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2707B - 音频通信令牌 - Google Patents

音频通信令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2707B
CN111052707B CN201880058431.XA CN201880058431A CN111052707B CN 111052707 B CN111052707 B CN 111052707B CN 201880058431 A CN201880058431 A CN 201880058431A CN 111052707 B CN111052707 B CN 111052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ken
broadcast
devices
communication
computing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84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2707A (zh
Inventor
A.马丹
S.格瓦拉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gle LLC
Original Assignee
Google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gle LLC filed Critical Google LLC
Publication of CN111052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2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0Integrity
    • H04W12/106Packet or message integ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3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received data contents, e.g. message integr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0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me banking systems
    • G06Q20/108Remote banking, e.g. home banking
    • G06Q20/1085Remote banking, e.g. home banking involving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AT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2Aspects of commerce using mobile devices [M-devices]
    • G06Q20/3223Realising banking transactions through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2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using an audio c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1Electronic credentials
    • G06Q20/38215Use of certificates or encrypted proofs of transaction righ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5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using an alias or single-use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28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broadcast of plural pieces of information
    • H04H20/3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broadcast of plural pieces of information by a single channel
    • H04H20/31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broadcast of plural pieces of information by a single channel using in-band signals, e.g. subsonic or cu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35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or recognis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a direct linkage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e.g.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tations or for identifying users
    • H04H60/37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or recognis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a direct linkage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e.g.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tations or for identifying users for identifying segments of broadcast information, e.g. scenes or extracting programme 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56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nitoring, identification or recognition covered by groups H04H60/29-H04H60/54
    • H04H60/58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nitoring, identification or recognition covered by groups H04H60/29-H04H60/54 of au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76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ransmission systems other than for broadcast, e.g. the Internet
    • H04H60/78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ransmission systems other than for broadcast, e.g. the Internet characterised by source locations or destination locations
    • H04H60/80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ransmission systems other than for broadcast, e.g. the Internet characterised by source locations or destination loc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ransmission among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0Integ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第一设备在覆盖一个或多个音频频率广播设备的发送频率的音频带宽上收听通信令牌。第一设备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广播设备接收至少一个令牌广播。第一设备对每个接收到的令牌进行解调和解码。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确认每个解码后的令牌。第一设备基于确认来确定广播设备中的与其建立通信信道的广播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基于从确定的设备接收的令牌生成响应令牌。第一设备在确定的设备的响应频带中广播生成的响应令牌。确定的设备对从第一设备广播的令牌进行解调、解码和确认。在确定从第一设备广播的令牌有效时,第一设备和确定的设备建立无线通信信道。

Description

音频通信令牌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2017年9月7日提交的名称为“音频通信令牌”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555,434号的权益,其公开通过引用全文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这里公开的技术涉及使用音频通信令牌在至少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信道。示例涉及将音频通信令牌与移动银行业务和移动对等支付结合使用。
背景技术
身份和访问管理(IAM)涉及控制对资源(包括例如计算资源和物理空间)的访问,包括对那些资源的功能的访问。IAM解决了确保在日益多样化的技术环境中对资源的适当访问以及满足日益严格的合规性要求的需要。
截至2016年,仅百分之十三的美国成年人口没有手机。在美国以外的大多数地方,尤其是固网电信基础设施并不普遍的司法管辖区,拥有移动电话的人数多于可使用固定电话的人数。例如,印度拥有大量的非银行业人口,其中许多人居住在农村地区,无法从可信任的来源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然而,截至2012年,印度拥有近10亿移动电话客户,其中许多人经由他们的移动电话访问金融服务。
在全世界,移动计算设备正被用于诸如金融服务的访问功能和服务。经由移动计算设备导向此类访问的IAM是提供此类服务的重要方面。
发明内容
这里描述的技术包括控制对目标设备的无线访问的计算机实现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和系统。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设备在覆盖一个或多个音频频率广播设备的发送频率的音频带宽上收听通信令牌。第一设备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广播设备接收至少一个令牌广播。第一设备对每个接收到的令牌进行解调和解码。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确认每个解码后的令牌。第一设备基于确认来确定广播设备中的与其建立通信信道的广播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基于从确定的设备接收的令牌生成响应令牌。(例如,在已经确定了从确定的设备接收的令牌已经在哪个广播频带中发送之后,)第一设备在确定的设备的响应频带中广播生成的响应令牌。确定的设备对从第一设备广播的令牌进行解调、解码和确认。在确定从第一设备广播的令牌有效时,第一设备和确定的设备建立无线通信信道。在一些示例中,响应频带可以只是第一设备在其上收听通信令牌的音频带宽的一部分/子信道。
在一些示例中,收听包括在多个广播设备的音频带宽上进行收听,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广播设备在不同的频带中进行广播。在一些示例中,生成响应令牌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除接收设备和收听设备以外的令牌验证服务器。该令牌服务器是经由射频通信网络从第一设备可达的。在一些示例中,确认每个解码后的令牌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令牌验证服务器。在一些示例中,无线通信信道是射频通信信道,而在其他示例中,其是基于音频的通信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包括由第一设备向第一设备的用户呈现每个令牌的确认结果,用于对与每个令牌相对应的广播设备进行选择来配对。在这样的示例中,第一设备从用户接收响应于确认结果的呈现的对广播设备的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提出了音频通信令牌用途以在移动用户设备和ATM 之间建立无线通信信道。
在考虑了示出的示例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之后,示例实施例的这些及另外的方面、对象、特征和优点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绘出根据某些示例的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信道的操作环境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某些示例的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信道的方法的框图。
图3是绘出根据某些示例的计算机器和模块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在IAM中使用令牌来对将要被配对以通过声音/音频频率通信信道通信的设备进行认证和确认。当传输音频令牌时,其可以附有签名以表明它是经验证的令牌。签名可以是令牌内容的散列加上仅服务器拥有的密钥 (secret)。可以对接收设备进行编程,以在尝试采取行动或重定向用户之前先检查签名以确认音频令牌来自经验证的来源。
在这里公开的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音频令牌和音频通信信道用于发起设备之间的射频信道,并且服务器用于验证音频令牌的签名。
通过使用并依赖于这里描述的方法和系统,此处公开的技术使用音频通信信道及其令牌来基于音频令牌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另一通信信道(音频或射频)。照此,这里描述的系统和方法可以用于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的建立并降低未授权信道的风险。因此,这里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在诸如用户的移动电话和自动柜员机(ATM)的设备之间建立安全的通信。
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使用音频通信令牌来建立通信信道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示例系统架构
图1是绘出根据某些示例的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信道的通信和处理操作环境100的框图。虽然架构中示出的每个服务器、系统和设备由服务器、系统或设备的一个实例表示,但是可以使用每个服务器、系统和设备的多个实例。此外,虽然在与图1相关的示例中提出了本技术的操作的某些方面以促进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实现,但是这里的其他地方公开了本技术的同样促进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实现的附加特征。
如图1所绘,示例操作环境100包括网络设备110、120、130和140;其中每一个可以被配置为经由通信网络99与彼此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设备相关联的用户必须安装应用和/或进行功能选择来获得这里描述的技术的益处。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10、120和130包括扬声器110a、120a、 130a和麦克风110b、120b、130b两者。
网络99包括网络设备可通过其交换数据的一个或多个有线或无线电信方式。例如,网络99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内联网、互联网、存储区域网(SAN)、个人局域网(PAN)、城域网(MAN)、无线局域网(WLAN)、虚拟专用网(VPN)、蜂窝或其他移动通信网络、
Figure GDA0003711862280000031
无线技术连接、近场通信(NFC)连接、它们的任何组合以及促进信号、数据和/或消息的通信的任何其他适当的架构或系统。贯穿示例实施例的讨论,应当理解,这里可互换地使用术语“数据”和“信息”来指代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或可存在于基于计算机的环境中的任何其他形式的信息。
在如此配置的情况下,每个网络设备110、120、130和140可以包括能够通过网络99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模块。例如,每个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服务器、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具有嵌入其中和/或联接到其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电视、智能电话、手持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 (PDA)或任何其他有线或无线处理器驱动的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10未被配置为通过网络99通信。
示出的网络连接是示例,并且可以使用在计算机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其他方式。此外,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将认识到的是,图 1所示的网络设备可以具有若干其他合适的计算机系统配置中的任何一种。例如,计算设备110和120各自可以被实现为移动电话或手持计算机,并且可以不包括上述所有组件。
在这里描述的示例中,计算设备110是具有扬声器110a和麦克风110b 的移动电话;计算设备120和130是至少具有扬声器120b、130b的销售点设备(也可以是移动电话);令牌验证服务器140是具有网络99访问权限的服务器(不管是物理的还是虚拟的)。在一些这样的示例实施例中,计算设备110、120和130至少具有间歇性的网络99连接。
在这里描述的示例中,当至少一个广播设备(诸如设备120)在至少一个接收设备(诸如设备110)的附近(例如2-10英尺)时,基于声音的对等通信150可操作。
在示例实施例中,网络计算设备以及与这里提出的技术相关联的任何其他计算机器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器,诸如但不限于关于图3更详细讨论的那些。此外,与这些计算机器中的任何一个相关联的任何模块(诸如这里描述的模块)或与这里提出的技术相关联的任何其他模块(脚本、网页内容、软件、固件或硬件)可以是关于图3更详细讨论的模块中的任何一种。这里讨论的计算机器可以通过诸如网络99的一个或多个网络彼此通信以及与其他计算机机器或通信系统通信。网络99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数据或通信网络,包括关于图3讨论的网络技术中的任何一种。
示例过程
在下文中相对于示例操作环境100的组件描述了图中所示的示例方法。示例方法也可以用其他系统并在其他环境中执行。关于任何附图所描述的操作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在计算机或机器可读的非暂时性有形存储介质(例如,软盘、硬盘、ROM、EEPROM、非易失性RAM、CD-ROM等)上的可运行代码,所述操作基于由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实现的处理器电路运行所述代码来完成;这里描述的操作还可以实现为在一个或多个非暂时性有形媒介中编码用于运行的可运行逻辑(例如,可编程逻辑阵列或设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专用集成电路等)。
参照图2,并继续对于上下文参照图1,示出了根据某些示例的使用音频通信令牌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信道的方法200。在这样的方法200 中,第一设备在覆盖至少一个音频频率广播设备(例如,图1中的第二计算设备120和第三计算设备130)的发送频率的音频带宽上收听通信令牌——方块210。其中,第一设备、设备、设备A、用户移动电话A、解码设备、接收设备、设备B、ATM B、广播设备、设备C、ATM C可以是图1中的第一计算设备110、第二计算设备120和第三计算设备130中的一个或多个。
作为接续示例,考虑:设备B在5.0-10.0kHz的频带内广播;设备C在 10.0-15.0kHz的频带内广播;设备A在1.0kHz至20.0kHz的频带中收听。设备B和设备C是并排的ATM,并且设备A是用户移动电话。
第一设备从一个或多个广播设备接收令牌广播——方块220。在接续示例中,由ATM B广播的令牌代表单词“苹果”,被转换为二进制格式并使用音频编码方案(诸如直接序列扩频(DSSS)或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进行编码。由ATM C广播的令牌代表单词“香蕉”,并且如同由ATM B广播的令牌一样,被转换为二进制格式并使用诸如DSSS或BPSK的音频编码方案进行编码。
在接续示例中,用户移动电话A从5.0-10.0kHz的ATM B频带接收“苹果”令牌,并在10.0-15.0kHz的频带中从ATM C接收“香蕉”令牌(因此在两种情况下,在不同的频带上进行接收,所述不同的频带在各自的情况下是用户移动电话A在其上收听令牌的带宽的部分/子信道)。
第一设备对每个接收到的令牌进行解调和解码——方块230。在接续示例中,用户移动电话A对从ATM B以及从ATM C接收的音频令牌进行解调和解码。在一些示例中,如果经由网络99在设备110和设备140之间有通信通道可用,则由单独的设备(例如,令牌验证服务器140)执行令牌的解调和解码之一或两者。
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确认每个解码后的令牌——方块240。在第一变型中,解码设备即用户移动电话A确定解码后的令牌的有效性。在第二变型中,当这样的通信网络可用时,解码设备即用户移动电话A通过通信网络99将解码后的令牌(以透明方式或以安全方式,例如加密或通过其他安全信道) 通信到诸如令牌验证服务器140的服务器。
在接续示例中,使用第一变型,用户移动电话A在用户移动电话A上确定解码后的令牌的有效性。发现来自ATM B的令牌具有无效签名(例如,与令牌创建者最初添加的签名不匹配),并且发现来自ATM C的令牌具有有效签名。
在接续示例中,使用第二变型,用户移动电话A通过网络99向令牌验证服务器140进行网络呼叫(加密的),共享解码后的令牌,并允许令牌验证服务器140答复令牌的有效性。如同第一变型一样,(这次由令牌验证服务器140)发现来自ATM B的令牌具有无效签名,并且由令牌验证服务器140发现来自ATM C的令牌具有有效签名。在第二变型中,令牌验证服务器 140(经由网络99)发送确认结果,并且用户移动电话A(经由网络99)接收确认结果。
接收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音频频率广播设备120和130中的与其建立通信信道的广播设备——方块250。在方块250过程的第一变型中,用户移动电话A基于无效令牌确定了ATM B可能不是可信任的来源,但基于有效令牌确定了ATM C是可信任的来源。基于预定义的逻辑,用户移动电话A 拒绝与ATM B配对,并选择与ATM C配对。
在方块250的确定过程的第二变型中,用户移动电话A经由用户移动电话A的用户界面向用户呈现“苹果”(ATM B的令牌的人类可读标签)和“香蕉”(设备B的令牌的人类可读标签)两者。用户移动电话A还经由用户移动电话A的用户界面表明,ATM B的“苹果”信道的可信度存在不一致。用户移动电话A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以与ATM C配对。注意,在第二变型中,用户可能本来选择了ATM B。
接收设备生成响应令牌,该响应令牌是从方块250的确定的设备接收的令牌的函数——方块260。在接续示例中,用户移动电话A基于来自ATM C 的令牌生成响应令牌。在响应令牌被生成为接收到的音频令牌的函数的情况下,接收到的音频令牌可以是用于确定响应令牌的算法的输入参数。在简单的示例中,接收到的音频令牌是加法器的输入,该加法器将值(按位)添加到接收到的音频令牌或增加接收到的音频令牌的信号幅度以便生成响应令牌。
接收设备在确定的设备的广播频带中广播(编码、调制和发送)生成的响应令牌——方块270。在接续示例中,例如在已经在方块250中确定了从确定的设备(ATM C)接收的令牌已经在哪个广播频带中发送之后,用户移动电话A在ATM C的10.0-15.0kHz广播频带中发送生成的响应令牌。
接收广播响应令牌的设备对令牌进行解调和解码,并在确定令牌有效时,在用户设备和确定的设备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在接续示例中,ATM C 接收来自用户移动电话A的响应令牌传输,并对传输进行解调,对令牌进行解码,确定解码后的令牌有效,并在用户移动电话A和ATM C之间建立音频频率声音通信信道,例如,用户移动电话A被“调谐”到ATM C信道,并且设备可以进行通信。
虽然在以上示例中,接收设备选择信道并生成响应令牌,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接收设备之外例如由令牌验证服务器140执行信道选择和响应令牌生成中的任何一者或两者。在一些示例中,在相应设备之间建立射频通信信道。
其他示例实施例
图3绘出了根据某些示例实施例的计算机器2000和模块2050。计算机器2000可以对应于这里提出的各种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或计算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模块2050可以包括配置为促进计算机器2000 执行这里提出的各种方法和处理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硬件或软件元件。计算机 2000可以包括各种内部组件或附接组件,诸如处理器2010、系统总线2020、系统存储器2030、存储媒介2040、输入/输出接口2060以及用于与网络2080 通信的网络接口2070。
计算机器2000可以被实现为常规计算机系统、嵌入式控制器、膝上型电脑、服务器、移动设备、智能电话、机顶盒、信息亭、路由器或其他网络节点、车辆信息系统、与电视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定制的机器、任何其他硬件平台或其任何组合或多重形式。计算机器2000可以是配置为使用经由数据网络或总线系统互连的多个计算机器而起作用的分布式系统。
处理器2010可以被配置为运行代码或指令以执行这里描述的操作和功能、管理请求流和地址映射以及执行计算并生成命令。处理器2010可以被配置为监视和控制计算机器2000中的组件的操作。处理器20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处理器核心、多处理器、可重构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图形处理单元(“GP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控制器、状态机、门控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任何其他处理单元或其任何组合或多重形式。处理器2010可以是单个处理单元、多个处理单元、单个处理核心、多个处理核心、专用处理核心、协处理器或其任何组合。根据某些实施例,处理器2010 连同计算机器2000的其他组件可以是在一个或多个其他计算机器内运行的虚拟化计算机器。
系统存储器2030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闪存或能够在施加或不施加电力的情况下存储程序指令或数据的任何其他设备。系统存储器2030还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其他类型的RAM 也可以用于实现系统存储器2030。系统存储器2030可以使用单个存储器模块或多个存储器模块来实现。虽然系统存储器2030被绘成计算机器2000的部分,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系统存储器2030可以与计算机器2000分离。还应当认识的是,系统存储器 2030可以包括诸如存储媒介2040的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与之结合操作。
存储媒介2040可以包括硬盘、软盘、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蓝光盘、磁带、闪存、其他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固态驱动器(“SSD”)、任何磁性存储设备、任何光学存储设备、任何电存储设备、任何半导体存储设备、任何基于物理的存储设备、任何其他数据存储设备或其任何组合或多重形式。存储媒介2040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诸如模块2050的程序模块、数据或任何其他信息。存储媒介2040可以是计算机器2000的部分或连接到计算机器2000。存储媒介2040也可以是与计算机器2000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计算机器(诸如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云存储、网络附加存储等)的部分。
模块2050可以包括配置为促进计算机器2000执行这里提出的各种方法和处理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硬件或软件元件。模块2050可以包括与系统存储器2030、存储媒介2040或两者相关联地被存储为软件或固件的一个或多个指令序列。因此,存储媒介2040可以代表可在其上存储指令或代码以供处理器2010运行的机器或计算机可读媒介的示例。机器或计算机可读媒介一般可以是指用于向处理器2010提供指令的任何介质或媒介。与模块2050相关联的这样的机器或计算机可读媒介可以包括计算机软件产品。应当认识到的是,包括模块2050的计算机软件产品还可以与用于经由网络2080将模块 2050传送到计算机器2000的一种或多种过程或方法、任何承载信号的介质、或任何其他通信方式或传送技术相关联。模块2050还可以包括硬件电路或用于配置硬件电路的信息,诸如微码或用于FPGA或其他PLD的配置信息。
输入/输出(“I/O”)接口2060可以被配置为联接到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以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接收数据,并向所述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发送数据。这样的外部设备连同各种内部设备也可以被称为外设设备。I/O接口 2060可以包括用于将各种外设设备可操作地联接到计算机器2000或处理器 2010的电连接和物理连接。I/O接口2060可以被配置为在外设设备、计算机器2000或处理器2010之间通信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I/O接口2060可以被配置为实现任何标准接口,诸如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串行连接SCSI(“SAS”)、光纤信道、外设组件互连(“PCI”)、PCI高速(PCIe)、串行总线、并行总线、高级附加技术(“ATA”)、串行ATA(“SATA”)、通用串行总线(“USB”)、雷电接口(Thunderbolt)、火线(FireWire)、各种视频总线等。I/O接口2060可以被配置为仅实现一种接口或总线技术。备选地, I/O接口2060可以被配置为实现多种接口或总线技术。I/O接口2060可以被配置为系统总线2020的部分、配置为系统总线2020的全部或配置为与系统总线2020结合操作。I/O接口206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缓冲器,用于缓冲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内部设备、计算机器2000或处理器2010之间的传输。
I/O接口2060可以将计算机器2000联接到各种输入设备,包括鼠标、触摸屏、扫描仪、电子数字化仪、传感器、接收器、触摸板、轨迹球、相机、麦克风、键盘、任何其他定点设备或其任何组合。I/O接口2060可以将计算机器2000联接到各种输出设备,包括视频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投影仪、触觉反馈设备、自动化控件、机器人组件、致动器、电动机、风扇、螺线管、阀门、泵、发送器、信号发射器、灯等。
计算机器2000可以使用通过网络接口2070到网络2080上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系统或计算机器的逻辑连接在联网的环境中操作。网络2080可以包括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内联网、互联网、无线接入网络、有线网络、移动网络、电话网络、光网络或其组合。网络2080可以分组交换、电路交换、具有任何拓扑结构,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通信协议。网络2080内的通信链路可以涉及各种数字或模拟通信媒介,例如光纤电缆、自由空间光学器件、波导、电导体、无线链路、天线、射频通信等。
处理器2010可以通过系统总线2020连接到计算机器2000的其他元件或这里讨论的各种外设设备。应当认识的是,系统总线2020可以在处理器 2010之内、在处理器2010之外或两者。根据某些示例实施例,处理器2010、计算机器2000的其他元件或这里讨论的各种外设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可以被集成到单个设备中,诸如片上系统(“SOC”)、封装上系统(“SOP”)或ASIC 设备。
实施例可以包括体现这里描述和示出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该计算机系统包括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的指令和执行指令的处理器。然而,应当明显的是,在计算机编程方面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实施例,并且这些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任何一组计算机程序指令。此外,熟练的程序员将能够基于在本申请文本中的所附流程图和相关描述来编写这样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实施例。因此,认为公开一组特定的程序代码指令对于充分理解如何作出和使用实施例来说不是必要的。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这里描述的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由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执行,如同可以体现在一个或多个计算系统中。此外,对动作由计算机执行的任何引用不应被解释为由单个计算机执行,因为一个以上的计算机可以执行该动作。
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可以与执行这里描述的方法和处理功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一起使用。这里描述的系统、方法和过程可以体现在可编程的计算机、计算机可运行的软件或数字电路中。软件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媒介上。例如,计算机可读媒介可以包括软盘、RAM、ROM、硬盘、可移动媒介、闪存、记忆棒、光学媒介、磁光媒介、CD-ROM等。数字电路可以包括集成电路、门阵列、构件逻辑、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先前提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示例系统、方法和动作是说明性的,并且在备选实施例中,在不背离各种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某些动作可以按不同的顺序执行、彼此并行、完全省略和/或在不同的示例实施例之间组合和/或可以执行某些附加动作。因此,这样的备选实施例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所附权利要求将与最宽泛的解释相一致以涵盖这些备选实施例。
尽管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特定实施例,但是该描述仅是出于说明的目的。因此,应当认识到的是,上述许多方面并非旨在作为必需的或必要的要素,除非明确地另行说明。除了上述那些,示例实施例的所公开方面的修改以及与所公开方面相对应的等同组件或动作可以由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与最宽泛的解释相一致从而涵盖这样的修改和等同结构。

Claims (18)

1.一种在两个计算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信道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包括:
由第一设备在覆盖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的发送频率的音频带宽上收听通信令牌,其中,所述通信令牌附有签名以表明其是经验证的令牌;
由第一设备接收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广播的通信令牌;
由第一设备对每个接收到的通信令牌进行解调和解码;
由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确认每个解码后的通信令牌,所述确认包括确定是否发现相应解码后的通信令牌具有来自可信任的来源的有效签名;
由第一设备至少部分地基于从广播设备接收的相应通信令牌的所述确认来确定来自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中的与其建立通信信道的广播设备,其中所述广播设备的确定包括:
由第一设备向第一设备的用户呈现来自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的每个通信令牌的确认结果,用于对与每个通信令牌相对应的特定广播设备进行选择来配对;以及
由第一设备从用户接收响应于确认结果的呈现的对来自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的广播设备的选择;
由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生成作为从确定的广播设备接收的通信令牌的函数的响应令牌;
由第一设备在确定的广播设备的音频频率响应频带中广播生成的响应令牌;
由确定的广播设备对从第一设备广播的生成的响应令牌进行解调、解码和确认;以及
在确定从第一设备广播的生成的响应令牌有效时,由第一设备和确定的广播设备在第一设备和确定的广播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收听包括在多个广播设备的音频带宽上进行收听,以及
至少两个广播设备中的每一个分别以不同的频带进行广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响应令牌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除第一设备以外的令牌验证服务器,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经由射频通信网络从第一设备可达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认每个解码后的令牌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除第一设备以外的令牌验证服务器,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经由射频通信网络从第一设备可达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无线通信信道是射频通信信道或基于音频的通信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是移动用户设备,并且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是ATM。
7.一种具有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该指令当由计算机运行时使计算机:
由第一设备在覆盖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的发送频率的音频带宽上收听通信令牌,其中,所述通信令牌附有签名以表明其是经验证的令牌;
由第一设备接收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广播的通信令牌;
由第一设备对每个接收到的通信令牌进行解调和解码;
由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确认每个解码后的通信令牌,所述确认包括确定是否发现相应解码后的通信令牌具有来自可信任的来源的有效签名;
由第一设备至少部分地基于从广播设备接收的相应通信令牌的所述确认来确定来自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中的与其建立通信信道的广播设备,其中所述广播设备的确定包括:
由第一设备向第一设备的用户呈现来自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的每个通信令牌的确认结果,用于对与每个通信令牌相对应的特定广播设备进行选择来配对;以及
由第一设备从用户接收响应于确认结果的呈现的对来自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的广播设备的选择;
由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生成作为从确定的广播设备接收的通信令牌的函数的响应令牌;
由第一设备在确定的广播设备的音频频率响应频带中广播生成的响应令牌;
由确定的广播设备对从第一设备广播的生成的响应令牌进行解调、解码和确认;以及
在确定从第一设备广播的生成的响应令牌有效时,由第一设备和确定的广播设备在第一设备和确定的广播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其中:
收听包括在多个广播设备的音频带宽上进行收听,以及
至少两个广播设备中的每一个分别以不同的频带进行广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其中,生成响应令牌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除第一设备以外的令牌验证服务器,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经由射频通信网络从第一设备可达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其中,确认每个解码后的令牌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除第一设备以外的令牌验证服务器,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经由射频通信网络从第一设备可达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其中,无线通信信道是射频通信信道或基于音频的通信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其中,第一设备是移动用户设备,并且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是ATM。
13.一种在两个计算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信道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存储设备;以及
通信地耦接到存储设备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来自存储设备中的指令,以使系统:
由第一设备在覆盖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的发送频率的音频带宽上收听通信令牌,其中,所述通信令牌附有签名以表明其是经验证的令牌;
由第一设备接收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广播的通信令牌;
由第一设备对每个接收到的通信令牌进行解调和解码;
由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确认每个解码后的通信令牌,所述确认包括确定是否发现相应解码后的通信令牌具有来自可信任的来源的有效签名;
由第一设备至少部分地基于从广播设备接收的相应通信令牌的所述确认来确定来自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中的与其建立通信信道的广播设备,其中所述广播设备的确定包括:
由第一设备向第一设备的用户呈现来自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的每个通信令牌的确认结果,用于对与每个通信令牌相对应的特定广播设备进行选择来配对;以及
由第一设备从用户接收响应于确认结果的呈现的对来自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的广播设备的选择;
由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生成作为从确定的广播设备接收的通信令牌的函数的响应令牌;
由第一设备在确定的广播设备的音频频率响应频带中广播生成的响应令牌;
由确定的广播设备对从第一设备广播的生成的响应令牌进行解调、解码和确认;以及
在确定从第一设备广播的生成的响应令牌有效时,由第一设备和确定的广播设备在第一设备和确定的广播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信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
收听包括在多个广播设备的音频带宽上进行收听,以及
至少两个广播设备中的每一个分别以不同的频带进行广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生成响应令牌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除第一设备以外的令牌验证服务器,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经由射频通信网络从第一设备可达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确认每个解码后的令牌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除第一设备以外的令牌验证服务器,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是经由射频通信网络从第一设备可达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无线通信信道是射频通信信道或基于音频的通信信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设备是移动用户设备,并且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广播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是ATM。
CN201880058431.XA 2017-09-07 2018-06-15 音频通信令牌 Active CN1110527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55434P 2017-09-07 2017-09-07
US62/555,434 2017-09-07
PCT/US2018/037776 WO2019050591A1 (en) 2017-09-07 2018-06-15 AUDIO COMMUNICATION TOKE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707A CN111052707A (zh) 2020-04-21
CN111052707B true CN111052707B (zh) 2022-11-08

Family

ID=62873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8431.XA Active CN111052707B (zh) 2017-09-07 2018-06-15 音频通信令牌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17289B2 (zh)
CN (1) CN111052707B (zh)
WO (1) WO20190505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7060A1 (en) 2022-11-18 2024-05-23 Elliptic Laboratories As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9605A1 (en) * 2015-08-19 2017-02-23 Soundpay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dio signal mediated interac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58990A4 (en) 2010-04-14 2016-09-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MATIC PAYMENTS
EP2405622B1 (en) * 2010-07-08 2014-05-14 Mobile Imaging in Sweden AB Device communication
US20120214416A1 (en) * 2011-02-23 2012-08-23 Jonathan Douglas K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US9648006B2 (en) * 2011-05-23 2017-05-09 Twili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client application
US20140222574A1 (en) * 2013-02-04 2014-08-07 Shopkick, Inc. Presence detection using bluetooth and hybrid-mode transmitters
CN104427471A (zh) * 2013-09-04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网络自动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终端
CN103957522B (zh) * 2014-04-16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US9843583B2 (en) * 2014-09-05 2017-12-12 Excalibur Ip,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on across devices
US10375043B2 (en) 2014-10-28 2019-08-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d-to-end encryption in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US10937021B2 (en) * 2014-12-03 2021-03-02 Trec Corporation Proprietary token-based universal payment processing system
CN104901957B (zh) * 2015-05-21 2018-07-10 北京智付融汇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令牌设备初始化方法及装置
US9801219B2 (en) * 2015-06-15 2017-10-2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airing of nearby devices using a synchronized cue signal
EP3332532B1 (en) * 2015-08-09 2020-01-01 Google LLC Access control for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US10158684B2 (en) * 2016-09-26 2018-12-18 Cisco Technology, Inc. Challenge-response proximity verification of user devices based on token-to-symbol mapping definitions
CN106709715A (zh) * 2017-03-14 2017-05-24 广州乐校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支付的充值卡领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0762494B2 (en) * 2017-04-10 2020-09-01 Google Llc Symmetric discovery over audio
US11693936B2 (en) * 2018-07-24 2023-07-04 Vmware, Inc. User authentication over an audio channel using a mobil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9605A1 (en) * 2015-08-19 2017-02-23 Soundpay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dio signal mediated interac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50591A1 (en) 2019-03-14
CN111052707A (zh) 2020-04-21
US20200314654A1 (en) 2020-10-01
US11317289B2 (en)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56371B2 (en) Recursive token binding for cascaded service calls
EP391660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rivacy data of block chain,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10579790B2 (en) Authentication of a device
CN110336774B (zh) 混合加密解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10039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a vibration signature as an authentication key
CN105408910A (zh) 用于利用无线通信令牌在操作系统被引导之前对由用户对操作系统的访问进行验证的系统和方法
US11165571B2 (en) Transmitting authentication data over an audio channel
US10419214B2 (en) Mobile device management delegate for managing isolated devices
US11438147B2 (en) Technologies for multiple device authentic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CN110958119A (zh) 身份验证方法和装置
US10833762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information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200002501A (ko) 퍼블릭 블록체인의 노드 인증 방법과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3010858B (zh) 一种用于在用户设备中登录应用的方法与设备
CN111052707B (zh) 音频通信令牌
CN102255904A (zh) 一种通信网络以及对终端的认证方法
WO2019050590A1 (en) AUDIO SERVICE SET IDENTIFIER
EP3085007A1 (en) Push-based trust model for public cloud applications
CN113099025B (zh) 一种在社交应用中添加好友的方法与设备
US11979197B2 (en) Audio pairing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CN104301105A (zh) 基于带通信功能的移动设备的数字证书签名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设备
US11251943B2 (en) Sharing a secret between an isolated device and a network connected device
CN111052713B (zh) 基于音频信号的识别
KR102019558B1 (ko) 내재적 인증서를 사용하는 전자서명에 대한 효율적인 서명 검증 방법
US1107094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proximity as a service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of independent system components
CN115982695A (zh) 一种应用安装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