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10683A - 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10683A
CN111010683A CN201911129922.1A CN201911129922A CN111010683A CN 111010683 A CN111010683 A CN 111010683A CN 201911129922 A CN201911129922 A CN 201911129922A CN 111010683 A CN111010683 A CN 111010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relay
far
vehicle
environment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99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10683B (zh
Inventor
余勇
钟少恒
蔡耀广
曹小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299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10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10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0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10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0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步骤如下:S1.在N个重屏蔽环境中分别设置近端无线中继装置;S2.非屏蔽环境中设置远端无线中继装置;S3.利用终端通信设备发出无线数字信号,并传输至近端无线中继装置;S4.第一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转换,并发送至远端无线中继装置;S5.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至其余N‑1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S6.N‑1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将信号解调转换后传输至各自对应的终端通讯设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系统,克服现有技术布线工程复杂、耗费大量经济成本的弊端,实现重屏蔽环境下工作人员的及时有效沟通。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中继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 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系统中许多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开展时,需要用到对讲机等终端 通讯设备来进行远程沟通,在无阻挡和无屏蔽的环境下,此类设备之间的信号传 递可以达到上千米。然而,在地下室或者相隔数层的楼层之间,由于钢筋混凝土 对电磁信号的重度屏蔽,导致通讯设备无法使用,信号数据无法及时地传输。另 一方面,由于大型建筑物采用钢筋水泥结构,屏蔽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大 型地下建筑,往往是信号覆盖盲区,常用终端通讯设备功率有限,且空间传播损 耗大,远远不能满足现场工作的需要。
例如,在10kV配网地下配电房工作中,尤其在转供电时,地下配电房断电 直接引起移动基站断电,运维工作人员与地面或者其他楼层的工作人员利用通讯 设备沟通时,因为无信号导致沟通中断受干扰,必须走出去空旷地带进行通信沟 通,大大降低了沟通的效率和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还降低了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针对重屏蔽环境通信问题,为将信号引入屏蔽和衰减严重的地下室,实现地 下层与地上高楼层之间的清晰互通,也实现整座大楼和周边区域的无盲区无缝信 号覆盖,摩托罗拉和海能达等专业公司一般完全按照专业无线架线方式布设馈线, 以移动公司的室内布线标准操作,利用有线形式在中转台建立起连接,从而将信 号引入重度屏蔽的地下室,满足地下室的通信需求,这种做法为建立满足多种频 段与功率等级要求的转发器提供了灵活的解决方案,具有设备简单、工作稳定可 靠等的优点,但是这种部署方式存在严重的浪费,以乐从供电所转供电工作为例, 一个楼盘的整个转供电操作过程持续十几分钟,转供电频次大概1次/年,而仅 为满足一年十几分钟的通信问题,在每个楼盘的地下层进行布线工程,布线工序 复杂且耗费大量的成本。
综上所述,为节约成本且解决大型建筑物内部的信号盲区,实现重屏蔽环境 下工作人员的及时有效沟通,对新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及系统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布线工程复杂、耗费大量经济成本的弊端,实现重屏 蔽环境下工作人员的及时有效沟通,提供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 法及系统,便于工作人员的及时有效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N个重屏蔽环境中均设置近端无线中继装置,N表示大于1的自然 数;
S2、在非屏蔽环境中设置远端无线中继装置;
S3、利用第一个重屏蔽环境中的终端通讯设备发出无线数字信号f2,无线数 字信号f2被传输至第一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
S4、第一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将接收到的无线数字信号f2解调并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f3,并发送至非屏蔽环境的远端无线中继装置;
S5、非屏蔽环境的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将接收到的无线数字信号f3解调并转换 为无线数字信号f4,并传输至其余N-1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
S6、其余N-1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将无线数字信号f4解调 并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f1,并分别将无线数字信号f1传输至各自对应的N-1个重 屏蔽环境中的终端通讯设备,其余N-1个屏蔽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接收到第一重屏 蔽环境发出的信号,重屏蔽环境之间的信号传输完成。
优选地,步骤S1所述N个重屏蔽环境中分别设置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包括 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近端转入天线及近端转出天线,用于实现重屏蔽环境中的 信号覆盖和发射,N表示大于1的自然数;所述近端转入天线采用全向天线或定 向天线,所述近端转出天线采用定向天线。所述近端转入天线分别设置于N个 重屏蔽环境的内部,用于增强N个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接收各自对应环境中的 信号及增加信号的覆盖面积;所述近端转出天线分别设置于N个重屏蔽环境的 缺口处,由重屏蔽环境指向非屏蔽环境,用于定向增强发射信号及覆盖固定区域 的信号,通过重屏蔽环境的缺口使无线数字信号突破重屏蔽环境。
优选地,步骤S2所述的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包括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远端 转入天线及远端转出天线,用于完成N个重屏蔽环境之间的信号传输中继,所 述远端转入天线、转出天线均采用全向天线。
优选地,所述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包括近端中转台、近端车载台,所述远端 无线中继站本体采用远端中转台或两个背靠背连接的车载台,若远端无线中继站 本体均选用车载台,输出功率大,可便于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因此两个背靠背连 接的车载台可包括第一远端车载台及第二远端车载台,所述近端中转台、近端车 载台、第一远端车载台及第二远端车载台上均设有若干个尾针转接口;第N个 重屏蔽环境的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中的近端中转台与近端车载台相匹配,两者利 用尾针转接线穿过尾针转接口电连接,所述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的第一远端车载 台与第二远端车载台相匹配,两者利用尾针转接线穿过尾针转接口电连接。
优选地,步骤S3所述的无线数字信号f2传输至第一个重屏蔽环境的近端中 转台,第一个重屏蔽环境的近端中转台接收无线数字信号f2后,解调出音频信号 并通过尾针转接线传输至第一个重屏蔽环境的近端车载台;步骤S4所述的无线 数字信号f2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f3是通过触发近端车载台的音视频服务键实现。
优选地,所述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的第一远端车载台及第二远端车载台中任 意一个均具备接收、发射无线数字信号的作用。
优选地,步骤S6所述的无线数字信号f4被其余N-1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 车载台解调为音频信号,近端车载台通过尾针转接线穿过尾针转接口将音频信号 传送至各自对应的近端中转台,触发近端中转台的音视频服务键,近端中转台将 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f1,并传输至各自对应的N-1个重屏蔽环境的终端 通讯设备,N表示大于1的自然数。
其次,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提出了一种 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终端通讯设备,用于发出、接收无线数字信号,便于工作人员的及时沟通;
N个近端无线中继装置,用于承载接收、转发终端通讯设备发出的语音等无 线数字信号,N为大于1的自然数;
远端无线中继装置,用于承载接收、转发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发出的无线数字 信号;
所述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包括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近端转入天线及近端转出 天线,用于实现重屏蔽环境中的信号覆盖和发射;所述近端转入天线设置于重屏 蔽环境的内部,用于增强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接收重屏蔽环境中的信号及增加信 号的覆盖面积,所述近端转出天线设置于重屏蔽环境的缺口处,由重屏蔽环境指 向非屏蔽环境,用于定向增强发射信号及覆盖固定区域的信号,通过重屏蔽环境 的缺口使无线数字信号突破重屏蔽环境;
所述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包括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远端转入天线及远端转出 天线;远端转入天线用于覆盖接收近端中继装置传输的信号,所述远端转出天线 用于增强发射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接收解调的信号;
所述终端通讯设备与近端无线中继装置、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均双向通信连接, 所述近端无线中继装置与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双向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包括近端中转台与近端车载台,所述远端 无线中继站本体采用远端中转台或两个背靠背连接的车载台,所述两个背靠背连 接的车载台包括第一远端车载台及第二远端车载台,所述近端中转台、近端车载 台、第一远端车载台及第二远端车载台上均设有若干个尾针转接口;第N个重 屏蔽环境的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中的近端中转台与近端车载台相匹配,两者利用 尾针转接线穿过尾针转接口电连接,所述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的第一远端车载台 与第二远端车载台相匹配,两者利用尾针转接线穿过尾针转接口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及系统在实际场景应用时,无需进行 布线即可实现信号的全线连接与传输,节约布线的经济成本。
(2)本发明提出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及系统采用车载台进行数字信号的定 向转发,输出功率高,传输距离远。
(3)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转台天线及车载台天线设置部署方式,实现在实际 应用环境下,信号覆盖面积增加及信号定向转发增强的目的,实现重屏蔽环境下 的无缝信号覆盖及顺畅沟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实施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采用全向天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采用定向天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GR1225与GM300尾针转接口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 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 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表示本发明提出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的用于重屏 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N个重屏蔽环境中均设置近端无线中继装置,N表示大于1的自然 数;在本实施例中,N取2,即本实施例选取两个小区的地下停车场作为两个重 屏蔽环境,在两个地下停车场中设置近端无线中继装置,设置的近端无线中继装 置包括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近端转入天线及近端转出天线,用于实现重屏蔽环 境中的信号覆盖和发射;本实施例中,近端转入天线采用全向天线,近端转出天 线采用定向天线。
天线在整个信号覆盖传输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高增益天线不但可以 增加无线电波的覆盖面积,而且对接收信号也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可以更好的接 收微弱的上行信号,改善终端通讯设备与中转台的无线通讯质量,如果设备主要 应用于室外的平面覆盖,则可以选用更高增益的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相当于把多 个方向上的能量集中到一个方向上来发射,具有主方向辐射增益高的特点,比较 适合位于信号覆盖后的定向定点传输。因此,近端转入天线采用全向天线,分别 设置于两个小区地下停车场的内部,用于增强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接收各自对应 停车场环境中的信号及增加信号的覆盖面积;近端转出天线采用定向天线,分别 设置于两个小区地下停车场的缺口处,由重屏蔽环境地下停车场内部指向非屏蔽 环境,用于定向增强发射信号及覆盖固定区域的信号,通过停车场的缺口使无线 数字信号突破重屏蔽环境。
S2、在非屏蔽环境中设置远端无线中继装置,本实施例中,非屏蔽环境选取 两个小区之间的供电所大楼楼顶,在供电所大楼的楼顶设置远端无线中继装置, 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包括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远端转入天线及远端转出天线,用 于完成两个小区停车场的信号传输中继,远端转入天线、远端转出天线均采用全 向天线。
中转台接收终端通讯设备发射的信号并调制后,用另一种载波频率将信号转 发出去,因此若近端无线中继装置或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均选用两部中转设备,则 需满足两部中转设备之间每个信道不能仅有一对载波传输频率,考虑车载台接收 灵敏度高,输出功率大,传输距离远的优势,因此近端中继本体选用中转台与车 载台的组合,包括近端中转台及近端车载台,引入第三种载波传输频率,提高信 号转发的功率及输送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均选用车载台,输出功率大,便于信号 的远距离传输,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包括第一远端车载台与第二远端车载台,近 端中转台、近端车载台、第一远端车载台及第二远端车载台上均设有16个尾针 转接口;第一个重屏蔽环境的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中的近端中转台与近端车载台 相匹配,两者利用尾针转接线穿过尾针转接口电连接,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的第 一远端车载台与第二远端车载台相匹配,两者利用尾针转接线穿过尾针转接口电 连接。
S3、利用第一个重屏蔽环境中的终端通讯设备发出无线数字信号f2,无线数 字信号f2被传输至第一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本实施例中,终端 通讯设备为对讲机。
S4、第一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将接收到的无线数字信号f2解调并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f3,并发送至非屏蔽环境的远端无线中继装置;
无线数字信号f2传输至第一个重屏蔽环境的近端中转台,第一个重屏蔽环境 的近端中转台接收无线数字信号f2后,解调出音频信号并传输至第一个重屏蔽环 境的近端车载台;无线数字信号f2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f3是通过触发近端车载台 的音视频服务键实现。
S5、非屏蔽环境即供电所大楼楼顶的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将接收到的无线数字 信号f3解调并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f4,并传输至第二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 中继装置;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的第一远端车载台及第二远端车载台中任意一个 均具备接收、发射无线数字信号的作用。
S6、第二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将无线数字信号f4解调并转换 为无线数字信号f1,并分别将无线数字信号f1传输至第二个重屏蔽环境中的终端 通讯设备,从而第二个重屏蔽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接收到第一重屏蔽环境发出的信 号,两个重屏蔽环境之间的信号传输完成。无线数字信号f4被第二个重屏蔽环境 中的近端车载台解调为音频信号,近端车载台通过尾针转接线穿过尾针转接口将 音频信号传送至各自对应的近端中转台,触发近端中转台的音视频服务键,近端 中转台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f1,并传输至对应重屏蔽环境的终端通讯 设备,完成不同重度屏蔽环境的信号传输。
具体实施的过程如图2所示,图2中表示有供电所大楼及其周边的小区A、 小区B三处地点,对于小区A及小区B的地下停车场来说均属于信号重屏蔽环 境,供电所在转供电时,地下配电房断电直接引起移动基站断电,A小区地下停 车场的运维工作人员与地面B小区地下停车场的工作人员或其他楼层的工作人 员利用对讲机进行沟通时,因为无信号导致沟通中断受干扰,现利用本发明提出 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对图2所示的具体场景进行应用。
参见图2,在A小区的地下停车场负一层及B小区的地下停车场负一层均 设置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其中A小区的地下停车场负一层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 包括型号为GR1225的1#近端中转台、全向天线、型号为GM300的1#近端车载 台及定向天线,如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全向天线采用鞭状天线, 由双5/8波长辐射振子、倒伏装置、直径为Φ107mm的磁体吸盘、电缆等构成。 天线的辐射振子采用不锈钢材料,具有优良的刚性和柔性,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车 辆安装使用,当车辆通过地下车库等限高场所时,将天线倒伏,专门针对重度屏 蔽场合的通信,它具有波束窄,方向性好,增益高的特点。
如图4所示,定向天线采用对数周期天线,对数周期天线是一种随频率变化 而周期改变自身标度的结构的天线,是一种频率无关的天线,通过交叉传输线实 现馈电。在给定的频率上除了长度接近半波长的那些单元外,其余单元均为非谐 振子的高电抗单元,其上电流很小。在谐振单元所处的范围之外,馈线上的电流 迅速下降,天线在各个频率上基本具有相同的特性,是真正的宽频带天线。该天 线在400~470MHz频率范围内水平面辐射半功率波束宽度在60°,垂直面辐射半 功率波束宽度在55°,选择合适的架设位置,在全频段内均能实现对固定区域的信 号覆盖。
B小区的地下停车场负一层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包括型号为GR1225的2# 近端中转台、全向天线、型号为GM300的2#近端车载台及定向天线。在供电所 大楼楼顶设置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包括型号为GM300的第一远端车载台、型号 为GM300的型号为GM300的第二远端车载台及远端转入天线、远端转出天线, 采用的远端转入天线与远端转出天线均为如图3所示的全向天线,1#近端中转台 天线设置在小区A地下停车场内部,用于增强中转台1接收的小区A地下停车 场中的信号及增加信号覆盖面积,2#近端中转台天线设置在小区B地下停车场 内部,用于增强中转台2接收的小区B地下停车场中的信号及增加信号覆盖面积;1#近端车载台天线设置在小区A的缺口处,从地下停车场指向地面,用于 定向增强发射信号及覆盖小区A地下停车场区域的信号;2#近端车载台天线设 置在小区B地下停车场的缺口处,从地下停车场指向地面,用于定向增强发射 信号及覆盖小区B地下停车场的信号;第一远端车载台天线及第二远端车载台 天线均采用如图3所示的全向天线。
A小区地下停车场的运维工作人员利用对讲机发出无线数字信号f2,无线射 频信号f2被传输至A小区的中转台1,中转台1在406.675MHZ的频段接收到对 讲机发出的无线数字信号f2,并解调无线数字信号f3,启动车载台1中继,将接 收到的无线数字信号f3以429.975MHZ的频率转发。
1#近端中转台与1#近端车载台的连接通过16针接口完成,如图5所示的型 号为G1255的1#近端中转台与型号为GM300的1#近端车载台的16针接口连接 示意图,其中1#近端中转台的2脚连接1#近端车载台的11脚,1#近端中转台的 3脚连接1#近端车载台的8脚,1#近端中转台的7脚连接1#近端车载台的7脚, 1#近端中转台的8脚连接1#近端车载台的3脚,1#近端中转台的11脚连接1# 近端车载台的2脚。G1255的1#近端中转台的2脚表示外部话筒音频信号输入 脚,3脚表示外部话筒语音服务控制脚,7脚表示GND接地端,8脚表示载波检 测输出、接收脚;11脚表示检频输出脚。GM300的1#近端车载台的2脚表示外 部话筒音频信号输入脚,3脚表示外部话筒语音服务控制脚,7脚表示GND接 地端,8脚表示载波检测输出、接收脚;11脚表示检频输出脚。
供电所大楼楼顶的第一远端车载台接收到无线数字信号f3,第一远端车载台 与第二远端也通过各自的16针接口尾针转接线连接,连接示意与图5所示基本 一致,此处不再赘述,第一远端车载台与第二远端车载台将无线数字信号f3解调 传输至供电所大楼楼顶的对讲机,持有对讲机的工作人员接收无线数字信号f3, 无线数字信号f3被进一步传输至远端中继装置,转换为数字信号f4后以 416.675MHz的频率将信号转发,小区B的地下停车场的2#近端车载台接收信 号,数字信号f4解调为音频信号,并通过16针接口尾针转接线传送至2#近端中 转台,传送连接关系与图5所示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同时触发2#近端中 转台的通话服务键,转换为数字信号f1传输至小区B地下停车场的对讲机,位 于小区B地下停车场的运检工作人员收到由小区A地下停车场发出的信号。
由小区B的地下停车场的运检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传输的信号,可通过上 述同样的方式传输至小区A的地下停车场的运检工作人员,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2
参见图6,基于上述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 如图6所示的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系统,系统包括:
终端通讯设备,用于发出、接收无线数字信号,便于工作人员的及时沟通;
10个近端无线中继装置,用于承载接收、转发终端通讯设备发出的语音等 无线数字信号,为了方便表示,图6仅举出代表性的其中3个近端无线中继装置 进行展示,分别为:1#近端无线中继装置、2#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及10#近端无线 中继装置。
远端无线中继装置,用于承载接收、转发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发出的无线数字 信号;
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包括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近端转入天线及近端转出天线, 用于实现重屏蔽环境中的信号覆盖和发射;所述近端转入天线设置于重屏蔽环境 的内部,用于增强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接收重屏蔽环境中的信号及增加信号的覆 盖面积,所述近端转出天线设置于重屏蔽环境的缺口处,由重屏蔽环境指向非屏 蔽环境,用于定向增强发射信号及覆盖固定区域的信号,通过重屏蔽环境的缺口 使无线数字信号突破重屏蔽环境;
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包括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远端转入天线及远端转出天线; 远端转入天线用于覆盖接收近端中继装置传输的信号,所述远端转出天线用于增 强发射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接收解调的信号;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包括近端中转台与近端车载台, 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包括第一远端车载台与第二远端车载台,近端中转台、近端 车载台、第一远端车载台及第二远端车载台上均设有16个尾针转接口;属于同 一近端无线中继装置的近端中转台与近端车载台相匹配,两者通过尾针转接线穿 过16个尾针转接口电连接,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的第一远端车载台与第二远端 车载台相匹配,两者通过尾针转接线穿过16个尾针转接口电连接;近端无线中 继装置的近端转入天线均采用如图3所示的全向天线,近端转出天线均采用如图 4所示的定向天线,远端转入天线均采用如图3所示的全向天线,远端转出天线 也采用如图3所示的全向天线。
终端通讯设备与近端无线中继装置、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均双向通信连接,所 述近端无线中继装置与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双向通信连接,系统中具体的信号传输 实施过程同实施例1中所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此外,本信号覆盖传输系统设 置有私线保护,用于防止误启动信号传输链路。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 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 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 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 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N个重屏蔽环境中均设置近端无线中继装置,N表示大于1的自然数;
S2、在非屏蔽环境中设置远端无线中继装置;
S3、利用第一个重屏蔽环境中的终端通讯设备发出无线数字信号f2,无线数字信号f2被传输至第一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
S4、第一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将接收到的无线数字信号f2解调并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f3,并发送至非屏蔽环境的远端无线中继装置;
S5、非屏蔽环境的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将接收到的无线数字信号f3解调并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f4,并传输至其余N-1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
S6、其余N-1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将无线数字信号f4解调并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f1,并分别将无线数字信号f1传输至各自对应的N-1个重屏蔽环境中的终端通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N个重屏蔽环境中分别设置的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包括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近端转入天线及近端转出天线,用于实现重屏蔽环境中的信号覆盖和发射,N表示大于1的自然数;所述近端转入天线采用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所述近端转出天线采用定向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转入天线分别设置于N个重屏蔽环境的内部,用于增强N个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接收各自对应环境中的信号及增加信号的覆盖面积;所述近端转出天线分别设置于N个重屏蔽环境的缺口处,由重屏蔽环境指向非屏蔽环境,用于定向增强发射信号及覆盖固定区域的信号,通过重屏蔽环境的缺口使无线数字信号突破重屏蔽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的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包括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远端转入天线及远端转出天线,用于完成N个重屏蔽环境之间的信号传输中继,所述远端转入天线、转出天线均采用全向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包括近端中转台及近端车载台,所述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采用远端中转台或两个背靠背连接的车载台,所述两个背靠背连接的车载台包括第一远端车载台及第二远端车载台,所述近端中转台、近端车载台、第一远端车载台及第二远端车载台上均设有若干个尾针转接口;第N个重屏蔽环境的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中的近端中转台与近端车载台相匹配,两者利用尾针转接线穿过尾针转接口电连接,所述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的第一远端车载台与第二远端车载台相匹配,两者利用尾针转接线穿过尾针转接口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无线数字信号f2传输至第一个重屏蔽环境的近端中转台,第一个重屏蔽环境的近端中转台接收无线数字信号f2后,解调出音频信号并通过尾针转接线传输至第一个重屏蔽环境的近端车载台;步骤S4所述的无线数字信号f2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f3是通过触发近端车载台的音视频服务键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所述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的第一远端车载台及第二远端车载台中任意一个均具备接收、发射无线数字信号的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所述的无线数字信号f4被其余N-1个重屏蔽环境中的近端车载台解调为音频信号,近端车载台通过尾针转接线穿过尾针转接口将音频信号传送至各自对应的近端中转台,触发近端中转台的音视频服务键,近端中转台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f1,并传输至各自对应的N-1个重屏蔽环境的终端通讯设备,N表示大于1的自然数。
9.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系统,所述系统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终端通讯设备,用于发出、接收无线数字信号;
N个近端无线中继装置,用于承载接收、转发终端通讯设备发出的语音等无线数字信号,N为大于1的自然数;
远端无线中继装置,用于承载接收、转发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发出的无线数字信号;
所述近端无线中继装置包括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近端转入天线及近端转出天线,用于实现重屏蔽环境中的信号覆盖和发射;所述近端转入天线设置于重屏蔽环境的内部,用于增强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接收重屏蔽环境中的信号及增加信号的覆盖面积,所述近端转出天线设置于重屏蔽环境的缺口处,由重屏蔽环境指向非屏蔽环境,用于定向增强发射信号及覆盖固定区域的信号,通过重屏蔽环境的缺口使无线数字信号突破重屏蔽环境;
所述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包括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远端转入天线及远端转出天线;远端转入天线用于覆盖接收近端中继装置传输的信号,所述远端转出天线用于增强发射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接收解调的信号;
所述终端通讯设备与近端无线中继装置、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均双向通信连接,所述近端无线中继装置与远端无线中继装置双向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包括近端中转台与近端车载台,所述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采用远端中转台或两个背靠背连接的车载台,所述两个背靠背连接的车载台包括第一远端车载台及第二远端车载台,所述近端中转台、近端车载台、第一远端车载台及第二远端车载台上均设有若干个尾针转接口;第N个重屏蔽环境的近端无线中继站本体中的近端中转台与近端车载台相匹配,两者利用尾针转接线穿过尾针转接口电连接,所述远端无线中继站本体的第一远端车载台与第二远端车载台相匹配,两者利用尾针转接线穿过尾针转接口电连接。
CN201911129922.1A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010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9922.1A CN111010683B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9922.1A CN111010683B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0683A true CN111010683A (zh) 2020-04-14
CN111010683B CN111010683B (zh) 2023-03-21

Family

ID=70112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9922.1A Active CN111010683B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1068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702A (zh) * 2008-10-30 2009-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系统部署方法和中继系统
US20090181666A1 (en) * 2008-01-16 200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relay
CN101494493A (zh) * 2009-02-23 2009-07-2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数字微波传输的数字直放站系统
CN203313186U (zh) * 2013-06-29 2013-11-27 张波 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数字飞地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81666A1 (en) * 2008-01-16 200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relay
CN101420702A (zh) * 2008-10-30 2009-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系统部署方法和中继系统
CN101494493A (zh) * 2009-02-23 2009-07-2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数字微波传输的数字直放站系统
CN203313186U (zh) * 2013-06-29 2013-11-27 张波 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数字飞地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0683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7924A (zh) 用于在蜂窝网络中提供专用容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2223162B (zh) 合分路器、电梯移动信号覆盖的方法及其系统
CA3118355A1 (en) Integrated leaky feeder and mesh network system
US20130257673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Coverage Distribution System in Corridor and Coupled Radiation Unit
JP2006516840A (ja) リレー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該装置および方法によるモバイル通信システム
CN111010683B (zh) 一种用于重屏蔽环境的信号覆盖传输方法及系统
CN203466972U (zh) 一种中等距离的无线中继式电力应急通信传输链路系统
CN106488466A (zh) 一种移动通信的室内覆盖分布系统
US87985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o and from the inside of a building
CN210327573U (zh) 一种同轴网5g信号直放器系统
CN205545262U (zh) 一种天线及基站
RU2423795C2 (ru) Корабельная подсистема сотовой подвижной связи
CN206402229U (zh) 对讲中继系统
CN105491579A (zh) 一种电缆隧道内移动通信系统及方法
CN205864067U (zh) 一种基于定向天线的输电线路监测装置
CN220711662U (zh) 一种电梯覆盖系统
CN212695991U (zh) 一种拉杆箱式移动通信装置
CN218850772U (zh) 一种自组网通信电台
US20070060078A1 (en) Last inch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363913B (zh) 基于电力线通讯实现的港口船舶岸电系统
CN103297990B (zh) 4g数字飞地系统
CN208401057U (zh) 空基中继通信增强系统中的下行天线
CN116215615B (zh) 一种铁路平面调车远程调度指挥方法及系统
CN203313186U (zh) 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数字飞地系统
KR102007122B1 (ko) 화재감시 기능을 갖는 평판형 안테나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