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6305A - 数据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46305A
CN111046305A CN201911225705.2A CN201911225705A CN111046305A CN 111046305 A CN111046305 A CN 111046305A CN 201911225705 A CN201911225705 A CN 201911225705A CN 111046305 A CN111046305 A CN 111046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terval
ordering
data se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257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46305B (zh
Inventor
周凌锋
王佟
陈明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Priority to CN20191122570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463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46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6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46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6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第一的数据在数据集中的第一排序,以及所述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最后的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二排序;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以使所述数据集的数据中,数值处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的数据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对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的数据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根据所述排序结果生成所述目标显示页面并输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服务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提高了目标数据的排序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服务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当用户需要查看某个数据集时,处理器一般会先采用冒泡排序或快速排序的方法对数组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排序结果进行数据的分页显示,以供用户查看。但当一个无序数据集中的数据量过大时,就会出现数据显示页面的响应时长过长的情况,即数据排序效率低下。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服务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高了目标数据的排序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所述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第一的数据在数据集中的第一排序,以及所述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最后的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二排序;
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以使所述数据集的数据中,数值处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的数据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
对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的数据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根据所述排序结果生成所述目标显示页面并输出。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排列规则,所述排列规则包括升序排列和降序排列;
所述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排列规则,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排列规则,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数据集中获取第一随机数;
将所述第一随机数与所述数据集中最后一个位置的数据交换位置;
从所述数据集中依次获取目标数据与所述第一随机数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调整所述数据集中的数据的位置,并记录调整次数;
根据所述调整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随机数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三排序;
根据所述第一排序、所述第二排序和所述第三排序确定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二数据区间;
在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中获取第二随机数;
确定所述第二随机数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四排序;
根据所述第四排序更新所述第二数据区间;
在所述第四排序满足预设条件时,判定查询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并将更新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作为第一数据区间;
在所述第四排序不满足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中获取第二随机数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一个:
所述第三排序等于所述第一排序时,则所述第四排序等于所述第二排序;
所述第三排序等于所述第二排序时,则所述第四排序等于所述第一排序;
两个不同的所述第四排序分别等于所述第一排序和所述第二排序。
可选地,所述从所述数据集中依次获取目标数据与所述第一随机数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调整所述数据集中的数据的位置,并记录调整次数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数据集中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开始依次获取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与所述第一随机数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和所述排序规则判断是否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
在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获取顺序,从所述数据集中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开始依次与所述目标数据交换位置,并记录调整次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和所述排序规则判断是否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排列规则为所述升序排列时,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不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
在所述排列规则为所述降序排列时,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小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不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所述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数据的处理程序,所述数据的处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的处理程序,所述数据的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的处理方法、服务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获取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第一的数据在数据集中的第一排序,以及所述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最后的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二排序;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以使所述数据集的数据中,数值处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的数据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对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的数据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根据所述排序结果生成所述目标显示页面并输出。这样,提高了目标数据的排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实施例终端的硬件运行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的处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的处理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了目标数据的排序效率。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实施例终端的硬件运行环境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以是服务器,也可以是一种数据的处理装置或一种数据的处理系统。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存储器1002,通信总线1003。其中,通信总线1003用于实现该终端中各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存储器1002可以是高速RAM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2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2中可以包括数据的处理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数据的处理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第一的数据在数据集中的第一排序,以及所述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最后的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二排序;
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以使所述数据集的数据中,数值处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的数据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
对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的数据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根据所述排序结果生成所述目标显示页面并输出。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数据的处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排列规则,所述排列规则包括升序排列和降序排列;
所述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排列规则,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数据的处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数据集中获取第一随机数;
将所述第一随机数与所述数据集中最后一个位置的数据交换位置;
从所述数据集中依次获取目标数据与所述第一随机数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调整所述数据集中的数据的位置,并记录调整次数;
根据所述调整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随机数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三排序;
根据所述第一排序、所述第二排序和所述第三排序确定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二数据区间;
在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中获取第二随机数;
确定所述第二随机数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四排序;
根据所述第四排序更新所述第二数据区间;
在所述第四排序满足预设条件时,判定查询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并将更新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作为第一数据区间;
在所述第四排序不满足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中获取第二随机数的步骤。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数据的处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第三排序等于所述第一排序时,则所述第四排序等于所述第二排序;
所述第三排序等于所述第二排序时,则所述第四排序等于所述第一排序;
两个不同的所述第四排序分别等于所述第一排序和所述第二排序。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数据的处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从所述数据集中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开始依次获取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与所述第一随机数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和所述排序规则判断是否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
在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获取顺序,从所述数据集中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开始依次与所述目标数据交换位置,并记录调整次数。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数据的处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排列规则为所述升序排列时,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不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
在所述排列规则为所述降序排列时,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小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不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第一的数据在数据集中的第一排序,以及所述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最后的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二排序。
本实施例中,实施例终端可以是服务器,也可以是一种数据的处理装置或一种数据的处理系统。以下以实施例终端为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所述数据集为包括有多个数据的无序数组。
可选地,当用户需要对一个无序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有序查看时,终端可通过显示设备向用户提供数据查看范围的输入界面,在该输入界面中,用户可输入所需查看的数据中最小排序的数据在数据集中的排序,以及所需查看的数据中最大排序的数据在数据集中的排序。
需要说明的是,查看数据时的排列规则为升序排列时,则可将所需查看的数据中最小排序的数据在数据集中的排序标记为第一排序,将所需查看的数据中最大排序的数据在数据集中的排序标记为第二排序;在查看数据时的排列规则为降序排列时,则可将所需查看的数据中最大排序的数据在数据集中的排序标记为第一排序,将所需查看的数据中最小排序的数据在数据集中的排序标记为第二排序。
可选地,第一排序对应的数据在将要输出显示的目标显示页面中的排列位置即为排列第一,第二排序对应的数据在目标显示页面中的排序位置即为排列最后。
可选地,将第一排序对应的数据标记为第一数据,将第二排序对应的数据标记为第二数据。而在数据集中,排序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的数据,即为目标显示页面中的其他数据。
例如,用户可输入数据的查看范围为在数据集中“排序第100-排序第150”之间的数据,那么在用户选定的排序规则或者默认排序规则为升序排列时,则第一排序为排序第100,第二排序为排序第150。此时,终端所要执行的任务即为在一个无序的数据集中,查询出排序为第100-第150之间的数据,并将查询得到的数据以升序排列的规则,在目标显示页面中显示。
可选地,终端可根据用户在数据查看范围的输入界面所输入的最大排序值和最小排序值,分别作为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
可选地,终端可通过输出包括有数据集中的数据的显示页面供用户查看,以实现数据集中的数据的分页显示。其中,每个显示页面可包括有预设数量个页面数据,预设数量个页面数据即为预设页面数据量。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页面数据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置的,如10个、15个、30个等。
可选地,由于每个显示页面最多包括有预设页面数据量个数据,那么在终端接收到所述目标显示页面的查看指令时,获取所述目标显示页面对应的页码数,然后根据目标显示页面对应的页码数和预设页面数据量,确定所述第一排序和所述第二排序。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目标显示页面中的第一个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目标显示页面中的第二个数据。即第二排序为页码数乘以预设页面数据量,而第一排序为第二排序减去预设页面数据量再加一。
例如,在预设页面数据量为20个时,在目标显示页面的页码数为2时,则对应获取到的第一排序为第21,第二排序为第40。应当理解的是,当目标显示页面的数据量小于预设页面数据量时,第二排序的计算方式应当为第一排序加上目标显示页面的数据量,然后再减一。
步骤S20、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以使所述数据集的数据中,数值处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的数据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
可选地,由于数据集处于无序状态,因此,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在数据集中的实际位置并不一定即为第一排序对应的位置,且终端也并不一定知道第一数据具体为数据集中的哪个数。同理,第二数据亦然。如,第一排序对应为排序第三,第一数据实际上为A数据,而此时位于数据集中第三个位置的数据为B数据。
可选地,终端在数据集中查询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查询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查询的过程中,将第一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调整为第一排序对应的位置,将第二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调整为第二排序对应的位置,同时,将在数据集中排序处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的数据的位置调整至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以形成一个以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可选的实施过程如下:
可选地,终端先行获取排序规则,该排序规则可以是用户确定的,也可以是系统默认的,所述排序规则包括升序排列和降序排列。
可选地,终端根据所述排列规则,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
可选地,终端先从数据集中随机获取一个数据作为第一随机数,然后将第一随机数与当前处于数据集的最后一个位置上的数据交换位置,然后从当前处于数据集的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开始,依次获取目标数据,并将获取得到的目标数据与第一随机随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直至数据集中的所有数据获取完毕。
进一步地,终端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其中,在所述排列规则为所述升序排列时,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不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其中,在所述排列规则为所述降序排列时,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小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不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
可选地,在终端判定需要调整目标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时,终端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获取顺序,从所述数据集中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开始依次与所述目标数据交换位置,并记录调整次数。直至所有需要调整位置的目标数据调整完毕,这时,将最终得到的调整次数即为第一随机数在数据集中的排序值,标记为第三排序。
可选地,以下以获取得到的排序规则为升序排列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设定一个无序数据集为data=[7,1,5,2,8,9,6,0,4,3],且需要查询第2至第5范围内的数据(第一排序为第2,第二排序为第5)。终端在数据集中随机得到的第一随机数为2,那么将第一随机数与数据集中最后一个位置的数据交换位置(将数2与数3交换),此时,数据集更变为data=[7,1,5,3,8,9,6,0,4,2]。
然后,从数据集中第一个数据(数7)开始,依次作为目标数据,并与第一随机数(数2)进行比对,并在需要调整数据位置时,从第一个位置开始交换位置。
此时,由于数7大于数2,那么在升序排列时,数7此时不用调整位置。然后在获取到第2个数为数1时,由于数1小于数2,那么数1应当调整位置,由于此时为第一次调整位置,则将数1与第一个位置的数7交换位置,得到数据集更变为data=[1,7,5,3,8,9,6,0,4,2],并记录调整次数为1。
然后继续查询比对结果,由于第3个数数5至第7个数数6均大于数2,因此无需交换位置,直至第8个数数0小于数2,那么判定数0应当调整位置,由于此时为第二次调整位置,那么将数0与第2个数据(即数7)交换位置,得到数据集更变为data=[1,0,5,3,8,9,6,7,4,2],并记录调整次数为2。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数2由于等于第一随机数,那么数2应当调整位置,由于此时为第三次调整位置,那么将数2与第3个数据(即数5)交换位置,得到数据集更变为data=[1,0,2,3,8,9,6,7,4,5],并记录调整次数为3。此时,数据集中的数据与第一随机数的比对已遍历完毕,将记录得到的调整次数作为第一随机数对应的第三排序,即第三排序为排序第3。
即终端在确定第一随机数对应的第三排序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随机数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调整为与所述第三排序对应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排序规则调整所述数据集中的其他数据的位置。
可选地,在确定得到第三排序后,根据所述第一排序、所述第二排序和所述第三排序确定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二数据区间。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此时终端可能并未知道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具体位置及数值,终端知道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对应的排序值,因此,可将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分别与第三排序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第二数据区间。
其中,在排序规则为升序排列时,当第三排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排序,则将第三排序对应的数据,与数据集最后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作为第二数据区间;当第三排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排序,则将第三排序对应的数据,与数据集第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作为第二数据区间;当第三排序大于第一排序,以及第三排序小于第二排序时,则可获取数据集中的数据总数量,将数据总数量除以2,得到总数量的半值,当第二排序的排序值小于或等于总数量的半值时,则将第三排序对应的数据与数据集最后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作为第二数据区间,当第二排序的排序值大于总数量的半值时,则将第三排序对应的数据与数据集第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作为第二数据区间。
其中,在排序规则为降序排列时,当第三排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排序,则将第三排序对应的数据,与数据集最后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作为第二数据区间;当第三排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排序,则将第三排序对应的数据,与数据集第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作为第二数据区间;当第三排序小于第一排序,以及第三排序大于第二排序时,则可获取数据集中的数据总数量,将数据总数量除以2,得到总数量的半值,当第二排序的排序值大于或等于总数量的半值时,则将第三排序对应的数据与数据集最后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作为第二数据区间,当第二排序的排序值小于总数量的半值时,则将第三排序对应的数据与数据集第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作为第二数据区间。
例如,在数据集为data=[1,0,2,3,8,9,6,7,4,5]中,在升序排列时,第一排序为第2,第二排序为第5,第一随机数为数2,且数2对应的第三排列为第3。此时,第3处于第2和第5之间,然后数据集的数据总数量为10,计算得到的总数量的半值为5,那么第二排序对应的排序值等于总数量的半值,则将第三排序对应的数据与数据集最后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作为第二数据区间,即第二数据区间为[2,3,8,9,6,7,4,5]。
可选地,在第二数据区间中获取第二随机数,然后确定所述第二随机数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四排序,并在确定所述第四排序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二随机数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调整为与所述第四排序对应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排序规则调整所述数据集中的其他数据的位置。
可选地,在第二数据区间是根据第三排序对应的数据与数据集最后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构成时,将第二随机数与当前处于数据集的最后一个位置上的数据交换位置,然后从当前处于数据集中的第三排序的下一个位置的数据开始,依次获取目标数据,并将获取得到的目标数据与第二随机随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直至数据集中最后一个位置的数据比对完毕;在第二数据区间是根据第三排序对应的数据与数据集第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构成时,将第二随机数与当前处于数据集的最后一个位置上的数据交换位置,然后从当前处于数据集中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开始(或从第二数据区间的第一个数据开始),依次获取目标数据,并将获取得到的目标数据与第二随机数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直至数据集中最后一个位置的数据比对完毕。进一步地,终端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其中,在所述排列规则为所述升序排列时,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随机数时,判定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大于所述第二随机数时,判定不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其中,在所述排列规则为所述降序排列时,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随机数时,判定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小于所述第二随机数时,判定不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可选地,在第二数据区间是根据第三排序对应的数据与数据集最后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构成时,在终端判定需要调整目标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时,终端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获取顺序,从所述数据集中第三排序的下一个位置的数据开始依次与所述目标数据交换位置,并记录调整次数,直至所有需要调整位置的目标数据调整完毕,这时,将最终得到第二随机数对应的调整次数加上第三排序,即为第二随机数在数据集中的排序值,标记为第四排序。可选地,在第二数据区间是根据第三排序对应的数据与数据集第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构成时,在终端判定需要调整目标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时,终端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获取顺序,从第二数据区间的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开始依次与所述目标数据交换位置,并记录调整次数,直至所有需要调整位置的目标数据调整完毕,这时,将第二随机数对应的调整次数作为第二随机数在数据集中的排序值,标记为第四排序。
例如,以终端在第二数据区间[2,3,8,9,6,7,4,5]中选取得到的第二随机数为数6为例,那么将第二随机数与数据集data=[1,0,2,3,8,9,6,7,4,5]中最后一个位置的数据交换位置(将数6与数5交换),此时,数据集更变为data=[1,0,2,3,8,9,5,7,4,6]。
然后,从数据集中第三排序的下一个位置的数据(数3)开始,依次获取目标数据,并与第二随机数(数6)进行比对,并在需要调整数据位置时,从第三排序的下一个位置开始交换位置。
此时,由于数3小于数6,那么在升序排列时,数3此时需要调整位置,但由于数3已经位于第三排序的下一个位置,因此在实际效果上数3无需交换位置,但依然需要将第二随机数对应的调整次数累计加一。然后数8和数9大于数6,则无需交换位置,也无需记录调整次数。在获取到目标数据为数5时,由于数5小于数6,那么数5应当调整位置,由于此时为第二次调整位置,则将数5与数3的下一个位置(即数8)交换位置,得到数据集更变为data=[1,0,2,3,5,9,8,7,4,6],并记录调整次数为2。同理,数7无需交换,而数4和数6需要交换,则最终得到的数据集更变为data=[1,0,2,3,5,4,6,7,9,8],记录得到调整次数为4次,即第二随机数对应的第四排序为第7(第3+4)。
可选地,在确定得到第四排序后,根据第四排序更新第二数据区间,其中,根据第三排序、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在调整位置后的数据集中确定第三数据区间(与初次确定第二数据区间的原理相同),以及根据第四排序、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在调整位置后的数据集中确定第四数据区间(与初次确定第二数据区间的原理相同),然后获取第三数据区间和第四数据区间之间的交集作为新的第二数据区间。
例如,数据集更变为data=[1,0,2,3,5,4,6,7,9,8]后,根据第三排序、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在调整位置后的数据集中确定得到的第三数据区间为[2,3,5,4,6,7,9,8],根据第四排序、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在调整位置后的数据集中确定得到的第四数据区间为[1,0,2,3,5,4,6],获取第三数据区间和第四数据区间之间的交集作为新的第二数据区间为[2,3,5,4,6]。
可选地,在第二数据区间更新后,判断第四排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在第四排序满足预设条件时,判定查询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并将更新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作为第一数据区间;在所述第四排序不满足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中获取第二随机数的步骤,即基于更新后的第二数据区间,再次获取第二随机数,并确定新的第二数据数对应的第四排序,以及根据新的第四排序再次更新第二数据区间。
可选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一个:所述第三排序等于所述第一排序时,则所述第四排序等于所述第二排序,即获取得到的第一随机数对应的第三排序刚好就是第一排序,且最新得到的第四排序等于第二排序(不排除存在第一次获取得的第二随机数对应的第四排序即等于第二排序的概率);所述第三排序等于所述第二排序时,则所述第四排序等于所述第一排序,即最新得到的第四排序等于第一排序(即最新得到的第二随机数等于第一数据),且获取得到的第一随机数对应的第三排序刚好就是第一排序;两个不同的所述第四排序分别等于所述第一排序和所述第二排序,即前后两次获得的第二随机数对应的第四排序分别等于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当获得的第四排序不满足预设条件时,终端可以继续返回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中获取第二随机数的步骤,从而得到新的第二随机数、新的第四排序和新的第二数据区间)。
可选地,在最新得到的第四排序满足预设条件时,判定查询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并将更新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作为第一数据区间。其中,在满足的预设条件为第三排序等于所述第一排序,且最新得到的第四排序等于第二排序时,第一随机数即为第一数据,最新得到的第四排序对应的第二随机数即为第二数据;在满足的预设条件为第三排序等于所述第二排序,则第四排序等于第一排序时,最新得到的第四排序对应的第二随机数即为第一数据,第一随机数即为第二数据;在满足的预设条件为两个不同的所述第四排序分别等于所述第一排序和所述第二排序时,这两个第四排序对应的第二随机数,则分别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步骤S30、对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的数据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步骤S40、根据所述排序结果生成所述目标显示页面并输出。
可选地,终端获取最终得到的第一数据区间,并对第一数据区间的数据根据排序规则进行排序,然后得到排序结果。需要说明的是该排序规则可以是用户设定的,也可以是系统默认的,如系统默认排序规则为升序排列。
可选地,在得到排序结果后,终端根据排序结果生成目标显示页面,即目标显示页面包括第一数据区间内的所有数据,且这些数据根据排序规则呈有序状态罗列在目标显示页面中,然后终端将目标显示页面输出显示。这样即可实现将用户需要查看的数据进行排序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执行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的步骤时,所采用的排序规则,与在生成目标显示页面时所采用的排序规则可同可不同。例如,终端可以基于升序排列确定第一数据区间,然后在生成目标显示页面时,可以采用升序排列或降序排列任一种方式,即便是在输出目标显示页面后,用户依然可以根据自身对数据的查看需求,任意切换目标显示页面中的数据的排序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获取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第一的数据在数据集中的第一排序,以及所述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最后的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二排序;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以使所述数据集的数据中,数值处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的数据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对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的数据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根据所述排序结果生成所述目标显示页面并输出。这样,只需先在无序数据集中查询出用户想要查看的数据范围的目标数据,然后再对查询得到的数据进行排序,生成目标显示页面输出,提高了目标数据的排序效率。而且当无序数据集中的数据越多,本实施例中对目标数据的排序方式的优势更为明显。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所述数据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根据所述第一排序、所述第二排序和所述第三排序确定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二数据区间。
步骤S22、在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中获取第二随机数。
步骤S23、确定所述第二随机数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四排序。
步骤S24、根据所述第四排序更新所述第二数据区间。
步骤S25、在所述第四排序不满足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中获取第二随机数的步骤。
步骤S26、在所述第四排序满足预设条件时,判定查询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并将更新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作为第一数据区间。
本实施例中,不排除存在获取得到的第一随机数对应的第三排序刚好就是第一排序,且第一次获取得的第二随机数对应的第四排序即等于第二排序的概率;或者,不排除存在第一次获取得的第二随机数对应的第四排序即等于第一排序,且第一随机数对应的第三排序刚好就是第二排序的概率。但是前述两者的概率比较低下,且在数据集中的数据越多,概率越低。因此往往需要确定多次的第二随机数及其对应的第四排序,以查询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可选地,终端在根据所述第一排序、所述第二排序和所述第三排序确定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二数据区间后,在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中获取第二随机数,并确定所述第二随机数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四排序。其中,在确定所述第四排序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二随机数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调整为与所述第四排序对应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排序规则调整所述数据集中的其他数据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出现第三排序等于第一排序的情况,则从第二数据区间中,除第一排序外的其他位置选取第二随机数;如果出现第三排序等于第二排序的情况,则从第二数据区间中,除第二排序外的其他位置选取第二随机数。
可选地,在确定得到第四排序后,根据第四排序更新第二数据区间,其中,根据第三排序、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在调整位置后的数据集中确定第三数据区间(与初次确定第二数据区间的原理相同),以及根据第四排序、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在调整位置后的数据集中确定第四数据区间(与初次确定第二数据区间的原理相同),然后获取第三数据区间和第四数据区间之间的交集作为新的第二数据区间。
例如,数据集更变为data=[1,0,2,3,5,4,6,7,9,8]后,根据第三排序、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在调整位置后的数据集中确定得到的第三数据区间为[2,3,5,4,6,7,9,8],根据第四排序、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在调整位置后的数据集中确定得到的第四数据区间为[1,0,2,3,5,4,6],获取第三数据区间和第四数据区间之间的交集作为新的第二数据区间为[2,3,5,4,6]。
可选地,在所述第四排序不满足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中获取第二随机数的步骤,即基于更新后的第二数据区间,再次获取第二随机数,并确定新的第二数据数对应的第四排序,以及根据新的第四排序再次更新第二数据区间,直至存在两个不同的第四排序分别等于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或者,在第三排序等于第一排序时,直至存在一个第四排序等于第二排序;或者,在第三排序等于第二排序时,直至存在一个第四排序等于第一排序。
可选地,在第二排序确定后,从更新后的第二数据区间中,除了第二排序对应的位置外的其他位置选取新的随机数;在第一排序确定后,从更新后的第二数据区间中,除了第一排序对应的位置外的其他位置选取新的随机数。
例如,数据集更变为data=[1,0,2,3,5,4,6,7,9,8]后,在初次得到的第四排序为第7时,第四排序不满足预设条件,因此,基于更新后的第二数据区间[2,3,5,4,6],从中选取新的第二随机数。在选取得到新的第二随机数为数4时,将数4与数据集中最后一个位置的数8交换位置,数据集更变为data=[1,0,2,3,5,8,6,7,9,4]。然后从第三排序的下一个位置数3开始依次作为目标数据与数4比对,由于数3小于数4,那么在升序排列时,数3此时需要调整位置,但由于数3已经位于第三排序的下一个位置,因此在实际效果上数3无需交换位置,但依然需要将第二随机数对应的调整次数累计加一。然后数5、数8、数6、数7和数9均大于数4,则无需交换位置,也无需记录调整次数。而最后获取得到的数4等于新的第二随机数,则最终得到的数据集更变为data=[1,0,2,3,4,8,6,7,9,5],记录得到调整次数为2次,即新的第二随机数对应的第四排序为第5(第3+2)。此时,即可确定得到当前的第四排序和第二排序均为排序第5,则当前确定得到的第四排序等于第二排序。
可选地,在第三排序既不等于第一排序也不等于第二排序,且确定得到一个第四排序等于第二排序时,因此,需要再次确定新的第四排序(即返回执行步骤22至步骤24),直至最终得到一个第四排序等于第一排序。当然,如果当前确定得到的第四排序等于第一排序,则需要再次确定新的第四排序,直至最终得到一个第四排序等于第二排序。
可选地,在第三排序既不等于第一排序也不等于第二排序时,在确定得到一个第四排序等于第一排序时,则在根据第四排序更新第二数据区间时,根据第一排序对应的数据(此时第一排序已经确定得到,且第一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已经调整至第一排序对应的位置)与位置调整后的数据集(即最新的数据集)最后一个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更新为新的第二数据区间。
可选地,在第三排序既不等于第一排序也不等于第二排序时,在确定得到一个第四排序等于第二排序时,则在根据第四排序更新第二数据区间时,根据第二排序对应的数据(此时第二排序已经确定得到,且第二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已经调整至第二排序对应的位置)与位置调整后的数据集的第一个位置的数据之间构成的数据区间更新为新的第二数据区间。
例如,在最新的数据集更变为data=[1,0,2,3,4,8,6,7,9,5]时,此时得知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为数4(此时数据集中排序第5的数据为数4),而第一数据未知,因此根据与第二排序相同的第四排序(排序第5)更新第二数据区间,更新得到的第二数据区间为[1,0,2,3,4]。这时,从更新后的第二数据区间中,除了第二排序对应的位置外的其他位置选取新的第二随机数,即从[1,0,2,3,4)中选择新的第二随机数。
例如,在选取得到的新的第二随机数为0时,将数0与数据集中最后一个位置的数5交换位置,数据集更变为data=[1,5,2,3,4,8,6,7,9,0],从更新后的数据集的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开始(或者从更新后的第二数据区间的第一个位置开始),依次获取目标数据与数0进行比对。由于依次获取到的数1、数5、数2、数3、数4、数8、数6、数7和数9均大于数0,则无需交换位置,也无需记录调整次数。而最后获取得到的数0等于新的第二随机数,则最终得到的数据集更变为data=[0,5,2,3,4,8,6,7,9,1],记录得到调整次数为1次,此时,由于新的第二数据区间的第一个位置与数据集的第一个位置相同,直接将调整次数作为新的第二随机数对应的第四排序,即此时第四排序为第1。
可选地,在存在一个第四排序等于第一排序或等于第二排序时,根据等于第一排序或第二排序的第四排序、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在更新后的数据集中确定第三数据区间(与初次确定第二数据区间的原理相同),以及根据最新获取得到的第四排序、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在更新后的数据集中确定第四数据区间(与初次确定第二数据区间的原理相同),然后获取第三数据区间和第四数据区间之间的交集作为新的第二数据区间。
例如,此时,数据集更变为data=[0,5,2,3,4,8,6,7,9,1]后,在根据排序为第1的第四排序更新第二数据区间时,根据等于第二排序的第四排序(第5)、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在更新后的数据集中确定得到的第三数据区间为[0,5,2,3,4],根据最新的第四排序(第1)、第一排序和第二排序在更新后的数据集中确定得到的第四数据区间为[0,5,2,3,4,8,6,7,9,1],获取第三数据区间和第四数据区间之间的交集作为新的第二数据区间为[0,5,2,3,4]。
同理,在更新后的第二数据区间中再次选择新的第二随机数,在得到第二随机数为数2时,将数2与数据集中最后一个位置的数1交换位置,数据集更变为data=[0,5,1,3,4,8,6,7,9,2],从更新后的第二数据区间的第一个位置开始,依次获取目标数据与数2进行比对。由于数0小于数2,那么在升序排列时,数0此时需要调整位置,但由于数0已经位于更新后的第二数据区间的第一个位置,因此在实际效果上数0无需交换位置,但依然需要将第二随机数对应的调整次数累计加一。然后数5大于数2,则无需交换位置,也无需记录调整次数。而数1小于数2,需要交换位置,而此时属于第二次位置调整,获取更新后的第二数据区间的第二位置的数据与数1交换,即将数1与数5交换,得到更新后的数据集为data=[0,1,5,3,4,8,6,7,9,2],且调整次数累计加一。以此类推,直至最后获取得到的数2等于新的第二随机数,则最终得到的数据集更变为data=[0,1,2,3,4,8,6,7,9,5],记录得到调整次数为3次,此时,由于新的第二数据区间的第一个位置与数据集的第一个位置相同,直接将调整次数作为新的第二随机数对应的第四排序,即此时第四排序为第3。
进一步地,根据第二数据区间的更新规则,基于排序为第3的第四排序更新得到的第二数据区间为[1,2],从中选取得到新的第二随机数为数1时,将数1与数据集中最后一个位置的数5交换位置,数据集更变为data=[0,5,2,3,4,8,6,7,9,1],从更新后的第二数据区间的第一个位置开始,依次获取目标数据与数1进行比对。由于数5至数9均大于数1,则无需交换位置,也无需记录调整次数。最后获取得到的数1等于新的第二随机数,则最终得到的数据集更变为data=[0,1,2,3,4,8,6,7,9,5],记录得到调整次数为1次,此时,将调整次数加上上一次得到的第四排序的排序数,即可得到当前的第四排序,即此时第四排序为第2(第1+1)。
这样,完成了无序数据集中对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的查询,并将第一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调整为第一排序对应的位置,将第二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调整为第二排序对应的位置,且数值在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的数据的位置,位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例如,在更新后的数据集data=[0,1,2,3,4,8,6,7,9,5]中,在升序排列时,排序第二是数据应为数1,那么此时数1亦位于数据集中的第二个位置。
进一步地,根据第二数据区间的更新规则,基于排序为第3的第四排序更新得到的第二数据区间为[1,2,3,4]。在更新后的数据集data=[0,1,2,3,4,8,6,7,9,5]中,排序值为第2的第四排序等于第一排序,排序值为第5的第四排序等于第二排序,因此,判定由两者构成的第二数据区间满足预设条件,将最后得到的第二数据区间作为第一数据区间,即获取得到第一数据区间为[1,2,3,4]。
可选地,获取排序规则,根据排序规则对应第一数据区间的数据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生成目标显示页面并输出。
这样,只需先在无序数据集中查询出用户想要查看的数据范围的目标数据,然后再对查询得到的数据进行排序,生成目标显示页面输出,提高了目标数据的排序效率。而且当无序数据集中的数据越多,本实施例中对目标数据的排序方式的优势更为明显。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数据的处理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数据的处理程序时实现如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数据的处理程序,所述数据的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可选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第一的数据在数据集中的第一排序,以及所述目标显示页面中排序最后的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二排序;
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以使所述数据集的数据中,数值处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的数据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
对所述第一数据区间内的数据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根据所述排序结果生成所述目标显示页面并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排列规则,所述排列规则包括升序排列和降序排列;
所述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排列规则,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排列规则,在所述数据集中查询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在所述数据集中构建以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作为区间端点的第一数据区间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数据集中获取第一随机数;
将所述第一随机数与所述数据集中最后一个位置的数据交换位置;
从所述数据集中依次获取目标数据与所述第一随机数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调整所述数据集中的数据的位置,并记录调整次数;
根据所述调整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随机数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三排序;
根据所述第一排序、所述第二排序和所述第三排序确定所述数据集中的第二数据区间;
在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中获取第二随机数;
确定所述第二随机数在所述数据集中的第四排序;
根据所述第四排序更新所述第二数据区间;
在所述第四排序满足预设条件时,判定查询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并将更新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作为第一数据区间;
在所述第四排序不满足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二数据区间中获取第二随机数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一个:
所述第三排序等于所述第一排序时,则所述第四排序等于所述第二排序;
所述第三排序等于所述第二排序时,则所述第四排序等于所述第一排序;
两个不同的所述第四排序分别等于所述第一排序和所述第二排序。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数据集中依次获取目标数据与所述第一随机数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调整所述数据集中的数据的位置,并记录调整次数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数据集中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开始依次获取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与所述第一随机数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和所述排序规则判断是否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
在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获取顺序,从所述数据集中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开始依次与所述目标数据交换位置,并记录调整次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和所述排序规则判断是否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排列规则为所述升序排列时,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不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
在所述排列规则为所述降序排列时,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在当次获取得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小于所述第一随机数时,判定不调整所述目标数据在所述数据集中的位置。
7.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数据的处理程序,所述数据的处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的处理程序,所述数据的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1911225705.2A 2019-12-03 2019-12-03 数据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0463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5705.2A CN111046305B (zh) 2019-12-03 2019-12-03 数据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5705.2A CN111046305B (zh) 2019-12-03 2019-12-03 数据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6305A true CN111046305A (zh) 2020-04-21
CN111046305B CN111046305B (zh) 2023-09-26

Family

ID=70234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25705.2A Active CN111046305B (zh) 2019-12-03 2019-12-03 数据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4630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1162A (zh) * 2004-03-03 2005-02-16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快速排序算法的快速分页排序方法
WO2008080309A1 (fr) * 2006-11-30 2008-07-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e tri des résultats de recherche et système de recherche d'informations
US9934202B1 (en) * 2015-03-30 2018-04-03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anaging paginated data
CN108052521A (zh) * 2017-11-01 2018-05-1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协调数据显示方法、应用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8228663A (zh) * 2016-12-21 2018-06-2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页检索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1162A (zh) * 2004-03-03 2005-02-16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快速排序算法的快速分页排序方法
WO2008080309A1 (fr) * 2006-11-30 2008-07-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e tri des résultats de recherche et système de recherche d'informations
US9934202B1 (en) * 2015-03-30 2018-04-03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anaging paginated data
CN108228663A (zh) * 2016-12-21 2018-06-2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页检索方法及装置
CN108052521A (zh) * 2017-11-01 2018-05-1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协调数据显示方法、应用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6305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17296A1 (en) Data qu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928739B (zh) 一种进程监控方法、装置以及计算设备
US20190228043A1 (en) Information analysis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844405A (zh) 数据查询方法和装置
JP2010055621A (ja) 検索方法及び検索システム
CN102955829A (zh) 用于对资源项进行排序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2596652A (zh) 菜单导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858607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4484413A (zh) 一种获得搜索结果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85729B (zh) 一种显示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55034B (zh) 一种数据查询分页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CN109885384B (zh) 任务并行度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35034B (zh) 训练数据重采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851987A (zh) 基于加速比预测计算时长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159131A (zh) 性能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79107B (zh) 一种基于图数据库的电网设备可达性查询方法及系统
CN111008873B (zh) 一种用户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46305B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5068879B (zh) 一种查找目标订阅的方法及装置
CN110032615B (zh) 一种基于规则库实现gis空间数据在线统计的方法
CN115599801A (zh) 一种数据查询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446080B (zh) 数据查询的方法、查询服务设备、客户端设备和数据系统
JP2017138931A (ja) 特許検索方法
CN114528478A (zh) 一种用户查询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739260B1 (en) Database search system using interpolated data with defined resolu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