流为是否受到攻击的特征数据流或影响因子,所述数据流包括电网数据,包括公共连接点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闪变、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PCS的上传数据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电池的SOC、最大可充功率、最大可放功率、额定功率、工作状态;
步骤二、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测,输出检测分类结果并根据检测分类结果判断数据流中是否存在攻击行为,是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四;所述检测分类结果包括正常数据流和/或问题数据流;正常数据流中包括至少一种电网数据;问题数据流中包括至少一种存在攻击行为的电网数据;
步骤三、当检测分类结果中数据流存在攻击行为时,对正常数据流进行转发;对问题数据流进行攻击分类并拦截,同时发出攻击报警以及生成日志记录后结束;所述攻击报警包括显示攻击行为的类型;
步骤四、当检测分类结果中数据流不存在攻击行为时,对正常的数据流进行转发。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对问题数据流进行分类具体为:当问题数据流中的电网数据存在某一类攻击行为时,将该电网数据归入相应的分类中,所述分类包括:Dos攻击、DDos攻击、未授权访问攻击、接口端非正常探测、木马攻击、电气量和气象等数据伪造和篡改攻击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随机森林模型采用以下方法获得:
一、将数据流作为训练样本,建立N个训练样本集以及M个特征,所述N为训练样本集的个数,M为特征的数目,构建至少一棵树对训练样本集进行训练;
二、确定特征值
通过判断m个特征在单棵树中的重要程度以及计算m个特征在所有树(森林)中的重要程度,然后对m个特征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除重要程度低的部分特征,得到新的特征集;
三、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更新迭代,在随机森林模型中找出最优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特征值包括:
(1)通过随机改变某一特征的属性值来判断该特征在这棵树中是否起到了作用或该特征在这棵树中无效;所述属性值为特征的属性,
(2)比较改变前和改变后的测试集误差率,将测试集误差率的差距作为该特征在该树中的重要程度,通过对一棵树中的m个特征计算一次,以获得m个特征在该树中的重要程度;
误差率采用下式获得: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031
其中,i指特征的编号,TP:正确预测到的正例的数量,TN:正确预测到的负例的数量,FP:把负例预测成正例的数量,FN:把正例预测成负例的数量;所述正例为是,负例为不是。
(3)计算各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则取这个特征值在多棵树中的重要程度的均值作为该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041
其中,MDA表示平均精确率减少----Mean decrease accuracy;Ai中A表示特征,i表示该特征的编号:nsum表示特征Ai在森林中出现的次数,OOBerrta表示第t棵树中Ai属性值改变之后的袋外误差率,OOBerrtb表示第t棵树中正常Ai值的袋外误差率;
所述袋外误差率采用下式获得: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042
其中,i指特征的编号,TP:正确预测到的正例的数量,TN:正确预测到的负例的数量,FP:把负例预测成正例的数量,FN:把正例预测成负例的数量。
(4)在得到所有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后,将所有的特征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除森林中重要程度低的部分特征,得到新的特征集,从而完成一次迭代。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特征值中还包括:重复(1)-(4),逐步去除相对较差的特征,每次都会生成新的随机森林模型,直到剩余的特征数为m为止,然后再这些随机森林模型中找出最优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来进行数据流的实时检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储能协调控制装置,包括:通信模块、CPU模块、HMI液晶屏、随机森林检测模块、测量模块、日志模块、对时模块、打印模块、滤波模块,所述CPU模块分别与通信模块、HMI液晶屏、随机森林检测模块、测量模块、日志模块、对时模块、打印模块、滤波模块连接;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调度中心主站系统、PCS之间数据流的通信,向调度中心上送数据流;以及将接受到的数据流发送至控制单元;所述数据流包括电网数据以及控制指令;
所述电网数据包括公共连接点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闪变、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还PCS的上传数据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电池的SOC、最大可充功率、最大可放功率、额定功率、工作状态;
所述电网数据还包括PT二次额定值、CT二次额定值、电流电压变化死区、频率变化死区、对时方式、装置地址、A\B网IP地址及子网掩码、遥设有功功率、遥设无功功率、系统电抗值、并网电压值、无功调节补偿、投入硬压板及开入信号开合状态;
CPU模块用于在接收到通信单元、测量电源以及滤波单元发送的数据流发送至随机森林检测模块进行实时检测分类,并根据检测分类结果判断数据流中是否存在攻击行为;当检测分类结果中电网数据存在攻击行为时,通过HMI液晶屏发出报警以及生成日志记录;当检测分类结果中电网数据不存在攻击行为时,将正常的数据流通过通信模块上送至调度中心主站系统;
所述攻击报警为向HMI液晶屏发出报警信息,报警信息为攻击行为的类型;
测量模块用于获取储能电站系统中的数据流并上传给CPU模块;
滤波模块用于将故障录波及波形的数据流上送至CPU模块;
打印模块用于打印;
日志模块用于对日志记录、数据流以及报警进行存储;对时模块用于装置对时;
HMI液晶屏用于显示;
随机森林检测模块用于对CPU模块发送的数据流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对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测,输出检测分类结果后发送至CPU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CPU模块还将日志记录发送至日志模块进行保存和/或通过通信模块将攻击报警以及日志记录发送至调度中心主站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随机森林模型采用以下方法获得:
一、将数据流作为训练样本,建立N个训练样本集以及M个特征,所述N为训练样本集的个数,M为特征的数目,构建至少一棵树对训练样本集进行训练;
二、确定特征值
通过判断m个特征在单棵树中的重要程度以及计算m个特征在所有树中的重要程度,然后对m个特征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除重要程度低的部分特征,得到新的特征集;
三、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更新迭代,在随机森林模型中找出最优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特征值包括:
(1)通过随机改变某一特征的属性值来判断该特征在这棵树中是否起到了作用或该特征在这棵树中无效;所述属性值为特征的属性,
(2)比较改变前和改变后的测试集误差率,将测试集误差率的差距作为该特征在该树中的重要程度,通过对一棵树中的m个特征计算一次,以获得m个特征在该树中的重要程度;
误差率采用下式获得: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061
其中,i指特征的编号,TP:正确预测到的正例的数量,TN:正确预测到的负例的数量,FP:把负例预测成正例的数量,FN:把正例预测成负例的数量;所述正例为是,负例为不是。
(3)计算各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则取这个特征值在多棵树中的重要程度的均值作为该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062
其中,MDA表示平均精确率减少----Mean decrease accuracy;Ai中A表示特征,i表示该特征的编号:nsum表示特征Ai在森林中出现的次数,OOBerrta表示第t棵树中Ai属性值改变之后的袋外误差率,OOBerrtb表示第t棵树中正常Ai值的袋外误差率;
所述袋外误差率采用下式获得: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063
其中,i指特征的编号,TP:正确预测到的正例的数量,TN:正确预测到的负例的数量,FP:把负例预测成正例的数量,FN:把正例预测成负例的数量。
(4)在得到所有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后,将所有的特征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除森林中重要程度低的部分特征,得到新的特征集,从而完成一次迭代。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特征值中还包括:重复(1)-(4),逐步去除相对较差的特征,每次都会生成新的随机森林模型,直到剩余的特征数为m为止,然后再这些随机森林模型中找出最优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来进行数据流的实时检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储能协调控制装置中所有数据流作为训练样本,以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检测引擎,对输入的数据流进行检测分类,当储能协调控制装置受到了攻击时,发出报警,生成日志记录的同时对可疑数据进行隔离,从而提高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信息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森林中每棵树的构建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每个特征值在森林中重要性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随机森林获取的流程图。
图6是确定特征值的具体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所有数据流,所述数据流为是否受到攻击的特征数据流或影响因子,所述数据流包括电网数据,包括公共连接点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闪变、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PCS(储能变流器)的上传数据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电池的SOC、最大可充功率、最大可放功率、额定功率、工作状态。
步骤二、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测,输出检测分类结果并根据检测分类结果判断数据流中是否存在攻击行为,是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四;所述检测分类结果包括正常数据流和/或问题数据流;正常数据流中包括至少一种电网数据;问题数据流中包括至少一种存在攻击行为的电网数据;
步骤三、当检测分类结果中数据流存在攻击行为时,对正常数据流进行转发;对问题数据流进行攻击分类并拦截,同时发出攻击报警以及生成日志记录后结束;所述攻击报警包括显示攻击行为的类型;所述拦截为丢弃问题数据流;
步骤四、当检测分类结果中数据流不存在攻击行为时,对正常数据流进行转发;
所述步骤三中对问题数据流进行分类具体为:当问题数据流中的电网数据存在某一类攻击行为时,将该电网数据归入相应的分类中,所述分类包括:Dos(拒绝服务)攻击、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未授权访问攻击、接口端非正常探测、木马攻击、电气量和气象等数据伪造和篡改等攻击类型;所述问题数据的分类规则是每个树的各个枝的判断依据,比如说数据大小、数据长度、数据变化量变化率等;
如图5所示,所述步骤二中随机森林模型采用以下方法获得:
一、将数据流作为训练样本,建立N个训练样本集以及M个特征,所述N为训练样本集的个数,M为特征的数目,构建至少一棵树对训练样本集进行训练;所述数据流可以为历史数据流;训练样本中的数据流是带有明确结果的(受到某种网络攻击方式或未遭受攻击),每组数据构成一组,多组数据构成样本来便于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优化;所述特征包括数据的大小(比如说<16、>=19)、数据的前后变化量和变化率、数据类型(整型、浮点型、布尔型等)、数据的格式(比如说前后顺序等);每棵树均会根据数据流给出它的最终分类结果,最终选取最多的给出结果作为输出;
从训练样本集中以有放回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训练样本集,将随机抽取的训练样本集中的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081
个训练样本作为训练集(每次抽取一个就会放回一个样本),将训练样本集中剩余的训练样本作为袋外样本(Out of bag测试集),再从训练集中随机选取m个特征作为这棵树的分枝的依据,其中m<M,以此通过随机选取训练样本和随机选取特征的方式,构建出了一棵树(图3所示);
二、确定特征值
由于每一棵树都有m个特征,通过判断m个特征在单棵树中的重要程度以及计算m个特征在所有树(森林)中的重要程度,然后对m个特征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除重要程度低的部分特征,得到新的特征集,所述特征值指的是各个特征在各个树中的判断先后顺序,所需要判断的特征集合(去除了无效和低重要程度的特征);低重要程度指的是改变前后测试集误差率小于9%;无效标的是改变前后测试集误差率差值为0或小于3%;
所述特征集为从m个特征中,去除重要程度低的特征后再排序的新集合。所述特征值是指由得到新的特征集后,这个集合的属性,各个特征的判断先后顺序以及那些特征需要判断。特征值就是能衡量该特征集的特点内容的值。就比方说特征集是一些力的合力,而特征值是这些力的大小或者说方向。
具体地,如图6所示;
(1)通过随机改变某一特征的属性值来判断该特征在这棵树中是否起到了作用或该特征在这棵树中无效;所述属性值为特征的属性,如数据长度、开关状态等;改变特征的方式,比如说该特征是判断数据长度是否大于等于2,把2改为3或是把大于等于改为大于;又比如说判断某个开关状态为闭合,改为分开;
(2)比较改变前和改变后的测试集误差率,将测试集误差率的差距作为该特征在该树中的重要程度,通过对一棵树中的m个特征计算一次,以获得m个特征在该树中的重要程度(误差率);
误差率采用下式获得: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091
其中,i指特征的编号,TP(True Positive):正确预测到的正例的数量,TN(TrueNegative):正确预测到的负例的数量,FP(False Positive):把负例预测成正例的数量,FN(False Negative):把正例预测成负例的数量;所述正例为是(或满足情况),负例为不是(或不满足情况)。
(3)计算各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误差率),即每个特征在多棵数中出现,则取这个特征值(特征)在多棵树中的重要程度的均值作为该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101
其中,MDA表示平均精确率减少----Mean decrease accuracy,打乱每个特征的特征值顺序,并且度量顺序变动对模型的精确率的影响。利用袋外数据来计算重要性。OOB数据(袋外数据(Out of bag测试集))是训练集的一部分,但不用于训练这种特殊的树。用OOB数据计算出基本误差,然后对每个特征,随机打乱顺序。实际上,这就像用相同的分布使用随机数据替换变量一样,并忽视树对该特性的已有知识。对于不重要的特征来说,打乱顺序对模型的精确率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对于重要的特征来说,打乱顺序就会降低模型的精确率,
Ai中A表示特征,i表示该特征的编号:nsum表示特征Ai在森林中出现的次数,OOBerrta表示第t棵树中Ai属性值改变之后的袋外误差率,OOBerrtb表示第t棵树中正常Ai值的袋外误差率(图4所示)。
所述袋外误差率(指标误差率)采用下式获得: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102
其中,i指特征的编号,TP(True Positive):正确预测到的正例的数量,TN(TrueNegative):正确预测到的负例的数量,FP(False Positive):把负例预测成正例的数量,FN(False Negative):把正例预测成负例的数量。
(4)在得到所有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误差率)后,将所有的特征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除森林中重要程度低的部分特征,得到新的特征集(从M个特征中去除无效和低重要程度后筛选之后的特征的集合),从而完成一次迭代。
三、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更新迭代,在随机森林模型中找出最优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
重复上述二中(1)-(4),逐步去除相对较差的特征,每次都会生成新的随机森林模型,直到剩余的特征数为m为止,然后再这些随机森林模型中找出最优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来进行数据流的实时检测;
通过引入一个指标误差率来评价一个森林的好坏,通过多棵树的预测这个训练样本的结果(结果为未遭受网络攻击、遭受网络攻击种类1、网络攻击种类2等等(此处的网络攻击是指前面描述过的网络攻击方式如DOS攻击),然后预测出所有训练样本的结果之后,将该结果中与训练样本中所对应的数据的真实值(真实结果,如正常数据、数据受到何种网络)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到这个森林的套外误差率(指标误差率)。选择套外误差率最小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来进行数据流的实时检测。
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储能协调控制装置,包括:通信模块、CPU(处理)模块、HMI液晶屏、随机森林检测模块、测量模块、日志模块、对时模块、打印模块、滤波模块,所述CPU模块分别与通信模块、HMI液晶屏、随机森林检测模块、测量模块、日志模块、对时模块、打印模块、滤波模块连接;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实现与调度中心主站系统、PCS之间数据流的通信,向调度中心上送数据流;以及将接收到的数据流发送至处理模块;所述数据流包括电网数据以及控制指令;
所述电网数据包括公共连接点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闪变、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PCS的上传数据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电池的SOC、最大可充功率、最大可放功率、额定功率、工作状态。所述公共连接点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闪变、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通过测量模块获取;PCS的上传数据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电池的SOC、最大可充功率、最大可放功率、额定功率、工作状态通过PCS获取;
所述电网数据还包括PT二次额定值、CT二次额定值、电流电压变化死区、频率变化死区、对时方式、装置地址、A\B网IP地址及子网掩码、遥设有功功率、遥设无功功率、系统电抗值、并网电压值、无功调节补偿、投入硬压板及开入信号开合状态;PT二次额定值、CT二次额定值、电流电压变化死区、频率变化死区通过调度中心下发获得;对时方式、装置地址通过对时单元采集;A\B网IP地址及子网掩码、遥设有功功率、遥设无功功率、系统电抗值、并网电压值、无功调节补偿、投入硬压板及开入信号开合状态为装置调试时预设;
CPU模块用于在接收到通信模块、测量模块以及滤波模块发送的数据流后发送至随机森林检测模块进行实时检测分类,并根据检测分类结果判断数据流中是否存在攻击行为;当检测分类结果中电网数据存在攻击行为时,通过HMI液晶屏发出报警以及生成日志记录;当检测分类结果中电网数据不存在攻击行为时,将正常的数据流通过通信模块上送至调度中心主站系统;
所述攻击报警为向HMI液晶屏发出报警信息,报警信息为攻击行为的类型;
所述攻击行为的类型包括:Dos(拒绝服务)攻击、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未授权访问攻击、接口端非正常探测、木马攻击、电气量和气象等数据伪造和篡改等攻击类型;
测量模块用于获取储能电站系统中的数据流并上传给CPU模块;所述数据流公共连接点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闪变、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储能协控温度、光口光强情况、硬压板开入开出情况
滤波模块用于将故障录波及波形的数据流上送至CPU模块;
打印模块用于打印;
日志模块用于对日志记录、数据流以及报警进行存储;对时模块用于装置对时,与电力系统和电站内部设备保持时间一致;储能电站与电力系统之间需采用一个统一的时间信息源能够使电站内部的运行设备得到统一、标准的时间基准,这样就方便了设备运行,提高了电力系统中自动化的水平,同时基于卫星授时的故障定位可以通过检测各站点接收到故障反馈信号的精确时间,来对比不同站点的时间定位故障发生的位置;
HMI液晶屏用于显示;
随机森林检测模块用于对CPU模块发送的数据流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对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测,输出检测分类结果后发送至CPU模块。
所述检测分类结果包括正常数据流和/或问题数据流;正常数据流中包括至少一种电网数据;问题数据流中包括至少一种存在攻击行为的电网数据。
所述CPU模块还将日志记录发送至日志模块进行保存和/或通过通信模块将攻击报警以及日志记录发送至调度中心主站系统。
对问题数据流进行分类具体为:当问题数据流中的电网数据存在某一类攻击行为时,将该电网数据归入相应的分类中,所述分类包括:Dos(拒绝服务)攻击、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未授权访问攻击、接口端非正常探测、木马攻击、电气量和气象等数据伪造和篡改等攻击类型;所述问题数据的分类规则是每个树的各个枝的判断依据,比如说数据大小、数据长度、数据变化量变化率等;
如图5所示,所述随机森林模型采用以下方法获得:
一、将数据流作为训练样本,建立N个训练样本集以及M个特征,所述N为训练样本集的个数,M为特征的数目,构建至少一棵树对训练样本集进行训练;所述数据流可以为历史数据流;训练样本中的数据流是带有明确结果的(受到某种网络攻击方式或未遭受攻击),每组数据构成一组,多组数据构成样本来便于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优化;所述特征包括数据的大小(比如说<16、>=19)、数据的前后变化量和变化率、数据类型(整型、浮点型、布尔型等)、数据的格式(比如说前后顺序等);每棵树均会根据数据流给出它的最终分类结果,最终选取最多的给出结果作为输出;
从训练样本集中以有放回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训练样本集,将随机抽取的训练样本集中的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131
个训练样本作为训练集(每次抽取一个就会放回一个样本),将训练样本集中剩余的训练样本作为袋外样本(Out of bag测试集),再从训练集中随机选取m个特征作为这棵树的分枝的依据,其中m<M,以此通过随机选取训练样本和随机选取特征的方式,构建出了一棵树(图3所示);
二、确定特征值
由于每一棵树都有m个特征,通过判断m个特征在单棵树中的重要程度以及计算m个特征在所有树(森林)中的重要程度,然后对m个特征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除重要程度低的部分特征,得到新的特征集,所述特征值指的是各个特征在各个树中的判断先后顺序,所需要判断的特征集合(去除了无效和低重要程度的特征);低重要程度指的是改变前后测试集误差率小于9%;无效标的是改变前后测试集误差率差值为0或小于3%;
所述特征集为从m个特征中,去除重要程度低的特征后再排序的新集合。所述特征值是指由得到新的特征集后,这个集合的属性,各个特征的判断先后顺序以及那些特征需要判断。特征值就是能衡量该特征集的特点内容的值。就比方说特征集是一些力的合力,而特征值是这些力的大小或者说方向。
具体地,如图6所示:
(1)通过随机改变某一特征的属性值来判断该特征在这棵树中是否起到了作用或该特征在这棵树中无效;所述属性值为特征的属性,如数据长度、开关状态等;改变特征的方式,比如说该特征是判断数据长度是否大于等于2,把2改为3或是把大于等于改为大于;又比如说判断某个开关状态为闭合,改为分开;
(2)比较改变前和改变后的测试集误差率,将测试集误差率的差距作为该特征在该树中的重要程度,通过对一棵树中的m个特征计算一次,以获得m个特征在该树中的重要程度(误差率);
误差率采用下式获得: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141
其中,i指特征的编号,TP(True Positive):正确预测到的正例的数量,TN(TrueNegative):正确预测到的负例的数量,FP(False Positive):把负例预测成正例的数量,FN(False Negative):把正例预测成负例的数量;所述正例为是(或满足情况),负例为不是(或不满足情况)。
(3)计算各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误差率),即每个特征在多棵数中出现,则取这个特征值(特征)在多棵树中的重要程度的均值作为该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142
其中,MDA表示平均精确率减少----Mean decrease accuracy,打乱每个特征的特征值顺序,并且度量顺序变动对模型的精确率的影响。利用袋外数据来计算重要性。OOB数据(袋外数据(Out of bag测试集))是训练集的一部分,但不用于训练这种特殊的树。用OOB数据计算出基本误差,然后对每个特征,随机打乱顺序。实际上,这就像用相同的分布使用随机数据替换变量一样,并忽视树对该特性的已有知识。对于不重要的特征来说,打乱顺序对模型的精确率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对于重要的特征来说,打乱顺序就会降低模型的精确率,
Ai中A表示特征,i表示该特征的编号:nsum表示特征Ai在森林中出现的次数,OOBerrta表示第t棵树中Ai属性值改变之后的袋外误差率,OOBerrtb表示第t棵树中正常Ai值的袋外误差率(图4所示)。
所述袋外误差率(指标误差率)采用下式获得:
Figure BDA0002332114450000143
其中,i指特征的编号,TP(True Positive):正确预测到的正例的数量,TN(TrueNegative):正确预测到的负例的数量,FP(False Positive):把负例预测成正例的数量,FN(False Negative):把正例预测成负例的数量。
(4)在得到所有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误差率)后,将所有的特征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除森林中重要程度低的部分特征,得到新的特征集(从M个特征中去除无效和低重要程度后筛选之后的特征的集合),从而完成一次迭代。
三、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更新迭代,在随机森林模型中找出最优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
重复上述步骤二中(1)-(4),逐步去除相对较差的特征,每次都会生成新的随机森林模型,直到剩余的特征数为m为止,然后再这些随机森林模型中找出最优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来进行数据流的实时检测;
通过引入一个指标误差率来评价一个森林的好坏,通过多棵树的预测这个训练样本的结果(结果为未遭受网络攻击、遭受网络攻击种类1、网络攻击种类2等等(此处的网络攻击是指前面描述过的网络攻击方式如DOS攻击),然后预测出所有训练样本的结果之后,将该结果中与训练样本中所对应的数据的真实值(真实结果,如正常数据、数据受到何种网络)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到这个森林的套外误差率(指标误差率)。选择套外误差率最小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来进行数据流的实时检测。
本发明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对储能协调控制装置获取的下层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测,当检测分类结果存在攻击行为时,对问题数据流进行攻击分类并拦截,同时进行攻击报警以及生成日志记录,提高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信息安全性;增加和强化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主动攻击检测功能及能力。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所有数据流,所述数据流为是否受到攻击的特征数据流或影响因子,所述数据流包括电网数据,包括公共连接点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闪变、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PCS的上传数据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电池的SOC、最大可充功率、最大可放功率、额定功率、工作状态;
步骤二、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测,输出检测分类结果并根据检测分类结果判断数据流中是否存在攻击行为,是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四;所述检测分类结果包括正常数据流和/或问题数据流;正常数据流中包括至少一种电网数据;问题数据流中包括至少一种存在攻击行为的电网数据;
步骤三、当检测分类结果中数据流存在攻击行为时,对正常数据流进行转发;对问题数据流进行攻击分类并拦截,同时发出攻击报警以及生成日志记录后结束;所述攻击报警包括显示攻击行为的类型;;
步骤四、当检测分类结果中数据流不存在攻击行为时,对正常的数据流进行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对问题数据流进行分类具体为:当问题数据流中的电网数据存在某一类攻击行为时,将该电网数据归入相应的分类中,所述分类包括:Dos攻击、DDos攻击、未授权访问攻击、接口端非正常探测、木马攻击、电气量和气象等数据伪造和篡改攻击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随机森林模型采用以下方法获得:
一、将数据流作为训练样本,建立N个训练样本集以及M个特征,所述N为训练样本集的个数,M为特征的数目,构建至少一棵树对训练样本集进行训练;
二、确定特征值
通过判断m个特征在单棵树中的重要程度以及计算m个特征在所有树中的重要程度,然后对m个特征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除重要程度低的部分特征,得到新的特征集;
三、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更新迭代,在随机森林模型中找出最优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随机森林散发攻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特征值包括:
(1)通过随机改变某一特征的属性值来判断该特征在这棵树中是否起到了作用或该特征在这棵树中无效;所述属性值为特征的属性,
(2)比较改变前和改变后的测试集误差率,将测试集误差率的差距作为该特征在该树中的重要程度,通过对一棵树中的m个特征计算一次,以获得m个特征在该树中的重要程度;
误差率采用下式获得:
Figure RE-FDA0002408317850000021
其中,i指特征的编号,TP:正确预测到的正例的数量,TN:正确预测到的负例的数量,FP:把负例预测成正例的数量,FN:把正例预测成负例的数量;所述正例为是,负例为不是;
(3)计算各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则取这个特征值在多棵树中的重要程度的均值作为该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
Figure RE-FDA0002408317850000022
其中,MDA表示平均精确率减少----Mean decrease accuracy;Ai中A表示特征,i表示该特征的编号:nsum表示特征Ai在森林中出现的次数,OOBerrta表示第t棵树中Ai属性值改变之后的袋外误差率,OOBerrtb表示第t棵树中正常Ai值的袋外误差率;
所述袋外误差率采用下式获得:
Figure RE-FDA0002408317850000023
其中,i指特征的编号,TP:正确预测到的正例的数量,TN:正确预测到的负例的数量,FP:把负例预测成正例的数量,FN:把正例预测成负例的数量。
(4)在得到所有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后,将所有的特征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除森林中重要程度低的部分特征,得到新的特征集,从而完成一次迭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随机森林散发攻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特征值中还包括:重复(1)-(4),逐步去除相对较差的特征,每次都会生成新的随机森林模型,直到剩余的特征数为m为止,然后再这些随机森林模型中找出最优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来进行数据流的实时检测。
6.一种储能协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模块、CPU模块、HMI液晶屏、随机森林检测模块、测量模块、日志模块、对时模块、打印模块、滤波模块,所述CPU模块分别与通信模块、HMI液晶屏、随机森林检测模块、测量模块、日志模块、对时模块、打印模块、滤波模块连接;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调度中心主站系统、PCS之间数据流的通信,向调度中心上送数据流;以及将接受到的数据流发送至控制单元;所述数据流包括电网数据以及控制指令;
所述电网数据包括公共连接点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闪变、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还PCS的上传数据输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电池的SOC、最大可充功率、最大可放功率、额定功率、工作状态;
所述电网数据还包括PT二次额定值、CT二次额定值、电流电压变化死区、频率变化死区、对时方式、装置地址、A\B网IP地址及子网掩码、遥设有功功率、遥设无功功率、系统电抗值、并网电压值、无功调节补偿、投入硬压板及开入信号开合状态;
CPU模块用于在接收到通信单元、测量电源以及滤波单元发送的数据流发送至随机森林检测模块进行实时检测分类,并根据检测分类结果判断数据流中是否存在攻击行为;当检测分类结果中电网数据存在攻击行为时,通过HMI液晶屏发出报警以及生成日志记录;当检测分类结果中电网数据不存在攻击行为时,将正常的数据流通过通信模块上送至调度中心主站系统;
所述攻击报警为向HMI液晶屏发出报警信息,报警信息为攻击行为的类型;
测量模块用于获取储能电站系统中的数据流并上传给CPU模块;
滤波模块用于将故障录波及波形的数据流上送至CPU模块;
打印模块用于打印;
日志模块用于对日志记录、数据流以及报警进行存储;对时模块用于装置对时;
HMI液晶屏用于显示;
随机森林检测模块用于对CPU模块发送的数据流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对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测,输出检测分类结果后发送至CPU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协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U模块还将日志记录发送至日志模块进行保存和/或通过通信模块将攻击报警以及日志记录发送至调度中心主站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协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森林模型采用以下方法获得:
一、将数据流作为训练样本,建立N个训练样本集以及M个特征,所述N为训练样本集的个数,M为特征的数目,构建至少一棵树对训练样本集进行训练;
二、确定特征值
通过判断m个特征在单棵树中的重要程度以及计算m个特征在所有树中的重要程度,然后对m个特征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除重要程度低的部分特征,得到新的特征集;
三、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更新迭代,在随机森林模型中找出最优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协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特征值包括:
(1)通过随机改变某一特征的属性值来判断该特征在这棵树中是否起到了作用或该特征在这棵树中无效;所述属性值为特征的属性;
(2)比较改变前和改变后的测试集误差率,将测试集误差率的差距作为该特征在该树中的重要程度,通过对一棵树中的m个特征计算一次,以获得m个特征在该树中的重要程度;
误差率采用下式获得:
Figure RE-FDA0002408317850000051
其中,i指特征的编号,TP:正确预测到的正例的数量,TN:正确预测到的负例的数量,FP:把负例预测成正例的数量,FN:把正例预测成负例的数量;所述正例为是,负例为不是;
(3)计算各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则取这个特征值在多棵树中的重要程度的均值作为该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
Figure RE-FDA0002408317850000052
其中,MDA表示平均精确率减少----Mean decrease accuracy;Ai中A表示特征,i表示该特征的编号:nsum表示特征Ai在森林中出现的次数,OOBerrta表示第t棵树中Ai属性值改变之后的袋外误差率,OOBerrtb表示第t棵树中正常Ai值的袋外误差率;
所述袋外误差率采用下式获得:
Figure RE-FDA0002408317850000053
其中,i指特征的编号,TP:正确预测到的正例的数量,TN:正确预测到的负例的数量,FP:把负例预测成正例的数量,FN:把正例预测成负例的数量。
(4)在得到所有特征在森林中的重要程度后,将所有的特征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去除森林中重要程度低的部分特征,得到新的特征集,从而完成一次迭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随机森林散发攻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特征值中还包括:重复(1)-(4),逐步去除相对较差的特征,每次都会生成新的随机森林模型,直到剩余的特征数为m为止,然后再这些随机森林模型中找出最优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终的随机森林模型来进行数据流的实时检测。
CN201911342879.7A 2019-12-23 2019-12-23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及储能协调控制装置 Pending CN1111070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2879.7A CN111107092A (zh) 2019-12-23 2019-12-23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及储能协调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2879.7A CN111107092A (zh) 2019-12-23 2019-12-23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及储能协调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7092A true CN111107092A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23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2879.7A Pending CN111107092A (zh) 2019-12-23 2019-12-23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及储能协调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70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1896A (zh) * 2021-05-18 2021-11-02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网攻击事件分类检测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4580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based anomaly detection using random forest models
CN107872460A (zh) * 2017-11-10 2018-04-03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无线传感网dos攻击轻量级检测方法
CN108846338A (zh) * 2018-05-29 2018-11-20 南京林业大学 基于面向对象随机森林的极化特征选择及分类方法
CN109446635A (zh) * 2018-10-23 2019-03-0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力工控攻击分类方法和系统
CN109490704A (zh) * 2018-10-16 2019-03-19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CN110456191A (zh) * 2019-07-25 2019-11-1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规模电池储能电站运行单元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10719275A (zh) * 2019-09-30 2020-01-2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报文特征的电力终端漏洞攻击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4580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based anomaly detection using random forest models
CN107872460A (zh) * 2017-11-10 2018-04-03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无线传感网dos攻击轻量级检测方法
CN108846338A (zh) * 2018-05-29 2018-11-20 南京林业大学 基于面向对象随机森林的极化特征选择及分类方法
CN109490704A (zh) * 2018-10-16 2019-03-19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CN109446635A (zh) * 2018-10-23 2019-03-0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力工控攻击分类方法和系统
CN110456191A (zh) * 2019-07-25 2019-11-1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规模电池储能电站运行单元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10719275A (zh) * 2019-09-30 2020-01-2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报文特征的电力终端漏洞攻击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AWAKUBO, H., & YOSHIDA, H.: ""Rapid feature selection based on random forests for high-dimensional data"", 《EXPERT SYST. APPL》 *
S. OTOUM, B. KANTARCI AND H. T. MOUFTAH: ""Detection of Known and Unknown Intrusive Sensor Behavior in Critical Applications"", 《IEEE SENSORS LETTERS》 *
于鹏程等: ""基于随机森林分类模型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 《计算机应用研究》 *
祝鹏程等: ""基于TF-IDF和随机森林算法的Web攻击流量检测方法研究"", 《信息安全研究》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1896A (zh) * 2021-05-18 2021-11-02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网攻击事件分类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09811B (zh) 一种基于ocsvm的电网异常行为检测、分析方法与系统
CN105403811B (zh) 风电场电网故障诊断方法和装置
CN107609569B (zh) 一种基于多维特征向量的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CN111131237B (zh)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微网攻击识别方法及并网接口装置
Efstathopoulos et al. Operational data 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for smart grid
CN106888205A (zh) 一种非侵入式基于功耗分析的plc异常检测方法
KR101375813B1 (ko) 디지털 변전소의 실시간 보안감사 및 이상징후 탐지를 위한 능동형 보안 센싱 장치 및 방법
CN110456207A (zh) 一种户外的智能低压故障诊断方法
CN109034400A (zh) 一种变电站异常量测数据预测平台系统
CN114460495A (zh) 一种基于声-振一体化的大型变压器运行状态感知系统
CN108521433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及预警系统
CN111144472A (zh) 基于gbdt算法的攻击识别方法及光伏并网接口装置
CN111107092A (zh)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及储能协调控制装置
Qiu et al. Cyber-attack detection: modeling and roof-pv generation system defending
CN116317171B (zh) 一种电量及非电量物联网监控装置
CN111083151B (zh)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攻击识别方法及风电管理系统
CN116169778A (zh) 一种基于配电网异常分析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98762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岸电网络靶场系统
Yang et al. Research on Attack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Method Based on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CN114338088A (zh) 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等级的评估算法及评估系统
Yu et al. Research on Attack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Method Based on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CN111016720A (zh) 基于k最近邻算法攻击识别方法及充电装置
CN106779270A (zh) 一种电力监控系统测控设备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CN109450934A (zh) 终端接入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
Qiu et al. Cyber-attack detection: Modeling and roof-PV generation system prot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