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6077A - 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86077A
CN110986077A CN201911366553.8A CN201911366553A CN110986077A CN 110986077 A CN110986077 A CN 110986077A CN 201911366553 A CN201911366553 A CN 201911366553A CN 110986077 A CN110986077 A CN 110986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t
heat exchange
outlet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65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平安
毛睿
李源
杜学森
王家欢
陈科峰
任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ndia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ndia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ndia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ndia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665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860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86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60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5/00Heating of air supplied for combustion
    • F23L15/04Arrangements of recup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DPREHEATING, OR ACCUMULATING PREHEATED, FEED-WATER FOR STEAM GENERATION; FEED-WATER SUPPLY FOR STEAM GENERATION;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FOR STEAM GENERATION;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WITHIN STEAM BOILERS
    • F22D1/00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 F22D1/50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incorporating thermal de-aeration of feed-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6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1/00Preparation of lump or pulverulent fuel in readiness for delivery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1/04Heating fuel prior to delivery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其包括风烟模块和循环换热模块,风烟模块包括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包括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冷一进口、冷二进口、热一出口以及热二出口。循环换热模块包括依次串联的储油罐、油泵,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旁通管和三通阀,储油罐、油泵、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第三换热器依次串联,旁通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三通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第一阀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第二阀口与旁通管相连,第三阀口与第二换热器相连,该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能够提升机组能源利用率,同时能够提升锅炉的稳燃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燃烧所需的空气被分为一次风和二次风,冷一次风和冷二次风分别在空气预热器内被烟气加热形成热一次风和热二次风,其中热一次风进入磨煤机,加热、干燥并携带煤粉,形成一次风粉进入锅炉燃烧,热二次风直接进入锅炉参与燃烧。实际运行中,由于最小换热温差的存在,空气预热器出口热风温度比进口烟气温度低至少20℃。此外,为了保证磨煤机的安全运行,磨煤机入口热一次风温度受到限制,磨煤机出口一次风粉温度更是只有90℃左右。一次风粉及热二次风入炉温度偏低,一方面需要消耗更多的燃煤进行加热,经济性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煤粉着火难度,不利于锅炉稳燃性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该燃煤机组热量系统能够提升机组能源利用率,同时能够提升锅炉的稳燃性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包括风烟模块,所述风烟模块包括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包括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冷一进口、冷二进口、热一出口以及热二出口,外部的烟气能够通过主烟道和所述烟气进口进入所述空气预热器,外部的冷一次风能够经过所述冷一进口进入所述空气预热器并且与进入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换热,换热完成后生成热一次风并且从所述热一出口离开所述空气预热器;外部的冷二次风能够经过所述冷二进口进入所述空气预热器并且与进入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换热,换热完成后生成热二次风并且从所述热二出口离开所述空气预热器;循环换热模块,所述循环换热模块包括储油罐、油泵、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旁通管和三通阀,所述储油罐、所述油泵、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第三换热器依次串联,所述旁通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所述三通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旁通管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入口和第一换热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入口通过旁路烟道与所述主烟道相连,且所述旁路烟道上设有烟气调节挡板,所述第一换热出口与所述烟气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二换热入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入口与所述热一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出口与外部锅炉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入口与所述热一出口之间设有煤粉发生模块,所述煤粉发生模块用于向所述热一次风增加煤粉;所述第三换热器具有两个第三换热入口和两个第三换热出口,一个所述第三换热入口用于通入冷一次风,与其对应的第三换热出口与所述冷一进口相连;另一个所述第三换热入口用于通入冷二次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三换热出口与所述冷二进口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所述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还包括热二次风加热系统,所述热二次风加热系统包括汽轮机、第四换热器和除氧器,所述汽轮机、所述第四换热器和所述除氧器依次串联,所述第四换热器具有第四换热入口和第四换热出口,所述第四换热入口与所述热二出口相连,所述第四换热出口与所述外部锅炉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烟模块还包括:冷一次风道,所述冷一次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冷一进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个所述第三换热出口相连,所述冷一次风道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冷二次风道,所述冷二次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冷二进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个所述第三换热出口相连,所述冷二次风道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热一次风道,所述热一次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热一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煤粉发生模块相连,所述热一次风道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热二次风道,所述热二次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热二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换热入口相连,所述热二次风道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烟模块还包括:排烟道,所述排烟道与所述烟气出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出口与所述排烟道相连,所述排烟道与所述烟气出口之间设有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和第一压力检测件,所述排烟道与所述第一换热出口之间设有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排烟道上还设有位于排烟末端的第六温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煤粉发生模块包括给煤机和磨煤机,所述给煤机和所述磨煤机之间设有第一组分检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烟道上设有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温度检测件和第二压力检测件,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处设有第三检测组件,所述第三检测组件包括第三温度检测件和第二组分检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罐与所述油泵之间设有第七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阀口之间设有第八温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汽轮机和所述第四换热器之间设有第四检测组件和蒸汽控制阀,所述第四检测组件包括第四温度检测件和第三压力检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氧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五检测组件,所述第五检测组件包括第五温度检测件和第四压力检测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由于具有循环模块,实现了利用烟气热量加热冷一次风、冷二次风以及一次风粉的功能,有效地提升锅炉的稳燃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较好地避免了环境温度过低时空气预热器出现低温腐蚀或者硫酸氢铵堵塞的现象。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空气预热器;111、烟气进口;112、烟气出口;113、冷一进口;114、冷二进口;115、热一出口;116、热二出口;12、冷一次风道;13、冷二次风道;14、热一次风道;15、热二次风道;16、主烟道;17、旁路烟道;18、烟气调节挡板;19、排烟道;21、给煤机;22、磨煤机;31、储油罐;32、油泵;33、第一换热器;331、第一换热入口;332、第一换热出口;34、第二换热器;341、第二换热入口;342、第二换热出口;35、第三换热器;351、第三换热入口;352、第三换热出口;36、旁通管;37、三通阀;41、汽轮机;42、除氧器;43、第四换热器;431、第四换热入口;432、第四换热出口;44、蒸汽控制阀;51、第一温度传感器;52、第二温度传感器;53、第三温度传感器;54、第四温度传感器;55、第五温度传感器;56、第六温度传感器;57、第七温度传感器;58、第八温度传感器;61、第一检测组件;611、第一温度检测件;612、第一压力检测件;62、第二检测组件;621、第二温度检测件;622、第二压力检测件;63、第三检测组件;631、第三温度检测件;632、第二组分检测件;64、第四检测组件;641、第四温度检测件;642、第三压力检测件;65、第五检测组件;651、第五温度检测件;652、第四压力检测件;7、第一组分检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的具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包括风烟模块和循环换热模块,风烟模块包括空气预热器11,空气预热器11包括烟气进口111、烟气出口112、冷一进口113、冷二进口114、热一出口115以及热二出口116,外部的烟气能够通过主烟道16和烟气进口111进入空气预热器11,外部的冷一次风能够经过冷一进口113进入空气预热器11并且与进入空气预热器11的烟气换热,换热完成后生成热一次风并且从热一出口115离开空气预热器11;外部的冷二次风能够经过冷二进口114进入空气预热器11并且与进入空气预热器11的烟气换热,换热完成后生成热二次风并且从热二出口116离开空气预热器11。
循环换热模块包括储油罐31、油泵32,第一换热器33、第二换热器34、第三换热器35、旁通管36和三通阀37,储油罐31、油泵32、第一换热器33、第二换热器34及第三换热器35依次串联,旁通管36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33与第二换热器34之间,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换热器34与第三换热器35之间,三通阀37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第一阀口与第一换热器33相连,第二阀口与旁通管36相连,第三阀口与第二换热器34相连,其中:第一换热器33具有第一换热入口331和第一换热出口332,第一换热入口331通过旁路烟道17与主烟道16相连,且旁路烟道17上设有烟气调节挡板18,第一换热出口332与烟气出口112相连;第二换热器34具有第二换热入口341和第二换热出口342,第二换热入口341与热一出口115相连,第二换热出口342与外部锅炉相连,第二换热入口341与热一出口115之间设有煤粉发生模块,煤粉发生模块用于向热一次风增加煤粉;第三换热器35具有两个第三换热入口351和两个第三换热出口352,一个第三换热入口351用于通入冷一次风,与其对应的第三换热出口352与冷一进口113相连;另一个第三换热入口351用于通入冷二次风,与其对应的第三换热出口352与冷二进口114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油泵32将导热油从油罐中抽出输送至第一换热器33内时,由于第一换热器33的第一换热入口331通过旁路烟道17与主烟道16相连,且旁路烟道17上设有烟气调节挡板18,第一换热出口332与烟气出口112相连。也就是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导热油流经第一换热器33时能够吸收旁路烟道17内的烟气的热量。导热油在离开第一换热器33后可以分为两股,一股流经第二换热器34后进入第三换热器35,这股导热油在流经第二换热器34时能够与一次风粉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对一次风粉加热的目的。由此,保证了一次风粉在进入外部锅炉时能够具有较高的温度,从而有利于锅炉的稳燃性能。经过第二换热器34的导热油与通过旁通管36的导热油在第三换热器35内混合,第三换热器35内的导热油能够与冷一次风和冷二次风进行换热,使得冷一次风和冷二次风的温度增加。在实际实用过程中,环境温度下降或燃煤含硫量过高,如果进入空气预热器11的冷一次风和冷二次风的温度较低,则可能导致空气预热器11存在低温腐蚀及硫酸氢铵堵塞的风险。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三换热器35的存在能够加热冷一次风和冷二次风,从而提升空气预热器11的冷端综合温度,从而避免空气预热器11出现低温腐蚀或者硫酸氢铵堵塞的现象。
这里需要额外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调节烟气调节挡板18与三通阀37的开度以实现对冷一次风、冷二次风以及热一次风的温度控制。具体来说,当外部的环境温度较高时,空气预热器11出现低温腐蚀或者硫酸氢铵堵塞的可能较低,可以调节三通阀37的开度使得导热油全部经过第二换热器34后才能进入第三换热器35,这样能够较好地提升一次风粉的温度。而当外部环境较低时,空气预热器11出现低温腐蚀或者硫酸氢铵堵塞的可能较大,可以调节三通阀37的开度使得导热油分为两股,一股导热油经过第二换热器34后才能进入第三换热器35,另一股导热油直接通过旁通管36进入第三换热器35,这样较好地提升冷一次风和冷二次风的温度,从而避免空气预热器11出现低温腐蚀或者硫酸氢铵堵塞的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由于具有循环模块实现了利用烟气热量加热冷一次风、冷二次风以及一次风粉的功能,有效地提升锅炉的稳燃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较好地避免了环境温度过低时空气预热器11出现低温腐蚀或者硫酸氢铵堵塞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还包括热二次风加热系统,热二次风加热系统包括汽轮机41、第四换热器43和除氧器42,汽轮机41、第四换热器43和除氧器42依次串联,第四换热器43具有第四换热入口431和第四换热出口432,第四换热入口431与热二出口116相连,第四换热出口432与外部锅炉相连。可以理解的是,冷二次风在经过烟气加热后生成热二次风,热二次风经过第四换热器43后能够进一步提升温度,利用低品质热源(汽轮机41的蒸汽)代替高品质的燃煤,进一步提高热二次风的温度,实现了热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燃煤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烟模块还包括冷一次风道12、冷二次风道13、热一次风道14和热二次风道15,冷一次风道12的一端与冷一进口113相连,另一端与第三换热器35的一个第三换热出口352相连,冷一次风道12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1,冷二次风道13的一端与冷二进口114相连,另一端与第三换热器35的一个第三换热出口352相连,冷二次风道13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2,热一次风道14的一端与热一出口115相连,另一端与煤粉发生模块相连,热一次风道14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53,热二次风道15的一端热二出口116相连,另一端与第四换热入口431相连,热二次风道15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54。由此,采用第一温度传感器51、第二温度传感器52、第三温度传感器5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54分别实现了对冷一次风、冷二次风、热一次风以及热二次风的温度的实时监控,从而可以根据四个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及时调整三通阀37以及烟气调节挡板18的开度,从而使得冷一次风、冷二次风、热一次风以及热二次风的温度始终处于较为适宜的温度范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温度传感器的种类以及精度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此不对温度传感器的种类以及精度做出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烟模块还包括排烟道19,排烟道19与烟气出口112相连,第一换热出口332与排烟道19相连,排烟道19与烟气出口112之间设有第一检测组件61,第一检测组件61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611和第一压力检测件612,排烟道19与第一换热出口332之间设有第五温度传感器55,排烟道19上还设有位于排烟末端的第六温度传感器56。可以理解的是,第五温度传感器55检在第一换热器33内换热完毕的烟气的温度,第一温度检测件611能够检测在空气预热器11内换热完毕的烟气的温度,第六温度传感器56能够检测两股换热完毕的烟气混合后的烟气温度。由此,根据第五温度传感器55、第六温度传感器56以及第一温度检测件611的测量结果调整三通阀37以及烟气调节挡板18的开度,从而进一步提升烟气余热的利用率,提高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此外,第一压力检测件612能够检测排烟气压,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煤粉发生模块包括给煤机21和磨煤机22,给煤机21和磨煤机22之间设有第一组分检测件7。从第一组分检测件7处能够检验获得煤质信息,为设置合理的一次风粉加热温度、预测空气预热器11低温腐蚀和硫酸氢铵堵塞风险提供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烟道16上设有第二检测组件62,第二检测组件62包括第二温度检测件621和第二压力检测件622,第二换热出口342处设有第三检测组件63,第三检测组件63包括第三温度检测件631和第二组分检测件632。由此,第二检测组件62能够实时监控进入空气预热器11的烟气的温度和压力,从而提升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的安全性能。第三检测组件63能够检测进入外部锅炉的一次风粉的温度以及气流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从而提升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的安全性能。此外,还可以根据第三温度检测件631的测量值调节三通阀37,从而使得热一次风的温度处于较高温度,降低煤炭用量,提升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储油罐31与油泵32之间设有第七温度传感器57,第一换热出口332与第一阀口之间设有第八温度传感器58。由此,第七温度传感器57能够测量储油罐31的出油温度,第八温度传感器58能够测量与烟气换热后的导热油温度。在实际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七温度传感器57和第八温度传感器58的测量值调整三通阀37和烟气调节挡板18的开度,从而提升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汽轮机41和第四换热器43之间设有第四检测组件64和蒸汽控制阀44,第四检测组件64包括第四温度检测件641和第三压力检测件642。由此,可以根据第四温度检测件641的检测结果调整蒸汽控制阀44的开度,从而较好地保证第四换热器43对热二次风的加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除氧器42和第四换热器43之间设有第五检测组件65,第五检测组件65包括第五温度检测件651和第四压力检测件652,可以根据第五温度检测件651的检测结果调整蒸汽控制阀44的开度,从而较好地保证第四换热器43对蒸汽热量的利用率,降低能量损失。
本发明实施例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以下两种控制运行方法;
以通入外部锅炉的一次风粉的加热温度为目标的控制方法:
根据第一组分检测件7处煤质取样分析结果,计算出一次风粉的加热目标温度;开启旁路烟道17上的烟气调节挡板18,使部分高温烟气流入旁路烟道17;开启油泵32,使导热油从储油罐31中流出并进入第一换热器33,在第一换热器33中吸收旁路烟道17中高温烟气的热量;控制循环换热系统中的三通阀37,使导热油全部流经第二换热器34,导热油在第二换热器34中与一次风粉进行换热,使得一次风粉的温度升高,从而提升进入外部锅炉的一次风粉的温度;导热油经第二换热器34后全部流入第三换热器35,并在第三换热器35中加热冷一次风及冷二次风;导热油经第三换热器35后全部流回储油罐31,完成一次导热油换热循环。
若一次风粉的温度低于加热目标值,控制烟气调节挡板18,增大进入旁路烟道17的烟气流量,增加第一换热器33内的换热量,提高循环换热系统中导热油温度,从而增加第二换热器34内的换热量,提高一次风粉温度直至达到加热目标值。
若一次风粉的温度高于加热目标值,控制烟气调节挡板18,减少进入旁路烟道17的烟气流量,减少第一换热器33内的换热量,降低循环换热系统中导热油温度,从而减少第二换热器34内的换热量,降低一次风粉温度直至达到加热目标值。根据整个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加热能力确定热二次风的温度目标值;开启蒸汽控制阀44,高温蒸汽由汽轮机41经第四换热器43后流入除氧器42,并在第四换热器43内与热二次风换热,从而实现对热二次风的加热。
本控制方法通过烟气调节挡板18调节旁路烟道17中高温烟气的流量,同时通过油泵32调节导热油循环换热系统中导热油的流量,从而调节进入第二换热器34的导热油初始温度和流量,最终调节一次风粉在进入锅炉前的温度至目标值。本控制方法可以实现一次风粉温度的显著提升和排烟温度的有效降低,有利于锅炉稳燃性能和机组效率的提升。此外,本控制方法通过蒸汽控制阀44调节进入第四换热器43的高温蒸汽流量,最终将热二次风的温度加热至目标值,利用低品质热源代替高品质的燃煤,进一步提高热二次风的温度,实现了热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燃煤用量。
以空气预热器11冷端综合温度为目标的控制方法:
空气预热器11冷端综合温度为空气预热器11冷一进口113的冷一次风温度、冷二进口114的冷二次风温度、以及烟气出口112的烟气温度的加权值,空气预热器11的冷端综合温度对空气预热器11的冷端低温腐蚀及硫酸氢铵沉积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实用过程中,根据第一组分检测件7处煤质取样分析结果,计算空气预热器11不发生低温腐蚀及硫酸氢铵堵塞的冷端综合温度最低值;开启旁路烟道17的烟气调节挡板18使部分高温烟气流入旁路烟道17;开启油泵32,使导热油从储油罐31中流出并进入第一换热器33,在第一换热器33中吸收旁路烟道17中高温烟气的热量;控制导热油循环换热系统中的三通阀37,使导热油部分流经第二换热器34,实现对一次风粉的加热后流入第三换热器35,其余部分经旁通管36直接流入第三换热器35,进而提高进入第三换热器35的导热油温度;导热油在第三换热器35中加热冷一次风及冷二次风后全部流回储油罐31,完成一次导热油换热循环。
若空气预热器11的冷端综合温度低于最低值,控制三通阀37,增加经旁通管36直接进入第三换热器35的导热油流量,减少流经第二换热器34的导热油流量,从而提高进入第三换热器35的导热油温度,提升空气预热器11的冷端综合温度直至高于最低值。
根据整个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加热能力确定热二次风的温度目标值;开启蒸汽控制阀44,高温蒸汽由汽轮机41经第四换热器43后流入除氧器42,并在第四换热器43内与热二次风换热,从而实现对热二次风的加热。
本控制方法通过烟气调节挡板18调节旁路烟道17中高温烟气的流量,通过油泵32调节导热油循环换热系统中导热油的流量,通过三通阀37调节直接进入第三换热器35的导热油流量,从而调节进入第三换热器35的导热油初始温度和流量,最终提升冷一次风和冷二次风的温度,使空气预热器11冷端综合温度达到不发生低温腐蚀及硫酸氢铵堵塞的最低值,从而实现空气预热器11冷端综合温度的有效提升,防治空气预热器11冷端低温腐蚀及硫酸氢铵堵塞的发生。此外,本控制方法通过蒸汽控制阀44调节进入第四换热器43的高温蒸汽流量,最终将热二次风的温度加热至目标值,利用低品质热源代替高品质的燃煤,进一步提高热二次风的温度,实现了热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燃煤用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烟模块,所述风烟模块包括空气预热器(11),所述空气预热器(11)包括烟气进口(111)、烟气出口(112)、冷一进口(113)、冷二进口(114)、热一出口(115)以及热二出口(116),外部的烟气能够通过主烟道(16)和所述烟气进口(111)进入所述空气预热器(11),外部的冷一次风能够经过所述冷一进口(113)进入所述空气预热器(11)并且与进入所述空气预热器(11)的烟气换热,换热完成后生成热一次风并且从所述热一出口(115)离开所述空气预热器(11);外部的冷二次风能够经过所述冷二进口(114)进入所述空气预热器(11)并且与进入所述空气预热器(11)的烟气风换热,换热完成后生成热二次风并且从所述热二出口(116)离开所述空气预热器(11);
循环换热模块,所述循环换热模块包括储油罐(31)、油泵(32)、第一换热器(33)、第二换热器(34)、第三换热器(35)、旁通管(36)和三通阀(37),所述储油罐(31)、所述油泵(32)、所述第一换热器(33)、所述第二换热器(34)及所述第三换热器(35)依次串联,所述旁通管(3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33)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4)之间,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器(34)与所述第三换热器(35)之间,所述三通阀(37)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3)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旁通管(36)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4)相连,其中:
所述第一换热器(33)具有第一换热入口(331)和第一换热出口(332),所述第一换热入口(331)通过旁路烟道(17)与所述主烟道(16)相连,且所述旁路烟道(17)上设有烟气调节挡板(18),所述第一换热出口(332)与所述烟气出口(112)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34)具有第二换热入口(341)和第二换热出口(342),所述第二换热入口(341)与所述热一出口(115)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出口(342)与外部锅炉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入口(341)与所述热一出口(115)之间设有煤粉发生模块,所述煤粉发生模块用于朝向所述热一次风增加煤粉;所述第三换热器(35)具有两个第三换热入口(351)和两个第三换热出口(352),一个所述第三换热入口(351)用于通入冷一次风,与其对应的第三换热出口(352)与所述冷一进口(113)相连;另一个所述第三换热入口(351)用于通入冷二次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三换热出口(352)与所述冷二进口(11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还包括热二次风加热系统,所述热二次风加热系统包括汽轮机(41)、第四换热器(43)和除氧器(42),所述汽轮机(41)、所述第四换热器(43)和所述除氧器(42)依次串联,所述第四换热器(43)具有第四换热入口(431)和第四换热出口(432),所述第四换热入口(431)与所述热二出口(116)相连,所述第四换热出口(432)与所述外部锅炉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烟模块还包括:
冷一次风道(12),所述冷一次风道(12)的一端与所述冷一进口(113)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35)的一个所述第三换热出口(352)相连,所述冷一次风道(12)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1);
冷二次风道(13),所述冷二次风道(13)的一端与所述冷二进口(114)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35)的一个所述第三换热出口(352)相连,所述冷二次风道(13)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2);
热一次风道(14),所述热一次风道(14)的一端与所述热一出口(115)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煤粉发生模块相连,所述热一次风道(14)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53);
热二次风道(15),所述热二次风道(15)的一端与所述热二出口(116)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换热入口(431)相连,所述热二次风道(15)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5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烟模块还包括:
排烟道(19),所述排烟道(19)与所述烟气出口(112)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出口(332)与所述排烟道(19)相连,所述排烟道(19)与所述烟气出口(112)之间设有第一检测组件(61),所述第一检测组件(61)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611)和第一压力检测件(612),所述排烟道(19)与所述第一换热出口(332)之间设有第五温度传感器(55),所述排烟道(19)上还设有位于排烟末端的第六温度传感器(5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发生模块包括给煤机(21)和磨煤机(22),所述给煤机(21)和所述磨煤机(22)之间设有第一组分检测件(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烟道(16)上设有第二检测组件(62),所述第二检测组件(62)包括第二温度检测件(621)和第二压力检测件(622),所述第二换热出口(342)处设有第三检测组件(63),所述第三检测组件(63)包括第三温度检测件(631)和第二组分检测件(6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31)与所述油泵(32)之间设有第七温度传感器(57),所述第一换热器(33)与所述第一阀口之间设有第八温度传感器(58)。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41)和所述第四换热器(43)之间设有第四检测组件(64)和蒸汽控制阀(44),所述第四检测组件(64)包括第四温度检测件(641)和第三压力检测件(64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器(42)和所述第四换热器(43)之间设有第五检测组件(65),所述第五检测组件(65)包括第五温度检测件(651)和第四压力检测件(652)。
CN201911366553.8A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 Pending CN1109860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6553.8A CN110986077A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6553.8A CN110986077A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6077A true CN110986077A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77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6553.8A Pending CN110986077A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86077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9118A (ja) * 1985-08-27 1987-03-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予熱システム
EP0558899A1 (de) * 1992-03-06 1993-09-08 GEA LUFTKÜHLER GmbH Anordnung zur Nutzung der im Abgas eines kohlegefeuerten Kessels enthaltenen Wärme
CN203796339U (zh) * 2013-11-18 2014-08-27 舒少辛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104653242A (zh) * 2013-11-18 2015-05-27 舒少辛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104653241A (zh) * 2013-11-18 2015-05-27 舒少辛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105401987A (zh) * 2015-12-08 2016-03-16 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加热锅炉二次风的二次再热汽轮机抽汽过热度利用系统
CN106090880A (zh) * 2016-07-21 2016-11-09 内蒙古京能锡林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机炉集合热能循环余热回用系统
CN107191233A (zh) * 2017-05-08 2017-09-22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低负荷稳燃的燃煤发电调峰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8504435U (zh) * 2018-07-06 2019-02-1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机炉耦合技术的新型调温风加热系统
CN109681898A (zh) * 2019-01-22 2019-04-26 上海电力学院 相变热管式电厂一次风加热调温系统
CN109945227A (zh) * 2019-05-08 2019-06-28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抑制空预器低温腐蚀的系统及工艺方法
CN110207144A (zh) * 2019-05-27 2019-09-06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能级匹配的空气预热和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500609A (zh) * 2019-08-23 2019-11-26 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9118A (ja) * 1985-08-27 1987-03-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予熱システム
EP0558899A1 (de) * 1992-03-06 1993-09-08 GEA LUFTKÜHLER GmbH Anordnung zur Nutzung der im Abgas eines kohlegefeuerten Kessels enthaltenen Wärme
CN203796339U (zh) * 2013-11-18 2014-08-27 舒少辛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104653242A (zh) * 2013-11-18 2015-05-27 舒少辛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104653241A (zh) * 2013-11-18 2015-05-27 舒少辛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105401987A (zh) * 2015-12-08 2016-03-16 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加热锅炉二次风的二次再热汽轮机抽汽过热度利用系统
CN106090880A (zh) * 2016-07-21 2016-11-09 内蒙古京能锡林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机炉集合热能循环余热回用系统
CN107191233A (zh) * 2017-05-08 2017-09-22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低负荷稳燃的燃煤发电调峰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8504435U (zh) * 2018-07-06 2019-02-1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机炉耦合技术的新型调温风加热系统
CN109681898A (zh) * 2019-01-22 2019-04-26 上海电力学院 相变热管式电厂一次风加热调温系统
CN109945227A (zh) * 2019-05-08 2019-06-28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抑制空预器低温腐蚀的系统及工艺方法
CN110207144A (zh) * 2019-05-27 2019-09-06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能级匹配的空气预热和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500609A (zh) * 2019-08-23 2019-11-26 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荫平: "《电站锅炉手册》", 30 April 2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200805B2 (en) Integrated split stream water coil air heater and economizer (IWE)
CN103925823B (zh) 一种多级蓄热系统
CN103954159B (zh) 一种无管束余热利用的固体蓄热式换热器
CN201582842U (zh) 一种组合式空气预热器
CN103954143B (zh) 一种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系统
CN104777008A (zh) 一种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性能仿真测试实验装置
CN207557071U (zh) 中冷器冷热冲击实验装置
CN201903045U (zh) 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CN109282280A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风水联合回收炉渣热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86077A (zh) 一种燃煤机组热量利用系统
CN105484816B (zh) 燃气蒸汽联合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09297312B (zh) 一种分离式相变烟气换热系统
CN102679550A (zh) 一种分流横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
CN205037777U (zh) 一种圆形水泥生产篦冷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3336626U (zh) 一种协同控制的分控相变换热系统
CN102003718B (zh) 工作于第二安全区的加热炉用复合相变换热器
CN105066723A (zh) 一种圆形水泥生产篦冷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5656099U (zh) 一种用于测试烟气低温腐蚀的实验系统
CN209386553U (zh) 一种可调温热风机及热风供应系统
CN111594862A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03486869A (zh) 不结露烟气热能载移装置
CN103570636A (zh) 一种利用熔盐炉烟气加热三聚氰胺循环载气的方法
CN102746897B (zh) 一种全风冷煤气发生器
CN204006086U (zh) 一种可灵活控制制氢转化炉温度,消除尾部腐蚀的空气预热器
CN210127253U (zh) 一种可调负荷的高炉热风炉用热媒式双预热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