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8315A - 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8315A
CN110958315A CN201911193875.7A CN201911193875A CN110958315A CN 110958315 A CN110958315 A CN 110958315A CN 201911193875 A CN201911193875 A CN 201911193875A CN 110958315 A CN110958315 A CN 110958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message
target
notification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arget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38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磊
沈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38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583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58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83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selective forwa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identity of one or more communicating identities is hidd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与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设备中关于目标推送消息的消息推送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本申请实现了在目标推送消息需要隐私保护时生成并呈现第一通知信息,在该目标推送消息不需要隐私保护时,生成并呈现第二通知信息,以防止通知信息泄露用户隐私的情况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与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呈现消息通知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应用应运而生,用户经常会收到各种应用发来的通知信息。例如,社交类应用发来的联系人发送的聊天消息,支付类应用发来的消费记录信息,银行类应用发来的余额信息或者转账信息。用户设备基于接收到的通知信息,通过在该用户设备中呈现该通知信息的方式通知用户当前所接收到的新消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与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设备中关于目标推送消息的消息推送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其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由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一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设备中关于目标推送消息的消息推送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其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由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一二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任一方法的操作。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如上所述任一方法的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应于用户设备中关于目标推送消息的消息推送事件信息,确定用户设备中与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若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根据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根据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第二通知信息。达到了通过检测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是否属于隐私类应用来确定是否要对该目标推送消息进行隐私保护,在用户设备安装的应用较多时,响应于接收到的目标推送消息,能够及时地自动判断出该目标推送消息是否需要隐私保护,从而避免了用户隐私的泄露。
进一步地,若该目标推送消息需要隐私保护,则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若该目标推送消息不需要隐私保护,则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从而达到了基于用户的实际需要,在不同的模式下自动呈现对应的通知信息,在需要隐私保护时,对目标推送消息进行隐私保护,在不需要隐私保护时,及时呈现该目标推送消息。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系统拓扑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界面效果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界面效果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界面效果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设备模块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流程图;
图8示出可用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系统的功能模块。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或闪存(Flash Memory)。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hase-Change Memory,PCM)、可编程随机存取存储器(Programmable Random Access Memory,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本申请所指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网络设备、或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通过网络相集成所构成的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可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例如通过触摸板进行人机交互)的移动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所述移动电子产品可以采用任意操作系统,如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等。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其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嵌入式设备等。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虚拟超级计算机。所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VPN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网络)等。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可以是运行于所述用户设备、网络设备、或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网络设备、触摸终端或网络设备与触摸终端通过网络相集成所构成的设备上的程序。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设备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设备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更多,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基于图1示出的系统实施。其中,用户设备可能有一台也可能有多台,例如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一台或多台用户设备发送每台用户设备对应的目标推送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计算设备。
例如,参考图1,用户设备中安装有目标应用(例如,社交应用w)、应用2、应用3、应用4、应用5以及应用6。该服务器向该用户设备发送目标推送消息,该用户设备接收该目标推送消息,并呈现关于该目标推送消息的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服务器标识信息查询与该服务器存在通信机制的应用(例如该社交应用w),从而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来源应用(例如该社交应用w)。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推送消息、目标应用、该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根据目标应用的服务器地址信息确定该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例如,该目标推送消息中包括发送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该用户设备中安装的目标应用中记录有该目标应用的服务器地址信息,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该目标推送消息后,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确定与该目标推送消息存在对应关系的目标应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该目标应用作为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来源应用。例如,参考图1,目标应用、应用2等不同的应用分别对应不同的服务器,用户设备根据推送消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确定该推送消息的来源应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用户设备通过判断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是否需要隐私保护,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该目标推送消息,进而达到保护用户隐私的目的。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以上所述的用户设备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来源应用的操作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操作如能适用于本申请,也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例如,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与目标应用之间存在通信机制,用户设备根据该通信机制确定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以及步骤S102。
具体而言,在步骤S101中,用户设备响应于用户设备中关于目标推送消息的消息推送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其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由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至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推送消息,用户设备接收到该推送消息后,生成关于该推送消息的通知信息,并呈现该通知信息,其中,该推送消息(例如“一条新的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当前有新的推送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推送消息、目标应用、该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根据目标应用的服务器地址信息确定该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例如,目标推送消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与目标应用的服务器地址信息统一,则确定该目标应用与该目标推送消息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例如,该目标推送消息是由该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给用户设备的,该用户设备中安装有该目标应用,该用户设备接收该目标推送消息后,通过该目标应用呈现该目标推送消息的详细内容。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与目标应用之间存在通信机制,用户设备根据该通信机制确定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
在步骤S102中,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隐私类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应用、支付应用、银行类应用、招聘应用、财务应用等。例如,社交应用中会较多的涉及用户与联系人之间的聊天隐私信息;支付应用中会较多的涉及用户的支付余额以及金额花费的隐私信息;银行类应用中会较多的涉及用户的财务状况的隐私信息;招聘应用中会较多的涉及用户当前正在找工作的隐私信息;财务应用会涉及一些公司财务状况的隐私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根据目标应用的标识信息(例如应用名称等)确定该目标应用是否属于隐私类应用,例如,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应用的名称(例如,XXX财务软件、XXX银行软件等)确定该目标应用是否为隐私类应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隐私类应用是用户设备中预设的应用类型,例如,该用户设备将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中的多个应用进行实时或者预先分类。例如,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目标推送消息时,根据发送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实时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再例如,用户设备在安装应用时,便基于预设的分类机制确定该应用是否属于隐私类应用,在该用户设备接收到该应用对应的推送消息时,便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则该用户设备中呈现的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该第一通知信息不会呈现该目标推送消息的具体内容,以防止该目标推送消息泄露用户的隐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不属于隐私类应用,则该用户设备中呈现的是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由于该目标推送消息不存在会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因此,该第二通知信息可以是关于该目标推送消息的信息标题或者该目标推送消息的部分内容。参考图5所示的界面效果示意图,其中,“您有一条新的消息”是该用户设备根据目标推送消息生成的第一通知信息;“新闻快讯:XXXXX”是该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生成的第二通知信息。
例如,用户设备中安装有应用1、应用2、应用3、应用4……该用户设备接收到目标推送消息,该用户设备响应于关于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消息推送事件信息,根据发送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例如,该服务器在发送该目标推送消息时,将该服务器地址信息发送给该用户设备)从应用1、应用2、应用3、应用4……中查询与该服务器地址信息相同的目标应用(例如应用1),进而确定该应用1为与该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进一步地,该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应用的应用属性信息(例如,应用名称、应用类型等应用属性信息)检测该目标应用是否属于隐私类应用。例如,该用户设备预设隐私类应用包括哪些应用属性信息(例如,社交类应用、招聘类应用、财务类应用等),并进一步根据确定出的目标应用的属性信息确定该目标应用是否为隐私类应用。若该目标应用(例如社交类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则该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例如,“您收到一条新的消息”)。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的目标推送消息,通过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是否属于隐私类应用来确定是否需要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生成该目标推送消息的第一通知信息;从而达到自动触发保护用户的隐私的目的。本实施例从目标推送消息的来源出发,来判断该目标推送消息是否需要隐私保护,无需用户参与设置,由于随着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用户也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各个应用的类型,很难及时判断该应用是否会涉及到用户的隐私信息,本实施例的方案无论用户下载安装了多少应用,在该用户设备接收到目标推送消息时,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根据该目标应用是否属于隐私类应用确定基于隐私保护模式还是基于普通模式呈现关于该目标推送消息的通知信息,以确保该用户的隐私不会通过通知信息泄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1包括:用户设备响应于用户设备中关于目标推送消息的消息推送事件信息,若所述用户设备满足隐私触发条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其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由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至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该用户设备满足隐私触发条件时,该用户设备才会基于不同的模式(例如隐私保护模式或者普通模式)呈现关于目标推送消息的通知信息。例如,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目标推送消息,该用户设备响应于该消息推送事件信息,在该用户设备满足隐私触发条件时,确定该用户设备中与该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隐私触发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用户设备在被他人使用;所述用户设备处于公共场合等。通过满足隐私触发条件达到在目标推送消息需要隐私保护以及不需要隐私保护时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来呈现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通知信息。例如,该用户设备在被他人使用,即满足隐私触发条件时,弹出的通知信息很可能会在无意间泄露该用户的隐私,因此,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目标推送消息时,需要通过检测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是否属于隐私应用来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是否需要隐私保护。再例如,该用户设备在被主人用户使用,即不满足隐私触发条件时,则该用户设备弹出的通知信息无需进行隐私保护,该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目标推送消息时,不需要通过检测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来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是否需要隐私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设备的计算资源。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中可以存储记录该用户设备的主人用户的多种用户相关信息(例如,人脸图像信息、指纹信息等),以预先(例如,该用户设备每次在被亮屏时)检测该用户设备是否满足隐私触发条件,或者实时(例如,该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目标推送消息)检测该用户设备是否满足隐私触发条件。从而达到自动检测用户设备是否满足隐私触发条件的目的,以随时保证用户的隐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103(未示出),在步骤S103中,用户设备检测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满足隐私触发条件;若所述用户设备满足所述隐私触发条件,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否则,在所述用户设备中呈现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的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该用户设备满足隐私触发条件,则该用户设备进行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的操作,以便进一步地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例如,该第一通知信息为“一条新的消息”);否则,该用户设备呈现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生成的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例如,通过该第二通知信息呈现该目标推送消息的相关信息)。例如,若该用户设备满足隐私触发条件,则生成关于该目标推送消息的第一通知信息(例如,“一条新的消息”);若该用户设备不满足隐私触发条件,则生成关于该目标推送消息的第二通知信息(例如,“新闻快讯XXXXX”)。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隐私触发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所述用户设备在被他人使用。例如,该用户设备中储存记录有用户主人的人脸图像信息或者指纹信息,该用户设备通过人脸识别或者指纹识别检测该用户设备当前是否在被他人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用户设备基于人脸识别检测该用户设备当前是否在被他人使用,则该用户设备可在每次亮屏时通过人脸识别确定当前使用用户是否为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主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用户设备通过指纹识别检测该用户设备当前是否在被他人使用,则该用户设备可在当前使用使用触摸屏幕时通过指纹识别确定当前使用用户是否为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主人。
2)所述用户设备处于公共场合。例如,该用户设备通过检测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的名称等信息)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是否处于公共场合。例如,该用户设备当前连接的是XXX咖啡厅的无线接入点,则可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处于公共场合,满足隐私触发条件,以保护该用户在公共场合的隐私信息。
3)所述用户设备在被他人围观。例如,若该用户设备通过人脸识别识别到多个人脸图像信息(例如,识别到用户主人的人脸图像的同时,识别到了他人的人脸图像信息)时,则可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在被人围观,满足隐私触发条件,以保护该用户的隐私信息。
4)所述用户设备连接有外接设备。例如,该用户设备通过检测哪些外接接口当前连接了外接设备来检测该用户设备是否满足隐私触发条件。例如,若该用户设备的投影接入口当前连接了外接设备,则说明该用户设备当前可能处于投影状态,则满足隐私触发条件,以保护该用户的隐私信息,防止在投影时泄露该用户的隐私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以上所述的隐私触发条件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隐私触发条件如能适用于本申请,也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包括: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发送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服务器标识信息等,例如,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标识信息查询确定与该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例如,服务器在向用户设备发送目标推送消息时,该目标推送消息包括该服务器的服务器地址信息,用户设备在安装目标应用时记录有该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的服务器地址信息,该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该目标推送消息时,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查询匹配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从而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来源应用,进而可以确定该目标应用是否属于隐私类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2包括: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并且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属于隐私类属性信息,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保护目标推送消息的隐私,在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的前提下,若该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属于隐私属性信息,则确定需要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否则,呈现关于该目标推送消息的第二通知信息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账号类型信息(例如,公众号、个人账号地址)、内容信息、关键词信息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隐私类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账号地址;“招聘”“密码”“余额”等内容信息或者关键词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虽然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但是该目标推送消息可能也不会涉及到隐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也无需对该目标推送消息进行隐私保护。例如,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为社交应用,但是发送该目标推送消息的可能是公众号发送的推送文章,或者是联系人发送的聊天信息,当该目标推送消息是公众号发送的推送文章时,则无需对该目标推送消息进行隐私保护,当该目标推送消息是联系人发送的聊天信息时,则需要对该目标推送消息进行隐私保护。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确定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时,进一步地,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是否属于隐私类消息,例如,该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例如账号类型为公众号)属于非隐私类属性信息,则可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不需要隐私保护,因此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例如,呈现推送文章的标题);再例如,该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例如账号类型为个人账号)属于隐私类属性信息,则可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需要隐私保护,因此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例如,“一条新的聊天消息”)。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推送消息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对应的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以及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属于隐私类属性信息)才对其进行隐私保护,从而确保隐私保护的准确性,而不是只根据目标应用的类型来确定是否对该目标推送消息进行隐私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账号类型信息。例如,所述账号类型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众号、个人账号等。例如,当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例如社交应用)时,发送到该目标应用的目标推送消息也不一定会涉及到用户的隐私,例如,该目标推送消息是公众号发送的一篇公众号文章,则无需对该目标推送消息进行隐私保护。
2)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内容信息。例如,该目标推送消息的内容涉及密码、手机号、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则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需要进行隐私保护。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用户设备通过语义识别识别该目标推送消息的内容信息是否涉及隐私信息。
3)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关键词信息。例如,用户设备中预设多个隐私关键词信息,进一步地,该用户设备提取目标推送消息中的关键词,若在该目标推送消息中能够查询到与该隐私关键词信息相匹配的关键词信息,则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需要隐私保护。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以上所述的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如能适用于本申请,也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2包括: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确定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目标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用户设备中预先生成通知信息,再根据目标推送消息是否需要隐私保护来确定以何种方式(例如隐私保护模式或者普通模式)呈现关于目标推送消息的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则需要从预先生成的一个或多个通知信息中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若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不属于隐私类应用,则该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对应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该第二通知信息即可,例如,该第二通知信息是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标题信息,或者该第二通知信息涉及该目标推送消息的部分信息。例如,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则该用户设备实时生成或调用一个预先生成的标准通知信息,该标准通知信息不涉及目标推送消息的具体内容;再例如,该用户设备对已生成的、关于该目标推送消息的通知信息进行打码处理后再呈现,打码后的通知信息中不涉及该目标推送消息的具体内容。例如,参考图3所示的界面效果示意图,其中“您有一条新的消息”为一种标准通知信息,即在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时,该用户设备调用该标准通知信息,并呈现该标准通知信息,以提示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包括: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所对应的目标应用,查询与所述目标应用相匹配的应用通知信息,并将该应用通知信息作为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预先生成的通知信息与应用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例如,每个应用类型的应用对应一个预先生成的应用通知信息,或者,每一个应用对应一个预先生成的应用通知信息。该用户设备根据目标应用查询与该目标应用相匹配的应用通知信息,并调用该应用通知信息,将该应用通知信息作为目标通知信息,呈现在用户设备中。
例如,应用1、应用2以及应用3属于社交类应用,与该社交类应用对应的应用通知信息为“您收到一条社交消息”。目标应用为应用1,则该用户设备调用该应用通知信息“您收到一条社交消息”,并在该用户设备中呈现该应用通知信息。再例如,用户设备中预先生成每个应用对应的应用通知信息,目标应用为应用1,则该用户设备调用该应用1的应用通知信息“您收到一条来自应用1的新消息”。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对目标推送消息进行隐私保护时,通过调用与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相匹配的应用通知信息来通知提醒用户,在达到防止泄露用户隐私的同时,使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消息的来源。参考图4所示的界面效果示意图,其中,“您有一条新的聊天消息”对应社交类应用的应用通知信息;“您有一条XX银行的新消息”对应银行类应用的应用通知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包括: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所对应的目标应用,生成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应用通知信息,并将该应用通知信息作为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则该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所对应的目标应用实时生成该目标应用对应的应用通知信息,并将该应用通知信息作为目标通知信息呈现在用户设备中,以提醒用户当前有新的消息。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对目标推送消息进行隐私保护时,通过实时生成与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相匹配的应用通知信息来通知提醒用户,在达到防止泄露用户隐私的同时,使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消息的来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包括: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通过对所述第二通知信息进行隐私保护处理生成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该用户设备基于普通模式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生成第二通知信息,例如,该第二通知信息是关于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标题信息,并通过对该第二通知信息进行隐私保护处理来生成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并在该用户设备中呈现经过隐私保护处理的目标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隐私保护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打码处理。例如,该用户设备将生成的第二通知信息进行打码处理,并呈现打码处理后的目标通知信息。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流程图。该用户设备检测是否本人使用,若不是本人(例如用户设备对应的主人用户)使用,则该用户设备获取需要弹出展示消息(目标推送消息)的来源(目标应用),判断该消息来源(目标应用)是否属于第一应用范畴(例如隐私类应用),若是,则进一步判断该消息来源是否属于非敏感信息(例如非隐私类属性信息),若不是属于非敏感信息,则隐藏式弹出(例如呈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正常的弹出展示(例如呈现第一通知信息)。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用户设备的设备模块图,该设备包括一一模块以及一二模块。
具体而言,一一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设备中关于目标推送消息的消息推送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其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由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至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推送消息,用户设备接收到该推送消息后,生成关于该推送消息的通知信息,并呈现该通知信息,其中,该推送消息(例如“一条新的消息”)用于提醒用户当前有新的推送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推送消息、目标应用、该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根据目标应用的服务器地址信息确定该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例如,目标推送消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与目标应用的服务器地址信息统一,则确定该目标应用与该目标推送消息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例如,该目标推送消息是由该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给用户设备的,该用户设备中安装有该目标应用,该用户设备接收该目标推送消息后,通过该目标应用呈现该目标推送消息的详细内容。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与目标应用之间存在通信机制,用户设备根据该通信机制确定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
一二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隐私类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应用、支付应用、银行类应用、招聘应用、财务应用等。例如,社交应用中会较多的涉及用户与联系人之间的聊天隐私信息;支付应用中会较多的涉及用户的支付余额以及金额花费的隐私信息;银行类应用中会较多的涉及用户的财务状况的隐私信息;招聘应用中会较多的涉及用户当前正在找工作的隐私信息;财务应用会涉及一些公司财务状况的隐私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根据目标应用的标识信息(例如应用名称等)确定该目标应用是否属于隐私类应用,例如,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应用的名称(例如,XXX财务软件、XXX银行软件等)确定该目标应用是否为隐私类应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隐私类应用是用户设备中预设的应用类型,例如,该用户设备将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中的多个应用进行实时或者预先分类。例如,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目标推送消息时,根据发送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实时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再例如,用户设备在安装应用时,便基于预设的分类机制确定该应用是否属于隐私类应用,在该用户设备接收到该应用对应的推送消息时,便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则该用户设备中呈现的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该第一通知信息不会呈现该目标推送消息的具体内容,以防止该目标推送消息泄露用户的隐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不属于隐私类应用,则该用户设备中呈现的是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由于该目标推送消息不存在会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因此,该第二通知信息可以是关于该目标推送消息的信息标题或者该目标推送消息的部分内容。参考图5所示的界面效果示意图,其中,“您有一条新的消息”是该用户设备根据目标推送消息生成的第一通知信息;“新闻快讯:XXXXX”是该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生成的第二通知信息。
例如,用户设备中安装有应用1、应用2、应用3、应用4……该用户设备接收到目标推送消息,该用户设备响应于关于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消息推送事件信息,根据发送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例如,该服务器在发送该目标推送消息时,将该服务器地址信息发送给该用户设备)从应用1、应用2、应用3、应用4……中查询与该服务器地址信息相同的目标应用(例如应用1),进而确定该应用1为与该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进一步地,该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应用的应用属性信息(例如,应用名称、应用类型等应用属性信息)检测该目标应用是否属于隐私类应用。例如,该用户设备预设隐私类应用包括哪些应用属性信息(例如,社交类应用、招聘类应用、财务类应用等),并进一步根据确定出的目标应用的属性信息确定该目标应用是否为隐私类应用。若该目标应用(例如社交类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则该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例如,“您收到一条新的消息”)。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的目标推送消息,通过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是否属于隐私类应用来确定是否需要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生成该目标推送消息的第一通知信息;从而达到自动触发保护用户的隐私的目的。本实施例从目标推送消息的来源出发,来判断该目标推送消息是否需要隐私保护,无需用户参与设置,由于随着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用户也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各个应用的类型,很难及时判断该应用是否会涉及到用户的隐私信息,本实施例的方案无论用户下载安装了多少应用,在该用户设备接收到目标推送消息时,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根据该目标应用是否属于隐私类应用确定基于隐私保护模式还是基于普通模式呈现关于该目标推送消息的通知信息,以确保该用户的隐私不会通过通知信息泄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一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设备中关于目标推送消息的消息推送事件信息,若所述用户设备满足隐私触发条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其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由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在此,有关上述一一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的示例与上述步骤S101的实施例相同或相近,故不再赘述,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包括一三模块(未示出),一三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满足隐私触发条件;若所述用户设备满足所述隐私触发条件,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否则,在所述用户设备中呈现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的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
在此,有关上述一三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的示例与上述步骤S103的实施例相同或相近,故不再赘述,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隐私触发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所述用户设备在被他人使用。例如,该用户设备中储存记录有用户主人的人脸图像信息或者指纹信息,该用户设备通过人脸识别或者指纹识别检测该用户设备当前是否在被他人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用户设备基于人脸识别检测该用户设备当前是否在被他人使用,则该用户设备可在每次亮屏时通过人脸识别确定当前使用用户是否为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主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用户设备通过指纹识别检测该用户设备当前是否在被他人使用,则该用户设备可在当前使用使用触摸屏幕时通过指纹识别确定当前使用用户是否为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主人。
2)所述用户设备处于公共场合。例如,该用户设备通过检测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的名称等信息)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是否处于公共场合。例如,该用户设备当前连接的是XXX咖啡厅的无线接入点,则可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处于公共场合,满足隐私触发条件,以保护该用户在公共场合的隐私信息。
3)所述用户设备在被他人围观。例如,若该用户设备通过人脸识别识别到多个人脸图像信息(例如,识别到用户主人的人脸图像的同时,识别到了他人的人脸图像信息)时,则可确定该用户设备当前在被人围观,满足隐私触发条件,以保护该用户的隐私信息。
4)所述用户设备连接有外接设备。例如,该用户设备通过检测哪些外接接口当前连接了外接设备来检测该用户设备是否满足隐私触发条件。例如,若该用户设备的投影接入口当前连接了外接设备,则说明该用户设备当前可能处于投影状态,则满足隐私触发条件,以保护该用户的隐私信息,防止在投影时泄露该用户的隐私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以上所述的隐私触发条件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隐私触发条件如能适用于本申请,也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包括: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发送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服务器标识信息等,例如,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标识信息查询确定与该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例如,服务器在向用户设备发送目标推送消息时,该目标推送消息包括该服务器的服务器地址信息,用户设备在安装目标应用时记录有该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的服务器地址信息,该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该目标推送消息时,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查询匹配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从而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来源应用,进而可以确定该目标应用是否属于隐私类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二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并且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属于隐私类属性信息,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
在此,有关上述一二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的示例与上述步骤S102的实施例相同或相近,故不再赘述,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账号类型信息。例如,所述账号类型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众号、个人账号等。例如,当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例如社交应用)时,发送到该目标应用的目标推送消息也不一定会涉及到用户的隐私,例如,该目标推送消息是公众号发送的一篇公众号文章,则无需对该目标推送消息进行隐私保护。
2)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内容信息。例如,该目标推送消息的内容涉及密码、手机号、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则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需要进行隐私保护。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用户设备通过语义识别识别该目标推送消息的内容信息是否涉及隐私信息。
3)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关键词信息。例如,用户设备中预设多个隐私关键词信息,进一步地,该用户设备提取目标推送消息中的关键词,若在该目标推送消息中能够查询到与该隐私关键词信息相匹配的关键词信息,则确定该目标推送消息需要隐私保护。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以上所述的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如能适用于本申请,也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二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确定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目标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
在此,有关上述一二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的示例与上述步骤S102的实施例相同或相近,故不再赘述,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包括: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所对应的目标应用,查询与所述目标应用相匹配的应用通知信息,并将该应用通知信息作为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预先生成的通知信息与应用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例如,每个应用类型的应用对应一个预先生成的应用通知信息,或者,每一个应用对应一个预先生成的应用通知信息。该用户设备根据目标应用查询与该目标应用相匹配的应用通知信息,并调用该应用通知信息,将该应用通知信息作为目标通知信息,呈现在用户设备中。
例如,应用1、应用2以及应用3属于社交类应用,与该社交类应用对应的应用通知信息为“您收到一条社交消息”。目标应用为应用1,则该用户设备调用该应用通知信息“您收到一条社交消息”,并在该用户设备中呈现该应用通知信息。再例如,用户设备中预先生成每个应用对应的应用通知信息,目标应用为应用1,则该用户设备调用该应用1的应用通知信息“您收到一条来自应用1的新消息”。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对目标推送消息进行隐私保护时,通过调用与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相匹配的应用通知信息来通知提醒用户,在达到防止泄露用户隐私的同时,使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消息的来源。参考图4所示的界面效果示意图,其中,“您有一条新的聊天消息”对应社交类应用的应用通知信息;“您有一条XX银行的新消息”对应银行类应用的应用通知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包括: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所对应的目标应用,生成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应用通知信息,并将该应用通知信息作为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则该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所对应的目标应用实时生成该目标应用对应的应用通知信息,并将该应用通知信息作为目标通知信息呈现在用户设备中,以提醒用户当前有新的消息。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对目标推送消息进行隐私保护时,通过实时生成与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应用相匹配的应用通知信息来通知提醒用户,在达到防止泄露用户隐私的同时,使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消息的来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包括: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通过对所述第二通知信息进行隐私保护处理生成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该用户设备基于普通模式根据该目标推送消息生成第二通知信息,例如,该第二通知信息是关于该目标推送消息的标题信息,并通过对该第二通知信息进行隐私保护处理来生成该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目标通知信息,并在该用户设备中呈现经过隐私保护处理的目标通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隐私保护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打码处理。例如,该用户设备将生成的第二通知信息进行打码处理,并呈现打码处理后的目标通知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代码,当所述计算机代码被执行时,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设备执行时,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图8示出了可被用于实施本申请中所述的各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000能够作为各所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网络设备、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000可包括具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系统存储器或NVM/存储设备1020)以及与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耦合并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模块从而执行本申请中所述的动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5)。
对于一个实施例,系统控制模块1010可包括任意适当的接口控制器,以向(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5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与系统控制模块1010通信的任意适当的设备或组件提供任意适当的接口。
系统控制模块1010可包括存储器控制器模块1030,以向系统存储器1015提供接口。存储器控制器模块1030可以是硬件模块、软件模块和/或固件模块。
系统存储器1015可被用于例如为系统1000加载和存储数据和/或指令。对于一个实施例,系统存储器1015可包括任意适当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适当的DRAM。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存储器1015可包括双倍数据速率类型四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4SDRAM)。
对于一个实施例,系统控制模块10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I/O)控制器,以向NVM/存储设备1020及(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1025提供接口。
例如,NVM/存储设备1020可被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NVM/存储设备1020可包括任意适当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和/或可包括任意适当的(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设备(例如,一个或多个硬盘驱动器(Hard Disk,HDD)、一个或多个光盘(CD)驱动器和/或一个或多个数字通用光盘(DVD)驱动器)。
NVM/存储设备1020可包括在物理上作为系统1000被安装在其上的设备的一部分的存储资源,或者其可被该设备访问而不必作为该设备的一部分。例如,NVM/存储设备1020可通过网络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1025进行访问。
(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1025可为系统1000提供接口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网络和/或与任意其他适当的设备通信。系统1000可根据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标准和/或协议中的任意标准和/或协议来与无线网络的一个或多个组件进行无线通信。
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5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10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例如,存储器控制器模块1030)的逻辑封装在一起。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5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10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封装在一起以形成系统级封装(SiP)。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5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10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集成在同一模具上。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5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10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集成在同一模具上以形成片上系统(SoC)。
在各个实施例中,系统1000可以但不限于是:服务器、工作站、台式计算设备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膝上型计算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平板电脑、上网本等)。在各个实施例中,系统1000可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和/或不同的架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000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机、键盘、液晶显示器(LCD)屏幕(包括触屏显示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多个天线、图形芯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扬声器。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申请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申请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申请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源文件、可执行文件、安装包文件等,相应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该计算机直接执行该指令,或者该计算机编译该指令后再执行对应的编译后程序,或者该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该指令,或者该计算机读取并安装该指令后再执行对应的安装后程序。在此,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可供计算机访问的任意可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通信介质。
通信介质包括藉此包含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通信信号被从一个系统传送到另一系统的介质。通信介质可包括有导的传输介质(诸如电缆和线(例如,光纤、同轴等))和能传播能量波的无线(未有导的传输)介质,诸如声音、电磁、RF、微波和红外。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可被体现为例如无线介质(诸如载波或诸如被体现为扩展频谱技术的一部分的类似机制)中的已调制数据信号。术语“已调制数据信号”指的是其一个或多个特征以在信号中编码信息的方式被更改或设定的信号。调制可以是模拟的、数字的或混合调制技术。
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储器(RAM,DRAM,SRAM);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各种只读存储器(ROM,PROM,EPROM,EEPROM)、磁性和铁磁/铁电存储器(MRAM,FeRAM);以及磁性和光学存储设备(硬盘、磁带、CD、DVD);或其它现在已知的介质或今后开发的能够存储供计算机系统使用的计算机可读信息/数据。
在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装置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3)

1.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设备中关于目标推送消息的消息推送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其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由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用户设备中关于目标推送消息的消息推送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包括:
响应于用户设备中关于目标推送消息的消息推送事件信息,若所述用户设备满足隐私触发条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其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由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满足所述隐私触发条件;
若所述用户设备未满足所述隐私触发条件,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三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三通知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隐私触发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用户设备在被他人使用;
所述用户设备处于公共场合;
所述用户设备在被他人围观;
所述用户设备连接有外接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中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应用字段信息确定与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相对应的目标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包括:
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并且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属于隐私类属性信息,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对应的账号类型信息;
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内容信息;
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的关键词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四通知信息,通过对所述第四通知信息进行隐私保护处理生成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第一通知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包括:
若所述目标应用属于隐私类应用,将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标准通知信息作为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否则,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生成基于普通模式的第二通知信息,并呈现所述第二通知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标准通知信息作为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所对应的目标应用,查询与所述目标应用相匹配的、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标准通知信息,并将该标准通知信息作为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第一通知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标准通知信息作为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的第一通知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推送消息所对应的目标应用,实时生成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标准通知信息,并将该标准通知信息作为所述目标推送消息基于隐私保护模式对应的第一通知信息。
12.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操作。
13.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操作。
CN201911193875.7A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与设备 Pending CN1109583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3875.7A CN110958315A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3875.7A CN110958315A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8315A true CN110958315A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78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3875.7A Pending CN110958315A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583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2256A (zh) * 2020-12-07 2021-04-23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进行消息通信的方法与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15435A1 (en) * 2010-11-09 2012-05-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ivacy in Mobile 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5847560A (zh) * 2016-03-29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锁屏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5900466A (zh) * 2014-11-28 2016-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169329A (zh) * 2017-05-24 2017-09-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隐私信息保护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79886A (zh) * 2017-08-08 2017-1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15435A1 (en) * 2010-11-09 2012-05-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ivacy in Mobile 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5900466A (zh) * 2014-11-28 2016-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47560A (zh) * 2016-03-29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锁屏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7169329A (zh) * 2017-05-24 2017-09-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隐私信息保护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79886A (zh) * 2017-08-08 2017-1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和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2256A (zh) * 2020-12-07 2021-04-23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进行消息通信的方法与设备
CN112702256B (zh) * 2020-12-07 2023-05-02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进行消息通信的方法与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0557B (zh) 一种加载应用内页面标签的方法与设备
CN108984234B (zh) 一种移动终端与摄像装置的调用提示方法
WO2020221104A1 (zh) 一种呈现表情包的方法与设备
CN110768894B (zh) 一种删除会话消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09992489B (zh) 一种用于监控用户设备中应用的执行行为的方法与设备
CN110430253B (zh) 一种提供小说更新通知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0780955A (zh) 一种用于处理表情消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2073578B (zh) 一种在社交应用中使用或限制应用功能的方法与设备
CN113704638A (zh) 一种在社交群聊中识别呈现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0958315A (zh) 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与设备
WO2021047278A1 (zh) 一种用于在社交空间发布分享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1523039B (zh) 一种用于处理阅读应用中书籍催更请求的方法与设备
CN111162990B (zh) 一种呈现消息通知的方法与设备
CN111932230A (zh) 一种修改红包的方法与设备
CN111506232A (zh) 一种用于在阅读应用中控制菜单显示的方法与设备
CN110460642B (zh) 一种管理阅读模式的方法与设备
CN110750162B (zh) 一种输入法与设备
CN112866265B (zh) 一种csrf攻击防护方法及装置
US10019582B1 (en) Detecting application leaks
CN111506233B (zh) 一种用于在阅读应用中提供书籍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3918897A (zh) 用于在应用开放平台中显示应用的方法、设备、介质
CN115134325A (zh) 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296651A (zh) 一种用于存储自定义数据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3157162A (zh) 一种用于撤回会话消息的方法、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3836502A (zh) 用于重新识别用户信息的方法、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