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3251B - 滑动助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动助力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83251B CN111083251B CN201811232422.6A CN201811232422A CN111083251B CN 111083251 B CN111083251 B CN 111083251B CN 201811232422 A CN201811232422 A CN 201811232422A CN 111083251 B CN111083251 B CN 1110832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
- shell
- magnetic pole
- magnetic
- rot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滑动助力装置,可应用于相对滑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滑动助力装置包括:动磁机构,设于第一壳体上,所述动磁机构包括中空轨道以及分别位于中空轨道两端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定磁机构,设于第二壳体上,所述定磁机构包括嵌入至中空轨道的旋转支架以及位于该旋转支架内部且呈环形排布的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驱动机构,与动磁机构和定磁机构均相连,用于在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滑开时控制第一磁体与第三磁体相互排斥,以及在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闭合时控制第二磁体与第三磁体或者第四磁体相互排斥。本公开可借助磁力作用实现助力两壳体的相对滑动,从而提升滑动过程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动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移动终端的应用也越来越为普及。手机作为移动通信领域最常见的终端设备,其根据结构设计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板式、翻盖式、以及滑盖式。其中,滑盖式手机是将显示屏设置在滑盖之上,而将输入按键设置在主机之上,从而通过滑盖与主机的相对滑动来实现手机工作状态的切换。
但是,目前的滑盖手机基本都是采用弹簧式定位结构来实现其相对滑动功能的,这种滑盖结构需要用户推动一半以上的行程才能实现滑盖的开启和闭合,因此会给用户带来滑动手感不佳的体验。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动助力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滑动助力装置,应用于相对滑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滑动助力装置包括:
动磁机构,设于第一壳体上,所述动磁机构包括中空轨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中空轨道两端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
定磁机构,设于第二壳体上,所述定磁机构包括嵌入至所述中空轨道的旋转支架以及位于所述旋转支架内部且呈环形排布的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
驱动机构,与所述动磁机构和所述定磁机构均相连,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滑开时控制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三磁体相互排斥,以及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闭合时控制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三磁体或者所述第四磁体相互排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和旋转部件;
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产生相对运动时驱动所述旋转部件的转动;
所述旋转部件用于支撑所述旋转支架并带动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以使所述第三磁体和/或所述第四磁体旋转至预设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件包括与所述定磁机构相连接的转轴,所述旋转支架套接在所述转轴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磁机构还包括滑动支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套接在所述旋转部件上的凸轮以及与所述滑动支架固定连接的换向凸台,所述凸轮与所述换向凸台相互配合以控制所述旋转部件的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凸台与所述滑动支架具有一体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轨道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磁体的第一区域和靠近所述第二磁体的第二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连通区域;
其中,所述换向凸台在对应所述连通区域的位置凸出,以使所述凸轮的突出部与所述第一区域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内边缘相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用于限定所述凸轮的旋转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靠近所述第二磁体的一端为第一磁极,所述第二磁体靠近所述第一磁体的一端为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同或者相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体靠近所述旋转支架外缘的一端为第三磁极,所述第四磁体靠近所述旋转支架外缘的一端为第四磁极,所述第三磁极与所述第四磁极的磁性相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体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四磁体为一个或多个,且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交替排布。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设置动磁机构和定磁机构,并使定磁机构的旋转支架嵌入至动磁机构的中空轨道中,以便于通过驱动机构来控制动磁机构中的磁体与定磁机构中的磁体的位置对应关系,从而达到借助磁力推动两壳体之间相对滑动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滑动助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滑动助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两壳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滑动助力装置的滑开过程示意图一;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滑动助力装置的闭合过程示意图一;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滑动助力装置的滑开过程示意图二;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滑动助力装置的闭合过程示意图二;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滑动助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具有滑盖结构的移动终端例如滑盖式手机。相关技术中的滑盖手机普遍采用弹簧式定位结构来实现滑动功能,这种结构需要用户推动一半以上的行程才能实现滑盖的开启和闭合,因此会给用户带来滑动手感不佳的体验。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助力装置可应用于具有滑盖结构的移动终端,通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设置动磁机构和定磁机构,并使定磁机构的旋转支架嵌入至动磁机构的中空轨道中,以便通过驱动机构来控制动磁机构中的磁体与定磁机构中的磁体的位置对应关系,从而达到借助磁力推动两壳体之间相对滑动的效果,以此来提升滑动过程的体验感。
图1和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助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滑动助力装置可以应用于相对滑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例如可以是滑盖式手机中的滑盖,第二壳体例如可以是滑盖式手机中的主机。根据图1和图2所示,所述滑动助力装置可以包括:
动磁机构10,设于第一壳体上,该动磁机构10包括中空轨道100以及分别位于中空轨道100两端的第一磁体101和第二磁体102;
定磁机构20,设于第二壳体上,该定磁机构20包括嵌入至中空轨道100的旋转支架200以及位于旋转支架200内部且呈环形排布的第三磁体201和第四磁体202;
驱动机构30,与动磁机构10和定磁机构20均相连,用于在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滑开时控制第一磁体101与第三磁体201相互排斥,并在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闭合时控制第二磁体102与第三磁体201或者第二磁体102与第四磁体202相互排斥。
其中,驱动机构30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很多种,例如凸轮机构或者连杆机构等,只要是能够实现直线运动与圆周运动之间的转化,以使定磁机构20中的第三磁体201或第四磁体202与动磁机构10中的第一磁体101或第二磁体102具有特定的位置对应关系即可,其它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针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如下说明。
第一、图1和图2并未示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结构,二者的位置可以认为是在平行于页面的平面上,第一壳体在前、第二壳体在后。基于此,图3示意性绘示了两壳体沿垂直页面方向的位置关系图。图中:第一壳体01位于左侧,动磁机构10固定于该第一壳体01上,第二壳体02位于右侧,定磁机构20固定于该第二壳体02上,且定磁机构20的旋转支架200嵌套在动磁机构10的中空轨道100中。
第二、考虑到本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磁体101、第二磁体102、第三磁体201、第四磁体202的磁力关系,即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而每个磁体都会存在两个磁极,因此在说明磁力关系时对所涉及的磁极进行如下规定:第一磁体101的磁极即第一磁极是指第一磁体101面向第二磁体102一端的磁极,第二磁体102的磁极即第二磁极是指第二磁体102面向第一磁体101一端的磁极,第三磁体201的磁极即第三磁极是指第三磁体201靠近旋转支架200外缘即中空轨道100边缘一端的磁极,第四磁体202的磁极即第四磁极是指第四磁体202靠近旋转支架200外缘即中空轨道100边缘一端的磁极。基于此,在未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说明书所涉及到的磁极按照如上定义理解。
第三、基于上述定义,第三磁体201的磁极与第四磁体202的磁极应具有相反的磁性,第一磁体101的磁极和第二磁体102的磁极可具有相同的磁性或者相反的磁性,只要是能在两壳体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控制动磁机构10与定磁机构20之间产生预设方向的斥力即可,本实施例对于第一磁体101和第二磁体102与第三磁体201和第四磁体202的组合关系不作具体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助力装置,通过在第一壳体01和第二壳体02上分别设置动磁机构10和定磁机构20,并使定磁机构20的旋转支架200嵌入至动磁机构10的中空轨道100中,以便于通过驱动机构30来控制动磁机构10中的磁体与定磁机构20中的磁体的位置对应关系,从而达到借助磁力推动两壳体之间相对滑动的效果。
其中,在第一壳体01相对于第二壳体02滑开时,用户仅需推动一很短的行程来作为触发条件,驱动机构30便可以控制定磁机构20中的第三磁体201与动磁机构10中的第一磁体101正对以产生斥力,并借助于该斥力进一步推动第一壳体01相对于第二壳体02的滑开。
同理,在第一壳体01相对于第二壳体02闭合时,用户仅需推动一很短的行程来作为触发条件,驱动机构30便可以控制定磁机构20中的第三磁体201或者第四磁体202与动磁机构10中的第二磁体102正对以产生斥力,并借助于该斥力进一步推动第一壳体01相对于第二壳体02的闭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01的磁极与第二磁体102的磁极具有相反的磁性,例如第一磁体101的磁极为S极、第二磁体102的磁极为N极,第三磁体201的磁极与第四磁体202的磁极具有相反的磁性,例如第三磁体201的磁极为S极、第四磁体202的磁极为N极。
参考图4所示,在第一壳体01与第二壳体02处于相对闭合的状态时,动磁机构10中第一磁体101的第一磁极与定磁机构20中第四磁体202的第四磁极为正对关系,由于第一磁极与第四磁极具有相反的磁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引力并吸合在一起。在需使第一壳体01相对于第二壳体02滑开时,用户可手动施加一初始力,使得第一壳体01相对于第二壳体02向上滑动一很短的距离,此时定磁机构20中的旋转支架200会在驱动机构30的控制下顺时针旋转,使得定磁机构20中的磁极换向,例如由第四磁体202的第四磁极与第一磁体101的第一磁极正对转换为第三磁体201的第三磁极与第一磁体101的第一磁极正对,由于第一磁极与第三磁极具有相同的磁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斥力。在该斥力作用下,动磁机构10会带动第一壳体01继续滑动,直至动磁机构10中的第二磁体102与定磁机构20中的第三磁体201吸合,方可完成移动终端滑盖结构的开启。在此过程中,本实施例还可根据旋转支架200的旋转角度合理的设计定磁机构10中磁体的数量及其分布,以便于控制动磁机构20中第二磁体102的第二磁极与定磁机构10中第三磁体201的第三磁极相吸合,从而进一步推动两壳体的相对滑开过程。
参考图5所示,在第一壳体01与第二壳体02处于相对滑开的状态时,动磁机构10中第二磁体102的第二磁极与定磁机构20中第三磁体201的第三磁极为正对关系,由于第二磁极与第三磁极具有相反的磁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引力并吸合在一起。在需使第一壳体01相对于第二壳体02闭合时,用户可手动施加一初始力,使得第一壳体01相对于第二壳体02向下滑动一很短的距离,此时定磁机构20中的旋转支架200会在驱动机构30的控制下逆时针旋转,使得定磁机构20中的磁极换向,例如由第三磁体201的第三磁极与第二磁体102的第二磁极正对转换为第四磁体202的第四磁极与第二磁体102的第二磁极正对,由于第二磁极与第四磁极具有相同的磁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斥力。在该斥力作用下,动磁机构10会带动第一壳体01继续滑动,直至动磁机构10中的第一磁体101与定磁机构20中的第四磁体202吸合,方可完成移动终端滑盖结构的闭合。需要说明的是:定磁机构20中磁体的数量及分布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是能够实现其相应功能即可,其它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01的磁极与第二磁体102的磁极具有相同的磁性,例如第一磁体101的磁极为S极、第二磁体102的磁极为S极,第三磁体201的磁极与第四磁体202的磁极具有相反的磁性,例如第三磁体201的磁极为S极、第四磁体202的磁极为N极。
参考图6所示,在第一壳体01与第二壳体02处于相对闭合的状态时,动磁机构10中第一磁体101的第一磁极与定磁机构20中第四磁体202的第四磁极为正对关系,由于第一磁极与第四磁极具有相反的磁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引力并吸合在一起。在需使第一壳体01相对于第二壳体02滑开时,用户可手动施加一初始力,使得第一壳体01相对于第二壳体02向上滑动一很短的距离,此时定磁机构20中的旋转支架200会在驱动机构30的控制下顺时针旋转,使得定磁机构20中的磁极换向,例如由第四磁体202的第四磁极与第一磁体101的第一磁极正对转换为第三磁体201的第三磁极与第一磁体101的第一磁极正对,由于第一磁极与第三磁极具有相同的磁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斥力。在该斥力作用下,动磁机构10会带动第一壳体01继续滑动,直至动磁机构10中的第二磁体102与定磁机构20中的第四磁体202吸合,方可完成移动终端滑盖结构的开启。在此过程中,本实施例还可根据旋转支架200的旋转角度合理的设计定磁机构10中磁体的数量及其分布,以便于控制动磁机构20中第二磁体102的第二磁极与定磁机构10中第四磁体202的第四磁极相吸合,从而进一步推动两壳体的相对滑开过程。
参考图7所示,在第一壳体01与第二壳体02处于相对滑开的状态时,动磁机构10中第二磁体102的第二磁极与定磁机构20中第四磁体202的第四磁极为正对关系,由于第二磁极与第四磁极具有相反的磁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引力并吸合在一起。在需使第一壳体01相对于第二壳体02闭合时,用户可手动施加一初始力,使得第一壳体01相对于第二壳体02向下滑动一很短的距离,此时定磁机构20中的旋转支架200会在驱动机构30的控制下逆时针旋转,使得定磁机构20中的磁极换向,例如由第四磁体202的第四磁极与第二磁体102的第二磁极正对转换为第三磁体201的第三磁极与第二磁体102的第二磁极正对,由于第二磁极与第三磁极具有相同的磁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斥力。在该斥力作用下,动磁机构10会带动第一壳体01继续滑动,直至动磁机构10中的第一磁体101与定磁机构20中的第四磁体202吸合,方可完成移动终端滑盖结构的闭合。需要说明的是:定磁机构20中磁体的数量及分布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是能够实现其相应功能即可,其它不作具体限定。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定磁机构20中的磁体分布情况可以是第三磁体201和第四磁体202交替排布,第三磁体20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四磁体202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二者的具体数量需要根据旋转支架200的旋转角度进行设计,以便于在定磁机构20的转向过程中能够控制第三磁体201或者第四磁体202旋转至预设位置。例如,在旋转支架200的旋转角度为90°时可以设计两组磁体,其包括两个第三磁体201和两个第四磁体202;又如,在旋转支架200的旋转角度为45°时可以设计四组磁体,其包括四个第三磁体201和四个第四磁体202。其中,第三磁体201与第四磁体202的交替排布方式有利于控制定磁机构20中的磁体与动磁机构10中的磁极之间的引力或斥力,从而能以最短的距离来保证本技术方案的实现。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定磁机构20中磁体的分布密度过大时,第三磁体201的体积和第四磁体202的体积就会相对减小,这样不仅会提高安装难度,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不同磁性的第三磁体201和第四磁体202同时与动磁机构10中的第一磁体101或者第二磁体102相对,从而导致引力与斥力的相互抵消,因此本实施例在设计旋转支架200中的磁体数量时,还需结合安装难度以及磁力效果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出合适的磁体数量。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驱动机构30可以通过凸轮机构来实现,该凸轮机构包括驱动部件和旋转部件,驱动部件可用于在第一壳体01与第二壳体02产生相对运动时驱动旋转部件的转动,旋转部件可用于支撑旋转支架200并带动旋转支架200进行旋转,以使第三磁体201和/或第四磁体202能够旋转至预设位置。其中,预设位置是指与第一磁体101或者第二磁体102正对的位置,其可根据第一壳体01与第二壳体02相对滑动的方向而定。
具体而言,驱动机构30的旋转部件可以包括与定磁机构20相连接的转轴301,定磁机构20的旋转支架200套接在该转轴301上,驱动机构30的驱动部件可以包括套接在旋转部件即该转轴301上的凸轮302以及与动磁机构10的滑动支架固定连接的换向凸台303。其中,换向凸台303设置在第一壳体01上,转轴301与凸轮302设置在第二壳体02上,本实施例通过凸轮302与换向凸台303之间的相互配合即可控制转轴301的转动,并进一步带动旋转支架200的旋转,以达到控制第三磁体201或者第四磁体202旋转至预设位置的目的,这样即可通过控制动磁机构10中的磁体与定磁机构20中的磁体的位置对应关系,从而达到借助磁力推动第一壳体01与第二壳体02之间相对滑动的效果。
示例的,在第一壳体01上设置动磁机构10和换向凸台303,动磁机构10包括滑动支架以及中空轨道100,滑动支架与换向凸台303可具有一体化结构,在第二壳体01上设置定磁机构20、转轴301和凸轮302,定磁机构20包括旋转支架200,旋转支架200套接在转轴301上并嵌入至中空轨道100中。更具体的,中空轨道100可以包括靠近或紧贴第一磁体101的第一区域、靠近或紧贴第二磁体102的第二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连通区域,则换向凸台303在对应该连通区域的位置处凸出,使得凸轮302的突出部能与第一区域的内边缘或者第二区域的内边缘相接触,其中凸轮302的突出部是指凸轮中半径变化的部位,也就是形状区别于凸轮基圆的部位。基于此,在凸轮302与换向凸台303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凸轮302会因受到换向凸台303的作用力而发生转动,由于凸轮302与转轴301之间以及转轴301与旋转支架200之间均会以例如摩擦的方式或凸起与凹槽的配合方式固定连接,因此凸轮302的转动可以带动转轴301的转动,而转轴301的转动又可以进一步带动旋转支架200的转动,这样即可控制第三磁体201或者第四磁体202旋转至预设位置,从而通过控制动磁机构10中的磁体与定磁机构20中的磁体的位置对应关系,以达到借助磁力推动第一壳体01与第二壳体02之间相对滑动的效果。
基于上述结构,参考图8所示,驱动机构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限位部件304例如限位销,该限位销可用于限定凸轮302的旋转角度,以使定磁机构20的旋转支架200只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关于驱动机构30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凸轮机构,只要是能够实现直线运动与圆周运动之间的相互转化,以使定磁机构20中的第三磁体201或者第四磁体202与动磁机构10中的第一磁体101或者第二磁体102具有特定的位置对应关系即可,其它不作具体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滑动助力装置,应用于相对滑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助力装置包括:
动磁机构,设于第一壳体上,所述动磁机构包括中空轨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中空轨道两端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
定磁机构,设于第二壳体上,所述定磁机构包括嵌入至所述中空轨道的旋转支架以及位于所述旋转支架内部且呈环形排布的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
驱动机构,与所述动磁机构和所述定磁机构均相连,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滑开时,通过所述旋转支架控制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三磁体相互排斥,以及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闭合时,通过所述旋转支架控制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三磁体或者所述第四磁体相互排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和旋转部件;
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产生相对运动时驱动所述旋转部件的转动;
所述旋转部件用于支撑所述旋转支架并带动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以使所述第三磁体和/或所述第四磁体旋转至预设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包括与所述定磁机构相连接的转轴,所述旋转支架套接在所述转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磁机构还包括滑动支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套接在所述旋转部件上的凸轮以及与所述滑动支架固定连接的换向凸台,所述凸轮与所述换向凸台相互配合以控制所述旋转部件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凸台与所述滑动支架具有一体化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轨道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磁体的第一区域和靠近所述第二磁体的第二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连通区域;
其中,所述换向凸台在对应所述连通区域的位置凸出,以使所述凸轮的突出部与所述第一区域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内边缘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用于限定所述凸轮的旋转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靠近所述第二磁体的一端为第一磁极,所述第二磁体靠近所述第一磁体的一端为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同或者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体靠近所述旋转支架外缘的一端为第三磁极,所述第四磁体靠近所述旋转支架外缘的一端为第四磁极,所述第三磁极与所述第四磁极的磁性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体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四磁体为一个或多个,且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交替排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32422.6A CN111083251B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滑动助力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32422.6A CN111083251B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滑动助力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83251A CN111083251A (zh) | 2020-04-28 |
CN111083251B true CN111083251B (zh) | 2021-03-30 |
Family
ID=70309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32422.6A Active CN111083251B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滑动助力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83251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218674B1 (ko) * | 2005-11-04 | 2013-01-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단말기의 슬라이드 검출 장치 |
CN201191955Y (zh) * | 2008-03-20 | 2009-02-04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滑盖型便携式电子产品 |
CN101742870B (zh) * | 2008-11-14 | 2012-10-17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1742858B (zh) * | 2008-11-17 | 2012-10-17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滑盖式电子装置 |
TW201504788A (zh) * | 2013-07-19 | 2015-02-01 | Chi Mei Comm Systems Inc | 滑動結構及應用該滑動結構的滑動式電子裝置 |
-
2018
- 2018-10-22 CN CN201811232422.6A patent/CN11108325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83251A (zh) | 2020-04-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44030B2 (en) | Hinge structur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2328448B1 (ko) | 힌지, 힌지 조립체 및 접이식 전자 기기 | |
JP7248387B2 (ja) |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電子機器 | |
CN110875680A (zh) | 振动促动器以及具备该振动促动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 |
KR101851266B1 (ko) | 할바흐 배열구조로 배열된 마그넷을 포함하는 수평 사각 진동모터 | |
TW201517100A (zh) | 滑動開關及其開合結構,及具有該滑動開關之電子裝置 | |
KR101793072B1 (ko) | 수평 진동 디바이스 | |
CN111083251B (zh) | 滑动助力装置 | |
CN215344646U (zh) | 电子设备 | |
CN110099528A (zh) | 一种磁动力滑轨装置及一种智能终端 | |
KR100944111B1 (ko) | 진동 발생장치 | |
CN109154866A (zh) | 信息输出设备 | |
CN106655693B (zh) | 一种磁平衡直线振动马达 | |
JP4572671B2 (ja) | スラスト振動併発振動モータ | |
CN110601436A (zh) | 振动发电装置 | |
JP2006524030A5 (zh) | ||
CN112932933B (zh) | 往复运动机构 | |
KR101161907B1 (ko) | 슬라이드 방식의 휴대용 단말기 | |
CN211369906U (zh) | 一种车门连接结构 | |
CN205353874U (zh) | 一种磁性开关以及一种可开合的电子设备 | |
CN209946506U (zh)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7919781B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KR20100098150A (ko) | 휴대단말기를 개폐하는데 사용되고 자석을 갖는 슬라이드 액츄에이터 | |
US20090134722A1 (en) | Magnet engine | |
CN219372735U (zh) | 一种一键弹开式柔性屏折叠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