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3182A - 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3182A
CN111083182A CN201811224741.2A CN201811224741A CN111083182A CN 111083182 A CN111083182 A CN 111083182A CN 201811224741 A CN201811224741 A CN 201811224741A CN 111083182 A CN111083182 A CN 111083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center
internet
things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247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83182B (zh
Inventor
杨波
龚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247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83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83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3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3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3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向相应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后返回至所述用户。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可以将设备快速连接至数据中心,并将实际连接方式等底层信息进行封装,降低开发门槛。

Description

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IoT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可以实现在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而物联网云平台能够帮助开发者轻松实现设备接入与设备连接,实现物联网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操作,提供综合性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传统方案物联网设备连接数据中心时,会将设备的连接节点暴露至开发者,由开发者进行存储,或者将所有数据部署在同一个数据中心中,上述方案不仅需要开发者保存设备连接情况的数据,还需要额外的开发工作,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包括:
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向相应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后返回至所述用户。
可选地,所述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包括:
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其中,各第一数据中心均包括:Broker集群、影子系统集群和/或规则引擎集群;
基于各第一数据中心的Broker集群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影子系统集群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存储有各物联网设备与对应第一数据中心的连接关系;
所述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向相应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后返回至所述用户,包括:
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解析出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与所述用户请求访问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一数据中心;
获取该第一数据中心的影子系统集群中存储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信息数据,并返回至所述用户。
可选地,所述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包括:
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包括API集群;
基于所述API集群处理用户通过HTTP协议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
可选地,所述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之后,还包括:
若与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超过第一预设数值,则增设新第一数据中心,并将与所述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中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连接转移至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
基于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与所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可选地,所述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之后,还包括:
若向已部署的第二数据中心发送数据访问请求的用户超过第二预设数值,则增设新第二数据中心,并将来自用户的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转移至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
基于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处理所述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
可选地,基于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处理所述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之前,还包括:
通过数据库同步的方式同步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和新第二数据中心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通过MQTT协议建立连接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部署模块,配置为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第二部署模块,配置为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向相应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后返回至所述用户。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署模块还配置为:
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其中,各第一数据中心均包括:Broker集群、影子系统集群和/或规则引擎集群;
基于各第一数据中心的Broker集群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影子系统集群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存储有各物联网设备与对应第一数据中心的连接关系;
所述第二部署模块,还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解析出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与所述用户请求访问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一数据中心;
获取该第一数据中心的影子系统集群中存储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信息数据,并返回至所述用户。
可选地,所述第二部署模块还配置为:
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包括API集群;
基于所述API集群处理用户通过HTTP协议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增设模块,配置为当与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超过第一预设数值时,增设新第一数据中心,并将与所述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中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连接转移至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
基于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与所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增设模块,配置为当向已部署的第二数据中心发送数据访问请求的用户超过第二预设数值时,增设新第二数据中心,并将来自用户的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转移至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
基于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处理所述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
可选地,所述第二增设模块还配置为:
在基于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处理所述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之前,通过数据库同步的方式同步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和新第二数据中心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通过MQTT协议建立连接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导致所述计算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导致所述计算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通过部署第一数据中心负责处理智能设备的连接及存储相关服务,通过部署第二数据中心,以在接收到用户的访问请求时,向第一数据中心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可以将设备实际连接方式等底层信息进行封装,降低开发门槛。开发者无需保存设备连接的数据,还可以在某一个数据中心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用户无感知。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传统的物联网设备管理通常采用两种方案,第一,通过为设备分配标识符来将设备与特定数据中心进行绑定,如果设备未连接到该数据中心,则无法查询设备相关信息数据。而开发者需要知道设备当前连接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向设备连接的数据中心发起请求才能查询相关信息数据。上述方法不仅需要开发者保存设备连接情况的数据,还需要额外的开发工作,过程繁琐。另外一种则是将全部数据部署在同一个数据中心当中,当数据中心访问中断的时候,则无法对外提供服务。此方案会收到单个数据中心计算和网络能力的限制,无法为更多的设备提供服务,且数据中心发生故障之后用户将无法操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2,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第一数据中心存储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步骤S104,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当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第二数据中心向相应地第一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后返回至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通过部署第一数据中心负责处理智能设备的连接及存储相关服务,通过部署第二数据中心,以在接收到用户的访问请求时,向第一数据中心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可以将设备实际连接方式等底层信息进行封装,降低开发门槛,使设备能够就近以最快的速度连接到数据中心上,并提供高效服务。而且通过所部署的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的数据访问请求,无需开发者保存设备连接的数据,而且还可以在某一个数据中心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用户无感知。
参见上述步骤S102,所部署的第一数据中心属于物联网IoT中的IDC(InternetData Center)数据中心,可以理解为能够存放管理服务器并提供网络接入能力的服务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各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且各第一数据中心之间可以通过内部专线进行连接,部署时可以将各第一数据中心分别部署在不同地域的不同机房,也可以部署在同一机房,本发明不做限定。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连接时,可采用物联网协议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进行连接。当物联网设备需要接入物联网平台时,可基于地域的关系或第一数据中心的负载等因素综合考量需要接入哪个第一数据中心。举例来说,在北京的智能设备会优先连接到离它比较近的数据中心,进而保证网络传输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数据中心主要是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以及存储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可选地,各第一数据中心均可以包括Broker集群、影子系统集群(shadow)和/或规则引擎集群(rule engine)。Broker集群主要负责处理的是与IoT设备之间的关系,影子系统集群可以是保存设备当前状态快照集群,影子系统可以保留每台设备的最后报告状态和期望的未来状态,即便设备处于离线状态,也可以通过API或使用规则引擎,获取设备的最后报告状态或设置期望的未来状态。规则引擎集群主要进行消息处理,可以对message进行查询、处理、发送给其它服务。因此,上述步骤S102中还可以基于各第一数据中心的Broker集群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影子系统集群存储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上文提及,第二数据中心可统一处理用户的数据访问请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数据中心可以存储有各物联网设备与对应第一数据中心的连接关系,即当前与各物联网设备所连接的第一数据中心。当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第二数据中心解析出该数据访问请求中与用户请求访问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一数据中心;获取该第一数据中心的影子系统集群中存储的物联网设备的信息数据,并返回至用户。其中,物联网设备的信息数据可以是物联网设备的基本设备信息数据、状态信息数据或是其他相关信息数据,本发明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可以是物联网设备的使用者或开发者,当用户者需要获取设备的信息数据时,主要是由第二数据中心对用户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可选地,上述步骤S104中部署的第二数据中心可以包括API集群,基于API集群处理用户通过HTTP协议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即,本发明实施例所部署的第二数据中心有一套单独的API处理和用户的关系,比如用户用手机中的APP,或是iot.xxx.cn的网页,都会访问到第二数据中心上,第二数据中心提供API接口给所有与用户相关的服务。本实施例中,第二数据中心设置有自动发现机制,当物联网设备a连接到任一第一数据中心A时,第二数据中心的自动发现机制其会获取与物联网设备a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一数据中心A,如果后续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对物联网设备a的信息数据的数据访问请求时,会向第一数据中心A获取设备a的信息数据并返回至用户。
实际应用中,连接第一数据中心的物联网设备可能会有很多,进而使得第一数据中心压力较大。因此,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02之后,还可以包括:若与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超过第一预设数值,则增设新第一数据中心,并将与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中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连接转移至新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新第一数据中心与上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上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通过对第一数据中心进行扩容,可以缓解已部署的第一数据中心的连接压力,进而更高效地提供服务。
同样的,用户向第二数据中心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可能也会给第二数据中心带来负载压力,因此若向已部署的第二数据中心发送数据访问请求的用户超过第二预设数值,则增设新第二数据中心,并将来自用户的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转移至新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新第二数据中心处理上述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通过增加新第二数据中心实现对第二数据中心的扩容,不仅可以减小已部署第二数据中心的压力,还可以更加快速地处理来自用户的访问请求,保证服务的高效性。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数据库同步的方式同步第二数据中心和新第二数据中心的数据。而上述实施例中所介绍的第一指定比例和第二指定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发明不做限定。
图2示出了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所建立的物联网管理平台示意图,由图2可知,对上述物联网管理平台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部署:
S1,部署三个第一数据中心IDC,如图2中的数据中心A、数据中心B和数据中心C,每个第一数据中心均包括Broker集群、影子系统集群和规则引擎集群;
第一数据中心负责处理物联网设备通过MQTT协议连接到集群中各服务器的相关服务,并且在上述三个第一数据中心之间,关于设备的数据,不会互相同步,独立的提供分布式服务,连接到数据中心A的相关信息数据会保存在数据中心A的影子系统集群当中;规则引擎也只处理这些设备相关的规则。
S2,部署两个第二数据中心,如图2中的数据中心X、数据中心Y,每个第二数据中心均包括API集群;第二数据中心负责处理用户通过HTTP协议请求集群中各服务器的相关服务;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可以在一个数据中心机房,或部署在不同数据中心机房,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的数量也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部署,本发明不做限定。
S3,通过数据库同步的方式对数据中心X、数据中心Y中的数据进行同步;作为开发者和用户,只需要向数据中心X、Y上的API集群发送请求即可查询设备相关信息数据,而不需要关心设备实际连接到A、B、C的哪个具体数据中心当中。
举例来说,假设有物联网设备“音箱1”和“音箱2”,且“音箱1”连接至数据中心A,“音箱2”连接至数据中心B。
对于传统方案来讲,开发者自己需要编写代码来维护“音箱1”和数据中心A的对应连接关系,“音箱2”和数据中心B的对应连接关系。开发者在分别获取“音箱1”和“音箱2”的状态信息时,会分别向数据中心A和数据中心B发送请求如“a.iot.xxx.cn/1”、“b.iot.xxx.cn/2”。
如果“音箱2”在连接过程中重启,而重启后的“音箱2”可能由于数据中心的负载及网络情况而连接到数据中心A。此时,开发者还需要更新“音箱2”和数据中心A的对应连接关系,开发者在重新获取“音箱2”的状态信息时,还需要相关代码去实现向数据中心A发请求,如“a.iot.xxx.cn/2”以获取“音箱2”的相关信息数据。即开发者需要有单独的数据库维护设备(如音箱1、音箱2)与数据中心的对应连接关系,这样显然会比较繁琐。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增设数据中心X和数据中心Y,由数据中心X、Y来统一维护管理“音箱1”、“音箱2”和数据中心A、B的对应关系,并在“音箱2”重启后更新“音箱2”和数据中心B的对应关系。不仅可以减少接入该物联网平台的各个开发者的开发量,用户在访问“音箱1”、“音箱2”和信息时,无需获知“音箱1”、“音箱2”分别连接哪个数据中心,只需发送对“音箱1”、“音箱2”的数据请求即可,即无论物联网设备是否更换连接的数据信息,对于“音箱1”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均为“iot.xxx.cn/1”,对于“音箱2”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均为“iot.xxx.cn/2”,由数据中心X或Y向数据中心A或B获取相关相关信息数据。因此,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开发者无需维护设备与数据中心的连接关系,使用过程简单有效。
此外,如果设备连接过多,可以对第一类数据中心进行扩容,例如增加数据中心D,之后将一部分设备连接转移到D上,从而缓解数据中心A、B、C的压力。如果用户请求过多,可以对第二类数据中心进行扩容,例如增加数据中心Z,之后将用户请求转移到Z上以减小X、Y的压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装置,如图3所示,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部署模块310,配置为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第一数据中心存储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第二部署模块320,配置为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当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第二数据中心向相应地第一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后返回至用户。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部署模块310还可以配置为:
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其中,各第一数据中心均包括:Broker集群、影子系统集群和/或规则引擎集群;
基于各第一数据中心的Broker集群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影子系统集群存储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数据中心存储有各物联网设备与对应第一数据中心的连接关系;
第二部署模块320,还可以配置为当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第二数据中心解析出数据访问请求中与用户请求访问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一数据中心;
获取该第一数据中心的影子系统集群中存储的物联网设备的信息数据,并返回至用户。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部署模块320还可以配置为:
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其中,第二数据中心包括API集群;
基于API集群处理用户通过HTTP协议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增设模块330,配置为当与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超过第一预设数值时,增设新第一数据中心,并将与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中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连接转移至新第一数据中心;
基于新第一数据中心与上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上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增设模块340,配置为当向已部署的第二数据中心发送数据访问请求的用户超过第二预设数值时,增设新第二数据中心,并将来自用户的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转移至新第二数据中心;
基于新第二数据中心处理上述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增设模块340还可以配置为:
在基于新第二数据中心处理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之前,通过数据库同步的方式同步第二数据中心和新第二数据中心的数据。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通过MQTT协议建立连接关系。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导致计算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当计算机程序代码被处理器运行时,导致计算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通过部署第一数据中心负责处理智能设备的连接及存储相关服务,通过部署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与用户相关的服务,通过采用将设备实际连接方式等底层信息进行封装的方式以及中心化的控制结构,降低开发门槛,无需开发者维护设备与数据中心的连接关系,不仅使得使用更加简单,而且还可以在某一个数据中心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用户无感知。另外,当需要连接的物联网设备或是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过多时,还可以分别对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进行扩容,以缓解各数据中心的压力,进而使得服务更加高效,用户体验更高。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为简洁起见,在此不另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物理上相互独立,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单元集成在一起,还可以全部功能单元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功能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或者固件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集成的功能单元如果以软件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其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在运行所述指令时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诸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的计算设备)来完成,所述程序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A1.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包括:
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向相应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后返回至所述用户。
A2.根据A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包括:
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其中,各第一数据中心均包括:Broker集群、影子系统集群和/或规则引擎集群;
基于各第一数据中心的Broker集群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影子系统集群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A3.根据A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存储有各物联网设备与对应第一数据中心的连接关系;
所述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向相应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后返回至所述用户,包括:
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解析出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与所述用户请求访问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一数据中心;
获取该第一数据中心的影子系统集群中存储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信息数据,并返回至所述用户。
A4.根据A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包括:
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包括API集群;
基于所述API集群处理用户通过HTTP协议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
A5.根据A1-A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之后,还包括:
若与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超过第一预设数值,则增设新第一数据中心,并将与所述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中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连接转移至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
基于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与所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A6.根据A1-A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之后,还包括:
若向已部署的第二数据中心发送数据访问请求的用户超过第二预设数值,则增设新第二数据中心,并将来自用户的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转移至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
基于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处理所述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
A7.根据A6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处理所述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之前,还包括:
通过数据库同步的方式同步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和新第二数据中心的数据。
A8.根据A1-A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通过MQTT协议建立连接关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B9.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部署模块,配置为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第二部署模块,配置为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向相应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后返回至所述用户。
B10.根据B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署模块还配置为:
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其中,各第一数据中心均包括:Broker集群、影子系统集群和/或规则引擎集群;
基于各第一数据中心的Broker集群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影子系统集群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B11.根据B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存储有各物联网设备与对应第一数据中心的连接关系;
所述第二部署模块,还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解析出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与所述用户请求访问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一数据中心;
获取该第一数据中心的影子系统集群中存储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信息数据,并返回至所述用户。
B12.根据B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署模块还配置为:
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包括API集群;
基于所述API集群处理用户通过HTTP协议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
B13.根据B9-B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一增设模块,配置为当与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超过第一预设数值时,增设新第一数据中心,并将与所述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中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连接转移至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
基于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与所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B14.根据B9-B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二增设模块,配置为当向已部署的第二数据中心发送数据访问请求的用户超过第二预设数值时,增设新第二数据中心,并将来自用户的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转移至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
基于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处理所述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
B15.根据B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增设模块还配置为:
在基于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处理所述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之前,通过数据库同步的方式同步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和新第二数据中心的数据。
B16.根据B9-B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通过MQTT协议建立连接关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C1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导致所述计算设备执行A1-A8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C18.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导致所述计算设备执行A1-A8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包括:
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向相应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后返回至所述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包括:
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其中,各第一数据中心均包括:Broker集群、影子系统集群和/或规则引擎集群;
基于各第一数据中心的Broker集群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影子系统集群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存储有各物联网设备与对应第一数据中心的连接关系;
所述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向相应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后返回至所述用户,包括:
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解析出所述数据访问请求中与所述用户请求访问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一数据中心;
获取该第一数据中心的影子系统集群中存储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信息数据,并返回至所述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包括:
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包括API集群;
基于所述API集群处理用户通过HTTP协议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之后,还包括:
若与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超过第一预设数值,则增设新第一数据中心,并将与所述已部署的多个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中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连接转移至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
基于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与所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第一指定比例的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之后,还包括:
若向已部署的第二数据中心发送数据访问请求的用户超过第二预设数值,则增设新第二数据中心,并将来自用户的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转移至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
基于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处理所述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新第二数据中心处理所述第二指定比例的数据访问请求之前,还包括:
通过数据库同步的方式同步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和新第二数据中心的数据。
8.一种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部署模块,配置为部署多个独立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第一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与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并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
第二部署模块,配置为部署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中心,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用户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当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任一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向相应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后返回至所述用户。
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导致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10.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导致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CN201811224741.2A 2018-10-19 2018-10-19 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083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4741.2A CN111083182B (zh) 2018-10-19 2018-10-19 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4741.2A CN111083182B (zh) 2018-10-19 2018-10-19 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3182A true CN111083182A (zh) 2020-04-28
CN111083182B CN111083182B (zh) 2022-11-04

Family

ID=70309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4741.2A Active CN111083182B (zh) 2018-10-19 2018-10-19 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831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5240A (zh) * 2020-07-16 2020-11-13 四川爱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数据的共享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3724A (zh) * 2013-08-15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发放方法
CN204633816U (zh) * 2015-06-03 2015-09-09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监控运维平台
CN107422980A (zh) * 2016-05-24 2017-12-01 上海共联通信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物联网数据文件存储系统及其数据文件存储方法
CN107465760A (zh) * 2017-09-08 2017-12-12 四川省绵阳太古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及云计算的环境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US20180004830A1 (en) * 2016-07-01 2018-01-04 Sap Se Customized expand data services supporting delta query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3724A (zh) * 2013-08-15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发放方法
CN204633816U (zh) * 2015-06-03 2015-09-09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监控运维平台
CN107422980A (zh) * 2016-05-24 2017-12-01 上海共联通信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物联网数据文件存储系统及其数据文件存储方法
US20180004830A1 (en) * 2016-07-01 2018-01-04 Sap Se Customized expand data services supporting delta querying
CN107465760A (zh) * 2017-09-08 2017-12-12 四川省绵阳太古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及云计算的环境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5240A (zh) * 2020-07-16 2020-11-13 四川爱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数据的共享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3182B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0629A (zh) 数据同步装置及其实现数据同步的方法、客户端访问系统
CN109150987B (zh) 基于主机层和容器层的两层式容器集群弹性扩容方法
CN103607428B (zh) 一种访问共享内存的方法和装置
US10230644B2 (en) Distributed API proxy system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raffic in such system
CN111858045A (zh) 一种多任务gpu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1432025B (zh) 一种面向云边协同的分布式服务目录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63178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服务器
CN108270818A (zh) 一种微服务架构系统及其访问方法
CN111124589B (zh) 一种服务发现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1200961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ontents using information of group change in content oriented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7172214B (zh) 一种具有负载均衡的服务节点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11064626B (zh) 配置更新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546572A (zh) 一种云存储装置以及多云存储联网系统和方法
US20160308871A1 (en) Network element data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N115190103A (zh) 基于服务网格的服务域名解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448686B (zh) 一种基于微服务的跨网络通信装置与方法
JP2013130960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184765A (zh) 一种请求控制方法及客户端装置和服务器端装置
CN113079098B (zh) 路由更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6805946A (zh) 一种消息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83182B (zh) 分布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00516A (zh) 一种基于p2p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968798A (zh) 一种网管资源标签获取方法、缓存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629909A (zh) 业务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82132A (zh) 医学影像数据云存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