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2686B - 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2686B
CN111082686B CN202010031136.4A CN202010031136A CN111082686B CN 111082686 B CN111082686 B CN 111082686B CN 202010031136 A CN202010031136 A CN 202010031136A CN 111082686 B CN111082686 B CN 1110826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s
converter
mppt
path
s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311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82686A (zh
Inventor
陈鹏
郑群
孙帅
耿后来
伍永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311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826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82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2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2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2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66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 G05F1/67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maximum power available from a generator, e.g. from solar cel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首先控制该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全部DC/DC变换器进入斩波工作模式,当存在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时,即存在至少一路DC/DC变换器工作在最大boost电流状态时,控制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同时,将全部DC/DC变换器从斩波工作模式切换至旁路模式前后的输出功率之和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返回斩波工作模式,还是继续维持旁路模式,进而使全部DC/DC变换器工作在最优功率运行点;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后所导致的发电量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多路MPPT(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最大功率点跟踪)逆变器正常工作时,若其所接PV电池板的电压较低,则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DC/DC变换器工作在boost模式,将对应光伏电池板的电压升高至直流母线电压,再通过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DC/AC变换电路,将电能输出至电网;但若光伏电池板的电压比较高,则DC/DC电路中的开关不斩波,此时光伏电池板的电流直接通过旁路二极管或者旁路继电器等构成的旁路支路输出至直流母线,DC/DC电路进入旁路状态,以上过程可结合图1进行理解。
在光伏电池板配置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DC/DC电路接入的光伏电池板的数量或者功率不相同的情况,此时,如果光照较好、光伏电池板的电压比较高,则一定会出现某一路DC/DC电路被功率限制而无法实现最大功率输出的情况,因而造成了发电量的损失。
因为通常旁路支路流经电流的能力会大于DC/DC电路在boost模式下流经电流的能力,所以,现有技术针对上述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当DC/DC电路达到boost最大电流时,控制DC/DC电路从boost模式切换至旁路模式,来增大其输出电流的能力。
但是,当有一路DC/DC电路从boost模式切换至旁路模式时,其他的DC/DC电路也会同时切换至旁路模式,然而此时其他DC/DC电路可能会由于输入的电池板配置、光照遮挡等原因,在进入旁路模式后并没有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因此同样也会造成发电量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以降低光照较好时多路MPPT逆变器的发电量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中全部DC/DC变换器进入斩波工作模式;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的第一输出功率之和;
在存在所述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时,控制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的第二输出功率之和;
判断所述第二输出功率之和减去所述第一输出功率之和的差值是否满足功率降低条件;
若所述差值满足所述功率降低条件,则返回控制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中全部DC/DC变换器进入斩波工作模式的步骤。
优选的,判断所述第二输出功率之和减去所述第一输出功率之和的差值是否满足功率降低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小于阈值;
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阈值,则判定所述差值满足所述功率降低条件。
优选的,所述阈值小于等于0。
优选的,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阈值,则在判定所述差值满足所述功率降低条件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延迟时间;
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延迟时间,则执行判定所述差值满足所述功率降低条件的步骤。
优选的,在存在所述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时,控制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检测参数判断是否存在所述DC/DC变换器工作在最大boost电流状态;
若存在至少一路所述DC/DC变换器工作在所述最大boost电流状态,则判定存在所述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控制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并控制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DC/AC变换器执行MPPT算法。
优选的,若存在至少一路所述DC/DC变换器工作在所述最大boost电流状态,则在判定存在所述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最大boost电流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二延迟时间;
若所述最大boost电流状态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则执行判定存在所述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的步骤。
优选的,在判断所述第二输出功率之和减去所述第一输出功率之和的差值是否满足功率降低条件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差值不满足所述功率降低条件,则维持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处于旁路模式,然后返回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的第二输出功率之和的步骤。
优选的,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的第一输出功率之和之后,还包括:
若不存在所述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则维持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处于所述斩波工作模式、执行所述MPPT算法,然后返回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的第一输出功率之和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检测参数,包括:电网电压、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直流母线电压和各个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功率、MPPT算法指令电压及工作状态。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包括:控制器、检测设备、DC/AC变换器以及至少一个带有旁路支路的DC/DC变换器;其中,
各个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各个输入端,与各自相应的光伏电池组串相连;且各个所述旁路支路的第一端与各个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相连;
各个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DC/AC变换器的直流侧均与直流母线相连;且各个所述旁路支路的第二端与各个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DC/AC变换器的交流测作为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交流电网相连;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设备、所述DC/AC变换器和各个所述DC/DC变换器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上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在执行该方法之初,首先控制该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全部DC/DC变换器进入斩波工作模式,然后接收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并据此计算斩波工作模式下的全部DC/DC变换器的输出功率之和。当存在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时,即存在至少一路DC/DC变换器工作在最大boost电流状态时,则控制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同时根据该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旁路模式下的全部DC/DC变换器的输出功率之和。当判断旁路模式下的全部DC/DC变换器的输出功率之和减去斩波工作模式下的全部DC/DC变换器的输出功率之和的差值满足功率降低条件时,也就是说,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为旁路模式下的总功率有所下降,则将全部DC/DC变换器由旁路模式再切换回斩波工作模式,进而使全部DC/DC变换器工作在最优功率运行点;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后所导致的发电量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典型的光伏组串型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路MPPT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路MPPT逆变器中DC/DC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以降低光照较好时多路MPPT逆变器的发电量损失。
参见图2,该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1、控制该多路MPPT逆变器中全部DC/DC变换器进入斩波工作模式。
在执行该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时,首先由该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控制器通过该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驱动电路将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信号发送至该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各个开关管的控制端,进而控制全部DC/DC变换器进入斩波工作模式。
该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DC/DC变换器,可能是升压变换电路,也可能是降压变换电路,实际应用中以升压变换电路居多,此时,该斩波工作模式具体是指boost模式,即升压变换模式。
S102、根据接收到的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的第一输出功率之和。
其中,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包括:电网电压、多路MPPT逆变器的直流母线电压和各个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功率、MPPT算法指令电压及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该多路MPPT逆变器开机之后,各个DC/DC变换器均应当处于正常工作模式(也就是上述斩波工作模式),即MPPT算法下的控制状态。此时,根据上述多路MPPT变换器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DC/DC变换器的输出功率之和,记为第一输出功率之和P1。
S103、在存在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时,控制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
通常情况下,旁路支路流经电流的能力会大于斩波工作模式下的流经电流的能力。若发生光伏电池组串的输入电压比较高的情况时,相应的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较大,此时该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通过由旁路二极管或者旁路继电器(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而定)构成的旁路支路将光伏电池组串的电流输出至直流母线。
在具体应用中,可根据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判断是否存在DC/DC变换器的工作电流大于boost最大电流,若存在则判定其工作在最大boost电流状态,进而判定存在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此外,为了保证判断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同时判断相应DC/DC变换器工作在最大boost电流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二延迟时间,其中,第二延迟时间由技术人员视具体情况而定。
具体的,如果存在至少一路DC/DC变换器工作在最大boost电流状态,并且,工作在最大boost电流状态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延迟时间,此时该DC/DC变换被功率限制而无法实现最大功率输出,说明存在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因此控制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并同时控制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DC/AC变换器执行MPPT算法。
值得说明的是,正常情况下,该多路MPPT逆变器中全部DC/DC变换器的输入水平,即各个DC/DC变换器所连接光伏电池组串的发电水平,应该相差不大,如果某一DC/DC变换器的输入水平明显低于其他DC/DC变换器,则说明相应的DC/DC变换器所连接光伏电池组串存在较为严重的遮挡;而如果大部分DC/DC变换器的输入水平明显升高,说明此时的光照情况较好,比如中午时段(但不仅限于此),各个光伏电池组串的发电水平较高,则必然存在DC/DC变换器工作在最大boost电流状态。
S104、根据接收到的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DC/DC变换器的第二输出功率之和。
上述控制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后,该多路MPPT逆变器由DC/DC变换器执行MPPT算法切换为由DC/AC变换器执行MPPT算法。此时,根据多路MPPT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DC/DC变换器的输出功率之和,记为第二输出功率之和P2。
S105、判断第二输出功率之和减去第一输出功率之和的差值是否满足功率降低条件。
此时,若差值满足功率降低条件,则返回执行步骤S101;若差值不满足功率降低条件,则返回步骤S104。
具体应用场景中,可以通过判断第二输出功率之和P2减去第一输出功率之和P1的差值(P2-P1)是否小于阈值,进而判断是否满足功率降低条件;此外,为了保证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进一步判断差值(P2-P1)小于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延迟时间,其中第一延迟时间是技术人员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此处不作具体限制。
若第二输出功率之和P2减去第一输出功率之和P1的差值(P2-P1)小于阈值,并且持续时间大于等于第一延迟时间,则判断满足功率降低条件。
值得说明的是,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后,某一时刻判断此时的全部DC/DC变换器的第二输出功率之和P2与全部DC/DC变换器在boost模式下的第一输出功率之和P1的差值(P2-P1)小于上述阈值,说明此刻全部DC/DC变换器工作旁路模式下的总功率降低,也就是说,此刻多路MPPT中的DC/DC变换器不再需要继续工作在旁路模式下,则控制全部DC/DC变换器再从旁路模式切换回斩波工作模式,执行步骤S101。
反之,若所述差值(P2-P1)不满足所述功率降低条件,则维持全部DC/DC变换器处于旁路模式,然后返回执行步骤S104,以此找到此刻最优功率运行点。
实际应用中,该功率降低条件中的阈值可以取一个小于等于0的数值,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凡是能够判断满足功率降低条件的阈值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实际应用中,该阈值可以取0,也可以取一个小于0的数值,当其小于0时,能够实现功率滞环,避免各个DC/DC变换器工作模式的频繁切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在执行该方法之初,首先控制该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全部DC/DC变换器进入斩波工作模式,然后接收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并据此计算斩波工作模式下的全部DC/DC变换器的输出功率之和。当存在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时,则控制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同时根据该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旁路模式下的全部DC/DC变换器的输出功率之和。当判断旁路模式下的全部DC/DC变换器的输出功率之和减去斩波工作模式下的全部DC/DC变换器的输出功率之和的差值满足功率降低条件时,也就是说,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下的总功率有所下降,则将全部DC/DC变换器由旁路模式再切换回斩波工作模式,进而使全部DC/DC变换器工作在最优功率运行点;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后所导致的发电量损失。
值得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技术方案,若判断出该多路MPPT逆变器的整体输入水平满足高输入电压运行模式条件,则关闭全部DC/DC变换器,控制该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DC/AC变换器进行MPPT算法;但是,由于其判断是否满足高输入电压运行模式的条件较为苛刻,可能导致该多路MPPT逆变器在实际运行时,无法及时切换运行模式;并且,其关闭全部DC/DC变换器后,将导致没有被限制功率的DC/DC变换器没有工作在最大功率运行点,同样导致了发电量的损失。而本实施例则通过上述原理能够避免将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后所导致的发电量损失。
此外,上述现有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需要通过较为苛刻且复杂的方法判断该多路MPPT逆变器的整体输入水平是否满足高输入电压运行模式条件,若满足,则控制全部的DC/DC变换器关闭。而本发明仅需根据检测参数判断是否存在DC/DC变换器工作在最大boost电流状态,若存在,则控制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运行即可,控制方法简单且容易实现。
本发明提供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执行步骤S102后,还包括:若不存在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则执行步骤S403。具体的:
S403、若不存在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则维持全部DC/DC变换器处于斩波工作模式、执行MPPT算法。
具体的,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02后,根据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方法判断是否存在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此处不再赘述。若判断不存在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则维持全部DC/DC变换器处于斩波工作模式、执行MPPT算法,并且,返回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02,直至判断存在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则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03。
具体的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如图4所示,包括:控制器100、检测设备200、DC/AC变换器300以及至少一个带有旁路支路的DC/DC变换器400;其中,
带有旁路支路的DC/DC变换器400包括:DC/DC变换电路和旁路支路,具体的,该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DC/DC变换器的结构及其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各个DC/DC变换器的结构相同,因此仅画出其中一个以供参考);图5以旁路支路设置于DC/DC变换电路正极支路上为例进行展示,各个旁路支路的输入端与各个DC/DC变换电路的输入端正极相连,连接点作为相应DC/DC变换器400的输出端正极;各个DC/DC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负极作为相应DC/DC变换器400的输入端负极;各个旁路支路的输出端与各个DC/DC变换电路的输出端正极相连,连接点作为相应DC/DC变换器400的输出端负极;各个DC/DC变换电路的输出端负极作为相应DC/DC变换器400的输出端负极。其中旁路支路由旁路二极管或者旁路继电器构成,视具体情况而定;当采用旁路二极管作为旁路支路时,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其正极作为旁路支路的输入,其负极作为旁路支路的输出端。
该多路MPPT逆变器的具体的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其中,各个DC/DC变换器400的输入端作为多路MPPT逆变器的各个输入端,与各自相应的光伏电池组串相连。各个DC/DC变换器400的输出端以及DC/AC变换器300的直流侧均与直流母线相连。DC/AC变换器300的交流测作为多路MPPT逆变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控制器100分别与检测设备200、DC/AC变换器300和各个DC/DC变换器400相连。控制器100用于执行上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检测设备200用于实时采集该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而控制器100则分别与检测设备200、DC/AC变换器300以及各个DC/DC变换器400的控制端相连,用于执行上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路MPPT逆变器,根据上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对该多路MPPT逆变器进行控制,首先控制该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全部DC/DC变换器进入斩波工作模式,当存在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时,即存在至少一路DC/DC变换器工作在最大boost电流状态时,控制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同时,将全部DC/DC变换器从斩波工作模式切换至旁路模式前后的输出功率之和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否继续工作在旁路模式,进而使全部DC/DC变换器工作在最优功率运行点;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全部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后所导致的发电量损失。
具体的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中全部DC/DC变换器进入斩波工作模式;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的第一输出功率之和;
根据所述检测参数判断是否存在所述DC/DC变换器工作在最大boost电流状态;
若存在至少一路所述DC/DC变换器工作在所述最大boost电流状态,则判定存在所述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控制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切换至旁路模式,并控制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中的DC/AC变换器执行MPPT算法;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的第二输出功率之和;其中,所述检测参数包括:电网电压、多路MPPT逆变器的直流母线电压和各个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功率、MPPT算法指令电压及工作状态;
判断所述第二输出功率之和减去所述第一输出功率之和的差值是否满足功率降低条件;
若所述差值满足所述功率降低条件,则返回控制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中全部DC/DC变换器进入斩波工作模式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二输出功率之和减去所述第一输出功率之和的差值是否满足功率降低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小于阈值;
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阈值,则判定所述差值满足所述功率降低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小于等于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阈值,则在判定所述差值满足所述功率降低条件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延迟时间;
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延迟时间,则执行判定所述差值满足所述功率降低条件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存在至少一路所述DC/DC变换器工作在所述最大boost电流状态,则在判定存在所述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最大boost电流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二延迟时间;
若所述最大boost电流状态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则执行判定存在所述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第二输出功率之和减去所述第一输出功率之和的差值是否满足功率降低条件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差值不满足所述功率降低条件,则维持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处于旁路模式,然后返回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的第二输出功率之和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的第一输出功率之和之后,还包括:
若不存在所述DC/DC变换器需要切换至旁路模式,则维持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处于所述斩波工作模式、执行所述MPPT算法,然后返回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检测参数,计算全部所述DC/DC变换器的第一输出功率之和的步骤。
8.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检测设备、DC/AC变换器以及至少一个带有旁路支路的DC/DC变换器;其中,
各个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各个输入端,与各自相应的光伏电池组串相连;
各个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DC/AC变换器的直流侧均与直流母线相连;
所述DC/AC变换器的交流测作为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交流电网;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设备、所述DC/AC变换器和各个所述DC/DC变换器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多路MPPT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CN202010031136.4A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0826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1136.4A CN111082686B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1136.4A CN111082686B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2686A CN111082686A (zh) 2020-04-28
CN111082686B true CN111082686B (zh) 2022-04-08

Family

ID=70322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31136.4A Active CN111082686B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826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9360B (zh) * 2020-07-28 2020-12-11 浙江大学 一种适用于太阳能无人机的能源管理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422388B (zh) * 2021-07-29 2024-04-1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系统、直流电源及其模式切换方法
CN114567018A (zh) * 2022-03-08 2022-05-31 广州菲利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mppt的并网逆变器及逆变器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88974U (zh) * 2012-10-30 2013-04-17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光一体储能系统的充电电路
CN104158208A (zh) * 2014-07-15 2014-11-19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级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应用
CN105337520A (zh) * 2015-12-11 2016-0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并网变换器、光伏供电系统和电器
CN106230288A (zh) * 2016-08-08 2016-12-14 湖州新智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mppt微型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4912A (zh) * 2012-09-27 2013-01-02 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双路mppt跟踪装置及方法
CN204243781U (zh) * 2014-07-15 2015-04-0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级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05871324B (zh) * 2016-04-11 2017-12-15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输入光伏逆变系统的独立mppt跟踪方法
CN106953538A (zh) * 2016-11-29 2017-07-14 湘潭大学 一种基于继电器旁路提高光伏并网逆变器转换效率的方法
CN110391676B (zh) * 2019-08-09 2021-07-2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88974U (zh) * 2012-10-30 2013-04-17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光一体储能系统的充电电路
CN104158208A (zh) * 2014-07-15 2014-11-19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级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应用
CN105337520A (zh) * 2015-12-11 2016-0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并网变换器、光伏供电系统和电器
CN106230288A (zh) * 2016-08-08 2016-12-14 湖州新智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mppt微型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2686A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2686B (zh) 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85308B (zh) 光伏快速关断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应用装置和系统
CN112671044A (zh) 一种光伏快速关断系统的启动方法、应用装置和系统
EP2899606A1 (en) Powe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US11495966B2 (en)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power conditioner
US20200212825A1 (en) Control processing method for inverter device having h5 topological structure
EP3349345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12821458A (zh) 一种光伏快速关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04112A (zh) 用于两级拓扑结构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mppt控制方法
CN110391676B (zh) 一种多路mppt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1637431B2 (en) Inverter
CN116613976A (zh) 一种功率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池包及储能系统
CN109167392B (zh) 一种系统控制方法和光伏系统、以及空调系统
CN108899926B (zh) 光伏离并网储能逆变器
CN113258773A (zh) 一种电力变换系统和电力变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626834B2 (en) Power backfeed control method, converter, an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210609056U (zh) 光伏逆变器
JP2000023373A (ja) 太陽光発電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13746170A (zh)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离网过载保护方法
CN113422388A (zh) 一种光伏系统、直流电源及其模式切换方法
CN113629771A (zh) 一种光伏系统和光伏关断方法
JP2020077132A (ja) 電力変換装置、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発電制御方法
CN220359026U (zh) 功率变换电路的驱动电路、功率变换电路及储能设备
CN113037086B (zh) 一种适合光伏功率限制的光伏储能逆变器
JP2001218368A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