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08809B - 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08809B
CN111008809B CN201910674041.1A CN201910674041A CN111008809B CN 111008809 B CN111008809 B CN 111008809B CN 201910674041 A CN201910674041 A CN 201910674041A CN 111008809 B CN111008809 B CN 111008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college
working
scientif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740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08809A (zh
Inventor
王尧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6740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088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08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8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08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8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利用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建立与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之间的连接,建立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建立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模型、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模型及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履约能力值模型,得到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值,将每一个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民经济行业与最新项目通知中涉及的项目关键词做匹配,筛选出次选在职科研人员,从而完成次选在职科研人员与其匹配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之间的智能匹配,将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智能地推送给与之匹配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的联系邮箱,实现了科研项目申报的智能匹配推送。

Description

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校科研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
背景技术
高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单位,还承担着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科研攻关重任。近年来,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环境的严峻形势,国家、各省份以及各地级市不断推出各种科研项目,以希望更多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参与到事关行业和地区发展的重点领域研究中来,以破解行业瓶颈,提高整个行业和整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当前,高校在申报国家、该高校驻地所属省级以及该高校驻地所属市级的科研项目时,往往都是高校科研处的项目管理人员先在各级科研项目主管机构处的网站得到关于项目申报的通知,然后再把面向高校的项目申报通知信息(包括通知文件和网络地址) 以高校科研处的名义在该高校的科研处网站发布,使得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在职科研人员能够及时地掌握相关的科研项目申报通知,以便于考虑是否申报此类项目。
为了更好地给本校在职科研人员提供项目申报方面的便利,高校科研处的项目管理人员往往需要仔细查阅项目申报通知的具体要求,项目申报通知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以及对于项目申报对象的要求,然后再采用人工方式去查阅该高校科研处所掌握的本校在职科研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科研情况,以期望找到能够匹配项目申报通知的较佳人选。如果找到了较佳人选,高校科研处的项目管理人员就通知这些较佳人选,积极帮助需要申报项目的在职科研人员去完成项目申报工作。
但是,在当前的高校科研项目申报管理中,现有针对科研项目申报信息的推送过程却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所有的科研项目申报通知的获取以及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潜在适合人员的确定工作几乎完全依靠人工查阅、匹配处理和信息推送(通知),而面对高校内近乎上千计的在职科研人员,无疑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才能完成项目申报中的所谓“较佳人员”的匹配查找工作,这样会降低高校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整体效率,而且人工方式难免也会出现所找到的在职科研人员真实科研能力与待申报的项目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构建至少能够面向高校开放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申报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其中,所述高校标记为University,所述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包括国家科技部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该高校驻地所属省科技厅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该高校驻地所属市科技局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国家教育部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该高校驻地所属省教育厅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以及该高校驻地所属市教育局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
所述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标记为S:
表示国家科技部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表示该高校驻地所属省科技厅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表示该高校驻地所属市科技局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表示国家教育部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表示该高校驻地所属省教育厅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表示该高校驻地所属市教育局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
步骤2,建立该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分别与该高校内各学院科研管理系统以及所述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内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的通信连接;其中,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标记为UniversityTech,该高校内第q个学院的学院科研管理系统标记为CollegeTech,q,1≤q≤Q,Q表示该高校内的学院总数量;
步骤3,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建立针对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申报的科研项目关键词数据库;其中,此处的该科研项目关键词数据库包括有该高校科研处预先设置的项目申报所属行业关键词子数据库和项目申报条件关键词子数据库;
步骤4,由该高校科研处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建立针对该高校内所有在职科研人员的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其中,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包括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和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序;
所述高校科研人员数据库标记为Researcher,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标记为Researcher基本信息,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标记为Researcher科研信息
表示该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内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基本信息,1≤i≤N,N表示该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内所有在职科研人员的总数量;分别表示所述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专业和研究方向;
表示所述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信息, 分别表示所述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所承担的国家级项目集合、省部级项目集合、市级项目集合、校级项目集合、已录用论文集合、已授权有效专利集合、已成功登记软件著作权集合和已出版行业内专著集合;
步骤5,该高校科研处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构建针对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内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模型;其中,所述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模型如下: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σ1、σ2和σ3均为常数且σ123=1,σ1>σ2,0.5≤σ3<1;α1234=1;α1>α2>α3>0,α1≥α4>0;α1、α2、α3和α4分别对应的表示专利、软件著作权、专著和论文对于该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的贡献系数;
Z授权专利类型,j表示根据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j个授权专利类型所赋予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J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内的已授权有效专利总数目;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j个授权专利在递交申请文件时的保护意义表现权重值;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j个授权专利在授权公告时的保护意义表现权重值;Z发明人顺序,j表示根据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其第j个授权专利中的发明人顺序所赋予的贡献能力权重值;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u个软件著作权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U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该高校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处登记的软件著作权总数量;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v个专著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V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该高校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处登记的已出版专著总数量;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t个论文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T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该高校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处登记的论文总数量;
0<C1<C2<C3<1;
n表示在任一个授权专利的授权公告日之前,该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该任一个授权专利的发明人中排序发生变更的总次数;
步骤6,该高校科研处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以及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构建针对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模型;其中,所述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模型如下:
δ1234=1;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δ1表示承担国家级项目能力的表征权重系数,δ2表示承担省部级项目能力的表征权重系数,δ3表示承担市级项目能力的表征权重系数,δ4表示承担校级项目能力的表征权重系数;δ1≥2δ2≥3δ3≥5δ4>0;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国家级项目集合内的第k个国家级项目的承担能力值,K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国家级项目集合内的项目总数量,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省部级项目集合内的第l个省部级项目的承担能力值,L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省部级项目集合内的项目总数量,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市级项目集合内的第x个市级项目的承担能力值,X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市级项目集合内的项目总数量,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校级项目集合内的第y个校级项目的承担能力值,Y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校级项目集合内的项目总数量,
步骤7,该高校科研处对该高校内所有在职科研人员所承担各项目完成情况做核对统计,分别得到各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履约能力值;其中,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履约能力值模型如下:
其中,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履约能力值;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国家级项目集合内的第k个国家级项目的履约能力值,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省部级项目集合内的第 l个省部级项目的履约能力值,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市级项目集合内的第x个市级项目的履约能力值,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校级项目集合内的第y个校级项目的履约能力值;
步骤8,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根据所得该高校内各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以及项目履约能力值做融合处理,分别得到各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值;其中,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值标记为
步骤9,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分别对该高校内各在职科研人员已经在该高校科研处登记过的专利申请方案所属国际专利分类号做处理,得到各在职科研人员所有已申请专利中最集中的国际专利分类号,并将最集中的国际专利分类号作为对应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际专利分类号;其中,所述在职科研人员所有已申请专利为已经在该高校科研处登记过的专利申请方案;
步骤10,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根据每一个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际专利分类号以及经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编制的《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关系表(2018)》做匹配处理,分别得到高校科研人员数据库内各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民经济行业;
步骤11,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提取所述《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关系表(2018)》内每一个国民经济行业的关键词;
步骤12,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按照预设采集时间间隔连接所述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内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且分别采集得到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发送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信息;
步骤13,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按照步骤3中构建的科研项目关键词数据库,分别针对采集的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信息做关键词提取,形成分别对应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的最新项目申报关键词数据库;其中,最新项目申报关键词数据库包括最新项目申报所属行业关键词子数据库和最新项目申报条件关键词子数据库;
步骤14,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分别与形成的各最新项目申报条件关键词子数据库做针对申报条件关键词的一致性匹配,分别得到与各最新项目申报条件关键词子数据库的匹配度达到预设申报条件关键词匹配度的在职科研人员,将达到对应预设申报条件关键词匹配度的在职科研人员作为对应的该最新项目申报通知的初选在职科研人员;
步骤15,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分别将初选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民经济行业与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所属行业关键词子数据库做针对行业关键词的一致性匹配,分别对应得到与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所属行业关键词子数据的匹配度达到预设申报通知所属行业关键词匹配度的初选在职科研人员,分别将此时所得初选在职科研人员作为与对应最新项目申报通知的次选在职科研人员,与次选在职科研人员所对应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作为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
步骤16,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根据所得所有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值,得到所有在职科研人员的全校平均科研能力值,并将科研能力值高于全校平均科研能力值的次选在职科研人员作为匹配对应的所述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
步骤17,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采集的所有最新项目申报通知在高校科研处网站发布,且由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所述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分别发送到与之匹配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的联系邮箱,并同时将发送给该联系邮箱的邮件内容抄送给该优选在职科研人员正在就职的学院科研管理系统。
优选地,在所述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中,所述步骤 12中的预设采集时间间隔为24小时。
改进地,在所述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中,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在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所规定的申报截止日之前每日发送项目申报截止日提醒信息到匹配该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所对应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的联系邮箱中;其中,所述项目申报截止日提醒信息包含有确认申报和确认不申报的回执选项指令,以供优选在职科研人员反馈给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进一步改进,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接收到经联系邮箱反馈的确认不申报的回执后,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停止向该联系邮箱发送关于该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的申报截止日提醒信息。
再进一步,所述高校科研处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该高校人事处新报送的且已经办理完毕入职手续的新引进科研人员信息以及所述新引进科研人员的科研信息录入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所构建的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且将该高校人事处新报送的且已经办理完毕离职手续的科研人员信息移除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所构建的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然后将变化后的当前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作为该高校最新的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
再改进,在所述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中,所述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t个论文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的取值C3根据论文的被录用级别赋予不同的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为在职科研人员最近五年在该高校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处登记的成果。
改进地,所述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利用该高校科研处的网站提供针对该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申报推送信息接收用的移动终端客户端;
该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利用移动终端从高校科研处网站下载的移动终端客户端进行安装和成功注册;
所述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所述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发送到与之匹配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已成功注册账户所对应的移动终端客户端,以方便该优选在职科研人员利用移动终端查收对应的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
进一步地,所述高校科研处的网站还提供有关于移动终端客户端下载地址的微信二维码。
可选择地,在所述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中,所述移动终端为PC电脑或者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首先,本发明通过利用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建立与至少能够面向高校开放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申报的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之间的通信连接,并且由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提前建立针对该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的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高校科研管理系统通过建立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模型、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模型以及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履约能力值模型,得到每一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值,并通过针对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做其专利聚焦国际专利分类号处理,得到每一个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民经济行业,然后在将专利聚焦国民经济行业与最新项目通知中涉及的项目关键词做匹配判断处理,然后筛选出初选在职科研人员和次选在职科研人员,从而完成了次选在职科研人员与其匹配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之间的智能匹配,进而将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智能地推送给与之匹配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的联系邮箱,实现了科研项目申报的智能匹配推送,达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科研项目申报推送,解决了人工参与项目申报匹配判断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其次,在处理得到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值时,本发明还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关于在职科研人员的诸多科研成果信息进行整合,充分考虑科研成果的级别、科研成果类型以及中间因其他因素发生署名顺序、发明人顺序出现变更的情况,从而将会影响一个在职科研人员真正科研能力展示的情况尽可能全的考虑在内,有效地降低了高校中存在的在职科研人员凭借资历对于项目申报名额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科研能力因素对于科研人员申报项目成功率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与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学院科研管理系统以及在职科研人员的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具体地,该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1构建至少能够面向高校开放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申报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其中,此处的该高校标记为University,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包括国家科技部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2、该高校驻地所属省科技厅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3、该高校驻地所属市科技局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4、国家教育部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5、该高校驻地所属省教育厅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6以及该高校驻地所属市教育局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7;
其中,此处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标记为S:
在该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内,表示国家科技部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2,表示该高校驻地所属省科技厅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3,表示该高校驻地所属市科技局的科研项自主管机构系统4,表示国家教育部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5,表示该高校驻地所属省教育厅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6,表示该高校驻地所属市教育局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7;
步骤2,建立该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1分别与该高校内各学院科研管理系统以及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内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的通信连接;其中,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标记为UniversityTech,该高校内第q个学院的学院科研管理系统标记为CollegeTech,q,1≤q≤Q,Q表示该高校内的学院总数量;本实施例中的该高校具有三个学院,对应地,该高校就具有三个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分别是材化学院科研管理系统 81、信息学院科研管理系统82和机械学院科研管理系统83;
步骤3,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1建立针对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申报的科研项目关键词数据库;在本实施中,此处所建立的科研项目关键词数据库是针对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的,不针对人文社科类的项目;其中,此处的该科研项目关键词数据库包括有该高校科研处预先设置的项目申报所属行业关键词子数据库和项目申报条件关键词子数据库;此处的行业关键词为行业名称,行业名称具体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编制的《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关系表(2018)》中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名称设置;
步骤4,由该高校科研处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1建立针对该高校内所有在职科研人员的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其中,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包括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和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
高校科研人员数据库标记为Researcher,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标记为 Researcher基本信息,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标记为Researcher科研信息,Researcher={Researcher基本信息,Researcher科研信息}:
表示该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内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基本信息,1≤i≤N,N表示该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内所有在职科研人员的总数量;分别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专业和研究方向;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信息, 分别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所承担的国家级项目集合、省部级项目集合、市级项目集合、校级项目集合、已授权有效专利集合、已成功登记软件著作权集合和已出版行业内专著集合;
在当前的国内高校科研成果统计中,除了承担的各级科研项目外,还具有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和专著。另外,此处所指的论文是指期刊论文或者会议论文,而不是学位论文;此处的专利在本实施例中仅限于国内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至于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的专利暂不予考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为在职科研人员最近五年在该高校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处登记的成果;超过这个“最近五年”时间段的成果,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在计算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信息时,不予认可;
步骤5,该高校科研处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1构建针对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内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模型;其中,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模型如下: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σ1、σ2和σ3均为常数且σ123=1,σ1>σ2,0.5≤σ3<1;α1234=1;α1>α2>α3>0,α1≥α4>0;α1、α2、α3和α4分别对应的表示专利、软件著作权、专著和论文对于该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的贡献系数;
Z授权专利类型,j表示根据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j个授权专利类型所赋予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J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内的已授权有效专利总数目;发明专利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最高,外观设计专利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最低;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j个授权专利在递交申请文件时的保护意义表现权重值;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j个授权专利在授权公告时的保护意义表现权重值;
针对高校的科研管理实际情况,目前存在部分在职科研人员纯粹仅仅出于授权专利目的而申请专利的情况,其并没有将专利的保护意义考虑到其专利申请中。对应地,这样的仅仅出于授权专利目的而申请的专利文件的权利要求书一般会撰写很少的权利要求项,不会考虑到各权利要求项之间、甚至保护主题的层层布局设计。因此,递交专利申请文件时的权利要求项数的多少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该专利申请文件递交申请时的申请目的的表现形式。
专利申请文件在递交申请后,经过专利局的审查并且授权后,此时专利申请文件(所包含的技术方案)在授权时所对应的权利要求项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授权专利的在职科研人员对于其专利申请方案保护范围的取舍程度。通过计算一个专利申请文件在递交时与授权时所对应权利要求项数之间的差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一个专利申请文件的实际科研价值意义;如果这个差值过于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其实际科研价值相对就会较小一些;
Z发明人顺序,j表示根据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其第j个授权专利中的发明人顺序所赋予的贡献能力权重值;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在专利申请中,发明人的顺序表征着该发明人对该项授权专利的实际贡献程度;例如,如果一个在职科研人员在授权专利中的发明人排序是第一位,就可以认为这个在职科研人员对于该项授权专利的贡献程度最大,其对这个授权专利的贡献能力也最大;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u个软件著作权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U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该高校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处登记的软件著作权总数量;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v个专著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V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该高校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处登记的已出版专著总数量;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t个论文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T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该高校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处登记的论文总数量;
0<C1<C2<C3<1;
具体地,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t个论文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的取值C3可以由该高校科研处根据论文的被录用级别赋予不同的数值;
n表示在任一个授权专利的授权公告日之前,该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该任一个授权专利的发明人中排序发生变更的总次数;针对此处参数n设置的目的阐明如下:
正常情况下,递交专利申请时,专利请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人姓名以及发明人排序是经过申请人和各发明人确认的。因此,可以认为,在职科研人员在发明人一栏中的排序理应认定为该在职科研人员对于这个专利申请的创新能力贡献程度;
步骤6,该高校科研处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1以及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构建针对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模型;其中,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模型如下:
δ1234=1;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δ1表示承担国家级项目能力的表征权重系数,δ2表示承担省部级项目能力的表征权重系数,δ3表示承担市级项目能力的表征权重系数,δ4表示承担校级项目能力的表征权重系数;
δ1≥2δ2≥3δ3≥5δ4>0;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国家级项目集合内的第k个国家级项目的承担能力值,K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国家级项目集合内的项目总数量,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省部级项目集合内的第l个省部级项目的承担能力值,L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省部级项目集合内的项目总数量,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市级项目集合内的第x个市级项目的承担能力值,X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市级项目集合内的项目总数量,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校级项目集合内的第y个校级项目的承担能力值,Y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校级项目集合内的项目总数量,
步骤7,该高校科研处对该高校内所有在职科研人员所承担各项目完成情况做核对统计,分别得到各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履约能力值;其中,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履约能力值模型如下:
其中,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履约能力值;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国家级项目集合内的第k个国家级项目的履约能力值,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省部级项目集合内的第 l个省部级项目的履约能力值,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市级项目集合内的第x个市级项目的履约能力值,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校级项目集合内的第y个校级项目的履约能力值;
步骤8,高校科研管理系统1根据所得该高校内各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以及项目履约能力值做融合处理,分别得到各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值;其中,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值标记为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关于在职科研人员的诸多科研成果信息进行整合,充分考虑科研成果的级别、科研成果类型以及中间因其他因素发生署名顺序、发明人顺序出现变更的情况,从而将会影响一个在职科研人员真正科研能力展示的情况尽可能全的考虑在内,有效地降低了高校中存在的在职科研人员凭借资历对于项目申报名额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科研能力因素对于科研人员申报项目成功率的影响。
步骤9,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分别对该高校内各在职科研人员已经在该高校科研处登记过的专利申请方案所属国际专利分类号做处理,得到各在职科研人员所有已申请专利中最集中的国际专利分类号,并将最集中的国际专利分类号作为对应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际专利分类号;其中,在职科研人员所有已申请专利为已经在该高校科研处登记过的专利申请方案;
通常情况下,在职科研人员所申请的专利在很大程度上是该在职科研人员科学研究所关注的方向,因此,通过研究分析在职科研人员申请过的专利(包括授权专利)所对应的国际专利分类号做统计,就可以得知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际专利分类号;
步骤10,高校科研管理系统1根据每一个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际专利分类号以及经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编制的《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关系表(2018)》做匹配处理,分别得到高校科研人员数据库内各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民经济行业;其中,此处的《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关系表(2018)》为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于2018年9月29日通知发布的;
步骤11,高校科研管理系统1提取《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关系表(2018)》内每一个国民经济行业的关键词;其中,此处的国民经济行业的关键词为该国民经济行业的名称;
步骤12,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按照预设采集时间间隔连接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内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且分别采集得到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发送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信息;
例如,这里的预设采集时间间隔为24小时,即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每隔一天去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处采集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信息;如果该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没有发出更新的项目申报通知,那么,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就将该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最近一次发出的项目申报通知作为最新项目申报通知;
步骤13,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按照步骤3中构建的科研项目关键词数据库,分别针对采集的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信息做关键词提取,形成分别对应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的最新项目申报关键词数据库;其中,最新项目申报关键词数据库包括最新项目申报所属行业关键词子数据库和最新项目申报条件关键词子数据库;
由于现有的各级科研项目,都是科研项目主管机构根据国家或者所属行政区域内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布的,因此,这些项目申报通知信息中都会记载有关于行业名称的关键词,例如新能源行业、装备制造业和电力行业等;该步骤13中的所谓“关键词”仍旧是行业名称;
步骤14,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分别与形成的各最新项目申报条件关键词子数据库做针对申报条件关键词的一致性匹配,分别得到与各最新项目申报条件关键词子数据库的匹配度达到预设申报条件关键词匹配度的在职科研人员,将达到对应预设申报条件关键词匹配度的在职科研人员作为对应的该最新项目申报通知的初选在职科研人员;此处的申报条件关键词包括申报对象、申报对象的团队成员的科研信息(诸如曾经所承担过的项目、科研成果等信息)等;也就是说,此处的步骤14主要是按照各最新项目申报条件去与高校内在职科研人员的基本信息和科研信息做筛选比较,以筛选出潜在的目的对象;
假设一个最新项目申报条件之一是项目负责人需要是承担过国家级项目的教授人员,那么,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就把申报条件关键词“国家级项目”和“教授”分别与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内各在职科研人员的信息做比对筛选,从而筛选出该高校内曾经承担过国家级项目并且是教授的在职科研人员,于是,此处所筛选出的这个在职科研人员就是匹配这一个最新项目申报通知的初选在职科研人员;
步骤15,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分别将初选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民经济行业与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所属行业关键词子数据库做针对行业关键词的一致性匹配,分别对应得到与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所属行业关键词子数据的匹配度达到预设申报通知所属行业关键词匹配度的初选在职科研人员,分别将此时所得初选在职科研人员作为与对应最新项目申报通知的次选在职科研人员,与次选在职科研人员所对应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作为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
假设,经过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对采集的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信息做关键词提取,形成了如下的最新项目申报关键词数据库:
针对国家科技部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发出的项目申报通知,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提取且形成的最新项目申报关键词数据库含有“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
针对该高校驻地所属省科技厅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发出的项目申报通知,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提取且形成的最新项目申报关键词数据库含有“装备制造业”、“高速铁路”和“数控机床”;
经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处理,该高校内的某一个初选在职科研人员A的专利聚焦国民经济行业为“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于是,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就将该专利聚焦国民经济行业“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与各级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对应的最新项目申报关键词数据库做关键词匹配,可以得到,与该高校驻地所属省科技厅的科研项目的最新项目申报关键词数据库中的“高速铁路”相匹配,该匹配度一旦达到了预设申报通知所属行业 (高速铁路行业)关键词匹配度后,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就将该初选在职科研人员A作为对应该省科技厅项目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的次选在职科研人员;如此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现有高校项目申报过程主要由科研处项目管理人员逐个匹配找出本高校的在职科研人员,然后再去逐个通知找到的这些在职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步骤16,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根据所得所有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值,得到所有在职科研人员的全校平均科研能力值,并将科研能力值高于全校平均科研能力值的次选在职科研人员作为匹配对应的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
在针对一个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所发出的项目申报通知,通过高校科研管系统的处理,整个高校内可能会有非常多的在职科研人员满足该项目申报通知的要求,于是,本发明在此处通过设置一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值与全校平均科研能力值的比较判断过程,可以将科研能力更高的次选在职科研人员筛选出来,做到优中选优,以此提高高校对该项目申报的成功率以及尽可能确保被筛选出来的该次选在职科研人员很好地履行项目申报的要求,及时完成该科研项目;
步骤17,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采集的所有最新项目申报通知在高校科研处网站发布,且由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所述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分别发送到与之匹配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的联系邮箱,并同时将发送给该联系邮箱的邮件内容抄送给该优选在职科研人员正在就职的学院科研管理系统。这样,学院科研管理人员(一般为学院的科研秘书) 就可以再次去通知盖联系邮箱所对应的该优选在职科研人员,从而及时提醒优选在职科研人员去申报与之相对更加匹配的科研项目。
当然,作为更加可靠的科研项目匹配推送方案,本实施例中的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还可以在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所规定的申报截止日之前每日发送项目申报截止日提醒信息到匹配该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所对应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的联系邮箱中;其中,项目申报截止日提醒信息包含有确认申报和确认不申报的回执选项指令,以供优选在职科研人员反馈给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其中,一旦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接收到经联系邮箱反馈的确认不申报的回执后,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停止向该联系邮箱发送关于该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的申报截止日提醒信息。
由于在职科研人员始终都是有引入和离开该高校的情况发生,因为,为了把相匹配的科研项目申报通知信息更加准确地推送给仍旧在该高校工作的在职科研人员,在本实施例中,该高校科研处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该高校人事处新报送的且已经办理完毕入职手续的新引进科研人员信息以及所述新引进科研人员的科研信息录入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所构建的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且将该高校人事处新报送的且已经办理完毕离职手续的科研人员信息移除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所构建的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然后将变化后的当前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作为该高校最新的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
另外,出于满足在职科研人员的智能化、便携化要求,本实施例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a和步骤b:
步骤a,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利用该高校科研处的网站提供针对该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申报推送信息接收用的移动终端客户端;例如,高校科研处的网站可以提供有关于该移动终端客户端下载地址的微信二维码,以方便在职科研人员通过扫描该微信二维码去获取、下载移动终端客户端;该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利用移动终端从高校科研处网站下载的移动终端客户端进行安装和成功注册;其中,这里的移动终端为PC电脑或者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
步骤b,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发送到与之匹配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已成功注册账户所对应的移动终端客户端,以方便该优选在职科研人员利用移动终端查收对应的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构建至少能够面向高校开放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申报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其中,所述高校标记为University,所述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包括国家科技部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该高校驻地所属省科技厅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该高校驻地所属市科技局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国家教育部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该高校驻地所属省教育厅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以及该高校驻地所属市教育局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
所述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标记为S: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11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12
表示国家科技部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13
表示该高校驻地所属省科技厅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14
表示该高校驻地所属市科技局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15
表示国家教育部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16
表示该高校驻地所属省教育厅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17
表示该高校驻地所属市教育局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
步骤2,建立该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分别与该高校内各学院科研管理系统以及所述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内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的通信连接;其中,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标记为UniversityTech,该高校内第q个学院的学院科研管理系统标记为CollegeTech,q,1≤q≤Q,Q表示该高校内的学院总数量;
步骤3,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建立针对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申报的科研项目关键词数据库;其中,此处的该科研项目关键词数据库包括有该高校科研处预先设置的项目申报所属行业关键词子数据库和项目申报条件关键词子数据库;
步骤4,由该高校科研处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建立针对该高校内所有在职科研人员的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其中,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包括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和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
所述高校科研人员数据库标记为Researcher,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标记为Researcher基本信息,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标记为Researcher科研信息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21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22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23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24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25
表示该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内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基本信息,1≤i≤N,N表示该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内所有在职科研人员的总数量;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26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27
分别表示所述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专业和研究方向;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28
表示所述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信息,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29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210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211
分别表示所述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所承担的国家级项目集合、省部级项目集合、市级项目集合、校级项目集合、已录用论文集合、已授权有效专利集合、已成功登记软件著作权集合和已出版行业内专著集合;
步骤5,该高校科研处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构建针对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内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模型;其中,所述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模型如下: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212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213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σ1、σ2和σ3均为常数且σ123=1,σ1>σ2,0.5≤σ3<1;α1234=1;α1>α2>α3>0,α1≥α4>0;α1、α2、α3和α4分别对应的表示专利、软件著作权、专著和论文对于该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科研成果产出能力的贡献系数;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31
Z授权专利类型,j表示根据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j个授权专利类型所赋予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J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内的已授权有效专利总数目;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32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j个授权专利在递交申请文件时的保护意义表现权重值;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33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j个授权专利在授权公告时的保护意义表现权重值;Z发明人顺序,j表示根据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其第j个授权专利中的发明人顺序所赋予的贡献能力权重值;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34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u个软件著作权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U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该高校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处登记的软件著作权总数量;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35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v个专著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V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该高校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处登记的已出版专著总数量;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36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i个论文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T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该高校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处登记的论文总数量;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37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38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39
n表示在任一个授权专利的授权公告日之前,该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在该任一个授权专利的发明人中排序发生变更的总次数;
步骤6,该高校科研处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以及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构建针对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模型;其中,所述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模型如下: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41
δ1234=1;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42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δ1表示承担国家级项目能力的表征权重系数,δ2表示承担省部级项目能力的表征权重系数,δ3表示承担市级项目能力的表征权重系数,δ4表示承担校级项目能力的表征权重系数;δ1≥2δ2≥3δ3≥5δ4>0;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43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国家级项目集合内的第k个国家级项目的承担能力值,K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国家级项目集合内的项目总数量,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44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45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省部级项目集合内的第l个省部级项目的承担能力值,L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省部级项目集合内的项目总数量,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46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47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市级项目集合内的第x个市级项目的承担能力值,X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市级项目集合内的项目总数量,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48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49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校级项目集合内的第y个校级项目的承担能力值,Y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校级项目集合内的项目总数量,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410
步骤7,该高校科研处对该高校内所有在职科研人员所承担各项目完成情况做核对统计,分别得到各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履约能力值;其中,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履约能力值模型如下: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411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51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52
其中,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53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综合项目履约能力值;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54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国家级项目集合内的第k个国家级项目的履约能力值,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55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省部级项目集合内的第l个省部级项目的履约能力值,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56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市级项目集合内的第x个市级项目的履约能力值,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57
表示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针对其校级项目集合内的第y个校级项目的履约能力值;
步骤8,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根据所得该高校内各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值、综合项目承担能力值以及项目履约能力值做融合处理,分别得到各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值;其中,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值标记为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58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59
步骤9,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分别对该高校内各在职科研人员已经在该高校科研处登记过的专利申请方案所属国际专利分类号做处理,得到各在职科研人员所有已申请专利中最集中的国际专利分类号,并将最集中的国际专利分类号作为对应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际专利分类号;其中,所述在职科研人员所有已申请专利为已经在该高校科研处登记过的专利申请方案;
步骤10,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根据每一个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际专利分类号以及经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编制的《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关系表(2018)》做匹配处理,分别得到高校科研人员数据库内各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民经济行业;
步骤11,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提取所述《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关系表(2018)》内每一个国民经济行业的关键词;
步骤12,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按照预设采集时间间隔连接所述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集合内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且分别采集得到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发送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信息;
步骤13,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按照步骤3中构建的科研项目关键词数据库,分别针对采集的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信息做关键词提取,形成分别对应各科研项目主管机构系统的最新项目申报关键词数据库;其中,最新项目申报关键词数据库包括最新项目申报所属行业关键词子数据库和最新项目申报条件关键词子数据库;
步骤14,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所述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科研信息数据库分别与形成的各最新项目申报条件关键词子数据库做针对申报条件关键词的一致性匹配,分别得到与各最新项目申报条件关键词子数据库的匹配度达到预设申报条件关键词匹配度的在职科研人员,将达到对应预设申报条件关键词匹配度的在职科研人员作为对应的该最新项目申报通知的初选在职科研人员;
步骤15,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分别将初选在职科研人员的专利聚焦国民经济行业与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所属行业关键词子数据库做针对行业关键词的一致性匹配,分别对应得到与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所属行业关键词子数据的匹配度达到预设申报通知所属行业关键词匹配度的初选在职科研人员,分别将此时所得初选在职科研人员作为与对应最新项目申报通知的次选在职科研人员,与次选在职科研人员所对应的最新项目申报通知作为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
步骤16,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根据所得所有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值,得到所有在职科研人员的全校平均科研能力值,并将科研能力值高于全校平均科研能力值的次选在职科研人员作为匹配对应的所述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
步骤17,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采集的所有最新项目申报通知在高校科研处网站发布,且由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所述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分别发送到与之匹配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的联系邮箱,并同时将发送给该联系邮箱的邮件内容抄送给该优选在职科研人员正在就职的学院科研管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中的预设采集时间间隔为24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在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所规定的申报截止日之前每日发送项目申报截止日提醒信息到匹配该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所对应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的联系邮箱中;其中,所述项目申报截止日提醒信息包含有确认申报和确认不申报的回执选项指令,以供优选在职科研人员反馈给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接收到经联系邮箱反馈的确认不申报的回执后,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停止向该联系邮箱发送关于该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的申报截止日提醒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校科研处利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该高校人事处新报送的且已经办理完毕入职手续的新引进科研人员信息以及所述新引进科研人员的科研信息录入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所构建的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且将该高校人事处新报送的且已经办理完毕离职手续的科研人员信息移除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所构建的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然后将变化后的当前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作为该高校最新的高校在职科研人员数据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在职科研人员的第t个论文的创新能力表现权重值
Figure FSA0000186397900000071
的取值C3根据论文的被录用级别赋予不同的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为在职科研人员最近五年在该高校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处登记的成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利用该高校科研处的网站提供针对该高校在职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申报推送信息接收用的移动终端客户端;
该高校在职科研人员利用移动终端从高校科研处网站下载的移动终端客户端进行安装和成功注册;
所述高校科研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将所述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发送到与之匹配的优选在职科研人员已成功注册账户所对应的移动终端客户端,以方便该优选在职科研人员利用移动终端查收对应的优选推送项目申报通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校科研处的网站还提供有关于移动终端客户端下载地址的微信二维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PC电脑或者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
CN201910674041.1A 2019-07-18 2019-07-18 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 Active CN1110088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4041.1A CN111008809B (zh) 2019-07-18 2019-07-18 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4041.1A CN111008809B (zh) 2019-07-18 2019-07-18 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8809A CN111008809A (zh) 2020-04-14
CN111008809B true CN111008809B (zh) 2023-04-18

Family

ID=70111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4041.1A Active CN111008809B (zh) 2019-07-18 2019-07-18 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088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7916A (zh) * 2020-04-16 2021-10-22 宁波大学 基于科研数据分析的智能科研项目管理方法
CN111598528B (zh) * 2020-04-21 2023-04-07 奇计(江苏)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项目对比评审方法
CN111611493B (zh) * 2020-06-03 2022-05-17 合肥江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科技项目咨询服务系统
CN111951132A (zh) * 2020-07-04 2020-11-17 宁波大学 一种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管理方法
CN111949698B (zh) * 2020-07-19 2022-03-11 宁波大学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高校研发方向推荐方法
US20220156270A1 (en) * 2020-11-16 2022-05-19 Science First Partnerships, LLC Data-Driven Academia and Industry Matching Platform
CN112669178A (zh) * 2020-12-24 2021-04-16 杭州互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资源权重分布功能的科研平台系统
CN113191924B (zh) * 2021-05-13 2023-05-0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标签分类的校园师生科研项目匹配方法
CN116362524B (zh) * 2023-06-01 2023-08-15 湖南师范大学 基于角色协同的协作学习小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6993097A (zh) * 2023-08-03 2023-11-03 中咨高技术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科研项目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7149877A (zh) * 2023-09-01 2023-12-01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校院所科研能力转化管理系统
CN117236754A (zh) * 2023-09-12 2023-12-15 杭州湘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04563A1 (fr) * 2006-07-03 2008-01-10 Intellectual Property Bank Corp. système d'adéquation d'offre d'emploi-demande d'emploi de chercheurs et systèmes d'adéquation de recherche en participation/entreprise en participation
CN105139119A (zh) * 2015-08-18 2015-12-09 杭州后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模型及系统
CN106874512A (zh) * 2017-03-06 2017-06-20 成都生命基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分析平台中的工程师信息推送方法
CN107423399A (zh) * 2017-07-26 2017-12-01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推理的科研项目申报信息语义推荐方法
CN107480936A (zh) * 2017-07-11 2017-12-1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科研成果数据的人才能力刻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04563A1 (fr) * 2006-07-03 2008-01-10 Intellectual Property Bank Corp. système d'adéquation d'offre d'emploi-demande d'emploi de chercheurs et systèmes d'adéquation de recherche en participation/entreprise en participation
CN105139119A (zh) * 2015-08-18 2015-12-09 杭州后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模型及系统
CN106874512A (zh) * 2017-03-06 2017-06-20 成都生命基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分析平台中的工程师信息推送方法
CN107480936A (zh) * 2017-07-11 2017-12-1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科研成果数据的人才能力刻画方法
CN107423399A (zh) * 2017-07-26 2017-12-01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推理的科研项目申报信息语义推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8809A (zh) 202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8809B (zh) 基于科研能力数据的科研项目申报智能匹配推送方法
Al Shobaki et al. The Rea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in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Palestinian Pension Agency
KR20160121042A (ko) 제안서 제출 및 평가 시스템
Thontteh et al. Land registr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land administration reform in Lagos state
CN110929797A (zh) 一种人员能力量化评估方法
CN107705095A (zh) 一种分布式人才档案管理系统
CN112734382A (zh) 一种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快速匹配相关求职者的人才招聘系统
Gottschalk et al. Stag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the value shop: the case of police investigation performance
Gunnlaugsdottir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records: FCS: a way to chart documented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s
KR101793053B1 (ko) 인턴 육성 통합관리시스템
Relling Technology in courts in Europe: Opinions, practices and innovations
Thanye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appraisal practices of architectural records at the Gaborone City council in Botswana
Külcü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ERM application in Turke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InterPARES Project
KR101359580B1 (ko) 기업의 발명 신고 및 관리 시스템
KR101264289B1 (ko) 기업의 발명 신고 및 관리 시스템
Gramckow et al. Case flow management: key principles and the systems to support them
CN111951132A (zh) 一种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管理方法
CN113537916A (zh) 基于科研数据分析的智能科研项目管理方法
Cusumano et al.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tract tendering-potential and exploration
Farida The Influence Of Employee Participation On Archive Management At Bandar Lampung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Department
Shek et al. Mapping and auditing organisational knowledge assets using the interactive STOCKS methodology
Silitonga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Future of Work in the Indonesian Public Sector
Cruz Developing a land us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local government: the case of Naga city, Philippines
Obaidullah et al. Reorganization of Parliament Secretariat Barriers to the Capacity Development
Kiester et al. Research plan for pilot studies of the Biodiversity Research Consort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