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0815A -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0815A
CN110990815A CN201911094318.XA CN201911094318A CN110990815A CN 110990815 A CN110990815 A CN 110990815A CN 201911094318 A CN201911094318 A CN 201911094318A CN 110990815 A CN110990815 A CN 110990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ty
feature points
user
verification
matching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943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玮琪
马颖江
张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10943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08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0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0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用于简化操作流程,提高身份验证效率。其中的身份验证方法包括:根据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第一验证结果,其中,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为虹膜特征信息或人脸特征信息,第一验证结果用于指示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用户的身份的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若第一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第二验证结果,其中,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与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不同,第二验证结果用于指示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与用户的身份的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若第二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和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Description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通常采用虹膜识别或者人脸识别等单一识别方式进行身份验证。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单一识别方式的成功率较低。例如环境光照发生变化或者用户的面部特征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虹膜识别或者人脸识别失败。通常虹膜识别或者人脸识别失败,移动终端会自动跳转到密码识别模式,即用户手动输入密码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操作较为繁琐。
可见,目前的身份验证方法存在识别效率较低,导致操作繁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用于简化操作流程,提高身份验证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验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第一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为虹膜特征信息或人脸特征信息,所述第一验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用户的身份的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
若所述第一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第二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不同,所述第二验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用户的身份的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
若所述第二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为虹膜特征信息,那么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则为人脸特征信息;或者,若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为人脸特征信息,那么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则为虹膜特征信息。当需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时,可以先利用第一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不通过,则继续采用第二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还是不通过,那么结合第一验证结果和第二验证结果来进一步确定用户的身份是否通过。例如第一验证结果和第二验证结果均可以认为是检测的身份验证信息,例如多个特征点与预存的用户的身份信息的匹配度,如果达到匹配度的特征点较少,那么验证不通过。而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验证结果与第二验证结果均失败的情况下,可以结合两次验证结果分别对应的匹配度确定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例如如果两次验证结果匹配度较高的特征点的总数量较多,那么该用户的身份合法。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验证一次失败就跳转到用户手动输入密码的方式进行验证来说,依次通过两次验证即使每次验证不通过,该用户的身份也可能是合法的,不需要用户另外通过手动输入密码的方式验证身份,简化了操作,提高了身份验证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多个第一特征点,所述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多个第二特征点,每个第一特征点对应一个第一匹配度,每个第二特征点对应一个第二匹配度,所述第一特征点包括第一级特征点,所述第二特征点包括第一级特征点;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包括:
确定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一数量,以及确定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二数量;
若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的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身份合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级特征点可以认为是对用户身份验证结果影响较大的特征点,当匹配度较高的第一级特征点较多,那么可以认为用户是合法用户。即使每种身份验证信息中匹配度较高的第一级特征点较少,即单独用一种身份验证信息确定身份是非法的,但是如果两种身份验证信息中匹配度较高的第一级特征点的总数较多,那么用户实际上可能是合法的,即采用该方案可以提高身份验证的匹配度,进而提高身份验证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特征点还包括第二级特征点,所述第二特征点还包括第二级特征点;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还包括:
确定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二级特征点的第三数量,以及确定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二级特征点的第四数量;
若所述第三数量和所述第四数量的和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身份合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级特征点为对用户身份验证结果影响较小的特征点。为了提高身份验证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两级特征点的验证,即第一级特征点满足匹配度的同时,第二级特征点也满足匹配度,用户的身份才合法。采用该方案,如果两种身份验证信息中匹配度较高的第二级特征点的总数较多,那么用户实际上可能是合法的,相较于目前单独采用一种身份验证信息来说,即使每一种身份验证信息中的第二级特征点较少,也能够进一步确定用户的身份是否是合法的,以尽量避免通过一种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可能导致失败而切换为用户另外通过手动输入密码的方式验证身份导致的操作繁琐。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结果为通过的所述第一验证结果的第一次数,以及确定结果为通过的所述第二验证结果的第二次数;
若所述第一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次数,则确定当前采用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若所述第一次数小于所述第二次数,则确定当前采用所述第二身份验证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例如两种身份验证信息中的一种身份验证信息可能更为准确,那么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统计在预设时间段内采用两种验证信息验证身份通过的次数,如果次数较多,那么可以认为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更优。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比较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的大小,可以确定出下一次使用哪一种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以灵活调整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第二身份验证信息来对身份进行验证,从而可以提高用户身份验证的效率。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次数,则确定当前采用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包括:
若所述第一次数与所述第二次数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采用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相差较大,可以认为第一身份验证信息验证通过的概率较高,而第二身份验证信息验证通过的概率较低,那么将采用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相反,如果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相差较小,即可以认为第一身份验证信息验证通过的概率与第二身份验证信息验证通过的概率相当,那么将保持上一次的身份验证方式,从而避免频繁调整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第二身份验证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验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验证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
第一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为虹膜特征信息或人脸特征信息,所述第一验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用户的身份的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
第二验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第二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不同,所述第二验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用户的身份的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
第三验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可选的,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多个第一特征点,所述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多个第二特征点,每个第一特征点对应一个第一匹配度,每个第二特征点对应一个第二匹配度,所述第一特征点包括第一级特征点,所述第二特征点包括第一级特征点,第三验证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一数量,以及确定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二数量;
若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身份合法。
可选的,所述第二级特征点的重要程度低于所述第一级特征点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三验证模块还用于:
确定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二级特征点的第三数量,以及确定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二级特征点的第四数量;
若所述第三数量和所述第四数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身份合法。
可选的,所述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结果为通过的所述第一验证结果的第一次数,以及确定结果为通过的所述第二验证结果的第二次数;
若所述第一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次数,则确定当前采用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若所述第一次数小于所述第二次数,则确定当前采用所述第二身份验证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可选的,所述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次数与所述第二次数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采用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验证结果与第二验证结果均失败的情况下,可以结合两次验证结果分别对应的匹配度确定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例如如果两次验证结果匹配度较高的特征点的总数量较多,那么该用户的身份合法。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验证一次失败就跳转到用户手动输入密码的方式进行验证来说,依次通过两次验证即使每次验证不通过,该用户的身份也可能是合法的,不需要用户另外通过手动输入密码的方式验证身份,简化了操作,提高了身份验证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该身份验证方法可应用于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穿戴式智能设备等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别的电子设备,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在上述移动终端中,通常采用自动与手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锁,例如,虹膜识别与数字密码进行组合,或者人脸识别与数字密码进行组合。当自动解锁方式失败时,移动终端会自动切换到密码识别模式,提示用户输入数字密码。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光照发生变化或者用户的面部特征发生变化,单一的自动识别的成功率往往较低,使得用户常常需要通过数字密码进行解锁,操作较为繁琐,且识别效率较低。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该方法利用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并设置了相应的优先级。当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应的第一验证结果为失败时,移动终端会自动切换到利用第二身份验证信息进行继续验证。当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对应的第二验证结果为失败时,移动终端会同时利用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该方法通过将不同的身份验证方式进行搭配使用,提高了身份验证的效率。
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可以是虹膜特征信息或者人脸特征信息,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也可以是虹膜特征信息或者人脸特征信息。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不同,下文中以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为虹膜特征信息,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为人脸特征信息为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在下面的描述中以移动终端作为应用场景。请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该方法的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101:移动终端根据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第一验证结果。
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即虹膜特征信息可以包括多个特征点,例如称为第一特征点。移动终端根据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实际上是将多个第一特征点与预先存储的用于表征用户身份的多个特征点进行匹配,一个第一特征点对应一个匹配度,例如称为第一匹配度,从而得到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若某个第一特征点对应的第一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例如95%,那么可以认为该第一特征点通过验证;相反如果该第一特征点对应的第一匹配度小于预设阈值,那么可以认为该第一特征点未通过验证。如果通过验证的第一特征点较多,那么可以认为用户的身份是合法的,即通过验证。第一验证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可以指示多个第一匹配度,如果这多个第一匹配度高于预设阈值的数量较多,那么第一验证结果为通过。
多个第一特征点中有的特征点对第一验证结果影响较大,有的特征点对第一验证结果影响相对较小。在本文中,将对第一验证结果影响较大的特征点称为第一级特征点,将对第一验证结果影响较小的特征点称为第二级特征点,也可以认为第一级特征点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级特征点。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这多个第一特征点可以全部为第一级特征点,这样较少的第一特征点就可以确定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可以减轻移动终端验证身份信息的负担。移动终端可以匹配每一个第一级特征点,获得对应的多个第一匹配度。之后,从中确定第一匹配度较高的第一级特征点的数量,例如确定出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数量。如果该数量较多,例如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可以认为利用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得到的第一验证结果为通过。如果该数量较少,可以认为利用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得到的第一验证结果为不通过。
例如,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包括了15个第一特征点,若有10个第一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达到90%以上,则表明第一验证结果为通过,即第一预设阈值为90%,第二预设阈值为10。如果有9个第一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达到95%,而剩下的6个第一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为85%,那么第一验证结果为不通过。
为了提高验证的准确度,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特征点还包括第二级特征点。移动终端除了匹配第一级特征点,还需要匹配第二级特征点,只有匹配成功的第一级特征点较多以及匹配成功的第二特征点较多,验证结果才是通过。例如,移动终端匹配第一级特征点之后,继续匹配第二级特征点,获得对应的多个第二匹配度。之后,从中确定第二匹配度较高的第二级特征点的数量,例如确定出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数量。如果该数量较多,例如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可以认为利用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得到的第一验证结果为通过。如果该数量较少,可以认为利用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得到的第一验证结果为不通过。
例如,该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包括了15个第一特征点,若有10个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达到90%以上,且5个第二级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达到90%以上,则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第一验证结果为通过,即第一预设阈值为90%,第二预设阈值为10,第三预设阈值为5。如果有9个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达到95%,而只有3个第二级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为90%,那么第一验证结果为不通过。
步骤102:移动终端确定第一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第二验证结果。
当第一身份验证信息的验证结果为不通过,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即人脸特征信息继续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移动终端采用人脸特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的流程与移动终端采用虹膜特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的流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为了区分,下文中,采用人脸特征信息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的结果为第二验证结果,指示的是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
步骤103:移动终端确定第二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和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移动终端确定第一验证结果与第二验证结果均为不通过,移动终端可以继续根据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和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如果两次验证结果匹配度较高的特征点的总数量较多,那么该用户的身份合法。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验证一次失败就跳转到用户手动输入密码的方式进行验证来说,依次通过两次验证即使每次验证不通过,该用户的身份也可能是合法的,不需要用户另外通过手动输入密码的方式验证身份,简化了操作,提高了身份验证的效率。
具体的,第一特征点全部为第一级特征点,第二特征点也全部为第一级特征点。如果移动终端采用虹膜验证信息得到的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中,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数量为第一数量;移动终端采用人脸验证信息得到的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中,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数量为第二数量。
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确定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示例性的,若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的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身份合法。当匹配度较高的第一级特征点较多,那么可以认为用户是合法用户。所以移动终端如果确定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那么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用户的身份验证为通过。如果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那么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用户的身份验证为不通过。第一预设阈值可以设置在第一阈值与两倍第一阈值所形成的区间内,从而提高对用户身份验证的准确性。这的话,即使每种身份验证信息中匹配度较高的第一级特征点较少,即单独用一种身份验证信息确定身份是非法的,但是如果两种身份验证信息中匹配度较高的第一级特征点的总数较多,那么用户实际上可能是合法的,即采用该方案可以提高身份验证的匹配度,进而提高身份验证的准确性。
例如,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为虹膜特征信息,该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包括了15个第一特征点,若有10个第一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达到90%以上,则表明第一验证结果为通过。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为人脸特征信息,该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包括了15个第二特征点,若有10个第二特征点的第二匹配度达到90%以上,则表明第二验证结果为通过。即第一阈值为90%,第一预设阈值为10。
如果有9个第一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达到95%,而剩下的6个第一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为85%,那么第一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即单一虹膜识别未通过。若有9个第二特征点的第二匹配度达到95%,而剩下的6个第二特征点的第二匹配度为85%,那么第二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即单一人脸识别未通过。但是结合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可得,有18个特征点的匹配度达到95%,超过第一预设阈值,那么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用户的身份验证为通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特征点包括第一级特征点和第二级特征点,第二特征点包括第一级特征点和第二级特征点。如果移动终端采用虹膜验证信息得到的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中,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数量为第一数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二级特征点的数量为第三数量;移动终端采用人脸验证信息得到的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中,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数量为第二数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数量为第四数量。
若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的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三数量与第四数量的和大于第二预设阈值,那么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用户的身份验证为通过。若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的和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三数量与第四数量的和小于第二预设阈值,那么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用户的身份验证为不通过。
例如,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为虹膜特征信息,该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包括了15个第一特征点,若有10个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达到90%以上,且5个第二级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达到90%以上,则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第一验证结果为通过。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为人脸特征信息,该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包括了15个第二特征点,若有10个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二匹配度达到90%以上,且5个第二级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达到90%以上,则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第二验证结果为通过。即第一阈值为90%,第一预设阈值为10,第二预设阈值为5。
对于虹膜识别过程,若有9个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达到95%,3个第二级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为90%,那么第一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即单一虹膜识别未通过。对于人脸识别过程,若有9个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二匹配度达到95%,3个第二级特征点的第一匹配度为90%,那么第二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即单一人脸识别未通过。但是结合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可得,有18个第一级特征点的匹配度达到95%,超过第一预设阈值,且有6个第二级特征点的匹配度达到90%,超过第二预设阈值,那么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用户的身份验证为通过。
如上采用两级特征点的验证,即第一级特征点满足匹配度的同时,第二级特征点也满足匹配度,用户的身份才合法。如果两种身份验证信息中匹配度较高的第二级特征点的总数较多,那么用户实际上可能是合法的,相较于目前单独采用一种身份验证信息来说,即使每一种身份验证信息中的第二级特征点较少,也能够进一步确定用户的身份是否是合法的,以尽量避免通过一种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可能导致失败而切换为用户另外通过手动输入密码的方式验证身份导致的操作繁琐。
例如两种身份验证信息中的一种身份验证信息可能更为准确,那么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统计在预设时间段内采用两种验证信息验证身份通过的次数,如果次数较多,那么可以认为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更优。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预设时间段内,例如6小时或者12小时,用户可能因需要使用移动终端而进行多次身份验证。那么在该预设时间段内,移动终端可以记录结果为通过的第一验证结果的第一次数,以及结果为通过的第二验证结果的第二次数。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确定出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第二身份验证信息的优先级,从而根据优先级调整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第二身份验证信息来对身份进行验证,从而可以提高用户身份验证的效率。
优先级的确定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两种确定方式。
第一种确定方式,移动终端直接比较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的大小。若第一次数大于第二次数,则优先采用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若第一次数小于第二次数,则优先采用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例如,在预设时间段内,用户共进行10次身份验证,其中6次是通过虹膜特征验证通过,其余4次通过人脸特征验证通过,那么当用户需要再次进行身份验证时,移动终端会优先采用第一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用户共进行10次身份验证,其中4次通过虹膜特征验证通过,其余6次通过人脸特征验证通过,那么当用户需要再次进行身份验证时,移动终端会优先采用第二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比较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的大小,可以确定出下一次使用哪一种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以灵活调整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第二身份验证信息来对身份进行验证,从而可以提高用户身份验证的效率。
第二种确定方式,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次数和第二次数的差值来确定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和第二验证信息的优先级。例如移动终端可以设置第三预设阈值,当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则可以认为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的差值较大,进而可以认为第一身份验证方法通过的概率要高于第二身份验证方法通过的概率,那么移动终端优先采用第一身份验证方法;若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的差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可以认为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的差值较小,进而可以认为第一身份验证方法通过的概率与第二身份验证方法通过的概率相当,那么移动终端将保持身份验证方式不变。
例如,第三预设阈值设置为3,在预设时间段内,用户共进行10次身份验证,其中,其中6次通过虹膜特征验证通过,其余4次通过人脸特征验证通过,那么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的差值为2,小于第三预设阈值,那么移动终端将保持现有的身份验证方式不变。或者,其中8次通过虹膜特征验证通过,其余2次通过人脸特征验证通过,那么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的差值为6,大于第三预设阈值,那么移动终端将优先采用第一身份验证信息进行身份验证。采用该方案,可以避免频繁调整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第二身份验证信息。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
请参见图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验证装置,该身份验证装置包括第一验证模块201、第二验证模块202和第三验证模块203。
其中:
第一验证模块201用于根据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第一验证结果,其中,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为虹膜特征信息或人脸特征信息,
第一验证结果用于指示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用户的身份的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
第二验证模块202用于若第一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第二验证结果,其中,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与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不同,第二验证结果用于指示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与用户的身份的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
第三验证模块203用于若第二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和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可选的,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多个第一特征点,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多个第二特征点,每个第一特征点对应一个第一匹配度,每个第二特征点对应一个第二匹配度,第一特征点包括第一级特征点,第二特征点包括第一级特征点,第三验证模块203具体用于:
确定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一数量,以及确定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二数量;
若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用户的身份合法。
可选的,第二级特征点的重要程度低于第一级特征点的重要程度;第三验证模块203具体用于:
确定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二级特征点的第三数量,以及确定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二级特征点的第四数量;
若第三数量和第四数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用户的身份合法。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结果为通过的第一验证结果的第一次数,以及确定结果为通过的第二验证结果的第二次数;
若第一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次数,则确定当前采用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若第一次数小于第二次数,则确定当前采用第二身份验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
若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采用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请参见图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验证装置,该身份验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如图1所示的身份验证方法的步骤。
可选的,处理器301具体可以是中央处理器、特定ASI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可选的,该身份验证装置还可以包括与至少一个处理器301连接的存储器302,存储器302可以包括ROM、RAM和磁盘存储器。存储器302用于存储处理器301运行时所需的数据,即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301执行的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301通过执行存储器302存储的指令,执行如图1所示的方法。其中,存储器30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其中,存储器302在图3中一并示出,但需要知道的是存储器302不是必选的功能模块,因此在图3中以虚线示出。
其中,第一验证模块201、第二验证模块202以及第三验证模块203所对应的实体设备均可以是前述的处理器301。该身份验证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关于该设备中各功能模块所能够实现的功能,可参考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不多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第一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为虹膜特征信息或人脸特征信息,所述第一验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用户的身份的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
若所述第一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第二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不同,所述第二验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用户的身份的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
若所述第二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多个第一特征点,所述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多个第二特征点,每个第一特征点对应一个第一匹配度,每个第二特征点对应一个第二匹配度,所述第一特征点包括第一级特征点,所述第二特征点包括第一级特征点;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包括:
确定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一数量,以及确定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二数量;
若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的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身份合法,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数量或所述第二数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点还包括第二级特征点,所述第二特征点还包括第二级特征点,所述第二级特征点的重要程度低于所述第一级特征点的重要程度;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还包括:
确定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二级特征点的第三数量,以及确定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二级特征点的第四数量;
若所述第三数量和所述第四数量的和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身份合法,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三数量或所述第四数量。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结果为通过的所述第一验证结果的第一次数,以及确定结果为通过的所述第二验证结果的第二次数;
若所述第一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次数,则确定当前采用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若所述第一次数小于所述第二次数,则确定当前采用所述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次数,则确定当前采用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包括:
若所述第一次数与所述第二次数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采用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6.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验证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第一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为虹膜特征信息或人脸特征信息,所述第一验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用户的身份的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
第二验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获得第二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不同,所述第二验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用户的身份的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
第三验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验证结果为不通过,则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匹配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匹配度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多个第一特征点,所述第二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多个第二特征点,每个第一特征点对应一个第一匹配度,每个第二特征点对应一个第二匹配度,所述第一特征点包括第一级特征点,所述第二特征点包括第一级特征点,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一数量,以及确定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一级特征点的第二数量;
若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的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身份合法,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数量或所述第二数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点还包括第二级特征点,所述第二特征点还包括第二级特征点,所述第二级特征点的重要程度低于所述第一级特征点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匹配度对应的第二级特征点的第三数量,以及确定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二匹配度对应的第二级特征点的第四数量;
若所述第三数量和所述第四数量的和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的身份合法,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三数量或所述第四数量。
9.一种身份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1094318.XA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0990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4318.XA CN110990815A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4318.XA CN110990815A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0815A true CN110990815A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83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94318.XA Pending CN110990815A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081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7125A (zh) * 2020-10-23 2021-01-12 华夏恒业变压器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箱式变电站
CN112466025A (zh) * 2020-11-24 2021-03-09 安徽三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身份验证的门禁控制方法及门禁控制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7574A (zh) * 2008-10-17 2010-06-0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虹膜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2568125A (zh) * 2010-12-31 2012-07-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通过指纹识别进行信用卡消费的系统及方法
CN103455743A (zh) * 2013-08-13 2013-12-18 金硕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指纹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5099701A (zh) * 2015-07-29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鉴权的方法
CN105224850A (zh) * 2015-10-24 2016-01-06 北京进化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鉴权方法及智能交互系统
CN105574385A (zh) * 2015-06-16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家电设备的控制装置、方法和家电设备
US20160350608A1 (en) * 2014-03-25 2016-12-01 Fujitsu Frontech Limited Biometrics authentication device and biometrics authentication method
CN108875790A (zh) * 2018-05-24 2018-11-23 天津大学 一种主次特征优先级分类方法
CN109741738A (zh) * 2018-12-10 2019-05-1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语音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7574A (zh) * 2008-10-17 2010-06-0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虹膜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2568125A (zh) * 2010-12-31 2012-07-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通过指纹识别进行信用卡消费的系统及方法
CN103455743A (zh) * 2013-08-13 2013-12-18 金硕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指纹认证方法和装置
US20160350608A1 (en) * 2014-03-25 2016-12-01 Fujitsu Frontech Limited Biometrics authentication device and biometrics authentication method
CN105574385A (zh) * 2015-06-16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家电设备的控制装置、方法和家电设备
CN105099701A (zh) * 2015-07-29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鉴权的方法
CN105224850A (zh) * 2015-10-24 2016-01-06 北京进化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鉴权方法及智能交互系统
CN108875790A (zh) * 2018-05-24 2018-11-23 天津大学 一种主次特征优先级分类方法
CN109741738A (zh) * 2018-12-10 2019-05-1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语音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马丽娜 L 加夫里洛娃 等: "《安全系统中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与智能图像处理》", 30 September 2016, 国防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7125A (zh) * 2020-10-23 2021-01-12 华夏恒业变压器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箱式变电站
CN112217125B (zh) * 2020-10-23 2022-08-02 华夏恒业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箱式变电站
CN112466025A (zh) * 2020-11-24 2021-03-09 安徽三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身份验证的门禁控制方法及门禁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57488A1 (e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ouchscreen Terminal
US10496804B2 (en) Fingerprint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terminal supporting fingerprint authentication
CN109842611B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43392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using multiple kinds of templates
US2015006782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tting a user-defined pattern for an application
KR101821115B1 (ko) 지문 인증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206132A1 (zh) 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US1024496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ingerprint authentication
US20160234024A1 (en) Leveraging Multiple Biometrics For Enabling User Access To Security Metadata
US9483682B1 (e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CN107506629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533598B (zh) 应用程序的登录密码的输入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7145772B (zh) 终端设备安全性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0990815A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WO2017016032A1 (zh) 指纹验证方法、指纹验证装置和终端
CN107943401A (zh)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EP2821931A2 (en) Verification applica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WO2017004860A1 (zh) 生物信息验证方法、生物信息验证系统和终端
CN108959865B (zh) 一种验证方法及装置
WO2018161312A1 (zh) 指纹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US1112024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vibration notification based on fingerprint similarity
KR101006861B1 (ko) 지문인증 장치의 인증방법
CN112417429A (zh) 安全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80112302A (ko) 얼굴 인식에 기초한 사용자 인증 방법
CN111988336A (zh) 访问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