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7050B - 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7050B
CN111037050B CN201911275374.3A CN201911275374A CN111037050B CN 111037050 B CN111037050 B CN 111037050B CN 201911275374 A CN201911275374 A CN 201911275374A CN 111037050 B CN111037050 B CN 111037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wire feeding
control system
wire
upper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753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7050A (zh
Inventor
从保强
祁泽武
齐铂金
钟豪
张亚婷
孙雪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2753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370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37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7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7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7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04Welding for other purposes than joining, e.g. built-up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12Automatic feeding or moving of electrodes or work for spot or seam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133Means for feeding electrodes, e.g. drums, rolls,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32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rc We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包括工作台,氩弧焊枪,上位机控制系统,电弧热源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机器人,图像采集系统,送丝系统,送丝旋转机构和供气系统;并且公开了利用该系统进行GTA增材制造控制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及控制方法可实现GTA增材制造过程电弧长度和送丝角度的实时调节,从而提高GTA增材制造过程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弧熔丝增材制造(Wire+ArcAdditiveManufacturing,WAAM)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原理,以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GasTungstenArc,GTA)、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GasMetalArc,GMA)或等离子体电弧(PlasmaArc,PA)为热源,以金属丝材为填充材料,沿设定的三维数字模型路线逐层熔化并沉积金属材料,从而实现金属构件直接制备的先进制造工艺;具有生产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设备成本低,以及可制备大尺寸构件等特点。常规的铸造-锻造-切削等传统的加工工艺生产周期长、材料利用率低,因此采用电弧熔丝增材制造工艺方法制备金属构件,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应用意义。
以GTA电弧为热源的工艺,电弧在钨极和基板间燃烧,填充金属丝材由外部送进,钨极与机械臂端部夹具及送丝管相对位置一般固定,且不具备弧长修正功能,用于自动化电弧增材制造过程时,极易由于表面凹凸起伏,发生电弧长度不稳定及熔滴过渡不稳定等问题,进而影响成型质量。
因此,如何保证GTA增材制造过程稳定性,进而保证GTA增材制造构件的成型质量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及控制方法,以实现GTA增材制造过程电弧长度和送丝角度的实时调节,从而提高制造过程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包括工作台,氩弧焊枪,上位机控制系统,电弧热源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机器人,图像采集系统,送丝系统,送丝旋转机构和供气系统;
电弧热源系统,用于接收上位机控制系统发出的电弧参数及指令,在增材制造过程中与氩弧焊枪及工作台形成回路,提供电弧热源,并向上位机控制系统反馈实际电弧参数;
运动控制系统,用于接收上位机控制系统发出的运动参数及指令,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并向上位机控制系统反馈实际运动参数;
机器人,用于固定氩弧焊枪和图像采集系统,使氩弧焊枪和图像采集系统按照运动参数移动;
图像采集系统,聚焦于氩弧焊枪钨极正下方1.5~2.5mm处,用于采集电弧形貌,并向上位机控制系统反馈采集的电弧图像信息;
送丝系统,用于接收上位机控制系统发出的送丝参数及指令,进行送丝,并向上位机控制系统反馈实际送丝参数;
送丝旋转机构,用于接收上位机控制系统发出的送丝角度旋转参数及指令,控制送丝角度;
供气系统,包括气路与电路,气路与氩弧焊枪通过导管连接,电路根据上位机控制系统的指令控制供气的启动和停止。
优选地,上位机控制系统分别与电弧热源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图像采集系统、送丝系统、送丝旋转机构和供气系统进行电气连接;用于发送电弧参数、运动参数、送丝参数、送丝角度旋转参数等参数及相关指令,接收实际电弧参数、实际运动参数、实际送丝参数、实际送丝角度旋转参数等参数;并且采集和处理图像采集系统的电弧图像信息。
优选地,电弧参数包括电弧电流参数和电弧电压参数;
运动参数包括运动路径和运动速度参数;运动路径包括X轴路径、Y轴路径、Z轴路径;
送丝参数包括送丝速度;
送丝角度旋转参数包括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优选地,机器人末端设置有工装夹具,氩弧焊枪和图像采集系统分别安装于工装夹具上。
优选地,图像采集系统包括CCD高速相机。
优选地,送丝系统包括送丝控制器,送丝机和送丝管;
送丝控制器与上位机控制系统电气连接,用于接收上位机控制系统发出的送丝参数及指令,传递给送丝机,并向上位机控制系统反馈实际送丝参数;送丝机与送丝机控制器电性连接,实现送丝;送丝管安装于送丝旋转机构上;丝材从送丝机的出丝口送出后穿入送丝管,由送丝管穿出后,丝材端部位于氩弧焊枪钨极下方偏向运动方向的位置。
优选地,送丝旋转机构包括送丝旋转控制器和旋转盘;送丝旋转控制器与上位机控制系统电气连接,用于接收上位机控制系统发出的送丝角度旋转参数及指令,控制旋转盘转动;送丝管安装于旋转盘上,随旋转盘转动调节送丝角度;送丝旋转机构与氩弧焊枪位置相对固定,随氩弧焊枪沿运动方向移动。
进一步优选地,送丝管经过旋转盘圆心,旋转盘旋转角度即为送丝管旋转角度。
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控制方法,利用上述GTA增材制造系统实现控制,包括如下步骤:
(1)在上位机控制系统上设定好电弧参数、运动参数、送丝参数,启动电弧增材制造过程;
(2)增材制造过程中,电弧热源系统采集实际电弧参数,运动控制系统采集机器人实际运动参数,送丝系统采集实际送丝参数,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电弧形貌信息;实时采集的信号均反馈至上位机控制系统,进行实时工艺参数信息显示;
(3)上位机控制系统内部MATLAB工程软件对电弧形貌信息进行图像处理,提取电弧长度和熔滴过渡模式信息,并进行信息显示;同时,基于提取出的电弧长度和熔滴过渡模式信息,进行弧长调节及送丝角度调节。
优选地,弧长调节优先于送丝角度调节;
弧长调节的具体过程为:
(1)实时提取电弧长度信息,钨极端部至上一沉积层的距离定义为实际电弧长度L,将实际电弧长度L与预设电弧长度阈值比较,预设电弧长度阈值Lmax=(1+10%)L0,Lmin=(1-10%)L0,L0为预设电弧长度;
(2)若L大于Lmax,则由上位机控制系统输出Z轴下降指令至运动控制系统,控制机器人使氩弧焊枪高度降低,从而减小电弧长度,直至L处于Lmin~Lmax之间;
(3)若L小于Lmin,则由上位机控制系统输出Z轴上升指令至运动控制系统,控制机器人使氩弧焊枪高度升高,从而增大电弧长度,直至L处于Lmin~Lmax之间。
优选地,在弧长调节的基础上,进行送丝角度调节,送丝角度调节的具体步骤为:
上位机控制系统根据电弧形貌信息,判断熔滴过渡模式:
(1)若两相邻电弧形貌图像采集帧的电弧轮廓重叠面积小于两帧中任意一帧电弧轮廓面积的85%,则表明电弧一端处于在熔池和丝材间变换的不稳定状态,判定熔滴过渡模式为滴状过渡模式,说明丝材端部位置较高,此时由上位机控制系统输出送丝角度增大指令至送丝旋转机构,控制送丝角度增大,丝材端部高度降低,直至不呈滴状过渡模式的临界,即丝材呈连续流淌过渡;
(2)若两相邻电弧形貌图像采集帧的电弧轮廓重叠面积大于或等于两帧各自电弧轮廓面积的85%,则表明电弧两端在钨极与熔池间呈稳定状态;此时存在呈连续流淌过渡或丝材未送进熔池两种情况,将后一帧电弧轮廓沿钨极中心纵轴划分成左右两个区域:若左右区域电弧轮廓面积之差大于或等于整体电弧轮廓面积的10%,即电弧轮廓沿钨极中心纵轴不呈轴对称,则表明存在丝材送进熔池,判定熔滴过渡模式为连续流淌过渡,此时无需进行送丝角度调节;若左右区域电弧轮廓面积之差小于整体电弧轮廓面积的10%,即电弧轮廓沿钨极中心纵轴近似呈轴对称,则表明丝材未送进熔池,此时由上位机控制系统输出送丝角度减小指令至送丝旋转机构,控制送丝角度减小,丝材端部高度升高;
(3)根据上位机控制系统设定程序进行填充丝材逐层沉积,待上位机控制系统设定程序运行完成后,结束电弧增材制造过程。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闭环控制方法,以GTA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电弧长度和熔滴过渡模式为反馈量,以氩弧焊枪Z轴高度和丝材送进角度为控制量;通过实时采集和判断实际电弧长度和熔滴过渡模式,控制氩弧焊枪Z轴高度和送丝角度的调节,保证GTA电弧增材制造过程稳定的电弧长度和连续的熔滴流淌过渡,提高了GTA电弧增材制造过程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制造构件成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示意图。
图中,1为上位机控制系统,201为送丝控制器,202为送丝机,203为送丝管,3为供气系统,4为电弧热源系统,5为运动控制系统,6为机器人,7为氩弧焊枪,8为送丝旋转机构,9为图像采集系统,10为工作台。
图2所示为本发明弧长及送丝角度控制流程图。
图3所示为滴状过渡熔滴过渡模式。
图4所示为连续流淌过渡熔滴过渡模式。
图5为丝材未送进熔池时电弧形貌。
图6所示为采用本发明GTA增材制造系统及控制方法获得的增材制造构件正面形貌(上图)和顶部形貌(下图)。
图7所示为实施例2对照组获得的增材制造构件正面形貌(上图)和顶部形貌(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工作台10,氩弧焊枪7,上位机控制系统1,电弧热源系统4,运动控制系统5,机器人6,图像采集系统9,送丝系统,送丝旋转机构8和供气系统3。
上位机控制系统1分别与电弧热源系统4、运动控制系统5、图像采集系统9、送丝系统、送丝旋转机构8和供气系统3进行电气连接,通过RS485串行通信进行指令及信号的传输,用于发送电弧参数、运动参数、送丝参数、送丝角度旋转参数等参数及相关指令,接收实际电弧参数、实际运动参数、实际送丝参数、实际送丝角度旋转参数等参数;并且采集和处理图像采集系统9的电弧图像信息。
电弧热源系统4,为弧焊电源,与上位机控制系统1通过电气连接,接收上位机控制系统1设定的电弧参数(包括电弧电流模式、电流值等)及指令,并向上位机控制系统1反馈实际电弧参数;电弧热源系统4与氩弧焊枪7和工作台10通过电气连接形成回路,为增材制造过程提供电弧热源,其中,氩弧焊枪7接弧焊电源输出端阴极,工作台10接弧焊电源阳极。
运动控制系统5,与上位机控制系统1和机器人6分别通过电气连接,接收上位机控制系统1运动参数(包括运动速度、运动路径)及指令,控制机器人6末端运动路径,并向上位机控制系统1实时反馈机器人6末端的实际运动参数。
机器人6,为ABBIRB1410工业机器人,末端设置有工装夹具,用于连接并固定氩弧焊枪7和图像采集系统9;使氩弧焊枪7和图像采集系统9按照运动参数移动。
图像采集系统9,核心为CCD高速相机,与氩弧焊枪7并列固定于机器人6末端,聚焦于氩弧焊枪7钨极正下方1.5~2.5mm处,用于采集电弧形貌;与上位机控制系统1电气连接,向上位机控制系统1反馈采集的电弧图像信息。
送丝系统,包括送丝控制器201、送丝机202和送丝管203。送丝控制器201与上位机控制系统1电气连接,接收上位机控制系统1发出的送丝参数(送丝速度)及指令(送丝启停信号),并向上位机控制系统1反馈实际送丝参数。送丝机202与送丝控制器201电气连接,接收送丝控制器201的送丝参数及指令。丝材从送丝机202的出丝口送出后穿入送丝管203,由送丝管203穿出后,丝材端部位于氩弧焊枪7钨极下方偏向运动方向的位置。
送丝旋转机构8包括送丝旋转控制器和旋转盘;送丝旋转控制器与上位机控制系统1电气连接,用于接收上位机控制系统1发出的送丝角度旋转参数(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及指令,控制旋转盘转动;送丝管203安装于旋转盘上,并经过旋转盘圆心,旋转盘旋转角度即为送丝管旋转角度;送丝旋转机构8与氩弧焊枪7位置相对固定,随氩弧焊枪7沿运动方向移动。
供气系统3,包括气路和电路,气路与氩弧焊枪7通过导管连接,电路与上位机控制系统1电气连接,根据上位机控制系统1的指令控制供气的启动和停止。
实施例2
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控制方法,利用实施例1中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实现GTA增材制造过程中弧长及送丝角度的控制。
具体步骤为:
1.在上位机控制系统1上设定好沉积路径(单道多层直线沉积路径,沉积长度120mm)、运动速度参数(运动速度300mm/min)、电弧电流参数(变极性方波电流,电流值120A,正负极性比4:1)、送丝速度参数(送丝速度2.1m/min),外部设定保护气流量参数(99.99%氩气保护气流量15L/min),启动电弧增材制造过程。
2.增材制造过程中,电弧热源系统4采集实际电弧电流参数和电弧电压参数,运动控制系统5采集机器人6末端实际运动路径及速度参数,送丝系统采集实际送丝速度参数,图像采集系统9采集电弧形貌;实时采集的信号均反馈至上位机控制系统1,进行实时参数信息显示。
3.图像采集系统9采集的电弧形貌信息反馈至上位机控制系统1后,经上位机控制系统1内部MATLAB工程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提取电弧长度及熔滴过渡模式信息,并进行信息显示;同时,基于提取出的电弧长度和熔滴过渡模式信息,进行弧长及送丝角度调节控制,控制流程如图2所示。
弧长控制优先于送丝角度控制,弧长控制的具体过程为:
(1)实时提取电弧长度信息,钨极端部至上一沉积层的距离定义为实际电弧长度L,将L与预设电弧长度阈值比较,预设电弧长度阈值Lmax=(1+10%)L0,Lmin=(1-10%)L0,L0为设定电弧长度(5mm);
(2)若L大于Lmax,则由上位机控制系统1输出Z轴下降指令至运动控制系统5,控制机器人6末端的氩弧焊枪7高度降低,从而减小电弧长度,直至L处于Lmin~Lmax内;
(3)若L小于Lmin,则由上位机控制系统1输出Z轴上升指令至运动控制系统5,控制机器人6末端的氩弧焊枪7高度升高,从而增大电弧长度,直至L处于Lmin~Lmax内。
在弧长控制的基础上,进行送丝角度控制,根据上位机控制系统1处理后的电弧形貌信息,判断熔滴过渡模式:
(1)若两相邻电弧形貌图像采集帧的电弧轮廓重叠面积小于两帧中任意一帧电弧轮廓面积的85%,则表明电弧一端处于在熔池和丝材间变换的不稳定状态,判定熔滴过渡模式为滴状过渡模式(图3),说明丝材端部位置较高,此时由上位机控制系统输出送丝角度增大指令至送丝旋转机构,控制送丝角度增大,丝材端部高度降低,直至不呈滴状过渡模式的临界,即丝材呈连续流淌过渡(图4);
(2)若两相邻电弧形貌图像采集帧的电弧轮廓重叠面积大于或等于两帧各自电弧轮廓面积的85%,则表明电弧两端在钨极与熔池间呈稳定状态;此时存在呈连续流淌过渡或丝材未送进熔池两种情况,将后一帧电弧轮廓沿钨极中心纵轴划分成左右两个区域:若左右区域电弧轮廓面积之差大于或等于整体电弧轮廓面积的10%,即电弧轮廓沿钨极中心纵轴不呈轴对称,则表明存在丝材送进熔池,判定熔滴过渡模式为连续流淌过渡,如图4,此时无需进行送丝角度调节;若左右区域电弧轮廓面积之差小于整体电弧轮廓面积的10%,即电弧轮廓沿钨极中心纵轴近似呈轴对称,则表明丝材未送进熔池,如图5,此时由上位机控制系统输出送丝角度减小指令至送丝旋转机构,控制送丝角度减小,丝材端部高度升高;
(3)根据上位机控制系统设定程序进行填充丝材逐层沉积,待上位机控制系统设定程序运行完成后,结束电弧增材制造过程。图6为采用本发明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及控制方法后增材制造构件正面形貌和顶部形貌,构件成型质量较好,成型表面较为平整,且成型规律较为一致,可见本发明系统及控制方法适合于高度方向继续沉积制造。
进一步地,设置对照试验:在上位机控制系统1上设定好沉积路径(单道多层直线沉积路径,沉积长度120mm)、运动速度参数(运动速度300mm/min)、电弧电流参数(变极性方波电流,电流值120A,正负极性比4:1)、送丝速度参数(送丝速度2.1m/min),外部设定保护气流量参数(99.99%氩气保护气流量15L/min),启动电弧增材制造过程;制造过程中不进行图像采集,不进行弧长及送丝角度控制。图7为对照组获得的增材制造构件正面形貌和顶部形貌,可以看出,该种情况下,构件成型质量较差,表面极不平整,存在大量凹凸起伏形貌或未熔丝材夹杂,可见未经本发明闭环控制的增材制造方法不利于高度方向继续沉积生长。
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GTA增材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氩弧焊枪,上位机控制系统,电弧热源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机器人,图像采集系统,送丝系统,送丝旋转机构和供气系统;
所述电弧热源系统,用于接收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发出的电弧参数及指令,在增材制造过程中与所述氩弧焊枪及所述工作台形成回路,提供电弧热源,并向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反馈实际电弧参数;
所述运动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发出的运动参数及指令,控制所述机器人的运动;并向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反馈实际运动参数;
所述机器人,用于固定所述氩弧焊枪和所述图像采集系统,使所述氩弧焊枪和所述图像采集系统按照运动参数移动;
所述图像采集系统,聚焦于所述氩弧焊枪钨极正下方1.5~2.5mm处,用于采集电弧形貌,并向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反馈采集的电弧图像信息;
所述送丝系统包括送丝控制器,送丝机和送丝管;
所述送丝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发出的送丝参数及指令,控制所述送丝机送丝,并向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反馈实际送丝参数;
所述送丝管安装于所述送丝旋转机构上;丝材从所述送丝机的出丝口送出后穿入所述送丝管,由送丝管穿出后丝材端部位于所述氩弧焊枪钨极下方偏向运动方向的位置;
所述送丝旋转机构包括送丝旋转控制器和旋转盘;所述送丝旋转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发出的送丝角度旋转参数及指令,控制所述旋转盘转动;所述送丝管安装于所述旋转盘上,随所述旋转盘转动调节送丝角度;
所述送丝旋转机构与所述氩弧焊枪位置相对固定,随所述氩弧焊枪沿运动方向移动;
所述供气系统,包括气路与电路,所述气路与所述氩弧焊枪通过导管连接,所述电路根据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的指令控制供气的启动和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GTA增材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弧参数包括电弧电流参数和电弧电压参数;
所述运动参数包括运动路径和运动速度参数;所述运动路径包括X轴路径、Y轴路径、Z轴路径;
所述送丝参数包括送丝速度。
3.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GTA增材制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实现控制,包括如下步骤:
(1)在上位机控制系统上设定好电弧参数、运动参数、送丝参数,启动电弧增材制造过程;
(2)增材制造过程中,电弧热源系统采集实际电弧参数,运动控制系统采集机器人实际运动参数,送丝系统采集实际送丝参数,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电弧形貌信息;实时采集的信号均反馈至上位机控制系统,进行实时工艺参数信息显示;
(3)上位机控制系统内部MATLAB工程软件对电弧形貌信息进行图像处理,提取电弧长度和熔滴过渡模式信息,并进行信息显示;同时,基于提取出的电弧长度和熔滴过渡模式信息,进行弧长调节及送丝角度调节;
弧长调节优先于送丝角度调节;
所述弧长调节的具体过程为:
(1)实时提取电弧长度信息,钨极端部至上一沉积层的距离定义为实际电弧长度L,将实际电弧长度L与预设电弧长度阈值比较,预设电弧长度阈值Lmax=(1+10%)L0,Lmin=(1-10%)L0,L0为预设电弧长度;
(2)若L大于Lmax,则由上位机控制系统输出Z轴下降指令至运动控制系统,控制机器人使氩弧焊枪高度降低,从而减小电弧长度,直至L处于Lmin~Lmax之间;
(3)若L小于Lmin,则由上位机控制系统输出Z轴上升指令至运动控制系统,控制机器人使氩弧焊枪高度升高,从而增大电弧长度,直至L处于Lmin~Lmax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GTA增材制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弧长调节的基础上,进行送丝角度调节,送丝角度调节的具体步骤为:
上位机控制系统根据电弧形貌信息,判断熔滴过渡模式:
(1)若两相邻电弧形貌图像采集帧的电弧轮廓重叠面积小于两帧中任意一帧电弧轮廓面积的85%,则表明电弧一端处于在熔池和丝材间变换的不稳定状态,判定熔滴过渡模式为滴状过渡模式;此时由上位机控制系统输出送丝角度增大指令至送丝旋转机构,控制送丝角度增大,丝材端部高度降低,直至不呈滴状过渡模式的临界,即丝材呈连续流淌过渡;
(2)若两相邻电弧形貌图像采集帧的电弧轮廓重叠面积大于或等于两帧各自电弧轮廓面积的85%,则表明电弧两端在钨极与熔池间呈稳定状态;此时存在呈连续流淌过渡或丝材未送进熔池两种情况,将后一帧电弧轮廓沿钨极中心纵轴划分成左右两个区域:若左右区域电弧轮廓面积之差大于或等于整体电弧轮廓面积的10%,即电弧轮廓沿钨极中心纵轴不呈轴对称,则表明存在丝材送进熔池,判定熔滴过渡模式为连续流淌过渡,此时无需进行送丝角度调节;若左右区域电弧轮廓面积之差小于整体电弧轮廓面积的10%,即电弧轮廓沿钨极中心纵轴近似呈轴对称,则表明丝材未送进熔池,此时由上位机控制系统输出送丝角度减小指令至送丝旋转机构,控制送丝角度减小,丝材端部高度升高;
(3)根据上位机控制系统设定程序进行填充丝材逐层沉积,待上位机控制系统设定程序运行完成后,结束电弧增材制造过程。
CN201911275374.3A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037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75374.3A CN111037050B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75374.3A CN111037050B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7050A CN111037050A (zh) 2020-04-21
CN111037050B true CN111037050B (zh) 2021-01-12

Family

ID=70236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75374.3A Active CN111037050B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370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8441B (zh) * 2020-04-30 2022-02-25 天津大学 一种监测gta成形过程金属过渡状态的电压传感方法及其系统
CN112570853A (zh) * 2020-11-24 2021-03-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适应机器人电弧增材制造系统和方法
CN112620652B (zh) * 2020-11-27 2022-09-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电弧增材制造过程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548281B (zh) * 2020-12-11 2021-12-28 福州大学 交叉类金属零件辅助填丝gmaw电弧增材制造系统及方法
CN113618204B (zh) * 2021-07-29 2022-07-08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k-tig焊接系统及方法
CN114346377B (zh) * 2021-12-07 2023-11-03 西安理工大学 电弧增材制造熔池视频监控及自动补偿系统及方法
CN114083086B (zh) * 2021-12-15 2022-08-3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电弧增材制造过程稳定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160922B (zh) * 2021-12-22 2022-12-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提高铝合金gtaw waam精度及效率的系统及方法
CN114619119B (zh) * 2022-03-29 2023-01-1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电弧增材制造在线监测及实时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4985A1 (en) * 2009-09-17 2011-03-24 Sciaky, Inc. Electron beam layer manufacturing
US10293593B2 (en) * 2014-03-11 2019-05-21 Bae Systems Plc Forming a three dimensional object
CN105880808B (zh) * 2016-06-06 2018-04-24 西南交通大学 Gmaw增材制造同向式成形方式成形形貌控制方法
EP3536422B1 (en) * 2016-11-07 2021-10-20 Tongtai Machine & Tool Co., Ltd. Detection and repair method for powd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07262878B (zh) * 2017-06-16 2019-06-0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形性一体化的金属构件增材制造系统
CN109352139A (zh) * 2018-08-07 2019-02-19 燕山大学 一种氧可控框架类金属零件gtaw电弧增材制造系统及方法
CN109177161A (zh) * 2018-08-13 2019-01-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连续纤维增强的空间多自由度增材制造设备
CN109530918A (zh) * 2018-12-28 2019-03-29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激光光内同轴送丝增材制造系统及成型方法
CN110434427B (zh) * 2019-06-03 2021-05-14 西南交通大学 脉冲gta填丝增材制造堆积层片双变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7050A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7050B (zh) 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gta增材制造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014993B (zh) 一种金属材料超高效增材制造方法
CN111168263B (zh) 旁路热丝熔化极等离子弧梯度材料增材制造的装置与方法
CN110773837B (zh) 一种钛合金高精度电弧增材制造工艺
CN111112793B (zh) 一种镁合金结构件的电弧增材制造方法及其所用设备
CN109926705B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等离子弧双电源双热丝增材制造方法及装置
CN108213659B (zh) 交叉结构件gta填丝增材制造成形控制方法
CN111014885B (zh) 一种多丝材高效成形增材制造装置
CN110434427B (zh) 脉冲gta填丝增材制造堆积层片双变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128437B (zh) 基于电流传感的交叉路径金属构件gma增材制造方法
CN110039156B (zh) 辅丝作用下钨-丝电弧增材制造装置与方法
CN111496345A (zh) 一种熔化极电弧与热填丝复合单电弧双丝增材制造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52932A (zh) 一种基于对小孔形貌控制的变极性等离子焊接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148785A (zh) 基于中心填丝的可控分流双钨极耦合电弧焊枪装置及焊接方法
CN107999932B (zh) Gta填丝增材制造弧长前馈检测与开环控制方法
CN108723550B (zh) 前馈补偿的gta填丝增材制造成形高度反馈控制方法
CN109807417B (zh) 一种激光主动切割焊丝控制熔滴温度的方法
CN109623123B (zh) 一种电子束熔丝沉积中熔滴过渡距离的控制系统
CN108247059A (zh) 一种用于同轴送粉激光熔融成形设备的层高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620892B (zh) 一种增材制造金属间化合物的熔滴过渡控制方法
CN110238491A (zh) 一种CMT埋弧焊焊接inconel的方法
CN114700589A (zh) 一种补偿焊缝间隙的铝合金薄板对接焊缝余高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614181A (zh) 电弧焊接控制方法
CN108145280A (zh) 一种调压控制式电弧机器人增材成形系统
CN111168193B (zh) 一种基于焊丝分流的空心钨极电弧增材制造装置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