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6598A - 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6598A
CN111106598A CN201911208019.4A CN201911208019A CN111106598A CN 111106598 A CN111106598 A CN 111106598A CN 201911208019 A CN201911208019 A CN 201911208019A CN 111106598 A CN111106598 A CN 111106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dy
voltage rise
state voltage
direct current
converter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80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06598B (zh
Inventor
贾俊川
仲悟之
易俊
赵兵
郑帅飞
程势高
王�琦
吕晨
林伟芳
刘丽平
屠竞哲
吴萍
贾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9112080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65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6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6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06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6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 H02H7/268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for dc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26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differenc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responsive to phase angl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 H02H3/36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differenc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responsive to phase angl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involving comparison of the voltage or current values at corresponding points of different systems, e.g. of parallel feed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5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the appearance of abnormal wave forms, e.g. ac in dc instal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 H02H7/261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involv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stations
    • H02H7/262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involv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stations involving transmissions of switching or blocking or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在当前的初始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下,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一稳态压升值;当第一稳态压升值大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时,按照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调整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调节设备的运行方式至过补运行方式;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二稳态压升值;当第二稳态压升值大于稳态压升限值时,设置过补运行方式和直流功率不变,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按照预设的控制策略采取措施后的第三稳态压升值;当第三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所述稳态压升限值时,将当前的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特点。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容量不断增加,当前单回特高压直流功率已达到1000万千瓦,并将进一步提升至1200万千瓦。这些大容量远距离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促进中国能源资源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缓解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外送功率大,若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发生单、双极闭锁等故障扰动,由于直流有功功率的永久中断,使得有功潮流大容量回退,直流换流站近区线路轻载或空载,大量充电功率会使得换流站及近区交流母线稳态电压升高;另一方面,直流单、双极闭锁故障后为保证系统频率稳定,需要切除直流配套电源或区域电网内大量机组,进一步削弱换流站及近区无功电压调节能力,若控制不当,直流闭锁故障可能导致换流站及近区母线电压超过交直流设备的最大允许稳态运行电压,损坏交直流设备并进一步导致大范围停电事故。为此,在实际运行中,为保证特高压直流故障后换流站及近区母线稳态电压在正常允许范围内,并保证交直流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通常需要约束特高压直流输电功率至较低的水平,但是大大降低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运行效率。
因此,需要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如何削弱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当前的初始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下,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一稳态压升值;
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大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时,按照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调整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调节设备的运行方式至过补运行方式;
在当前的过补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下,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二稳态压升值;
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大于所述稳态压升限值时,设置过补运行方式和直流功率不变,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按照预设的控制策略采取措施后的第三稳态压升值;
当所述第三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所述稳态压升限值时,将当前的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优选地,其中所述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包括:
在换流站无功投切死区内,投入换流站的滤波器增加向交流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以使换流站处于过补运行方式;以及
调整换流站近区的无功调节设备,控制无功调节设备增加向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以使无功调节设备处于过补运行方式。
优选地,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小于额定直流功率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增大当前的直流功率,并重新计算第一稳态压升值;
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大于等于额定直流功率时,将所述额定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优选地,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小于额定直流功率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增大当前的直流功率,并重新计算第二稳态压升值;
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大于等于额定直流功率时,将所述额定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优选地,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三稳态压升值大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减小当前的直流功率,重新按照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调整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调节设备的运行方式至过补运行方式,并重新计算第二稳态压升值,直至确定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优选地,其中所述预设的控制策略,包括:切除换流站内低压侧电容器,投入低压侧电抗器;和/或切除故障后换流站近区的空载线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用于在当前的初始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下,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一稳态压升值;
过补运行方式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大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时,按照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调整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调节设备的运行方式至过补运行方式;
第二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用于在当前的过补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下,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二稳态压升值;
第三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大于所述稳态压升限值时,设置过补运行方式和直流功率不变,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按照预设的控制策略采取措施后的第三稳态压升值;
最大直流输电功率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三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所述稳态压升限值时,将当前的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优选地,其中所述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包括:
在换流站无功投切死区内,投入换流站的滤波器增加向交流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以使换流站处于过补运行方式;以及
调整换流站近区的无功调节设备,控制无功调节设备增加向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以使无功调节设备处于过补运行方式。
优选地,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直流功率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小于额定直流功率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增大当前的直流功率,并进入第一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
用于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小于额定直流功率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增大当前的直流功率,并进入第二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
用于当所述第三稳态压升值大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减小当前的直流功率,并进入过补运行方式调整单元。
优选地,其中所述最大直流输电功率确定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大于等于额定直流功率时,将所述额定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大于等于额定直流功率时,将所述额定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优选地,其中所述预设的控制策略,包括:切除换流站内低压侧电容器,投入低压侧电抗器;和/或切除故障后换流站近区的空载线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优化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设备的运行工况,配合故障后滤波器的快切功能,并采取切除换流站近区空载线路及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控制,降低特高压直流故障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值升幅,保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及互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高功率输电能力,提高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中国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送端系统的窝电和受端系统的电力供应不足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100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特高压直流双极闭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特高压直流送端的示意图;以及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系统4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100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通过优化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设备的运行工况,配合故障后滤波器的快切功能,并采取切除换流站近区空载线路及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控制,降低特高压直流故障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值升幅,保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及互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高功率输电能力,提高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中国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送端系统的窝电和受端系统的电力供应不足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100从步骤101处开始,在步骤101,在当前的初始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下,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一稳态压升值。
在步骤102,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大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时,按照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调整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调节设备的运行方式至过补运行方式。
优选地,其中所述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包括:在换流站无功投切死区内,投入换流站的滤波器增加向交流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以使换流站处于过补运行方式;以及调整换流站近区的无功调节设备,控制无功调节设备增加向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以使无功调节设备处于过补运行方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调整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调节设备处于过补运行方式包括:(1)在换流站无功投切死区内,控制换流站的滤波器向交流系统注入尽可能多的无功功率;(2)若换流站近区存在调相机、STATCOM等无功调节设备,控制无功调节设备向系统注入尽可能多的无功功率工况。
优选地,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小于额定直流功率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增大当前的直流功率,并重新计算第一稳态压升值;
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大于等于额定直流功率时,将所述额定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在步骤103,在当前的过补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下,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二稳态压升值。
在步骤104,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大于所述稳态压升限值时,设置过补运行方式和直流功率不变,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按照预设的控制策略采取措施后的第三稳态压升值。
优选地,其中所述预设的控制策略,包括:切除换流站内低压侧电容器,投入低压侧电抗器;和/或切除故障后换流站近区的空载线路。
优选地,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小于额定直流功率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增大当前的直流功率,并重新计算第二稳态压升值;
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大于等于额定直流功率时,将所述额定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换流站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设置直流功率的调节步长△P。若需要增加直流功率,则调整后的直流功率为调整前的直流功率与△P的和;若需要减小直流功率,则调整后的直流功率为调整前的直流功率与△P的差。
在步骤105,当所述第三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所述稳态压升限值时,将当前的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优选地,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三稳态压升值大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减小当前的直流功率,并返回步骤102,重新按照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调整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调节设备的运行方式至过补运行方式,直至确定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特高压直流双极闭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以下步骤:
S1,在当前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Pd下,计算特高压直流双极闭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换流站的第一稳态压升值△U1。
S2,判断第一稳态压升值△U1是否小于等于稳态压升限值△Umax;若否,则进入S3;反之,则进入S8;
S3,调整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调节设备的运行方式至过补运行方式,并计算特高压直流双极闭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换流站的第二稳态压升值△U2;
S4,判断第二稳态压升值△U2是否小于等于稳态压升限值△Umax;若否,则进入S5;反之,则进入S11;
S5,设置过补运行方式和直流功率不变,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按照预设的控制策略采取措施后的第三稳态压升值△U3。
S6,判断第三稳态压升值△U3是否小于等于稳态压升限值△Umax;若是,则进入S7;反之,则进入S13;
S7,将当前的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结束。
S8,判断当前的直流功率Pd是否小于额定直流功率P;若是,则进入S9;反之,则进入S10;
S9,调整当前的直流功率为Pd+△P,并返回S1;
S10,将所述额定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结束;
S11,判断当前的直流功率Pd是否小于额定直流功率P;若是,则进入S12;反之,则进入S10;
S12,调整当前的直流功率为Pd+△P,并返回S3;
S13,调整当前的直流功率为Pd-△P,并返回S3。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特高压直流送端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我国当前在运的某回特高压直流ZLT-QZ送端换流站近区示意图,其中,特高压直流ZLT-QZ额定功率10000MW,ZLT换流站通过10回500kV交流线路接入送端电网,分别为3回至XA、3回至SL、2回至XY、2回至CS。2台300Mvar的调相机通过升压变接入ZLT换流站,单台调相机最大进相能力-150Mvar;此外,换流变低压侧配置了6组90Mvar的低压电抗器。
根据特高压直流成套设计书,ZLT换流站稳态运行额定电压为530kV,最高稳态运行电压为550kV,因此特高压直流双极闭锁故障后换流站可承受的最大稳态压升为550-530=20kV。
另外,ZLT换流站无功投切死区为300Mvar,因此可控制换流站向交流系统注入最大无功功率300Mvar。
接入换流站的2台调相机,额定容量为300Mvar,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台调相机初始运行在输出200Mvar无功功率工况。
特高压直流闭锁故障后可采取的措施包括:(1)换流站内滤波器在直流双极闭锁故障后300ms全部切除;(2)投入换流站内低压侧的6组电抗器;(3)选择切除故障后换流站近区的空载或轻载线路ZLT-XA三回线。
仿真条件:特高压直流ZLT-QZ满送时发生双极闭锁故障,0.3秒后快速切除换流站内所有滤波器,仿真结果如表所示。从表可看出,在初始方式下,ZLT-QZ特高压直流满送10000MW时发生双极闭锁故障、采取稳控措施保证系统频率稳定后,ZLT换流站稳态压升约30kV,超过换流站可承受的最大稳态压升。
优化换流站初始为最大过补状态,即换流站向系统注入300Mvar无功工况,换流站稳态压升可降低至21.7kV;若优化调相机初始输出200Mvar无功,换流站稳态压升可降低至20.5kV。因此综合换流站滤波器和调相机的优化措施后,可将故障后换流站稳态压升降低至20kV以内。若需进一步降低直流闭锁后稳态压升,可采取故障后投入6组低抗、联切ZLT-XA三回线路的措施。电压变化量表如表1所示。
综合以上所有措施后,可计算得到直流双极闭锁后换流站稳态电压变化几乎可降低为零,有效保护了交直流设备的安全,保证了ZLT-QZ特高压直流满送时的安全稳定运行。
表1电压变化量表
Figure BDA0002297349200000101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系统4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系统400,包括:第一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401、过补运行方式调整单元402、第二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403、第三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404和最大直流输电功率确定单元405。
优选地,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401,用于在当前的初始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下,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一稳态压升值。
优选地,所述过补运行方式调整单元402,用于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大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时,按照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调整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调节设备的运行方式至过补运行方式。
优选地,其中所述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包括:在换流站无功投切死区内,投入换流站的滤波器增加向交流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以使换流站处于过补运行方式;以及调整换流站近区的无功调节设备,控制无功调节设备增加向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以使近区无功调节设备处于过补运行方式。
优选地,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403,用于在当前的过补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下,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二稳态压升值。
优选地,所述第三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404,用于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大于所述稳态压升限值时,设置过补运行方式和直流功率不变,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按照预设的控制策略采取措施后的第三稳态压升值。
优选地,其中所述预设的控制策略,包括:切除换流站内低压侧电容器,投入低压侧电抗器;和/或切除故障后换流站近区的空载线路。
优选地,所述最大直流输电功率确定单元405,用于当所述第三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所述稳态压升限值时,将当前的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优选地,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直流功率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小于额定直流功率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增大当前的直流功率,并进入第一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小于额定直流功率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增大当前的直流功率,并进入第二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三稳态压升值大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减小当前的直流功率,并进入过补运行方式调整单元。
优选地,其中所述最大直流输电功率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大于等于额定直流功率时,将所述额定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大于等于额定直流功率时,将所述额定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系统400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100相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已经通过参考少量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正如附带的专利权利要求所限定的,除了本发明以上公开的其他的实施例等同地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通常地,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所有术语都根据他们在技术领域的通常含义被解释,除非在其中被另外明确地定义。所有的参考“一个/所述/该[装置、组件等]”都被开放地解释为所述装置、组件等中的至少一个实例,除非另外明确地说明。这里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步骤都没必要以公开的准确的顺序运行,除非明确地说明。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当前的初始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下,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一稳态压升值;
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大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时,按照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调整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调节设备的运行方式至过补运行方式;
在当前的过补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下,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二稳态压升值;
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大于所述稳态压升限值时,设置过补运行方式和直流功率不变,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按照预设的控制策略采取措施后的第三稳态压升值;
当所述第三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所述稳态压升限值时,将当前的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包括:
在换流站无功投切死区内,投入换流站的滤波器增加向交流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以使换流站处于过补运行方式;以及
调整换流站近区的无功调节设备,控制无功调节设备增加向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以使近区无功调节设备处于过补运行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小于额定直流功率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增大当前的直流功率,并重新计算第一稳态压升值;
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大于等于额定直流功率时,将所述额定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小于额定直流功率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增大当前的直流功率,并重新计算第二稳态压升值;
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大于等于额定直流功率时,将所述额定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三稳态压升值大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减小当前的直流功率,重新按照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调整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调节设备的运行方式至过补运行方式,并重新计算第二稳态压升值,直至确定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控制策略,包括:切除换流站内低压侧电容器,投入低压侧电抗器;和/或切除故障后换流站近区的空载线路。
7.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用于在当前的初始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下,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一稳态压升值;
过补运行方式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大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时,按照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调整换流站及近区无功调节设备的运行方式至过补运行方式;
第二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用于在当前的过补运行方式和当前的直流功率下,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切除滤波器后的第二稳态压升值;
第三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大于所述稳态压升限值时,设置过补运行方式和直流功率不变,计算换流站在发生特高压直流故障并按照预设的控制策略采取措施后的第三稳态压升值;
最大直流输电功率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三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所述稳态压升限值时,将当前的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运行方式调整策略,包括:
在换流站无功投切死区内,投入换流站的滤波器增加向交流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以使换流站处于过补运行方式;以及
调整换流站近区的无功调节设备,控制无功调节设备增加向系统注入的无功功率,以使近区无功调节设备处于过补运行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直流功率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小于额定直流功率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增大当前的直流功率,并进入第一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
用于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小于额定直流功率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增大当前的直流功率,并进入第二稳态压升值确定单元;
用于当所述第三稳态压升值大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时,按照预设的直流功率调整策略减小当前的直流功率,并进入过补运行方式调整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直流输电功率确定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大于等于额定直流功率时,将所述额定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当所述第二稳态压升值小于等于换流站的稳态压升限值,并且当前的直流功率大于等于额定直流功率时,将所述额定直流功率作为稳态压升约束下的最大直流输电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控制策略,包括:切除换流站内低压侧电容器,投入低压侧电抗器;和/或切除故障后换流站近区的空载线路。
CN201911208019.4A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106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8019.4A CN111106598B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8019.4A CN111106598B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6598A true CN111106598A (zh) 2020-05-05
CN111106598B CN111106598B (zh) 2022-08-30

Family

ID=70421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8019.4A Active CN111106598B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659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1146A (zh) * 2014-01-07 2014-04-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提升直流故障稳态电压约束的直流输电能力的方法
WO2015074525A1 (zh) * 2013-11-19 2015-05-2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04437A (zh) * 2017-05-04 2017-08-29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换流站交流滤波器与调相机的无功协调控制方法
CN109755953A (zh) * 2019-02-20 2019-05-14 河海大学 一种调相机参与的交直流输电系统稳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74525A1 (zh) * 2013-11-19 2015-05-2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01146A (zh) * 2014-01-07 2014-04-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提升直流故障稳态电压约束的直流输电能力的方法
CN107104437A (zh) * 2017-05-04 2017-08-29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换流站交流滤波器与调相机的无功协调控制方法
CN109755953A (zh) * 2019-02-20 2019-05-14 河海大学 一种调相机参与的交直流输电系统稳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6598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9766B (zh) 一种直流紧急功率支援过程中的无功补偿协调控制方法
CN109698507B (zh) 一种调相机与静止无功补偿器协调控制方法和系统
US11888315B2 (en) Energy storage transient power coordinated control method for restraining subsequent commutation failures
CN111786376B (zh) 直流微电网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U2022391351A1 (en) Frequency modul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based on new energy support machine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new energy station
CN113381445A (zh) 一种抑制新能源暂态过电压的调相机优化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0544953B (zh) 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的稳态电压校核方法及系统
CN108964120B (zh) 低压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优化控制方法
CN201821274U (zh) 一种功率单元直流电压可调的高压变频器
CN111262255B (zh) 一种同步调相机与直流换流站的稳态无功协调控制方法
CN111835020B (zh) 一种计及主变低压侧无功补偿装置的换流站无功优化方法
CN111106598B (zh) 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稳态压升值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600219A (zh) 一种交直流电网动态无功备用优化方法
CN109149591B (zh)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同步调相机动态无功协控方法及系统
CN115224716A (zh) 一种抑制直流连续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327058B (zh) 基于暂稳态电压约束的直流无功控制死区整定方法和装置
CN110011320B (zh) 一种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无功电压优化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3300397A (zh) 一种交直流无功交换参考值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3471987A (zh) 一种用于确定水光互补系统的高频切机方案的方法及系统
CN109462240B (zh) 一种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的无功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756051B (zh) 一种直流输电无功补偿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784844B (zh) 一种混合直流柔直换流阀交流侧短路电流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17895521B (zh) 一种基于avc电路混合调节的配电网控制系统及方法
Li et al. Impact of STATCOM on the voltage stability of HVDC terminating at location having low SCR
Han et al. Study on the reactive power coordinated control in hybrid parallel HVDC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