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1274A -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1274A
CN110971274A CN201911035995.4A CN201911035995A CN110971274A CN 110971274 A CN110971274 A CN 110971274A CN 201911035995 A CN201911035995 A CN 201911035995A CN 110971274 A CN110971274 A CN 110971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identifier
frequency resource
base stati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59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71274B (zh
Inventor
王婷
李元杰
张健
周永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359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71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71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1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71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1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Combined feedback for a number of channels, e.g. over several subcarriers like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所述信号,使得检测到所述信号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信号,获取所述波束标识;当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所述波束标识,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本发明通过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信号,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即可获取到该波束标识,反馈给基站,基站能够确定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通过该波束与用户设备进行进一步的通信。

Description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波束是指由天线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形状,波束的宽度由天线增益确定,天线增益越大,波束的宽度越小,即波束越窄。
基站天线所发出的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雨、雾、建筑等障碍物的吸收和散射,从而导致较大的路径损耗。而为了弥补传播过程中的路径损耗,基站可以采用大规模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使用多根天线来发送信号,从而形成很高的天线增益。
基站在形成很高的天线增益的同时,所形成的波束很窄,使得单个波束的覆盖范围很小。为了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基站需要通过多个波束来发送信号。即使是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或者控制信号等都需要采用波束的方式进行发送,因此用户设备需要确定其当前所在的波束,进而与基站进行更好的通信。但对于该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用户设备来说,即使该用户设备检测到基站发送的信号,也无法确定当前所在的波束是哪一个波束,进而用户设备无法告知基站其所在的波束,基站也不能与用户设备进行进一步的通信。因此如何根据基站发送的信号确定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确定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
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所述信号,使得检测到所述信号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信号,获取所述波束标识;
当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所述波束标识,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对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第二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对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第二信号,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为辅同步信号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生成加扰序列;或者,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和波束总数目生成加扰序列;
所述基站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生成加扰序列,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21
其中,b0(n)表示所述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22
表示所述波束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23
0≤i≤30,且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24
a、b、c、d、e中每一个的取值为0或1。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号,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25
其中,b0(n)表示所述加扰序列,0≤n≤30,d(2n)和d(2n+1)表示所述第二信号的序列,子帧m和子帧n表示所述辅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帧;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26
0≤j≤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27
且x2(0)=0,x2(1)=0,x2(2)=0,x2(3)=0,x2(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28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29
表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210
0≤k≤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211
且x3(0)=0,x3(1)=0,x3(2)=0,x3(3)=0,x3(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212
0≤r≤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213
且x4(0)=0,x4(1)=0,x4(2)=0,x4(3)=0,x4(4)=1。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和波束总数目生成加扰序列,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和所述波束总数目,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31
其中,b0(n)和b1(n)表示所述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32
表示所述波束标识,Nsumbeam表示所述波束总数目,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33
0≤i≤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34
a、b、c、d、e中每一个的取值为0或1。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号,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35
其中,b0(n)和b1(n)表示所述加扰序列,0≤n≤30,d(2n)和d(2n+1)表示所述第二信号的序列,子帧m和子帧n表示所述辅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帧;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36
0≤j≤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37
且x2(0)=0,x2(1)=0,x2(2)=0,x2(3)=0,x2(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38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39
表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310
0≤k≤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311
且x3(0)=0,x3(1)=0,x3(2)=0,x3(3)=0,x3(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312
0≤r≤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313
且x4(0)=0,x4(1)=0,x4(2)=0,x4(3)=0,x4(4)=1。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计算初始化值,或者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和小区标识计算初始化值;
根据计算出的初始化值,生成参考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为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计算初始化值,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41
其中,cinit表示所述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42
表示所述波束标识,NCP表示循环前缀CP长度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和小区标识计算初始化值,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和所述小区标识,生成指定标识;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指定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43
其中,cinit表示所述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44
表示所述指定标识,NCP表示循环前缀CP长度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包括:
所述基站生成与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信号,所述波束信号包括所述波束标识;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
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所述波束信号,使得检测到所述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获取所述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预设间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为预设时频资源位置;
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所述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所述波束信号,使得用户设备在所述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所述波束信号,并获取所述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信息,所述时频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所述波束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
所述基站将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所述信号,使得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所述信号时,检测到所述信号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以及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波束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对应关系中,每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通过对相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
相应的,所述基站将所述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所述信号时,使得检测到所述信号的用户设备对所述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所述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所述波束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如果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多个波束标识,则获取每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
所述基站通过所述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检测基站通过波束发送的信号,所述信号与所述波束的波束标识对应;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信号,获取所述波束标识;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波束标识,使得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信号,获取所述波束标识,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信号进行解扰,得到所述信号的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获取所述波束标识,所述信号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进行加扰得到;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信号进行解析,得到所述信号的初始化值,根据所述初始化值获取所述波束标识,所述初始化值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计算得到;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所述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根据所述波束标识以及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获取所述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所述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所述波束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基站通过波束发送的信号,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发送的波束信号,所述波束信号包括所述波束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发送的波束信号,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的预设间隔处检测所述波束信号,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所述预设间隔。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发送的波束信号,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所述波束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发送的波束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时频资源信息,所述时频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所述波束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时,获取所述多个信号中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对应的波束标识,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所述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向所述基站依次发送每个信号对应的波束标识,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每个波束标识的顺序,从所述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所述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每个波束标识对应信号的信号强度,选取一个波束标识,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选取的波束标识,使得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所述信号,使得检测到所述信号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信号,获取所述波束标识;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所述波束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对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第二信号。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为辅同步信号时,根据所述波束标识生成加扰序列;或者,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和波束总数目生成加扰序列;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号。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71
其中,b0(n)表示所述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72
表示所述波束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73
0≤i≤30,且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74
a、b、c、d、e中每一个的取值为0或1。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75
其中,b0(n)表示所述加扰序列,0≤n≤30,d(2n)和d(2n+1)表示所述第二信号的序列,子帧m和子帧n表示所述辅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帧;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76
0≤j≤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77
且x2(0)=0,x2(1)=0,x2(2)=0,x2(3)=0,x2(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78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79
表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710
0≤k≤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711
且x3(0)=0,x3(1)=0,x3(2)=0,x3(3)=0,x3(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712
0≤r≤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713
且x4(0)=0,x4(1)=0,x4(2)=0,x4(3)=0,x4(4)=1。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和所述波束总数目,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81
其中,b0(n)和b1(n)表示所述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82
表示所述波束标识,Nsumbeam表示所述波束总数目,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83
0≤i≤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84
a、b、c、d、e中每一个的取值为0或1。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85
其中,b0(n)和b1(n)表示所述加扰序列,0≤n≤30,d(2n)和d(2n+1)表示所述第二信号的序列,子帧m和子帧n表示所述辅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帧;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86
0≤j≤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87
且x2(0)=0,x2(1)=0,x2(2)=0,x2(3)=0,x2(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88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89
表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810
0≤k≤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811
且x3(0)=0,x3(1)=0,x3(2)=0,x3(3)=0,x3(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812
0≤r≤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813
且x4(0)=0,x4(1)=0,x4(2)=0,x4(3)=0,x4(4)=1。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波束标识计算初始化值,或者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和小区标识计算初始化值;根据计算出的初始化值,生成参考信号。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为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91
其中,cinit表示所述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92
表示所述波束标识,NCP表示循环前缀CP长度标识。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波束标识和所述小区标识,生成指定标识;根据所述指定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93
其中,cinit表示所述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094
表示所述指定标识,NCP表示循环前缀CP长度标识。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生成与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信号,所述波束信号包括所述波束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所述波束信号,使得检测到所述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获取所述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预设间隔。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为预设时频资源位置;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所述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所述波束信号,使得用户设备在所述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所述波束信号,并获取所述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信息,所述时频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所述波束信号。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将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所述信号,使得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所述信号时,检测到所述信号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以及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波束标识。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对应关系中,每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通过对相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
相应的,所述处理模块将所述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所述信号时,使得检测到所述信号的用户设备对所述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所述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所述波束标识。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如果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多个波束标识,则获取每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所述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基站通过波束发送的信号,所述信号与所述波束对应的波束标识对应;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获取所述波束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波束标识,使得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信号进行解扰,得到所述信号的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获取所述波束标识,所述信号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进行加扰得到;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所述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根据所述波束标识以及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信号进行解析,得到所述信号的初始化值,根据所述初始化值获取所述波束标识,所述初始化值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计算得到;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所述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所述波束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发送的波束信号,所述波束信号包括所述波束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的预设间隔处检测所述波束信号,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所述预设间隔。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所述波束信号。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时频资源信息,所述时频资源信息包括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所述波束信号。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时,获取所述多个信号中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对应的波束标识,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所述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或者,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按照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向所述基站依次发送每个信号对应的波束标识,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每个波束标识的顺序,从所述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所述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波束标识对应信号的信号强度,选取一个波束标识,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选取的波束标识,使得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
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所述信号,使得检测到所述信号的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信号,获取所述波束标识;
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所述波束标识,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基站通过波束发送的信号,所述信号与所述波束对应的波束标识对应;
根据所述信号,获取所述波束标识;
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波束标识,使得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
所述基站用于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
所述基站还用于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所述信号;
所述用户设备用于检测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信号,根据所述信号,获取所述波束标识;
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波束标识;
所述基站还用于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所述波束标识,则通过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信号,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即可获取到该波束标识,反馈给基站,基站能够确定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通过该波束与用户设备进行进一步的通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频资源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位于该基站的覆盖范围内。
该基站的天线发送信号时,可以形成波束,也即是该基站通过该波束发送该信号。且为了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该基站可以通过多个波束发送该信号。当该用户设备位于该基站任一波束的覆盖范围内时,可以检测到通过该波束发送的信号,从而实现与该基站之间的通信。
其中,该基站可以为提供低频段载波的基站,则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将低频段载波作为独立载波的场景下,该基站也可以为提供毫米波载波的基站,则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将毫米波载波作为独立载波的场景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较低频段载波与毫米波载波进行聚合,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容量,则将较低频段载波作为主载波,将毫米波频段作为辅载波,主载波和辅载波可以共站址,也可以非共站址(图1仅以共站址为例)。在非共站址的情况下,提供主载波的基站与提供辅载波的基站以光纤或者无线相连进行回程通信,无线回程可以使用微波或者毫米波波段,可以与辅载波所在的波段相同或不同。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基站,该方法包括:
201、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
202、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信号,使得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根据该信号,获取该波束标识。
203、当该基站接收到该用户设备反馈的该波束标识,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信号,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即可获取到该波束标识,反馈给基站,基站能够确定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通过该波束与用户设备进行进一步的通信。
可选地,该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包括:
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对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第二信号。
可选地,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对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第二信号,包括:
当该第一信号为辅同步信号时,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生成加扰序列;或者,根据该波束标识和波束总数目生成加扰序列;
该基站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可选地,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生成加扰序列,包括:
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31
其中,b0(n)表示该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32
表示该波束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33
0≤i≤30,且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34
a、b、c、d、e中每一个的取值为0或1。
可选地,该基站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包括:
该基站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35
其中,b0(n)表示该加扰序列,0≤n≤30,d(2n)和d(2n+1)表示该第二信号的序列,子帧m和子帧n表示该辅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帧;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36
0≤j≤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37
且x2(0)=0,x2(1)=0,x2(2)=0,x2(3)=0,x2(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2
表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3
0≤k≤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4
且x3(0)=0,x3(1)=0,x3(2)=0,x3(3)=0,x3(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5
0≤r≤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6
且x4(0)=0,x4(1)=0,x4(2)=0,x4(3)=0,x4(4)=1。
可选地,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和波束总数目生成加扰序列,包括:
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和该波束总数目,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7
其中,b0(n)和b1(n)表示该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17
表示该波束标识,Nsumbeam表示该波束总数目,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9
0≤i≤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10
a、b、c、d、e中每一个的取值为0或1。
可选地,该基站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包括:
该基站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11
其中,b0(n)和b1(n)表示该加扰序列,0≤n≤30,d(2n)和d(2n+1)表示该第二信号的序列,子帧m和子帧n表示该辅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帧;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12
0≤j≤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13
且x2(0)=0,x2(1)=0,x2(2)=0,x2(3)=0,x2(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14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15
表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416
0≤k≤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51
且x3(0)=0,x3(1)=0,x3(2)=0,x3(3)=0,x3(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52
0≤r≤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53
且x4(0)=0,x4(1)=0,x4(2)=0,x4(3)=0,x4(4)=1。
可选地,该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包括:
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计算初始化值,或者根据该波束标识和小区标识计算初始化值;
根据计算出的初始化值,生成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参考信号为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可选地,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计算初始化值,包括:
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54
其中,cinit表示该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55
表示该波束标识,NCP表示循环前缀CP长度标识。
可选地,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和小区标识计算初始化值,包括:
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和该小区标识,生成指定标识;
该基站根据该指定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该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56
其中,cinit表示该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57
表示该指定标识,NCP表示循环前缀CP长度标识。
可选地,该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包括:
该基站生成与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信号,该波束信号包括该波束标识;
相应的,该方法还包括:
该基站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
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使得检测到该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获取该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基站确定的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预设间隔。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该基站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为预设时频资源位置;
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使得用户设备在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并获取该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该基站向该用户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信息,该时频资源信息包括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使得该用户设备根据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该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可选地,该基站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包括:
该基站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
该基站将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该信号,使得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信号时,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根据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以及该对应关系,获取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对应关系中,每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通过对相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
相应的,该基站将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该信号时,使得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对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该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如果该基站接收到该用户设备反馈的多个波束标识,则获取每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
该基站根据该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该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
该基站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用户设备,该方法包括:
301、用户设备检测基站通过波束发送的信号,该信号与该波束的波束标识对应。
302、该用户设备根据该信号,获取该波束标识。
303、该用户设备向该基站发送该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基站通过波束发送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则用户设备检测到该信号时即可获取到该波束标识,向基站发送波束标识,基站能够根据该波束标识确定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通过该波束与用户设备进行进一步的通信。
可选地,该用户设备检测基站通过波束发送的信号,该信号与该波束对应的波束标识对应;
该用户设备根据该信号,获取该波束标识;
该用户设备向该基站发送该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用户设备根据该信号,获取该波束标识,包括:
该用户设备对该信号进行解扰,得到该信号的加扰序列,根据该加扰序列获取该波束标识,该信号由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进行加扰得到;或者,
该用户设备对该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该信号的初始化值,根据该初始化值获取该波束标识,该初始化值由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计算得到;或者,
该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根据该波束标识以及该对应关系确定;或者,
该用户设备获取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用户设备检测基站通过波束发送的信号,包括:
该用户设备检测该基站通过该波束发送的波束信号,该波束信号包括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用户设备检测该基站通过该波束发送的波束信号,包括:
该用户设备在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的预设间隔处检测该波束信号,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该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该预设间隔。
可选地,该用户设备检测该基站通过该波束发送的波束信号,包括:
该用户设备在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可选地,该用户设备检测该基站通过该波束发送的波束信号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用户设备接收该基站发送的时频资源信息,该时频资源信息包括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
该用户设备根据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该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当该用户设备检测到该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时,获取该多个信号中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
该用户设备向该基站发送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对应的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该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或者,
该用户设备按照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向该基站依次发送每个信号对应的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根据接收到每个波束标识的顺序,从该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或者,
该用户设备根据每个波束标识对应信号的信号强度,选取一个波束标识,向该基站发送该选取的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一实施例中将以该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为辅同步信号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进行说明,而为了便于说明,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之前,先对辅同步信号进行如下介绍:
在现有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同步信号是由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和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辅同步信号)构成的。在给定的小区,基站向用户设备传输PSS和SSS的特定序列,以给用户设备指明物理层小区标识。LTE中有504个不同的物理层小区标识,它们被分为168组,每组3个标识。3个PSS序列用来表示组内的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1
168个SSS序列用来表示组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2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3
其中,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方式下,PSS位于第1个和第11个时隙的最后一个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SSS直接位于PSS之前。在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方式下,PSS位于第3个和第13个时隙的第3个符号上,SSS比PSS早3个符号,即SSS位于第2个和第12个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获知,1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子帧标号为0-9,1个子帧包括2个时隙,则1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标号为0-19,常规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下,1个时隙包括7个符号,而扩展CP下,1个时隙包括6个符号。
则无论是在常规CP下还是扩展CP下,第1个时隙和第2个时隙位于子帧0上,第3个时隙位于子帧1上,第11个时隙和第12个时隙位于子帧5上,第13个时隙位于子帧6上,即FDD方式下,PSS和SSS均位于子帧0和子帧5上,而在TDD方式下,PSS位于子帧1和子帧6上,SSS位于子帧0和子帧5上。
SSS序列是由两个长度为31的M序列交错组成,这两个M序列SSC1和SSC2是同一个长度为31的M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产生。SSS序列由与PSS有关的码加扰。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4
其中,0≤n≤30,m0和m1可以根据小区组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5
和m0,m1的映射关系得到。
两个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6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7
是M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8
的两个不同循环移位,按照如下公式生成: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9
其中,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10
0≤i≤30,如下定义: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11
初始条件为x(0)=0,x(1)=0,x(2)=0,x(3)=0,x(4)=1。
两个加扰序列c0(n)和c1(n)依据主同步信号生成,是M序列c~(n)的两个不同循环移位,按照如下公式生成: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12
其中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13
是物理层小区组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14
并且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815
0≤i≤30,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91
初始条件为:x(0)=0,x(1)=0,x(2)=0,x(3)=0,x(4)=1。
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92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93
是M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94
进行循环移位得到,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95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96
其中,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97
0≤i≤30,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98
初始条件为:x(0)=0,x(1)=0,x(2)=0,x(3)=0,x(4)=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交互主体为基站和用户设备,且本发明实施例以该基站根据波束标识对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第二信号,则后续不再发送第一信号而是发送与波束标识对应的第二信号为例,且该第一信号为辅同步信号。该方法包括:
401、基站根据波束标识,对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第二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基站可以预先确定每个波束的波束标识,一个波束对应一个波束标识,该波束标识可以为对应波束的索引或者编号或者其他可以唯一确定对应波束的标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以发送辅同步信号的过程为例,该基站在发送辅同步信号之前,先确定要发送该辅同步信号的波束所对应的波束标识,根据该波束标识,对该辅同步信号进行加扰,则辅同步信号的加扰信息中不仅包括小区标识,还包括波束标识,使得加扰得到的辅同步信号中也包括该波束标识。
该步骤401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和波束总数目生成加扰序列,根据该加扰序列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具体地,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和该波束总数目,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99
其中,b0(n)和b1(n)表示该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910
表示该波束标识,Nsumbeam表示该波束总数目,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91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1912
a、b、c、d、e中每一个的取值为0或1。
则该基站根据该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01
其中,d(2n)和d(2n+1)表示该辅同步信号的序列;子帧m和子帧n为该辅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帧,且n大于m。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02
0≤j≤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03
且x2(0)=0,x2(1)=0,x2(2)=0,x2(3)=0,x2(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04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05
表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06
0≤k≤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07
且x3(0)=0,x3(1)=0,x3(2)=0,x3(3)=0,x3(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08
0≤r≤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09
且x4(0)=0,x4(1)=0,x4(2)=0,x4(3)=0,x4(4)=1;
b0(n)和b1(n)表示该加扰序列,0≤n≤30。
或者,对第一信号进行加扰时,b0(n)和b1(n)的位置可以互换,即该基站还可以根据该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010
另外,该步骤401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生成加扰序列,根据该加扰序列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具体地,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011
根据该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11
需要说明的是,该基站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根据该波束标识对该辅同步信号进行加扰,使得加扰得到的信号中包括该波束标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与现有的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计由小区标识和波束标识加扰的辅同步信号,使得发送的辅同步信号中既包括该小区标识,也包括该波束标识,检测到该第二信号的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信号获取该波束标识。
402、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第二信号。
403、用户设备检测到该第二信号时,根据该第二信号获取该波束标识。
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第二信号,如果该用户设备位于该波束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则该用户设备会检测到该第二信号,对该第二信号进行解扰,得到该第二信号的加扰序列,根据该加扰序列获取该波束标识。从而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
404、该用户设备向该基站发送该波束标识。
405、该基站接收到该波束标识,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该用户设备获取到一个波束标识后,可以向该基站发送该波束标识,则该基站能够根据该波束标识,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后续过程中,该基站可以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如该基站有信号要发送该用户设备时,只需通过该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进行发送,而无需再通过多个波束进行发送,增大了吞吐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用户设备检测到该第二信号时,还可以检测该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则该用户设备还可以向该基站发送该信号强度,该基站可以确定该用户设备检测到信号的信号强度。
进一步地,当该用户设备检测到该基站发送的多个第二信号时,获取每个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此时该用户设备可以按照每个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向该基站依次发送每个第二信号对应的波束标识,该基站根据接收到每个波束标识的顺序,可以确定每个波束对应的信号强度大小,该基站可以从该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可选地,该基站可以选取接收到的第一个波束标识,也即是对应的信号强度最大的波束标识,通过该信号强度最大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另外,该用户设备还可以根据每个波束标识对应的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选取一个波束标识,向该基站发送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则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可选地,该用户设备选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二信号所对应的波束标识,向该基站发送该选取的波束标识,以便该基站根据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或者,该用户设备还可以向该基站发送每个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对应的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可选地,该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对应的信号强度最大的波束标识,通过该信号强度最大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将该用户设备检测到的信号强度最大的波束作为最优波束,该基站通过确定的最优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能够及时地切换波束,在保证了信号覆盖范围的情况下,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吞吐量。
另外,在后续该基站与用户设备的通信过程中,该用户设备所在的波束可能会发生变化,则该基站和该用户设备可以重新执行上述步骤,获取该用户设备更新后的波束标识,该基站即可通过该更新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继续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基站根据波束标识,对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第二信号,使得该第二信号包括该波束标识,并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第二信号,则检测到该第二信号的用户设备即可获取到该波束标识,反馈给基站,基站能够根据该波束标识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通过该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而无需通过多个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增大了吞吐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下一实施例中将以该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为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Signal,小区专用参考信号)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进行说明,而为了便于说明,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之前,先对CRS进行如下介绍:
现有LTE系统中,CRS用于用户设备解调控制信道和数据,并且可用于用户设备进行CSI反馈。CRS的参考信号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21
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22
其中,ns是一个无线帧的时隙标号,l是时隙中的OFDM符号标号,c(i)为伪随机序列。
伪随机序列c(n)是通过一个长度为31的Gold序列定义的。长度为MPN,n=0,1,...,MPN-1,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23
其中NC=1600,第一个M序列x(n)初始化为x1(0)=1,x1(n)=0,n=1,2,...,30,其初始化值是固定的,第二个M序列的初始化值为: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24
其中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25
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26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参见图5A,本发明实施例的交互主体为基站和用户设备,该方法包括:
501、基站根据波束标识计算初始化值,根据计算出的初始化值生成CRS。
本发明实施例以发送CRS的过程为例,该基站在发送CRS之前,先确定要发送该CRS的波束所对应的波束标识,根据该波束标识,计算该CRS的初始化值,根据该初始化值生成CRS的序列。
其中,一个波束对应一个波束标识,该波束标识可以为对应波束的序号或者其他可以唯一确定对应波束的标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31
其中,cinit表示该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32
表示该波束标识,NCP表示CP长度标识。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获知,CRS的加扰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的初始化值是固定的,第二个M序列的初始化值cinit直接影响着生成的加扰序列。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基站计算出该初始化值后,根据该初始化值生成CRS的序列。CRS的序列中包括该波束标识,根据该CRS的序列可以得到该波束标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步骤501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和小区标识计算初始化值,根据计算出的初始化值生成CRS。
具体地,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和该小区标识,生成一个新的指定标识,该指定标识唯一对应一个波束标识和一个小区标识,则根据该指定标识可以得到对应的该波束标识和该小区标识。
例如,该指定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37
该波束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34
和该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35
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如下表1所示。Nsumbeam表示波束总数目,Nsumcell表示小区总数目。该基站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为该波束标识和该小区标识生成新的指定标识,后续该用户设备也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该指定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
表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36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41
该基站根据该指定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该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42
其中,cinit表示该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43
表示该指定标识,NCP表示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长度标识。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获知,CRS的加扰序列的第一个M序列的初始化值是固定的,第二个M序列的初始化值cinit直接影响着生成的加扰序列。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基站计算出该初始化值后,根据该初始化值生成CRS的序列。CRS的序列中包括该指定标识,根据CRS的序列可以得到该指定标识,从而得到该波束标识。
与现有的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44
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初始化值根据该波束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47
确定或者根据该指定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46
确定,使得该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CRS可以得到该波束标识。
502、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CRS。
503、用户设备接收到该CRS时,根据该CRS获取该波束标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用户设备接收到该CRS,对该CRS进行解析,得到CRS的初始化值,根据该初始化值获取该波束标识。具体地,如果该初始化值仅根据该波束标识确定,则该用户设备根据该初始化值可以获取到该波束标识。如果该初始化值根据由该波束标识和该小区标识所生成的指定标识确定,则该用户设备根据该CRS可以获取该指定标识,获取该指定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
504、该用户设备向该基站发送该波束标识。
505、该基站接收到该波束标识,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上述步骤502-505与步骤402-405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基站根据该用户设备反馈的波束标识,可以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通过该波束,向该用户设备及时地发送控制信息数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以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或者该指定标识计算CRS的初始化值为例进行说明,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B,该步骤501还可以由以下步骤5011代替:
5011、该基站预先设定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将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CRS。
其中,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时频资源的位置,可以为该时频资源的序列号或者其他标识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该对应关系中一个波束标识可以对应一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也可以对应多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后续过程中,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CRS,则该步骤503可以由以下步骤5031代替:
5031、该用户设备检测到该CRS时,获取该C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C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
后续过程中,该用户设备将该波束标识发送给该基站,该基站接收到该波束标识,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每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可以通过对相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基站在确定波束标识后,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可以通过计算该波束标识与波束总数目之间的商确定。波束总数目大于1时,在该对应关系中,一个波束标识对应多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
例如,波束总数目为4,波束标识分别为0-3,时频资源位置的数目为16,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为0-15,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如下表2所示。按照波束总数目4将时频资源位置标识0-15划分为4组,每组包括4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以波束标识5为例,波束标识5与波束总数目4之间的商为1,则波束标识5对应第2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4-7。
表2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51
相应的,该基站确定波束标识后,根据该对应关系获取该波束标识对应的多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从该多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多个时频资源中,选取一个空闲的时频资源,配置给CRS,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选取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CRS,使得检测到该CRS的用户设备获取C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该波束标识。具体地,该用户设备根据C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和波束总数目,采用如下公式,确定该CRS的波束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61
其中,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62
表示该波束标识,CRSconfigureID表示C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Nsumbeam表示波束总数目。
对于不同的CRS来说,由于CRS的时频资源配置位置不同,其所对应的波束标识也不同,检测到该CRS的用户设备获取C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能够得到该波束标识。
通过取模运算将C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该波束标识进行绑定,使得检测到CRS的用户设备能够根据该CRS的时频资源位置获取该波束标识,从而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该基站可以执行步骤501和5011中的任一个步骤,具体哪一步骤可以由该基站与该用户设备预先协商确定。进一步地,该基站还可以执行步骤501和5011,则该用户设备既可以通过对检测到的CRS进行解扰,得到波束标识,也可以根据检测到的C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得到波束标识,本发明实施例对该基站执行步骤501和5011中的哪几个步骤不做限定。
另外,上述步骤5011也可以应用于上一实施例中的辅同步信号的场景下,具体实现过程与CRS信号的实现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基站根据波束标识计算CRS的初始化值,从而得到与该波束标识对应的CRS,并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CRS,则接收到该CRS的用户设备即可获取到该波束标识,反馈给基站,或者该基站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将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CRS,则检测到该CRS的用户设备可以根据C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确定波束标识,反馈给基站。基站能够根据该波束标识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通过该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而无需通过多个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增大了吞吐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下一实施例中将以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为CSI-RS(Channel-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进行说明,而为了便于说明,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之前,先对CSI-RS进行如下介绍:
现有通信系统中CSI-RS用于帮助用户设备获取信道状态信息。
CSI-RS的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63
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64
其中ns是一个无线帧的时隙标号,l是时隙中的OFDM符号标号。c(i)为伪随机序列,c(i)的初始化值为: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71
其中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72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75
等于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74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参见图6A,本发明实施例的交互主体为基站和用户设备,该方法包括:
601、基站根据波束标识计算初始化值,根据计算出的初始化值生成CSI-RS。
该步骤601与上述步骤50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602、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CSI-RS。
603、用户设备接收到该CSI-RS时,根据该CSI-RS获取该波束标识。
604、该用户设备向该基站发送该波束标识。
605、该基站接收到该波束标识,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B,该步骤601还可以由以下步骤6011代替:
6011、该基站预先设定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将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CSI-RS。
其中,该对应关系中一个波束标识可以对应一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也可以对应多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后续过程中,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CSI-RS,则该步骤603可以由以下步骤6031代替:
6031、该用户设备检测到该CSI-RS时,获取该CSI-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CSI-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
后续过程中,该用户设备将该波束标识发送给该基站,该基站接收到该波束标识,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每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可以通过对相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基站在确定波束标识后,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可以通过计算该波束标识与波束总数目之间的商确定。波束总数目大于1时,在该对应关系中,一个波束标识对应多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
该基站确定波束标识后,根据该对应关系获取该波束标识对应的多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从该多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多个时频资源中,选取一个空闲的时频资源,配置给CSI-RS,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选取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CSI-RS,使得检测到该CSI-RS的用户设备获取CSI-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该波束标识。具体地,该用户设备根据波束总数目和CSI-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采用如下公式,确定该CSI-RS的波束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81
其中,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282
表示该波束标识,CSI-RSconfigureID表示CSI-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Nsumbeam表示波束总数目。
后续过程中,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CSI-RS,使得检测到该CSI-RS的用户设备获取CSI-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该波束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基站根据波束标识计算CSI-RS的初始化值,从而得到与该波束标识对应的CSI-RS,并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CSI-RS,则接收到该CSI-RS的用户设备即可获取到该波束标识,反馈给基站,或者该基站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将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CSI-RS,则检测到该CSI-RS的用户设备可以根据CSI-RS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确定波束标识,反馈给基站。基站能够根据该波束标识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通过该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而无需通过多个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增大了吞吐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流程图,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的交互主体为基站和用户设备,该方法包括:
701、基站生成与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信号,该波束信号包括该波束标识,并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
702、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
703、用户设备在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根据该波束信号获取该波束标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基站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则该用户设备采用不同的方式检测该波束信号。
具体地,上述步骤701-70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
(1)该基站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预设间隔,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该用户设备获取到该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时,在该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的预设间隔处,检测与该波束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信号。
其中,该第三信号可以为该基站要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信号,可以为辅同步信号、CRS、CSI-RS或者其他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该预设间隔可以由该基站预先确定,并通知每个用户设备,也可以由该基站与每个用户设备协商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该基站确定该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将位于该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的预设间隔处的时频资源位置配置给该波束信号,以便后续在该配置给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用户设备获取到该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后,可以在该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的预设间隔处,也即是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到该波束信号,并获取该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其中,该预设间隔用于表示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该预设间隔可以为左边一个单位的间隔,则该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位于该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的左边。该预设间隔还可以为右边两个单位的间隔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参见图8,以辅同步信号为例,该预设间隔可以为左边一个单位的间隔,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位于该辅同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的左边。该基站还可以将主同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的右边第一个位置作为波束信号的候选时频资源位置,在该候选时频资源位置处也发送该波束信号,则后续过程中,当用户设备在该辅同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的左边未检测到波束信号时,可以在该候选时频资源位置处进行检测。
另外,上述步骤701-703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
(2)该基站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为预设时频资源位置,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该用户设备在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基站预先确定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为预设时频资源位置,也即是将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该波束信号,则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使得用户设备在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并获取该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其中,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可以由该基站与该用户设备协商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为了便于用户设备检测该波束信号,在步骤702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3):
(3)该基站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向该用户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信息,该时频资源信息包括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该用户设备接收该时频资源信息,根据该时频资源信息中包括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该基站通过该波束发送的信号中的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该时频资源信息用于通知该用户设备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该基站在发送该波束信号后,向该用户设备发送专门的时频资源信息,通知该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即可根据该时频资源信息中包括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进一步地,该基站可以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为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则对于不同的用户设备来说,每个用户设备所接收到的波束信号均位于其所接收到的信号中的预设时频资源位置。该基站可以向每个用户设备发送包括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标识的时频资源信息,则对于任一用户设备来说,该用户设备接收到该时频资源信息时,获取该时频资源信息包括的预设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根据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该基站通过该波束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的信号中的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该基站可以采用上述三种方式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来通知该用户设备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该基站具体采用哪几种方式不做限定。
704、该用户设备向该基站发送该波束标识。
705、该基站接收到该波束标识,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上述步骤704-705与步骤404-405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基站生成与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信号,并确定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用户设备即可在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并根据该波束信号获取该波束标识,反馈给基站,基站能够根据该波束标识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通过该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而无需通过多个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增大了吞吐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该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901,用于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
发送模块902,用于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信号,使得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根据该信号,获取该波束标识;
接收模块903,用于接收该用户设备反馈的该波束标识;
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信号,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即可获取到该波束标识,该装置能够确定用户设备当前所在的波束,通过该波束与用户设备进行进一步的通信。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对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第二信号。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当该第一信号为辅同步信号时,根据该波束标识生成加扰序列;或者,根据该波束标识和波束总数目生成加扰序列;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01
其中,b0(n)表示该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02
表示该波束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06
0≤i≤30,且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03
a、b、c、d、e中每一个的取值为0或1。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04
其中,b0(n)表示该加扰序列,0≤n≤30,d(2n)和d(2n+1)表示该第二信号的序列,子帧m和子帧n表示该辅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帧;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05
0≤j≤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1
且x2(0)=0,x2(1)=0,x2(2)=0,x2(3)=0,x2(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2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3
表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4
0≤k≤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5
且x3(0)=0,x3(1)=0,x3(2)=0,x3(3)=0,x3(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6
0≤r≤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7
且x4(0)=0,x4(1)=0,x4(2)=0,x4(3)=0,x4(4)=1。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和该波束总数目,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8
其中,b0(n)和b1(n)表示该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9
表示该波束标识,Nsumbeam表示该波束总数目,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10
0≤i≤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11
a、b、c、d、e中每一个的取值为0或1。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12
其中,b0(n)和b1(n)表示该加扰序列,0≤n≤30,d(2n)和d(2n+1)表示该第二信号的序列,子帧m和子帧n表示该辅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帧;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13
0≤j≤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114
且x2(0)=0,x2(1)=0,x2(2)=0,x2(3)=0,x2(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2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22
表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23
0≤k≤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24
且x3(0)=0,x3(1)=0,x3(2)=0,x3(3)=0,x3(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25
0≤r≤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26
且x4(0)=0,x4(1)=0,x4(2)=0,x4(3)=0,x4(4)=1。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计算初始化值,或者根据该波束标识和小区标识计算初始化值;根据计算出的初始化值,生成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参考信号为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27
其中,cinit表示该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28
表示该波束标识,NCP表示循环前缀CP长度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和该小区标识,生成指定标识;根据该指定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该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29
其中,cinit表示该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210
表示该指定标识,NCP表示循环前缀CP长度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和该小区标识,生成指定标识;根据该指定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该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211
其中,cinit表示该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212
表示该指定标识,NCP表示循环前缀CP长度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用于生成与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信号,该波束信号包括该波束标识;
该处理模块901,用于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
该发送模块902,还用于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使得检测到该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获取该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基站确定的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预设间隔。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为预设时频资源位置;
该发送模块902,还用于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使得用户设备在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并获取该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发送模块902,还用于向该用户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信息,该时频资源信息包括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使得该用户设备根据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该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将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该信号,使得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信号时,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根据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以及该对应关系,获取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对应关系中,每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通过对相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
相应的,该处理模块901将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该信号时,使得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对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该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901还用于如果接收到该用户设备反馈的多个波束标识,则获取每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根据该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该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波束标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0,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1001,用于检测基站通过波束发送的信号,该信号与该波束的波束标识对应;
处理模块1002,用于根据该信号,获取该波束标识;
发送模块1003,用于向该基站发送该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基站通过波束发送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则该装置检测到该信号时即可获取到该波束标识,向基站发送波束标识,基站能够根据该波束标识确定该装置当前所在的波束,通过该波束与该装置进行进一步的通信。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对该信号进行解扰,得到该信号的加扰序列,根据该加扰序列获取该波束标识,该信号由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进行加扰得到;或者,
该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对所述信号进行解析,得到所述信号的初始化值,根据所述初始化值获取所述波束标识,所述初始化值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标识计算得到;或者,
该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根据该波束标识以及该对应关系确定;或者,
该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获取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检测模块1001还用于检测该基站通过该波束发送的波束信号,该波束信号包括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检测模块1001还用于在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的预设间隔处检测该波束信号,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该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该预设间隔。
可选地,该检测模块1001还用于在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时频资源信息,该时频资源信息包括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
该检测模块1001,还用于根据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该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当检测到该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时,获取该多个信号中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
该发送模块1003,还用于向该基站发送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对应的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该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或者,
该发送模块1003,还用于按照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向该基站依次发送每个信号对应的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根据接收到每个波束标识的顺序,从该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或者,
该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根据每个波束标识对应信号的信号强度,选取一个波束标识,该发送模块1003还用于向该基站发送该选取的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包括:接收器1101、发射器1102、存储器1103和处理器1104,该接收器1101、该发射器1102和该存储器1103分别与该处理器1104连接,该存储器1103存储有程序代码,该处理器1104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
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信号,使得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根据该信号,获取该波束标识;
当接收到该用户设备反馈的该波束标识,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该波束标识,对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第二信号。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当该第一信号为辅同步信号时,根据该波束标识生成加扰序列;或者,根据该波束标识和波束总数目生成加扰序列;
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该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51
其中,b0(n)表示该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52
表示该波束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53
0≤i≤30,且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54
a、b、c、d、e中每一个的取值为0或1。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55
其中,b0(n)表示该加扰序列,0≤n≤30,d(2n)和d(2n+1)表示该第二信号的序列,子帧m和子帧n表示该辅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帧;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56
0≤j≤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57
且x2(0)=0,x2(1)=0,x2(2)=0,x2(3)=0,x2(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58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59
表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510
0≤k≤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511
且x3(0)=0,x3(1)=0,x3(2)=0,x3(3)=0,x3(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512
0≤r≤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513
且x4(0)=0,x4(1)=0,x4(2)=0,x4(3)=0,x4(4)=1。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该波束标识和该波束总数目,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61
其中,b0(n)和b1(n)表示该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62
表示该波束标识,Nsumbeam表示该波束总数目,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63
0≤i≤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64
a、b、c、d、e中每一个的取值为0或1。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65
其中,b0(n)和b1(n)表示该加扰序列,0≤n≤30,d(2n)和d(2n+1)表示该第二信号的序列,子帧m和子帧n表示该辅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帧;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66
0≤j≤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67
且x2(0)=0,x2(1)=0,x2(2)=0,x2(3)=0,x2(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68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69
表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610
0≤k≤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611
且x3(0)=0,x3(1)=0,x3(2)=0,x3(3)=0,x3(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612
0≤r≤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613
且x4(0)=0,x4(1)=0,x4(2)=0,x4(3)=0,x4(4)=1。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该波束标识计算初始化值,或者根据该波束标识和小区标识计算初始化值;根据计算出的初始化值,生成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参考信号为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该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71
其中,cinit表示该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72
表示该波束标识,NCP表示循环前缀CP长度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该波束标识和该小区标识,生成指定标识;
根据该指定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该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73
其中,cinit表示该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74
表示该指定标识,NCP表示循环前缀CP长度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生成与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信号,该波束信号包括该波束标识;
相应的,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
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使得检测到该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获取该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可选地,确定的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预设间隔。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为预设时频资源位置;
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使得用户设备在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并获取该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向该用户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信息,该时频资源信息包括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使得该用户设备根据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该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
将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该信号,使得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信号时,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根据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以及该对应关系,获取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对应关系中,每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通过对相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
相应的,将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该信号时,使得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对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该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器11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如果接收到该用户设备反馈的多个波束标识,则获取每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
根据该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该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
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包括:接收器1201、发射器1202、存储器1203和处理器1204,该接收器1201、该发射器1202和该存储器1203分别与该处理器1204连接,该存储器1203存储有程序代码,该处理器1204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基站通过波束发送的信号,该信号与该波束的波束标识对应;
根据该信号,获取该波束标识;
向该基站发送该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处理器12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对该信号进行解扰,得到该信号的加扰序列,根据该加扰序列获取该波束标识,该信号由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进行加扰得到;或者,
对该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该信号的初始化值,根据该初始化值获取该波束标识,该初始化值由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计算得到;或者,
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根据该波束标识以及该对应关系确定;或者,
获取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器12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该基站通过该波束发送的波束信号,该波束信号包括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器12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在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的预设间隔处检测该波束信号,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该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该预设间隔。
可选地,该处理器12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在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可选地,该处理器12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该基站发送的时频资源信息,该时频资源信息包括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
根据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该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可选地,该处理器1204还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当检测到该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时,获取该多个信号中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
向该基站发送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对应的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该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或者,
按照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向该基站依次发送每个信号对应的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根据接收到每个波束标识的顺序,从该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或者,
根据每个波束标识对应信号的信号强度,选取一个波束标识,向该基站发送该选取的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3,包括:基站1301和用户设备1302;
该基站1301用于确定与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
该基站1301还用于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信号;
该用户设备1302用于检测该基站1301发送的该信号,根据该信号,获取该波束标识;
该用户设备1302还用于向该基站1301发送该波束标识;
该基站1301还用于接收到该用户设备1302反馈的该波束标识,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1302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对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第二信号。
可选地,当该第一信号为辅同步信号时,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生成加扰序列;或者,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和波束总数目生成加扰序列;
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可选地,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91
其中,b0(n)表示该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92
表示该波束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93
0≤i≤30,且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94
a、b、c、d、e中每一个的取值为0或1。
可选地,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95
其中,b0(n)表示该加扰序列,0≤n≤30,d(2n)和d(2n+1)表示该第二信号的序列,子帧m和子帧n表示该辅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帧;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96
0≤j≤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397
且x2(0)=0,x2(1)=0,x2(2)=0,x2(3)=0,x2(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2
表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3
0≤k≤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4
且x3(0)=0,x3(1)=0,x3(2)=0,x3(3)=0,x3(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5
0≤r≤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6
且x4(0)=0,x4(1)=0,x4(2)=0,x4(3)=0,x4(4)=1。
可选地,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和该波束总数目,应用以下公式,生成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7
其中,b0(n)和b1(n)表示该加扰序列,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8
表示该波束标识,Nsumbeam表示该波束总数目,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9
0≤i≤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10
a、b、c、d、e中每一个的取值为0或1。
可选地,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生成的加扰序列,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加扰,得到该第二信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11
其中,b0(n)和b1(n)表示该加扰序列,0≤n≤30,d(2n)和d(2n+1)表示该第二信号的序列,子帧m和子帧n表示该辅同步信号所在的子帧;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12
0≤j≤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13
且x2(0)=0,x2(1)=0,x2(2)=0,x2(3)=0,x2(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14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15
表示小区标识,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016
0≤k≤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11
且x3(0)=0,x3(1)=0,x3(2)=0,x3(3)=0,x3(4)=1;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12
0≤r≤30,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13
且x4(0)=0,x4(1)=0,x4(2)=0,x4(3)=0,x4(4)=1。
可选地,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计算初始化值,或者根据该波束标识和小区标识计算初始化值;根据计算出的初始化值,生成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参考信号为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可选地,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14
其中,cinit表示该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15
表示该波束标识,NCP表示循环前缀CP长度标识。
可选地,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该波束标识和该小区标识,生成指定标识;
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该指定标识,应用以下公式,计算该初始化值: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16
其中,cinit表示该初始化值,ns表示时隙序号,l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序号,
Figure BDA0002251509550000417
表示该指定标识,NCP表示循环前缀CP长度标识。
可选地,该基站1301还用于生成与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信号,该波束信号包括该波束标识;
相应的,该方法还包括:
该基站1301还用于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
该基站1301还用于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使得检测到该波束信号的用户设备获取该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基站1301确定的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预设间隔。
可选地,该基站1301还用于确定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为预设时频资源位置;
该基站1301还用于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在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发送该波束信号,使得用户设备在该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并获取该波束信号包括的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基站1301还用于向该用户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信息,该时频资源信息包括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使得该用户设备根据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该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可选地,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
该基站1301还用于将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该信号,使得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发送该信号时,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根据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以及该对应关系,获取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对应关系中,每个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通过对相应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
相应的,该基站1301将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所指示的时频资源配置给该信号时,使得检测到该信号的用户设备对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该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如果该基站1301还用于接收到该用户设备反馈的多个波束标识,则获取每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
该基站1301还用于根据该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该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
该基站1301还用于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用户设备1302还用于对该信号进行解扰,得到该信号的加扰序列,根据该加扰序列获取该波束标识,该信号由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进行加扰得到;或者,对该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该信号的初始化值,根据该初始化值获取该波束标识,该初始化值由该基站根据该波束标识计算得到;或者,根据预设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应的波束标识,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根据该波束标识以及该对应关系确定;或者,获取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对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与波束总数目进行取模运算,得到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用户设备1302还用于检测该基站通过该波束发送的波束信号,该波束信号包括该波束标识。
可选地,该用户设备1302还用于在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的预设间隔处检测该波束信号,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与该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该预设间隔。
可选地,该用户设备1302还用于在预设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可选地,该用户设备1302还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时频资源信息,该时频资源信息包括该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标识;根据该时频资源位置标识,在该时频资源位置处检测该波束信号。
可选地,该用户设备1302还用于当检测到该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时,获取该多个信号中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向该基站发送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对应的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信号强度,从该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或者,按照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向该基站依次发送每个信号对应的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根据接收到每个波束标识的顺序,从该多个波束标识中选取一个波束标识,通过该选取的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或者,根据每个波束标识对应信号的信号强度,选取一个波束标识,向该基站发送该选取的波束标识,使得该基站通过该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与本端进行通信。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与波束索引对应的波束信号,所述波束信号指示所述波束索引;
确定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以及
在所述波束信号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发送所述波束信号;
其中,所述波束信号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与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预设的相对位置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包括同步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或辅同步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波束信号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发送所述波束信号,包括:
通过所述波束索引对应的波束在所述波束信号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发送所述波束信号。
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上检测所述波束信号,其中,所述波束信号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与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预设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
根据所述波束信号获得波束索引,所述波束索引与所述波束信号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包括同步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或辅同步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上检测所述波束信号,包括:
在所述波束信号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上检测来自与所述波束索引对应的波束上的所述波束信号。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生成与波束索引对应的波束信号,所述波束信号指示所述波束索引;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波束信号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发送所述波束信号,其中,所述波束信号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与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预设的相对位置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包括同步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或辅同步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波束信号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发送所述波束信号,包括: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波束索引对应的波束在所述波束信号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发送所述波束信号。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在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上检测所述波束信号,其中,所述波束信号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与第三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之间具有预设的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波束信号获得波束索引,所述波束索引与所述波束信号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包括同步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或辅同步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在波束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上检测所述波束信号,包括: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波束信号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上检测来自与所述波束索引对应的波束上的所述波束信号。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
CN201911035995.4A 2015-03-27 2015-03-27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Active CN110971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5995.4A CN110971274B (zh) 2015-03-27 2015-03-27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80071839.7A CN107113031B (zh) 2015-03-27 2015-03-27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201911035995.4A CN110971274B (zh) 2015-03-27 2015-03-27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PCT/CN2015/075249 WO2016154809A1 (zh) 2015-03-27 2015-03-27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839.7A Division CN107113031B (zh) 2015-03-27 2015-03-27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1274A true CN110971274A (zh) 2020-04-07
CN110971274B CN110971274B (zh) 2022-04-12

Family

ID=5700388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839.7A Active CN107113031B (zh) 2015-03-27 2015-03-27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201911035995.4A Active CN110971274B (zh) 2015-03-27 2015-03-27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201811077217.7A Active CN108964732B (zh) 2015-03-27 2015-03-27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839.7A Active CN107113031B (zh) 2015-03-27 2015-03-27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77217.7A Active CN108964732B (zh) 2015-03-27 2015-03-27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0511B2 (zh)
EP (1) EP3264626B1 (zh)
CN (3) CN107113031B (zh)
WO (1) WO20161548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69787B1 (ko) * 2014-11-13 2019-04-17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고주파 통신을 위한 신호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CN111030794A (zh) 2015-12-03 2020-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09196791B (zh) * 2016-03-07 2022-02-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支持ue的方法和接入节点、ue和由ue执行的方法
CN112583567B (zh) * 2016-05-26 2023-0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9565314A (zh) * 2016-09-26 2019-04-0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与标识结合的接收时间
EP3761696A1 (en) 2016-09-29 2021-01-06 NEC Corporation Radio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WO2018058433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US10736082B2 (en) 2016-10-31 2020-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a common control in a beamforming system
CN108632841B (zh) * 2017-03-24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061768B (zh) * 2018-01-19 2021-01-29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和装置
KR20200135385A (ko) * 2018-03-21 2020-12-02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신호 전송을 위한 방법과 장치
KR20190119917A (ko) * 2018-04-13 2019-10-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909337A4 (en) 2019-01-10 2022-08-17 ZTE Corporation QUASI-COLLOCATION INFORMATION SIGNALING IN WIRELESS SYSTEM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69279A1 (en) * 2006-02-14 2012-10-25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ethod of Precoding with a Codebook for a Wireless System
CN103782636A (zh) * 2011-09-09 2014-05-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步并获得系统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CN103812546A (zh) * 2012-11-07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参考信号映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40247818A1 (en) * 2012-08-21 2014-09-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eamforming
CN104219757A (zh) * 2014-05-13 2014-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发送时间确定方法、终端、基站及通信系统
WO2015020404A1 (ko) * 2013-08-05 2015-02-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그룹핑을 통한 레퍼런스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8858B1 (en) * 1998-07-21 2001-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all dropping rates in a multi-beam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74273B (zh) * 2008-09-08 2012-03-21 上海交通大学 多用户调度方法、多用户调度装置、信息反馈装置、基站和移动台
US8948208B2 (en) * 2008-11-07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veying information through phase offset on PSS relative to DL-RS
US8396035B2 (en) * 2009-04-24 2013-03-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using time-frequency space enabled coordinated beam switching
EP2587704B1 (en) * 2010-06-22 2019-01-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information for uplink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KR101763598B1 (ko) * 2010-07-02 2017-08-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을 이용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5959830B2 (ja) * 2011-11-10 2016-08-0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237475B2 (en) * 2012-03-09 2016-0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and beam index reporting
WO2013184613A2 (en) * 2012-06-04 2013-12-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mmunica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of multiple transmission points
TWI617148B (zh) * 2012-09-28 2018-03-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用於報告回饋的無線發射/接收單元及方法
US9306646B2 (en) * 2013-01-02 2016-04-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ownlink radio signal
US9503171B2 (en) * 2013-01-04 2016-11-2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KR101998856B1 (ko) * 2013-01-28 2019-07-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WO2014158208A1 (en) * 2013-03-29 2014-10-02 Intel Corporation Orthogonal beamforming for multiple 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u-mimo)
CN105210306B (zh) * 2013-05-10 2018-11-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选择发送和接收波束的设备和方法
WO2014208844A1 (ko) * 2013-06-28 2014-12-31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빔 트레이닝 장치 및 방법
WO2015034311A1 (ko) * 2013-09-05 2015-03-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716081B (zh) * 2013-12-20 2019-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波束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34759B (zh) * 2013-12-20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imo波束赋形通信系统中波束识别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10512008B2 (en) * 2014-01-17 2019-12-17 Idac Holdings, Inc. 3GPP MMW access link system architectur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69279A1 (en) * 2006-02-14 2012-10-25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ethod of Precoding with a Codebook for a Wireless System
CN103782636A (zh) * 2011-09-09 2014-05-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步并获得系统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US20140247818A1 (en) * 2012-08-21 2014-09-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eamforming
CN103812546A (zh) * 2012-11-07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参考信号映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020404A1 (ko) * 2013-08-05 2015-02-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그룹핑을 통한 레퍼런스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4219757A (zh) * 2014-05-13 2014-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发送时间确定方法、终端、基站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4732A (zh) 2018-12-07
EP3264626A4 (en) 2018-04-18
EP3264626A1 (en) 2018-01-03
US10750511B2 (en) 2020-08-18
CN107113031B (zh) 2023-06-30
CN110971274B (zh) 2022-04-12
WO2016154809A1 (zh) 2016-10-06
CN108964732B (zh) 2019-11-19
CN107113031A (zh) 2017-08-29
EP3264626B1 (en) 2020-07-29
US20180063828A1 (en)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1274B (zh)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10417527B (zh) 测量信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N103828396B (zh) 基于dm rs的下行链路lte物理层
CN109150473B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系统
US1075680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97809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ing allocation and channel estimation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US8855658B2 (en) Interference avoidance on common channels in uncoordinated network deployments with flexible spectrum use
EP2076087A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radio base st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623933B (zh) 一种初始接入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21030700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NOMA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s
EP3160178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nder high frequency system
US11895044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EP3026972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05691A (zh) 用于增强的扰码序列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29487B (zh) 一种扫波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7511985A (ja) 免許不要スペクトラムにおいて無線デバイスに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と通信できるように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938296A (zh) 一种导频序列生成方法、用户设备、基站
US20110275392A1 (en) Method for Channel Estimation,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Node
CN108141309A (zh) 一种测量和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及装置
KR20110132405A (ko) 무선 송신 장치, 무선 수신 장치 및 프리앰블 시퀀스 생성 방법
USRE49468E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on channe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566245B (zh) 一种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终端
CN107733615B (zh) 信令消息的发送、检测装置、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