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9508B - 在无线lan系统中基于多个信道化的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无线终端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lan系统中基于多个信道化的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无线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9508B
CN110999508B CN201880052398.XA CN201880052398A CN110999508B CN 110999508 B CN110999508 B CN 110999508B CN 201880052398 A CN201880052398 A CN 201880052398A CN 110999508 B CN110999508 B CN 1109995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hannels
value
control mode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23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9508A (zh
Inventor
方细姬
崔镇洙
金镇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999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9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9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9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在无线LAN系统中基于多个信道化的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第一无线终端配置控制模式物理协议数据单元(PPDU),该控制模式PPDU包括关于基于在频率轴上依次布置的第一至第六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的编码信息,其中,为所述编码信息指派五比特,并且第一至第六信道中的每一个具有2.16GHz的带宽;以及由第一无线终端基于所述信道带宽来将控制模式PPDU发送到第二无线终端。

Description

在无线LAN系统中基于多个信道化的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以 及使用该方法的无线终端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基于多个信道化的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无线终端。
背景技术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802.11ad标准是在高于60GHz的频带中操作的超高速无线通信标准。信号的覆盖范围为约10米,此外,可支持超过6GHz的吞吐量。由于其操作高频带,所以信号传播主要是射线状传播。当发送(TX)或接收(RX)的天线波束朝着强空间信号路径对准时,信号质量可改进。
IEEE 802.11ad标准提供用于天线波束对准的波束成形训练过程。IEEE 802.11ay是基于IEEE 802.11ad标准以20Gbps或更高的吞吐量为目标开发的下一代标准。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说明书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改进的性能的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中基于多个信道化的信道发送帧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无线终端。
技术方案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在WLAN系统中基于多个信道化的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第一无线终端配置控制模式物理协议数据单元(PPDU),该控制模式PPDU包括关于基于频域上依次布置的第一至第六信道形成的信道的信道带宽的编码信息,为编码信息分配五比特并且第一至第六信道中的每一个具有2.16GHz的带宽;以及由第一无线终端基于该信道带宽将控制模式PPDU发送到第二无线终端。
有益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在具有改进的性能的WLAN系统中基于多个信道化的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无线终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2是示出IEEE 802.11所支持的WLAN系统的分层架构的概念图。
图3是示出WLAN系统中支持EDCA的STA的概念图。
图4是示出根据EDCA的退避过程的概念图。
图5示出WLAN系统中的帧传输过程。
图6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在WLAN系统中发送帧的无线终端的概念图。
图7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在WLAN系统中被信道化以发送帧的多个信道。
图8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EDMG PPDU的格式。
图9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在WLAN系统中基于多个信道化的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适用于的无线装置的框图。
图11是示出处理器中所包括的装置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示例性目的而提供了上述特征和以下详细描述以方便本说明书的说明和理解。即,本说明书不限于这种实施方式,因此可按照其它形式来具体实现。以下实施方式是仅用于完整地公开本说明书的示例,并且旨在将本说明书传达给本说明书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因此,在存在多种方式来实现本说明书的构成元件的情况下,有必要澄清的是,可使用这些方法或其任何等同物当中的特定方法来实现本说明书。
当在本说明书中提及特定配置包括特定元件时,或者当提及特定处理包括特定步骤时,其意指还可包括其它元件或其它步骤。即,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方式,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的概念。此外,为帮助理解本发明而描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其互补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具有本说明书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常用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此外,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不应从过度理想化或形式化意义上解释。以下,参照附图来描述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无线局域网的结构的概念图。图1的(A)示出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的基础设施基本服务集(BSS)的结构。
参照图1的(A),图1的(A)的WLAN系统10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基础设施BSS 100和105(以下称为BSS)。作为成功地同步以彼此通信的接入点(AP)和站(STA)(例如,AP 125和STA1 100-1)的集合的BSS 100和105不是指示特定区域的概念。
例如,BSS 100可包括一个AP 110以及可与一个AP 110有关的一个或更多个STA100-1。BSS 105可包括可与一个AP 130有关的一个或更多个STA 105-1和105-2。
基础设施BSS 100、105可包括至少一个STA、提供分布式服务的AP 125、130以及连接多个AP的分布式系统(DS)120。
分布式系统120可实现通过连接多个BSS 100和105来扩展的扩展服务集(ESS)140。ESS 140可用作指示通过经由分布式系统120连接一个或更多个AP 110或130而配置的一个网络的术语。包括在一个ESS 140中的AP可具有相同的服务集标识(SSID)。
门户150可用作将无线LAN网络(IEEE 802.11)与另一网络(例如,802.X)连接的桥梁。
在图1的(A)所示的BSS中,可实现AP 110和130之间的网络以及AP 110和130与STA100-1、105-1和105-2之间的网络。
图1的(B)示出例示IBSS的概念图。参照图1的(B),与图1的(A)中不同,图1的(B)的WLAN系统15能够在AP 110和130不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在STA之间配置网络来执行通信。当在AP 110和130不存在的情况下通过也在STA之间配置网络来执行通信时,网络被定义为自组织网络或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
参照图1的(B),IBSS是在自组织模式下操作的BSS。由于IBSS不包括接入点(AP),所以不存在在中心执行管理功能的集中式管理实体。即,在IBSS 15中,STA 150-1、150-2、150-3、155-4和155-5通过分布式方式来管理。
在IBSS中,所有STA 150-1、150-2、150-3、155-4和155-5可被构成为可移动STA,并且不被允许访问DS以构成自包含网络。
作为包括遵循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的介质访问控制(MAC)以及用于无线电介质的物理层接口的预定功能介质,STA可用作包括所有AP和非AP站(STA)的含义。
STA可被称为诸如移动终端、无线装置、无线发送/接收单元(WTRU)、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移动订户单元的各种名称,或者简称为用户。
图2是示出IEEE 802.11所支持的WLAN系统的分层架构的概念图。参照图2,WLAN系统的分层架构可包括物理介质相关(PMD)子层200、物理层会聚过程(PLCP)子层210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220。
PLCP子层200可用作在多个STA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传输接口。PLCP子层210被实现为使得MAC子层220相对于PMD子层200以最小的依赖性操作。
PMD子层200、PLCP子层210和MAC子层220可在概念上包括相应管理实体。例如,MAC子层220的管理实体被称为MAC层管理实体(MLME)225。物理层的管理实体被称为PHY层管理实体(PLME)215。
管理实体可提供用于执行层管理操作的接口。例如,PLME 215可连接到MLME225以执行PLCP子层210和PMD子层200的管理操作。MLME 225可连接到PLME215以执行MAC子层220的管理操作。
可存在STA管理实体(SME)250以执行适当的MAC层操作。SME 250可作为独立于各个层的构成元件来操作。PLME 215、MLME 225和SME 250可基于原语来相互发送和接收信息。
各个子层的操作简要描述如下。例如,PLCP子层210将在MAC子层220与PMD子层200之间根据MAC层的指令从MAC子层220接收的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传送到PMD子层200,或者将来自PMD子层200的帧传送到MAC子层220。
PMD子层200是PLCP子层并且可在多个STA之间通过无线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从MAC子层220传送的MPDU在PLCP子层210中被称为物理服务数据单元(PSDU)。尽管MPDU与PSDU相似,如果传送通过将多个MPDU聚合而获得的聚合MPDU(AMPDU),则MPDU可分别不同于PSDU。
PLCP子层210在从MAC子层220接收PSDU并将其传送到PMD子层200的过程中添加包括物理层的收发器所需的信息的附加字段。在这种情况下,添加到PSDU的字段可以是PLCP前导码、PLCP头以及使卷积编码器返回到零状态所需的尾比特。
PLCP子层210将上述字段添加到PSDU以生成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并通过PMD子层200将PPDU发送到接收站。接收站接收PPDU以通过从PLCP前导码和PLCP头获得恢复数据所需的信息来执行恢复。
图3是示出WLAN系统中支持EDCA的STA的概念图。
在WLAN系统中,执行增强分布式信道接入(EDCA)的STA(或AP)可根据为业务数据预定义的多个用户优先级别来执行信道接入。
用于基于多个用户优先级别传输服务质量(QoS)数据帧的EDCA可被定义为四个接入类别(以下称为“AC”)(背景(AC_BK)、尽力(AC_BE)、视频(AC_VI)和语音(AC_VO))。
基于EDCA执行信道接入的STA可映射从逻辑链路控制(LLC)层离开并到达介质访问控制(MAC)层的业务数据(即,MAC服务数据单元(MSDU)),如下面表1所示。表1是指示用户优先级别与AC之间的映射的示例性表。
[表1]
优先级 用户优先级 接入类别(AC)
1 AC_BK
2 AC_BK
0 AC_BE
3 AC_BE
4 AC_VI
5 AC_VI
6 AC_VO
7 AC_VO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为各个AC定义传输队列和信道接入参数集。可基于为各个AC不同地设定的信道接入参数集来实现多个用户优先级。
当执行用于发送属于各个AC的帧的退避过程时,基于EDCA执行信道接入的STA可使用仲裁帧间空间(AIFS)[AC]、CWmin[AC]和CWmax[AC]中的每一个,代替与用于基于分布式协调功能(DCF)的退避过程的参数对应的DCF帧间空间(DIFS)、CWmin和CWmax。
作为参考,下表2中作为示例示出与各个AC对应的参数的默认值。
[表2]
AC CWmin[AC] CWmax[AC] AIFS[AC] TXOP限制[AC]
AC_BK 31 1023 7 0
AC_BE 31 1023 3 0
AC_VI 15 31 2 3.008ms
AC_VO 7 15 2 1.504ms
在各个AC的退避过程中使用的EDCA参数可被设定为默认值,或者在承载于从AP到各个STA的信标帧上的情况下被转发到各个STA。随着AIFS[AC]和CWmin[AC]值减小,给予更高的优先级,因此,信道接入延迟缩短,因此允许在给定业务环境中使用更多频带。
EDCA参数集元素可包括关于各个AC的信道接入参数的信息(例如,AIFS[AC]、CWmin[AC]、CWmax[AC])。
在STA发送帧的同时在STA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生成新退避计数器的EDCA退避过程与现有DCF退避过程类似。
可基于不同的EDCA参数来执行针对各个AC区分的退避过程。EDCA参数可成为用于区分各种用户优先级的业务的信道接入的重要手段。
为各个AC定义的EDCA参数值的适当配置可在优化网络性能的同时根据业务的优先级增加传输效果。因此,AP可执行对EDCA参数的总体管理和调节功能以确保对参与网络的所有STA的媒体访问。
在本说明书中,为业务数据(或业务)预定义(或预先指派)的用户优先级别可被称为业务标识符(以下,“TID”)。
业务数据的传输优先级别可基于用户优先级别来确定。参照表1,具有最高用户优先级别的业务数据的业务标识符(TID)可被设定为7。即,业务标识符(TID)设定为7的业务数据可被理解为具有最高传输优先级别的业务。
参照图3,一个STA(或AP)300可包括虚拟映射器310、多个传输队列320至350和虚拟冲突处理机360。
图3的虚拟映射器310可用于根据上面所示的表1将从LLC层接收的MSDU映射到与各个AC对应的传输队列。
图3的多个传输队列320至350可用作用于一个STA(或AP)内的无线介质的信道接入的单独EDCA竞争实体。
例如,图3的AC VO类型的传输队列320可包括用于第二STA(未示出)的一个帧321。AC VI类型的传输队列330可根据帧要发送到物理层的次序包括用于第一STA(未示出)的三个帧331至333以及用于第三STA(未示出)的一个帧334。
图3的AC BE类型的传输队列340可根据帧要发送到物理层的次序包括用于第二STA(未示出)的一个帧341、用于第三STA(未示出)的一个帧342和用于第二STA(未示出)的一个帧343。AC BK类型的传输队列350可不包括要发送到物理层的帧。
例如,可基于下式1以及各个AC的信道接入参数集(即,表2中的AIFS[AC]、CWmin[AC]和CWmax[AC])单独地计算AC VO类型的传输队列320、AC VI类型的传输队列330、AC BE类型的传输队列340和AC BK类型的传输队列350的内部退避值。
STA 300可基于传输队列320、330、340和350中的每一个的内部退避值来执行内部退避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完成内部退避过程的传输队列可被理解为与主AC对应的传输队列。
包括在与主AC对应的传输队列中的帧可在传输机会(以下,“TXOP”)期间被发送到另一实体(例如,另一STA或AP)。当存在同时完成退避过程的两个或更多个AC时,可根据包括在虚拟冲突处理机360中的功能(EDCA功能(EDCAF))来协调AC之间的冲突。
即,当AC之间发生冲突时,包括在具有较高优先级别的AC中的帧可首先发送。另外,其它AC可增加竞争窗口值并且可更新设定为退避计数的值。
当发送主AC的传输队列中缓冲的一个帧时,STA可确定STA是否可在同一AC中发送下一帧并且甚至可在TXOP的剩余时间期间接收下一帧的ACK。在这种情况下,STA尝试在SIFS时间间隔之后发送下一帧。
可在AP和STA中将TXOP限制值设定为默认值,或者可将与TXOP限制值关联的帧从AP发送到STA。当要发送的数据帧的大小超过TXOP限制值时,STA可将帧分段为多个较小的帧。随后,可在不超过TXOP限制值的范围内发送分段的帧。
图4是示出根据EDCA的退避过程的概念图。
STA可基于分布式协调功能(以下,“DCF”)来共享无线介质。DCF是用于控制STA之间的冲突的接入协议,并且可使用载波侦听多路接入/冲突避免(以下,“CSMA/CA”)。
当通过DCF确定在DCF帧间空间(DIFS)期间不使用无线介质时(即,当无线介质空闲时),STA可获得通过无线介质发送内部确定的MPDU的权利。例如,内部确定的MPDU可被理解为图3所示的主AC的传输队列中所包括的帧。
当通过DCF确定在DIFS期间另一STA使用无线介质时(即,当无线介质繁忙时),STA可等待直至无线介质空闲,以便获得通过无线介质发送内部确定的MPDU的权利。
随后,STA可从无线介质切换为空闲状态的时间推迟对DIFS的信道接入。然后,STA可等待退避计数器中设定的竞争窗口(以下,“CW”)。
为了根据EDCA执行退避过程,各个STA可在退避计数器中设定在竞争窗口(CW)内任意选择的退避值。例如,各个STA的退避计数器中设定的根据EDCA执行退避过程的退避值可与在内部退避过程中用来确定各个STA的主AC的内部退避值关联。
另外,各个STA的退避计数器中设定的退避值可以是在各个STA的退避计数器中基于下式1以及各个AC的信道接入参数集(即,表2中的AIFS[AC]、CWmin[AC]和CWmax[AC])为各个STA的主AC的传输队列新设定的值。
在本说明书中,以时隙时间表示各个STA所选择的退避值的时间可被解释和理解为图4中的退避窗口。
各个STA可执行倒计时以按时隙时间减小退避计数器中设定的退避窗口。在多个STA当中,设定有相对最短的退避窗口的STA可获得传输机会(以下,“TXOP”),这是占用无线介质的权利。
在TXOP的时间周期期间,剩余STA可暂停倒计时。剩余STA可等待直至TXOP的时间周期期满。在TXOP的时间周期期满之后,剩余STA可继续暂停的倒计时操作以便占用无线介质。
根据基于DCF的传输方法,可防止当多个STA同时发送帧时可能发生的STA之间的冲突。然而,使用DCF的信道接入方法没有传输优先级别(即,用户优先级别)的概念。即,使用DCF不能保证STA要发送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oS)。
为了解决此问题,在802.11e中定义了作为新协调功能的混合协调功能(以下,“HCF”)。新定义的HCF具有比使用DCF的现有信道接入性能更加增强的性能。为了增强QoS,HCF可一起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信道接入方法:轮询方法的HCF控制的信道接入(HCCA)和基于竞争的增强分布式信道接入(EDCA)。
参照图4,可假设STA尝试发送缓冲的业务数据。为各个业务数据设定的用户优先级别可如表1中区分。STA可包括映射到表1所示的用户优先级别的四种类型(AC_BK、AC_BE、AC_VI和AC_VO)的输出队列。
STA可基于仲裁帧间空间(AIFS)而非现有DCF帧间空间(DIFS)来发送业务数据。
以下,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无线终端(即,STA)可以是能够支持WLAN系统和蜂窝系统二者的装置。即,无线终端可被解释为支持蜂窝系统的UE或支持WLAN系统的STA。
为了方便理解本说明书,描述802.11中提及的帧间间距。例如,帧间间距(IFS)可对应于减小的帧间空间(RIFS)、短帧间空间(SIFS)、PCF帧间空间(PIFS)、DCF帧间空间(DIFS)、仲裁帧间空间(AIFS)或扩展帧间空间(EIFS)。
帧间间距(IFS)可根据STA的物理层所指定的属性来确定,而与STA的比特率无关。在IFS当中,对于各个物理层,AIFS以外的IFS可被理解为固定值。
AIFS可被设定为与映射到表2中所示的用户优先级别的四种类型的传输队列对应的值。
在上述IFS当中,SIFS具有最短时间间隙。因此,当占用无线介质的STA需要在执行帧交换序列的周期期间维持介质的占用而不被另一STA中断时,可使用SIFS。
即,通过在帧交换序列内的传输之间使用最短间隙,STA可被指派优先级以完成正在进行的帧交换序列。另外,使用SIFS接入无线介质的STA可从SIFS的边界立即开始传输,而无需确定介质是否繁忙。
用于特定物理(PHY)层的SIFS的持续时间可基于SIFSTime参数来定义。例如,根据IEEE 802.11a、IEEE 802.11g、IEEE 802.11n和IEEE 802.11ac,在物理(PHY)层中SIFS具有16μs的值。
在SIFS之后可使用PIFS以便向STA提供第二高的优先级别。即,PIFS可用于获得接入无线介质的优先级。
STA可基于DCF来使用DIFS发送数据帧(MPDU)和管理帧(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在所接收的帧和退避时间期满之后,当通过CS机制确定介质空闲时,STA可发送帧。
图5示出WLAN系统中的帧传输过程。
参照图4和图5,WLAN系统中的STA 510、520、530、540和550可在STA 510、520、530、540和550中的每一个的退避计数器中单独地设定退避值以便根据EDCA执行退避过程。
STA 510、520、530、540和550中的每一个可在等待以时隙时间表示设定的退避值的时间(即,图4中的退避窗口)之后尝试执行传输。
此外,STA 510、520、530、540和550中的每一个可通过倒计时按时隙时间减小退避窗口。各个STA可单独地执行对无线介质的信道接入的倒计时。
各个STA可在各个STA的退避计数器中单独地设定与退避窗口对应的随机退避时间(Tb[i])。具体地,退避时间(Tb[i])对应于伪随机整数值并且可由下式1计算。
[式1]
Tb[i]=Random(i)×SlotTime
式1中的Random(i)表示使用均匀分布并生成介于0和CW[i]之间的随机整数的函数。CW[i]可被解释为在最小竞争窗口(CWmin[i])和最大竞争窗口(CWmax[i])之间选择的竞争窗口。
例如,最小竞争窗口(CWmin[i])和最大竞争窗口(CWmax[i])可对应于表2中的默认值CWmin[AC]和CWmax[AC]。
对于初始信道接入,STA可选择介于0和CWmin[i]之间的随机整数,CW[i]被设定为CWmin[i]。在这种情况下,所选随机整数可被称为退避值。
在式1中,i可被解释为与表1中的用户优先级别对应。即,为STA缓冲的业务可基于为式1中的i设定的值被解释为与表1中的AC_VO、AC_VI、AC_BE和AC_BK中的任一个对应。
式1中的SlotTime可用于提供足够的时间以便于发送STA的前导码被邻近STA检测到。式1中的SlotTime可用于定义上述PIFS和DIFS。例如,SlotTime可为9μs。
例如,当用户优先级别(i)为7时,AC_VO类型的传输队列的初始退避时间(Tb[7])可以是以时隙时间表示在0和CWmin[AC_VO]之间选择的退避值的时间。
当根据退避过程在STA之间发生冲突时(或者当没有接收到所发送的帧的ACK帧时),STA可通过下式2重新计算增加的退避时间(Tb[i]’)。
[式2]
CWnew[i]=((CWold[i]+l)×PF)-1
参照式2,可基于先前竞争窗口(CWold[i])来计算新竞争窗口(CWnew[i])。式2中的PF可根据IEEE 802.11e中定义的过程来计算。例如,式2中的PF可被设定为2。
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加的退避时间(Tb[i]’)可被解释为以时隙时间表示在0和新竞争窗口(CWnew[i])之间选择的随机整数(即,退避值)的时间。
可从AP通过作为管理帧的QoS参数集元素来用信号通知图5中提及的CWmin[i]、CWmax[i]、AIFS[i]和PF值。CWmin[i]、CWmax[i]、AIFS[i]和PF值可以是由AP和STA预设的值。
参照图5,第一STA 510至第五STA 550的水平轴(t1至t5)可指示时间轴。第一STA510至第五STA 550的垂直轴可指示退避时间。
参照图4和图5,如果特定介质从占用或繁忙状态改变为空闲状态,则多个STA可尝试发送数据(或帧)。
这里,为了使STA之间的冲突最小化,各个STA可根据式1选择退避时间(Tb[i])并且可在等待与所选退避时间对应的时隙时间之后尝试传输。
当发起退避过程时,各个STA可按时隙时间单独地对所选退避计数器时间进行倒计时。各个STA可在执行倒计时的同时连续地监测介质。
当确定无线介质被占用时,STA可暂停倒计时并且可等待。当确定无线介质空闲时,STA可继续倒计时。
参照图5,当用于第三STA 530的帧到达第三STA 530的MAC层时,第三STA 530可确定在DIFS期间介质是否空闲。当确定在DIFS期间介质空闲时,第三STA 530可向AP(未示出)发送帧。这里,尽管图5示出DIFS作为帧间空间(IFS),但应该注意的是,本说明书将不限于此。
在从第三STA 530发送帧的同时,剩余STA可检查介质的占用状态并且可等待帧的传输周期。帧可到达第一STA 510、第二STA 520和第五STA 550中的每一个的MAC层。当确定介质空闲时,各个STA可等待DIFS,然后可对各个STA单独地选择的退避时间倒计时。
图5示出第二STA 520选择最短退避时间并且第一STA 510选择最长退避时间。图5示出在第二STA 520所选择的退避时间的退避过程完成并且帧的传输开始时的时间(T1),第五STA 550的剩余退避时间比第一STA 510的剩余退避时间短。
当介质被第二STA 520占用时,第一STA 510和第五STA 550可暂停退避过程并且可等待。当第二STA 520结束占用介质时(即,当介质返回到空闲时),第一STA 510和第五STA 550可等待DIFS。
随后,第一STA 510和第五STA 550可基于暂停的剩余退避时间来继续退避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五STA 550的剩余退避时间比第一STA 510的剩余退避时间短,所以第五STA 550可在第一STA 510之前完成退避过程。
参照图5,当介质被第二STA 520占用时,用于第四STA 540的帧可到达第四STA540的MAC层。当介质空闲时,第四STA 540可等待DIFS。随后,第四STA 540可对第四STA 540所选择的退避时间倒计时。
参照图5,第五STA 550的剩余退避时间可巧合地与第四STA 540的剩余退避时间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在第四STA 540和第五STA 550之间可发生冲突。如果STA之间发生冲突,则第四STA 540和第五STA 550二者可能未接收到ACK并且可能无法发送数据。
因此,第四STA 540和第五STA 550可根据式2单独地计算新竞争窗口(CWnew[i])。随后,第四STA 540和第五STA 550可单独地对根据式2新计算的退避时间倒计时。
当介质然后由于第四STA 540和第五STA 550的传输而处于占用状态时,第一STA510可等待。随后,当介质空闲时,第一STA 510可等待DIFS,然后可继续退避计数。在第一STA 510的剩余退避时间逝去之后,第一STA 510可发送帧。
除了AP和/或STA直接感测介质的物理载波侦听之外,CSMA/CA机制可包括虚拟载波侦听。
虚拟载波侦听用于解决在接入介质时可能发生的任何问题(例如,隐藏节点问题)。对于虚拟载波侦听,WLAN系统的MAC使用网络分配向量(NAV)。NAV是表示介质可用的剩余时间的值,其由当前使用介质或有权使用介质的AP和/或STA指示给另一AP和/或STA。
因此,设定为NAV的值对应于发送帧的AP和/或STA被调度使用介质的周期,并且在该周期期间接收NAV值的STA被禁止接入介质。例如,NAV可根据MAC头中的持续时间字段的值来设定。
图6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在WLAN系统中发送帧的无线终端的概念图。
参照图6,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600可包括虚拟映射器610、多个传输队列620至650、虚拟冲突处理机660以及多个定向天线模块670a至670n。
参照图1至图6,图6中的虚拟映射器610、多个传输队列620至650和虚拟冲突处理机660的描述与图3中的虚拟映射器310、多个传输队列320至350和虚拟冲突处理机360的描述基本上相同。
根据图6的实施方式,无线终端600可具有无线终端中的一组传输队列620、630、640和650与多个定向天线模块670a至670n关联的内部结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定向多吉比特(DMG)天线可包括多个物理天线。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DMG天线可被解释为布置在一个方向上的多个物理(或逻辑)天线的集合。
为了本说明书的清楚和简明描述,第一定向天线模块670a可包括与第一用户终端(未示出)关联的第一DMG天线,第二定向天线模块670b可包括与第二用户终端(未示出)关联的第二DMG天线。
此外,第三定向天线模块670c可包括与第三用户终端(未示出)关联的第三DMG天线,第N定向天线模块770n(n是自然数)可包括与第N STA(N是自然数)关联的第N DMG天线。
以下,假设图6的无线终端600包括五个定向天线模块670a至670e。图6的无线终端600可基于为多个数据帧621、631至634和641至643中的每一个配置的接收地址(以下,“RA”)信息将多个数据帧621、631至634和641至643与多个定向天线模块670a至670n关联。
第一数据帧621可缓冲在AC VO类型的传输队列620中。例如,第一数据帧621可被解释为包括指示第一用户终端(未示出)的RA信息的MPDU。
第二数据帧631至第五数据帧634可缓冲在AC VI类型的传输队列630中。例如,第二至第四数据帧631、632和633可被解释为包括指示第二用户终端(未示出)的RA信息的MPDU。例如,第五数据帧634可被解释为包括指示第一用户终端(未示出)的RA信息的MPDU。
第六数据帧641至第八数据帧643可缓冲在AC BE类型的传输队列640中。例如,第六数据帧641可被解释为包括指示第三用户终端(未示出)的RA信息的MPDU。
例如,第七数据帧642可被解释为包括指示第四用户终端(未示出)的RA信息的MPDU。例如,第八数据帧643可被解释为包括指示第五用户终端(未示出)的RA信息的MPDU。
应该注意的是,图6所示的传输队列中所包括的多个数据帧仅是示例,本说明书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个传输队列中缓冲的数据帧可根据各个数据帧中所包括的RA信息通过相应定向天线模块670a至670n来发送。
例如,第一数据帧621和第五数据帧634可通过第一定向天线模块670a发送。第二至第四数据帧631、632和633可通过第二定向天线模块670b发送。
第六数据帧641可通过第三定向天线模块670c发送。第七数据帧642可通过第四定向天线模块670d发送。第八数据帧643可通过第五定向天线模块670e发送。
传统无线终端可执行全向空闲信道评估(CCA)过程。具体地,传统STA可将在特定时间(例如,DIFS)期间根据全向方法从无线终端的物理层接收的信号的功率级别与预设阈值级别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无线介质的状态。
例如,如果从物理层接收的信号的功率级别低于阈值级别,则无线介质的状态可被确定为空闲。如果从物理层接收的信号的功率级别高于阈值级别,则无线介质的状态可被确定为繁忙。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600可根据定向方法覆盖与多个定向天线模块670a至670n关联的多个方向。具体地,无线终端600可在特定时间内针对与多个方向对应的多个无线电信道执行单独的定向CCA过程。
即,无线终端600可针对多个用户终端(未示出)单独地确定与多个定向天线模块670a至670n关联的多个无线电信道的状态。
以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针对多个方向同时执行的CCA操作可被称为定向CCA过程。
多个定向天线模块670a至670n中的每一个可针对各个用户终端(未示出)与特定方向上的无线电信道关联。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可根据定向法案同时执行多个单独的定向CCA过程。即,可针对多个方向当中的第一方向通过第一定向CCA过程确定第一无线电信道繁忙,可针对第二方向通过第二定向CCA过程确定第二无线电信道空闲。
同样,可通过定向CCA过程确定第N用户终端(未示出)的第N方向上的第N无线电信道空闲(或繁忙)。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可基于与确定为空闲的至少一个无线电信道关联的至少一个定向天线模块来发送主AC的传输队列中所包括的数据(或数据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可基于与确定为空闲的至少一个无线电信道关联的至少一个定向天线模块来将主AC的传输队列中所包括的数据帧和辅AC的传输队列中所包括的数据(或数据帧)一起发送。
另外,尽管未与图6关联地描述,但多个定向天线模块670a至670n可用于接收从其它无线终端发送的无线电信号。
应该注意的是,图6所示的无线终端的内部结构仅是示例,本说明书的无线终端可基于多组传输队列与多个天线模块对应的结构来配置。
图7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在WLAN系统中被信道化以发送帧的多个信道。
图7中的水平轴可表示60GHz频带中的频率(GHz)。图7中的垂直轴可表示相对于最大谱密度的信号电平(dBr)。
参照图7,可在频率上依次分配第一至第六信道(ch#1至ch#6)以便支持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在60GHz频带中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例如,第一至第六信道(ch#1至ch#6)中的每一个的信道间距可为2160MHz。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六信道(ch#1至ch#6)中的每一个的信道中心频率可由式3定义。例如,信道起始频率可为56.16GHz。
[式3]
信道中心频率=信道起始频率+信道间距×信道数
根据式3,第一信道(ch#1)的第一信道中心频率(fc1)可为58.32GHz。例如,图7中的第一信道(ch#1)可被定义为介于57.24GHz和59.40GHz之间的范围。
根据式3,第二信道(ch#2)的第二信道中心频率(fc2)可为60.48GHz。例如,图7中的第二信道(ch#2)可被定义为介于59.40GHz和61.56GHz之间的范围。
根据式3,第三信道(ch#3)的第三信道中心频率(fc3)可为62.64GHz。例如,图7中的第三信道(ch#3)可被定义为介于61.56GHz和63.72GHz之间的范围。
根据式3,第四信道(ch#4)的第四信道中心频率(fc4)可为64.80GHz。例如,图7中的第四信道(ch#4)可被定义为介于63.72GHz和65.88GHz之间的范围。
根据式3,第五信道(ch#5)的第五信道中心频率(fc5)可为66.96GHz。例如,图7中的第五信道(ch#5)可被定义为介于65.88GHz和68.04GHz之间的范围。
根据式3,第六信道(ch#6)的第六信道中心频率(fc6)可为69.12GHz。例如,图7中的第六信道(ch#6)可被定义为介于68.04GHz和70.2GHz之间的范围。
在2016年8月公开的IEEE Draft P802.11-REVmcTM D8.0的第19.3.15节中以及2012年12月公开的IEEE Std 802.11adTM的第21.3.1节、第21.3.2节和附录E中,提供了本文提及的信道化和信道编号的具体细节。
根据本说明书的无线终端可基于为上面图6中示出的多个天线模块670a至670n中的每一个分配的无线电信道来发送帧。这里,无线电信道可被解释为对图7中的多个信道ch#1至ch#6应用信道绑定方案或信道聚合方案的多信道。
以下,将描述报告应用信道绑定或信道聚合的无线电信道的带宽信息以使WLAN系统的性能增益最大化的过程。
图8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增强定向多吉比特(EDMG)PPDU的格式。参照图1至图8,图8示出根据IEEE 802.11ay的EDMG PPDU的格式。
参照图8,EDMG PPDU 800可包括多个字段810至890。可假设根据本说明书的无线终端处于EDMG控制模式。EDMG控制模式下的无线终端可发送控制帧。
例如,控制帧可以是请求发送(RTS)帧。2016年12月批准的第11部分:无线LAN介质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的第9.3.1.2节中提供了RTS帧的详细描述。
在另一示例中,控制帧可以是定向多吉比特清除发送(DMG CTS)帧。在2016年12月批准的第11部分:无线LAN介质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的第9.3.1.14节中提供了DMG DTS帧的详细描述。
在另一示例中,控制帧可以是定向多吉比特清除发送拒绝发送(DMG DTS)帧。在2016年12月批准的第11部分:无线LAN介质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的第9.3.1.15节中提供了DMG DTS帧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EDMG控制模式下的无线终端发送的EDMG PPDU 800可被称为EDMG控制模式PPDU。
EDMG控制模式PPDU 800可包括与非EDMG部分对应的L-STF字段810、L-CEF字段820和L头字段830。
例如,EDMG控制模式PPDU 800的非EDMG部分810、820和830可通过多个信道(例如,图7中的ch#1至ch#6)来复制和发送。例如,EDMG控制模式PPDU800的非EDMG部分810、820和830可通过多个信道(例如,图7中的ch#1至ch#6)中的任一个来发送。
此外,EDMG控制模式PPDU可包括与EDMG部分对应的EDMG头A字段840、数据字段880和TRN字段890。
包括在EDMG控制模式PPDU中的L-STF字段810可被解释为用于分组检测的字段。
包括在EDMG控制模式PPDU中的L-CEF字段820可被解释为用于信道估计的字段。
包括在EDMG控制模式PPDU中的L头字段830可包括下面表3中所示的多个字段。
[表3]
根据传统方法,可使用表3中的四比特加扰器初始化字段将各种控制信息发送到接收终端。
例如,加扰器初始化字段可包括关于控制拖尾的信息以及关于EDMG头A字段的信息。例如,当EDMG控制模式PPDU包括DMG CTS帧、DMG DTS帧或CTS-to-self帧时,加扰器初始化字段可包括关于用于EDMG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信息。
参照图7和图8,当对用于无线终端的多信道应用信道绑定方案时,可使用第一至第六信道(ch#1至ch#6)当中的频率上的多个邻接信道。
此外,当对用于无线终端的多信道应用信道聚合方案时,可使用第一至第六信道(ch#1至ch#6)当中的频率上的多个非邻接信道。
可使用表3中的附加一比特连同表3中的加扰器初始化字段的四比特将关于根据信道绑定方案或信道聚合方案可组合的无线电信道的带宽信息用信号通知给接收终端。
例如,附加一比特可被解释为表3中的差分编码器初始化字段、回合字段或预留比特的一部分。
将参照图9更详细地描述基于总共五比特(即,表3中的加扰器初始化字段的四比特和表3中的附加一比特)发送关于根据信道绑定方案或信道聚合方案可组合的无线电信道的带宽信息的处理。
包括在EDMG控制模式PPDU中的EDMG头A字段840可包括解释EDMG PPDU所需的信息。根据上述假设,当EDMG PPDU是EDMG控制模式PPDU时,EDMG头A字段840中的多个内容在第一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字和第二LDPC码字之间划分。
包括在第一LDPC码字中的内容可被称为EDMG头A1子字段。例如,EDMG头A1子字段可包括六个八位字节。例如,EDMG头A1子字段可包括关于用于发送EDMG PPDU的多个信道(例如,多个2.16GHz信道)的带宽信息、关于主信道的信息、关于EDMG PPDU中所包括的PSDU的长度的信息以及关于TRN字段890的长度的信息。
包括在第二LDPC码字中的内容可被称为EDMG头A2子字段。例如,EDMG头A2子字段可包括三个八位字节。例如,EDMG头A2子字段可包括关于用于发送EDMG PPDU的传输链的数量的信息以及关于循环冗余校验(CRC)的信息。
包括在EDMG控制模式PPDU中的数据字段880可承载PSDU。包括在数据字段880中的PSDU可对应于有效载荷。
包括在EDMG控制模式PPDU中的TRN(训练序列)字段890可包括允许多个STA的发送和接收天线权重向量(AWV)训练的信息。
图9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在WLAN系统中基于多个信道化的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至图9,在步骤S910中,第一无线终端可配置控制模式物理协议数据单元(PPDU),该控制模式PPDU包括关于基于频域上依次布置的第一至第六信道形成的信道的信道带宽的编码信息。
例如,图9中提及的第一至第六信道可对应于图7中的第一至第六信道(ch#1至ch#6)。例如,控制模式PPDU可被解释为图8中提及的EDMG控制模式PPDU 800。
根据图9的实施方式,编码信息可总共包括五比特。这里,总共五比特可对应于包括在EDMG控制模式PPDU中的加扰器初始化字段(即,四比特)和L头字段830中的附加一比特。
如下面表4中所示,编码信息可基于与表3中的加扰器初始化字段(即,四比特)和表3中的回合字段(即,一比特)对应的总共五比特(B0至B4)指示用于第一无线终端要发送的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BW)。
[表4]
例如,表4中的第一至第四比特(B0至B3)可被解释为用于表3中的加扰器初始化字段的比特。例如,表4中的第五比特(B4)可被解释为用于表3中的回合字段的比特。
指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第一值可被设定为不影响表4中提及的现有操作(即,其中B0或B1为00或01)。
当第一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形成的信道的信道带宽可被解释为单个信道的带宽。
例如,第一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0000,即16)。在另一示例中,第一值可被设定为16减1,即15。
当第一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之一的带宽(即,2.16GHz)可如表5中指示。
[表5]
在表5中,“x”可指示使用的信道。在表5中,“-”可指示未用的信道。
当第二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两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4.32GHz或2.16GHz+2.16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绑定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二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0001,即17)。在另一示例中,第二值可被设定为17减1,即16。
当第二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6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两个信道应用信道绑定方案。
[表6]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 - × × - -
- - - - × ×
当第三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两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4.32GHz或2.16GHz+2.16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绑定方案或信道聚合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三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0010,即18)。在另一示例中,第三值可被设定为18减1,即17。
当第三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7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两个信道应用信道绑定方案。
[表7]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 - - × × -
× - - - - ×
当第四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三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6.48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绑定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四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0011,即19)。在另一示例中,第四值可被设定为19减1,即18。
当第四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8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三个信道应用信道绑定方案。
[表8]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 - - × × ×
即,第四值可以是基于第一至第三信道(ch#1至ch#3)形成的第一信道图案和基于第四至第六信道(ch#4至ch#6)形成的第二信道图案的值。
例如,第二无线终端可基于接收控制模式PPDU的传统部分(例如,图8中的810至830)的信道来确定第一信道图案和第二信道图案之一作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
即,第二无线终端可基于预定主信道来接收控制模式PPDU的传统部分(例如,图8中的810至830)。
例如,可假设第二无线终端的主信道是第一至第三信道(ch#1至ch#3)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控制模式PPDU的L头830指示第四值时,第二无线终端可基于第一信道图案来接收控制模式PPDU的L头830之后的剩余字段(例如,图8中的840至890)。
在另一示例中,可假设第二无线终端的主信道是第四至第六信道(ch#4至ch#6)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控制模式PPDU的L头830指示第四值时,第二无线终端可基于第二信道图案来接收控制模式PPDU的L头830之后的剩余字段。
即,当信道带宽的值对应于多个信道图案时,第二无线终端可基于预定主信道来确定多个信道图案中的任一个作为用于第二无线终端的信道带宽。
当第五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三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6.48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绑定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五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0100,即20)。在另一示例中,第五值可被设定为20减1,即19。
当第五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9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三个信道应用信道绑定方案。
[表9]
即,第五值可以是基于第二至第四信道(ch#2至ch#4)形成的信道图案的值。
当第六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三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6.48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绑定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六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0101,即21)。在另一示例中,第六值可被设定为21减1,即20。
当第六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可如表10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三个信道应用信道绑定方案。
[表10]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即,第六值可以是基于第三至第五信道(ch#3至ch#5)形成的信道图案的值。
当第七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四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8.64GHz或4.32GHz+4.32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绑定方案或信道聚合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七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0110,即22)。在另一示例中,第七值可被设定为22减1,即21。
当第七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11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四个信道应用信道绑定方案或信道聚合方案。
[表11]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即,第七值可以是基于第一至第四信道(ch#1至ch#4)形成的信道图案的值。
当第八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四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8.64GHz或4.32GHz+4.32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绑定方案或信道聚合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八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0111,即23)。在另一示例中,第八值可被设定为23减1,即22。
当第八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12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四个信道应用信道绑定方案或信道聚合方案。
[表12]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即,第八值可以是基于第二至第五信道(ch#2至ch#5)形成的信道图案的值。
当第九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四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8.64GHz或4.32GHz+4.32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绑定方案或信道聚合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九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1000,即24)。在另一示例中,第九值可被设定为24减1,即23。
当第九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13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四个信道应用信道绑定方案或信道聚合方案。
[表13]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即,第九值可以是基于第三至第六信道(ch#3至ch#6)形成的信道图案的值。
当第十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两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2.16GHz+2.16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聚合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十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1001,即25)。在另一示例中,第十值可被设定为25减1,即24。
当第十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14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两个信道应用信道聚合方案。
[表14]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 - - × - ×
即,第十值可以是基于第一和第三信道(ch#1和ch#3)形成的第一信道图案和基于第四和第六信道(ch#4和ch#6)形成的第二信道图案的值。
例如,第二无线终端可基于第一无线终端发送控制模式PPDU的传统部分的信道来确定第一信道图案和第二信道图案之一作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
当第十一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两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2.16GHz+2.16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聚合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十一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1010,即26)。在另一示例中,第十一值可被设定为26减1,即25。
当第十一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15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两个信道应用信道聚合方案。
[表15]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 - × - × -
即,第十一值可以是基于第二和第四信道(ch#2和ch#4)形成的第一信道图案和基于第三和第五信道(ch#3和ch#5)形成的第二信道图案的值。
例如,第二无线终端可基于第一无线终端发送控制模式PPDU的传统部分的信道来确定第一信道图案和第二信道图案之一作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
当第十二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两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2.16GHz+2.16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聚合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十二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1011,即27)。在另一示例中,第十二值可被设定为27减1,即26。
当第十二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16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两个信道应用信道聚合方案。
[表16]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 × - - × -
- - × - - ×
即,第十二值可以是基于第一和第四信道(ch#1和ch#4)形成的第一信道图案、基于第二和第五信道(ch#2和ch#5)形成的第二信道图案以及基于第三和第六信道(ch#3和ch#6)形成的第三信道图案的值。
例如,第二无线终端可基于第一无线终端发送控制模式PPDU的传统部分的信道来确定第一信道图案至第三信道图案之一作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
当第十三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两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2.16GHz+2.16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聚合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十三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1100,即28)。在另一示例中,第十三值可被设定为28减1,即27。
当第十三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17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两个信道应用信道聚合方案。
[表17]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 × - - - ×
即,第十三值可以是基于第一和第五信道(ch#1和ch#5)形成的第一信道图案以及基于第二和第六信道(ch#2和ch#6)形成的第二信道图案的值。
例如,第二无线终端可基于第一无线终端发送控制模式PPDU的传统部分的信道来确定第一信道图案和第二信道图案之一作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
当第十四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四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4.32GHz+4.32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绑定方案和信道聚合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十四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1110,即30)。在另一示例中,第十四值可被设定为30减1,即29。
当第十四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18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四个信道应用信道绑定方案和信道聚合方案。
[表18]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即,第十四值可以是基于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信道(ch#1、ch#2、ch#4和ch#5)形成的信道图案的值。
当第十五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四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4.32GHz+4.32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绑定方案和信道聚合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十五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1111,即31)。在另一示例中,第十五值可被设定为31减1,即30。
当第十五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19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四个信道应用信道绑定方案和信道聚合方案。
[表19]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即,第十五值可以是基于第二、第三、第五和第六信道(ch#2、ch#3、ch#5和ch#6)形成的信道图案的值。
当第十六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基于第一至第六信道(即,ch#1至ch#6)当中的四个信道形成的信道带宽(即,4.32GHz+4.32GHz)可被解释为根据信道绑定方案和信道聚合方案的带宽。
例如,第十六值可以是基于五比特(B0至B4)指示的值(11111,即31)。在另一示例中,第十六值可被设定为31减1,即30。
当第十六值被设定为用于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的值时,可如表20中对第一至第六信道(即,图7中的ch#1至ch#6)当中的四个信道应用信道绑定方案和信道聚合方案。
[表20]
ch#2 ch#3 ch#4 ch#5 ch#6
× × - - × ×
即,第十六值可以是基于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信道(ch#1、ch#2、ch#5和ch#6)形成的信道图案的值。
根据图9的实施方式,第一至第六信道(ch#1至ch#6)可以是通过第一无线终端周期性地发送的信标帧针对第二无线终端预先允许的信道。
在另一示例中,第一无线终端可根据WLAN系统的操作环境通过信标帧针对第二无线终端不允许第一至第六信道中的一些。
第一无线终端周期性地发送的信标帧可包括关于是否针对第二无线终端允许信道绑定方案、信道聚合方案或这两个方案的信息。
另外,第一无线终端周期性地发送的信标帧可包括关于针对第二无线终端预先允许的主信道的信息。
在步骤S920中,第一无线终端可基于该信道带宽来发送控制模式PPDU。
例如,可经由单个信道来发送控制模式PPDU的图8中的非EDMG部分(例如,图8中的810至830),其包括控制模式PPDU的在步骤S910中用信号通知的关于信道带宽的信息。
在另一示例中,可经由多个信道(例如,图7中的ch#1至ch#6)来复制并发送控制模式PPDU的图8中的非EDMG部分(例如,图8中的810至830),其包括控制模式PPDU的在步骤S910中用信号通知的关于信道带宽的信息。
例如,可根据在步骤S910中用信号通知的信道带宽来发送控制模式PPDU的图8中的EDMG部分(例如,图8中的840至890)。例如,用于第二无线终端的预定主信道可包括在发送控制模式PPDU的信道带宽中。
从作为接收终端的第二无线终端的角度,步骤S910和S920可如下理解。
第二无线终端可通过预定主信道来接收图8中的非EDMG部分(例如,图8中的810至830)。随后,第二无线终端可将通过预定主信道接收的图8中的非EDMG部分(例如,图8中的810至830)解码。因此,第二无线终端可获得作为控制模式PPDU的剩余部分的图8中的EDMG部分(例如,图8中的840至890)的信道带宽信息。
信道带宽信息可指示多个信道图案。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无线终端可鉴于频率上的预定主信道的位置和信道带宽信息来确定多个信道图案当中的图8中的EDMG部分(例如,图8中的840至890)的信道带宽。
即,第二无线终端可基于在步骤S910中接收的信道带宽信息来接收图8中的EDMG部分(例如,图8中的840至890)。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适用于的无线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10,无线装置可以是能够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STA,其可以是AP或非APSTA。此外,无线装置可对应于上述用户或向用户发送信号的发送终端。
如图10所示,无线装置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和收发器1030。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和收发器1030可被配置为单独的芯片或具有至少两个块/功能的单个芯片。
收发器1030可以是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的装置。当执行特定操作时,仅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任一个可操作,或者发送器和接收器二者可操作。
收发器1030可包括用于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的一个或更多个天线。此外,收发器1030可包括用于放大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的放大器以及用于特定频带上的传输的带通滤波器。
处理器1010可实现本说明书中提出的功能、处理和/或方法。例如,处理器1010可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来执行操作。即,处理器1010可执行图1至图9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操作。
处理器1010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其它芯片组、逻辑电路、数据处理器和/或将基带信号和无线电信号彼此转换的转换器。
存储器1020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存储卡、存储介质和/或其它存储装置。
图11是示出包括在处理器中的装置的示例的框图。
尽管为了描述方便,参考用于发送信号的块描述图11所示的示例,但显而易见的是,相同的块可用于处理接收信号。
数据处理单元1110生成与传输信号对应的传输数据(控制数据和/或用户数据)。来自数据处理单元1110的输出可输入到编码器1120。编码器1120可使用二进制卷积码(BCC)或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技术来执行编码。可包括至少一个编码器1120,并且可根据各种信息(例如,数据流的数量)来确定编码器1120的数量。
来自编码器1120的输出可输入到交织器1130。交织器1130执行将连续比特信号分布在无线电资源(例如,时间和/或频率)上的操作以便防止由于衰落引起的突发错误。可包括至少一个交织器1130,并且可根据各种信息(例如,空间流的数量)来确定交织器1130的数量。
来自交织器1130的输出可输入到星座映射器1140。星座映射器1140执行诸如二相相移键控(BPSK)、四相相移键控(QPSK)和n-正交幅度调制(n-QAM)的星座映射。
来自星座映射器1140的输出可输入到空间流编码器1150。空间流编码器1150执行数据处理以通过至少一个空间流来发送传输信号。例如,空间流编码器1150可对传输信号执行空时块编码(STBC)、循环移位分集(CSD)插入和空间映射中的至少一个。
来自空间流编码器1150的输出可输入到IDFT块1160。IDFT块1160执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
来自IDFT块1160的输出输入到保护间隔(GI)插入器1170,并且来自GI插入器1170的输出输入到图10的收发器1030。
尽管在本说明书中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说明书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本说明书的范围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应该不仅由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且由权利要求的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在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中基于信道化的多个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第一无线终端配置增强定向多吉比特EDMG控制模式物理协议数据单元PPDU,该EDMG控制模式PPDU包括传统头字段L头字段(830)和EDMG头A字段(840),
其中,所述L头字段包括具有1比特的长度的差分编码器初始化字段、具有4比特的长度的加扰器初始化字段、具有10比特的长度的长度字段、具有1比特的长度的分组类型字段、具有5比特的长度的训练长度字段、具有1比特的长度的回合字段、具有2比特的长度的预留字段以及具有16比特的长度的头检查序列HCS字段;以及
由所述第一无线终端基于信道带宽来将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发送到第二无线终端,
其中,
具有5比特的长度并且由所述加扰器初始化字段和回合字段组成的编码信息包括关于基于在频域上依次布置的第一信道至第六信道形成的信道的所述信道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信道至所述第六信道中的每一个具有2.16GHz的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单个信道来发送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所述第一信道至所述第六信道的第一值,当使用三个信道的信道绑定来发送所述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基于所述第一信道至第三信道形成的第一信道图案以及基于第四信道至所述第六信道形成的第二信道图案的第二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三个信道的信道绑定来发送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基于第二信道至第四信道形成的信道图案的第三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三个信道的信道绑定来发送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基于第三信道至第五信道形成的信道图案的第四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四个信道的信道绑定或信道聚合来发送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基于所述第一信道至第四信道形成的信道图案的第五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四个信道的信道绑定或信道聚合来发送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基于第二信道至第五信道形成的信道图案的第六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四个信道的信道绑定或信道聚合来发送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基于第三信道至第六信道形成的信道图案的第七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两个信道的信道聚合来发送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基于所述第一信道和第三信道形成的第一信道图案以及基于第四信道和第六信道形成的第二信道图案的第八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两个信道的信道聚合来发送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基于第二信道和第四信道形成的第一信道图案和基于第三信道和第五信道形成的第二信道图案的第九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两个信道的信道聚合来发送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基于所述第一信道和第四信道形成的第一信道图案、基于第二信道和第五信道形成的第二信道图案以及基于第三信道和第六信道形成的第三信道图案的第十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两个信道的信道聚合来发送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基于所述第一信道和第五信道形成的第一信道图案以及基于第二信道和第六信道形成的第二信道图案的第十一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四个信道的信道绑定和信道聚合来发送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第二信道、第四信道和第五信道形成的信道图案的第十二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四个信道的信道绑定和信道聚合来发送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基于第二信道、第三信道、第五信道和第六信道形成的信道图案的第十三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四个信道的信道绑定和信道聚合来发送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时,在所述编码信息中设定针对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第二信道、第五信道和第六信道形成的信道图案的第十四值。
15.一种第一无线终端,该第一无线终端执行在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中基于信道化的多个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该第一无线终端包括:
收发器,该收发器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
处理器,该处理器连接到所述收发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配置增强定向多吉比特EDMG控制模式物理协议数据单元PPDU,该EDMG控制模式PPDU(800)包括传统头字段L头字段(830)和EDMG头A字段(840),
其中,所述L头字段包括具有1比特的长度的差分编码器初始化字段、具有4比特的长度的加扰器初始化字段、具有10比特的长度的长度字段、具有1比特的长度的分组类型字段、具有5比特的长度的训练长度字段、具有1比特的长度的回合字段、具有2比特的长度的预留字段以及具有16比特的长度的头检查序列HCS字段;并且
基于信道带宽来将所述EDMG控制模式PPDU发送到第二无线终端,
其中,
具有5比特的长度并且由所述加扰器初始化字段和回合字段组成的编码信息包括关于基于在频域上依次布置的第一信道至第六信道形成的信道的所述信道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信道至所述第六信道中的每一个具有2.16GHz的带宽。
CN201880052398.XA 2017-07-06 2018-07-04 在无线lan系统中基于多个信道化的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无线终端 Active CN110999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28981P 2017-07-06 2017-07-06
US201762528971P 2017-07-06 2017-07-06
US62/528,981 2017-07-06
US62/528,971 2017-07-06
US201762530155P 2017-07-08 2017-07-08
US62/530,155 2017-07-08
US201762534695P 2017-07-20 2017-07-20
US62/534,695 2017-07-20
US201762539558P 2017-08-01 2017-08-01
US62/539,558 2017-08-01
US201762544927P 2017-08-14 2017-08-14
US201762544920P 2017-08-14 2017-08-14
US62/544,927 2017-08-14
US62/544,920 2017-08-14
US201762552397P 2017-08-31 2017-08-31
US62/552,397 2017-08-31
US201762554029P 2017-09-05 2017-09-05
US62/554,029 2017-09-05
PCT/KR2018/007536 WO2019009596A1 (ko) 2017-07-06 2018-07-04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채널화된 복수의 채널을 기반으로 프레임을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단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9508A CN110999508A (zh) 2020-04-10
CN110999508B true CN110999508B (zh) 2023-09-08

Family

ID=64950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2398.XA Active CN110999508B (zh) 2017-07-06 2018-07-04 在无线lan系统中基于多个信道化的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无线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1545B2 (zh)
EP (1) EP3606271B1 (zh)
KR (1) KR102301254B1 (zh)
CN (1) CN110999508B (zh)
WO (1) WO20190095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91545B2 (en) * 2017-07-06 2020-09-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on basis of multiple channelized channel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using same
CN115087044B (zh) * 2019-05-08 2024-06-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接入类别创建的方法及装置
KR20230043865A (ko) * 2020-07-28 2023-03-31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멀티 링크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단말
US11997541B2 (en) * 2020-08-11 2024-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bandwidth negotiation
US11606118B2 (en) * 2020-08-27 2023-03-14 Connectify, Inc. Data transfer with multiple threshold actions
KR20220146338A (ko) * 2021-04-23 2022-11-0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다중 링크를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의 송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4325982A1 (en) * 2021-04-30 2024-02-21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links
US20230299931A1 (en) * 2022-03-18 2023-09-21 Mediatek Inc. Channelization Of 60GHz Band For Next-Generation WLAN
KR20240068575A (ko) * 2022-11-10 2024-05-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다중 링크 동기화 전송에서 매체 접근의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4551A1 (ko) * 2015-07-20 2017-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본딩 기반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7043911A1 (ko) * 2015-09-11 2017-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동작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0235495A (zh) * 2017-02-17 2019-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802.11ay中EDMG能力和EDMG操作元素的信道宽度指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38209A2 (en) * 2006-09-26 2008-04-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hysical layer superframe, frame, preamble and control header for ieee 802.22 wran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993953B1 (en) * 2013-05-02 2018-10-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nsing channel dynamically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102046389B1 (ko) 2015-02-12 2019-11-19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Stf를 이용하여 wlan 패킷들을 자동 검출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655112B2 (en) * 2015-04-30 2017-05-16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rame with a header
US20170048844A1 (en) * 2015-08-12 2017-02-16 Xiaogang Che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the he sig-b field spatial resource indication
US10244531B2 (en) * 2015-09-03 2019-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hannelization of sub-carriers
US9992741B2 (en) * 2016-01-11 2018-06-05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grant frame for bandwidth scheduling
US11330465B2 (en) * 2016-05-11 2022-05-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frame
CN115567088A (zh) * 2016-05-12 2023-01-0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在毫米波无线局域网络中波束成形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US20170367099A1 (en) * 2016-06-15 2017-12-21 Laurent Cariou Bandwidth and primary channel indication
CN109196832B (zh) * 2016-07-07 2021-04-30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KR102075766B1 (ko) * 2016-07-15 2020-02-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9565874B (zh) * 2016-07-18 2022-07-12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lan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设备
EP3510819A1 (en) * 2016-09-08 2019-07-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CHANNEL SETUP MECHANISMS AND WAVEFORM DESIGNS FOR MILLIMETER WAVE (mmW) SYSTEMS
US20180183908A1 (en) * 2016-12-27 2018-06-28 Intel IP Corporation Reverse direction signalling for next generation dmg networks
WO2019009669A1 (ko) * 2017-07-06 2019-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채널화된 복수의 채널을 기반으로 송신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단말
US10791545B2 (en) * 2017-07-06 2020-09-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on basis of multiple channelized channel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us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4551A1 (ko) * 2015-07-20 2017-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본딩 기반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7043911A1 (ko) * 2015-09-11 2017-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동작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0235495A (zh) * 2017-02-17 2019-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802.11ay中EDMG能力和EDMG操作元素的信道宽度指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06271A1 (en) 2020-02-05
US20190191414A1 (en) 2019-06-20
WO2019009596A1 (ko) 2019-01-10
US10791545B2 (en) 2020-09-29
CN110999508A (zh) 2020-04-10
KR102301254B1 (ko) 2021-09-13
EP3606271A4 (en) 2020-05-06
EP3606271B1 (en) 2021-01-27
KR20200014427A (ko) 2020-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79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588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frame in WLAN system
CN110999508B (zh) 在无线lan系统中基于多个信道化的信道来发送帧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无线终端
US98440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86373B1 (ko) 멀티 bss에서 데이터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708958B2 (en) Transmitting trigger fram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wireless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KR102331778B1 (ko)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물리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을 포함한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7925514B (zh) 使用触发信息的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终端
US100041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data uni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40095192A (ko) 제한된 타깃 웨이크 시간(r-twt) 서비스 기간들의 조정된 스케줄링 및 시그널링
US20210235447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on basis of plurality of channel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using same
WO2024189759A1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ステ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24128557A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ステ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