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4169B - 三波束基站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三波束基站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4169B
CN110994169B CN201911402912.0A CN201911402912A CN110994169B CN 110994169 B CN110994169 B CN 110994169B CN 201911402912 A CN201911402912 A CN 201911402912A CN 110994169 B CN110994169 B CN 1109941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line
strip
unit
output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029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4169A (zh
Inventor
陈家永
张呈斌
张康
向云峰
邓路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un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un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un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un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029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41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4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4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4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41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3/00Antennas with active circuits or circuit elements integrated within them or attached to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2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rating wavebands
    • H01Q5/28Arrangements for establishing polarisation or beam width over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波束基站天线,通过信号馈入单元将第一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双极化振子并使馈入各列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的信号的相位依序超前90度,将第二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位于中间四列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使馈入中间四列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的信号的相位相同,将第三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双极化振子并使馈入各列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的信号的相位依序滞后90度,从而实现振子列单元的共用,进而在减小体积的同时实现三个波束的辐射,这也提高了三波束基站天线的覆盖范围、增加了通信的系统容量。

Description

三波束基站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波束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当前,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已大规模商用,5G的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移动通信用户数和业务量的日益增长与基站站址资源紧张的矛盾,始终贯穿于移动通信系统长期演进的整个过程。
而频谱资源和站点资源的稀缺,使得多波束基站天线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波束基站天线是能产生多个波束,以覆盖特定的空域。然而现有的多波束基站天线是通过增加振子的振子列,以使若干振子列辐射一个波束,因此有几个波束,就对应这几个这样的若干振子列,从而造成多波束基站天线的阵列的提交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波束基站天线,旨在减小其体积。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三波束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至少六列振子列单元以及信号馈入单元,每一振子列单元具有至少一列振子列,每一振子列具有若干双极化振子,每一振子列单元的各列振子列的至少每两个相邻的双极化振子一起组成一波束组,各列振子列单元的相应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组成一波束单元。信号馈入单元用于将第一频段信号、第二频段信号和第三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且信号馈入单元30将第一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并使输入各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信号的相位依序超前90度;信号馈入单元将第二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位于中间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并使输入中间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的信号的相位相同;信号馈入单元将第三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并使输入各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信号的相位依序滞后90度。
作为上述三波束基站天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振子列具有八个双极化振子,每一振子列的八个双极化振子中每两个相邻的双极化振子组成一波束组,所述各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共形成四个波束单元。
作为上述三波束基站天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邻的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呈交错设置。
作为上述三波束基站天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号馈入单元具有若干电桥电路和馈线,若干电桥电路分成两列,每一列的电桥电路的数量与波束单元的数量相等,两列的电桥电路通过馈线分别与相应波束单元的双极化振子连接,用于以向双极化振子馈入不同极化的信号。
作为上述三波束基站天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桥电路具有具有基板、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和第三输入端IN3、第一输出端P1、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第六输出端P6;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和第三输入端IN3设置在基板上,分别用于输入第一频段信号、第二频段信号和第三频段信号;第一输出端P1、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第六输出端P6设置在基板上且通过馈线分别依序与相应波束单元的双极化振子连接。
作为上述三波束基站天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桥电路还包括: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带线单元,第一带线单元连接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P1和第六输出端P6;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二带线单元,第二带线单元连接第二输入端IN2、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三带线单元,第三带线单元与第一带线单元连接;
设置在基板上的转接带线,转接带线具有第一转接带线、第二转接带线以及第三转接带线,第一转接带线的一端与第三输出端P3连接,第一转接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一带线单元和第三带线单元连接,第二转接带线的一端与第四输出端P4连接,第二转接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一带线单元连接,第三转接带线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P1连接,第三转接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三带线单元连接;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耦合带线,第一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二转接带线和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二输出端P2连接的一端之间;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二耦合带线,第二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一转接带线和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五输出端P5连接的一端之间;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三耦合带线,第三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三转接带线和第一带线单元之与第六输出端P6连接的一端;以及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四耦合带线,第四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三带线单元之与第一带线单元连接的一端和第一带线单元之与第二转接带线连接的一端。
作为上述三波束基站天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带线单元具有第一移相支路以及第二移相支路,第一移相支路具有移相连接带线和两移相分支带线,第一移相支路的移相连接带线的一端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第一移相支路的两移相分支带线从移相连接带线的另一端延伸出来,第一移相支路的两移相分支带线的末端分别与第一输出端P1和第六输出端P6连接;第二移相支路具有移相连接带线和两移相分支带线,第二移相支路的移相连接带线的一端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第二移相支路的两移相分支带线从移相连接带线的另一端延伸出来,第二移相支路的一移相分支带线的末端分别与第三带线单元和第一转接带线连接,第二移相支路的另一移相分支带线的末端与第二转接带线连接。
作为上述三波束基站天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带线单元具有第一连接带线、两第二连接带线以及四个连接分支带线,第一连接带线的一端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两第二连接带线从第一连接带线的另一端延伸出来,四个连接分支带线的两个分别从一第二连接带线延伸出来,且该两个连接分支带线分别与第二输出端P2和第四输出端P4连连接;四个连接分支带线的另两个分别从另一第二连接带线延伸出来,且该两个连接分支带线分别与第三输出端P3和第五输出端P5连接。
作为上述三波束基站天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带线单元具有第三移相支路和第四移相支路,第三移相支路的一端与第三输入端IN3连接,第三移相支路的另一端与第三转接带线连接,第四移相支路一端与第三输入端IN3连接,第四移相支路的另一端与第二移相支路的相应的一移相分支带线连接。
作为上述三波束基站天线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二转接带线和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二输出端P2连接的连接分支带线之间,第一耦合带线具有第一输出耦合带和第一输入耦合带,第一输出耦合带从第二转接带线延伸出来,第一输入耦合带从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二输出端IN2连接的连接分支带线延伸出来,且第一输入耦合带和第一输出耦合带耦合连接;
第二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一转接带线和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五输出端P5连接的连接分支带线之间,第二耦合带线具有第二输出耦合带和第二输入耦合带,第二输出耦合带从第一转接带线延伸出来,第二输入耦合带从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五输出端P5的连接的连接分支带线延伸出来,且第二输入耦合带和第二输出耦合带耦合连接;
第三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三转接带线和第一带线单元之与第六输出端P6连接的移相分支带线之间,第三耦合带线具有第三输出耦合带和第三输入耦合带,第三输出耦合带从第三转接带线延伸出来,第三输入耦合带从第一带线单元之与第六输出端P6连接的移相分支带线延伸出来,且第三输入耦合带和第三输出耦合带耦合连接;
第四耦合带线连接在的第三带线单元的第四移相支路和第一带线单元之与第二转接带线连接的一端,第四耦合带线具有第四输出耦合带和第四输入耦合带,第四输出耦合带从第四移相支路延伸出来,第四输入耦合带从第一带线单元之与第二转接带线连接的一端延伸出来,且第四输入耦合带和第四输出耦合带耦合连接。
由于本发明三波束基站天线通过信号馈入单元将第一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双极化振子并使馈入各列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的信号的相位依序超前90度,将第二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位于中间四列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使馈入中间四列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的信号的相位相同,将第三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双极化振子并使馈入各列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的信号的相位依序滞后90度,从而实现振子列单元的共用,进而在减小体积的同时实现三个波束的辐射,这也提高了三波束基站天线的覆盖范围、增加了通信的系统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波束基站天线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三波束基站天线的电桥电路的平面视图;
图3为图2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Ⅱ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Ⅲ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Ⅳ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阅图1,其揭示本发明三波束基站天线的一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三波束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10、至少六列振子列单元20以及信号馈入单元30。
反射板10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反射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三波束基站天线具有六列振子列单元20,每一振子列单元20具有至少一列振子列21,每一振子列21具有若干双极化振子211,该双极化振子211具有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212和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213。每一振子列单元20的各列振子列21的至少每两个相邻的双极化振子211一起组成一波束组210,从而六个振子列单元20在垂直六列振子列单元20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应的六组波束组210的双极化振子211组成一波束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振子列单元20具有一列振子列21,振子列21具有八个双极化振子211。相邻的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呈交错设置。八个双极化振子211中每两个相邻的双极化振子211组成一组波束组210,因此八个双极化振子211共组成四组波束组210,从而六个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共形成四个波束单元。
请参阅图1和图2,信号馈入单元30分别将三个频段的信号输入波束单元,该三个频段信号分别定义为第一频段信号、第二频段信号和第三频段信号。信号馈入单元30将第一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双极化振子211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212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213,并使馈入各列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的信号的相位依序超前90度。信号馈入单元30将第二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位于中间四列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212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213,并使馈入中间四列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的信号的相位相同。信号馈入单元30将第三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双极化振子211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212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213,并使馈入各列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的信号的相位依序滞后90度。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馈入单元30具有若干电桥电路31和馈线(图中未示出),若干电桥电路31分成两列,每一列的电桥电路31数量与波束单元的数量相等。两列的电桥电路31通过馈线分别与相应波束单元的双极化振子211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212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213连接,以向双极化振子211馈入不同极化的信号。
电桥电路31具有具有基板310、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和第三输入端IN3、第一输出端P1、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第六输出端P6、第一带线单元320、第二带线单元330、第三带线单元340、转接带线350、第一耦合带线360、第二耦合带线370、第三耦合带线380以及第四耦合带线390。
基板310由绝缘材质制成,其呈方板状。
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和第三输入端IN3设置在基板310上,第一输入端IN1与馈线连接,用于输入第一频段信号。第二输入端IN2与馈线连接,用于输入第二频段信号。第三输入端IN3与馈线连接,用于输入第三频段信号。
第一输出端P1、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第六输出端P6设置在基板310上且通过馈线分别依序与相应波束单元的双极化振子211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212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21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P1、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第六输出端P6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序通过馈线分别与一列振子列21的两相应的双极化振子211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212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213连接。
第一带线单元320设置在基板310上,且第一带线单元320连接第一输入端IN1、第一输出端P1和第六输出端P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带线单元320具有第一移相支路321以及第二移相支路322,第一移相支路321具有移相连接带线3211和两移相分支带线3212,移相连接带线3211的一端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移相连接带线3211的另一端延伸出两移相分支带线3212,两移相分支带线3212的末端分别与第一输出端P1和第六输出端P6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输入端IN1输入的信号经第一输出端P1和第六输出端P6输出。
第二移相支路322位于第一移相支路321一侧,其具有移相连接带线3221和两移相分支带线3222,移相连接带线3221的一端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移相连接带线3222的另一端延伸出两移相分支带线3222,两移相分支带线3222的末端分别形成第一连接端A1和第二连接端A2。
第二带线单元330位于第一带线单元320的一侧,第二带线单元330连接第二输入端IN2、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通过第二带线单元330使第二输入端IN2输入的信号经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输出信号的相位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带线单元330具有第一连接带线331、两第二连接带线332以及四个连接分支带线333。第一连接带线331的一端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两第二连接带线332从第一连接带线331的另一端延伸出来。四个连接分支带线333的两个分别从一第二连接带线332延伸出来,且该两个连接分支带线333分别与第二输出端P2和第四输出端P4连连接。四个连接分支带线333的另两个分别从另一第二连接带线332延伸出来,且该两个连接分支带线333分别与第三输出端P3和第五输出端P5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二输入端IN2输入的信号经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输出。
第三带线单元340具有第三移相支路341和第四移相支路342。第三移相支路341位于第一带线单元320和第二带线单元330的一侧,其一端与第三输入端IN3连接,其末端形成第三连接端A3。第四移相支路342一端与第三输入端IN3连接,其另一端从第一带线单元320和第二带线单元330之间穿过后与第二移相支路322与第二连接端A1连接。
转接带线350具有第一转接带线351、第二转接带线352以及第三转接带线353。第一转接带线351与第三输出端P3连接,其另一端形成第四连接端A4,第四连接端A4通过馈线与第一连接端A1连接。第二转接带线352与第四输出端P4连接,其另一端形成第五连接端A5,第五连接端A5通过馈线与第二连接端A2连接。第三转接带线353与第一输出端P1连接,其另一端形成第六连接端A6,第六连接端A6通过馈线与第三连接端A3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耦合带线360连接在第二转接带线352之临近第五连接端A5的一端和第二带线单元340之与第二输出端P2连接的分支带线330之间,从而使第五连接端A5输入的信号经第四输出端P4输出时移相延迟90度、使第五连接端A5输入的信号经第一耦合带线360由第二输出端P2输出时相位移相提前90度,进而使第二输出端P2和第四输出端P4输出的相位相差180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耦合带线360具有两第一输出耦合带361和两第一输入耦合带362。两第一输出耦合带361从第二转接带线352延伸出来并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两第一输入耦合带362从第二带线单元330之与第二输出端IN2连接的连接分支带线333延伸出来并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且两第一输入耦合带362设在第一输出耦合带361的两侧,从而使两第一输出耦合带361位于两第一输入耦合带362之间,这样使第一输出耦合带361的输出的信号耦合到第一输入耦合带362,进而通过第二输出端IN2输出。
请参阅图2和图4,第二耦合带线370连接在第一转接带线351之临近第四连接端A4的一端和第二带线单元330之与第五输出端P5连接的连接分支带线333之间,从而使第四连接端A4输入的信号经第三输出端P3输出时移相延迟90度、使第四连接端A4输入的信号经第一耦合带线360由第五输出端P5输出时相位移相提前90度,进而使第三输出端P3和第五输出端P5输出的相位相差180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耦合带线370具有两第二输出耦合带371和两第二输入耦合带372。两第二输出耦合带371从第一转接带线351延伸出来并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两第二输入耦合带372从第二带线单元330之与第五输出端P5的连接的连接分支带线333延伸出来并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且两第二输入耦合带372设在第二输出耦合带371的两侧,从而使两第二输出耦合带371位于两第二输入耦合带372之间,这样使第二输出耦合带371的输出的信号耦合到第二输入耦合带372,进而通过第五输出端325输出。
请参阅图2和图5,第三耦合带线380连接在第三转接带线353之临近第六连接端A6的一端和第一带线单元320之与第六输出端P6连接的移相分支带线3212之间,从而使第六输出端P6输入的信号经第三耦合带线380由第六连接端A6输出时移相提前90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耦合带线380具有两第三输出耦合带381和两第三输入耦合带382。两第三输出耦合带381从第三转接带线353延伸出来并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两第三输入耦合带382从第一带线单元320之与第六输出端P6连接的移相分支带线3212延伸出来并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且两第三输入耦合带382设在第三输出耦合带381的两侧,从而使两第三输出耦合带381位于两第三输入耦合带382之间,这样使第三输出耦合带381的输出的信号耦合到第三输入耦合带382,进而通过第六输出端P6输出。
请参阅图2和图6,第四耦合带线390连接在第三带线单元340的第四移相支路342和第一带线单元320之与第二连接端A2连接的移相分支带线3222之间,从而使第二连接端A2输出的信号前移90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耦合带线390具有两第四输出耦合带391和两第四输入耦合带392。两第四输出耦合带391从第四移相支路342延伸出来并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两第四输入耦合带392从第一带线单元320之与第二连接端A2连接的移相分支带线3222延伸出来并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且两第四输入耦合带392设在第四输出耦合带391的两侧,从而使两第四输出耦合带391位于两第四输入耦合带392之间,这样使第四输出耦合带391的输出的信号耦合到第四输入耦合带392,进而通过第二连接端A2输出。
请参阅图1和图2,在组装本发明三波束基站天线时,将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和第三输入端IN3分别与馈线连接,分别用于输入第一频段信号、第二频段信号和第三频段信号;将第一输出端P1、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第六输出端P6通过馈线分别依序与相应波束单元的双极化振子211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212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213连接;将第一连接端A1和第四连接端A4通过馈线连接,将第二连接端A2和第五连接端A5通过馈线连接,将第三连接端A2和第六连接端A6通过馈线连接。
通过调节第一输出端P1、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第六输出端P6与双极化振子211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212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213之间馈线的长度,以及调节第一连接端A1和第四连接端A4、第二连接端A2和第五连接端A5、第三连接端A2和第六连接端A6之间馈线的长度,从而使馈入第一输入端IN1的第一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之位于各列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的信号的相位依序超前90度,使馈入第二输入端IN2的第二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信号馈入单元30将第二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位于中间四列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212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213,并使馈入中间四列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的信号的相位相同。信号馈入单元30将第三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双极化振子211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212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213,并使馈入各列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的信号的相位依序滞后90度。
在本实施例三波束基站天线工作时,第一输入端IN1输入的第一频段信号经第一输出端P1、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第六输出端P6输入到波束单元在从左到右的六个波束组210的相位依序超前90度,亦即波束单元在从左到右的六个波束组210的相位依序为Φ、Φ+90度、Φ+180度、Φ+270度、Φ+360度、Φ+450度,从而波束单元在从左到右的六个波束组210辐射合成第一波束,而四个波束单元的第一波束合成的总波束覆盖左侧扇面。
第二输入端IN2输入的第二频段信号经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输入到波束单元在从左到右的六个波束组210的相位依序超前90度,亦即波束单元在中间的四个波束组210的相位相同,从而波束单元的中间四个波束组210辐射合成第二波束,而四个波束单元的第二波束合成的总波束覆盖中间扇面。
第三输入端IN2输入的第三频段信号经第一输出端P1、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第六输出端P6输入到波束单元在从左到右的六个波束组210的相位依序滞后90度,亦即波束单元在从左到右的六个波束组210的相位依序为Φ、Φ-90度、Φ-180度、Φ-270度、Φ-360度、Φ-450度,从而波束单元在从左到右的六个波束组210辐射合成第三波束,而四个波束单元的第三波束合成的总波束覆盖右侧扇面。
由于本发明三波束基站天线通过信号馈入单元30将第一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双极化振子211并使馈入各列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的信号的相位依序超前90度,将第二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位于中间四列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使馈入中间四列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的信号的相位相同,将第三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双极化振子211并使馈入各列振子列单元20的双极化振子211的信号的相位依序滞后90度,从而实现振子列单元20的共用,进而在减小体积的同时实现三个波束的辐射,这也提高了三波束基站天线的覆盖范围、增加了通信的系统容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三波束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至少六列振子列单元以及信号馈入单元,每一振子列单元具有至少一列振子列,每一振子列具有若干双极化振子,每一振子列单元的各列振子列的至少每两个相邻的双极化振子一起组成一波束组,各列振子列单元的相应波束组的双极化振子组成一波束单元;
其特征在于:
信号馈入单元用于将第一频段信号、第二频段信号和第三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且信号馈入单元将第一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并使馈入各列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的信号的相位依序超前90度;信号馈入单元将第二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位于中间四列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并使馈入中间四列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的信号的相位相同;信号馈入单元将第三频段信号输入波束单元的各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信号馈入部或第二极化信号馈入部,并使馈入各列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的信号的相位依序滞后9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列具有八个双极化振子,每一振子列的八个双极化振子中每两个相邻的双极化振子组成一波束组,所述各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共形成四个波束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振子列单元的双极化振子呈交错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馈入单元具有若干电桥电路和馈线,若干电桥电路分成两列,每一列的电桥电路的数量与波束单元的数量相等,两列的电桥电路通过馈线分别与相应波束单元的双极化振子连接,用于以向双极化振子馈入不同极化的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桥电路具有具有基板、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和第三输入端IN3、第一输出端P1、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第六输出端P6;
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和第三输入端IN3设置在基板上,分别用于输入第一频段信号、第二频段信号和第三频段信号;
第一输出端P1、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第六输出端P6设置在基板上且通过馈线分别依序与相应波束单元的双极化振子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桥电路还包括: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带线单元,第一带线单元连接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P1和第六输出端P6;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二带线单元,第二带线单元连接第二输入端IN2、第二输出端P2、第三输出端P3、第四输出端P4、第五输出端P5;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三带线单元,第三带线单元与第一带线单元连接;
设置在基板上的转接带线,转接带线具有第一转接带线、第二转接带线以及第三转接带线,第一转接带线的一端与第三输出端P3连接,第一转接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一带线单元和第三带线单元连接,第二转接带线的一端与第四输出端P4连接,第二转接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一带线单元连接,第三转接带线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P1连接,第三转接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三带线单元连接;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耦合带线,第一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二转接带线和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二输出端P2连接的一端之间;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二耦合带线,第二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一转接带线和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五输出端P5连接的一端之间;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三耦合带线,第三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三转接带线和第一带线单元之与第六输出端P6连接的一端;以及
设置在基板上的第四耦合带线,第四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三带线单元之与第一带线单元连接的一端和第一带线单元之与第二转接带线连接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线单元具有第一移相支路以及第二移相支路,第一移相支路具有移相连接带线和两移相分支带线,第一移相支路的移相连接带线的一端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第一移相支路的两移相分支带线从移相连接带线的另一端延伸出来,第一移相支路的两移相分支带线的末端分别与第一输出端P1和第六输出端P6连接;
第二移相支路具有移相连接带线和两移相分支带线,第二移相支路的移相连接带线的一端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第二移相支路的两移相分支带线从移相连接带线的另一端延伸出来,第二移相支路的一移相分支带线的末端分别与第三带线单元和第一转接带线连接,第二移相支路的另一移相分支带线的末端与第二转接带线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线单元具有第一连接带线、两第二连接带线以及四个连接分支带线,第一连接带线的一端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两第二连接带线从第一连接带线的另一端延伸出来,四个连接分支带线的两个分别从一第二连接带线延伸出来,且该两个连接分支带线分别与第二输出端P2和第四输出端P4连连接;四个连接分支带线的另两个分别从另一第二连接带线延伸出来,且该两个连接分支带线分别与第三输出端P3和第五输出端P5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带线单元具有第三移相支路和第四移相支路,第三移相支路的一端与第三输入端IN3连接,第三移相支路的另一端与第三转接带线连接,第四移相支路一端与第三输入端IN3连接,第四移相支路的另一端与第二移相支路的相应的一移相分支带线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波束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二转接带线和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二输出端P2连接的连接分支带线之间,第一耦合带线具有第一输出耦合带和第一输入耦合带,第一输出耦合带从第二转接带线延伸出来,第一输入耦合带从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二输出端IN2连接的连接分支带线延伸出来,且第一输入耦合带和第一输出耦合带耦合连接;
第二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一转接带线和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五输出端P5连接的连接分支带线之间,第二耦合带线具有第二输出耦合带和第二输入耦合带,第二输出耦合带从第一转接带线延伸出来,第二输入耦合带从第二带线单元之与第五输出端P5的连接的连接分支带线延伸出来,且第二输入耦合带和第二输出耦合带耦合连接;
第三耦合带线连接在第三转接带线和第一带线单元之与第六输出端P6连接的移相分支带线之间,第三耦合带线具有第三输出耦合带和第三输入耦合带,第三输出耦合带从第三转接带线延伸出来,第三输入耦合带从第一带线单元之与第六输出端P6连接的移相分支带线延伸出来,且第三输入耦合带和第三输出耦合带耦合连接;
第四耦合带线连接在的第三带线单元的第四移相支路和第一带线单元之与第二转接带线连接的一端,第四耦合带线具有第四输出耦合带和第四输入耦合带,第四输出耦合带从第四移相支路延伸出来,第四输入耦合带从第一带线单元之与第二转接带线连接的一端延伸出来,且第四输入耦合带和第四输出耦合带耦合连接。
CN201911402912.0A 2019-12-30 2019-12-30 三波束基站天线 Active CN1109941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2912.0A CN110994169B (zh) 2019-12-30 2019-12-30 三波束基站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2912.0A CN110994169B (zh) 2019-12-30 2019-12-30 三波束基站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4169A CN110994169A (zh) 2020-04-10
CN110994169B true CN110994169B (zh) 2022-05-17

Family

ID=70079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2912.0A Active CN110994169B (zh) 2019-12-30 2019-12-30 三波束基站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416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2828A (zh) * 2016-03-31 2016-07-06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极化三波束天线及其馈电网络装置
WO2018080241A1 (en) * 2016-10-28 2018-05-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7852927U (zh) * 2017-12-28 2018-09-1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3×3Butler矩阵馈电网络及天线
CN108666769A (zh) * 2018-03-29 2018-10-16 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九波束阵列天线
CN109449590A (zh) * 2018-12-20 2019-03-08 东莞市云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双波束基站天线
EP3503298A1 (en) * 2017-12-22 2019-06-26 Deutsche Telekom AG Base station antenna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N110098856A (zh) * 2018-01-31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相关设备
CN209313004U (zh) * 2018-12-20 2019-08-27 东莞市云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压缩水平面波宽宽度的基站天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2828A (zh) * 2016-03-31 2016-07-06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极化三波束天线及其馈电网络装置
WO2018080241A1 (en) * 2016-10-28 2018-05-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03298A1 (en) * 2017-12-22 2019-06-26 Deutsche Telekom AG Base station antenna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N207852927U (zh) * 2017-12-28 2018-09-1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3×3Butler矩阵馈电网络及天线
CN110098856A (zh) * 2018-01-31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08666769A (zh) * 2018-03-29 2018-10-16 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九波束阵列天线
CN109449590A (zh) * 2018-12-20 2019-03-08 东莞市云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双波束基站天线
CN209313004U (zh) * 2018-12-20 2019-08-27 东莞市云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压缩水平面波宽宽度的基站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4169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85665B (zh) 一种混合结构双频双波束三列相控阵天线
CN106602265B (zh) 波束成形网络及其输入结构、输入输出方法及三波束天线
US20070254587A1 (en)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to transmit cross-polarized signals from a common radiator with low mutual coupling
US7394427B2 (en) Multilayer planar array antenna
WO2016065859A1 (zh) 一种智能天线装置
US20140375502A1 (en) Mixed Structure Dual-Band Dual-Beam Three-Column Phased Array Antenna
KR20010042251A (ko) 다중중첩배열 1차안테나-모듈
CN107221760B (zh) 一种双频圆极化阵列天线
CN104901001A (zh) 脊波导偏置缝耦合微带振子双极化天线
CN109449590B (zh) 双波束基站天线
CN217641786U (zh) 一种腔体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CN112768957A (zh) 一种低成本模块化平板电扫天线
KR20200132618A (ko) 시프트 직렬 급전을 이용한 이중편파 안테나
CN212462036U (zh) 三波束双极化阵列天线
US20230011966A1 (en) Dual-polarization antenna
TW202013809A (zh) 天線系統
CN110994169B (zh) 三波束基站天线
CN112186369A (zh) 三波束双极化阵列天线
WO2017145968A1 (ja) ハイブリッド回路、給電回路、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給電方法
CN211126047U (zh) 双波束基站天线
JPH04122101A (ja) 平面アンテナ
CN113826282A (zh) 利用位移串联供电的双极化天线
JPH04122103A (ja) 平面アンテナ
JP3499831B2 (ja) セル再使用パターンを有するビーム形成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その構成方法
CN211320340U (zh) 主线配相式馈电网络及大规模阵列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