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0367B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0367B
CN111050367B CN201911238510.1A CN201911238510A CN111050367B CN 111050367 B CN111050367 B CN 111050367B CN 201911238510 A CN201911238510 A CN 201911238510A CN 111050367 B CN111050367 B CN 1110503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radio base
mobile station
station
ra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385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0367A (zh
Inventor
太田好明
相川慎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wa Kancai Co ltd
Fcnt Co ltd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385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50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50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0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0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0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split of the control plane or user 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hand-off failure or rej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8Reselection control by fixed network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移动站具有:第1通信电路,在该移动站建立与无线基站之间的控制平面和与无线基站和其它无线基站双方之间的多个用户平面的情况下,利用其它无线基站提供的无线资源,与多个无线基站进行无线通信;及第1控制部,在移动站与其它无线基站之间的其它控制平面的控制消息被直接发送而维持控制平面的期间内,通过其它控制平面来控制移动站与其它无线基站之间的连接,无线基站具有:第2通信电路,在无线基站建立多个用户平面的情况下,利用无线资源与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及第2控制部,在维持控制平面的期间内,控制其它无线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其它控制平面,控制移动站与其它无线基站之间的连接。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0月8日,申请号为201480082556.8,发明名称为“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3GPP LT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Radio Access NetworkLong Term Evolution: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无线接入网络长期演进)中,进行着关于除了宏小区之外灵活运用小小区来增大系统容量的技术的讨论。“小区”是根据无线基站所发送的无线电波的可到达范围(覆盖范围)而形成的无线区域的一例。位于小区内的移动站等的无线设备能够与形成该小区的无线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小区可根据覆盖范围的大小而具备不同呼称。可以理解为覆盖范围的大小是根据无线基站的最大发送电力的差异而不同的。例如,上述的“宏小区”是覆盖范围比“小小区”大的小区。
在3GPP LTE-Advanced(LTE-A)中,对针对宏小区重叠地配置(也可称为“覆盖配置”)1个或多个小小区的形态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研究。这样的形态的无线通信系统(也可称为“无线网络”)也可称为“异质网络”。
在异质网络中,对移动站与宏小区及小小区这两者连接而进行通信的技术进行研究。另外,还对移动站与不同的两个小小区分别连接而进行通信的技术进行研究。这样,移动站与两个不同的小区分别连接而进行通信的形态有时还被称为二元连接(DualConnectivity:DC)。
在移动站与宏小区及小小区的这两者连接的二元连接中,包括传送路(也可称为“路径”)的设定、移交(HO)的控制等的层3的控制信息的控制平面的信号例如与形成宏小区的基站之间实现收发。另一方面,包括用户数据的数据平面的信号例如与形成宏小区的基站及形成小小区的基站这两者之间实现收发。
控制平面也可称为控制平面(C平面)或SRB(Signaling Radio Bearer:信令无线承载)等。另外,数据平面也可称为用户平面(U平面)或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等。
连接控制平面的基站也可称为“主要基站”。与主要基站协调地进行通信并连接数据平面的基站也可称为“次要基站”。
主要基站及次要基站也可分别称为“锚基站”及“辅助基站”、或“主基站”及“从基站”。此外,在LTE-A的最新动向中,使用“主基站”及“次要基站”的呼称。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00 V12.0.0(2013-12)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211 V12.0.0(2013-12)
非专利文献3:3GPP TS36.212 V12.0.0(2013-12)
非专利文献4:3GPP TS36.213 V12.0.0(2013-12)
非专利文献5:3GPP TS36.321 V12.0.0(2013-12)
非专利文献6:3GPP TS36.322 V11.0.0(2012-09)
非专利文献7:3GPP TS36.323 V11.2.0(2013-03)
非专利文献8:3GPP TS36.331 V12.0.0(2013-12)
非专利文献9:3GPP TS36.413 V12.0.0(2013-12)
非专利文献10:3GPP TS36.423 V12.0.0(2013-12)
非专利文献11:3GPP TR36.842 V12.0.0(2013-1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对控制平面的信号进行处理的层之一有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RRC层在进行二元连接的情况下,有时设置于主基站而并不设置于次要基站。在该情况下,移交控制等对移动站的各种控制由主基站(宏小区)一元地实施。
因此,例如,移交控制在主基站之间(宏小区之间)实施。换言之,移动站在宏小区之间移动时,与主基站之间收发与移交控制相关的控制平面的信号。进一步换言之,移动站在位于同一宏小区内的期间,与次要基站(小小区)之间不会收发控制平面的信号。
由此,能够降低伴随移动站的移动的呼叫控制切换的频率。呼叫控制切换也可称为“路径开关”,例如可理解为从经由移交源的基站的路径向经由移交目的地的基站的路径的切换控制。路径开关伴随着针对收容移交源及移交目的地的各基站的核心网的信号传输。
在核心网中,也可以包括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等。MME对控制平面的信号进行处理,SGW对用户平面的信号进行处理。
当MME接收到路径开关的信号传输时,与SGW协作地实施控制平面及用户平面的连接目的地切换。因此,能够降低呼叫控制切换(路径开关)的频率则意味着能够减少针对核心网的信号传输。
但是,在宏小区的RRC层的一元的控制中,即使处于移动站能够利用次要基站(小小区)作为移交目的地的环境,也不得不再次连接其它宏小区(主基站)作为移交目的地。换言之,由于不能有効利用小小区,因此有时无线通信的性能、特性下降。
在一个侧面中,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无线通信的性能、特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一个侧面中,无线通信系统具备:多个无线基站;及移动站,其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多元连接而进行无线通信,形成所述多元连接的第1无线基站控制形成所述多元连接的第2无线基站的控制平面,对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连接进行控制。
并且,在一个侧面中,无线基站具备:通信部,其在与移动站之间,通过包括经由其它无线基站的连接及不经由所述其它无线基站的连接的多元连接来进行无线通信;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其它无线基站的控制平面,对所述移动站与所述其它无线基站之间的连接进行控制。
进而,在一个侧面中,无线基站具备:通信部,其通过形成与移动站之间的多元连接中的一个连接的连接而与所述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及控制部,其从通过形成所述多元连接中的另一个连接的连接而与所述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其它无线基站接受控制平面的控制,从而控制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连接。
并且,在一个侧面中,移动站具备:通信部,其通过多元连接而与多个无线基站进行无线通信;及控制部,其在与从形成所述多元连接的第1无线基站接受控制平面的控制的、形成所述多元连接的第2无线基站之间,对使用了所述控制平面的连接进行控制。
进而,在一个侧面中,在无线通信控制方法中,移动站与多个无线基站多元连接而进行无线通信,形成所述多元连接的第1无线基站控制形成所述多元连接的第2无线基站的控制平面,对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连接进行控制。
发明的效果
作为一个侧面,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的性能、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例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元连接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其它小区配置例的图。
图4的(A)是用于说明将RRC层集中配置在主基站的形态的图,(B)是用于说明将RRC层分散配置在主基站和次要基站的形态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宏小区之间的移交失败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宏小区之间的移交失败的情况下的控制平面的再次连接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3所例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主基站发送移交命令失败的情况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图3所例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主基站发送移交命令失败的情况下的控制平面的再次连接的图。
图9是表示在图3所例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将移动站的移交目的地设定于次要基站的情况下的动作例的时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控制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控制的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控制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与3GPP中规定的无线链路故障(RLF)相关的第1阶段及第2阶段的图。
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无线通信控制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1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无线通信控制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控制的图。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控制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控制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19是表示与图17的比较例的时序图。
图20是表示各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1是表示无线基站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图22是表示移动站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图23是表示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概要的系统结构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到底仅为例示,并不是要排除下面未明示的各种变形及技术的适用。另外,也可将以下所说明的各个实施方式适当进行组合而实施。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中,对于赋予相同符号的部分,在不作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表示同一个或同样的部分。
(概要)
图23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系统结构例。图23所例示的系统例如具备装置#1~#4。“小区”是通过该装置而形成(或提供)的可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的一例。
例如,通过装置#1提供小区#1,通过装置#2提供小区#2,通过装置#3提供小区#3。在通过同一装置来形成多个小区的情况下,也可将该小区称为“扇区”。例如,在图23中,在通过装置#1而形成小区#2的情况下,可将小区#2称为扇区#2。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装置#1的一例的第1无线站可控制作为装置#3的一例的第3无线站的控制平面(C平面,控制平面)。装置#4可以是可移动的无线站(第4无线站)。可随着装置#4的移动而实施控制平面的控制。
作为该控制的一个方法的一例,第1无线站#1对第3无线站#3发送与控制平面相关的第1信息,从而对第3无线站#3的控制平面进行控制。
接收了第1信息的第3无线站#3可发送用于控制第4无线站#4的移动(mobility)的控制信号。这样,通过该控制信号,可对供第4无线站#4连接的无线站进行控制。关于该控制的具体例,在后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作为控制的其他的方法,第1无线站#1对第3无线站#3发送与控制平面相关的第2信息,从而对第3无线站的控制平面进行控制。接收了第3信息的第3无线站#3可对第2无线站#2发送控制第4无线站#4的移动的第4信息。这样,通过第4信息,对供第4无线站#4连接的无线站进行控制。关于该控制的具体例,在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通过以上这样的控制,例如,对伴随第4无线站的移动的通信的性能、特性的恶化进行控制,能够提高该通信的性能、特性。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例如具备无线基站100-1及100-2、无线基站200、移动站300及核心网400。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可理解为将“概要”中说明的内容具体化的例子,因此,显然可与“概要”中说明的内容进行组合来实施。
无线基站100-1及100-2分别例示地形成作为无线区域的一例的宏小区101-1及101-2。此外,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00-1及100-2的情况下,记载为“无线基站100”。同样地,在不区分宏小区101-1及101-2的情况下,记载为“宏小区101”。作为非限定性的一例,宏小区101可以是覆盖范围半径为1~数十km的小区。此外,作为规范,在LTE中,可覆盖约100km的小区半径。
形成宏小区101的无线基站100为第1无线基站的一例,可称为“宏基站100”。宏基站100可称为“主基站100”,例如,可以是eNB(evolved Node B:演进型节点B)。作为主基站100的eNB可称为“MeNB”。图1中,例如,将主基站100-1记载为“MeNB#1”,将主基站100-2记载为“MeNB#2”。
在宏小区101的一方或双方设置(覆盖配置)1个或多个无线基站200。无线基站200例如形成小小区201。在小小区201中包括比宏小区101覆盖范围小的被称为“毫微微小区”、“微微小区”、“微小区”、“宏蜂窝”等小区。
形成小小区201的无线基站200是第2无线基站的一例,可称为“小基站200”。小基站200称为对主基站100的“次要基站200”,例如,可以是eNB。作为次要基站200的eNB可称为“SeNB”。此外,图1中例示了在宏小区101-1及101-2这两者配置有相同数量的小小区201的情况,但是在宏小区101之间,小小区201的配置数量可以不同。
主基站100及次要基站200以可通信的方式分别连接到核心网400。该连接例如可以是有线连接。但是,并不排除无线连接。在该有线连接中例如使用S1接口。此外,在核心网400中可包括MME、SGW。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将核心网400记载为“MME/SGW400”。
主基站100彼此之间及主基站100与次要基站200分别以可通信的方式连接。该连接例如可以是有线连接。但是,不排除无线连接。在该有线连接中例如使用X2接口。X2接口是基站之间通信接口的一例。
移动站300在宏小区101中可与宏基站1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在小小区201中可与小基站200进行无线通信。移动站300可称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300。“无线通信”可理解为是经由无线链路而进行的通信。“无线链路”可称为“无线承载”。UE300根据其不同的位置,可通过二元连接而与宏基站100及小基站200这两者进行无线通信。
如图2所例示,在二元连接中,UE300通过包括由实线箭头C所示的控制平面和由虚线箭头U表示的用户平面的无线链路而与宏基站(主基站)100连接。另外,UE300通过包括由虚线箭头U所示的用户平面的无线链路而与小基站(次要基站)200连接。
换言之,UE300通过用户平面而分别与主基站100及次要基站200这两者连接,并且通过对各个用户平面共通的控制平面而与主基站100连接。
此外,在UE300与不同的小小区201分别连接的情况下,例如,与任一个小基站200之间收发控制平面的信号,并与其它小基站200之间收发数据平面的信号。也可与包括收发控制平面的信号的小基站200的多个小基站200之间收发数据平面的信号。
另外,在图1及图2中例示了在宏小区101内包括小小区201的整个覆盖范围的配置,但也可以存在在宏小区101中包括一部分覆盖范围的小小区201。例如,如图3所示,也可在宏小区101-1及101-2的边界配置小小区201。
但是,无线区域不限于本例。例如,在图3的例子中,宏小区101-1及宏小区101-2分别通过物理性上独立的基站100-1及100-2而形成,但也可以通过物理上为一个的基站而形成。在该情况下,可使用叫作“小区”的称呼,但使用“扇区”这一呼称或许更直观。
在此,如图3中由实线箭头所示,假设位于宏小区101-1的UE300经由小小区201而移动到其他的宏小区101-2的情况。另外,如图4(A)所例示,假设处理控制平面的RRC层仅包括在主基站100及次要基站200中的主基站100的情况。
但是,次要基站200并不是不具备处理RRC层的功能。换言之,虽然在次要基站200中具备处理RRC层的功能,但处于不发挥处理RRC层的功能的状态。
例如,有时次要基站200从主基站100接收与多元连接的设定、再次设定相关的RRC信号传输,另外,有时从本站200向主基站100进行RRC信号传输。关于RRC信号传输,可作为叫作“X2消息”的消息而进行发送,可将该消息称呼为Inter-node RRC消息等。
将如上所述地不发挥RRC层的处理功能的状态称为RRC层的“停止状态”、“禁止状态”、“禁用状态”或“休眠状态”等。
换言之,可理解为次要基站200潜在地具有RRC层的处理能力,但其能力被停止、禁止、禁用或休眠。关于RRC层一元地配置在主基站100,可理解为次要基站200被设定为这样的状态。
此外,图4的(B)表示RRC层的其他的配置例,表示在主基站100及次要基站200这两者作为“锚RRC”及“助理RRC”而配置RRC层的例子。但是,该配置例是在3GPP中成为候选而最终却未采用的配置例。
在图3及图4的(A)的例子中,假设在主基站100与UE300之间生成无线链路故障(Radio Link Failure:RLF)。在如下情况下可发生RLF:主基站100-1未能追随UE300的移动而发送移交命令失败或主基站100与UE300之间的无线链路品质因遮屏等而突然被恶化。
当发生RLF时,UE300自身成为主体而自主地探索可连接的主基站100而试行控制平面的连接(换言之,RRC层的再次连接)。
例如,如图5所示,UE300从宏小区101-1高速地移动到其他的宏小区101-2,因此视为主基站100-1发送移交(HO)命令失败。
这样,如图6的(1)及(2)所例示,UE300与主基站100-1之间的无线链路品质恶化,通过控制平面及用户平面均不能进行通信(参照虚线箭头),发生RLF。
当发生RLF时,如图6的(3)所例示,目前为止所设定、确立的控制平面及用户平面全部成为解除的状态。之后,如图6的(4)所例示,当宏小区101-2的无线电波移动到可接收信息的位置时,UE300对主基站100-2试行RRC层的再次连接,再次确立控制平面。当再次确立控制平面时,可确立用户平面。
如图2所例示,在UE300与宏小区101及小小区201这两者二元连接的状态下,如图7所例示,在主基站100-1无法追随UE300的移动而发送HO命令失败的情况下也相同。
例如,如图8的(1)所例示,假设UE300与主基站100-1及次要基站100-2这两者二元连接而进行控制平面(C)及用户平面(U)的通信。
此外,在图8的(1)中,用户平面在主基站100-1中被分支,一个直接与UE300连接,另一个经由次要基站100-2而与该UE300连接。将分支的用户平面可称为“分体式承载(split bearer)”。另外,将经由主基站100的分体式承载可称为“主承载(MB)”,将经由次要基站200的分体式承载可称为“辅助承载(SB)”。
用户平面的分支例如可以在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前段、PDCP层与RLC(Radio Link Control:虚线链路控制)层之间、RLC层与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之间进行。但不限于此,也可在任一层中对用户平面进行分支。
但是,在通过如上述的二元连接而实现的通信状态中,如图7所例示,假设UE300高速移动到宏小区101-1及101-2的边界附近。这样,如图8的(2)所示,UE300与主基站100-1之间的无线链路品质急剧恶化。
在此,当主基站100-1对移动站300发送HO命令失败时,最终UE300无法维持与主基站100-1之间的无线链路,成为与控制平面及用户平面均无法通信的状态。
在陷入无法通信的状态之前,如图7所例示,如果UE300位于小小区201内,则通过将控制平面交接到次要基站200,从而UE300似乎能够经由次要基站200而继续进行用户平面的通信。
但是,如果RRC层如图4的(A)所例示地一元地配置在主基站100而成为次要基站200的RRC层不能发挥功能的状态,则无法将控制平面交接至次要基站200。
其结果,如图8的(3)所例示,判断为主基站100-1无法与UE300进行通信,将与UE300之间通过二元连接而确立的无线承载的设定等全部解除。另外,随着该解除,发送给UE300的数据全部被废弃。
之后,如图8的(4)所例示,当UE300移动到可接收宏小区101-2的无线电波的位置时,试行对主基站100-2的RRC层的再次连接,并再次确立控制平面。当再次确立控制平面时,能够确立用户平面。
在此,如果将UE300的移交目的地不设定为主基站100-2而设定为次要基站200,则似乎能够降低HO的失败率,但产生向核心网400的路径开关的信号传输。其一例如图9所示。
如图9所例示,假设从核心网(MME/SGW)400发送给UE300的数据通过二元连接,经由经由主基站100-1的MB及经由次要基站100-2的SB这两者而被发送(处理P101)。
在该状态中,当主基站100-1检测出与UE300之间的无线链路的恶化而决定执行移交时,向次要基站200发送HO请求(HO REQ)(处理P102)。
当接收到HO请求时,次要基站200实施作为HO目的地基站而与UE300通信时所需的设定等的HO的准备。可将“HO目的地基站”称为“目标基站”。当完成HO的准备时,次要基站200将HO响应(HO RES)发送给作为HO源基站的主基站100-1(处理P103)。可将“HO源基站”称为“源基站”。在HO响应中可包括UE300识别目标基站200的信息要素。
当主基站100-1从次要基站200接收到HO响应时,主基站100-1将HO命令发送给UE300(处理P104)。在HO命令中可使用RRC重构(RRC REC)消息。在RRC重构消息中可包括mobility控制信息(MCI)。在MCI中可包括识别目标基站200的信息要素。
当UE300从主基站100-1接收HO命令时,向作为目标基站的次要基站200发送HO结束(RRC CMP)消息(处理P105)。
当从移动站300接收到HO结束消息时,次要基站200向核心网(MME/SGW)400发送(信号传输)路径开关请求(处理P106)。
当MME/SGW400从次要基站200接收到路径开关的信号传输时,将目前为止连接到主基站100-1的MB的连接转换为次要基站200。MME/SGW400与路径开关的结束相应地,将路径开关的确认应答消息(Path SW ACK)发送给次要基站200(处理P107)。
从而,从此之后,发送给UE300的数据通过经由次要基站200的MB及SB而被发送到UE300(处理P108)。
这样,当将UE300的移交目的地设定为次要基站200,将UE300从主基站100-1单纯地HO到次要基站200时,在与核心网400之间发生与路径开关相关的信号的收发。
因此,即便是在宏小区101配置小小区201的环境,HO的实施仅限于宏小区101之间,因此不符合尽量减少向核心网400的信号传输的思想(逆行)。
因此,如图10所例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基站100对次要基站200临时地或如通常那样许可RRC层的使用(处理P11)。获得许可的次要基站200对处理与UE300之间的控制平面的信号的RRC层进行控制(处理P12)。
因此,次要基站200不向作为移交源的主基站100发送HO命令,而是向UE300(直接)发送HO命令。UE300能够接收由次要基站200发送的HO命令。
由此,HO源的主基站100能够使次要基站200交接控制平面的处理。因此,次要基站200在维持与UE300之间的用户平面的SB的情况下,能够试行与UE300的控制平面(RRC)的再次连接。另外,次要基站200与核心网400之间可以不收发用于路径开关的信号传输。
例如,如图11的(1)所示,假设UE300与主基站100-1及次要基站100-2这两者二元连接而进行控制平面及用户平面的通信。
如图10所例示,在这样的通过二元连接而实现的通信状态中,假设UE300高速地移动到宏小区101-1及101-2的边界附近。这样,如图11的(2)所例示,UE300与主基站100-1之间的无线链路品质急剧恶化。
当主基站100-1检测出与UE300之间的无线链路品质的恶化时,如图11的(3)所例示,主基站100-1对次要基站200许可RRC层的使用,将控制平面及用户平面交接至次要基站200。并且,如图11的(4)所例示,许可RRC层的使用的次要基站200对与UE300之间的控制平面的连接进行控制。
这样,与次要基站200的用户平面不被切断,因此UE300即便切断与主基站100的无线链路,经由次要基站200能够继续进行数据通信。
因此,如图6、图8所例示,与其将无线链路(控制平面及用户平面)从头开始重新连接,还不如降低数据通信的延迟。另外,还能够防止用户平面的数据的废弃。
进而,次要基站200无需向核心网400发送用于路径开关的信号传输,因此能够避免由向核心网400传输信号而导致的总开销的增加。
另外,能够实现次要基站200(小小区201)的有効利用,因此能够实现通信的负载分散,能够实现无线通信系统10的有效运用。
总之,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系统10的通信的性能、特性。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使用了“许可RRC层的使用”这样的表述,但也可以使用“起动(激活)RRC层”,或“有効化(启用)RRC层”等表述。
当从主基站100接收到表示许可、起动或有効化的控制信息时,次要基站200开始RRC层的处理而开始进行与UE300的控制平面的连接控制。
接着,图12中表示利用图10及图11而实现上述处理的时序的一例。如图12所例示,假设从核心网(MME/SGW)400发送给UE300的数据通过二元连接,并经由经由主基站100-1的MB及经由次要基站100-2的SB这两者而被发送(处理P21)。
在相关的状态中,当主基站100-1检测出与UE300之间的无线链路品质的恶化(处理P22),决定执行HO时,向次要基站200发送HO请求(HO REQ)(处理P23)。此外,关于无线链路品质的恶化,可通过与规定的品质阈值的比较来检测。关于无线链路品质的恶化,可称为无线链路的不良(radio problem:无线电问题)。
主基站100-1在发送给次要基站200的HO请求中可包括表示通过RRC层而可开始进行控制平面的连接控制的控制信息。在图12中,将该控制信息例如记载为“RRC activation(激活)”。下面,假设发送了“RRC activation”这一明确的信息,但可视为通常的HO请求其本身相当于该控制信息。在该情况下,在HO请求中可不伴随“RRC activation”。
此外,可与HO请求独立地从主基站100向次要基站200发送表示“RRC activation”的控制信息。但是,通过在HO请求中包括表示“RRC activation”的控制信息,从而能够降低HO的处理延迟。
当接收到包括“RRC activation”的HO请求时,次要基站200识别本站200设定于UE300的HO目的地基站(目标基站)。另外,通过接收“RRC activation”,从而次要基站200可识别许可了RRC层的使用。
由此,次要基站200实施作为目标基站而与UE300进行通信时所需的设定等的移交的准备,另外,成为可进行使用了RRC层的控制平面的连接控制的状态。因此,次要基站200成为向UE300可发送RRC层的消息(例如,HO命令)的状态。
当完成HO的准备时,次要基站200将HO响应(HO RES)发送给作为HO源基站的主基站100-1(处理P24)。关于该HO响应,可理解为是对“RRC activation”的接收的确认应答消息。或者,可将相当于确认应答消息的信息要素明确地包括在HO响应。
在发送HO响应之后,次要基站200通过RRC层的处理而向UE300发送HO命令(处理P25)。在该HO命令中可使用RRC重构(RRC REC)消息。在RRC重构消息中可包括mobility控制信息(MCI)。MCI中可包括识别作为目标基站的次要基站200的信息要素。
当UE300成功接收由次要基站200发送的HO命令时,向次要基站200发送RRC层的连接结束(RRC CMP)消息(处理P26)。此外,为了提高UE300中的HO命令的接收成功率,次要基站200增加HO命令的发送频度或增加HO命令的发送电力。
从UE300接收到RRC层的连接结束消息时,次要基站200成功实现与UE300之间的控制平面的连接(RRC连接)。因此,在维持该SB的状态下(不切断),次要基站200将在处理P21中通过SB而发送给UE300的数据继续发送给UE300(处理P27)。
当次要基站200成功实现与UE300之间的控制平面的连接时,可向作为HO源基站的主基站100-1发送资源解除(RES REL)消息(处理P28)。当从次要基站200接收资源解除消息时,主基站100-1可解除在与UE300的通信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
此外,当检测出UE300从次要基站200形成的小小区201脱离时,本站200可结束获得使用许可的RRC层的使用。关于UE300从小小区201的脱离,例如可通过检测来自该UE300的信号的接收电力小于规定的电力阈值而检测。
根据UE300从小小区201脱离的脱离检测,次要基站200例如向发送了RRC层的使用许可的主基站100通知UE300的脱离的要旨。接收了该通知的主基站100向次要基站200发送控制信息,将RRC层的使用控制为停止、禁止、禁用或休眠的状态。
或者,当检测出UE300的脱离时,次要基站200自主地将RRC层的使用控制为停止、禁止、禁用或休眠的状态。次要基站200向作为使用许可的发送源的主基站100发送自主地控制RRC层的状态的要旨。
图12中例示的HO请求的发送(处理P23)例如可在从检测出主基站100-1中与UE300之间的无线链路品质的下降时开始至判定(检测)出发生了RLF为止的期间被进行。“无线链路品质的下降”可称为“无线链路的不良(radio problem)”。
如在3GGP(TS36.300 Section 10.1.6)中图13所例示,该期间被规定为“第1阶段”。第1阶段中规定了从检测出无线链路的不良时开始计数时间T1的T1计时器。当T1计时器计满也不能恢复RRC层的连接,则可检测出RLF。
在T1计时器计满之前,从主基站100向次要基站200发送包括表示RRC层的使用许可的信息的HO请求,从而UE300可在检测RLF之前可靠地向次要基站200进行HO。
此外,在图13中,当检测出RLF时,从第1阶段过度至第2阶段。在第2阶段中规定从检测出RLF开始计数时间T2的T2计时器。如果在T2计时器计满之前未能恢复RRC层的连接,则RRC层成为空闲状态。
(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只要UE300是存储、管理该UE300的上下文信息(以下,还称为“UE上下文”)的无线基站,则能够确立该无线基站和无线链路,因此能够向该无线基站进行HO。此外,在UE上下文中,例如包括UE300的识别信息(ID)、与无线基站的安全认证中使用的信息等。
关于UE上下文,可理解为UE300与无线基站确立无线链路而开始进行通信时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信息。例如,表示UE300的通信能力(UE capability,存储器尺寸等)的信息相当于UE上下文。
因此,例如如果根据UE300的HO的决定,主基站100向次要基站200发送该UE300的UE上下文,则UE300对次要基站200可试行RRC层(控制平面)的再次连接。
图14中表示从UE300对次要基站200实施RRC层的再次连接的时序的一例。如图14所例示,假设从核心网(MME/SGW)400发送给UE300的数据通过二元连接,并经由经由主基站100-1的MB及经由次要基站100-2的SB这两者而被发送(处理P31)。
在相关的状态中,主基站100-1检测与UE300之间的无线链路的不良(处理P32),当决定HO的执行时,向次要基站200发送HO请求(HO REQ)(处理P33)。
主基站100-1可在发送给次要基站200的HO请求中包括HO对象的UE300的UE上下文。在该HO请求中包括UE上下文的同时,也可包括表示上述的“RRC activation”的控制信息。
此外,UE上下文与HO请求独立地从主基站100发送至次要基站200。但是,通过在HO请求中包括UE上下文,从而能够降低HO的处理延迟。与图12的例子相同地,可在图13所例示的T1计时器计满之前实施包括UE上下文的HO请求的发送。
当接收到包括UE上下文的HO请求时,次要基站200识别本站200被设定为UE300的HO目的地基站(目标基站)。另外,根据UE上下文的接收,次要基站200识别出对UE300许可RRC层的使用。
换言之,UE上下文可兼用作表示上述的“RRC activation”的控制信息。但是,可与UE上下文独立地将表示上述的“RRC activation”的控制信息明确地设定为HO请求。
根据HO请求的接收,次要基站200实施作为目标基站而与UE300的通信中所需的设定等的HO的准备,另外,成为可对UE300进行使用了RRC层的控制平面的连接控制的状态。因此,次要基站200成为从UE300可接收例如RRC层的连接请求的状态。
当完成HO的准备时,次要基站200向作为HO源基站的主基站100-1发送HO响应(HORES)(处理P34)。关于该HO响应,可理解为对UE上下文及“RRC activation”的接收的确认应答消息。或者,也可在HO响应确认中明确包括相当于应答消息的信息要素。
当从次要基站200接收HO响应时,主基站100-1向UE300发送HO命令(处理P35)。在该HO命令中可使用RRC重构(RRC REC)消息。在RRC重构消息中可包括MCI。在MCI中可包括识别作为目标基站的次要基站200的信息要素。
在此,假设UE300接收由主基站100-1发送的HO命令失败。例如,在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也未能成功接收HO命令的情况下,UE300对次要基站200自主地试行RRC层的连接。例如,UE300向次要基站200发送RRC层连接请求(RRC CON REQ)消息(处理P36)。
次要基站200已经接收到UE上下文,因此处于能够正常接收由该UE300发送的RRC层连接请求消息的状态。当接收到RRC层连接请求消息时,例如,次要基站200向UE300发送其确认応答(RRC CON REQ ACK)消息。当接收到该确认应答消息时,UE300例如将RRC层的连接请求结束(RRC CON REQ CMP)消息发送给次要基站200(处理P37)。
当从UE300接收RRC层的连接请求结束消息时,次要基站200成功接收与UE300之间的控制平面的连接(RRC连接)。因此,次要基站200在维持该SB的情况下(不切断),将在处理P31中通过SB而发送给UE300的数据继续发送给UE300(处理P38)。
当次要基站200成功实现与UE300之间的控制平面的连接时,可向作为HO源基站的主基站100-1发送资源解除(RES REL)消息(处理P39)。当从次要基站200接收到资源解除消息时,主基站100-1可解除与UE300的通信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
如上述,根据第1变形例,主基站100-1将HO对象的UE300的UE上下文转发至次要基站200,对次要基站200许可对UE300的RRC层的连接控制。
因此,即便假设UE300接收来自主基站100-1的HO命令失败,UE300可自主地(或主导性地)对次要基站200试行RRC层的连接,从而可实现RRC层的再次连接。
此外,为了提高次要基站200中的RRC层的连接请求消息的接收成功率,UE300可增加该连接请求消息的发送频度、发送电力。
另外,根据UE300从小小区201脱离的脱离检测,次要基站200例如向作为RRC层的UE上下文的转发源的主基站100通知UE300的脱离的要旨。接收了该通知的主基站100向次要基站200发送控制信息,将RRC层的使用控制为停止、禁止、禁用或休眠的状态。
或者,当检测出UE300的脱离时,次要基站200自主地将RRC层的使用控制成停止、禁止、禁用或休眠的状态。次要基站200向作为使用许可的发送源的主基站100发送自主地控制RRC层的状态的要旨。
根据检测UE300的脱离,次要基站200可放弃从主基站100接收的UE上下文。关于UE上下文的放弃,既可按照主基站100的控制而实施,也可由次要基站200自主地实施。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可将通过图12而所述的顺序例和通过图14而所述的顺序例组合而实施。换言之,可将由次要基站200主导性地试行与UE300的RRC层的连接的情况和由UE300主导性地试行与次要基站200的RRC层的连接的情况组合起来实施。即,可以将第1实施方式和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组合的方式适用。
例如,在图13所例示的T1计时器的期间内,由次要基站200主导性地试行RRC层的连接,在图13所例示的T2计时器的期间内,由UE300主导性地试行RRC层的连接。
图15表示该组合的顺序例。如图15所例示,从核心网(MME/SGW)400发送给UE300的数据通过二元连接,并经由经由主基站100-1的MB及经由次要基站100-2的SB这两者而被发送(处理P41)。
在相关的状态中,当主基站100-1检测与UE300之间的无线链路的不良(处理P42),决定执行移交时,向次要基站200发送HO请求(处理P43)。
当从主基站100-1接收到HO请求时,次要基站200向主基站100-1发送HO响应(处理P44)。当从次要基站200接收到HO响应时,主基站100-1向UE300发送HO命令(处理P45)。
在此,假设UE300接收该HO命令失败。当主基站100-1在规定期间内从UE300未能接收RRC层的连接结束消息时,在T1计时器的期间内,向次要基站200再次发送HO请求(处理P46)。主基站100-1在该HO请求中包括UE上下文。
当接收到包括UE上下文的HO请求时,次要基站200识别向UE300许可RRC层的使用。由此,次要基站200成为能够对UE300进行使用了RRC层的控制平面的连接控制的状态,成为能够向UE300发送HO命令的状态。
次要基站200作为对所接收的HO请求的确认応答,向主基站100-1发送HO响应(处理P47),通过向UE300的RRC层的处理,向UE300发送HO命令(处理P48)。
在此,假设UE300接收该HO命令失败,因此在次要基站200中T1计时器计满而检测出RLF。这样,次要基站200通过T2计时器而开始计数。根据RLF的检测,次要基站200向主基站100-1发送资源解除消息(处理P49)。
当主基站100-1从次要基站200接收到资源解除消息时,主基站100-1可解除在与UE300的通信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
另一方面,在RLF的检测後的T2计时器的期间内,UE300可对于次要基站200而试行RRC层的再次连接。例如,UE300可向次要基站200发送RRC层连接请求消息(处理P50)。
因为次要基站200已经接收UE上下文,因此处于能够正常接收由该UE300发送的RRC层连接请求消息的状态。当接收到RRC层连接请求消息时,次要基站200例如将其确认応答(RRC CON REQ ACK)消息发送给UE300。当接收到该确认应答消息时,UE300例如将RRC层的连接请求结束(RRC CON REQ CMP)消息发送给次要基站200(处理P51)。
当从UE300接收到RRC层的连接请求结束消息时,次要基站200成功实现与UE300之间的控制平面的连接(RRC连接)。因此,次要基站200在维持该SB的情况下(不切断),将在处理P41中通过SB而发送给UE300的数据继续发送给UE300(处理P52)。
如上所述,根据第2变形例,即便在T1计时器的期间由于UE300接收HO命令失败而发生RLF而导致RRC连接被解除的情况下,UE300也能够主导性地在与次要基站200之间试行RRC层的再次连接。
因此,除了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第1变形例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能够提高UE300与次要基站200之间的RRC层的连接成功率。
此外,为了提高在上述的处理P48中发送的HO命令的UE300中的接收成功率,次要基站200可增加该HO命令的发送频度、发送电力。
另外,为了提高在上述的处理P50中发送的RRC层的连接请求消息的次要基站200中的接收成功率,UE300可增加该连接请求消息的发送频度、发送电力。
在UE300从小小区201脱离的情况下的处理与上述的处理相同。
另外,与图15的例子相反地,也可以在T1计时器的期间内,使UE300主导性地进行RRC层的连接,在T2计时器的期间内,使次要基站200主导性地试行RRC层的连接。
(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假设UE上下文根据HO的决定而被发送到次要基站200。但是,对于原来就实施多元连接的情况,可理解为次要基站200已经保持UE上下文。
例如,在设定多元连接时,主基站100对次要基站200发送UE上下文。在这样的情况下,无需像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这样在HO请求中包括UE上下文。
本第3变形例也可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及第2变形例中的任一个进行组合而进行动作。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及各个变形例中,对于伴随UE300的HO而从主基站100获得RRC层的使用许可的次要基站200将HO命令直接发送给UE3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换言之,对获得RRC层的使用许可的次要基站200直接控制与UE300之间的RRC连接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对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伴随UE300的HO而获得RRC层的使用许可的次要基站200主导性地向主基站100向UE300发送HO命令的例子进行说明。
换言之,对获得RRC层的使用许可的次要基站200经由主基站100间接地控制与UE300的RRC连接的例子进行说明。这样,将次要基站200成为主体而控制UE300的HO的例子称为“SeNB initiated handover:SeNB发起的切换”。
此外,关于本第2实施方式,可理解为将在“概要”中说明的内容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因此,当然能够与在“概要”中说明的内容组合起来实施。另外,本第2实施方式也可与包括上述的第1~第3变形例的第1实施方式组合而实施。
例如,获得RRC层的使用许可的次要基站200判断及决定实施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还是实施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并实施所决定的动作。
在第2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6所示,假设与宏小区101-1及小小区201二元连接(DC)的UE300从宏小区101-1向其他的宏小区101-2移动(HO)。
在该情况下,在与UE300之间的二元连接中,维持了与小小区201的用户平面的连接的情况下,将控制平面的连接(RRC连接)从宏小区101-1变更为宏小区101-2。将这样的二元连接的HO称为“DC-HO”。
在进行DC-HO时,作为源基站的主基站100-1对次要基站200赋予DC-HO的触发,并许可RRC层的使用。获得RRC层的使用许可的次要基站200能够在与目标基站100-2之间收发RRC层的消息。因此,次要基站200能够对通过目标基站100-2而实现的与UE300之间的RRC连接进行控制。
图17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DC-HO时序的一例。如图17所例示,在执行DC-HO之前,UE300从主基站100-1通过MB而接收控制平面的信号,从次要基站200通过SB而接收用户平面的信号(处理P51a)。
之后,当UE300从主基站100-1离开而移动到其他的宏小区101-2时,主基站100-1决定DC-HO的执行。这样,主基站100-1对作为DC-HO的目标的宏小区101-2的主基站100-2和次要基站200分别发送HO请求(处理P52a及P53)。
在该HO请求中例如包括成为DC-HO的触发的信息(DC=true)和向次要基站200许可RRC层的使用的信息(S=init)。
此外,“DC=true”这一记载是对成为DC-HO的触发的信息的概念性的或便利性的记载,该信息实际上可具备各种形态。作为其一例,该信息可以是辅助承载的识别符、对应的核心网的识别符、与层2(L2)实体相关的信息、逻辑性信道识别符(逻辑信道识别符)等。作为L2实体的一例,可例举PDCP实体、RLC实体及MAC实体等。
当从源基站100-1接收到HO请求(DC=true,S=init)时,作为DC-HO的目标基站的主基站100-2识别本站100-2构成目标基站。另外,目标基站100-2识别从许可了RRC层的使用的次要基站200可否接收表示二元连接的维持或解除(DC=true or release)的消息。
另一方面,当从源基站100-1接收HO请求(DC=true,S=init)时,次要基站200中DC-HO被触发,成为能够使用RRC层的状态。这样,次要基站200将表示二元连接的维持(DC=ture)的RRC层的消息(SeNB MOD)发送给目标基站100-2(处理P54)。
接收到该消息的目标基站100-2向源基站100-1发送HO响应(处理P55)。另外,目标基站100-2将表示受理了对次要基站200的二元连接的维持的RRC层的消息(SeNB CMP)发送给次要基站200(处理P56)。此外,处理P55和处理P56的处理順序可随意。
另一方面,从目标基站100-2接收到HO响应的源基站100-1向UE300发送HO命令(处理P57)。接收到该HO命令的UE300将表示RRC连接结束的RRC层的消息(RRC CMP)发送给目标基站100-2(处理P58)。
目标基站100-2从UE300接收该消息,从而在目标基站100-2与UE300之间确立RRC连接。换言之,与UE300之间的MB的连接源从源基站100-1变更为目标基站100-2。
之后,UE300从目标基站100-2接收控制平面的信号,从次要基站200接收用户平面的信号(处理P59)。此外,接收了表示RRC连接结束的消息的目标基站100-2对于源基站200-1发送资源解除(RES REL)消息(处理P60)。
当源基站100-1从目标基站100-2接收到资源解除消息时,源基站100-1解除与UE300的通信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资源解除消息在处理P58与处理P59之间被发送。
如上述,在进行DC-HO时,与UE300之间的二元连接中的控制平面的连接(RRC连接)被控制为从源基站100-1获得RRC层的使用许可的次要基站200成为主体。
因此,例如与源基站100-1向目标基站100-2发送HO请求,目标基站100-2在与次要基站200之间协商RRC连接的变更的情况相比(参照图19),能够降低处理延迟。
例如,对图17与图19(虚线框)进行比较可知,在图17的例子的情况下,能够减少一次从HO请求的发送至向UE300发送HO命令为止的期间的基站间通信(换言之,经由X2接口的通信)。
因此,假设经由X2接口的通信的延迟时间为10毫秒左右时,与图19的例子相比,在图17的例子的情况下,对DC-HO至少实现10毫秒左右的高速化。
此外,在图16中,当UE300从宏小区101-1移动到小小区201之后,从小小区201脱离至宏小区101-2时,二元连接被解除,成为与宏小区101-2之间的1元连接。图18表示在该情况下的DC-HO时序的一例。
如图18所例示,在执行DC-HO之前,UE300从主基站100-1通过MB而接收控制平面的信号,从次要基站200通过SB而接收用户平面的信号(处理P61)。
之后,当UE300逐渐从主基站100-1离开,移动到其他的宏小区101-2时,主基站100-1决定DC-HO的执行。这样,主基站100-1对作为DC-HO的目标的宏小区101-2的主基站100-2和次要基站200分别发送HO请求(处理P62及P63)。
在对目标基站100-2的HO请求中例如包括成为DC-HO的触发的信息(DC=true)。在对次要基站200的HO请求中包括成为DC-HO的触发的信息(DC=true)和对次要基站200许可RRC层的使用的信息(S=init)。
此外,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记载到,也可设定为如下:考虑到HO请求本身相当于许可RRC层的使用的信息,在HO请求中不伴随“S=init”。进而,如上述,“DC=true”到底是概念性的或便利性的记载。
当DC-HO的目标基站100-2从源基站100-1接收到HO请求(DC=true)时,DC-HO的目标基站100-2识别本站100-2成为目标基站。另外,目标基站100-2识别从许可了RRC层的使用的次要基站200请求二元连接的维持或解除(DC=true or release)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当从源基站100-1接收到HO请求(DC=true,S=init)时,在次要基站200中DC-HO被触发,成为能够使用RRC层的状态。当检测到UE300从小小区201的脱离时,次要基站200将表示二元连接的解除(DC=Release)的RRC层的消息(SeNB MOD)发送到目标基站100-2(处理P64)。
接收了该消息的目标基站100-2向源基站100-1发送HO响应(处理P65)。另外,目标基站100-2将表示受理了对次要基站200的二元连接的解除的RRC层的消息(SeNB CMP)发送到次要基站200(处理P66)。此外,处理P65和处理P66的处理順序可随意。
另一方面,从目标基站100-2接收到HO响应的源基站100-1向UE300发送HO命令(处理P67)。接收到该HO命令的UE300将表示RRC连接结束的RRC层的消息(RRC CMP)发送到目标基站100-2(处理P68)。
通过目标基站100-2从UE300接收该消息,从而在目标基站100-2与UE300之间确立RRC连接。
另一方面,当次要基站200接收到在处理P66中由目标基站100-2发送的消息(SeNBCMP)时,次要基站200在解除二元连接之前,将已接收完的用户平面的信号通过SB而转达到目标基站100-2(处理P69)。
当结束用户平面的信号的转发时,次要基站200向目标基站100-2发送资源解除消息(处理P70)。当从次要基站200接收到资源解除消息时,目标基站100-2可解除与UE300之间的SB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
之后,UE300通过与目标基站100-2之间的MB的1元连接而从目标基站100-2接收信号(处理P71)。此外,目标基站100-2对次要基站200通知SB的资源解除请求(REL REQ)消息(处理P72)。当从目标基站100-2接收到SB的资源解除请求消息时,次要基站200解除SB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
另外,目标基站100-2对源基站100-1发送资源解除(RES REL)消息(处理P73)。当从目标基站100-2接收到资源解除消息时,源基站100-1解除在与UE300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
如上所述,在进行DC-HO时,与UE300之间的二元连接的解除被控制为从源基站100-1获得RRC层的使用许可的次要基站200成为主体。
因此,与和图17、图19的比较中所说明的例子相同地,能够减少基站间通信(换言之,经由X2接口的通信)的次数,因此能够降低处理延迟,实现二元连接解除处理的高速化。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20是表示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如图20所示,宏基站100例如连接到上位层通信装置4,经由上位层通信装置4而可与核心网(MME/SGW)400及其它宏基站100进行通信。此外,虽然在图20中省略了图示,但小基站200也可与宏基站100相同地,连接到上位层通信装置,并经由该上位层通信装置而与核心网400进行通信。
宏基站100及小基站200例如利用X2接口而以可相互通信的方式连接。宏基站100及小基站200分别通过移动站300和无线链路而以可通信的方式连接。
(宏基站)
宏基站100例如具备通信部11及控制部14。通信部11可分别与小基站200、移动站300及上位层通信装置4进行通信。通信部11能够进行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平面及用户平面的通信。换言之,通信部11通过包括经由小基站200的连接和不经由小基站200的连接的多元连接而与UE3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在该通信中可包括与上述的HO相关的命令、消息等的信号的收发。
通信部11例如具备接收部12及发送部13。接收部12从上位层通信装置4接收控制数据及用户数据的一个数据或两个数据。可理解为控制数据相当于控制平面的信号,用户数据相当于用户平面的信号。
接收部12能够将所接收的控制数据及用户数据中的一个或两者输出到发送部13。此外,控制数据可以是宏基站100自己生成的数据。在控制数据中可包括与上述的HO相关的命令、消息等的数据。
发送部13根据控制部14的控制,可向上位层通信装置4、小基站200及移动站300中的任一个发送控制数据、用户数据。例如,发送部13可将发送给移动站300的控制数据发送给移动站300。另外,发送部13可将发送给移动站300的用户数据通过MB而发送到移动站300,并且将其它用户数据通过SB而发送给小基站200。
控制部14对包括接收部12及发送部13的通信部11的动作进行整体控制。另外,控制部14可根据通信状态而控制数据通信。在通过控制部14而进行的控制中可包括对上述的无线链路的不良的检测、根据不良检测而进行的与HO相关的控制、RLF的检测、T1计时器及T2计时器的计数等。控制部14是控制小基站200的控制平面(RRC层)而对UE300与小基站200之间的连接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一例。
(小基站)
另一方面,小基站200例如具备通信部21及控制部24。通信部21可分别与宏基站100及移动站300进行通信。通信部21可进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平面及用户平面的通信。换言之,通信部21可通过构成与UE300之间的多元连接的一个的连接而与UE300进行无线通信。在该通信中包括与上述的HO相关的命令、消息等的信号的收发。
通信部21例示地具备接收部22及发送部23。接收部22从宏基站100例如经由X2接口而接收用户数据,将所接收的用户数据输出到发送部23。
发送部23能够将从接收部22接收的发送给移动站300的用户数据发送到移动站300。另外,发送部23可根据控制部24的控制而向宏基站100发送控制数据、用户数据。
控制部24对包括接收部22及发送部23的通信部21的动作进行整体控制。另外,控制部24可根据通信状态而控制数据通信。在通过控制部24而进行的控制中包括与上述的HO相关的控制、RLF的检测、T1计时器及T2计时器的计数等。控制部24是从通过多元连接而与UE300进行无线通信的宏基站100受到控制平面的控制而进行与UE300之间的连接的控制部的一例。
(移动站)
移动站300例如具备通信部31及控制部34,通信部31可分别与宏基站100及小基站200进行无线通信。换言之,通信部31通过多元连接而与多个无线基站100及200进行无线通信。通信部31可进行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平面及用户平面的通信。该通信中包括与上述的HO相关的命令、消息等的信号的收发。
通信部31例示地具备接收部32及发送部33。接收部32从宏基站100接收控制数据及用户数据,另外,从小基站200接收用户数据。例如,接收部32接收从宏基站100通过MB而发送的用户数据,并经由小基站200而接收从宏基站100通过SB而发送的用户数据。
控制部34对包括接收部32及发送部33的通信部31的动作进行整体控制。另外,控制部34可根据通信状态而控制数据通信。在通过控制部34而进行的控制中包括对上述的无线链路的不良的检测、与HO相关的控制、RLF的检测,T1计时器及T2计时器的计数等。控制部34是对与从宏基站100受到控制平面的控制的小基站200之间使用控制平面而连接的情况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一例。
宏基站100、小基站200及移动站300的通信部11、21及31分别使用与多个链路层对应的链路层协议而进行通信。作为链路层协议的一例,可例举与PDCP(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协议)层、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协议)层及PHY(Physical:物理)层等对应的链路层协议。
此外,在RLC层中规定了重发(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动请求重发)控制,实施与无线传送中发生错误的用户数据相关的重发。如果在规定次数以内重发成功,则判定为接收成功,当重发次数超过规定次数时,判定为错误,检测出RLF。在检测出RLF之前的无线链路的不良的检测是基于该重发次数而检测的。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例举了移动站300与宏基站100及小基站200的两个无线基站分别连接的二元连接的例子,但在移动站300与3个以上的无线基站分别连接的多元连接中也能够进行与上述的例子相同的处理。
(硬件结构例)
接着,对上述的例子中的宏基站100、小基站200及移动站300的硬件结构例进行以下说明。
(无线基站)
图21是表示无线基站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在图21中例示的无线基站例如与上述的宏基站100及小基站200对应,例示地具备天线501、控制部502、RF(RadioFrequency:无线电频率)电路503、存储器504、CPU505及网络接口506。
天线501例如在与移动站300之间收发无线电波。
控制部502例如实施图20中例示的宏基站100的控制部14及小基站200的控制部24的功能。控制部502由具备CPU、MPU等的演算能力的处理器而构成。
网络接口506例示地是用于与其它无线基站以可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接口。例如,宏基站100与小基站200经由网络接口506而实现有线连接。
CPU505、存储器504及RF电路503例如实现图20中例示的宏基站100的通信部11及小基站200的通信部21的功能。例如,在存储器504中存储有用于实现通信部11或通信部21的功能的程序、数据等。CPU505适当读出存储于存储器504的程序、数据而与RF电路503等配合而进行动作,从而实现通信部11或通信部21的功能。
(移动站)
图22是表示移动站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图22所示的移动站例如与上述的移动站300对应,例示地具备天线511、控制部512、RF电路513、存储器514及CPU515。
天线511例如与宏基站100及小基站200中的一个基站或两个基站之间收发无线电波。
控制部512例如实现图20中例示的移动站300的控制部34的功能。
CPU515、存储器514及RF电路513例如实现图20中所例示的移动站300的通信部31的功能。即,例如,在存储器514中存储有用于实现通信部31的功能的程序、数据等。CPU515适当读出存储于存储器514的程序、数据而与RF电路513等配合而进行动作,从而实现通信部31的功能。
符号的说明
4 上位层通信装置
10 无线通信系统
11,21,31 通信部
12,22,32 接收部
13,23,33 发送部
14,24,34 控制部
100-1,100-2 无线基站(宏基站)
101-1,101-2 宏小区
200 无线基站(小基站)
201 小小区
300 移动站(UE)
400 核心网(MME/SGW)
501,511 天线
502,512 控制部
503,513 RF电路
504,514 存储器
505,515 CPU
506 网络接口

Claims (12)

1.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具备:
第1无线基站和第2无线基站;及
移动站,
所述移动站具有:
第1通信电路,在该移动站建立该移动站与第1无线基站之间的第1控制平面和该移动站与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第2无线基站双方之间的第1用户平面和第2用户平面的情况下,该第1通信电路利用由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经由网络接口连接的所述第2无线基站提供的无线资源,与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所述第2无线基站进行无线通信;及
第1控制部,在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第2控制平面的控制消息在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被直接发送而维持所述第1无线基站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所述第1控制平面的期间内,该第1控制部通过所述第2控制平面来控制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1无线基站具有:
第2通信电路,在所述第1无线基站建立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1无线基站之间的所述第1控制平面和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所述第1用户平面和所述第2用户平面的情况下,该第2通信电路利用所述无线资源而与所述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及
第2控制部,在维持所述第1无线基站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所述第1控制平面的期间内,该第2控制部控制所述第2无线基站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所述第2控制平面,控制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所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1无线基站根据所述移动站向所述第2无线基站的移交的决定,对所述第2无线基站发送表示所述第1控制平面的使用许可的信息,
所述第2无线基站根据表示所述使用许可的信息的接收,通过所述第1控制平面来控制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表示所述使用许可的信息包括于对所述第2无线基站请求所述移交的移交请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连接的控制包括所述第2无线基站通过所述第1控制平面将移交命令发送给所述移动站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在从所述第1无线基站检测出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品质下降到判断为所述无线链路发生了故障为止的阶段中,向所述第2无线基站发送表示所述使用许可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1无线基站根据所述移动站向所述第2无线基站的移交的决定,对所述第2无线基站发送所述移动站的上下文信息,
所述第2无线基站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的接收,通过所述第2控制平面来控制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于对所述第2无线基站请求所述移交的移交请求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连接的控制包括所述移动站对所述第2无线基站发送请求所述第2控制平面的连接的消息的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在从所述第1无线基站检测出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品质下降到判断为所述无线链路发生了故障为止的阶段中,向所述第2无线基站发送所述上下文信息。
10.一种无线基站,其具备:
通信部,在无线基站建立所述无线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第1控制平面和所述无线基站和经由网络接口连接的其它无线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第1用户平面和第2用户平面的情况下,该通信部利用由所述无线基站和所述其它无线基站提供的无线资源,与所述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及
控制部,在所述移动站与所述其它无线基站之间的第2控制平面的控制消息在所述移动站与所述其它无线基站之间被直接发送而维持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所述第1控制平面的期间内,该控制部控制所述其它无线基站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所述第2控制平面,控制所述移动站与所述其它无线基站之间的连接。
11.一种移动站,其具备:
通信部,在所述移动站建立所述移动站与第1无线基站之间的第1控制平面和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第2无线基站双方之间的第1用户平面和第2用户平面的情况下,该通信部利用由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经由网络接口连接的所述第2无线基站提供的无线资源,与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所述第2无线基站进行无线通信;及
控制部,在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第2控制平面的控制消息在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被直接发送而维持所述第1无线基站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所述第1控制平面的期间内,该控制部通过所述第2控制平面来控制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连接。
12.一种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在移动站建立该移动站与第1无线基站之间的第1控制平面和该移动站与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第2无线基站双方之间的第1用户平面和第2用户平面的情况下,该移动站利用由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经由网络接口连接的所述第2无线基站提供的无线资源,与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所述第2无线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在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第2控制平面的控制消息在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被直接发送而维持所述第1无线基站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所述第1控制平面的期间内,所述移动站通过所述第2控制平面来控制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连接,
在所述第1无线基站建立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1无线基站之间的所述第1控制平面和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所述第1用户平面和所述第2用户平面的情况下,所述第1无线基站利用所述无线资源而与所述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
在维持所述第1无线基站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所述第1控制平面的期间内,所述第1无线基站控制所述第2无线基站与所述移动站之间的所述第2控制平面,控制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所述连接。
CN201911238510.1A 2014-10-08 2014-10-08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050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38510.1A CN111050367B (zh) 2014-10-08 2014-10-08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80082556.8A CN106797587B (zh) 2014-10-08 2014-10-08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CN201911238510.1A CN111050367B (zh) 2014-10-08 2014-10-08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PCT/JP2014/076916 WO2016056075A1 (ja) 2014-10-08 2014-10-08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2556.8A Division CN106797587B (zh) 2014-10-08 2014-10-08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0367A CN111050367A (zh) 2020-04-21
CN111050367B true CN111050367B (zh) 2022-02-22

Family

ID=556527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2556.8A Active CN106797587B (zh) 2014-10-08 2014-10-08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CN201911238510.1A Active CN111050367B (zh) 2014-10-08 2014-10-08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2556.8A Active CN106797587B (zh) 2014-10-08 2014-10-08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051534B2 (zh)
EP (1) EP3206429A4 (zh)
JP (1) JP6442805B2 (zh)
KR (1) KR101917227B1 (zh)
CN (2) CN106797587B (zh)
WO (1) WO20160560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8222B (zh) 2015-01-16 2021-05-2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切换的方法和基站设备
CN106937340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切换方法和控制器、终端、基站以及系统
EP3295707A4 (en) 2016-08-03 2019-07-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PRIMARY CELL CHANGE
US11172529B2 (en) 2016-12-27 2021-11-0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ulti-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point
US11212717B2 (en) 2017-05-05 2021-12-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plit signalling radio bearer in handover
CN108990116B (zh) * 2017-06-01 2021-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切换的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219088B2 (en) * 2017-09-28 2022-0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lease cause
US11595863B2 (en) * 2018-01-10 2023-02-28 Lenovo (Beijing) Limited Selecting a base unit in response to a handover condition being triggered
JP7083919B2 (ja) * 2018-05-07 2022-06-13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Rrc接続をサスペンド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11565425B (zh) * 2019-02-14 2021-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249833B2 (ja) * 2019-03-19 2023-03-31 Haps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CN113539303A (zh) * 2021-08-17 2021-10-22 世邦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播控站本体及播控系统
CN116609801B (zh) * 2023-04-04 2023-12-22 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观测数据主备服务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2552A (zh) * 2007-04-18 2010-03-24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具有串连节点的网络中的故障通知
WO2011039960A1 (ja) * 2009-10-02 2011-04-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WO2014112513A1 (ja) * 2013-01-17 2014-07-24 Kddi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N104010330A (zh) * 2013-02-26 2014-08-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宏基站和小型基站协同工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23355A (zh) * 2014-05-15 2014-09-03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集中控制和内容分发的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5529B (zh) * 2012-12-28 2022-05-1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主基站及其方法
JP2014165726A (ja) * 2013-02-26 2014-09-08 Kddi Corp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20150035886A1 (en) * 2013-07-31 2015-02-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ormation of detection regions by detector modules coupled to a movable carriage
EP2854444A1 (en) * 2013-09-27 2015-04-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fficient uplink scheduling mechanism for dual conne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2552A (zh) * 2007-04-18 2010-03-24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具有串连节点的网络中的故障通知
WO2011039960A1 (ja) * 2009-10-02 2011-04-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WO2014112513A1 (ja) * 2013-01-17 2014-07-24 Kddi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N104010330A (zh) * 2013-02-26 2014-08-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宏基站和小型基站协同工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23355A (zh) * 2014-05-15 2014-09-03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集中控制和内容分发的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bility scenarios for dual connectivity support;Alcatel-Lucent,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85 R2-140743》;2014021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56075A1 (ja) 2016-04-14
KR20170048535A (ko) 2017-05-08
US10555228B2 (en) 2020-02-04
EP3206429A1 (en) 2017-08-16
CN111050367A (zh) 2020-04-21
EP3206429A4 (en) 2018-05-09
KR101917227B1 (ko) 2018-11-15
CN106797587A (zh) 2017-05-31
CN106797587B (zh) 2021-01-12
US10051534B2 (en) 2018-08-14
US20180199249A1 (en) 2018-07-12
JPWO2016056075A1 (ja) 2017-07-13
JP6442805B2 (ja) 2018-12-26
US20170188278A1 (en) 2017-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0367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EP3566539B1 (en) Radio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for handling connec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900820B2 (en) Communicating data using a local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node
US10206148B2 (en) Preserving core network interfaces after selective handov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9088714B (zh) 用于传递安全密钥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6332198B (zh) 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及通讯系统
US20140194127A1 (en) Relay node handover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274584B2 (ja)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中継装置、及びドナー装置
US20230239754A1 (en) Enhanced XN Handover Messages for IAB Inter-CU Migration
US2019003743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cessor, and user equipment
US20230072977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KR20160092407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멀티 셀 네트워크 구축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279401A1 (en) User equipment, source access node and metho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A2899192C (en) Handover mechanism in cellular networks
WO2020171750A1 (en) Radio network nodes,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WO2023231503A1 (zh)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198232A1 (en) Preventing reestablishment at descendant nodes with no alternative paths i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KR20200018543A (ko) 듀얼 커넥티비티 지원을 위한 pdcp 분산 구조의 보안 키 생성 및 관리 방안
WO2014179970A1 (en) Connection release for dual conn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Daiwa Kanca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FC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FC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Interne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5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City

Patentee after: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Singapore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Daiwa Kanca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