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6016B - 辅锚定载波的标识和定位 - Google Patents

辅锚定载波的标识和定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6016B
CN111096016B CN201780094962.XA CN201780094962A CN111096016B CN 111096016 B CN111096016 B CN 111096016B CN 201780094962 A CN201780094962 A CN 201780094962A CN 111096016 B CN111096016 B CN 1110960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carrier
time
point
terminal device
secondary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49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6016A (zh
Inventor
杨莉
刘海静
王河
S·赛瓦加纳帕西
R·拉塔萨克
M·希兰吉
N·曼加尔维德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Nokia Technologie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Nokia Technologie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96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6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6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6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3Acquisition of primary synchronisation channel, e.g. detection of cell-ID within cell-ID gro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7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data requirement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现涉及用于锚定载波标识和定位的方法和设备。在示例实现中,提供了一种由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在第一时间点从网络设备接收到主同步信息,标识在其上检测到主同步信息的主锚定载波。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时间点在所标识的主锚定载波上检测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第二时间点不同于第一时间点。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指示信息的检测来确定用于系统信息的接收的辅锚定载波的存在。

Description

辅锚定载波的标识和定位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现总体上涉及电信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用于在窄带物联网(NB-IoT)系统中标识和定位辅锚定载波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新一代无线电通信技术正在发展,为物联网(IoT)提供低延迟连接性和大规模联网。在新一代技术中,设想窄带IoT(NB-IoT)技术可以在诸如180kHz信道等窄带信道上工作。NB-IoT技术可以被部署在诸如长期演进(LTE)网络等一些已有通信网络中。NB-IoT可以具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包括独立模式、NB-IoT与LTE载波部署在同一频带上的带内模式、以及NB-IoT部署在LTE载波的保护间隔中的保护带模式。在当前的通信规范中(例如,在Rel-13中),已经同意NB-IoT可以支持半双工的频分双工(FDD)。为了满足对NB-IoT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建议向NB-IoT中增加对时分双工(TDD)的支持。
在NB-IoT系统中,将携带同步信息和/或系统信息的载波称为锚定载波,将携带其他信息的载波称为非锚定载波。同步信息包括窄带主同步信号(NPSS)和窄带辅同步信号(NSSS),而系统信息包括占用窄带物理广播信道(NPBCH)的窄带系统信息块类型1(NB-SIB1)和/或窄带主信息块(MIB)。在终端设备想要访问网络的初始阶段,终端设备可以尝试在下行链路(DL)方向上从网络内的基站接收同步信息和系统信息。
根据FDD NB-IoT系统中的方案,终端设备可以执行盲检测以检测PSS并且将在其上检测到PSS的频带标识为锚定载波。终端设备然后可以在所标识的锚定载波上检测其他控制信息。然而,由于TDD NB-IoT系统中用于DL传输的时间限制,无法直接应用FDD NB-IoT系统中的相同方案。在TDD NB-IoT系统的某些情况下,将引入一个以上的锚定载波(例如,主锚定载波和辅锚定载波)。因此,需要一种在TDD窄带系统(例如,NB-IoT系统)中的锚定载波标识和定位的方案。
发明内容
总体上,本公开的示例实现提供了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标识和定位辅锚定载波的方法和设备。
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在第一时间点从网络设备接收到主同步信息,标识在其上检测到主同步信息的主锚定载波。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时间点在所标识的主锚定载波上检测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第二时间点不同于第一时间点。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指示信息的检测来确定用于系统信息的接收的辅锚定载波的存在。
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由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时间点在主锚定载波上向终端设备传输主同步信息。该方法还包括基于通信系统的操作模式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辅锚定载波将被用于系统信息到终端设备的传输。该方法还包括基于辅锚定载波的存在来在第二时间点在主锚定载波上向终端设备传输指示信息,第二时间点不同于第一时间点。
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耦合到处理单元并且存储有指令的存储器,这些指令在由处理单元执行时使终端设备执行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
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耦合到处理单元并且存储有指令的处理器。这些指令在由处理单元执行时使网络设备执行根据第二方面的方法。
在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其上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这些指令当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
在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其上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这些指令当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第二方面的方法。
在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有形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这些指令当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通过以下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在附图中对本公开的一些实现的更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可以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实现的通信环境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其他实现的锚定载波标识过程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现的辅锚定载波的可能的频率位置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现的具有不同的循环移位值的辅同步信号的不同传输模式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现的在两个锚定载波上的同步信息和系统信息的不同传输模式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现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其他实现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8是适合于实现本公开的实现的设备的简化框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一些示例实现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应当理解,这些实现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进行描述并且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公开,而不是对本公开的范围提出任何限制。除了下面描述的方式之外,本文中描述的公开内容可以以各种其他方式来实现。
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含义。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网络设备”或“基站”(BS)指的是能够提供或托管小区或覆盖范围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在小区或覆盖范围中通信。网络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节点B(NodeB或NB),演进型NodeB(eNodeB或eNB),远程无线电单元(RRU),无线电头(RH),远程无线电头(RRH),低功率节点,诸如毫微微节点、微微节点等。为了讨论的目的,在下文中,将参考eNB作为网络设备的示例来描述一些实现。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终端设备”指的是具有无线或有线通信能力的任何设备。终端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UE)、个人计算机、台式机、移动电话、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计算机、图像捕获设备(诸如数码相机)、游戏设备、音乐存储和播放设备、或支持无线或有线互联网访问和浏览等功能的互联网设备。为了讨论的目的,在下文中,将参考UE作为终端设备的示例来描述一些实现,并且术语“终端设备”和“用户设备”(UE)可以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互换使用。
如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这个”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及其变体应当被理解为开放术语,意指“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当被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术语“一种实现”和“实现”应当被理解为“至少一种实现”。术语“另一实现”应当被理解为“至少一种其他实现”。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指的是不同或相同的对象。下面可以包括其他定义(显式的和隐式的)。
在一些示例中,值、过程或装置被称为“最佳”、“最低”、“最高”、“最小”、“最大”等。应当理解,这样的描述旨在指示可以在很多使用的功能替代物中进行选择,并且这样的选择不需要比其他选择更好、更小、更高或者以其他方式优选。
1.概述
本公开的实现涉及诸如窄带物联网(NB-IoT)通信系统等窄带网络中的通信。诸如NB-IoT等窄带系统工作在小带宽的窄带上,诸如带宽为180kHz,该带宽等于已有LTE系统中的仅一个物理资源块(PRB)的带宽。NB-IoT可以被部署在诸如LTE网络等一些已有通信网络中,并且可以遵循已有网络的一些基本通信规范。在下文中,将参考LTE系统中的NB-IoT来描述本公开的实现。然而,应当理解,这些实现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窄带系统。
已经讨论并且同意NB-IoT可以支持半双工频分双工(FDD)。尽管NB-IoT主要面向上行链路(UL),但应当保证某些下行链路(DL)信号/信道,尤其是窄带主同步信号(NPSS)和窄带辅同步信号(NSSS)中的同步信息、以及窄带物理广播信道(NPBCH)(诸如窄带主信息块(MIB))和窄带系统信息块类型1(NB-SIB1)中的系统信息。
为了在FDD NB-IoT中传输同步信息和系统信息,已经在通信规范(Rel-13)中规定,NPSS和NPBCH分别以10ms的周期在子帧5和子帧0上传输,NSSS以20ms的周期在偶数帧的子帧9中传输,并且NB-SIB1以特定重复,在偶数帧或奇数帧中的子帧4中传输,具体取决于物理小区标识(PCID)的奇偶性。除了时域位置,NPSS、NSSS、NB-SIB1和NPBCH还可以在锚定载波的同一频率位置上传输。当终端设备要访问网络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盲检测以检测NPSS,而无需事先知道网络的时间和频率位置。在检测到NPSS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将在其上传输NPSS的载波标识为锚定载波,并且因此可以继续在该锚定载波上搜索NSSS、NPBCH和/或NB-SIB1。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建议在NB-IoT中增加对时分双工(TDD)的支持。由于TDD系统中的时间限制,可能没有足够的持续时间用于同步信息和系统信息的DL传输。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TDD NB-IoT系统可以使用与TDD LTE系统相同的UL/DL配置。这是因为,UL/DL配置的重用可以帮助在带内或保护带模式下减少TDD NB-IoT系统与TDD LTE系统之间的干扰。尽管在NB-IoT系统中以独立模式工作的终端设备可能无需担心干扰劣化,但对于TDD NB-IoT系统中的三种模式的统一方案,将采用与TDD LTE系统相同的UL/DL配置。
存在如表1所示的在LTE通信规范中指定的七种不同的UL/DL配置。在表1中,“D”指的是DL子帧,“S”指的是特殊子帧,“U”指的是UL子帧。对于这些UL/DL配置,UL子帧与DL子帧的比率是不同的。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一些UL/DL配置提供较少的DL子帧用于传输。例如,在UL/DL配置0或6中,无线电帧中只有两个或三个DL子帧,而所有同步和系统信息,包括NPSS、NSSS、NPBCH和NB-SIB1,的传输需要四个子帧。FDD NB-IoT系统中指定的用于同步和系统信息的传输的方案不能直接被应用于到TDD NB-IoT系统中。例如,对于UL/DL配置1至6,子帧0、5和9是可用于NPBCH、NPSS和NSSS的传输的DL子帧。然而,UL/DL配置0中的子帧9是不能用于NSSS的传输的UL子帧。另外,UL/DL配置0、3和6中的子帧4不能用于NB-SIB1的传输。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像在FDD NB-IoT中那样仅使用能够支持NPBCH、NPSS、NSSS和NB-SIB1的DL传输的某些UL/DL配置,这在必须保证干扰劣化时将限制LTE系统的灵活性。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在同步和系统信息的传输中使用特殊子帧。然而,特殊子帧的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中携带的符号数在3个到12个之间变化,这也无法确保在一个子帧中占用11个符号的NPBCH、NPSS、NSSS或NB-SIB1的传输。考虑所有其他可能的方案,建议将DL子帧用于NPBCH、NPSS、NSSS和NB-SIB1的传输。
为了确保在具有稀有的DL子帧(例如,少于四个DL子帧)的UL/DL配置中的NPBCH、NPSS、NSSS和NB-SIB1的检测,提出了分配两个或更多个锚定载波用于这些UL/DL配置。对于具有更多DL子帧的UL/DL配置,仅使用一个锚定载波就足够了。在这样的锚定载波分配中,需要终端设备标识是否存在一个以上的锚定载波并且定位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现,提出了一种用于窄带通信系统中的锚定载波标识和定位的方案。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通过检测主同步信息(例如,NPSS)来标识锚定载波(称为“主锚定载波”)。终端设备在所标识的主锚定载波上检测指示信息,并且基于指示信息的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另一锚定载波(称为“辅锚定载波”)。在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在频域中定位辅锚定载波以用于接收系统信息和/或其他同步信息。通过该方案,引入了用于锚定载波标识和/或定位的新方案,该方案可以在TDD NB-IoT系统中被用于同步和系统信息的传输。
2.示例环境
图1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实现的示例通信网络100。网络100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由网络设备110服务的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的服务区域被称为小区102。应当理解,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目仅用于说明目的,而没有任何限制。网络100可以包括适于实现本公开的实现的任何合适数目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尽管未示出,但应当理解,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以位于小区102中并且由网络设备110服务。
在通信网络100中,网络设备110可以向终端设备120传送数据和控制信息,并且终端设备120也可以向网络设备110传送数据和控制信息。从网络设备110到终端设备120的链路被称为下行链路(DL),而从终端设备120到网络设备110的链路被称为上行链路(UL)。
网络100中的通信可以符合任何合适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移动物联网的扩展覆盖全球系统(EC-GSM-IoT)、长期演进(LTE)、LTE演进、高级LTE(LTE-A)、宽带码分多址(WCDMA)、码分多址(CDMA)、GSM EDGE无线电接入网(GERAN)等。此外,可以根据当前已知或将来要开发的任何代的通信协议来执行通信。通信协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代(1G)、第二代(2G)、2.5G、2.75G、第三代(3G)、第四代(4G)、4.5G、第五代(5G)通信协议。
3.示例实现
3.1.高层互动过程
下面将参考图2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和实现,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现的锚定载波标识过程200。为了讨论的目的,将参考图1来描述过程200。过程200可以涉及图1中的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过程200涉及终端设备120想要访问网络设备110并且不了解关于网络设备110的时间和频率同步信息或系统信息的过程。过程200可以被实现在诸如NB-IoT通信系统等窄带通信系统中。
在205,网络设备110传输主同步信息。网络设备110可以在频域中以及在指定时间点(称为第一时间点)或子帧中,在特定载波上广播主同步信息。在其上传输主同步信息的载波被称为主锚定载波。主锚定载波在频域中的频率位置由网络设备110分配。
在诸如NB-IoT系统等窄带系统的一些实现中,主同步信息可以在被称为窄带主同步信号(NPSS)的主同步信号中指示。主同步信息用于获取终端设备12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的时间和频率同步,并且可以以例如10ms的周期重复。在一些实现中,主同步信息可以由网络设备110在无线电帧的每个子帧0中传输,其中该帧的持续时间是10ms。在其他实现中,主同步信息也可以在其他子帧中被分配。
尝试访问网络设备110的终端设备120检测主同步信息。在没有对该网络中的时间和频率位置的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终端设备120可以执行盲检测,以在时域和频域中搜索主同步信息。终端设备120可以被配置有主同步信息的一些可能的序列,并且使用每个可能的序列来匹配从网络设备110接收到的任何下行链路信号。如果这些序列之一与从网络设备110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相匹配,终端设备120可以确定主同步信息被检测到。
如果在210检测到主同步信息,终端设备120标识在其上检测到主同步信息的主锚定载波。终端设备120可以在频域中定位主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在NB-IoT的实现中,主锚定载波可以具有LTE系统的物理资源块(PRB)的带宽,其为180kHz。主锚定载波的其他带宽也是可能的。在一些实现中,主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可以通过系统带宽的所有PRB索引中的PRB索引来标识。
网络设备110在215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因为在主锚定载波上没有用于系统信息的DL传输机会,所以辅锚定载波被用于向终端设备120传输至少系统信息。在一些实现中,诸如辅同步信息等其他信息也可以在辅锚定载波上传输,如将在下面讨论的。网络设备110可以基于网络100的操作模式来确定是否需要辅锚定载波。另外,网络设备110还可以基于网络100中当前采用的DL子帧的配置,例如在LTE系统中指定的UL/DL配置,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
如果操作模式是TDD操作模式并且所采用的UL/DL配置中的DL子帧数不足以传输同步和系统信息两者,网络设备110确定辅锚定载波将被分配。否则,如果操作模式是FDD操作模式,或者如果UL/DL配置中的DL子帧数足以用于TDD操作模式下的传输,网络设备110确定不存在辅锚定载波。在一些示例中,无论UL/DL配置如何,在TDD操作模式下,辅锚定载波可以总是存在。
取决于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在220,网络设备110在与传输主同步信息的第一时间点不同的时间点(称为第二时间点)或子帧处,在主锚定载波上传输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辅锚定载波存在或不存在。
由于主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被标识,因此终端设备120在第二时间点在所标识的锚定载波上检测指示信息,而不需要盲检测。在一些实现中,可以在终端设备120中指定第二时间点或子帧。尽管可能尚未完成与网络设备110的时间同步,但终端设备120可以通过确定从第一时间点到所指定的第二时间点的相对时间距离来确定何时接收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的时间位置的详细描述将在下面参考一些特定实现进行讨论。在225,终端设备120基于指示信息的检测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
在本公开的实现中,存在两种类型的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在一些实现中,指示信息可以被包括在一个或多个信号中,这样的信号包含辅同步信息。这样的信号可以包括辅同步信号,诸如通常由网络设备110传输给辅同步信息的窄带辅同步信号(NSSS)。在一些其他实现中,在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之间引入新的载波指示,以显示地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和/或位置。下面将详细描述基于这两个类型的指示信息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
如果终端设备120确定存在辅锚定载波,终端设备120可以在230处在辅锚定载波上从网络设备110接收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可以被包括在NPBCH和/或NB-SIB1信号中。在一些实现中,如在下面将讨论的,还可以在辅锚定载波上接收其他信息。在其他情况下,如果终端设备120确定不存在辅锚定载波,这表示仅主锚定载波被用于传输。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120可以在230处在主锚定载波上从网络设备110接收系统信息。
过程200可以适用于这样的NB-IoT系统,其中载波的带宽是有限的,并且在TDD操作模式下DL传输机会(DL子帧)并不总是足够用于在无线电帧中在同一锚定载波上传输所有同步和系统信息。通过过程200,当网络设备110可能分配两个锚定载波用于传输同步和系统信息时,终端设备120可以在检测到主锚定载波之后标识是否存在辅锚定载波,并且如果存在,则在频域中定位辅锚定载波。
3.2.基于辅同步信息的标识和定位
通常,除了主同步信息,网络设备110还向终端设备120传输辅同步信息以用于时间和频率同步目的。主同步信息和辅同步信息都可以包括用于时间和频率同步的信息。辅同步信息可以附加地包括网络设备110的物理层小区标识(PCID)。辅同步信息可以被包括在窄带系统中被称为NSSS的信号中。网络设备110可以生成和传输具有特定周期的多个NSSS。在一个示例中,网络设备110可以在80ms的时段中传输四个NSSS,其中每个NSSS在每个20ms的时间点传输。作为特定示例,每个NSSS可以在偶数无线电帧中的特定子帧(例如,子帧5)中传输。在一些示例中,网络设备110还可以在几个80ms时段中重复多个NSSS。当然,NSSS的其他传输模式也是适用的。
NSSS的传输模式可以在终端设备120中被指定。因此,当在NPSS中接收到主同步信息时,终端设备120可以确定用于接收多个NSSS中的每个NSSS的时间点。例如,如果在每个无线电帧中的子帧0上检测和接收到NPSS,终端设备120可以确定等待5ms以检测是否在主锚定载波上接收NSSS。通过这样的方式,与时域中的盲检测相比,可以减少检测时间。
通常,多个NSSS可以基于对应的循环移位值,根据加扰序列来生成。例如,根据一些通信规范,可以如下生成NSSS:
其中NSSS(n)表示NSSS,bq(m)表示加扰序列,θf表示循环移位值,并且nf表示与要在其中传输NSSS的无线电帧对应的值。参数n、n'、m、u和q分别被定义为n=0,1,...,131,n′=nmod131,m=nmod128,并且/>其中/>表示窄带物理层小区标识。加扰序列bq(m)是基于参数q和m从一组预定义序列中选择的。
在已有的通信系统中,多个NSSS的循环移位值被限制为一种特定组合。例如,在FDD NB-IoT系统中,nf在80ms的时段中从{0,2,4,6}中被赋值。因此,在80ms的时段内传输的四个NSSS的循环移位值θf包括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现中,代替使用特定的一组循环移位值来生成多个NSSS,NSSS的循环移位值可以被变化,以指示是否存在辅锚定载波。例如,第一组循环移位值可以被预定为指示存在辅锚定载波,并且与第一组不同的第二组循环移位值可以被预定以指示不存在辅锚定载波。
取决于是否存在辅锚定载波,网络设备110可以选择第一组预定循环移位值和第二组预定循环移位值中的一个组,例如基于公式(1)和(2)来生成多个NSSS。所生成的NSSS可以在对应的时间点/子帧处在主锚定载波上被传输给终端设备120。在接收到多个NSSS时,终端设备120可以例如基于公式(1)和(2)来确定用于生成所接收的NSSS的循环移位值。
终端设备120可以基于所确定的循环移位值来确定是否存在辅锚定载波。具体地,终端设备120可以将循环移位值与第一组和第二组预定循环移位值进行比较。响应于确定循环移位值与第一组预定循环移位值相匹配,终端设备120确定存在辅锚定载波。如果循环移位值与第二组预定循环移位值相匹配,终端设备120确定不存在辅锚定载波。
在存在辅锚定载波的情况下,网络设备110可以根据频率调度,在系统带宽范围内的各个频率位置之一处分配辅锚定载波。NSSS的循环移位值也可以被变化,以传递辅锚定载波的实际频率位置。在这些实现中,除了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一组或多组循环移位值还可以被预定为与辅锚定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可能的频率位置相关联。也就是说,对于指示存在辅锚定载波的每组循环移位值,还可以指示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
在指示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的实现中,在生成NSSS时,如果网络设备110可以确定存在辅锚定载波,则网络设备110还可以基于辅锚定载波的所分配的频率位置来确定NSSS的循环移位值。在终端设备120侧,如果从所接收的NSSS确定的循环移位值被确定为与指示存在辅锚定载波的一组预定循环移位值相匹配,则终端设备120还可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与该组匹配值相关联的频率位置。
在本公开的实现中,多个NSSS的循环移位值可以以各种方式被预定为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以及如果存在的话,指示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循环移位值的不同组合的指示可以在网络设备110中被指定以用于NSSS的生成,并且可以在终端设备120中被指定以用于标识和定位辅锚定载波。下面将详细描述一些实现。
3.2.1.基于循环移位值的第一实现
在这样的实现中,终端设备120将用于生成所接收的NSSS的循环移位值与多组预定循环移位值进行比较。取决于比较结果,终端设备120确定是否存在辅锚定载波以及如果存在,确定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多组预定循环移位值可以被配置为循环移位值的不同组合。各组预定值之一可以被配置为指示不存在辅锚定载波。一个或多个其他组预定值可以被配置为与关于存在辅锚定载波的指示相关联。如果终端设备120确定循环移位值与任何一组预定值相匹配,则可以确定存在或不存在辅锚定载波。
在一些实现中,与FDD NB-IoT中相同的循环移位值组合可以用于指示不存在辅锚定载波并且仅存在主锚定载波。例如,这样的循环移位值组合可以是在一些实现中,可以在NSSS的循环移位值的传统计算中增加不同的偏移,以获取不同的循环移位值。偏移为零指示不存在辅锚定载波,而其他偏移指示存在辅锚定载波。因此,上述公式(2)可以被修改如下:
其中:
除了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循环移位值的不同组合也可以用于在存在辅锚定载波的情况下指示辅锚定载波的不同频率位置。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的循环移位值的组合可以与辅锚定载波的相应频率位置相关联。例如,在公式(3)中,不等于零的不同偏移可以指示辅锚定载波的不同频率位置。
可以有各种可能的位置用于辅锚定载波的分配。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可以由网络设备110调度,并且可以不同于主锚定载波。如图3所示,载波位置302、303和304与主锚定载波的频率锚定载波301偏移不同的带宽,并且可以被认为是辅锚定载波的可能的频率位置。
在这些情况下,取决于辅锚定载波的分配,网络设备110选择与所分配的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相关联的循环移位值用以生成NSSS。在终端设备120侧,如果终端设备120确定循环移位值与指示存在辅锚定载波的特定的一组预定值相匹配,终端设备120也可以将与该组匹配的预定值相关联的频率位置确定为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例如,在图3中,偏移为8的循环移位值可以与辅锚定载波的载波位置302相关联,而偏移为16的循环移位值/>可以与辅锚定载波的载波位置304相关联。
在第一实现中,在循环移位值与一组预定值的比较中,可以忽略用于生成NSSS的循环移位值的顺序。也就是说,一组中的所有循环移位值都可以不同于另一组中的所有循环移位值。因此,每当终端设备120接收到预定数目的NSSS(例如,四个)时,其可以确定循环移位值并且将这些循环移位值与多组预定值中的每一组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消耗来标识和定位辅锚定载波。
在这样的实现中,由循环移位值标识的辅锚定载波的可能的频率位置的数目可以仅取决于可能的循环移位值的数目。例如,在基于公式(1)和(2)生成NSSS的情况下,如果传输四个不同的NSSS,则可以将可能的132个循环移位值划分为33个组(132/4=33)。除指示不存在辅锚定载波的组除外的每个组用于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可能的频率位置。因此,要由循环移位值指示的可能的频率位置的数目被限制为32。
然而,有限数目的可能的频率位置不能提供足够的灵活性以将辅锚定载波放置在较大系统带宽的任何位置。例如,在系统带宽为20MHz并且载波带宽为180kHz的情况下,即使考虑载波之间的保护间隔,可能的频率位置的最大数目也至少为200。尽管不同组中的循环移位值可以具有用于解码可靠性的适当间隔,因此并非所有200个组都被使用,但32这个数目还是有限的。因此,第一实现可能更适合于NB-IoT系统的系统带宽较小或载波范围受限和/或需要较短的标识和定位时间的情况。
3.2.2.基于循环移位值的第二实现
在第二实现中,为了增加要由循环移位值指示的辅锚定载波的可能的频率位置的数目,多组预定值可以包括按预定顺序(诸如降序或升序)排序的值。根据所接收的NSSS确定的循环移位值也可以按预定顺序排序以用于与各组预定值比较。通过考虑比较时值的顺序,有时并非所有可能的循环移位值、而是仅其中一些值被用于定义比较的一组预定值。另外,通过考虑顺序,一组中的循环移位值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配置为不同于另一组中的循环移位值。
作为示例,对于系统带宽为20MHz的NB-IoT系统,对于180kHz的载波,最大200个频率位置是可能的。因此,可以从所有132个循环移位值(0至131/132)中选择10个循环移位值。如果从10个循环移位值中选择四个循环移位值并且对这四个循环移位值进行排序以定义一组预定值,可能有210组不同的预定值。在这些组中,一组预定值用于指示辅锚定载波的不存在,其余的预定值用于在存在辅锚定载波的情况下指示辅锚定载波的不同频率位置。
在一些实现中,出于解码可靠性的目的,可以从可能的值中均匀地选择用于定义各个一组预定值的循环移位值。例如,从所有可能的132个循环移位值中选择十个循环移位{0,14/132,28/132,42/132,56/132,70/132,84/132,98/132,112/132,126/132}。在表2中提供了具有排序的循环移位值的每个预定集合与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之间的一个示例映射,其中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被标识为相对于主锚定载波所在的PRB的索引的PRB索引偏移。
表2
应当理解,表2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提供,并且可以将任何其他预定值包括在集合中以与根据所接收的NSSS而确定的循环移位值进行比较。
根据第二实现,由于需要在比较之前根据所接收的NSSS确定所有预定数目的循环移位值,因此与第一实现相比,标识和定位的等待时间可以更长。另一方面,由于将使用较少数目的循环移位值(10个而不是132个)来生成NSSS,因此可以减少所有四个NSSS的检测时间。在选择10个循环移位值的示例中,终端设备120处的检测次数是10+9+8+7=34次。
3.2.3.基于循环移位值的第三实现
在第三实现中,代替根据值的各种组或组合配置用于NSSS的所有循环移位值,可以从预定循环移位值的不同子集中对用于生成NSSS的循环移位值的不同子集进行赋值。这样,循环移位值的不同子集可以用于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和位置的不同方面。作为一种实现,一些循环移位值可以被配置给预定值的子集以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和绝对频率偏移,而用于生成其他NSSS的其他循环移位值可以被配置给不同的预定值的另一子集以指示绝对频率偏移的偏移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获取循环移位值的可能的不同集合的数目以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和位置,而且还可以减少NSSS的检测时间。
为了说明第三实现,下面将提供具体示例。在该示例中,假定存在具有四个循环移位值的四个不同的NSSS要在80ms的时段内传输,其中每个NSSS每隔20ms传输。对于要在80ms的时段中的第一个20ms中传输的NSSS,其循环移位值(由“C1”表示)被指定为仅从预定值的第一子集(由“S1”表示)中选择,例如,S1={value0,value1}。对于要在80ms的时段中的第二和第三个20ms中传输的NSSS,循环移位值(分别由“C2”和“C3”表示)被指定为仅从预定值的第二子集(由“S2”表示)中选择,诸如S2={value2,value3,value4,value5,value6}。对于要在80ms的时段中的第四个20ms中传输的NSSS,其循环移位值(由“C4”表示)被指定为仅从预定值的第三子集(由“S3”表示)中选择,例如,S3={value2,value3,value4,value5}。第三子集S3可以与第二子集相同或不同,或者可以与第二子集S2重叠。第一子集S1可以不同于第二子集S2和第三子集S3。
在图4A中示出了具有不同的循环移位值的NSSS的传输模式400。如图所示,在80ms的时段内,有四个NSSS。四个NSSS中的一个NSSS 402是基于来自S1的循环移位值来生成的,四个NSSS中的两个NSSS 404是基于来自S2的循环移位值来生成的,并且最后一个NSSS 406是基于来自S3的循环移位值来生成的。在该示例中,仅选择七个不同的循环移位值来使用。
取决于在不同时间点传输的NSSS的循环移位值的差异,一个或多个循环移位值可以被配置为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以及如果存在则指示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另外,剩余的循环移位值可以用于仅帮助指示频率位置。
通常,可以通过如下偏移主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由“f0”表示)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实际频率位置(由“f”表示):
f=f0+s·k·180kHz (4)
其中180kHz是PRB在频域中的带宽,s和k表示PRB索引偏移。s指示偏移方向(正或负),而k指示绝对频率偏移(由绝对PRB索引偏移表示)。
基于如上所述的传输模式,NSSS的循环移位值(C1)可以用于指示偏移方向s,而其他循环移位值(C2、C3和C4)可以用于指示绝对频率偏移k。因此,取决于辅锚定载波的所分配的位置,网络设备110可以从S1中选择循环移位值C1值(value0或value1)以指示偏移指示s,并且基于值C1来生成NSSS。在一个示例中,偏移指示s可以如下配置:
与实际频率偏移的指示相比,可能需要更少数目的循环移位值的不同组合来指示绝对频率偏移。例如,考虑到20MHz的系统带宽和180kHz的载波,如第二实现中的表2所示,对于辅锚定载波相对于主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的所有可能的相对频率位置,要指示198个PRB索引偏移。通过使用绝对频率偏移k,可以指示99个不同的绝对频率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循环移位值C2、C3和C4的组合可以足够覆盖所有99个不同的绝对频率偏移。因此,由于S2至S3中值的不同组合的总数为5*5*4=100,因此可以使用循环移位值C2、C3和C4的不同组合来指示辅锚定载波的绝对频率偏移。此外,C2、C3和C4的特殊组合可以用于指示不存在辅锚定载波并且因此绝对频率偏移k为零。
在下面的表3中提供了C2至C3的每个组合与和其相关联的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之间的一个示例映射,其中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被标识为相对于主锚定载波所在的PRB索引的绝对PRB索引偏移。
表3
应当理解,表3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提供,并且可以将任何其他预定值包括在各个组中以用于与根据所接收的NSSS而确定的循环移位值进行比较。循环移位值C1至C4可以从任何其他可能的循环移位值中选择(例如,从0至131/132中选择的任何值)。在某些其他示例中,可以为C1至C4选择七个以上的值。由于C1的两个值足以指示偏移方向,因此C2和C3可以被配置为从具有5个以上循环移位值的S2中选择,而C4可以被配置为从具有3个以上循环移位值的S3中选择。
可以在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中配置循环移位值的规范,包括在不同时间点传输的不同NSSS的预定值的子集。在操作中,如以上所提及的,网络设备110基于辅锚定载波的绝对频率偏移和偏移方向来确定用于生成四个NSSS的循环移位值C1至C4。在接收到四个NSSS时,终端设备120将根据NSSS确定的四个循环移位值中的每一个与子集S1中的两个预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循环移位值之一与子集S1中的预定值相匹配,则终端设备120确定偏移方向。终端设备120还可以将四个循环移位值中的每一个与子集S2和S3中的预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循环移位值与预定值相匹配,终端设备120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辅锚定载波,并且如果存在,则确定辅锚定载波位于何处。根据如图4A所示的传输模式,用于寻找匹配的循环移位值的检测次数最大为26。
应当理解,使用循环移位值的不同子集来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和位置的不同方面是一个示例。循环移位值的子集可以用于仅通过从第一子集中选择值来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循环移位值的不同子集可以用于仅通过从第二子集中选择不同的值来指示频率位置。
3.2.4.基于循环移位值的第四实现
提供第四实现以用于通过不同组循环移位值来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和位置。在将循环移位值划分为不同子集以配置不同值的方面,第四实现与第三实现相似。在所有循环移位值被组合以指示存在和频率位置方面,第四实现与第一实现和第二实现相似。
为了说明第三实现,下面将提供具体示例。在该示例中,假定存在具有四个循环移位值的四个不同的NSSS要在80ms的时段内传输,其中每个NSSS每个20ms传输。对于要在80ms的时段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20ms中传输的NSSS,其循环移位值C1和C2可以被指定为仅从预定值的第四子集(由“S4”表示)中选择,例如,S4={value0,value1,value2,value3}。循环移位值C1和C2可以被设置为相同或不同的值。对于要在第三个和第四个20ms中传输的NSSS,其循环移位值C3和C4可以被指定为仅从预定值的第五子集(由“S5”表示)中选择,例如,S5={value4,value5,value6,value7}。循环移位值C3和C4可以被设置为相同或不同的值。第五子集S5包括与第四子集S4中包括的值完全不同的值。
在图4B中示出了循环移位值的传输模式410。如图所示,在80ms的时段内,有四个NSSS。前两个NSSS 401是基于来自S4的循环移位值来生成的,而其他两个NSSS 402是基于来自S5的循环移位值来生成的。在该示例中,仅选择七个不同的循环移位值来使用。
在这样的实现中,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和频率位置可以通过C1至C4的组合来指示,这与第一实现和第二实现相似。然而,通过用来自不同子集S4和S5的预定值来配置循环移位值C1至C4的不同子集,可以减少终端设备120的检测时间,同时确保指示辅锚定载波的所有可能的频率位置。在以上示例中,在两个子集S4和S5中使用七个预定的循环移位值的情况下,用于寻找匹配的循环移位值的检测次数最大为24。
上面描述了用于基于辅同步信号的循环移位值来标识和定位辅锚定载波的各种实现。应当理解,可以设计具有循环移位值的NSSS的其他传输模式以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和频率位置。在这些实现中,主和辅同步信号(NPSS和NSSS)都在主锚定载波上传输。如果存在辅锚定载波,则系统信息(NPBCH和NB-SIB1)在辅锚定载波上传输,如果不存在辅锚定载波,则在主锚定载波上传输。
可以指定系统信息的传输的时间点。例如,取决于PCID的奇偶性,NPBCH可以在每个无线电帧的子帧0中传输(周期是10ms),并且NB-SIB1可以在偶数帧或奇数帧的子帧5中传输。如果终端设备120可以基于在主锚定载波上接收的NPSS和NSSS与网络设备110实现时间和频率同步,则终端设备120可以知道用于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处接收系统信息的准确时间。
为了更好地说明基于辅同步信号的循环移位值的实现,图5A示出了主和辅锚定载波上的NPSS、NSSS、NPBCH和NB-SIB1的示例传输模式。如图所示,NPSS和NSSS 501和503在主锚定载波502上传输。NPSS 501在每个无线电帧的子帧0中传输,而NSSS 503在偶数帧的子帧5中传输。NPBCH 505和NB-SIB1507在辅锚定载波504上传输。在该示例中,NPBCH 505在每个无线电帧的子帧0中传输,而NB-SIB1 507在偶数帧的子帧5中传输。应当理解,图5A仅以示例的方式示出,并且同步和系统信息可以以其他模式在主和辅锚定载波上传输。
在一些实现中,与在FDD模式下使用的子帧(例如,子帧9)相比,辅同步信号(例如,NSSS)在TDD操作模式下可以在不同的子帧(例如,子帧5)中传输。NPSS可以在TDD和FDD操作模式下在相同的子帧中(例如,在子帧0中)传输。这样,在接收到NSSS时,终端设备120可以确定接收到NPSS的时间点与接收到NSSS的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长度,并且然后基于该时间长度和NPSS的子帧号(子帧0)来确定接收NSSS的时间点的子帧号。取决于所确定的子帧号,终端设备120可以确定网络设备110的网络100是在TDD模式还是在FDD模式下操作。
3.3.基于显式指示的标识和定位
在一些实现中,代替通过NSSS的循环移位值以隐式方式标识辅锚定载波,可以引入显式指示以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在这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在对应的第二时间点在主锚定载波上监测关于存在辅锚定载波的指示。该指示在下文中可以称为辅锚定载波的载波信息(表示为“NSCI”)。如果终端设备120成功地从网络设备110接收到这样的指示,终端设备120可以确定存在辅锚定载波。如果终端设备120在第二时间点未能接收到这样的指示,这表示不存在辅锚定载波。
另外,指示NSCI还可以指示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如果终端设备120在成功接收到NSCI时确定存在辅锚定载波,则其可以基于所接收的指示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下面将描述用于指示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的一些示例实现。应当理解,该指示可以以任何其他方式来配置以传送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的信息。
在一些实现中,指示NSCI可以以与辅同步信息(NSSS)类似的方式生成。例如,NSCI可以以如以上公式(1)中所示的方式生成。例如,NSCI可以如下生成:
其中d′(n)表示NSCI。公式(6)中的参数具有与公式(1)中的相同定义。因此,参数u可以从{3,4,...,128}中被赋值,参数q可以从{0,1,2,3}中被赋值。
在一些实现中,参数u和q可以用于指示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具体地,在存在辅锚定载波的情况下,参数u和q的一些值可以被用于通过索引频率位置的组来标识频率位置。在一个示例中,为了定位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将辅锚定载波的所有可能的频率位置划分为多个组,每个组由不同的频率位置(由PRB索引偏移表示)组成。在20MHz系统带宽的示例中,可以将200个可能的频率位置划分为4组,每个组包括50个频率位置。参数q可以用于指示哪个组包括要被分配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而参数u用于指示由q指示的组中的特定频率位置。
在一些实现中,用于生成NSCI的加扰序列bq(m)与用于生成NSSS的加扰序列相同。在一些其他实现中,用于生成NSCI的加扰序列与用于生成NSSS的加扰序列不同。在这些实现中,可以使用的加扰序列受到限制。在上面的示例中,q从{0,1,2,3}中被赋值,这表示可以使用四个不同的加扰序列。为了区分用于NSCI和NSSS的加扰序列,一些加扰序列被分配用于NSCI的生成,而其余加扰序列被分配用于NSSS的生成。
如果可以将两个不同的加扰序列用于生成NSCI,则表示q可以被设置为两个不同的值。在这种情况下,辅锚定载波的所有可能的频率位置可以被划分为仅两个组,以便由参数q索引。在这种情况下,参数u仍然能够指示在每个组中划分得到的不同频率位置,因为u从具有超过100个值的{3,4,…,128}中被赋值。
在引入NSCI以在主锚定载波上传输以指示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和频率位置的实现中,辅同步信息仍然可以在与NSCI和NPSS不同的时间点在主锚定载波上被传输。例如,NSCI可以被引入到NSSS的传输模式中,如图5A所示。在图5B中示出了包括NSCI的新的传输模式510,其中NSCI 509在奇数帧的子帧5中在主锚定载波502上传输。NPSS 501、NSSS 503、NPBCH 505和NB-SIB1 507的传输时间点与图5A中的相同。
在一些实现中,如果NSSS和NSCI都在主锚定载波上传输,则用于生成NSSS和NSCI的加扰序列可以不同。例如,具有q从{0,1}中被赋值的一个加扰序列bq(m)可以用于生成NSCI,而具有q从{2,3}中被赋值的另一加扰序列bq(m)可以用于生成NSSS。通过这样的方式,终端设备120可以能够从所接收的信号中区分出NSCI和NSSS。
在引入了NSCI的一些实现中,辅同步信息可以在辅锚定载波上而不是在主锚定载波上传输。如图5C所示,NSCI 509在偶数帧的子帧5中在主锚定载波502上传输,并且NSSS503在偶数帧的子帧5中在辅锚定载波504上传输。NPSS 501和NPBCH 505的传输时间点与图5A和图5B中相同。在该示例中,携带系统信息的NB-SIB1不被传输。在另一示例中,可以传输NB-SIB1以传递系统信息,同时不传输NPBCH。在又一示例中,如果存在可用的DL子帧,则所有NSSS、NPBCH和NB-SIB1在辅锚定载波上传输。
在其中NSSS和NSCI在不同锚定载波上传输的实现中,同一加扰序列可以用于生成NSSS和NSCI。在一些实现中,如果在主锚定载波上传输的NPSS可以帮助对准更好的定时准确度,则可以不必在辅锚定载波上传输NSSS。在这种情况下,由NSSS传递的物理层小区标识可以改为由另一信号传输,诸如由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NPDSCH)等传输。PDSCH可以在主或辅锚定载波中在DL子帧中传输。
4.示例过程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现的示例过程600的流程图。过程600可以在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0处实现。出于讨论的目的,将参考图1,从终端设备120的角度描述过程600。
在框610,终端设备120响应于在第一时间点从网络设备接收到主同步信息,标识在其上检测到主同步信息的主锚定载波。在框620,终端设备120在第二时间点在所标识的主锚定载波上检测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第二时间点不同于第一时间点。在框630,终端设备120基于指示信息的检测来确定用于系统信息的接收的辅锚定载波的存在。
在一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20可以通过在主锚定载波上接收包括辅同步信息的多个信号来检测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20可以通过确定用于多个信号的生成的循环移位值并且基于循环移位值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
在一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20可以通过响应于确定循环移位值与一组预定值相匹配而确定存在辅锚定载波,来基于循环移位值来确定辅锚的存在。
在一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30可以响应于确定存在辅锚定载波,基于一组预定值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其中该频率位置将被用于接收系统信息。
在一些实现中,一组预定值可以按预定顺序被排序。在这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30还可以按预定顺序对循环移位值进行排序,以用于与一组预定值比较。
在一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20可以通过响应于确定循环移位值中的第一循环移位值与第一预定值相匹配而确定存在辅锚定载波,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
在一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30可以响应于确定存在辅锚定载波,获取与第一预定值相关联的频率偏移。终端设备130可以响应于确定循环移位值中的第二循环移位值与第二预定值相匹配,获取与第二预定值相关联的偏移方向。终端设备130还可以通过使主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在所标识的偏移方向上偏移频率偏移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其中频率位置将被用于接收系统信息。
在一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20可以通过在第二时间点在主锚定载波上监测关于存在辅锚定载波的指示,来检测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20可以通过响应于指示在第二时间点的成功接收而确定存在辅锚定载波,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
在一些实现中,该指示还可以指示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在这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响应于确定存在辅锚定载波,基于该指示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以用于系统信息的接收。
在一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在辅锚定载波上接收辅同步信息。辅同步信息和指示可以根据同一加扰序列生成。
在一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在与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不同的第三时间点,在主锚定载波上接收辅同步信息。辅同步信息和指示可以根据不同的加扰序列生成。
在一些实现中,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通信系统。
在一些实现中,第一时间点可以对应于无线电帧中的第一子帧号。在这些实现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基于第一子帧号和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长度来确定无线电帧中针对第二时间点的第二子帧号。终端设备120还可以基于所确定的第二子帧号来确定通信系统的操作模式。
应当理解,与以上参考图2至图5C描述的终端设备120有关的所有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方法400并且具有类似的效果。为了简化的目的,将省略细节。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现的示例过程700的流程图。过程700可以在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0处实现。出于讨论的目的,将参考图1,从网络设备110的角度描述过程700。
在框710,网络设备110在第一时间点在主锚定载波上向终端设备传输主同步信息。在框720,网络设备110基于通信系统的操作模式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辅锚定载波将被用于系统信息到终端设备的传输。在框730,网络设备110基于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在第二时间点在主锚定载波上向终端设备传输指示信息,第二时间点不同于第一时间点。
在一些实现中,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以下来传输指示信息:基于辅锚定载波的存在来确定循环移位值;基于所确定的循环移位值来生成包括辅同步信息的多个信号;以及在第二时间点在主锚定载波上传输所生成的多个信号。
在一些实现中,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以下来确定循环移位值:响应于确定要存在辅锚定载波,还基于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来确定循环移位值。
在一些实现中,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以下来确定循环移位值:基于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与主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之间的频率偏移来确定循环移位值中的第一循环移位值;以及基于从主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到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的偏移方向来确定循环移位值中的第二循环移位值。
在一些实现中,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以下来传输指示信息:响应于确定存在辅锚定载波而在第二时间点在主锚定载波上传输关于存在辅锚定载波的指示。
在一些实现中,网络设备110还可以在辅锚定载波上传输辅同步信息。辅同步信息和指示根据同一加扰序列生成。
在一些实现中,网络设备110还可以在与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不同的第三时间点,在主锚定载波上传输辅同步信息。辅同步信息和指示根据不同的加扰序列生成。
在一些实现中,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以下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还基于下行链路子帧的配置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
在一些实现中,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通信系统。
应当理解,与以上参考图2至图5C描述的网络设备110有关的所有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方法500并且具有相似的效果。为了简化的目的,将省略细节。
5.示例设备
图8是适合于实现本公开的实现的设备800的简化框图。设备800可以被认为是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120或网络设备110的另一示例实现。因此,设备800可以在网络设备110或终端设备120处实现,或者被实现为终端设备120或网络设备110的至少一部分。
如图所示,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10、耦合到处理器810的存储器820、耦合到处理器810的合适的发射器(TX)和接收器(RX)840、以及耦合到TX/RX 840的通信接口。存储器820存储程序830的至少一部分。TX/RX 840用于双向通信。TX/RX 840具有至少一个天线以促进通信,尽管实际上在本申请中提到的接入节点可以具有若干天线。通信接口可以表示与其他网络元件进行通信所需要的任何接口,诸如用于eNB之间的双向通信的X2接口、用于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与eNB之间的通信的S1接口、用于eNB与中继节点(RN)之间通信的Un接口、或用于eNB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Uu接口。
假定程序830包括程序指令,这些程序指令在由相关联的处理器810执行时使得设备800能够根据本公开的实现进行操作,如本文中参考图2至图7所描述的。本文中的实现可以通过由设备800的处理器810可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处理器810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公开的各种实现。此外,处理器810和存储器820的组合可以形成适于实现本公开的各种实现的处理装置850。
存储器820可以是适合于局域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诸如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于半导体的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和系统、光学存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尽管在设备800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820,但在设备800中可以存在几个物理上不同的存储器模块。处理器81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中的一种或多种。设备800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诸如在时间上从属于与主处理器同步的时钟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
在本公开的装置和/或设备中包括的组件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现,包括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在一种实现中,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使用软件和/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机器可执行指令。除了机器可执行指令外或者作为代替,装置和/或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可以至少部分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组件来实现。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可以使用的说明性类型的硬件逻辑组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
通常,本公开的各种实现可以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一些方面可以用硬件来实现,而其他方面可以用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可执行的固件或软件来实现。虽然本公开的实现的各个方面被示出并且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一些其他图形表示,但应当理解,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本文中描述的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前述的某种组合来实现。
本公开还提供了有形地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诸如程序模块中包括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目标真实或虚拟处理器上的设备中执行以执行以上参考图2、图6和图7中的任何一个描述的过程或方法。通常,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程序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各种实现中的需要而在程序模块之间进行组合或拆分。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这些程序代码在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操作被实现。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执行,部分在机器上并且部分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以上程序代码可以被体现在机器可读介质上,该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可以包含或存储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其相结合使用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磁性、光学、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前述各项的任何合适的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包括具有一根或多根电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软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上述各项的任何合适的组合。
此外,尽管以特定顺序描绘了操作,但这不应当被理解为要求这样的操作以所示的特定顺序、或以连续的顺序执行、或者执行所有示出的操作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尽管以上讨论中包含若干具体的实现细节,但这些细节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而应当被解释为可以是特定于特定实现的特征的描述。在单独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现中组合实现。相反,在单个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分别在多个实现中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来实现。
尽管已经以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本公开不必限于上述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述特定特征和动作被公开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

Claims (50)

1.一种由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包括:
响应于在第一时间点从网络设备接收到主同步信息,标识在其上检测到所述主同步信息的主锚定载波;
在第二时间点在所标识的所述主锚定载波上检测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时间点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间点;以及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的所述检测来确定用于系统信息的接收的辅锚定载波的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接收包括辅同步信息的多个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包括:
确定用于所述多个信号的生成的循环移位值;以及
基于所述循环移位值来确定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循环移位值来确定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存在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与一组预定值相匹配,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基于所述一组预定值来确定所述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其中所述频率位置将被用于接收所述系统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预定值按预定顺序被排序,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所述预定顺序对所述循环移位值进行排序,以用于与所述一组预定值比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循环移位值来确定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存在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中的第一循环移位值与第一预定值相匹配,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获取与所述第一预定值相关联的频率偏移;
响应于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中的第二循环移位值与第二预定值相匹配,获取与所述第二预定值相关联的偏移方向;以及
通过使所述主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在所标识的所述偏移方向上偏移所述频率偏移,来确定所述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其中所述频率位置将被用于接收所述系统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间点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监测关于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指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包括:
响应于所述指示在所述第二时间点的成功接收,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还指示所述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基于所述指示来确定所述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以用于所述系统信息的所述接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辅锚定载波上接收辅同步信息,其中所述辅同步信息和所述指示根据同一加扰序列生成。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与所述第一时间点和所述第二时间点不同的第三时间点,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接收辅同步信息,其中所述辅同步信息和所述指示根据不同的加扰序列生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通信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点对应于无线电帧中的第一子帧号,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子帧号和所述第一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长度来确定所述无线电帧中针对所述第二时间点的第二子帧号;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第二子帧号来确定所述通信系统的操作模式。
16.一种由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间点在主锚定载波上向终端设备传输主同步信息;
基于所述通信系统的操作模式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其中所述辅锚定载波将被用于系统信息到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以及
基于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存在,在第二时间点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时间点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间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存在来确定循环移位值;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循环移位值来生成包括辅同步信息的多个信号;以及
在所述第二时间点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传输所生成的所述多个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要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还基于所述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来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基于所述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来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包括:
基于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频率位置与所述主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之间的频率偏移来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中的第一循环移位值;以及
基于从所述主锚定载波的所述频率位置到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频率位置的偏移方向来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中的第二循环移位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响应于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在所述第二时间点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传输关于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指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辅锚定载波上传输辅同步信息,其中所述辅同步信息和所述指示根据同一加扰序列生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与所述第一时间点和所述第二时间点不同的第三时间点,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传输辅同步信息,其中所述辅同步信息和所述指示根据不同的加扰序列生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存在还包括:
还基于下行链路子帧的配置来确定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存在。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通信系统。
25.一种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并且在其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
响应于在第一时间点从网络设备接收到主同步信息,标识在其上检测到所述主同步信息的主锚定载波;
在第二时间点在所标识的所述主锚定载波上检测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时间点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间点;以及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的检测来确定用于系统信息的接收的辅锚定载波的存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
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接收包括辅同步信息的多个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
确定用于所述多个信号的生成的循环移位值;以及
基于所述循环移位值来确定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存在。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
响应于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与一组预定值相匹配,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使所述终端设备:
响应于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基于所述一组预定值来确定所述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其中所述频率位置将被用于接收所述系统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一组预定值按预定顺序被排序,并且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使所述终端设备:
按所述预定顺序对所述循环移位值进行排序,以用于与所述一组预定值比较。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
响应于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中的第一循环移位值与第一预定值相匹配,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使所述终端设备:
响应于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获取与所述第一预定值相关联的频率偏移;
响应于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中的第二循环移位值与第二预定值相匹配,获取与所述第二预定值相关联的偏移方向;以及
通过使所述主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在所标识的所述偏移方向上偏移所述频率偏移,来确定所述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其中所述频率位置将被用于接收所述系统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
在所述第二时间点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监测关于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指示。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
响应于所述指示在所述第二时间点的成功接收,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指示还指示所述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并且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使所述终端设备:
响应于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基于所述指示来确定所述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以用于所述系统信息的所述接收。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使所述终端设备:
在所述辅锚定载波上接收辅同步信息,其中所述辅同步信息和所述指示根据同一加扰序列生成。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使所述终端设备:
在与所述第一时间点和所述第二时间点不同的第三时间点,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接收辅同步信息,其中所述辅同步信息和所述指示根据不同的加扰序列生成。
3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通信系统。
3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点对应于无线电帧中的第一子帧号,并且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使所述终端设备:
基于所述第一子帧号和所述第一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长度来确定所述无线电帧中针对所述第二时间点的第二子帧号;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第二子帧号来确定所述通信系统的操作模式。
40.一种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并且在其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网络设备:
在第一时间点在主锚定载波上向终端设备传输主同步信息;
基于所述通信系统的操作模式来确定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其中所述辅锚定载波将被用于系统信息到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以及
基于所述辅锚定载波的存在,在第二时间点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时间点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间点。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网络设备:
基于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存在来确定循环移位值;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循环移位值来生成包括辅同步信息的多个信号;以及
在所述第二时间点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传输所生成的所述多个信号。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网络设备:
响应于确定要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还基于所述辅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来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网络设备:
基于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频率位置与所述主锚定载波的频率位置之间的频率偏移来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中的第一循环移位值;以及
基于从所述主锚定载波的所述频率位置到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频率位置的偏移方向来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值中的第二循环移位值。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网络设备:
响应于确定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在所述第二时间点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传输关于存在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指示。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使所述网络设备:
在所述辅锚定载波上传输辅同步信息,其中所述辅同步信息和所述指示根据同一加扰序列生成。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使所述网络设备:
在与所述第一时间点和所述第二时间点不同的第三时间点,在所述主锚定载波上传输辅同步信息,其中所述辅同步信息和所述指示根据不同的加扰序列生成。
47.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网络设备:
还基于下行链路子帧的配置来确定所述辅锚定载波的所述存在。
48.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通信系统。
49.一种其上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当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0.一种其上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当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80094962.XA 2017-08-10 2017-08-10 辅锚定载波的标识和定位 Active CN111096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6745 WO2019028720A1 (en) 2017-08-10 2017-08-10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OF A SECONDARY ANCHOR SUPPOR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6016A CN111096016A (zh) 2020-05-01
CN111096016B true CN111096016B (zh) 2023-08-25

Family

ID=65272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4962.XA Active CN111096016B (zh) 2017-08-10 2017-08-10 辅锚定载波的标识和定位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96016B (zh)
WO (1) WO20190287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32811B2 (en) * 2020-10-20 2023-04-18 T-Mobile Usa, Inc. Extended narrowband internet-of-things (NB-IoT) carrier-based IAB coverag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60985A1 (en) * 2008-06-23 2011-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UE operation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73252A (zh) * 2008-12-30 2011-12-0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针对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操作的控制信道反馈
CN102308625A (zh) * 2009-02-04 2012-01-0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电信系统中的锚定载波选择技术
CN102823150A (zh) * 2009-08-21 2012-12-12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激活的系统和方法
CN105376035A (zh) * 2014-08-28 2016-03-02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中辅载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121618A2 (en) * 2016-01-12 2017-07-20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29156B2 (en) * 2011-08-12 2017-04-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ggregated carrier synchronization an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EP2756647A4 (en) * 2011-09-16 2015-06-03 Ntt Docomo Inc ENLARGEMENT SUPPORT RECOGNITION FOR A CARRIER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60985A1 (en) * 2008-06-23 2011-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UE operation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73252A (zh) * 2008-12-30 2011-12-0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针对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操作的控制信道反馈
CN102308625A (zh) * 2009-02-04 2012-01-0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电信系统中的锚定载波选择技术
CN102823150A (zh) * 2009-08-21 2012-12-12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激活的系统和方法
CN105376035A (zh) * 2014-08-28 2016-03-02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中辅载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121618A2 (en) * 2016-01-12 2017-07-20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28720A1 (en) 2019-02-14
CN111096016A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0328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RU2749096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ппара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для указания и приема 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я ресурса
US1159517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1129031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US1173709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11909694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ata transmission with reference signals
WO201909061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EP366595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22067677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WO2018185641A1 (en) Dynamic start for transmiss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US20240098531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a for communication
CN111096016B (zh) 辅锚定载波的标识和定位
WO2022266816A1 (en) Methods,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devices for communication
CN112369088B (zh) 未许可频谱中的探测参考信号传输
US1126592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NPRACH detection
US20240031067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CN112956136A (zh) 用于定位参考信号测量的波束方向图交换
WO2024007164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a for communication
WO2022178862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a for communication
US2024008078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19028719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AND SYSTEM INFORMATION
US20240187199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