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3804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3804A
CN111083804A CN202010072761.3A CN202010072761A CN111083804A CN 111083804 A CN111083804 A CN 111083804A CN 202010072761 A CN202010072761 A CN 202010072761A CN 111083804 A CN111083804 A CN 111083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data
frame data
connec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27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83804B (zh
Inventor
朱冲
刘峰
吴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27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83804B/zh
Priority to CN202210050504.9A priority patent/CN1146981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83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380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0285 priority patent/WO2021147660A1/zh
Priority to EP21743782.1A priority patent/EP4080987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3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3804B/zh
Priority to US17/868,416 priority patent/US2022035367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7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without using a trusted network node as an anch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04W12/037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of the control plane, e.g. signalling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38Key agreement,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 in which a shared key is derived by parties as a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contributed by, or associated with, each of the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14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a plurality of keys or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1Key generation or deri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3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using a trusted network node as an anchor
    • H04W12/0431Key distribution or pre-distribution; Key agre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3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using a trusted network node as an anchor
    • H04W12/0433Key managemen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网元之间的连接(如物理连接或数据通信链路)断开后,需要再次进行通信所需耗时长,存在失败风险的问题。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已成功建立连接,且已完成初始秘钥协商。第一网元在确定与第二网元的连接断开时,存储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状态信息;在确定与第二网元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时,根据自身存储的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生成第三秘钥;第一秘钥是传输该最后一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第二秘钥包括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传输最后一帧数据之前的j帧数据中每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根据第三秘钥,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状态信息,与第二网元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多设备联合组网得以广泛应用。网络中的设备通常称为网元。网元(或者说节点,node)与网元之间可通过无线或有线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建立物理连接,用于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图1为一种典型的设备联合组网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网元1与网元2直接建立物理连接。该物理连接可以采用无线(如射频通信)方式建立,也可以采用有线(如电力线,网线等)方式建立。网元1和网元2之间基于建立的物理连接可实现数据传输。其中,基于以无线方式建立的物理连接通信的方式可以称为无线通信。
在网络通信中,通常需确保两个网元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尤其在无线通信中。这是因为无线通信的载体是电磁波,电磁波是在开放环境中向空中辐射的,任何具备匹配接收器的设备只要在辐射范围内,便可接收到对应信号,因此,无线通信中的数据传输安全性更加重要。鉴于此,在现有技术中,网元之间在物理连接建立后,往往需进行秘钥协商,如网元之间可通过4次握手进行秘钥协商,进而,实现网元间数据通信链路的建立。基于建立的数据通信链路,网元之间利用协商出来的秘钥可进行数据的加密通信,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
在网元之间的连接,如上述物理连接或上述数据通信链路断开后,网元间的通信中断,如果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则需要再次执行秘钥协商过程,以恢复数据通信链路,之后,才能再次进行通信,这会导致再次进行通信所需耗时较长。另外,在无线通信中,由于其开放性,无线信号之间通常会存在干扰。因此,再次执行秘钥协商过程,可能会由于其他无线信号的干扰导致秘钥协商失败,以致数据通信链路恢复失败,即再次执行秘钥协商过程,存在失败风险,使得网元之间无法再次进行通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解决了网元之间的连接(如物理连接或数据通信链路)断开后,需要再次进行通信所需耗时长,存在失败风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网元,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已成功建立连接,且已完成初始秘钥协商,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一网元在确定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连接断开时,存储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第i帧数据是连接断开前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如第i帧数据可以是连接断开前第一网元发送给第二网元的数据,也可以是连接断开前第一网元接收到的来自第二网元的数据。第一网元在确定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时,根据第一网元存储的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生成第三秘钥;第一秘钥是传输第i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二秘钥包括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传输第i帧数据之前的j帧数据中每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j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i-1的整数;第一网元根据第三秘钥,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状态信息,与第二网元进行通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元之间建立了物理连接,且已经进行过秘钥协商过程,完成了数据通信链路的建立后,在网元通信的过程中,保存所使用的秘钥和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使得在网元之间连接断开后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时,无需重新执行秘钥协商过程,便可恢复数据通信链路。解决了网元之间的连接断开后,网元之间需要再次进行通信所需耗时长的问题,且降低了失败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元可以在确定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了断开信令时,确定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连接断开。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元可以在确定第一网元接收到第二网元发送的断开信令时,确定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的连接断开。其中,该断开信令可用于指示断开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的连接。在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了断开信令,或第一网元接收到来自第二网元的断开信令后,网元间的数据通信链路将会断开,网元间的通信将会停止。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秘钥可以是第一网元生成该第一秘钥后存储在第一网元中的。类似的第二秘钥可以是第二网元生成对应秘钥后存储在第一网元中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元可以在确定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了第i帧数据后,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网元返回的响应数据时,确定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的连接断开;或,第一网元可以在确定第一网元接收到第二网元发送的第i帧数据后,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网元发送的数据时,确定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的连接断开。第一网元通过判定最后通信时间,发送的帧长时间失败等方式确定网元间的物理连接是否断开。在物理连接断开后,网元间的数据通信链路也断开,通信将会停止。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包括: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了连接信令。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包括:第一网元接收到来自第二网元的连接信令。连接信令用于指示建立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连接。在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了连接信令或接收到来自第二网元的连接信令时,说明两者需再次进行通信,或者说满足了再次通信的条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包括: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的线缆连接上,或第二网元处于第一网元的无线网络辐射区域内。在网元间的线缆连接上,或第二网元处于第一网元的无线网络辐射区域内时,说明两者需再次进行通信,或者说满足了再次通信的条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元根据第三秘钥,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状态信息,与第二网元进行通信,包括:第一网元根据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状态信息生成第i+1帧数据,并采用第三秘钥对第i+1帧数据加密后发送给第二网元;或,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网元的第i+1帧数据,并采用第三秘钥对第i+1帧数据进行解密,并根据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状态信息生成第i+1帧数据的响应数据后发送给第二网元,响应数据用于指示第i+1帧数据是否接收成功。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包括:帧序列号和序列控制域;连接状态信息包括收发帧数和连接状态;连接状态用于指示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已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网元也会在确定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间的连接断开时,保存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且由于通信的对等性,第二网元与第一网元存储的信息是相同的。第二网元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具体实现与第一网元类似,本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元,该网元可以为本申请中的第一网元。该网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模块;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运行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使得网元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网元上运行时,使得网元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示方法中第一网元行为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存储单元或模块,生成单元或模块,通信单元或模块,确定单元或模块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二方面所述的网元,第三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四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第五方面所述的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典型的设备联合组网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加密传输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目前,多设备可通过联合组网进行通信。网络中的设备通常称为网元。在多个网元组成的网络中,一个网元可以仅与该网络中的另一个网元通信。如,以组网的网元均为手机为例。手机1可与手机2采用蓝牙协议组成蓝牙网络。在该蓝牙网络中,手机1仅可与手机2进行通信。又如,以组网的网元包括手机和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为例。手机可与PC采用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协议组成Wi-Fi直连网络。在该Wi-Fi直连网络中,手机仅可与PC进行通信。再如,以组网的网元为手机和PC为例。手机可与PC采用蓝牙协议和Wi-Fi协议组成网络。在该网络中,手机仅可与PC进行通信。网络中的一个网元也可以与该网络中的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网元通信。如,以组网的网元包括接入点(accesspoint,AP,如Wi-Fi路由器),及站点(station,STA,如手机,PC,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为例。AP可与多个STA采用Wi-Fi协议组成Wi-Fi局域网。在该Wi-Fi局域网中,AP可与多个STA进行通信。
网络中网元之间的通信可基于通过无线或有线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建立的物理连接来实现。在通信过程中,为了确保两个网元之间通信的安全性,在网元之间的物理连接建立后,通常还需进行秘钥协商,以实现网元间数据通信链路的建立。例如,以上述Wi-Fi局域网为例。AP(如Wi-Fi路由器)与每个STA(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之间可通过4次握手完成秘钥协商,实现AP与STA间数据通信链路的建立。协商的秘钥可用作AP与STA之间传输数据的加解密。
在现有技术中,在网元之间的连接,如物理连接或数据通信链路断开后,如果两者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通常需要再次执行秘钥协商过程,以恢复网元间的数据通信链路,但这会导致再次进行通信所需耗时较长。另外,还可能会存在失败风险,如由于无线信号的干扰导致秘钥协商失败,以致数据通信链路恢复失败,使得网元之间无法进行再次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果网元之间建立了物理连接,且已经进行过秘钥协商过程,完成了数据通信链路的建立,则在网元之间的连接,如物理连接或数据通信链路断开后,如果两者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无需网元之间重新执行秘钥协商过程,便可恢复数据通信链路。解决了网元之间的连接断开通信中断后,网元之间需要再次进行通信所需耗时长的问题,且降低了失败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适应于各种类型的网络系统。例如,采用无线方式联合组网的网络。其中,采用无线方式联合组网时,采用的无线通信协议可以为Wi-Fi协议、蓝牙(Bluetooth)协议、ZigBee协议、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协议等。又例如,采用有线方式联合组网的网络。其中,有线方式可以为电力线,网线等线缆。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网元(或者称为节点,node)可以为电子设备(以下图2中将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也可以为AP,还可以为其他网络节点,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如台灯,音箱,空调,电饭煲,电视机等智能家居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可穿戴设备、媒体播放器等设备。本实施例中所述的AP可以是Wi-Fi路由器,也可以是手机等能够提供Wi-Fi网络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网络中网元的具体设备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
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SIM接口,和/或USB接口等。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电子设备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中的指令,存储传输该第i帧数据所需使用的秘钥和传输该第i帧数据之前的j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在确定满足预设条件时,存储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状态信息。这样,在与对端网元的连接断开通信中断后,若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则可使用保存的秘钥,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及连接状态信息继续进行通信。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storage,UFS)等。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电子设备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电子设备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电子设备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电子设备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姿态。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拍摄防抖。陀螺仪传感器180B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气压传感器180C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电子设备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电子设备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如拍摄场景,电子设备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180F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
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电子设备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电子设备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电子设备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电子设备附近没有物体。电子设备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180G检测用户手持电子设备贴近耳朵通话,以便自动熄灭屏幕达到省电的目的。接近光传感器180G也可用于皮套模式,口袋模式自动解锁与锁屏。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180L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180G配合,检测电子设备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电子设备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利用温度传感器1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等。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电子设备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中,不能和电子设备分离。
以下实施例中的方法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电子设备中实现。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首次连接建立”流程和“连接恢复”流程。
如图3所示,“首次连接建立”流程可以包括以下S301-S303。
S301、网元1和网元2建立物理连接。
其中,网元1和网元2可采用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建立物理连接。例如,以采用有线方式建立物理连接为例,当网元1和网元2之间接上线缆,如网线后,网元1与网元2之间的物理连接成功建立。又例如,以采用无线的方式建立物理连接为例,当网元1处于网元2的无线网络辐射区域内,或者说网元2处于网元1的无线网络辐射区域内时,网元1与网元2之间的物理连接成功建立。
S302、网元1和网元2进行初始秘钥协商,完成网元1和网元2间数据通信链路的建立。
在网元1和网元2之间的物理连接建立后,为了确保通信的安全性,网元1和网元2可进行初始秘钥协商,进而,完成网元1和网元2间数据通信链路的建立。
示例性的,以网元1为AP,网元2为STA为例。在STA处于AP的无线网络辐射区域内时,AP与STA的物理连接成功建立。之后,AP与STA之间可通过四次握手进行初始秘钥协商。
例如,以AP和STA基于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AP)完成初始秘钥协商为例。初始秘钥协商过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AP与STA之间的物理连接建立后,基于该物理连接,AP向STA发送随机数AN(Anonce)。STA根据来自AP的消息,可获得随机数AN和认证者MAC地址(AuthenticatorMAC,AM)。之后,STA可结合STA生成的随机数SN(Snonce)、请求者MAC地址(Supllicant MAC,SM)以及主秘钥(PMK),并根据随机数AN和AM确定对偶秘钥(PTK)。
步骤2:基于AP和STA间的物理连接,STA向AP发送随机数SN(Snonce)和消息完整性校验码(message integrity code,MIC)。AP接收到来自STA的消息后,根据MIC对接收到消息的完整性进行校验,校验通过后可获得随机数SN和SM。之后,AP可结合AP生成的随机数AN、AM及PMK,并根据随机数SN和SM确定组秘钥(GTK)。并执行步骤3。
步骤3:AP向STA发送MIC和步骤2中确定出的GTK。STA接收到来自AP的消息后,根据MIC对接收到消息的完整性进行校验,并根据接收到的GTK校验步骤1中确定出的PTK是否正确。并在校验得到步骤1中确定出的PTK正确后,执行步骤4。
步骤4:STA向AP发送ACK,并使用步骤1中确定的PTK进行加密。之后,AP和STA初始秘钥协商过程完成,AP与STA间的数据通信链路成功建立。
以上示例是以网元间基于WAP完成初始秘钥协商为例,对网元间的初始秘钥协商过程进行说明的。在网元间其他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时,也可以基于其他过程实现初始秘钥协商,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对网元间初始秘钥的协商具体过程不做限制。
S303、网元1和网元2采用协商的秘钥进行数据的加密通信。
在网元1和网元2间的数据通信链路建立后,基于建立的数据通信链路,网元1和网元2可采用协商出的秘钥进行数据的加密通信。
继续结合上述S302中的示例,步骤1中确定出的PTK和步骤2中确定出的GTK即为AP和STA协商出的秘钥,可用于AP和STA间传输数据加解密。例如,可用于第一帧数据传输的加解密。之后数据传输的秘钥可根据前一帧或者前几帧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秘钥确定。
例如,结合图5,以后一帧数据传输的秘钥根据前一帧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秘钥确定为例。将步骤1中确定出的PTK称为K1,将步骤2中确定出的GTK称为K1'。在AP和STA间数据通信链路建立成功后,两者可采用K1和K1'进行第一帧数据的传输。如图5中的S1、AP向STA发送第一帧数据,该第一帧数据采用S302中协商出的GTK,即K1'进行加密。STA接收到该第一帧数据后,如图5中的S2、STA采用S302中协商出的PTK,即K1进行解密。
之后,在两者之间需要进行第二帧数据的传输时,可各自根据传输第一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确定传输第二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并采用确定出的秘钥进行第二帧数据的传输。如图5中的S3、STA用K1加上随机数确定出K2。如图5中的S4、STA向AP发送第二帧数据,该第二帧数据采用K2进行加密。如图5中的S5、AP用K1'加上随机数确定出K2'。在接收到第二帧数据时,如图5中的S6、AP采用K2'进行解密。
接下来,AP和STA可各自根据传输第二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确定传输第三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并采用确定出的秘钥进行第三帧数据的传输。如图5中的S7、AP用K2'加上随机数确定出K3'。如图5中的S8、AP向STA发送第三帧数据,该第三帧数据采用K3'进行加密。如图5中的S9、STA用K2加上随机数确定出K3。在接收到第三帧数据时,如图5中的S10、AP采用K3进行解密。
依次类推,AP和STA可分别根据传输第i-1帧数据需使用的秘钥确定传输第i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并采用确定出的秘钥进行第i帧数据的传输。如图5中的S11、AP用Ki-1'加上随机数确定出Ki',如图5中的S12、STA用Ki-1加上随机数确定出Ki。这样,如图5中的S13,AP和STA可采用该Ki'和Ki进行第i帧数据的加密传输。
可以理解的,在网元1和网元2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者之间连接断开的情况。该连接可以为物理连接或数据通信链路。如,网元1和网元2之间连接的线缆断开,或者网元2离开网元1的无线网络辐射区域,之后两者间的物理连接会断开。当然,两者之间的物理连接断开,数据通信链路也会断开。又如,网元1和网元2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发送了用于断开两者之间的数据通信链路的断开信令,之后两者间的数据通信链路会断开。在网元1和网元2之间的连接断开后,两者之间的通信便会停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在网元1和网元2间连接断开后,如果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数据通信链路能够快速得到恢复,该方法还包括“连接恢复”流程。如图4所示,该“连接恢复”流程包括以下S401-S403。
S401、网元1和网元2存储传输该第i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和传输该第i帧数据之前的j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
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j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i-1的值。作为一种示例,网元(如网元1或网元2)可在生成传输数据所需使用的秘钥后将生成的秘钥存储起来。例如,网元1在生成传输第i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后,将生成的秘钥存储起来。又例如,网元1可在生成传输第i-1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后,将生成的秘钥存储起来。另外,网元中可仅保存当前传输的数据帧的秘钥,及从当前传输的数据帧开始之前的j帧数据的秘钥。
可以理解的,由于在网元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当前帧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秘钥可根据其前一帧或者前几帧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秘钥确定。因此,为了能够网元之间的连接断开后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通信链路,网元(网元1或网元2)可存储传输该第i帧数据所需使用的秘钥,并存储传输该第i帧数据之前的j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
继续结合S303中的示例,以网元1,如AP执行S401为例。AP可存储秘钥[Ki-j',Ki']。以网元2,如STA执行S401为例。STA可存储秘钥[Ki-j,Ki]。
其中,j的取值范围为[0,i-1]。例如,以j取0为例。AP存储秘钥Ki'。STA存储秘钥Ki。又例如,以j取2为例。AP存储秘钥Ki-2',Ki-1'和Ki'。STA存储秘钥Ki-2,Ki-1和Ki
需要说明的是,传输第i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即为本申请中的第一秘钥。传输第i帧数据之前的j帧数据中每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即为本申请中的第二秘钥。
S402、网元1和网元2在确定满足预设条件时,存储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
其中,第i帧数据是网元1和网元2间的连接(如物理连接或数据通信链路)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网元1和网元2存储的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网元间进行数据传输所需的各种信息。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用于在连接断开后需要再次通信时数据的生成。示例性的,以网元1和网元2采用Wi-Fi协议联合组网为例,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帧序列号和序列控制域等。连接状态信息可以包括收发帧数和连接状态等。其中,帧序列号用于指示第i帧数据是网元1和网元2之间传输的序号。如帧序列号为i,用于指示该第i帧数据是网元1和网元2之间传输的第i个帧。帧控制域可以包括协议版本域(protocol version)和类型域等。协议版本域用于指示第i帧数据所遵循的协议版本。类型域用于指示第i帧数据为管理帧、数据帧或者控制帧,还用于指示第i帧数据的子类型。收发帧数指的是到第i帧数据为止,网元1和网元2传输的帧数。连接状态可以是已连接、已认证,用于指示网元1与网元2已连接,且已认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元1和网元2均需要执行S402,即均需执行在确定满足预设条件时,存储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的操作。为了便于描述,以下以网元1执行S402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为网元1和网元2间的数据通信链路断开。也就是说,网元1在确定与网元2之间的数据通信链路断开时,存储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即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
示例性的,网元1可以在通知网元2断开数据通信链路,或者接收到网元2断开数据通信链路的通知时,确定与网元2之间的数据通信链路断开。此时,网元1存储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
例如,在网元1向网元2发送了第i帧数据,或者网元1接收了来自网元2的第i帧数据后,网元1向网元2发送了断开信令,该断开信令用于指示断开网元1与网元2之间的连接,如数据通信链路。在网元1向网元2发送了断开信令后,网元1和网元2会断开两者之间的数据通信链路。因此,在网元1发送了断开信令时,网元1可存储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即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又例如,在网元1向网元2发送了第i帧数据,或者网元1接收了来自网元2的第i帧数据后,网元1接收到了来自网元2的上述断开信令。在网元1接收到来自网元2的断开信令后,网元1和网元2会断开两者之间的数据通信链路。因此,在网元1接收到来自网元2的断开信令时,网元1可将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即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保存起来。其中,上述断开信令可以是遵循网元1和网元2联合组网所使用的无线通信协议的信令。如,网元1和网元2采用Wi-Fi协议联合组网,上述断开信令可以是Wi-Fi协议中定义的disassoc帧或deauth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为网元1和网元2间的物理连接断开。也就是说,网元1在确定与网元2之间的物理连接断开时,存储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即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
示例性的,如果在网元1和网元2传输数据的过程中,网元2主动离开,如有线连接的线缆断开,或无线连接时网元2离开网元1的无线网络辐射区域,而网元2并未通过对应断开信令通知网元1,此时两者的物理连接断开。其中,网元1可通过判定最后通信时间,发送的帧长时间失败等方式确定网元间的物理连接是否断开。在确定网元间的物理连接断开后,网元1可将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存储起来。例如,在网元1向网元2发送了第i帧数据后,如果网元1确定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网元2返回的响应数据,则表明网元1与网元2间的物理连接已断开,此时网元1可保存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即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又例如,在网元1接收到来自网元2的第i帧数据后,如果网元1确定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来自网元2的其他数据,则表明网元1与网元2间的物理连接已断开,此时网元1可保存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即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为保存周期到达。也就是说,网元1可以周期性地存储与网元2之间传输的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状态信息,以确保在网元1与网元2间的连接断开后,网元1保存了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即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
对于网元2而言,也会在确定满足预设条件时,保存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由于通信的对等性,因此,网元2与网元1存储的信息是相同的,即网元2也存储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网元2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描述与网元1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描述类似,本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S403、在网元1和网元2间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时,网元1和网元2使用S401和S402中保存的内容进行通信。
以在网元1和网元2传输了第i帧数据后连接断开为例。如上述S401和S402所述,在网元1和网元2之间的连接断开前,网元1和网元2均保存了传输该第i帧数据所需使用的秘钥和传输该第i帧数据之前的j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以及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当网元1和网元2间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时,网元1和网元2可利用S401和S402保存的内容直接进行通信。也就是说,无需进行秘钥协商,即无需执行S302中的步骤1-步骤4,数据通信链路便可恢复,进而继续进行通信。
其中,如果网元1和网元2是由于物理连接断开而停止通信的,则可以在网元1和网元2之间的物理连接恢复,如网元1和网元2之间的线缆重新连接上,或者网元2回到网元1的无线网络辐射区域内时,确定网元1和网元2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如果网元1和网元2是由于数据通信链路断开而停止通信的,则可以在接收到连接信令,或发送了连接信令时,确定网元1和网元2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该连接信令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间的连接。其中,该连接信令可以是遵循网元1和网元2联合组网所使用的无线通信协议的信令。如,网元1和网元2采用Wi-Fi协议联合组网,该连接信令可以是Wi-Fi协议中定义的assoc帧或auth帧。
例如,以AP和STA之间的物理连接断开停止通信为例,结合S401中的示例,在连接断开前,AP存储了秘钥[Ki-j',Ki'],STA存储了秘钥[Ki-j,Ki]。另外,AP和STA均存储了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如帧序列号,序列控制域,以及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如收发帧数(如收发帧数为i),以及连接状态(已连接、已认证)。
在AP和STA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如AP和STA之间的线缆重新连接上,或者STA回到AP的无线网络辐射区域内时,AP和STA可使用保存的秘钥,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继续进行通信。
以AP需要给STA传输数据为例。AP可使用保存的秘钥[Ki-j',Ki']生成新的秘钥Ki+1'。如,j=0,AP使用保存的秘钥Ki'加上随机数生成新的秘钥Ki+1'。又如,j=2,AP使用保存的秘钥Ki-2',Ki-1',Ki'和随机数生成新的秘钥Ki+1'。之后,AP使用保存的第i帧数据的帧序列号,序列控制域,收发帧数(如收发帧数为i),以及连接状态(已连接、已认证)生成第i+1帧数据,并采用Ki+1'加密后发送给STA。
另外,STA使用保存的秘钥[Ki-j,Ki]生成新的秘钥Ki+1。如,j=0,STA使用保存的秘钥Ki加上随机数生成新的秘钥Ki+1。又如,j=2,STA使用保存的秘钥Ki-2,Ki-1,Ki和随机数生成新的秘钥Ki+1。之后,STA使用Ki+1对来自AP的第i+1帧数据进行解密。另外,STA还可根据保存的第i帧数据的帧序列号,序列控制域,收发帧数(如收发帧数为i),以及连接状态(已连接、已认证)生成该第i+1帧数据的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给AP,该响应数据用于指示第i+1帧数据是否接收成功。
以下结合具体示例对本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举例介绍。如,结合图6,以手机与PC采用Wi-Fi协议组成Wi-Fi直连网络。在该Wi-Fi直连网络中,手机与PC进行通信为例。在用户持手机靠近家中的PC时,手机处于PC的无线网络辐射区域内,手机与PC的物理连接成功建立。用户可开启手机和PC的Wi-Fi直连功能(如华为的Huawei share功能),之后手机可与PC进行初始秘钥协商,以完成两者间数据通信链路的建立。以用户想将手机中的照片传输到PC中为例。手机可与PC采用协商的秘钥进行数据的加密通信,即将手机中的照片采用加密方式传输到PC中。在传输的过程中,用户持手机离开了家,即手机离开PC的无线网络辐射区域,此时,手机与PC的物理连接断开,无线通信链路也断开。手机和PC可分别保存连接断开前,手机与PC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如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及连接状态信息,并存储传输该第i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和传输该第i帧数据之前的j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如[Ki-j',Ki'])。这样,在用户回到家中,手机和PC的物理连接恢复后,无需再次执行秘钥协商过程,手机和PC使用保存的秘钥:[Ki-j',Ki'],及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便可继续进行照片的加密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网元之间建立了物理连接,且已经进行过秘钥协商过程,完成了数据通信链路的建立后,在网元通信的过程中,保存所使用的秘钥和连接断开前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使得在网元之间连接断开后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时,无需重新执行秘钥协商过程,便可恢复数据通信链路。解决了网元之间的连接断开后,网元之间需要再次进行通信所需耗时长的问题,且降低了失败风险。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网元,如上述网元1或网元2上运行时,使得网元执行如图3,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中的相应步骤。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图3,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中的相应步骤。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如图3,图4或图5所示方法中网元,如网元1或网元2行为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存储单元或模块,生成单元或模块,通信单元或模块,确定单元或模块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元,所述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已成功建立连接,且已完成初始秘钥协商,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在确定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的连接断开时,存储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所述连接断开前的连接状态信息,所述第i帧数据是连接断开前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
所述第一网元在确定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网元存储的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生成第三秘钥;所述第一秘钥是传输所述第i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二秘钥包括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传输所述第i帧数据之前的j帧数据中每帧数据所使用的秘钥,j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i-1的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三秘钥,所述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所述连接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网元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元在确定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了断开信令时,确定所述连接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元在确定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断开信令时,确定所述连接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元在确定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了所述第i帧数据后,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元返回的响应数据时,确定所述连接断开;或,
所述第一网元在确定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所述第i帧数据后,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数据时,确定所述连接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了连接信令。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网元的连接信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满足再次通信的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之间的线缆连接上,或所述第二网元处于所述第一网元的无线网络辐射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三秘钥,所述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所述连接状态信息,与所述第二网元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所述连接状态信息生成第i+1帧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三秘钥对所述第i+1帧数据加密后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或,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元的第i+1帧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三秘钥对所述第i+1帧数据进行解密,并根据所述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和所述连接状态信息生成所述第i+1帧数据的响应数据后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所述响应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i+1帧数据是否接收成功。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帧数据的标识信息包括:帧序列号和序列控制域;
所述连接状态信息包括收发帧数和连接状态;所述连接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已连接。
10.一种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模块;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使得所述网元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网元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网元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0072761.3A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10838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2761.3A CN111083804B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202210050504.9A CN114698149A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CT/CN2021/070285 WO2021147660A1 (zh) 2020-01-21 2021-01-0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EP21743782.1A EP4080987A4 (en) 2020-01-21 2021-01-05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7/868,416 US20220353675A1 (en) 2020-01-21 2022-07-19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2761.3A CN111083804B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0504.9A Division CN114698149A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3804A true CN111083804A (zh) 2020-04-28
CN111083804B CN111083804B (zh) 2022-02-11

Family

ID=703240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0504.9A Pending CN114698149A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202010072761.3A Active CN111083804B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0504.9A Pending CN114698149A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53675A1 (zh)
EP (1) EP4080987A4 (zh)
CN (2) CN114698149A (zh)
WO (1) WO202114766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7660A1 (zh) * 2020-01-21 2021-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23093277A1 (zh) * 2021-11-23 2023-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59029A1 (en) * 2020-11-13 2022-05-19 Cyberark Software Ltd. Detection of security risks based on secretless connection data
CN114071461B (zh) * 2021-11-12 2023-11-03 江苏亨通问天量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量子密钥加密的5g通信模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7457A (zh) * 2010-12-16 2012-04-25 微软公司 对等网络的安全协议
US20170064760A1 (en) * 2015-08-28 2017-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isted wireless connection setup
CN106912045A (zh) * 2017-01-03 2017-06-3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视机无线保真Wi‑Fi的回连方法和装置
CN107852606A (zh) * 2015-06-25 2018-03-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针对连接到ap的sta的重新关联时间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96863B2 (en) * 2010-12-03 2015-03-31 Yacov Yacobi Attribute-based access-controlled data-storage system
CN103313242B (zh) * 2012-03-16 2018-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密钥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3888941B (zh) * 2012-12-20 2018-03-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密钥协商的方法及装置
CN109120405B (zh) * 2018-10-29 2021-11-09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安全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698149A (zh) * 2020-01-21 2022-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7457A (zh) * 2010-12-16 2012-04-25 微软公司 对等网络的安全协议
CN107852606A (zh) * 2015-06-25 2018-03-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针对连接到ap的sta的重新关联时间
US20170064760A1 (en) * 2015-08-28 2017-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isted wireless connection setup
CN106912045A (zh) * 2017-01-03 2017-06-3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视机无线保真Wi‑Fi的回连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7660A1 (zh) * 2020-01-21 2021-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23093277A1 (zh) * 2021-11-23 2023-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80987A1 (en) 2022-10-26
US20220353675A1 (en) 2022-11-03
EP4080987A4 (en) 2023-05-24
CN114698149A (zh) 2022-07-01
WO2021147660A1 (zh) 2021-07-29
CN111083804B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89867B (zh)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及设备
EP3934292B1 (en) Bluetooth conn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21036835A1 (zh) 一种蓝牙搜索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108380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21052178A1 (zh) 一种Wi-Fi连接方法及设备
CN112469013B (zh)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373713B (zh)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EP4024957A1 (en) Bluetooth pair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21043219A1 (zh) 一种蓝牙回连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2143156A1 (zh) 一种加密通话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EP4336356A1 (en) Screen proj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3709024B (zh) 数据传输方法、介质及其电子设备
CN112615891B (zh) 配对方法及设备
CN115599596B (zh) 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691979B (zh) 无线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4037500A1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014377A (zh) 拥塞控制协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07205A (zh) 一种密钥重用方法以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