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3134A - 耳机控制装置、耳机控制方法以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控制装置、耳机控制方法以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3134A
CN111093134A CN201911334039.6A CN201911334039A CN111093134A CN 111093134 A CN111093134 A CN 111093134A CN 201911334039 A CN201911334039 A CN 201911334039A CN 111093134 A CN111093134 A CN 111093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control signal
analog switch
vibration sensor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340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3134B (zh
Inventor
袁学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340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93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93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3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3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3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控制装置、耳机控制方法以及耳机。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耳机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振动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耳机中;第二振动传感器,设置于第二耳机中;处理器以及模拟开关,模拟开关与处理器、耳机插头连接;模拟开关与预设装置并联。由于可以先获取目标振动数据;再根据目标振动数据生成控制信号,以及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模拟开关;最后通过控制信号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以使得模拟开关与预设装置并联。当终端与耳机插头连接后,可以根据预设装置的并联电阻变化,产生对应的耳机控制指令。因此用户不需要手动按压实体按键,即可实现对耳机的控制,提高了对耳机进行控制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耳机控制装置、耳机控制方法以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控制装置、耳机控制方法以及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各种终端,用户可以通过将耳机与终端连接以实现聆听音乐以及通话等功能,因此对于耳机的控制研究成为本领域人员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在耳机中设置实体按键,用户通过手动按压实体按键,以实现对耳机的控制。但是在上述相关技术中,由于在一些特殊场合,用户不便于手动按压实体按键,导致对耳机的控制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控制装置、耳机控制方法以及耳机,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不便于手动按压实体按键,导致对耳机的控制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控制装置,应用于耳机装置,所述耳机装置包括第一耳机、第二耳机、耳机麦克风以及耳机插头,所述耳机插头分别与所述第一耳机、所述第二耳机以及所述耳机麦克风连接,该耳机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振动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机中;
第二振动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机中;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
模拟开关,所述模拟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模拟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耳机插头连接;
所述模拟开关与预设装置并联,所述预设装置为所述耳机麦克风、所述第一耳机或者所述第二耳机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振动数据生成控制信号,以及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模拟开关;
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以使得所述模拟开关与预设装置并联。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第一耳机、第二耳机、耳机麦克风、耳机插头以及如上述的耳机控制装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控制装置、耳机控制方法以及耳机,其中耳机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振动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耳机中;第二振动传感器,设置于第二耳机中;处理器,处理器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模拟开关,模拟开关的输入端与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模拟开关的输出端与耳机插头连接;模拟开关与预设装置并联,预设装置为耳机麦克风、第一耳机或者第二耳机中的至少一种。由于可以先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再根据目标振动数据生成控制信号,以及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模拟开关;最后通过控制信号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以使得模拟开关与预设装置并联。当终端与耳机插头连接后,可以根据预设装置的并联电阻变化,产生对应的耳机控制指令。因此用户不需要手动按压实体按键,即可实现对耳机的控制,提高了对耳机进行控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装置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插头的主视图与侧视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插座的剖面图;
图7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线的正视图;
图7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线的内部电气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牙齿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牙齿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牙齿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牙齿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申请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装置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装置可以应用于有线耳机或者无线耳机等耳机装置中,为方面描述,下面以耳机控制装置应用于有线耳机中为例,介绍耳机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有线耳机100可以包括第一耳机102、第二耳机104、耳机麦克风105以及耳机插头106,耳机插头106分别与第一耳机102、第二耳机104以及耳机麦克风105连接,其中第一耳机102和第二耳机104中可以设置有音频播放装置,且第一耳机102和第二耳机104分别通过电缆或者线材与耳机插头106连接,耳机插头106可以通过卡合结构可拆卸地与其他终端电气连接,当其他终端输出音频信号时,第一耳机102和第二耳机104可以通过耳机插头106获取该音频信号,并根据其内部设置的音频播放装置对该音频信号进行播放。耳机麦克风105可接受音频信号,并通过耳机插头106传输至终端,以实现终端的音频录音或者音频输入功能。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耳机插头106可以为四段式插针结构,按照国际标准从插入终端的一端到露出终端的一端分别为:左声道段1061、右声道段1062、接地段1063以及麦克风段1064,按照非国际标准从插入终端的一端到露出终端的一端分别为:左声道段1061、右声道段1062、麦克风段1064以及接地段1063,各段之间通过绝缘物质连接。图2中以按照国际标准中的耳机插头106为例,在终端中具有与耳机插头106相匹配的耳机插座,耳机插座与终端连接,使得耳机插头106插入耳机插座后,耳机插头106中左声道段1061、右声道段1062、接地段1063以及麦克风段1064分别与终端连接。
可选地,第一耳机102的正极端与左声道段1061连接,第一耳机102的负极端与接地段1063连接,第二耳机104的正极端与右声道连接,第二耳机104的负极端与接地段1063连接,耳机插头106插入终端后,第一耳机102与第二耳机104即可与终端连接。耳机麦克风105的正极端与麦克风段1064连接,耳机麦克风105的负极端与接地段1063连接,耳机插头106插入终端后,耳机麦克风105可以与终端连接。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通过耳机对终端进行控制,比如,通过耳机控制终端中音频的播放/暂停,上一曲/快退或者下一曲/快进等功能,可以在有线耳机100中设置按动开关,该按动开关可以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第三开关,第一开关的一端与麦克风段1064连接,另一端与接地段1063连接;第二开关的一端与麦克风段1064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接地段1063;第三开关的一端与麦克风段1064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接地段1063,其中第一电阻的阻值与第二电阻的阻值不相同。因此,当第一开关闭合后,耳机麦克风105被短接,相当于按动开关发出第一控制信息;当第二开关闭合后,耳机麦克风105与第一电阻之间并联,相当于按动开关发出第二控制信息;当第三开关闭合后,耳机麦克风105与第二电阻之间并联,相当于按动开关发出第三控制信号,当耳机插头106插入耳机插座后,终端可以通过耳机插头106检测到耳机麦克风105两端的电阻变化,相当于接收到上述控制信号,根据上述电阻变化即可实现对音频的播放/暂停,上一曲/快退或者下一曲/快进等功能。
但是在上述相关技术中,由于按动开关为实体按键,并通过手动按压按动开关实现开关的闭合,由于在一些特殊场合,用户不便于手动按压实体按键,导致对耳机的控制较为不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耳机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耳机控制装置300包括:第一振动传感器320、第二振动传感器340、处理器360以及模拟开关380。
可选地,第一振动传感器320设置于第一耳机102中,由于用户在佩戴第一耳机102后,第一耳机102中的部分结构会与用户耳朵附近的皮肤接触,因此可以将第一振动传感器320设置于第一耳机102且靠近耳朵附近皮肤的结构中,第一振动传感器320还可以外露于第一耳机102,以便第二振动传感器340可以接触用户的耳朵附近的皮肤,以更好地采集用户发出的振动,提高耳机控制装置300采集数据的灵敏性。
类似地,第二振动传感器340设置于第二耳机104中,其具体设置的位置可以与第一振动传感器320相同或者类似,以便使得第一振动传感器320和第二振动传感器340采集的振动数据较为类似,便于后续对振动数据的处理。
可选地,第一振动传感器320和第二振动传感器340在工作时,可以持续监控以及采集来自用户的目标振动数据。由于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当双手不便于直接操作耳机时,能够灵活活动的身体器官还可以是牙齿,且用户的牙齿距离用户的耳朵较近,因此目标振动数据可以是用户通过碰撞牙齿时产生的振动数据,这样第一振动传感器320和第二振动传感器340可以及时采集到目标振动数据。
可选地,处理器360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振动传感器320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振动传感器340的输出端连接。处理器360可以是执行通用运算的核心硬件单元,由于处理器360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振动传感器320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振动传感器340的输出端连接,因此处理器360可以接收并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320和第二振动传感器340各自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由于目标振动数据可以是模拟信号,为了将模拟信号转换为处理器360可以识别并进行处理的数字信号,在选用处理器360时可以选择带有模数转换器的处理器360,以使得模数传感器可以先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处理器360后续的处理。
可选地,模拟开关380的输入端与处理器360的输出端连接,模拟开关380的输出端与耳机插头106连接,使得模拟开关380通过耳机插头106与终端连接。模拟开关380可以采用MOS管的开关方式实现了对信号链路关断或者打开,由于其功能类似于开关而用模拟器件的特性实现,成为模拟开关380,也即模拟开关380在电子设备中主要起接通信号或断开信号的作用。模拟开关380还与预设装置并联,可以是模拟开关的输入端与预设装置的一端连接,模拟开关的输出端与预设装置的另一端连接,预设装置为耳机麦克风105、第一耳机102以及第二耳机104中的至少一种。
当处理器360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320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340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并根据目标振动数据生成控制信号后,由于模拟开关380的输入端与处理器360的输出端连接,因此处理器360还可以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模拟开关380,由于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380闭合与耳机插头106之间的连接,且模拟开关380的输出端通过耳机插头106与终端连接,也即模拟开关380的输出端与耳机插头106连接,耳机插头106再与终端连接,因此模拟开关380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可以闭合模拟开关380与耳机插头106之间的连接,也就实现了模拟开关380与预设装置之间的并联。
可选地,由于目标振动数据可以是用户通过碰撞牙齿时产生的振动数据,因此若用户想要表达不同的控制命令,可以通过控制牙齿碰撞位置、牙齿碰撞强度、牙齿碰撞时间以及牙齿碰撞频率中的至少一种,以使得第一振动传感器320和第二振动传感器340分别采集到不同的目标振动数据。不同的目标振动数据经过处理器360的处理后,可以产生不同的控制命令,以控制模拟开关380的不同输出端与预设装置之间的并联,终端检测到模拟开关380与预设装置之间并联变化之后,例如,可以是模拟开关380与预设装置之间并联之后的电阻变化,终端可以产生与不同的目标振动数据相对应的控制命令。例如,双击左侧牙齿(即让左侧牙齿碰撞两次)终端产生播放上一曲的控制命令,双击右侧牙齿(即让右侧牙齿碰撞两次)终端产生播放下一曲的控制命令,以及双击中部牙齿(即让中部牙齿碰撞两次)终端产生播放或者暂停的控制命令,进而实现了通过获取用户牙齿的振动数据,对终端进行控制的过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耳机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振动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耳机中;第二振动传感器,设置于第二耳机中;处理器,处理器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模拟开关,模拟开关的输入端与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模拟开关的输出端与耳机插头连接;模拟开关与预设装置并联,预设装置为耳机麦克风105、第一耳机或者第二耳机中的至少一种。由于可以先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再根据目标振动数据生成控制信号,以及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模拟开关;最后通过控制信号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以使得模拟开关与预设装置并联。当终端与耳机插头连接后,可以根据预设装置的并联电阻变化,产生对应的耳机控制指令。因此用户不需要手动按压实体按键,即可实现对耳机的控制,提高了对耳机进行控制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可以理解的,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处理器360未内置模数转换器的情况,因此需要外接模数转换器,且为了使处理器360获取更为准确的目标振动数据,如图4所示,相对于图3实施例中的耳机控制装置30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耳机控制装置300还包括:信号调理器3100以及模数转换器3120。
可选地,信号调理器3100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振动传感器320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振动传感器340的输出端连接。由于牙齿碰撞时产生的振动是通过人体骨头以及皮肤传输到第一振动传感器320以及第二振动传感中,因此第一振动传感器320以及第二振动传感采集到的原始振动数据可能较为微弱,因此信号调理器3100可以在接收到第一振动传感器320以及第二振动传感器340各自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后,对该目标振动数据进行放大和滤波,以便于后续器件的使用。信号调理器3100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数字芯片还可以是由电子元器件组成的功能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信号调理器3100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3120的输入端连接,模数转换器3120的输出端与处理器360的输入端连接。信号调理器3100将目标振动数据进行放大和滤波后,由于此时目标振动数据还是模拟信号,因此信号调理器3100可以将处理后的属于模拟信号的目标振动数据发送至模数转换器3120,以使得模数转换器3120将属于模拟信号的目标振动数据转换为处理器360可以识别并进行处理的属于数字信号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至少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中的一种。模数转换器3120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数字芯片还可以是由电子元器件组成的功能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为了实现通过控制信号控制模拟开关380闭合不同输出端与终端之间的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模拟开关380可以至少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3801、第二信号输出端3802、以及第三信号输出端3803,其中模拟开关的信号输出端的个数可以和需要实现的控制功能的个数一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实现三个控制功能,那么就可以设置模拟开关具有三个信号输出端。
可选地,以上述实施例中的国际标准的耳机插头106,且预设装置为耳机麦克风105为例,介绍耳机控制装置300的具体结构。模拟开关380的还可以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3804以及第二信号输入端3805。第一信号输入端3804与处理器360连接,用于接收来自处理器360的数据或者控制信号;第二信号输入端3805与耳机插头106的麦克风段1064连接,用于后续模拟开关380与耳机麦克风105并联,以改变终端检测到的电阻。
第一信号输出端3801连接第一电阻3806的一端,第一电阻3806的另一端连接耳机插头106。当模拟开关380接收到处理器360发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仅闭合第一信号输出端3801与第一电阻3806的一端之间的连接,而第一电阻3806的另一端通过耳机插头106与终端连接,耳机麦克风105与第一电阻3806之间并联,第一电阻3806可以为零欧姆的电阻,那么耳机麦克风105也就被短接,终端检测到上述第一种电阻变化后,此时相当于耳机控制装置300向终端发出的第一控制信息。
可选地,第二信号输出端3802连接第二电阻3807的一端,第二电阻3807的另一端连接耳机插头106。当模拟开关380接收到处理器360发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仅闭合第二信号输出端3802与第二电阻3807的一端之间的连接,而第二电阻3807的另一端通过耳机插头106与终端连接,耳机麦克风105与第二电阻3807之间并联,终端检测到上述第二种电阻变化后,此时相当于耳机控制装置300向终端发出的第二控制信息。
可选地,第三信号输出端3803连接第三电阻3808的一端,第三电阻3808的另一端连接耳机插头106。第三电阻3808的另一端连接耳机插头106。当模拟开关380接收到处理器360发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后,根据第三控制信号仅闭合第三信号输出端3803与第三电阻3808的一端之间的连接,而第三电阻3808的另一端通过耳机插头106与终端连接,耳机麦克风105与第三电阻3808之间并联,终端检测到上述第三种电阻变化后,此时相当于耳机控制装置300向终端发出的第三控制信息。
终端根据上述第一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或者第三控制信息,即可实现对音频的播放/暂停,上一曲/快退或者下一曲/快进等功能,其中终端根据控制信息实现何种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终端还可以根据控制信息不仅实现对音频的控制,还可以实现终端诸如视频、语音助手或者摄像功能的控制,也即本申请实施例中能采集到的丰富的牙齿碰撞情形可以映射成更为丰富的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智能手机的其它应用,例如,开发特定的体感游戏程序用于适配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设计的耳机控制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插头的主视图与侧视图。
在相关技术中,第一耳机102和第二耳机104均是通过耳机插头106与终端连接后,通过接收的音频信号驱动第一耳机102和第二耳机104发声。由于耳机控制装置300中包括了信号调理器3100、模数转换器3120、处理器360以及模拟开关380,上述器件均需要有电源供电才能工作,因此需要设计出针对上述器件的电源供电方案。
在本申请中,处理器360的电源端口与模拟开关380的电源端口,通过耳机插头106与终端中的电源端口连接。具体地,信号调理器3100、模数转换器3120、处理器360以及模拟开关380可以设置在相关技术中的按键盒中,该按键盒中设置有手动按键开关,耳机控制装置300与原有的手动按键开关互不干扰,并从原有的耳机电缆中增加一根电源线3130,电源线3130的一端与信号调理器3100的电源端口、模数转换器3120的电源端口、处理器360的电源端口以及模拟开关380的电源端口连接,电源线3130的另一端延伸至耳机插头106中。还可以在上述电源线3130中增加一个拨动开关,通过控制拨动开关实现对耳机控制装置300的电源的控制,进而实现对耳机控制装置300是否工作进行控制。可以将耳机插头106设置具有穿孔1065的结构,以使得电源线3130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耳机插头106中的穿孔1065中,其中耳机插头106中的穿孔1065的内壁为注塑结构,以将耳机插头106中的段式插针结构绝缘。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插座的剖面图。
可以理解的,终端可以设置有与耳机插头106配合的耳机插座3150,以使得终端中的其他部件通过耳机插座3150与耳机插头106连接。如图6所示,还可以在耳机插座3150中设置金属插针3140,金属插针3140的一端与终端中的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金属插针3140的另一端置于耳机插座3150中与耳机插头106中穿孔相对应的位置,以使得耳机插头106和耳机插座3150配合后,金属插针3140可以置于耳机插头106的穿孔中,并且金属插针3140与穿孔中的电源线3130的另一端接触。通过上述连接结构,使得终端中的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源可以为信号调理器3100、模数转换器3120、处理器360以及模拟开关380供电使用。
可选地,对于头戴式耳机或者耳挂式耳机,由于上述耳机可以具有较大的体积,可以直接在原有的耳机中设置耳机控制装置300的电源。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耳机控制装置300还可以包括:可充电电池。
可充电电池可以设置于相关技术中的耳机罩或者专用电磁仓内,可充电电池的电源端口与信号调理器3100的电源端口、模数转换器3120的电源端口、处理器360的电源端口以及模拟开关380的电源端口连接。通过可充电电池为耳机控制装置300供电,一方面,用户可以直接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避免因为终端没有电源时,耳机控制装置300不能使用的问题;另一方面,不需要对终端中的耳机插座进行改变,提高了使用耳机控制的耳机的实用性以及适配性。
在相关技术中,耳机插头106通过耳机插座与终端连接,其中耳机插座的结构较为简单,由于耳机插头106可以包括左声道段1061、右声道段1062、麦克风段1064以及接地段1063,那么耳机插座可以包括:左声道触点、右声道触点、耳机麦克风105触点以及接地触点,当耳机插头106嵌入耳机插座并连接后,左声道触点、右声道触点、耳机麦克风105触点以及接地触点分别与左声道段1061、右声道段1062、麦克风段1064以及接地段1063相对应接触连接,使得终端通过耳机插座与耳机插头106连接。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较多的终端可能已经取消了单独设置的耳机插座,将耳机插座与终端的充电接口合二为一,该接口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接口或闪电接口,USB接口包括但不限于A型USB接口、B型USB接口以及C型USB接口。因此则需要为耳机控制装置300设计一种转换线,以提高耳机控制装置300的适配性。
请参阅图7A,图7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线的正视图。
如图7A所示,转接线316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接头3151、连接线3152以及第二转接头3153。第一转接头3151可以是与耳机插头106相适配的耳机插座,连接线3152的一端与第一转接头3151中的接触点连接,连接线3152的另一端与第二转接头3153连接,第二转接头3153可以是USB接口或闪电接口,USB接口包括但不限于A型USB接口、B型USB接口以及C型USB接口。
请参阅图7B,图7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接线的内部电气结构示意图。
图7B中以第二转接头3153为C型USB接口为例,介绍第一转接头3151和第二转接头3153的主要电气连接方式,其中第二转接头3153中的Dp1接口(也即A6接口与B6接口)通过转接线3160以及第一转接头3151与耳机插头106中的右声道段1062连接,用于为耳机提供右声道信号;第二转接头3153中的Dn1接口(也即A7接口与B7接口)通过转接线3160以及第一转接头3151与耳机插头106中的左声道段1061连接,用于为耳机提供左声道信号;且为了同时支持国标与非国标段式插针结构耳机,第二转接头3153中的SBU1接口(也即A8接口与B8接口)通过转接线3160以及第一转接头3151分别与耳机插头106中的接地段1063以及麦克风段1064连接,用于为耳机传输麦克风信号以及接地信号;第二转接头3153中的VBUS接口(也即A4接口、A9接口、B4接口以及B9接口)通过转接线3160以及第一转接头3151与耳机插头106穿孔1065中的电源线3130连接,用于为耳机控制装置300提供电源。耳机控制装置300通过上述转接线3160与终端连接后,大大提高了耳机系统的适配性以及便利性。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模数转换器3120和处理器36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为电压比较器和数字逻辑电路的组合,来产生不同的控制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耳机控制装置中设置信号调理器以及模数转换器,提高了耳机控制装置的准确性;在耳机控制装置中设置可充电电池,且设置耳机插头通过转接线与终端连接,大大提高了耳机系统的适配性以及便利性。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耳机控制装置。
如图8所示,一种耳机控制方法包括:
S801、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
可选地,第一振动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耳机中,由于用户在佩戴第一耳机后,第一耳机中的部分结构会与用户耳朵附近的皮肤接触,因此可以将第一振动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耳机且靠近耳朵附近皮肤的结构中,第一振动传感器还可以外露于第一耳机,以便第二振动传感器可以接触用户的耳朵附近的皮肤,以便更好地采集用户发出的振动,提高耳机控制装置的操作灵敏性。
类似地,第二振动传感器设置于第二耳机中,其具体设置的位置可以与第一振动传感器相同或者类似,以便使得第一振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振动数据较为类似,便于后续对振动数据的处理。
可选地,第一振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传感器在工作时,可以持续监控以及采集来自用户的目标振动数据。由于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当双手不便于直接操作耳机时,能够灵活活动的身体器官还可以是牙齿,且用户的牙齿距离用户的耳朵较近,因此目标振动数据可以是用户通过碰撞牙齿时产生的振动数据,这样第一振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传感器可以及时采集到目标振动数据。
可选地,处理器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处理器可以是执行通用运算的核心硬件单元,由于处理器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因此处理器可以接收并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传感器各自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由于目标振动数据可以是模拟信号,为了将模拟信号转换为处理器可以识别并进行处理的数字信号,在选用处理器时可以选择带有模数转换器的处理器,以使得模数传感器可以先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处理器后续的处理。
S802、根据目标振动数据生成控制信号,以及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模拟开关。
可选地,模拟开关的输入端与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模拟开关的输出端通过耳机插头与终端连接。模拟开关可以采用MOS管的开关方式实现了对信号链路关断或者打开,由于其功能类似于开关,而用模拟器件的特性实现,成为模拟开关,也即模拟开关在电子设备中主要起接通信号或断开信号的作用。模拟开关还与预设装置并联,可以是模拟开关的输入端与预设装置的一端连接,模拟开关的输出端与预设装置的另一端连接,预设装置为耳机麦克风105、第一耳机以及第二耳机中的至少一种。
当处理器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并根据目标振动数据生成控制信号后,由于模拟开关的输入端与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因此处理器还可以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模拟开关,由于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模拟开关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且模拟开关的输出端通过耳机插头与终端连接,也即模拟开关的输出端与耳机插头连接,耳机插头再与终端连接,因此模拟开关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可以闭合模拟开关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也就实现了闭合模拟开关与预设装置之间的并联。
可选地,由于目标振动数据可以是用户通过碰撞牙齿时产生的振动数据,因此若用户想要表达不同的控制命令,可以通过控制牙齿碰撞位置、牙齿碰撞强度、牙齿碰撞时间以及牙齿碰撞频率中的至少一种,以使得第一振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传感器分别采集到不同的目标振动数据。不同的目标振动数据经过处理器360的处理后,可以产生不同的控制命令,以控制模拟开关380的不同输出端与预设装置之间的并联,终端检测到模拟开关380与预设装置之间并联变化之后,例如,可以是模拟开关380与预设装置之间并联之后的电阻变化,终端可以产生与不同的目标振动数据相对应的控制命令。例如,双击左侧牙齿(即让左侧牙齿碰撞两次)终端产生播放上一曲的控制命令,双击右侧牙齿(即让右侧牙齿碰撞两次)终端产生播放下一曲的控制命令,以及双击中部牙齿(即让中部牙齿碰撞两次)终端产生播放或者暂停的控制命令,进而实现了通过获取用户牙齿的振动数据,对终端进行控制的过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先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然后根据目标振动数据生成控制信号,以及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模拟开关;最后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以使得模拟开关与预设装置并联。当终端与耳机插头连接后,可以根据预设装置的并联电阻变化,产生对应的耳机控制指令。因此用户不需要手动按压实体按键,即可实现对耳机的控制,提高了对耳机进行控制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9所示,方法步骤包括:
S901、获取至少一个样本碰撞数据,并获取各样本碰撞数据对应的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样本振动数据;其中,样本碰撞数据包括牙齿碰撞位置、牙齿碰撞强度、牙齿碰撞时间以及牙齿碰撞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为了准确解析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可以预先建立样本数据库,以使得处理器在获取到目标振动数据后,可以根据样本数据库快速、准确地解析并生成目标振动数据对应的控制信号。样本数据库可以是在终端生产之前建立,可以在预设实验室中通过给实验人员佩戴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耳机控制装置的耳机,通过多次改变牙齿碰撞位置、牙齿碰撞强度、牙齿碰撞时间以及牙齿碰撞频率中的至少一种,以产生至少一个样本碰撞数据,此时再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在各样本碰撞数据下采集的样本振动数据,以实现后续对样本数据库的建立。采用这种方式,在准确解析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的同时,还可以有效节约用户在使用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耳机控制装置的耳机时的入门时间,提高了耳机控制方法的应用范围。
可选地,样本数据库还可以是,用户在使用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耳机控制装置的耳机时,自己建立属于个人的样本数据库。具体地,用户可以在佩戴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耳机控制装置的耳机后,通过多次改变牙齿碰撞位置、牙齿碰撞强度、牙齿碰撞时间以及牙齿碰撞频率中的至少一种,以产生至少一个样本碰撞数据,此时再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在各样本碰撞数据下采集的样本振动数据,以实现后续对样本数据库的建立。采用这种方式,用户可以随时对地建立个人样本数据库,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样本数据库进行修正,大大提高了处理器根据样本数据库解析并生成目标振动数据对应的控制信号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S902、将至少一个样本碰撞数据,以及各样本碰撞数据对应的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样本振动数据保存至样本数据库。
可选地,将通过上述至少一种方式获取的至少一个样本碰撞数据,以及各样本碰撞数据对应的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样本振动数据保存至样本数据库,该样本数据库可以设置于终端本地,样本数据库还可以设置于云服务器中,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903、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
关于S903的详细描述,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中S801中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S904、基于样本数据库中样本碰撞数据以及样本振动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目标振动数据对应的目标碰撞数据。
可选地,由于样本数据库中一个样本碰撞数据,可以对应一个样本振动数据,因此当处理器获取到目标振动数据后,可以现在样本数据库查找到与目标振动数据相对应的第一样本振动数据,并获取第一样本振动数据对应的第一样本碰撞数据,将第一样本碰撞数据作为目标振动数据的目标碰撞数据。
可选地,目标碰撞数据可以是牙齿碰撞位置、牙齿碰撞强度、牙齿碰撞时间以及牙齿碰撞频率中的至少一种。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牙齿状态示意图。如图10所示,当用户牙齿未闭合,或者闭合但未发生碰撞,可以认为此时用户的牙齿并未产生目标碰撞数据。下面以牙齿碰撞位置为例,介绍用户牙齿产生目标碰撞数据的情形。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牙齿状态示意图,如图11所示,当用户左侧牙齿碰撞时,可以产生第一目标碰撞数据;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牙齿状态示意图,如图12所示,当用户中部牙齿碰撞时,可以产生第二目标碰撞数据;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牙齿状态示意图,如图13所示,当用户右侧牙齿碰撞时,可以产生第三目标碰撞数据。
S905、根据目标碰撞数据生成控制信号,控制信号至少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中的一种。
可选地,处理器在接收到上述目标碰撞数据后,可以根据预先的设置的目标碰撞数据与控制命令的对应规则,得到各目标碰撞数据对应的控制命令。例如,例如,根据第一目标碰撞数据(碰撞左侧牙齿)处理器产生播放上一曲的第一控制信号,根据第二目标碰撞数据(碰撞右侧牙齿)处理器产生播放下一曲的第二控制信号,以及根据第三目标碰撞数据(碰撞中部牙齿)处理器产生播放或者暂停的第三控制信号。
S906、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模拟开关。
可选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不同输出端与终端之间的连接。为了实现通过控制信号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不同输出端与终端之间的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模拟开关可以至少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二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三信号输出端。
可选地,以上述实施例中的国际标准的耳机插头,且预设装置为耳机麦克风为例,模拟开关的还可以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二信号输入端。第一信号输入端与处理器连接,用于接收来自处理器的数据或者控制信号;第二信号输入端与耳机插头的麦克风段连接。
可选地,当控制信号为第一控制信号时,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第一信号输出端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当控制信号为第二控制信号时,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包括: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第二信号输出端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当控制信号为第三控制信号时,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包括:第三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第三信号输出端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
具体地,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耳机插头。当模拟开关接收到处理器发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仅闭合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之间的连接,而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终端连接,耳机麦克风与第一电阻之间并联,第一电阻可以为零欧姆的电阻,那么耳机麦克风也就被短接,终端检测到上述第一种电阻变化后,此时相当于耳机控制装置向终端发出的第一控制信息。
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耳机插头。当模拟开关接收到处理器发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仅闭合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之间的连接,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终端连接,耳机麦克风与第二电阻之间并联,终端检测到上述第二种电阻变化后,此时相当于耳机控制装置向终端发出的第二控制信息。
第三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耳机插头。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耳机插头。当模拟开关接收到处理器发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后,根据第三控制信号仅闭合第三信号输出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之间的连接,而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终端连接,耳机麦克风与第三电阻之间并联,终端检测到上述第三种电阻变化后,此时相当于耳机控制装置向终端发出的第三控制信息。
终端根据上述第一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或者第三控制信息,即可实现对音频的播放/暂停,上一曲/快退或者下一曲/快进等功能。其中终端根据控制信息实现何种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终端还可以根据控制信息不仅实现对音频的控制,还可以实现终端诸如视频、语音助手或者摄像功能的控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项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第一耳机、第二耳机、耳机麦克风、耳机插头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耳机控制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装置、耳机控制方法以及耳机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耳机控制装置,应用于耳机装置,所述耳机装置包括第一耳机、第二耳机、耳机麦克风以及耳机插头,所述耳机插头分别与所述第一耳机、所述第二耳机以及所述耳机麦克风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振动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机中;
第二振动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机中;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
模拟开关,所述模拟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模拟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耳机插头连接;
所述模拟开关与预设装置并联,所述预设装置为所述耳机麦克风、所述第一耳机或者所述第二耳机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控制装置还包括:信号调理器以及模数转换器;
所述信号调理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信号调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中所述的耳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开关至少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二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三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耳机插头;
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耳机插头;
所述第三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耳机插头;
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的电源端口与所述模拟开关的电源端口,通过所述耳机插头与终端中的电源端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控制装置还包括:可充电电池;
所述可充电电池的电源端口与所述处理器的电源端口和所述模拟开关的电源端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插头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接口或闪电接口与终端连接;
所述USB接口包括但不限于A型USB接口、B型USB接口以及C型USB接口。
7.一种耳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振动数据生成控制信号,以及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模拟开关;
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以使得所述模拟开关与预设装置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目标振动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样本碰撞数据,并获取各样本碰撞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所述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样本振动数据;其中,所述样本碰撞数据包括牙齿碰撞位置、牙齿碰撞强度、牙齿碰撞时间以及牙齿碰撞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将所述至少一个样本碰撞数据,以及所述各样本碰撞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所述第二振动传感器采集的样本振动数据保存至样本数据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振动数据生成控制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样本数据库中所述样本碰撞数据以及所述样本振动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目标振动数据对应的目标碰撞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碰撞数据生成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至少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信号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模拟开关闭合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
当所述控制信号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包括: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模拟开关闭合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
当所述控制信号为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时,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闭合与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包括:
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模拟开关闭合第三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耳机插头之间的连接。
1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第一耳机、第二耳机、耳机麦克风、耳机插头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控制装置。
CN201911334039.6A 2019-12-23 2019-12-23 耳机控制装置、耳机控制方法以及耳机 Active CN111093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4039.6A CN111093134B (zh) 2019-12-23 2019-12-23 耳机控制装置、耳机控制方法以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4039.6A CN111093134B (zh) 2019-12-23 2019-12-23 耳机控制装置、耳机控制方法以及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3134A true CN111093134A (zh) 2020-05-01
CN111093134B CN111093134B (zh) 2022-01-11

Family

ID=70396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4039.6A Active CN111093134B (zh) 2019-12-23 2019-12-23 耳机控制装置、耳机控制方法以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931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5294A (zh) * 2020-09-21 2020-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加密方法及其客户终端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7866A (ja) * 2003-05-22 2004-12-09 Sony Corp 被制御機器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201298912Y (zh) * 2008-09-26 2009-08-26 袁慧君 一种耳机插头
CN203056198U (zh) * 2012-11-07 2013-07-10 宁波煊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插头
CN104317388A (zh) * 2014-09-15 2015-01-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5516851A (zh) * 2016-01-21 2016-04-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控制装置
CN205726231U (zh) * 2016-02-25 2016-11-23 硕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线控耳机
CN206024049U (zh) * 2016-08-11 2017-03-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控耳机
CN206302533U (zh) * 2016-12-14 2017-07-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单相断电式耳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7866A (ja) * 2003-05-22 2004-12-09 Sony Corp 被制御機器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201298912Y (zh) * 2008-09-26 2009-08-26 袁慧君 一种耳机插头
CN203056198U (zh) * 2012-11-07 2013-07-10 宁波煊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插头
CN104317388A (zh) * 2014-09-15 2015-01-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5516851A (zh) * 2016-01-21 2016-04-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控制装置
CN205726231U (zh) * 2016-02-25 2016-11-23 硕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线控耳机
CN206024049U (zh) * 2016-08-11 2017-03-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控耳机
CN206302533U (zh) * 2016-12-14 2017-07-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单相断电式耳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5294A (zh) * 2020-09-21 2020-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加密方法及其客户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3134B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9696B (zh) 一种与耳机盒建立交互的无线耳机
CN108886653B (zh) 一种耳机声道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KR20140132660A (ko) 전자장치의 전원을 이용하여 능동소음제거 이어폰에 전원을 공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205071294U (zh) 耳机控制电路、耳机、音频输出装置及显示装置
US10951973B2 (en) Headset,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US11717219B2 (e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ing system
US10136209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upplying power to active noise reduction headset
CN203909716U (zh) 一种新型的意念耳机
CN113489830A (zh) 信息处理设备
WO2021224497A1 (en) Ear worn device
CN111093134B (zh) 耳机控制装置、耳机控制方法以及耳机
CN113015049B (zh) 开关检测方法、无线耳机、耳机盒及存储介质
CN115022775A (zh) 驱动电路、终端设备及保护方法
EP3945732B1 (en) Head-wearable hearing instrument with improved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CN209860622U (zh)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装置及无线耳机
US20130259257A1 (en) Corded audio device with wireless data exchange
WO2023020322A1 (zh) 无线耳机、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系统
CN208316954U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110719559A (zh) 一种骨导式声音处理器信号采集分析系统
WO2020042491A9 (zh) 一种耳机远场交互方法、耳机远场交互配件及无线耳机
CN107996027B (zh) 耳机的控制装置和有线耳机
CN206389520U (zh) 智能控制型耳机
US20170374447A1 (en) Earbuds for use both wirelessly and with a wired connection
US10512028B1 (en) Wireless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040425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