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5056B - 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5056B
CN111065056B CN201811204975.0A CN201811204975A CN111065056B CN 111065056 B CN111065056 B CN 111065056B CN 201811204975 A CN201811204975 A CN 201811204975A CN 111065056 B CN111065056 B CN 1110650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data
information
user plane
cor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049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5056A (zh
Inventor
诸华林
靳维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049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6505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1154 priority patent/WO2020078342A1/zh
Priority to EP19872948.5A priority patent/EP3840426B1/en
Publication of CN111065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5056A/zh
Priority to US17/223,866 priority patent/US2021022760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5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5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该移动网包括核心网,该方法包括: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与终端建立多个数据连接;核心网用户面网元确定第一数据连接,该多个数据连接包括第一数据连接;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向终端发送的组播数据;核心网用户面网元通过第一数据连接向接入网网元发送所述组播数据。第一数据连接是多个数据连接中的部分数据连接,核心网用户面网元通过多个数据连接中的部分数据连接向终端发送组播数据,减少了核心网中传输的冗余组播数据,从而避免了传输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组播通信是一种能够节省带宽的通信技术,组播源设备在向位于一个组播组的多个目标设备发送数据时仅传输一份数据,靠近目标设备的传输设备(例如,路由器)接收到该数据后,将该数据复制并分别分发给多个终端,由于组播源设备与传输设备之间仅传输了一份数据,因此,组播通信能够节省传输带宽。
在固网与移动网结合的网络中,固网通常作为组播源设备与传输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移动网通常作为传输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网络。组播数据在固网中仍然是单份传输,并通过移动网与固网衔接处的通信设备(即,衔接设备)传输至终端,上述衔接设备例如是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
移动网中的数据传输与固网中的数据传输的不同之处在于:固网中传输设备通常是按照数据的目的地址逐跳转发,数据到达最接近终端的传输设备后,由该传输设备直接转发至终端;而移动网的传输机制由于终端具有可移动性而变得较为复杂,数据到达衔接设备后,需要经过承载于多个中间设备上的数据连接才能到达终端,该数据连接是终端专用的数据通道,因此,一份组播数据需要在衔接设备处被复制为多份,通过各个终端的数据连接发送至多个终端,从而使得移动网的中间设备传输了大量重复的组播数据,造成了移动网的传输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减少移动网中传输的冗余组播数据,避免移动网的传输资源的浪费。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包括: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与终端建立多个数据连接;核心网用户面网元确定第一数据连接,该多个数据连接包括第一数据连接;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向终端发送的组播数据;核心网用户面网元通过第一数据连接向接入网网元发送所述组播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用户面网元通过一个接入网设备与多个终端建立多个数据连接。
第一数据连接是多个数据连接中的部分数据连接,核心网用户面网元通过多个数据连接中的部分数据连接向终端发送组播数据,减少了核心网中传输的冗余组播数据,从而避免了传输资源的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用户面网元确定第一数据连接,包括: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根据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通过接入网网元建立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确定第一数据连接。
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可以根据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通过一个接入网网元建立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并从该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选择第一数据连接来传输组播数据,无需其它网元(例如,核心网控制面网元)选择第一数据连接,从而减小了其它网元的负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确定第一数据连接,包括: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确定第一个请求接收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为第一数据连接。
上述方案简单易实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第一数据连接被删除或者去激活时,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重新确定用于传输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
上述方案可以避免组播数据的传输中断,提高核心网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根据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通过接入网网元建立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一控制面信息,第一控制面信息包括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和下列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终端的标识ID、终端的因特网协议IP地址、多个数据连接的ID、多个数据连接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一控制面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向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与接入网网元关联的数据连接的标识信息,或者,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与多个数据连接关联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一控制面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向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用户面信息,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组播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根据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通过接入网网元建立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核心网用户面网元通过多个数据连接从接入网网元接收第二用户面信息,第二用户面信息包括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用户面网元确定第一数据连接,包括: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二控制面信息,第二控制面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连接。
上述方案无需核心网用户面网元选择第一数据连接,减轻了核心网用户面网元的负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二控制面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向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二请求信息,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传输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二控制面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向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用户面信息,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组播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控制面信息包括指示信息和下列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终端的ID、终端的IP地址、多个数据连接的ID、多个数据连接的TEID和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通过传输上述终端信息的数据连接传输组播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第一用户面信息,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组播数据;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根据第一用户面信息统计组播数据的数据量。
虽然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仅通过多个数据连接中的部分数据连接发送组播数据,但是,基于上述方案,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仍然能够确定各个终端接收的组播数据的数据量,通信系统的计费网元可以根据核心网用户面网元统计的数据量进行计费,从而可以在减少核心网中传输的冗余组播数据的同时避免造成对通信系统的计费功能造成影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核心网控制面网元确定多个数据连接,该多个数据连接为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与终端建立的用于传输组播数据的连接;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根据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从多个数据连接中确定至少一个数据连接,该至少一个数据连接对应相同的接入网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向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控制面信息,第二控制面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的第一数据连接。
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根据上述方案指示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例如,UPF)通过多个数据连接中的部分数据连接向终端发送组播数据,减少了核心网中传输的冗余组播数据,从而避免了传输资源的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向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控制面信息,包括: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从核心网用户面接收第二请求信息,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传输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的标识信息;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根据第二请求信息向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控制面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向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控制面信息,包括: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从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第一用户面信息,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组播数据;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根据第一用户面信息向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控制面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根据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从多个数据连接中确定至少一个数据连接,包括: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从接入管理网元接收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和下列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终端的ID、终端的IP地址、多个数据连接的ID、多个数据连接的TEID;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根据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和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至少一个数据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根据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从多个数据连接中确定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从接入管理网元或者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第二用户面信息,第二用户面信息包括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第一数据连接被删除或者去激活时,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从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重新确定用于传输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
上述方案可以避免组播数据的传输中断,提高核心网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一用户面信息,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组播数据;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根据第一用户面信息统计向各个终端发送的组播数据的数据量。
虽然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仅通过多个数据连接中的部分数据连接发送组播数据,但是,基于上述方案,核心网控制面网元能够确定各个终端接收的组播数据的数据量,通信系统的计费网元可以根据核心网控制面网元统计的数据量进行计费,从而可以在减少核心网中传输的冗余组播数据的同时避免造成对通信系统的计费功能造成影响。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核心网控制面网元确定第一数据连接,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属于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与终端建立的多个数据连接,所述第一数据连接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终端的组播数据;所述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向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数据连接的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方法中各个步骤所对应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它网元之间的通信。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核心网设备的处理单元运行时,使得核心网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处理单元或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方法中各个步骤所对应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它网元之间的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多个数据连接,所述多个数据连接为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与终端建立的用于传输组播数据的连接;根据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从所述多个数据连接中确定至少一个数据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对应相同的接入网网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控制面信息,所述第二控制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的第一数据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核心网用户面接收第二请求信息,所述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传输所述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的标识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请求信息向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控制面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第一用户面信息,所述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所述组播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面信息向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控制面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接入管理网元接收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和下列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终端的标识ID、所述终端的因特网协议IP地址、所述多个数据连接的ID、所述多个数据连接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
从接入管理网元或者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第二用户面信息,所述第二用户面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数据连接被删除或者去激活时,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重新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用户面信息,所述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所述组播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面信息统计所述组播数据的数据量。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核心网设备的处理单元运行时,使得核心网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处理单元或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所涉及的方法中各个步骤所对应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装置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所涉及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它网元之间的通信。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核心网设备的处理单元运行时,使得核心网设备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处理单元或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适用于本申请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立会话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获取接入网的标识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获取接入网的标识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获取接入网的标识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获取接入网的标识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更新会话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概念做简单介绍。
1、终端(terminal):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终端,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软终端,家庭网关,机顶盒等等。
2、(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网元:用于为特定区域的授权终端提供入网功能,并能够根据终端的级别、业务需求等使用不同质量的传输通道进行通信。
(R)AN网元能够管理接入网资源,为终端提供接入服务,进而完成数据在终端和核心网之间的传输,(R)AN网元可以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所定义的基站,也可以是非3GPP(non-3GPP)的接入网或者固移融合架构的接入网,例如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AGF)或者固移互通功能(fixed mobileinterworking function,FMIF)。任何接入移动网络核心网的接入网都属于本申请的AN。
3、用户面网元:用于分组路由和转发以及用户面数据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处理等。
在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该用户面网元被称为UPF。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用户面网元仍可以被称为UPF,或者,还可以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用户面网元还可以是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DN-GW)。
4、数据网络网元:用于提供传输数据的网络,例如,用于向终端转发从固网中接收到的组播数据。
在5G通信系统中,该数据网络网元被称为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在未来通信系统中,数据网络网元仍可以被称为DN,或者,还可以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5、接入管理网元:主要用于移动性管理和接入管理等,可以用于实现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功能中除会话管理之外的其它功能,例如,合法监听以及接入授权/鉴权等功能。
在5G通信系统中,该接入管理网元被称为接入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在未来通信系统中,接入管理网元仍可以被称为AMF,或者,还可以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6、会话管理网元:主要用于会话管理、终端设备的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分配和管理、选择可管理用户平面功能、策略控制和收费功能接口的终结点以及下行数据通知等。
在5G通信系统中,该会话管理网元被称为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SMF)。在未来通信系统中,会话管理网元仍可以被称为SMF,或者,还可以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元或者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此外,用于管理数据连接的网元可以被称为控制面(control plane)网元,例如,上述AMF和SMF均可被称为控制面网元。相应地,控制面网元生成的信息可以被称为控制面信息。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是一种适用于本申请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固网和移动网。
固网的一种可选的定义是:通过金属线或者光纤等固定媒体传输数据的网络。例如,通过电缆通信的传统以太网,或者,通过光纤通信的灵活以太网(flexible ethernet,FlexE)。
移动网的一种可选的定义是:通过电磁波传输数据的网络。例如,5G通信系统、私有网络、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多火(multefire)通信系统、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通信系统或蓝牙(Bluetooth)通信系统。
上述固网和移动网的定义仅是举例说明,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例如,未来的通信网络依然适用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移动网为5G通信系统,DN作为固网和移动网的衔接设备,从固网接收数据,并将该数据发送至UPF。UPF通过AN与各个UE之间建立数据连接,通过数据连接将数据发送至各个UE,在5G通信系统中,该数据连接例如是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PDU)会话(session)。
以UE1为例,当UE1需要接收组播数据时,UE1可以向AN1发送网络群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GMP)加入消息(IGMP join message),以下,将IGMP加入消息简称为IGMP消息。IGMP消息携带组播组的标识,组播组的标识例如是组播地址。
AN1将IGMP消息转发至UPF,UPF接收到UE1发送的IGMP消息后,即可确定UE1加入了该组播地址对应的组播组。UPF从固网接收到该组播地址对应的组播消息后,可以通过与UE1之间的数据连接向UE1发送该组播地址对应的组播消息。
AMF和SMF用于维护AN1和UPF之间的数据连接。AN与DN之间的网络可以称为核心网。
上述通信系统仅是举例说明,适用于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
下面,将基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200包括:
S210,UPF与终端建立多个数据连接。
该终端可以是一个UE,也可以是多个UE。
当上述终端为一个UE时,UPF可以通过两个或者更多个AN与该UE建立多个数据连接;当上述终端为多个UE时,UPF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AN与该多个UE建立多个数据连接。UPF与终端建立数据连接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数据连接建立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S220,UPF确定第一数据连接,上述多个数据连接包括第一数据连接。
第一数据连接是上述多个数据连接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数据连接的数量小于S210中的多个数据连接的数量。
例如,当前UE1和UE2处于同一个组播组,UPF与UE1和UE2分别建立了一个PDU会话,第一数据连接可以是UPF与UE1之间的PDU会话,也可以是UPF与UE2之间的PDU会话。
又例如,当前UE1、UE2和UE3处于同一个组播组,UPF与UE1、UE2和UE3分别建立了一个PDU会话,第一数据连接可以是UPF与UE1之间的PDU会话以及UPF与UE3之间的PDU会话,也可以是UPF与UE2之间的PDU会话以及UPF与UE3之间的PDU会话。
再例如,当前UE1和UE2处于同一个组播组,UPF与UE1和UE2分别建立了两个流(flow),第一数据连接可以是UPF与UE1之间的两个流,也可以是UPF与UE2之间的两个流。
S230,UPF接收向终端发送的组播数据。
UPF可以根据从终端接收到的IGMP消息确定向终端发送的组播数据,若UPF从DN接收到的组播数据的组播地址与IGMP消息携带的组播地址相同,则UPF确定该组播数据为向终端发送的组播数据。
S240,UPF通过第一数据连接向AN发送所述组播数据。
由于第一数据连接承载于AN上,因此,UPF需要向AN发送组播数据,以便于AN向终端转发该组播数据。例如,AN1通过UE1的PDU会话接收到组播数据后,可以复制一份该组播数据,并将复制的组播数据发送给UE2。
方法200中,UPF通过多个数据连接中的部分数据连接向终端发送组播数据,减少了核心网中传输的冗余组播数据,从而避免了传输资源的浪费。
方法200中,S220与S230的执行顺序可以交换,即,UPF可以先接收组播数据,再确定第一数据连接。
此外,本申请对UPF确定第一数据连接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例如,UPF可以根据从其它网元获取的信息从多个数据连接中确定第一数据连接(即,主动选择方案),也可以根据其它网元的指示从多个数据连接中确定第一数据连接(即,被动接受方案)。下面,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描述UPF确定第一数据连接的方法。
首先介绍UPF的主动选择方案。
作为一个可选的示例,S220包括:
UPF根据AN的标识信息确定通过该AN建立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
UPF从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确定第一数据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UPF将对应同一个AN的标识信息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归为一组,从该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选择一个或少量的几个数据连接作为第一数据连接。由于AN能够复制组播数据,并向该AN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发送组播数据,因此,上述方案能够满足组播传输的需求,同时减少了核心网中传输的冗余组播数据。
其中,UPF可以按照下列规则从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确定第一数据连接:
随机、预设策略、QoS或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第一个请求接收组播数据的连接。
以图1为例,若UPF与UE1和UE2分别建立了一个PDU会话,即,UPF与UE1建立了会话1,UPF与UE2建立了会话2。
则UPF可以从会话1和会话2中随机选择一个会话作为第一数据连接。
UPF也可以按照预设策略确定第一数据连接,例如,选择标识值较小的会话(即,会话1)作为第一数据连接。
UPF还可以从会话1和会话2中选择QoS较好的会话作为第一数据连接。
UPF还可以选择第一个请求接收组播数据的连接作为第一数据连接,例如,UPF首先通过会话2接收到包含组播地址A的IGMP消息,随后通过会话1接收到包含组播地址A的IGMP消息,则UPF可以将会话2作为第一数据连接,通过会话2向AN1发送组播地址A对应的组播数据,不再通过会话1向UE1发送组播数据,而是由AN1将通过会话2接收到的组播数据复制后向UE1转发。
上述AN的标识信息可以是AN的设备标识(identifier,ID),也可以是AN的设备IP地址,还可以是其它用于标识AN的信息。例如,AN1对应3个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area network,VLAN),分别为VLAN1、VLAN2和VLAN3,AN2对应2个VLAN,分别为VLAN4和VLAN5。若UPF接收到携带VLAN1的IGMP消息和携带VLAN2的IGMP消息,则可以确定发送该两个IGMP消息的终端对应同一个AN。若UPF接收到携带VLAN1的IGMP消息和携带VLAN4的IGMP消息,则可以确定发送该两个IGMP消息的终端对应不同的AN。
上述对AN的标识信息的解释适用于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
本申请对UPF获取AN的标识信息的方法不做限定。下面所述的几种UPF获取AN的标识信息的方法仅是举例说明。
方法一,UPF通过控制面信息获取AN的标识信息。
UPF根据AN的标识信息确定通过该AN建立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之前,方法200还包括:
UPF从SMF接收第一控制面信息,所述第一控制面信息包括AN的标识信息和下列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终端的ID、终端的IP地址、S210中所述的多个数据连接的ID、多个数据连接的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TEID)。
SMF是数据连接的管理者,其保存有AN与各个数据连接的对应关系。SMF可以向UPF发送AN的标识信息和上述终端信息,向UPF指示AN与数据连接的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N与数据连接的关联关系是指终端通过AN建立的数据连接。
例如,第一控制面信息包含AN的标识信息为AN1,终端的ID为UE1和UE2,其中,UE1的数据连接为PDU会话1,UE2的数据连接为PDU会话2。UPF接收到第一控制面信息后,确定AN1对应的数据连接为PDU会话1和PDU会话2。换句话说,UPF接收到第一控制面信息后,确定PDU会话1和PDU会话2对应的AN为AN1。即,UPF根据第一控制面信息确定AN1与PDU会话1和PDU会话2的关联关系。
应理解,上述终端信息仅是举例说明,其它任意能够标识终端的数据连接的信息都可以被称为终端信息。
此外,本申请对第一控制面信息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第一控制面信息可以承载于建立PDU会话的消息中,也可以在PDU会话建立之后单独发送。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第一控制面信息的方法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310,UE向AMF发送PDU会话建立请求(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请求建立PDU会话。
S320,AMF向SMF发送创建会话管理上下文请求(create SM context request),该请求携带。
S330,AMF向SMF发送创建会话管理上下文响应(create SM context response)。
S340,SMF向UPF发送会话建立/修改请求(session establish/modificationrequest)。
S350,UPF向SMF发送会话建立/修改响应(session establish/modificationresponse)。
在上述流程中,SMF通过“创建会话管理上下文请求”确定AN与PDU会话的对应关系,随后,可以在S340中向UPF发送携带终端信息和AN的标识信息的“会话建立/修改请求”,以便于UPF确定AN与PDU会话的关联关系,其中,“会话建立/修改请求”即第一控制面信息。
SMF可以主动向UPF发送第一控制面信息,也可以根据UPF发送的请求信息或者用户面信息向UPF发送第一控制面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UPF从SMF接收第一控制面信息之前,方法200还包括:
UPF向SMF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与AN关联的数据连接的标识信息,或者,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与多个数据连接关联的AN的标识信息。
UPF可以在接收到组播数据后发送第一请求信息,UPF也可以在接收到IGMP消息后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数据连接的标识信息例如是上文所述的终端信息。
例如,如图4所示,UPF分别与UE1、UE2和UE3建立了PDU会话,即,会话1、会话2和会话3,UPF通过会话1、会话2和会话3接收到IGMP消息后,可以请求获取会话1、会话2和会话3各自关联的AN的标识信息,从而确定了AN与会话的关联关系。
又例如,如图4所示,UPF接收到组播数据后,可以请求获取AN1和AN2各自关联的PDU会话,从而确定了AN与会话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UPF也可以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而是通过向SMF转发特定的用户面信息来确定AN与会话的关联关系。即,UPF从SMF接收第一控制面信息之前,方法200还包括:
UPF向SMF发送第一用户面信息,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所述组播数据。
第一用户面信息例如是IGMP消息,UPF接收到IGMP消息后将IGMP消息转发至SMF,触发SMF向UPF发送第一控制面信息(即,终端信息和AN的标识信息)。
例如,如图5所示,UPF分别与UE1、UE2和UE3建立了PDU会话,即,会话1、会话2和会话3,UPF通过会话1、会话2和会话3接收到IGMP消息后,将IGMP消息转发至SMF,SMF根据IGMP消息确定UPF需要转发组播数据,向UPF发送第一控制面信息(即,终端信息和AN的标识信息)。
此外,对于SMF来说,图5仅示出了SMF从UPF接收第一用户面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MF还可以通过AMF接收第一用户面信息,并根据从AMF接收的第一用户面信息向UPF发送第一控制面信息,本申请对SMF如何获取第一用户面信息的方式不做限定。
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面信息均包括终端信息和AN的标识信息,第一控制面信息可以仅包括AN的标识信息,UPF根据从AN接收到的任意一个用户面信息确定AN与数据连接之间的关联关系。
如图6所示,与UE1、UE2和UE3连接的UPF与接收组播数据的UPF为同一个UPF,该UPF首先通过S340中的“会话建立/修改请求”获取AN1的标识信息,随后,该UPF通过会话1从AN1接收到第二用户面信息,则UPF可以确定会话1与AN1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二用户面信息为任意一个用户面信息,第二用户面信息可以是IGMP消息,也可以其它消息。
上述方法仅适用于接收组播数据的UPF与AN直接连接的场景。若接收组播数据的UPF与AN没有直接连接,则第二用户面信息需要包含AN的标识信息。
上文描述了UPF通过控制面信息确定AN与会话的关联关系的方法,UPF也可以仅通过用户面信息来确定AN与会话的关联关系。
方法二,UPF通过用户面信息获取AN的标识信息。
如图7所示,与UE1、UE2连接的UPF为UPF1,与UE3连接的UPF为UPF2,接收组播数据的UPF为UPF0,则UPF0根据AN的标识信息确定通过该AN建立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之前,方法200还包括:
UPF0通过S210中所述的多个数据连接从AN接收第二用户面信息,所述第二用户面信息包括AN的标识信息。
在图7所示的场景中,UPF0不再从“会话建立/修改请求”获取AN的标识信息,而是从第二用户面信息中获取AN的标识信息。例如,UPF0通过会话1接收到IGMP消息1,IGMP消息1携带AN1的标识信息;UPF0通过会话2接收到IGMP消息2,IGMP消息2携带AN1的标识信息;UPF0通过会话3接收到IGMP消息3,IGMP消息3携带AN2的标识信息;则UPF0可以确定通过AN1建立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为会话1和会话2,确定通过AN2建立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为会话3。UPF0可以通过会话1或会话2向AN1发送组播数据,通过会话3向AN2发送组播数据。
方法二不仅适用于图7所示的非直连场景,也适用于图6所示的直连场景。
下面,将详细介绍UPF的被动接受方案。
作为一个可选的示例,S220包括:
UPF从SMF接收第二控制面信息,所述第二控制面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连接。
第二控制面信息包括指示信息和下列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终端的ID、终端的IP地址、S210中所述的多个数据连接的ID、该多个数据连接的TEID和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通过传输上述终端信息的数据连接传输组播数据。
第二控制面信息可以是图3中的会话建立/修改请求,也可以是会话建立完成后的控制面信息。
例如,如图1所示,UPF与UE1建立了会话1,与UE2建立了会话2,与UE3建立了会话3,SMF可以通过会话建立/修改请求向UPF发送指示会话1和会话3的第二控制面信息,也可以通过会话建立/修改请求向UPF发送指示会话2和会话3的第二控制面信息。UPF接收到第二控制面信息后,通过第二控制面信息指示的会话发送组播数据,无需自己选择会话,从而减小了UPF的负担。
与UPF的主动选择方案类似,在UPF的被动选择方案中,UPF接收第二控制面信息前可以向SMF发送请求信息或者用户面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UPF从SMF接收第二控制面信息之前,方法200还包括:
UPF向SMF发送第二请求信息,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传输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的标识信息。
UPF可以在接收到组播数据后发送第二请求信息,也可以在接收到IGMP消息后发送第二请求信息。数据连接的标识信息例如是上文所述的终端信息。
例如,如图4所示,UPF分别与UE1、UE2和UE3建立了PDU会话,即,会话1、会话2和会话3,UPF通过会话1、会话2和会话3接收到IGMP消息(携带组播地址)后,可以请求获取与上述组播地址对应的会话的标识信息。
又例如,如图4所示,UPF接收到组播数据(携带组播地址)后,可以请求获取与上述组播地址对应的会话的标识信息。
SMF根据第二请求信息向UPF发送第二控制面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UPF从SMF接收第二控制面信息之前,方法200还包括:
UPF向SMF发送第一用户面信息,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组播数据。
第一用户面信息例如是IGMP消息,UPF接收到IGMP消息后将IGMP消息转发至SMF,触发SMF向UPF发送第二控制面信息(即,终端信息)。
例如,如图4所示,UPF分别与UE1、UE2和UE3建立了PDU会话,即,会话1、会话2和会话3,UPF通过会话1、会话2和会话3接收到IGMP消息后,将IGMP消息转发至SMF,SMF根据IGMP消息确定UPF需要转发组播数据,向UPF发送第一控制面信息(即,终端信息)。
方法200中,若第一数据连接无法再传输数据,例如,第一数据连接被删除或者去激活,则UPF需要重新确定用于传输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数据连接的释放过程如图8所示。
S810,UE(例如,UE1)向AMF发送PDU会话释放请求(PDU session releaserequest),请求释放会话1。
S820,AMF接收到PDU会话释放请求后可以向SMF发送更新会话管理上下文(updateSM context)消息,通过更新会话管理上下文消息指示SMF更新会话1的上下文。
S830,SMF根据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指示的策略确定删除会话1或者去激活会话1。若PCF指示会话管理策略终止(session management policytermination),则SMF确定删除会话1.
S840,SMF向UPF发送会话释放请求(session release request),请求删除会话1。
S850,UPF向SMF发送会话释放响应(session release response)。
SMF在S820中即可感知到会话1将无法再传输数据,SMF可以通过上述“会话释放请求”指示通过会话2传输组播数据,即,向UPF发送包含会话2的标识的“会话释放请求”。SMF也可以不指示UPF通过会话2传输组播数据,而是指示UPF自己选择AN1的另外一个会话传输组播数据。
此外,在方法200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费方法,即,方法200还包括:
UPF接收第一用户面信息,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组播数据;
UPF根据第一用户面信息统计组播数据的数据量。
上述第一用户面信息例如是IGMP消息,以图1为例,UPF接收到UE1发送的IGMP消息后,确定UE1加入了组播组,并统计向UE1发送的组播数据的数据量。
例如,UE1和UE2均位于相同的组播组,UPF通过会话2(UE2与UPF之间的数据连接)向AN1发送的组播数据的数据量为1兆(M),则UPF确定UE1使用的数据量为1M,并且,UPF确定UE2使用的数据量为1M。
虽然UPF未通过会话1(UE1与UPF之间的数据连接)发送组播数据,但是,通过上述方法,UPF仍然能够确定UE1接收的组播数据的数据量,通信系统的计费网元可以根据UPF统计的数据量进行计费,从而可以在减少核心网中传输的冗余组播数据的同时避免造成对通信系统的计费功能造成影响。
上文主要从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即,UPF)的角度详细描述了本申请提供的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下面,将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例如,SMF)的角度描述本申请提供的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
如图9所示,方法900包括:
S910,SMF确定多个数据连接,该多个数据连接为UPF与终端建立的用于传输组播数据的连接。
S920,SMF根据AN的标识信息从多个数据连接中确定至少一个数据连接,该至少一个数据连接对应相同的AN。
S930,SMF向UPF发送第二控制面信息,第二控制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的第一数据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SMF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流程确定多个数据连接,并按照与方法200中UPF确定第一数据连接的方法类似的方法确定第一数据连接。
例如,SMF可以按照下列规则从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确定第一数据连接:
随机、预设策略、QoS或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第一个请求接收组播数据的连接。
在方法200中以及对上述方案进行了详细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方法900中,SMF指示UPF通过多个数据连接中的部分数据连接向终端发送组播数据,减少了核心网中传输的冗余组播数据,从而避免了传输资源的浪费。
方法900中,SMF同样可以在第一数据连接被删除或者去激活时重新确定用于传输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SMF也可以接收第一用户面信息(例如,IGMP消息),根据第一用户面信息统计各个终端接收的组播数据的数据量。
上文详细介绍了本申请提供的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示例。可以理解的是,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将各个功能划分为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发送组播数据的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装置1000包括:处理单元1001和接收单元1002和发送单元1003。处理单元1001用于控制装置1000执行图2所示的方法中的步骤。处理单元1001还可以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装置10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例如,处理单元1001用于执行:与终端建立多个数据连接;确定第一数据连接,该多个数据连接包括第一数据连接。
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控制接收单元1002执行:接收向终端发送的组播数据。
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控制发送单元1003执行:通过第一数据连接向接入网网元发送所述组播数据。
处理单元10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发送单元1002和接收单元1003例如是通信接口,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1001为处理器,发送单元1002和接收单元1003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为存储器时,本申请所涉及的发送组播数据的装置可以为图11所示的装置。
参阅图11所示,该装置1100包括:处理器1101、通信接口1102和存储器1103(可选的)。其中,处理器1101、通信接口1102和存储器1103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互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发送组播数据的装置,通过多个数据连接中的部分数据连接向终端发送组播数据,减少了核心网中传输的冗余组播数据,从而避免了传输资源的浪费。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发送组播数据的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装置1200包括:处理单元1201和发送单元1202。处理单元1201用于控制装置1200执行图9所示的方法中的步骤。处理单元1201还可以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装置12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例如,处理单元1201用于执行:确定多个数据连接,该多个数据连接为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与终端建立的用于传输组播数据的连接;根据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从多个数据连接中确定至少一个数据连接,该至少一个数据连接对应相同的接入网网元。
处理单元1201还用于控制发送单元1202执行:向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控制面信息,第二控制面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的第一数据连接。
处理单元12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发送单元1202例如是通信接口,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1201为处理器,发送单元1202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为存储器时,本申请所涉及的发送组播数据的装置可以为图13所示的装置。
参阅图13所示,该装置1300包括:处理器1301、通信接口1302和存储器1303(可选的)。其中,处理器1301、通信接口1302和存储器1303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互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发送组播数据的装置,指示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例如,UPF)通过多个数据连接中的部分数据连接向终端发送组播数据,减少了核心网中传输的冗余组播数据,从而避免了传输资源的浪费。
上述装置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完全对应,例如通信接口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步骤和发送步骤,除接收步骤和发送步骤以外的其它步骤均可以由处理单元或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不再详述。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图10-图13的装置中各个组件通信连接,即处理单元(或者处理器)、存储单元(或者存储器)和收发单元(通信接口)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本申请上述方法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虽然图中仅仅示出了一个处理器,该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器包括多个处理单元。具体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指令。存储器可以是存储电路也可以是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存储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也可以是处理器中的存储单元,在此不做限定。虽然图中仅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该装置也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或者存储器包括多个存储单元。
通信接口用于实现处理器与其他单元或者网元的内容交互。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通信单元,还可以是收发信机。通信接口还可以是处理器的通信接口或者收发电路。可选的,通信接口可以是一个收发芯片。该通信接口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和/或接收单元。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为了方面理解,进行了多种举例说明。然而,这些例子仅仅是一些举例,并不意味着是实现本申请的最佳实现方式。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的描述,采用了请求消息,响应消息以及其他各种消息的名称。然而,这些消息仅仅是以举例方式说明需要携带的内容或者实现的功能,消息的具体名称并不对本申请的做出限定,例如:还可以是第一消息,第二消息,第三消息等。这些消息可以是具体的一些消息,可以是消息中的某些字段。这些消息还可以代表各种服务化操作。
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核心网用户面网元通过一个接入网网元与多个终端建立多个数据连接;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确定第一数据连接,所述多个数据连接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连接;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向所述终端发送的组播数据;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向所述接入网网元发送所述组播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确定第一数据连接,包括: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接入网网元建立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所述多个数据连接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包括: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确定第一个请求接收所述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为所述第一数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据连接被删除或者去激活时,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重新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接入网网元建立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一控制面信息,所述第一控制面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和下列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终端的标识ID、所述终端的因特网协议IP地址、所述多个数据连接的ID、所述多个数据连接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一控制面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通过所述接入网网元建立的数据连接的标识信息,或者,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一控制面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用户面信息,所述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所述组播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接入网网元建立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通过所述多个数据连接从所述接入网网元接收第二用户面信息,所述第二用户面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确定第一数据连接,包括: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二控制面信息,所述第二控制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二控制面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二请求信息,所述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传输所述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的标识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二控制面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用户面信息,所述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所述组播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面信息包括指示信息和下列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终端的标识ID、所述终端的因特网协议IP地址、所述多个数据连接的ID、所述多个数据连接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通过传输所述终端信息的数据连接传输所述组播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第一用户面信息,所述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所述组播数据;
所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用户面信息统计所述组播数据的数据量。
14.一种发送组播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装置通过一个接入网网元与多个终端建立多个数据连接;确定第一数据连接,所述多个数据连接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连接;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向所述终端发送的组播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向所述接入网网元发送所述组播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接入网网元建立的至少一个数据连接,所述多个数据连接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
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确定第一个请求接收所述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为所述第一数据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数据连接被删除或者去激活时,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连接中重新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一控制面信息,所述第一控制面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和下列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终端的标识ID、所述终端的因特网协议IP地址、所述多个数据连接的ID、所述多个数据连接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通过所述接入网网元建立的数据连接的标识信息,或者,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用户面信息,所述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所述组播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数据连接从所述接入网网元接收第二用户面信息,所述第二用户面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二控制面信息,所述第二控制面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二请求信息,所述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获取传输所述组播数据的数据连接的标识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用户面信息,所述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所述组播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面信息包括指示信息和下列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终端的标识ID、所述终端的因特网协议IP地址、所述多个数据连接的ID、所述多个数据连接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通过传输所述终端信息的数据连接传输所述组播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14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用户面信息,所述第一用户面信息用于请求接收所述组播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面信息统计所述组播数据的数据量。
CN201811204975.0A 2018-10-16 2018-10-16 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065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4975.0A CN111065056B (zh) 2018-10-16 2018-10-16 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19/111154 WO2020078342A1 (zh) 2018-10-16 2019-10-15 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EP19872948.5A EP3840426B1 (en) 2018-10-16 2019-10-15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multicast data
US17/223,866 US20210227608A1 (en) 2018-10-16 2021-04-0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Multicast Dat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4975.0A CN111065056B (zh) 2018-10-16 2018-10-16 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5056A CN111065056A (zh) 2020-04-24
CN111065056B true CN111065056B (zh) 2022-04-05

Family

ID=70284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04975.0A Active CN111065056B (zh) 2018-10-16 2018-10-16 发送组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27608A1 (zh)
EP (1) EP3840426B1 (zh)
CN (1) CN111065056B (zh)
WO (1) WO20200783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5712A (zh) * 2020-05-11 2021-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071376B (zh) * 2020-08-03 2023-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2055383A (zh) * 2020-08-26 2020-12-08 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 一种采用双终端提高数据链路传输可靠性的移动通信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563A (zh) * 2015-11-23 2017-05-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9117A (ja) * 2003-01-24 2004-08-12 Ntt Docomo Inc 通信システム、マルチキャスト交換装置、通信方法
CN101155053B (zh) * 2006-09-25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广播业务实现方法和系统
US9456315B2 (en) * 2013-04-30 2016-09-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cast group reuse in cellular network multicase transport
CN106537955B (zh) * 2015-02-17 2020-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9769150B (zh) * 2017-11-09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组播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CN110012437B (zh) * 2018-01-05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报文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563A (zh) * 2015-11-23 2017-05-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pdate to Solution 15: Support of traffic routing in Backbone UP";Huawei等:;《3GPP TSG-SA WG2 Meeting #129 S2-1810787》;20181009;第6.15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40426A1 (en) 2021-06-23
US20210227608A1 (en) 2021-07-22
WO2020078342A1 (zh) 2020-04-23
EP3840426A4 (en) 2021-09-22
EP3840426B1 (en) 2022-12-07
CN111065056A (zh) 2020-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749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KR102436804B1 (ko) 세션 관리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106664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volving tunne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190223154A1 (en) Message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831094B (zh) 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9076306A1 (zh) 数据传输通道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102276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Multicast Data
EP3761751A1 (en) Relay selection in cellular sliced networks
CN114071574B (zh) QoS流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30019215A1 (en) TSC-5G QoS MAPPING WITH CONSIDERATION OF ASSISTANCE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PCC RULES FOR TSC TRAFFIC MAPPING AND 5G QoS FLOWS BINDING
WO2021135650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034697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1254353A1 (zh) 一种释放中继连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2052798A1 (zh)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3868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73172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063316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1603021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p packet using segment routing
CN11442449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613771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15625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938494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40113987A1 (en) End-to-End Latency Guarantee for Downlink Traffic
CN115413063A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