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8335B - 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8335B
CN111098335B CN201911369465.3A CN201911369465A CN111098335B CN 111098335 B CN111098335 B CN 111098335B CN 201911369465 A CN201911369465 A CN 201911369465A CN 111098335 B CN111098335 B CN 1110983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ion
robot
measurement
state vector
mo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94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8335A (zh
Inventor
邵唱
彭浩
张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inev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inev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inev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inev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694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983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98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8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8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83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B25J19/0095Means or methods for testing manip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左右轮运动增量及时间增量;确定所述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及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所述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获取所述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及位姿测量误差;修正所述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预测结果;若确定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满足收敛条件,则根据所述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确定所述机器人里程计的标定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双轮差速移动机器人,常利用安装在左右两个驱动轮电机上的光电编码器来检测车轮在一定时间内转过的弧度,并结合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左右轮径、轮距)来推算机器人相对位姿的变化。但是,由于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参数测量误差以及运动过程中的磨损等因素的影响,机器人运动学参数存在系统误差,运动学参数的实际值和标称值不一致,从而导致基于这些运动参数的位姿和轨迹计算存在偏差。而里程计作为计算移动机器人相对位姿变化和机器人运动轨迹推演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研究价值。
目前,工程技术人员主要通过将里程计推算得到的位姿轨迹信息与其他方式得到的轨迹位姿信息进行对比,并根据比较结果对里程计参数进行修正或者补偿,这种方法存在两个局限性:
(1)标定结果依赖于其他方式获取的轨迹位姿信息的准确度,忽略了测量误差的影响;
(2)自动化程度低,通常需要手动输入轨迹参数,标定效率低。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提高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标定精度与效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的标定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包括:
获取机器人按照标定轨迹运动时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左右轮运动增量;
根据所述左右轮运动增量确定所述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及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所述运动参数以及所述机器人在上一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预测所述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并根据所述运动参数及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所述机器人在上一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所述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其中,所述上一测量时刻包括运动测量时刻和位姿测量时刻;
预测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及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不小于第一运动测量时刻;
获取所述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及位姿测量误差;
若第一运动测量时刻和第一位姿测量时刻之间不存在其他运动测量时刻,根据第一位姿测量时刻获取到的所述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对预测得到的所述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修正;
若确定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满足收敛条件,则根据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确定所述机器人里程计标定结果;其中,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包括第一位姿测量时刻及距离第一位姿测量时刻最近的至少一个位姿测量时刻。
可选的,获取机器人按照标定轨迹运动时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左右轮运动增量及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位姿测量误差后,还包括:
获取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左右轮运动增量、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确定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经过修正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其中,所述上一测量时刻为第一位姿测量时刻;
获取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左右轮运动增量、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确定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其中,所述上一测量时刻为第一运动测量时刻;
获取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上一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确定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对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其中,所述上一测量时刻为第二运动测量时刻;
其中,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第二位姿测量时刻为相邻的位姿测量时刻,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和第二运动测量时刻为相邻的运动测量时刻,且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和第二运动测量时刻位于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和第二位姿测量时刻之间。
可选的,确定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满足收敛条件,具体包括:
根据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确定机器人的右轮直径系数、左轮直径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
若机器人的右轮直径系数、左轮直径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均小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满足收敛条件。
可选的,根据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确定机器人里程计的标定结果,具体包括:
若所述机器人的右轮直径系数、左轮直径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均小于设定的阈值,计算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中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的均值;
将该均值确定为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的标定结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状态向量,包括机器人的运动位姿、运动学参数的修正系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装置,包括:
运动测量模块,用于获取运动机器人按照控制模块的标定轨迹运动时里程计在任一运动测量时刻输出的左右轮运动增量;
位姿测量模块,用于获取机器人在任一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及位姿测量误差;
标定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左右轮运动增量确定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及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运动参数以及机器人在上一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预测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并根据运动参数及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上一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其中,上一测量时刻包括运动测量时刻和位姿测量时刻;
预测所述机器人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及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其中,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不小于第一运动测量时刻;
获取所述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及位姿测量误差;
若确定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满足收敛条件,则根据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确定所述机器人里程计标定结果;其中,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包括第一位姿测量时刻及距离第一位姿测量时刻最近的至少一个位姿测量时刻。
可选的,运动测量模块、位姿测量模块、标定确定模块还用于,包括:
位姿测量模块,还用于获取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左右轮运动增量、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
获取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左右轮运动增量、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
位姿测量模块,还用于获取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获取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
标定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运动测量模块确定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经过修正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根据运动测量模块确定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根据位姿测量模块确定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对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其中,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第二位姿测量时刻为相邻的位姿测量时刻,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和第二运动测量时刻为相邻的运动测量时刻,且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和第二运动测量时刻位于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和第二位姿测量时刻之间。
可选的,标定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确定机器人的右轮直径系数、左轮直径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若机器人的右轮直径系数、左轮直径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均小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满足收敛条件,否则不满足。
可选的,标定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机器人的右轮直径系数、左轮直径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均小于设定的阈值,计算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中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的均值,将该均值确定为机器人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的标定结果。
可选的,状态向量包括:机器人的运动位姿、运动学参数的修正系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模块以及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装置,其中,机器人本体包括左右轮以及里程计,里程计用于输出左右轮运动增量及时间增量,左右轮运动增量是基于左右轮径的标称值得到的;运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左右轮进行运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双轮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过程中,一方面,利用其他方式获取的机器人的轨迹位姿及位姿测量误差修正里程计预测得到的机器人轨迹位姿信息,提高了里程计的标定精度;另一方面,基于连续若干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确定机器人状态向量的标定结果,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定系统结构图;
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标定确定模块303的结构图;
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流程示意图;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测量和位姿测量过程及时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及装置,用于在线自动标定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运动学参数,提高里程计的标定精度与效率。
为使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定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机器人本体100、运动控制模块200和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装置300。
具体的,机器人本体100包括左右轮101及里程计102。里程计用于输出左右轮运动增量,左右轮运动增量是基于左右轮径的标称值得到的。
运动控制模块200用于控制左右轮运动。
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装置300包括运动测量模块301、位姿测量模块302和标定确定模块303。其中,运动测量模块301用于获取里程计输出的机器人的左右轮运动增量和时间增量;位姿测量模块302用于获取机器人的位姿及位姿测量误差,该位姿测量模块302可选激光定位、视觉定位、全球定位系统或惯导等能够实现位姿检测的装置;标定确定模块303用于处理运动测量模块301获取的机器人的左右轮运动增量、时间增量和位姿测量模块302获取的机器人的位姿及位姿测量误差,得到该机器人的标定结果。
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标定确定模块303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包括机器人位姿预测模块3031,机器人位姿解算模块3032,融合更新模块3033,收敛状态判定模块3034,具体的:
机器人位姿预测模块3031,用于根据机器人的左右轮运动增量及时间增量确定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及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的运动参数以及机器人在上一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当前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机器人位姿解算模块3032,用于利用其他定位装置或方法获取机器人在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
融合更新模块3033,用于根据机器人位姿预测模块3031预测得到的机器人的状态向量、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以及机器人位姿解算模块3032获取的机器人的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修正机器人位姿预测模块3031预测得到的机器人在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收敛状态判定模块3034,用于确定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满足收敛条件,则根据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确定机器人状态向量的标定结果;其中,最新的连续多个测量时刻包括当前位姿测量时刻及距离当前姿测量时刻最近的至少一个位姿测量时刻。
具体的,收敛状态判定模块3034根据机器人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确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的右轮直径系数、左轮直径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若确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的右轮直径系数、左轮直径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均小于设定的阈值,则满足收敛条件,机器人标定结果中状态向量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为机器人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的均值。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机器人本体100的状态向量用二维平面向量X表示为:
X=[xr,yr,θr,λRLW]T....................[1]
其中,Xr=[xr,yrr]T表示机器人在世界坐标系下的位姿,Xλ=[λRLW]T表示机器人运动学参数的修正系数,λR为右轮直径修正系数,λL为左轮直径修正系数,λW为轮距修正系数。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机器人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用C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091
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包括:
S301:确定机器人在上一测量时刻k的状态向量Xk及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Ck
该步骤中,状态向量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092
包括机器人位姿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093
及修正系数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094
可选的,在起始时刻,即k=0时,将机器人的当前位姿作为世界坐标系的原点,此时,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095
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初始值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096
S302:控制机器人运动。
该步骤可由运动控制模块执行,被控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可根据实际标定场景进行设定,运动形式包含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可选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相互独立,旋转运动为原地旋转。运动过程速度尽量平缓,避免较大的加速度,以提高机器人位姿预测模块的预测精度。
S303:获取机器人按照标定轨迹运动时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左右轮运动增量、第一运动测量时刻与上一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为ΔT、第一运动测量时刻与上一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Δt,确定机器人的运动参数U1及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Q1
该步骤可由机器人位姿预测模块执行,左右轮运动增量即机器人右轮行走的距离ΔSR和左轮行走的距离ΔSL,可基于左右轮径和左右轮距得到,则机器人位姿预测模块获取机器人的速度参数的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01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02
其中,υ1为机器人的线速度,ω1为机器人的角速度,W为机器人的左右轮距标称值,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03
为k时刻右轮直径修正系数,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04
为k时刻左轮直径修正系数,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05
为k时刻左右轮距修正系数。
S304:根据机器人的运动参数U1及机器人在上一测量时刻k的状态向量Xk预测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X1,根据机器人的运动参数U1、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Q1及机器人在上一测量时刻k的状态向量Xk、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Ck预测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C1
该步骤可由机器人位姿预测模块执行,预测公式为:
X1=f(Xk,U1)....................[5]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06
其中,运动参数U1=[υ11,Δt]。
S305:预测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及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该步骤中,当第一运动测量时刻和第一位姿测量时刻同步时,第一位姿测量时刻预测的状态向量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07
等于第一运动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X1,第一位姿测量时刻预测的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08
等于第一运动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C1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09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11
S306:获取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Zk+1及位姿测量误差Rk+1
该步骤可由机器人位姿解算模块执行,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可获取来自于其他装置的机器人的位姿Zk+1及位姿测量误差Rk+1
S307:修正更新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12
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13
得到经过修正的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Xk+1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Ck+1
该步骤可由融合更新模块执行,可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Adaptive KalmanFilter,AKF)算法,利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Zk+1和位姿测量误差Rk+1对第一位姿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14
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15
进行修正,得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经过修正的状态向量Xk+1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Ck+1
修正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16
S308:确定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满足收敛条件,则根据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确定机器人里程计标定结果。
其中,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包括第一位姿测量时刻及距离第一位姿测量时刻最近的至少一个位姿测量时刻。
该步骤可由收敛状态判定模块执行,随着机器人的持续运动,机器人的状态向量不断进行预测和更新,运动学参数的修正系数不断变化并向真值收敛。
该步骤中,基于连续若干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确定机器人里程计的标定结果,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8中,可通过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的运动学修正系数的右轮直径修正系数、左轮直径修正系数、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判定状态向量的收敛性,判定步骤包括:
步骤1:获取机器人最新的连续N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21
步骤2:得到最新的连续N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中的右轮直径修正系数、左轮直径修正系数、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22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23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24
其中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210
为右轮直径修正系数的标准差,λRi为第i次测量时刻的右轮直径修正系数,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25
为N次测量时刻的右轮直径修正系数的均值;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26
为左轮直径修正系数的标准差,λLi为第i次测量时刻的左轮直径修正系数,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27
为N次测量时刻的左轮直径修正系数的均值;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28
为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λWi为第i次测量时刻的左右轮距修正系数,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29
为N次测量时刻的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均值。
步骤3:根据右轮直径修正系数、左轮直径修正系数、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与设定的阈值比较结果确定状态向量的收敛性,若右轮直径修正系数、左轮直径修正系数、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均小于设定的阈值,则状态向量满足收敛条件,标定完成,此时机器人状态向量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标定结果为N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的均值;若右轮直径修正系数、左轮直径修正系数、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未同时小于设定的阈值,则状态向量不满足收敛条件,需重复步骤S302~S307,直到满足收敛条件。
该步骤中,通过最新的连续N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的运动学修正系数的右轮直径修正系数、左轮直径修正系数、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作为判定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的收敛条件,提高了标定精度。
以上是以运动测量模块301和位姿测量模块302测量时间同步的情况为例描述的,但存在测量左右轮运动增量的时间(运动测量时间)与获取机器人位姿及位姿测量误差的时间(位姿测量时间)不同步的情况,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测量和位姿测量过程及时间示意图。如图4所示,Δt1、Δt2、Δt3、Δt4为位姿测量和运动测量中的时间间隔。
考虑到S305中位姿测量模块和运动测量模块在时间上不同步,可利用运动参数更新预测结果,降低了对运动测量模块和位姿测量模块时间同步的要求,从而提高了标定确定模块303标定的精度。
以第一位姿测量时刻(k时刻)、第二位姿测量时刻(k+1时刻)为相邻的位姿测量时刻,第一运动测量时刻和第二运动测量时刻为相邻的运动测量时刻,且第一运动测量时刻和第二运动测量时刻位于第一位姿测量时刻和第二位姿测量时刻之间为例说明预测修正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的过程。
具体的,获取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左右轮运动增量、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ΔT1、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Δt1,确定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U1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Q1,;根据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U1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Q1、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经过修正的状态向量Xk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Ck,预测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X1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C1;其中,所述上一测量时刻为第一位姿测量时刻。
获取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左右轮运动增量、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ΔT2、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Δt2,确定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U2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Q2;根据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U2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Q2、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X1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C1,预测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X2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C2;其中,所述上一测量时刻为第一运动测量时刻。
获取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Zk+1和位姿测量误差Rk+1、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Δt3、上一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U2、确定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Uk+1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Qk+1;根据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Uk+1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Qk+1、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X2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C2;预测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41
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42
其中,所述上一测量时刻为第二运动测量时刻。
上述实施例的预测公式为:
X1=f(Xk,U1)....................[13]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43
X2=f(X1,U2)....................[12]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44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45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46
进一步,根据自适应卡尔玛滤波算法,利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Zk+1和位姿测量误差Rk+1对第二次位姿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47
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48
进行修正,得到第二次位姿测量时刻经过修正的状态向量Xk+1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Ck+1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49
上述实施例中,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步骤S306利用重新预测的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410
及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3392885700001411
和获取的机器人在第二时刻的位姿Zk+1和位姿测量误差Rk+1,修正机器人在第二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提高了标定精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等于第一运动测量时刻,则:
获取机器人按照标定轨迹运动时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左轮、右轮运动增量;
根据所述左轮、右轮运动增量确定所述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及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所述运动参数以及所述机器人在上一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预测所述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并根据所述运动参数及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所述机器人在上一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所述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其中,所述上一测量时刻包括运动测量时刻或位姿测量时刻;
预测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及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所述机器人在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等于所述机器人在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以及所述机器人在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协方差矩阵等于所述机器人在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获取所述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及位姿测量误差;
根据第一位姿测量时刻获取到的所述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对预测得到的所述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修正;
若第二位姿测量时刻大于第二运动测量时刻,所述第二运动测量时刻和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为相邻的运动测量时刻,所述第二运动测量时刻大于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大于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则:
获取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左轮、右轮运动增量、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确定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经过修正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获取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左轮、右轮运动增量、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确定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获取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相对于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确定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对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中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满足收敛条件,则根据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中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确定所述机器人里程计标定结果;其中,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包括第一位姿测量时刻及距离第一位姿测量时刻最近的至少一个位姿测量时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中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满足收敛条件,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确定所述机器人的右轮直径修正系数、左轮直径修正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
若所述机器人的右轮直径修正系数、左轮直径修正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均小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满足收敛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中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确定所述机器人里程计标定结果,具体包括:
若所述机器人的右轮直径修正系数、左轮直径修正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均小于设定的阈值,计算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中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的均值;
将所述均值确定为所述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的标定结果。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向量,包括:
所述机器人的运动位姿以及所述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的修正系数。
5.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等于第一运动测量时刻,则:
运动测量模块,用于获取机器人按照控制模块的标定轨迹运动时里程计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输出的左轮、右轮运动增量;
位姿测量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及位姿测量误差;
标定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左轮、右轮运动增量确定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及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运动参数以及机器人在上一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预测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并根据运动参数及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上一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其中,上一测量时刻包括运动测量时刻或位姿测量时刻;
预测所述机器人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及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所述机器人在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等于所述机器人在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以及所述机器人在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协方差矩阵等于所述机器人在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根据第一位姿测量时刻获取到的所述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对预测得到的所述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修正;
若第二位姿测量时刻大于第二运动测量时刻,所述第二运动测量时刻和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为相邻的运动测量时刻,所述第二运动测量时刻大于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所述第一运动测量时刻大于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则:
所述运动测量模块,用于获取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左轮、右轮运动增量、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获取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左轮、右轮运动增量、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
所述位姿测量模块,用于获取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获取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相对于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
所述标定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运动测量模块获取的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左轮、右轮运动增量、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上一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所述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确定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第一位姿测量时刻经过修正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根据运动测量模块获取的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左轮、右轮运动增量、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相对于第一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确定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第一运动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根据位姿测量模块获取的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相对于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时间增量、第二运动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确定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运动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机器人在第二运动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预测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位姿和位姿测量误差,对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预测得到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机器人在第二位姿测量时刻的状态向量和状态向量的协方差矩阵;
所述标定确定模块,还用于若确定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中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满足收敛条件,则根据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中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确定所述机器人里程计标定结果;其中,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包括第一位姿测量时刻及距离第一位姿测量时刻最近的至少一个位姿测量时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确定所述机器人的右轮直径修正系数、左轮直径修正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若所述机器人的右轮直径修正系数、左轮直径修正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均小于设定的阈值,则确定满足收敛条件,否则不满足。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机器人的右轮直径修正系数、左轮直径修正系数以及左右轮距修正系数的标准差均小于设定的阈值,计算所述最新的连续多个位姿测量时刻修正得到的状态向量中的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的均值,将所述均值确定为所述机器人运动学参数修正系数的标定结果。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向量,包括:
所述机器人的运动位姿以及所述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的修正系数。
9.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模块以及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所述的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装置;
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左轮、右轮以及里程计,所述里程计用于输出左轮、右轮运动增量及时间增量,左轮运动增量是基于左轮径的标称值得到的,右轮运动增量是基于右轮径的标称值得到的;
所述运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左轮、右轮进行运动。
CN201911369465.3A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0983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9465.3A CN111098335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9465.3A CN111098335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8335A CN111098335A (zh) 2020-05-05
CN111098335B true CN111098335B (zh) 2021-06-08

Family

ID=70424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9465.3A Active CN111098335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983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9551B (zh) * 2020-06-19 2022-04-12 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里程计的获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150550B (zh) * 2020-09-23 2021-07-27 华人运通(上海)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2729349B (zh) * 2021-03-29 2021-08-24 浙江欣奕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里程计在线标定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91743B (zh) * 2021-03-30 2022-12-23 浙江欣奕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的室内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5137266A (zh) * 2021-03-30 2022-10-04 汤恩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4167470A (zh) * 2021-10-29 2022-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700987B (zh) * 2022-04-24 2024-02-09 浙江欣奕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agv舵轮安装位置标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8362A (ja) * 1991-09-04 1993-03-09 Suzuki Motor Corp ホイールハブの位置検出装置
CN104216406B (zh) * 2013-06-05 2017-07-1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四轮驱动全向底盘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219542B (zh) * 2017-04-14 2020-07-31 北京克路德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gnss/odo的机器人双轮差速定位方法
CN108762309B (zh) * 2018-05-03 2021-05-1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假设卡尔曼滤波的人体目标跟随方法
CN108955688B (zh) * 2018-07-12 2021-12-28 苏州大学 双轮差速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8335A (zh)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8335B (zh) 一种双轮差速驱动机器人里程计标定方法及装置
KR101145112B1 (ko) 자율이동차량의 조향제어장치, 이를 구비하는 자율이동차량 및 자율이동차량의 조향제어방법
KR101409990B1 (ko) 로봇의 위치를 계산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2007086076A (ja) ジャイロセンサの補正方法及び補正装置
CN112113582A (zh) 时间同步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43539A (zh) 运动控制方法、装置、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CN108871323B (zh) 一种低成本惯性传感器在机动环境下的高精度导航方法
CA3086559C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a motion of an object,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motion model, method for deriving a predefined quantity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virtual reality view
Phunopas et al. Motion Improvement of Four-Wheeled Omnidirectional Mobile Robots for Indoor Terrain.
CN110598311B (zh)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跟踪方法
JP2017102030A (ja) ピッチ角速度補正値算出装置、姿勢角算出装置およびピッチ角速度補正値算出方法
CN112060077B (zh) 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机器人
JP4577247B2 (ja) 移動体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harel et al. Kalman filter for angle estimation using dual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s on unicycle robot
CN112697153A (zh) 自主移动设备的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83158B (zh) 一种确定局部规划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CN109116845B (zh) 自动导引运输车定位方法、定位系统及自动导引运输系统
CN115639814A (zh) 一种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跟随方法及系统
EP341007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relative-position sensor,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JP7234617B2 (ja) 車体姿勢角推定装置
CN112925323B (zh) 一种基于规则的移动机器人速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EP3797939B1 (en) Control command based adapt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motion parameters of differential drive vehicles
CN110307853B (zh) 一种导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327620B (zh) 兼顾绕障的移动机器人鲁棒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448338B (zh) 机器人控制方法、机器人、计算机程序产品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