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6382B -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96382B CN110996382B CN201911148631.7A CN201911148631A CN110996382B CN 110996382 B CN110996382 B CN 110996382B CN 201911148631 A CN201911148631 A CN 201911148631A CN 110996382 B CN110996382 B CN 1109963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rate
- signal
-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thresh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基于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基于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采用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因此,可以得到相平衡的目标发射功率和目标接收灵敏度,提高网络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终端设备的普及,终端可以在与通信接入点(Access Point,AP)建立通信连接之后,访问该通信接入点所对应的通信网络。
当终端与AP进行通信时,通常以最大发射功率向AP发送信号,并以最小接收灵敏度接收AP发送的信号,从而确保信号质量的同时使其信号接收/发送的信号范围足够大。但当所接收/发送的信号范围足够大时,会对接收/发送所对应的信号范围内的其它设备(如通信接入点或电子设备)造成通信干扰。
目前,为了减小或避免接收/发送的信号范围足够大时,对接收/发送所对应的信号范围内的其它设备(如通信接入点或电子设备)的通信干扰,通常会调整发射功率或接收灵敏度,以减小所接收/发送的信号范围。然而,当发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调整不平衡时,就会降低网络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以得到相平衡的目标发射功率和目标接收灵敏度,提高网络性能。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
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
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射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发射功率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
接收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灵敏度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
数据收发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终端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通过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和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和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可以得到相平衡的目标发射功率和目标接收灵敏度,从而提高网络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调整的场景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调整方法涉及的扫描通信接入点的场景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调整方法涉及的选择通信接入点的界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功率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功率调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敏度调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功率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 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调整系统的场景示意图。如图 1所示,所述功率调整系统可以包括终端集群及通信接入点集群。所述终端集群可以包括多个终端,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终端1、终端2、…、终端n,n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通信接入点集群可以包括多个通信接入点,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通信接入点1、通信接入点2、…、通信接入点n,n为大于0的整数。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图1中的终端1以及为通信接入点1进行描述。
所述终端1可以是具有数据连通性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限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限调制解调器的处理涉笔,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设备、手持设备、个人电脑、平板电脑、车载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等。
所述通信接入点1可以是接入网中的电子设备,例如基站,无线接入点、无线路由、发送/接收点、宏小区、家庭基站或其他支持无线功能的设备,所述通信接入点可以是根据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协议提供无线接入,例如,5G新无线(New Radio,NR)、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增强型LTE、高速分组接入(High SpeedPacketAccess,HSPA)等无线通信协议。
所述终端1通过网络与所述通信接入点1进行通信,所述网络通常是无线网络,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红外网络或蓝牙网络。
当终端1未建立与通信接入点1的通信连接之前或刚建立与通信接入点1 的连接时,终端1通常以初始发射功率向通信接入点1发送数据,以及以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通信接入点1发送的数据。
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可以理解为终端在与通信接入点建立连接时或建立连接之前的初始状态下的发射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在与通信接入点建立连接的过程中,会以一个初始发射功率进行信号发射,所述初始发射功率通常可以是终端发射功率设置的最大功率门限值,以该发射功率的最大功率门限值进行信号发射,信号发射覆盖的范围最大、发射信号的通信质量高。
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可以理解为终端在与通信接入点建立连接时或建立连接之前的初始状态下的接收灵敏度,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在与通信接入点建立连接的过程中,会以一个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信号接收,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通常可以是终端接收灵敏度设置的最小灵敏度门限值,以该发射功率的最小灵敏度门限值进行信号发射,信号接收覆盖的范围最大、接收信号的通信质量高。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场景示意图,当终端1未建立与通信接入点1的通信连接之前或刚建立与通信接入点1 的连接时,终端1通常以初始发射功率向通信接入点1发送数据,终端1以初始发射功率进行信号发射时的信号覆盖范围为图1中虚线圆框所示的“TR1(终端1)”所示区域,在虚线圆框所示的“TR1(终端1)”所示区域中覆盖了除终端1以及通信接入点1之外的至少一个电子设备,如:通信接入点2、通信接入点n、终端2、终端n等。
终端1在以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通信接入点1发送的数据,终端1以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信号发射时的信号覆盖范围为图1中实线圆框所示的“RR1(终端1)”所示区域,实线圆框所示的“RR1(终端1)”所示区域中覆盖了除终端1以及通信接入点1之外的至少一个电子设备,如:通信接入点2、通信接入点n、终端2、终端n等。
当终端1检测到与通信接入点1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之后,可以对上行链路中(终端1到通信接入点1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终端1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可以理解为终端1对在发射信号的过程中需要对上行链路(终端1到通信接入点1间的通信链路)通信质量所进行监测的周期时间,例如第一监测时长可以是5s,即终端1在建立与通信站点1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之后,对终端发射信号的通信质量监测5s。
终端1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获取到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之后,可以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
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可以理解为反映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的相关通信参数的集合,例如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含发射速率、发射天线的信号能量、信道特征、数据丢包率、数据重传率等至少一个通信参数。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所对应的参数特征(如参考指示值、参考指示范围、参考指示距离等)可以表征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所述发射参考信息可以理解为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相对应的指示信息,所述发射参考信息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包含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如参考指示值、参考指示范围、参考指示距离等)。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1可以预设发射参考指示信息,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为终端1在保证当前与通信接入点1的正常通信时所对应的门限指示信息或临界指示信息。当终端所监测到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满足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时,即认为当前终端与通信接入点的上行链路所对应的通信状态正常。反之,当终端所监测到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不满足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时,即认为当前终端与通信接入点的上行链路所对应的通信状态异常。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获取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功率调整模型中,输出发射指示功率。
其中,通过预先获取大量样本数据,提取特征信息,并对所述样本数据进行标注,所述特征信息包含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发射天线的发射速率、发射天线的信号能量、发射过程中的数据丢包率、发射过程中的数据重传率等),创建功率调整模型。所述功率调整模型可以是使用大量的样本数据训练出来的,如功率调整模型可以是基于LR(Logistic Regression,逻辑回归模型)、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决策树、朴素贝叶斯分类器、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RN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递归神经网络)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实现,基于已经标注的样本数据对功率调整模型进行训练,可以得到训练好的功率调整模型。
终端1将当前发射功率从初始发射功率调整至所述发射指示功率,以所述发射指示功率进行数据的发送,并获取下一监测周期-第一监测时长内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当所述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匹配时,确定所述发射指示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匹配,可以理解为所述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与在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数特征(如参考指示值、参考指示范围、参考指示距离等)进行匹配处理,如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含两个通信参数:通信参数A1、通信参数B1。通信参数A1在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数特征为参考指示值A、通信参数B1在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数特征为参考指示距离 B。
所述匹配处理的方式可以是终端1对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与在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数特征计算相似度;可以是对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与在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数特征计算相似距离。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1对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与在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数特征计算相似度时,可以是设置相似度阈值,例如设置相似度阈值为0.95,以上述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含两个通信参数:通信参数A1、通信参数B1为例,计算通信参数A1与参考指示值A的相似度1,计算通信参数B1与参考指示值B的相似度2,当相似度1、相似度2 均达到相似度阈值为0.95时,确认所述发射指示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1对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与在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数特征计算相似距离时,可以是设置相似距离阈值,例如设置相似距离阈值为10,以上述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含两个通信参数:通信参数A1、通信参数B1为例,计算通信参数A1与参考指示值A 的相似差值(例如A1与A的差值),然后计算所述相似差值与该通信参数A 预设的相似系数的乘积。该乘积即通信参数A1与参考指示值A的的相似距离。当所述通信参数A1与参考指示值A的相似距离与所述通信参数B1与参考指示值B的相似距离均小于相似距离阈值时,确认所述发射指示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其中,当所述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不匹配时,对所述发射指示功率进行微调,所述微调可以理解为设置微调所对应的步长,基于所述步长对所述发射指示功率进行微调,直至下一监测周期-第一监测时长内所述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匹配时,确定当前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当终端1检测到与通信接入点1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之后,在第二监测时长内对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下行链路(终端到通信接入点间的通信链路)通信质量所对应的至少一项通信参数进行监测,以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包含所述至少一项通信参数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终端1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
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为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相对应的指示信息,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可是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包含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如参考指示值、参考指示范围、参考指示距离等)。
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可以理解为,终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之后得到的接收灵敏度。其中,终端工作在目标接收灵敏度率下,对与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如除本终端之外的通信接入点以及终端等)的信号干扰较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获取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输至预先训练好的功率调整模型中,输出接收指示灵敏度。
其中,所述输出接收指示灵敏度的功率调整模型与所述输出发射指示功率的模型可以是同一模型。
通过预先获取大量样本数据,提取特征信息,并对所述样本数据进行标注,所述特征信息包含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码功率、接收的信号的误码率等),创建功率调整模型。基于已经标注的样本数据对功率调整模型进行训练,可以得到训练好的功率调整模型。
终端1将当前接收灵敏度从初始接收灵敏度调整至所述接收指示灵敏度,以所述接收指示灵敏度进行数据的接收,并获取下一监测周期-第二监测时长内的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当所述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匹配时,确定所述接收指示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可选的,所述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匹配,可以理解为所述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与在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数特征(如参考指示值、参考指示范围、参考指示距离等)进行匹配处理,如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含两个通信参数:通信参数A1、通信参数B1。通信参数A1在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数特征为参考指示值A、通信参数B1在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数特征为参考指示距离 B。
所述匹配处理的方式可以是终端1对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与在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数特征计算相似度;可以是对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与在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数特征计算相似距离。
终端1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终端1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场景示意图,终端对初始发射功率以及初始灵敏度回退调整结束之后,终端1以目标发射功率进行信号发射时的信号覆盖范围为图1中实线圆框所示的“TR2(终端1)”所示区域,缩小了发射信号以及接收信号所对应的覆盖范围,在虚线圆框所示的“TR2(终端1)”所示区域中覆盖了终端1以及通信接入点1。终端1以目标接收灵敏度进行信号发射时的信号覆盖范围为图1中实线圆框所示的“RR2(终端1)”所示区域,实线圆框所示的“RR2(终端1)”所示区域中覆盖了终端1以及通信接入点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通过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和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和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从而得到相平衡的目标发射功率和目标接收灵敏度,可以提高网络性能,避免终端性能的浪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特提出了一种功率调整方法,该方法可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实现,可运行于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功率调整装置上。该计算机程序可集成在应用中,也可作为独立的工具类应用运行。
具体的,该功率调整方法包括:
步骤101: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所述通信接入点是指终端(也可称站点)接入通信网络的设备,通常该通信接入点可以是具备无线至有线的桥接功能的设备。以通信网络为无线局域网 (WLAN)为例,该通信接入点可以将无线帧格式转化为有线帧格式以传输至有线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接入点可以是路由器、网关等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内置有WI-FI模块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可以理解为终端对在发射信号的过程中需要对上行链路 (终端到通信接入点间的通信链路)通信质量所进行监测的周期时间,例如第一监测时长可以是5s,即终端在建立与通信站点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之后,对终端发射信号的通信质量监测5s。
其中,终端对在发射信号的过程中对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时,可以是对用于表征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所对应的通信参数进行监测,具体可以对诸如发射速率、发射天线的信号能量、信道特征、数据丢包率、数据重传率等通信参数进行测量。
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可以理解为终端在与通信接入点建立连接时或建立连接之前的初始状态下的发射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在与通信接入点建立连接的过程中,会以一个初始发射功率进行信号发射,所述初始发射功率通常可以是终端发射功率设置的最大功率门限值,以该发射功率的最大功率门限值进行信号发射,信号发射覆盖的范围最大、发射信号的通信质量高。
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可以理解为反映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的相关通信参数的集合,例如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含发射速率、发射天线的信号能量、信道特征、数据丢包率、数据重传率等至少一个通信参数。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所对应的参数特征可以表征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具体的,终端通过获取用户针对通信站点的连接密码,向通信接入点发送携带有所述连接密码的通信连接请求。通信接入点在接收到通信连接请求之后,对通信连接请求携带的连接密码进行鉴权验证,当鉴权验证通过之后,即可建立与终端的通信连接。
可选的,终端向通信接入点发送通信连接请求以及待与通信接入点通信连接建立之后的数据通信,可以是基于诸如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等数据传输协议或802.11无线网络协议,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虚拟专用网络 (VirtualPrivate Network,VPN)、网际协议安全(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sec) 等常规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通信数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通信接入点在终端鉴权验证通过之后,可以获取终端的设备标识,所述设备标识包括但不限于id、MAC地址、IP地址、数字证书、编号等。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在向通信接入点发送通信连接请求时,所述通信连接请求会携带终端的设备标识。通信接入点将所述设备标识保存至通信接入点的本地配置文件中,以实现通信接入点与所述终端的关联,所述本地配置文件包含至少一个终端所对应的设备标识。以使的终端在下次访问通信接入点时,可以通过所述设备标识勿需鉴权认证即可直接建立与通信接入点的通信连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终端开启通信扫描功能,扫描当前通信网络下的所有通信接入点。以当前通信网络为wifi网络来举例,其中,终端可以是通过wifi manage(wifi管理器)中的scan方法来扫描当前的通信接入点,当扫描到至少一个通信接入点时,会通过wifi manage(wifi管理器)的回调函数将扫描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入点的扫描结果返回,所述扫描结果会封装成一个列表,该列表中的各项就是扫描到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入点中各通信接入点的设备标识(id、MAC地址、IP地址、数字证书、编号等)。当未扫描到通信接入点时,则通过回调函数返回的结果为Null(空)。终端可以在当前显示界面向用户以列表的形式展示扫描到的全部或部分通信接入点所对应的设备标识。
具体的,终端所包含的wifi manage(wifi管理器)中的scan方法通常可以对应两种扫描方式: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通过scan方法可以找出终端所在区域存在的各通信网络(wifi网络)所对应的通信接入点。
当终端通过scan方法采用被动扫描的方式可以节省终端的电量消耗,通常终端在电量不足或处于低功耗模式(例如省电模式)下可以采用被动扫描的方式,即在终端支持的各个通信信道间不断切换,以监听各信道上的由通信接入点广播的信标帧,所述信标帧用于向接收到该信标帧的设备当前通信接入点所对应的通信网络的存在。当接收到各信道上的至少一个信标帧时,终端将所述至少一个信标帧保存,然后对所述至少一个信标帧中各信标帧进行解析以得到信标帧所对应的通信接入点的相关信息,例如通信接入点的设备标识、通信接入点的功率限制、上下行最高速率等信息。
当终端通过scan方法采用主动扫描的方式扫描当前的通信接入点时,终端会在终端支持的每个通信信道上广播探测请求帧,所述探测请求帧用于请求通信接入点接收到各探测请求帧后作出响应。接收到该探测请求帧的各通信接入点会向终端返回探测响应帧。此时,终端就可以接收到至少一个通信接入点的探测响应帧,终端将所述至少一个探测响应帧保存,然后对所述至少一个探测响应帧中各探测响应帧进行解析以得到探测响应帧所对应的通信接入点的相关信息,例如通信接入点的设备标识、通信接入点的功率限制、上下行最高速率等信息。
例如:以终端为手机进行说明,终端-手机可以是通过所包含的wifi manage(wifi管理器)中的scan方法-主动扫描的方式扫描当前的通信接入点,终端- 手机支持的通信信道分别为:信道1、信道2以及信道3。终端会在终端支持的信道1、信道2以及信道3上依次广播探测请求帧。如图3所示,图3是终端扫描通信接入点涉及的场景图,图3中涉及到3个通信接入点,分别是信道1对应通信接入点1、信道2对应通信接入点2以及信道3对应通信接入点3。在终端依次发送广播探测请求帧之后,通信接入点1、通信接入点2以及通信接入点 3均接收到所述探测请求帧,并基于广播探测请求帧向终端反馈探测响应帧。终端将所述通信接入点反馈的3个探测响应帧保存,然后对所述3个探测响应帧中各探测响应帧进行解析以得到探测响应帧所对应的通信接入点的相关信息,具体得到3个通信接入点的设备标识。终端可以在当前显示界面以列表的形式展示扫描到的3个通信接入点所对应的设备标识。
可选的,如图4所示,图4是终端上显示通信接入点的标识列表涉及的界面示意图,用户可以基于终端显示界面显示的通信接入点的标识列表,通过手指触控的方式在所述标识列表中选择一个设备标识,将该设备标识对应的通信接入点作为目标通信接入点。如,用户可以在所述终端的显示界面上通过触控的方式输入针对所述目标通信接入点(例如通信接入点3)的标识选择指令,终端在监测到所述针对所述目标通信接入点的标识选择指令,将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通信接入点作为所述待接入的通信接入点,然后判断该目标通信接入点(例如通信接入点3)是否已对终端鉴权认证通过,当目标通信接入点对终端鉴权认证通过时,终端可以直接建立与所述通信接入点的通信连接。当目标通信接入点对终端鉴权认证通过时,向用户展示通信接入点进行鉴权的认证界面,获取用户针对通信站点的连接密码,向通信接入点发送携带有所述连接密码的通信连接请求。通信接入点在接收到通信连接请求之后,对通信连接请求携带的连接密码进行鉴权验证,当鉴权验证通过之后,即可建立与终端的通信连接。
具体的,终端具有监测功能,可以对终端在发射信号的过程中对上行链路 (终端到通信接入点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当终端检测到建立与所述通信接入点的通信连接之后,终端通过执行“对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业务被触发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终端通过执行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在第一监测时长内对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上行链路(终端到通信接入点间的通信链路)通信质量所对应的至少一项通信参数进行监测,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包含所述至少一项通信参数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终端以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在以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时,可以理解为终端未建立与通信接入点的通信连接或刚建立与通信接入点的连接,当终端检测到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之后,可以通过监测在第一监测时长内对上行链路下的发射天线的通信质量,如监测发射天线的发射速率、发射天线的信号能量、发射过程中的数据丢包率、发射过程中的数据重传率等通信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在第一监测时长所对应的监测时间结束之后,终端即可以得到包含发射天线的发射速率、发射天线的信号能量、发射过程中的数据丢包率、发射过程中的数据重传率等通信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步骤102: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
所述发射参考信息可以理解为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相对应的指示信息,所述发射参考信息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包含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如参考指示值、参考指示范围、参考指示距离等)。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可以预设发射参考指示信息,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为终端在保证当前与通信接入点的正常通信时所对应的门限指示信息或临界指示信息。当终端所监测到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满足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时,即认为当前终端与通信接入点的上行链路所对应的通信状态正常。反之,当终端所监测到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不满足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时,即认为当前终端与通信接入点的上行链路所对应的通信状态异常。
其中,终端可以基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包含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进行匹配,基于匹配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例如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为发射速率,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可以是发射速率阈值,所述发射速率阈值可以理解为发射速率的门限值、指定值、预设值等,当所述发射速率大于发射速率阈值时,即对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降低发射功率。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回退调整不限于对发射功率执行降低发射功率的回退调整,还可以是基于匹配结果对发射功率执行提升发射功率的回退调整,例如当所述发射速率小于发射速率阈值时,即对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提升发射功率。
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可以理解为,经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之后得到的发射功率。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工作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下,对与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如除本终端之外的通信接入点以及终端等)的信号干扰较小。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终端在以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时,终端发射信号的信号范围覆盖最大,此时终端的功耗较高,由于终端发射信号的信号范围覆盖最大,当终端发射信号的信号范围内有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如除与本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外的通信接入点以及其他设备等)时,会对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此时终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可以在保证当前与通信接入点的正常通信下,缩小发射信号的信号范围。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到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之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中各通信参数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是否匹配,基于匹配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当所述匹配结果指示需要对发射功率执行降低发射功率的回退调整时,终端将当前发射信号所对应的发射功率降低。
具体的,终端在对发射功率执行降低发射功率的回退调整之后,可以对调整之后的上行链路(终端到通信接入点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具体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包含至少一项通信参数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再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当前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直至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包含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参数的发射指示信息之后,所述发射指示信息所包含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可以满足在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终端在第一监测时长t1内获取采用初始发射功率P0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含至少一项通信参数,如: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可以是:发射速率V1、发射丢包率A1,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可以是:发射速率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参考发射速率指示值V,发射丢包率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参考发射丢包指示率A。
终端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中各通信参数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是否匹配可以是:所述发射速率V1是否大于参考发射速率指示值V(发射速率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发射丢包率A1是否小于参考发射丢包指示率A(发射丢包率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
当所述发射速率V1大于参考发射速率指示值V(发射速率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且发射丢包率A1小于参考发射丢包指示率A(发射丢包率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中各通信参数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匹配,对终端当前发射功率进行“降低发射功率”的回退调整;
经回退调整之后,终端对调整之后的上行链路(终端到通信接入点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t1内以当前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2,如所述发射指示信息2可以是:发射速率V2、发射丢包率A2。终端再基于所述发射指示信息2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判断是否匹配可以是-所述发射速率V2是否大于参考发射速率指示值V(发射速率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发射丢包率A2是否小于参考发射丢包指示率A(发射丢包率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
当所述发射速率V2大于参考发射速率指示值V(发射速率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且发射丢包率A2小于参考发射丢包指示率A(发射丢包率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终端确定所述发射指示信息2中各通信参数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匹配,执行对终端当前发射功率进行“降低发射功率”的回退调整的步骤;然后在获取第一监测时长t1内的下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3,所述信号发射指示信息3可以是:发射速率V3、发射丢包率A3。直至发射速率小于参考发射速率指示值V或发射丢包率大于参考发射丢包指示率,此时终端对终端当前发射功率进行“提升发射功率”的回退调整。
经回退调整之后,终端获取第一监测时长t1内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4(发射速率V4、发射丢包率A4),当发射速率V4大于/等于参考发射速率指示值V 且发射丢包率大于/等于参考发射丢包指示率时,确定终端当前的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具体的,上述终端对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所述回退调整包含提高发射功率以及降低发射功率,以降低终端发射功率信号覆盖的范围。如对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降低发射功率,对当前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提高发射功率。其中,终端对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当降低发射功率时可以是以一定步长(如0.5dBm)进一步降低发射功率,当提高发射功率时可以是以一定步长(如 0.25dBm)进一步提高发射功率。其中,降低发射功率时所对应的步长通常可以高于提高发射功率的步长。例如,降低发射功率的步长可以是0.5dBm,提高发射功率的步长可以是0.25dBm。
可选的,当终端对发射功率进行至少一次回退调整时,终端可以基于各回退调整之后在第一监测时长内获取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动态调整回退调整时步长,也可以是基于预设的固定步长(例如0.5dB)进行回退调整。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基于回退调整前后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参数的变化量确定回退调整时的步长,例如根据回退调整前后丢包率的变化量确定回退调整时的步长。
例如,设置变化基准量a,根据回退调整前后丢包率的变化量c,计算变化量c与基准量a的比值“c/a”,则回退调整时的步长s即为“c/a”。
例如,设置不同的变化量范围s1、s2、s3以及s1、s2、s3分别对应的步长 b1、b2、b3,根据回退调整前后丢包率的变化量c,确定变化量c所对应的目标变化量s。如目标变化量为s2,终端即可确定步长为s2对应的步长b2。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将获取到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输入至训练好的步长调整模型中,输出发射功率调整步长。终端基于所述发射功率调整步长调整当前发射功率。
其中,通过预先获取大量样本数据,提取特征信息,并对所述样本数据进行标注,所述特征信息包含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发射天线的发射速率、发射天线的信号能量、发射过程中的数据丢包率、发射过程中的数据重传率等),创建步长调整模型。所述步长调整模型可以是使用大量的测试样本训练出来的,如步长调整模型可以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深度神经网络(DeepNeuralNetwork,DNN)模型、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RNN)、模型、嵌入(embedding) 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模型、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中的至少一种实现的,基于已经标注的样本数据对步长调整模型进行训练,可以得到训练好的步长调整模型。
步骤103: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可以理解为终端对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需要对下行链路 (通信接入点到终端间的通信链路)通信质量所进行监测的周期时间,例如第二监测时长可以是5s,即终端在建立与通信站点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之后,对终端接收信号的通信质量监测5s。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可以与第一监测时长相同,例如:第二监测时长可以与第一监测时长相同均为5s,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可以与第一监测时长不同,例如第二监测时长为5s,第一监测时长为3s,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可以理解为终端在与通信接入点建立连接时或建立连接之前的初始状态下的接收灵敏度,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在与通信接入点建立连接的过程中,会以一个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信号接收,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通常可以是终端接收灵敏度设置的最小灵敏度门限值,以该发射功率的最小灵敏度门限值进行信号发射,信号接收覆盖的范围最大、接收信号的通信质量高。
其中,终端对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对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时,可以是对用于表征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所对应的通信参数进行监测,具体可以对诸如接收天线的信号能量、信道特征、数据丢包率、调制错包数等通信参数进行测量。
具体的,终端具有监测功能,可以对终端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对下行链路 (通信接入点到终端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当终端检测到建立与所述通信接入点的通信连接或终端获取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之后,终端通过执行“对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业务被触发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终端通过执行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在第二监测时长内对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下行链路(终端到通信接入点间的通信链路) 通信质量所对应的至少一项通信参数进行监测,以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包含所述至少一项通信参数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当终端未建立与通信接入点的通信连接之前或刚建立与通信接入点的连接时,终端以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在以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时,当终端检测到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之后,可以通过监测在第二监测时长内对上行链路下的发射天线的通信质量,如监测发射天线的发射速率、发射天线的信号能量、发射过程中的数据丢包率、发射过程中的数据重传率等通信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在第二监测时长所对应的监测时间结束之后,终端即可以得到包含至少一个通信参数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可选的,终端可以是基于测量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strengthindication,RSSI)、接收信号码功率(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RSCP)、接收信号的接收码片信号强度和噪声强度的比例(EcIo)/每调制比特功率和噪声频谱密度的比率(EcNo)/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quality,RSRQ)、接收的信号的误码率(bit errorratio,BER)/误块率(blockerror rate,BLER)/数据包差错率(packet error ratio,PER)等通信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参数来实现获取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当然也可以通过测量其他的参数来实现获取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表征下行链路接收信号质量的通信参数有多种,可以是上述提及的一种或多种的拟合,此处不作具体的限定。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之后,终端在执行所述步骤101中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步骤103中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的顺序不分先后,可以是所述步骤 101中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在所述步骤103中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之前,可以是所述步骤101中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在所述步骤103中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之后,还可以是所述步骤101中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在所述步骤103中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同时执行,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104: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
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可以理解为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相对应的指示信息,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可是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包含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如参考指示值、参考指示范围、参考指示距离等)。
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可以理解为,终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之后得到的接收灵敏度。其中,终端工作在目标接收灵敏度率下,对与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如除本终端之外的通信接入点以及终端等)的信号干扰较小。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终端在以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时,终端信号接收所对应的信号范围覆盖最大,此时终端的功耗较高,由于终端信号接收所对应的信号范围覆盖最大,当终端发射信号的信号范围内有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如除与本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外的通信接入点以及其他设备等)时,会对与本终端未建立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此时终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可以在保证当前与通信接入点的正常通信下,缩小信号接收所覆盖的信号范围,减少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可以基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包含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进行匹配,基于匹配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例如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为信号波动值,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可以是波动阈值,所述波动阈值可以理解为接收信号波动的门限值、指定值、预设值等,例如波动阈值为(5dBm)。当所述信号波动值大于波动阈值时,即对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提高接收灵敏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回退调整不限于对接收灵敏度执行提升接收灵敏度的回退调整,还可以是基于匹配结果对接收灵敏度执行降低接收灵敏度的回退调整。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到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之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中各通信参数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是否匹配,基于匹配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当所述匹配结果指示需要对接收灵敏度执行提升接收灵敏度的回退调整时,终端将当前接收信号所对应的接收灵敏度提升。
具体的,终端在对接收灵敏度执行提升接收灵敏度的回退调整之后,可以对调整之后的下行链路(通信接入点到终端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具体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包含至少一项通信参数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再基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当前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直至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包含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参数的接收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接收指示信息所包含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中各通信参数可以满足在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终端在第二监测时长T1内获取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p0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含至少一项通信参数,如: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可以是:接收信号强度值R1、数据丢包率a1,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可以是:接收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数据丢包率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数据丢包指示率a。
终端判断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中各通信参数与在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是否匹配: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值R1是否大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接收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数据丢包率a1 是否小于数据丢包指示率a(数据丢包率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
当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值R1大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接收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且数据丢包率a1小于数据丢包指示率a(数据丢包率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中各通信参数与在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匹配,对终端当前接收灵敏度进行“提升接收灵敏度”的回退调整;
经回退调整之后,终端对调整之后的下行链路(通信接入点到终端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T1内当前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信号接收指示信息2,如所述信号接收指示信息2可以是:接收信号强度值R2、数据丢包率a2。终端再基于所述信号接收指示信息2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判断是否匹配可以是: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值R2是否大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接收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数据丢包率a2是否小于数据丢包指示率a(数据丢包率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
当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值R2大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接收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且数据丢包率a2小于数据丢包指示率a(数据丢包率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终端确定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中各通信参数与在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匹配,执行对终端当前接收灵敏度进行“提升接收灵敏度”的回退调整的步骤;然后在获取第二监测时长T1内的下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3,所述信号接收指示信息3可以是:接收信号强度值 R3、数据丢包率a3。直至接收信号强度值小于信号强度指示值R或数据丢包率大于数据丢包指示率,此时终端对终端当前接收灵敏度进行“降低接收灵敏度”的回退调整。
经回退调整之后,终端获取第二监测时长T1内的信号接收指示信息4(接收信号强度值R4、数据丢包率a4),当接收信号强度值R4大于/等于参考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且数据丢包率大于/等于数据丢包指示率时,确定终端当前的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具体的,上述终端对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所述回退调整包含提升接收灵敏度以及降低接收灵敏度,以降低终端发射功率信号覆盖的范围。如对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提升接收灵敏度,对当前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 提升接收灵敏度。其中,终端对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当提升接收灵敏度时可以是以一定步长(如0.5dBm)进一步提升接收灵敏度,当降低接收灵敏度时可以是以一定步长(如0.25dBm)进一步降低接收灵敏度。其中,提升接收灵敏度时所对应的步长通常可以高于降低接收灵敏度的步长。例如,提升接收灵敏度的步长可以是0.5dBm,降低接收灵敏度的步长可以是0.25dBm。
可选的,当终端对接收灵敏度进行至少一次回退调整时,终端可以基于各回退调整之后在第二监测时长内获取的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动态调整回退调整时的步长,如:基于回退调整前后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参数的变化量确定回退调整时的步长。也可以是基于预设的固定步长(例如0.5dBm) 进行回退调整。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将获取到的信号接收指示信息输入至训练好的步长调整模型中,输出接收灵敏度调整步长。终端基于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步长调整当前接收灵敏度。
其中,通过预先获取大量样本数据,提取特征信息,并对所述样本数据进行标注,所述特征信息包含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RSSI、 SNR、RSCP等),创建步长调整模型。所述步长调整模型可以是使用大量的测试样本训练出来的,如步长调整模型可以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Network,DNN)模型、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RNN)、模型、嵌入(embedding) 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模型、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中的至少一种实现的,基于已经标注的样本数据对步长调整模型进行训练,可以得到训练好的步长调整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2中所述步长调整模型与步骤104中所述步长调整模型可以是同一模型,
步骤105: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
具体的,终端将当前发射功率调整为目标发射功率,并以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其中,终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将当前发射功率从初始发射功率回退调整至目标发射功率,以使终端以相对于初始发射功率较小的目标发射功率向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在不影响与所述通信接入点的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下,可以减小或避免因过大的初始发射功率对信号覆盖范围之内的其它电子设备的信号干扰,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同时节省终端的资源。
具体的,终端在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将当前接收灵敏度调整为目标接收灵敏度,并以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其中,终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将当前接收灵敏度从初始接收灵敏度回退调整至目标接收灵敏度,在不影响与所述通信接入点的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下,可以减小或避免因较小的初始接收灵敏度对信号覆盖范围之内的其它电子设备的信号干扰,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同时节省终端的资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通过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和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和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可以得到相平衡的目标发射功率和目标接收灵敏度,从而提高网络性能。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功率调整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的:
步骤201: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
具体可参考步骤10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2: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具体可参考步骤10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3: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发射速率、第一丢包率、第一重传率以及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可以包括速率阈值、重传阈值、以及丢包阈值。
其中,所述第一发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终端向通信接入点发送或传输数据的数量。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计量的对象(比特、码元、数据包)不同,可以表征不同释义的发射速率。如:当终端计量的对象为传输数据的比特数时,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可以是表征单位时间内(例如1s)传输数据的比特数,则发射速率在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速率阈值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传输数据的比特数阈值;当终端计量的对象为传输数据的码元(信号波形) 的个数时,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可以是表征单位时间内(例如1s)传输数据的码元数,则发射速率在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速率阈值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传输数据的码元阈值;当终端计量的对象为传输数据的数据包(或信息组)的个数时,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可以是表征单位时间内(例如1s)传输数据的数据包数,则发射速率在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速率阈值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传输数据的数据包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计量的对象可以是上述的一种或多种,此处不作具体限定,以下为了释义的方便,以终端计量的对象为传输数据的数据包(或信息组)的个数进行解释说明。
所述第一丢包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终端向通信接入点发送或传输数据过程中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发送数据包的比率。则丢包率在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丢包阈值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发送数据包的比率阈值。
所述第一重传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重新发送的数据(如数据包)与全部发送数据的比值。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具有数据重传机制,当向通信接入点发送时发生数据包丢失等异常状况时,终端会重新向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所述重传率通常预所述丢包率正相关,所述重传率在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重传阈值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重新发送的数据(如数据包)与全部发送数据的比例阈值。
所述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可以理解为终端在监测时长内,以该第一发射速率进行数据发送所对应的持续时长,例如:在监测时长(5s)内,终端前 3s内以第一发射速率-速率A进行数据发送,在后2s内发射速率-速率B进行数据发送,则在该监测时长内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即为3s。
具体的,终端在对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时,所述回退条件可以是:
1.所述第一发射速率是否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是否一致。
2.所述第一重传率是否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一丢包率是否小于所述丢包阈值。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到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之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发射速率、第一丢包率、第一重传率以及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基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判断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是否满足上述回退条件。
当终端在第一监测时长监测到: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且所述第一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一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此时终端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步骤204: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为终端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并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之后,终端对上行链路(终端到通信接入点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而获取到的发射指示信息。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对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之后,可以在下一监测周期-第一监测时长内获取上行链路的发射指示信息来实现对上行链路的监测,并基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进行下一步的回退调整。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发射速率、第二重传率、第二丢包率以及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第二重传率、第二丢包率以及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的详细释义可以参考步骤203中的第一发射速率、第一丢包率、第一重传率以及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的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终端在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之后,以第一发射功率进行数据的发送,并对上行链路(终端到通信接入点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二发射速率、第二重传率、第二丢包率以及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以使终端基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和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对所述第一发射功率进行下一步的回退调整。
步骤205: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作为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进行匹配,判断是否满足回退条件。
具体的,终端在对第一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时,所述回退条件可以是:
1.所述第二发射速率是否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是否一致。
2.所述第二重传率是否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是否小于所述丢包阈值。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到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之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发射速率、第一丢包率、第一重传率以及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基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判断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是否满足上述回退条件。
当终端在第一监测时长监测到: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二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作为初始发射功率,此时终端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步骤206: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为终端在保证当前与通信接入点的正常通信时所对应的门限指示信息或临界指示信息。当终端所监测到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满足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时,即认为当前终端与通信接入点的上行链路所对应的通信状态正常。反之,当终端所监测到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不满足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时,即认为当前终端与通信接入点的上行链路所对应的通信状态异常。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进行匹配,判断是否满足回退条件。
所述回退条件可以是:
1.所述第二发射速率是否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是否一致。
2.所述第二重传率是否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是否小于所述丢包阈值。
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等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二重传率等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等于所述丢包阈值时,此时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中各通信参数恰好满足在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如参考指示值、参考指示范围、参考指示距离等)。终端即确定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其中,终端当前以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终端以目标发射功率进行信号发射时,可以确保终端以相对于初始发射功率较小的目标发射功率向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在不影响与所述通信接入点的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下,可以减小或避免因过大的发射功率对信号覆盖范围之内的其他电子设备的信号干扰。
步骤207: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进行匹配,判断是否满足回退条件。
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或所述第二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认当前终端与通信接入点的上行链路所对应的通信状态异常,数据上行传输时传输速率较慢或数据丢包率较高,此时终端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以提高当前的通信传输的质量,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
其中,上述终端对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当降低发射功率时可以是以一定步长(如0.5dBm)进一步降低发射功率,当提高发射功率时可以是以一定步长(如0.25dBm)进一步提高发射功率。其中,降低发射功率时所对应的步长通常可以高于提高发射功率的步长。例如,降低发射功率的步长可以是0.5dBm,提高发射功率的步长可以是0.25dBm,终端在对发射功率进行降低调整的过程中,监测到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即需要提升发射功率。在提升发射功率的过程中通常以相对于降低发射功率时较小的步长对发射功率进行微调,逐步达到参考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常通信状态,从而逼近所述正常通信状态所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回退调整时的步长可以是动态的,终端可以基于回退调整前后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参数的变化量确定回退调整时的步长,例如根据回退调整前后数据丢包率的变化量确定回退调整时的步长。设置变化基准量a,根据回退调整前后丢包率的变化量c,计算变化量c与基准量a 的比值“c/a”,则回退调整时的步长s即为“c/a”。
步骤208: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为终端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并采用第二发射功率发射信号之后,终端对上行链路(终端到通信接入点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而获取到的发射指示信息。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对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之后,例如提高发射功率之后,可以在下一监测周期-第一监测时长内获取上行链路的发射指示信息来实现对上行链路的监测,并基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进行下一步的回退调整。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三发射速率、第三重传率、第三丢包率以及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第三重传率、第三丢包率以及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的详细释义可以参考步骤203中的第一发射速率、第一丢包率、第一重传率以及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的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终端在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之后,以第二发射功率进行数据的发送,并对上行链路(终端到通信接入点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三发射速率、第三重传率、第三丢包率以及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以使终端基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和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对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进行下一步的回退调整。
步骤209:当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作为第一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的步骤。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进行匹配,判断是否满足回退条件。
所述回退条件可以是:
1.所述第三发射速率是否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是否一致。
2.所述第三重传率是否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三丢包率是否小于所述丢包阈值。
当所述第三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时,或所述第三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三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此时终端确认当前与通信接入点的上行链路所对应的通信状态异常,数据上行传输时传输速率较慢或数据丢包率较高,此时终端可以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作为第一发射功率,执行所述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的步骤,直至经调整发射功率之后,所述获取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回退调整结束。
步骤210:当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进行匹配,判断是否满足回退条件。
所述回退条件可以是:
1.所述第三发射速率是否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是否一致。
2.所述第三重传率是否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三丢包率是否小于所述丢包阈值。
具体的,当所述第三发射速率大于/等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三重传率小于/等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三丢包率小于/等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终端对发射功率的回退调整结束,终端即确定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其中,终端当前以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终端以目标发射功率进行信号发射时,可以确保终端以相对于初始发射功率较小的目标发射功率向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在不影响与所述通信接入点的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下,可以减小或避免因过大的发射功率对信号覆盖范围之内的其他电子设备的信号干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在第一监测时长内基于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发射功率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当终端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上行链路出现网络波动、通信干扰以及传输数据量剧增等通信异常情况时,终端监测到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即会不满足回退条件,终端可以启动发射功率紧急调整机制,所述发射功率紧急调整机制可以理解为提高终端当前的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提高终端当前的发射功率可以是将发射功率调整至某一历史回退功率,如,终端将发射功率从P0依次调整,从发射功率P0调整至发射功率P1,再从发射功率P2调整至P3。所述P0、P1、P2即为历史回退功率,当终端以发射功率P3发射信号时,终端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上行链路出现网络波动、通信干扰以及传输数据量剧增等情况时,终端监测到的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即会不满足回退条件。即当所述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所述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即会不满足回退条件,此时将发射功率P3调高至某一历史回退功率(如P2),以提升终端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可选的,所述提高终端当前的发射功率可以是将发射功率直接调整至初始发射功率,即终端发射信号时的最大发射功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当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所述第一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第一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或,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所述第二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第二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或,当所述第三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所述第三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第三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步骤211: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具体可参考步骤10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12: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
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信号波动值、第一数据丢包率、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包括信号强度阈值、波动阈值、丢包阈值以及错包阈值。
其中,所述阈值是指某一领域、状态或系统的门限值,也称临界值。
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可以理解为终端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received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RSSI),用于表征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则信号强度值在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信号强度阈值可以理解为信号强度值的临界值或门限值。
所述第一信号波动值可以理解为RSSI的波动值,用于表征接收信号变化强度的指标。通常终端与通信接入点的通信过程中,信号电平一直是波动的,通过信号波动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当前接收信号的稳定程度。一般,波动值越小接收信号越稳定。则信号波动值在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波动阈值可以理解为信号波动值的临界值或门限值。
所述第一数据丢包率指单位时间内终端接收通信接入点发送或传输数据过程中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发送总数据包的比率。则丢包率在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丢包阈值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发送数据包的比率阈值。
所述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终端在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方式下的错包数。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终端在以补码键控 (Complementary CodeKeying,CCK)调制方式下的错包数。则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补码键控错包率在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错包阈值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在OFDM/CCK调制方式下的错包临界值或错包门限值。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到终端在获取到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中各通信参数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参考指示特征进行匹配,判断是否满足回退条件。
所述回退条件可以是:
1.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
2.所述第一信号波动值是否小于所述波动阈值。
3.所述第一数据丢包率是否小于所述丢包阈值。
4.所述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是否大于所述错包阈值。
具体的,当终端在第二监测时长内监测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一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此时终端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以缩小或减小接收灵敏度所覆盖的信号范围。
步骤213: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为终端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并采用第一接收灵敏度之后,终端对下行链路(通信接入点到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而获取到的接收指示信息。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对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之后,可以在下一监测周期-第二监测时长内获取下行链路的接收指示信息来实现对下行链路的监测,并基于接收参考指示信息进行下一步的回退调整。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信号强度值、第二信号波动值、第二数据丢包率、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
其中,第二信号强度值、第二信号波动值、第二数据丢包率、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的详细释义可以参考步骤212中的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信号波动值、第一数据丢包率、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的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终端在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之后,以第一接收灵敏度进行信号接收,并对下行链路(通信接入点到终端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信号强度值、第二信号波动值、第二数据丢包率、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以使终端基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和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对所述第一接收功率进行下一步的回退调整。
步骤214: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具体的,终端以第一接收灵敏度进行信号接收,对下行链路(通信接入点到终端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中各通信参数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进行匹配,判断是否满足回退条件。
所述回退条件可以是:
1.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
2.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是否小于所述波动阈值。
3.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是否小于所述丢包阈值。
4.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是否大于所述错包阈值。
具体的,当终端在第二监测时长内监测到: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终端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终端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步骤215: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为终端在保证当前下行链路与通信接入点的正常通信时所对应的门限指示信息或临界指示信息。当终端所监测到的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满足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时,即认为当前终端与通信接入点的下行链路所对应的通信状态正常。反之,当终端所监测到的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不满足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时,即认为当前终端与通信接入点的下行链路所对应的通信状态异常。
具体的,终端以第一接收灵敏度进行信号接收,对下行链路(通信接入点到终端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中各通信参数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中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进行匹配,判断是否满足回退条件。
所述回退条件可以是:
1.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
2.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是否小于所述波动阈值。
3.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是否小于所述丢包阈值。
4.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是否大于所述错包阈值。
具体的,当终端在第二监测时长内监测到: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等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等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等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等于所述错包阈值时,此时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中各通信参数恰好满足在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所对应的参考指示特征(如信号强度阈值、波动阈值、丢包阈值等)。终端即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其中,终端当前以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终端以目标接收灵敏度进行信号接收时,可以确保终端以相对于初始接收灵敏度较大的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当以较大的目标接收灵敏度工作时,终端接收信号所覆盖的信号范围相对以初始接收灵敏度工作时所对应的信号范围小。在不影响与所述通信接入点的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下,可以减小或避免接收信号所覆盖的信号范围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的信号干扰。
步骤216: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判断是否满足回退条件。
所述回退条件可以是:
1.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
2.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是否小于所述波动阈值。
3.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是否小于所述丢包阈值。
4.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是否大于所述错包阈值。
具体的,当终端在第二监测时长内监测到: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或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或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或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认当前终端与通信接入点的下行链路所对应的通信状态异常,数据下行传输时信号不稳定或数据丢包率较高,此时终端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以提高当前下行链路的通信传输的质量,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
其中,上述终端对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当提升接收灵敏度时可以是以一定步长(如0.4dBm)进一步提升接收灵敏度,降低接收灵敏度时可以是以一定步长(如0.2dBm)进一步降低接收灵敏度。其中,提升接收灵敏度时所对应的步长通常可以高于降低接收灵敏度的步长。例如,提升接收灵敏度的步长可以是0.4dBm,降低接收灵敏度的步长可以是0.2dBm,终端在对接收灵敏度进行提升调整的过程中,监测到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即需要降低接收灵敏度。在降低接收灵敏度的过程中通常以相对于提升接收灵敏度时较小的步长对接收灵敏度进行微调,逐步达到参考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常通信状态,从而逼近所述正常通信状态所对应的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将获取到的信号接收指示信息输入至训练好的步长调整模型中,输出接收灵敏度调整步长。终端基于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步长调整当前接收灵敏度。
步骤217: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为终端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并采用第二接收灵敏度之后,终端对下行链路(通信接入点到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而获取到的接收指示信息。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对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之后,例如降低接收灵敏度之后,可以在下一监测周期-第二监测时长内获取下行链路的接收指示信息来实现对下行链路的监测,并基于接收参考指示信息进行下一步的回退调整。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三信号强度值、第三信号波动值、第三数据丢包率、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
其中,第三信号强度值、第三信号波动值、第三数据丢包率、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的详细释义可以参考步骤212中的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信号波动值、第一数据丢包率、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的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终端在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之后,以第二接收灵敏度进行数据的接收,并对下行链路(通信接入点到终端间的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第三信号强度值、第三信号波动值、第三数据丢包率、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以使终端基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和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对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进行下一步的回退调整。
步骤218:当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作为第一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判断是否满足回退条件。
所述回退条件可以是:
1.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
2.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是否小于所述波动阈值。
3.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是否小于所述丢包阈值。
4.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是否大于所述错包阈值。
具体的,当终端在第二监测时长内监测到: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或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或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或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认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此时当前终端与通信接入点的下行链路所对应的通信状态异常,数据下行传输时信号不稳定或数据丢包率较高。终端将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作为第一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的步骤。直至经调整接收灵敏度之后,所述获取的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回退调整结束。
步骤219:当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进行匹配,判断是否满足回退条件。
所述回退条件可以是:
1.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
2.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是否小于所述波动阈值。
3.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是否小于所述丢包阈值。
4.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是否大于所述错包阈值。
具体的,当终端在第二监测时长内监测到: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大于/等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小于/等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等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终端对接收灵敏度的回退调整结束,终端即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其中,终端当前以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终端以目标接收灵敏度进行信号接收时,可以确保终端以相对于初始发射功率较大的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在不影响与所述通信接入点的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下,可以减小或避免因较小的初始接收灵敏度对信号覆盖范围之内的其他电子设备的信号干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在第二监测时长内基于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接收灵敏度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当终端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下行链路出现网络波动、通信干扰以及传输数据量剧增等情况时,终端监测到的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即会不满足回退条件,终端可以启动接收灵敏度紧急调整机制,所述接收灵敏度紧急调整机制可以理解为降低终端当前的接收灵敏度。
可选的,所述降低终端当前的接收灵敏度可以是将接收灵敏度调整至某一历史回退灵敏度。如,终端将接收灵敏度从p0依次调整,从接收灵敏度p0调整至接收灵敏度p1,再从接收灵敏度p2调整至p3。所述p0、p1、p2即为历史回退灵敏度,当终端以接收灵敏度P3接收信号时,终端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下行链路出现网络波动、通信干扰以及传输数据量剧增等情况时,终端监测到的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即会不满足回退条件。即当所述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接收指示信息相匹配即会不满足回退条件,此时将接收灵敏度P3调低至某一历史回退灵敏度(如P2),以提升终端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可选的,所述降低终端当前的接收灵敏度可以是将接收灵敏度直接调整至初始接收灵敏度,即终端接收信号时的最小接收灵敏度。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一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或,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或,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步骤220: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
具体可参考步骤103,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通过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和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和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从而得到相平衡的目标发射功率和目标接收灵敏度,可以提高网络性能,避免终端性能的浪费。同时可以在确保与通信接入点正常通信的情况下,缩小终端信号发射以及信号接收的信号覆盖范围,降低对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以及在对初始发射功率以及初始接收灵敏度回退调整的过程中,当发生网络抖动、通信干扰等异常情况时,直接以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以及以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可以在发生通信异常情况下保障数据传输的通信质量。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功率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功率调整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装置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1包括发射信息获取模块11、发射功率调整模块12、接收信息获取模块13、灵敏度调整模块14以及数据收发模块15。
发射信息获取模块11,用于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发射功率调整模块1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
接收信息获取模块13,用于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灵敏度调整模块14,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
数据收发模块15,用于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
可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发射功率调整模块12,包括:
发射功率调整单元121,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第二信息获取单元122,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单元12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作为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单元12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
第三信息获取单元123,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单元121,还用于当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作为第一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的步骤;
发射功率确定单元124,用于当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发射功率调整模块12,包括:
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单元121,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所述第二信息获取单元122,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单元12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作为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所述发射功率确定单元124,还用于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可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灵敏度调整模块14,包括:
接收灵敏度调整单元141,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
第二信息获取单元142,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单元14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单元14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
第三信息获取单元142,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单元141,还用于当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作为第一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接收灵敏度确定单元143,用于当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可选的,所述灵敏度调整模块14,包括:
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单元141,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
所述第二信息获取单元142,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单元14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所述接收灵敏度确定单元143,还用于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发射速率、第一丢包率、第一重传率以及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且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包括速率阈值、重传阈值、以及丢包阈值时,所述发射功率调整模块12,包括:
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单元121,用于当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且所述第一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一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所述第二信息获取单元122,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二发射速率、第二重传率、第二丢包率以及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
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单元12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二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单元12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或所述第二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
所述第三信息获取单元123,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三发射速率、第三丢包率、第三重传率以及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
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单元121,还用于当所述第三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时,或所述第三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三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作为第一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的步骤;
所述发射功率确定单元124,用于当所述第三发射速率大于/等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三重传率小于/等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三丢包率小于/等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可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装置1,还包括:
发射功率确定模块16,用于当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所述第一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第一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或,
所述发射功率确定模块16,还用于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所述第二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第二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或,
所述发射功率确定模块16,还用于当所述第三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所述第三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第三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发射速率、第一丢包率、第一重传率以及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且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包括速率阈值、重传阈值、以及丢包阈值时,所述,包括:
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单元121,用于当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且所述第一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一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所述第二信息获取单元122,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二发射速率、第二重传率、第二丢包率以及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
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单元12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二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所述发射功率确定单元124,还用于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等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二重传率等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等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灵敏度调整模块14,包括:
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单元141,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一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
所述第二信息获取单元142,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信号强度值、第二信号波动值、第二数据丢包率、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
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单元14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单元141,还用于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或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或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或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
所述第三信息获取单元142,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第三信号强度值、第三信号波动值、第三数据丢包率、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
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单元141,还用于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或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或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或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将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作为第一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所述接收灵敏度确定单元143,用于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大于/等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小于/等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等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可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装置1,还包括:
接收灵敏度确定模块17,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一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或,
所述接收灵敏度确定模块17,用于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或,
所述接收灵敏度确定模块17,用于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信号波动值、第一数据丢包率、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且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包括信号强度阈值、波动阈值、丢包阈值以及错包阈值时,所述灵敏度调整模块14,包括:
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单元141,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一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
所述第二信息获取单元142,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信号强度值、第二信号波动值、第二数据丢包率、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
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单元14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所述接收灵敏度确定单元143,还用于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等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等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等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等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功率调整装置在执行功率调整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功率调整装置与功率调整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体现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通过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和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和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从而得到相平衡的目标发射功率和目标接收灵敏度,可以提高网络性能,避免终端性能的浪费。同时可以在确保与通信接入点正常通信的情况下,缩小终端信号发射以及信号接收的信号覆盖范围,降低对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以及在对初始发射功率以及初始接收灵敏度回退调整的过程中,当发生网络抖动、通信干扰等异常情况时,直接以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以及以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可以在发生通信异常情况下保障数据传输的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图1-图5所示实施例的所述功率调整方法,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图1-图5所示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图1-图5所示实施例的所述功率调整方法,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图1-图5所示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 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 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
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 接口)。
其中,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001利用各种借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服务器10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05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10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10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00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10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10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0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0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 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功率调整应用程序。
在图10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中,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功率调整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
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
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作为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作为第一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的步骤;
当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作为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
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
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作为第一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当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
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发射速率、第一丢包率、第一重传率以及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且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包括速率阈值、重传阈值、以及丢包阈值时,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且所述第一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一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二发射速率、第二重传率、第二丢包率以及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
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二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或所述第二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三发射速率、第三丢包率、第三重传率以及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
当所述第三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时,或所述第三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三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作为第一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的步骤;
当所述第三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或所述第三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三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之后,还执行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所述第一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第一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或,
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所述第二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第二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或,
当所述第三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所述第三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第三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发射速率、第一丢包率、第一重传率以及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且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包括速率阈值、重传阈值、以及丢包阈值时,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且所述第一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一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二发射速率、第二重传率、第二丢包率以及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
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二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等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二重传率等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等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信号波动值、第一数据丢包率、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且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包括信号强度阈值、波动阈值、丢包阈值以及错包阈值时,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一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
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信号强度值、第二信号波动值、第二数据丢包率、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
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或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或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或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
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第三信号强度值、第三信号波动值、第三数据丢包率、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
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或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或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或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将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作为第一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之后,还执行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一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或,
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或,
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信号波动值、第一数据丢包率、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且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包括信号强度阈值、波动阈值、丢包阈值以及错包阈值时,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一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
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信号强度值、第二信号波动值、第二数据丢包率、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
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等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等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等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等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通过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和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和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从而得到相平衡的目标发射功率和目标接收灵敏度,可以提高网络性能,避免终端性能的浪费。同时可以在确保与通信接入点正常通信的情况下,缩小终端信号发射以及信号接收的信号覆盖范围,降低对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以及在对初始发射功率以及初始接收灵敏度回退调整的过程中,当发生网络抖动、通信干扰等异常情况时,直接以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以及以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可以在发生通信异常情况下保障数据传输的通信质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或随机存储记忆体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功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与通信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
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
采用所述目标发射功率向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目标接收灵敏度接收所述通信接入点发送的数据;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输入至训练好的步长调整模型中,输出发射功率调整步长;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和所述发射功率调整步长,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输入至所述训练好的步长调整模型中,输出接收灵敏度调整步长;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和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步长,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
其中,当对发射功率进行至少一次回退调整时,所述发射功率调整步长为基于回退调整前后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参数的变化量进行确定的;当对接收灵敏度进行至少一次回退调整时,所述接收灵敏度调整步长为基于回退调整前后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参数的变化量进行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作为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作为第一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的步骤;
当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以及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发射功率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发射功率,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作为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与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
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
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作为第一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当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以及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对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进行回退调整,得到目标接收灵敏度,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回退条件时,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
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与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相匹配不满足所述回退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发射速率、第一丢包率、第一重传率以及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且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包括速率阈值、重传阈值、以及丢包阈值时,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且所述第一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一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二发射速率、第二重传率、第二丢包率以及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
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二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或所述第二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三发射速率、第三丢包率、第三重传率以及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
当所述第三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时,或所述第三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三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作为第一发射功率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二发射功率的步骤;
当所述第三发射速率大于/等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三重传率小于/等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三丢包率小于/等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在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所述第一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第一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或,
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所述第二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第二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或,
当所述第三发射速率小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三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不一致,所述第三重传率大于所述重传阈值或第三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发射速率、第一丢包率、第一重传率以及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且所述发射参考指示信息包括速率阈值、重传阈值、以及丢包阈值时,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一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且所述第一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一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第一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指示信息包括第二发射速率、第二重传率、第二丢包率以及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
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大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二重传率小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一发射功率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等于所述速率阈值或所述第二发射速率的发射时长与所述第一监测时长一致时,且所述第二重传率等于所述重传阈值或所述第二丢包率等于所述丢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目标发射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信号波动值、第一数据丢包率、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且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包括信号强度阈值、波动阈值、丢包阈值以及错包阈值时,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一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
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信号强度值、第二信号波动值、第二数据丢包率、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
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或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或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或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
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指示信息第三信号强度值、第三信号波动值、第三数据丢包率、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
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或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或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或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将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作为第一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降低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得到降低之后的第二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大于/等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小于/等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三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等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在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初始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一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或,
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或,
当所述第三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三信号波动值大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三数据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三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小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信号波动值、第一数据丢包率、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且所述接收参考指示信息包括信号强度阈值、波动阈值、丢包阈值以及错包阈值时,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一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一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一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
获取在所述第二监测时长内采用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信号强度值、第二信号波动值、第二数据丢包率、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以及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
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小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小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大于所述错包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并执行所述提高所述初始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之后的第一接收灵敏度的步骤;
当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等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波动值等于所述波动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丢包率等于所述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正交频分复用错包率或所述第二补码键控错包率等于所述错包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接收灵敏度为目标接收灵敏度。
1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的方法步骤。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的方法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48631.7A CN110996382B (zh) | 2019-11-21 | 2019-11-21 |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48631.7A CN110996382B (zh) | 2019-11-21 | 2019-11-21 |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96382A CN110996382A (zh) | 2020-04-10 |
CN110996382B true CN110996382B (zh) | 2023-04-07 |
Family
ID=70085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48631.7A Active CN110996382B (zh) | 2019-11-21 | 2019-11-21 |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963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18857A (zh) * | 2020-07-16 | 2023-04-2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针对蓝牙的自适应发射功率控制 |
CN114173406B (zh) * | 2020-09-11 | 2023-07-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行功率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012504A (zh) * | 2021-02-24 | 2021-06-22 |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宜春市技术工人学校) | 一种多人舞蹈教学互动投影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6455484A (zh) * | 2022-01-07 | 2023-07-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5833973A (zh) * | 2022-11-03 | 2023-03-21 |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接入点的性能测试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19560A (zh) * | 2008-08-11 | 2011-07-0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对在节点b处自调整发射功率和灵敏度电平进行补偿的自动参数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404209A (zh) * | 2010-12-30 | 2013-11-20 | 贝拉尔网络公司 | 在极高密度环境中的无线操作 |
CN103781165A (zh) * | 2012-10-26 | 2014-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的发射功率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接入点 |
CN104350789A (zh) * | 2014-05-09 | 2015-02-1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功率调节装置及方法 |
CN105430732A (zh) * | 2015-11-03 | 2016-03-2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wifi发射功率调节方法、终端以及系统 |
CN106576305A (zh) * | 2015-09-21 | 2017-04-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7154832A (zh) * | 2016-03-04 | 2017-09-12 |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8055880A (zh) * | 2015-09-03 | 2018-05-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中的功率控制 |
CN109392065A (zh) * | 2017-08-09 | 2019-02-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接收方法、功率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077044A1 (en) * | 2008-08-20 | 2011-03-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lan stations |
-
2019
- 2019-11-21 CN CN201911148631.7A patent/CN1109963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19560A (zh) * | 2008-08-11 | 2011-07-0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对在节点b处自调整发射功率和灵敏度电平进行补偿的自动参数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404209A (zh) * | 2010-12-30 | 2013-11-20 | 贝拉尔网络公司 | 在极高密度环境中的无线操作 |
CN103781165A (zh) * | 2012-10-26 | 2014-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的发射功率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接入点 |
CN104350789A (zh) * | 2014-05-09 | 2015-02-1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功率调节装置及方法 |
CN108055880A (zh) * | 2015-09-03 | 2018-05-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中的功率控制 |
CN106576305A (zh) * | 2015-09-21 | 2017-04-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430732A (zh) * | 2015-11-03 | 2016-03-2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wifi发射功率调节方法、终端以及系统 |
CN107154832A (zh) * | 2016-03-04 | 2017-09-12 |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9392065A (zh) * | 2017-08-09 | 2019-02-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接收方法、功率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96382A (zh) | 2020-04-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96382B (zh) |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US9736850B2 (en) | Adaptive RTS/CTS in high-effici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US20180279333A1 (en) |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to support coexistence fairness | |
US2015035902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 |
US20140328191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use of a wireless medium for high efficiency wifi | |
US9813938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adaptation of channel access or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
US9794889B2 (en) | Power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0397859B2 (en) |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 |
US10541798B2 (en) |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2016003744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anning Access Point in Wireless LAN System | |
CN108702792B (zh) | 接入点指导的重用 | |
CN106686745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用户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
US20170142753A1 (en) |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shared wireless medium | |
US11219030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20160249371A1 (en) | Techniques for dynamic sensitivity control | |
CN111010719A (zh) | 一种用于无线接入点之间的WiFi软切换方法和装置 | |
CN113179509B (zh) | 基于WiFi的自组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无线节点 | |
EP2978267B1 (en) | Sensing and/or transmission coverage adaptation using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 |
CN108322924B (zh) | 一种带宽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 |
US857159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WLAN radio receiver gain in a wireless device | |
US11057848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1105777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changing connection in wireless LAN | |
US11546931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L scheduler optimization with a self-adjustment BSPR scheme | |
US20150372919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signaling for beacon load reduction | |
CN110856244A (zh) | 一种ap功率调整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