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3886B - 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3886B
CN110943886B CN201911201439.XA CN201911201439A CN110943886B CN 110943886 B CN110943886 B CN 110943886B CN 201911201439 A CN201911201439 A CN 201911201439A CN 110943886 B CN110943886 B CN 1109438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formance data
type
period
statistical
cl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143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3886A (zh
Inventor
蒋茂勇
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0143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438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43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3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3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3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合理使用计算资源和网络带宽资源,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的普及,网络中部署的网络设备越来越多,而网络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业务的可靠性。为了分析网络设备的性能,网络测试仪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流,以使网络设备向网络测试仪返回自身接收到的数据流。网络测试仪基于网络设备返回的数据流,确定网络设备的性能数据,由用户根据该性能数据分析网络设备的性能。
网络测试仪包括客户端(如客户端软件或浏览器等)和服务端,客户端向服务端下发配置信息,服务端根据该配置信息调用软硬件资源,并执行测试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服务端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流,并基于网络设备返回的数据流,确定网络设备的性能数据,并将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将性能数据显示给用户,由用户根据该性能数据分析网络设备的性能。
在上述过程中,服务端需要确定网络设备的性能数据,大量性能数据的确定过程会消耗服务端的大量计算资源,影响服务端的处理性能。服务端需要将大量性能数据和大量计算后得到的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会消耗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的大量网络带宽。此时,可能会导致客户端展示给用户的界面出现卡顿现象,甚至于会导致测试任务执行失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测试仪中的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
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本申请提供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测试仪中的客户端,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
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本申请提供一种性能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测试仪中的服务端,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本申请提供一种性能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测试仪中的客户端,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服务端只需要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并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客户端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也就是说,针对服务端来说,并不需要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从而节省服务端的计算资源,提高服务端的处理性能。针对服务端来说,只需要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而不需要将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从而节省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的网络带宽。上述方式能够平衡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利用,合理使用计算资源和网络带宽资源,最大限度的维持良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性能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性能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性能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服务端的硬件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性能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客户端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申请。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此外,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参见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网络设备10可以为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对此不做限制。网络测试仪20可以包括客户端21(如客户端软件或者浏览器等)和服务端22。客户端21向服务端22下发配置信息,服务端22根据该配置信息调用软硬件资源,并执行测试任务。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服务端22向网络设备10发送数据流,网络设备10向服务端22返回自身接收到的数据流,服务端22基于网络设备10返回的数据流,确定网络设备10的性能数据,并将该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21。客户端21将该性能数据显示给用户,由用户根据该性能数据分析网络设备10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性能数据区分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该第一类性能数据是指需要由服务端统计的性能数据,该第二类性能数据是指可以由服务端统计的性能数据,也可以由客户端统计的性能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区分是由服务端统计第二类性能数据,还是由客户端统计第二类性能数据,可以将统计模式区分为第一统计模式和第二统计模式。在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时,表示需要由客户端统计第二类性能数据;在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下,表示需要由服务端统计第二类性能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测试仪中的服务端,参见图2所示,为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
示例性的,可以在客户端配置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由客户端将该统计模式发送给服务端,这样,服务端可以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该统计模式可以为第一统计模式或者第二统计模式。其中,第一统计模式表示由客户端统计第二类性能数据,第二统计模式表示由服务端统计第二类性能数据。
示例性的,服务端还可以周期性的监控本服务端的特征信息值(如CPU资源利用率和/或网络带宽利用率等),并根据该特征信息值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例如,若任一特征信息值大于预设阈值(可以根据经验进行配置),则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假设上一周期的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当前周期保持第一统计模式不变;假设上一周期的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当前周期将第二统计模式切换为第一统计模式。
或者,若所有特征信息值中的每个特征信息值均不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假设上一周期的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当前周期将第一统计模式切换为第二统计模式。假设上一周期的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当前周期保持第二统计模式不变。
示例性的,若当前周期的统计模式与上一周期的统计模式不同,则服务端还可以将当前周期的统计模式发送给客户端,以使客户端确定当前周期的统计模式。例如,若当前周期的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上一周期的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服务端将第二统计模式的指示信息通知给客户端,以使客户端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若当前周期的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上一周期的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服务端将第一统计模式的指示信息通知给客户端,以使客户端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
示例性的,若该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可以执行步骤202。
示例性的,若该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可以执行步骤203。
步骤202,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并将该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并根据该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该第一类性能数据和该第二类性能数据。
示例性的,若该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服务端只需要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并将该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而不需要统计第二类性能数据,也不需要将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进一步的,客户端可以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且由客户端根据该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然后,客户端可以显示该第一类性能数据和该第二类性能数据。
步骤203,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示例性的,若该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服务端需要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并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进一步的,客户端可以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不再需要根据该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客户端可以直接显示该第一类性能数据和该第二类性能数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服务端只需要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并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客户端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也就是说,针对服务端来说,并不需要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从而能够节省服务端的计算资源,并提高服务端的处理性能。针对服务端来说,只需要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而不需要将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从而节省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的网络带宽。上述方式能够平衡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利用,合理使用计算资源和网络带宽资源,最大限度的维持良好的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步骤202,服务端在每个统计周期,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例如,服务端在第1个统计周期(如第0-1秒),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A1,在第2个统计周期(如第1-2秒),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A2,在第3个统计周期(如第2-3秒),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A3,以此类推。
服务端在每个发送周期,将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且客户端在每个接收周期,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服务端的发送周期与客户端的接收周期相同,即,服务端的第1个发送周期(如0-2秒)与客户端的第1个接收周期(如0-2秒)相同,服务端的第2个发送周期(如2-4秒)与客户端的第2个接收周期(如2-4秒)相同,以此类推。
例如,在第1个发送周期,服务端可以将第1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A1和第2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A2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在第1个接收周期,可以接收第一类性能数据A1和第一类性能数据A2。
在第2个发送周期,服务端可以将第3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A3和第4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A4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在第2个接收周期,可以接收第一类性能数据A3和第一类性能数据A4,以此类推。
示例性的,客户端在接收到第一类性能数据A1和第一类性能数据A2后,还可以根据该第一类性能数据A1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B1,并根据该第一类性能数据A2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B2。此外,客户端在接收到第一类性能数据A3和第一类性能数据A4后,还可以根据该第一类性能数据A3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B3,并根据该第一类性能数据A4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B4,以此类推。
示例性的,客户端在每个刷新周期,可以显示至少一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例如,客户端在第1个刷新周期,显示第1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A1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1;在第2个刷新周期,显示第2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A2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2,以此类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送周期可以大于刷新周期,且接收周期大于刷新周期,该刷新周期是客户端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时采用的刷新周期。
例如,刷新周期可以为1秒,发送周期和接收周期均可以为2秒。又例如,刷新周期可以为2秒,发送周期和接收周期均可以为3秒。又例如,刷新周期可以为3秒,发送周期和接收周期均可以为4秒。当然,上述只是刷新周期、发送周期和接收周期的几个示例,对此不做限制。
综上所述,以统计周期为1秒,刷新周期为1秒,发送周期和接收周期均为2秒为例进行说明,服务端在第1秒得到第一类性能数据A1,在第2秒得到第一类性能数据A2,在第3秒得到第一类性能数据A3,在第4秒得到第一类性能数据A4,在第5秒得到第一类性能数据A5,以此类推。
服务端在第3秒将第一类性能数据A1、第一类性能数据A2和第一类性能数据A3发送给客户端。由于发送周期为2秒,因此,服务端在第5秒将第一类性能数据A4和第一类性能数据A5发送给客户端。服务端在第7秒将第一类性能数据A6和第一类性能数据A7发送给客户端,以此类推。
客户端接收第一类性能数据A1、第一类性能数据A2和第一类性能数据A3,并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B1、第二类性能数据B2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3。在第3秒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A1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1,在第4秒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A2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2,在第5秒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A3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3,在第6秒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A4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4,以此类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步骤203,服务端在每个统计周期,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并根据该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例如,服务端在第1个统计周期,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A1,并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A1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B1,服务端在第2个统计周期,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A2,并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A2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B2,以此类推。
服务端在每个发送周期,将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在每个接收周期,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服务端的发送周期与客户端的接收周期相同。例如,在第1个发送周期,服务端将第1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A1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1,第2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A2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2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在第1个接收周期,接收第一类性能数据A1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1,第一类性能数据A2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2,以此类推。
示例性的,客户端在每个刷新周期,可以显示至少一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例如,客户端在第1个刷新周期,可以显示第1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A1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1,以此类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送周期可以大于刷新周期,且接收周期大于刷新周期。以统计周期为1秒,刷新周期为1秒,发送周期和接收周期均为2秒为例,服务端在第3秒将第一类性能数据A1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1、第一类性能数据A2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2、第一类性能数据A3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3发送给客户端。服务端在第5秒将第一类性能数据A4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4、第一类性能数据A5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5发送给客户端,以此类推。
客户端在第3秒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A1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1,在第4秒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A2和第二类性能数据B2,以此类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服务端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发送周期:
方式一、获取预配置的刷新周期,并根据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
示例性的,可以在客户端预配置性能数据的刷新周期,客户端将该刷新周期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可以获取预配置的刷新周期,并根据该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对此确定方式不做限制,只要发送周期大于刷新周期即可。例如,刷新周期为1秒,发送周期为2秒;刷新周期为2秒,发送周期为3秒等。
方式二、根据测试流数目确定刷新周期,并根据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
示例性的,服务端可以统计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并根据测试流数目确定刷新周期,当测试流数目越大时,则刷新周期可以越大。例如,若测试流数目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如1000),则刷新周期为第一数值,如1秒。若测试流数目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如2000),则刷新周期为第二数值,如2秒。若测试流数目大于第二阈值,则刷新周期为第三数值,如3秒。当然,上述只是根据测试流数目确定刷新周期的示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确定刷新周期之后,服务端可以根据该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对此确定方式不做限制,只要发送周期大于刷新周期即可。例如,若刷新周期为1秒,则发送周期为2秒;若刷新周期为2秒,则发送周期为3秒等。
方式三、在服务端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发生变化时,根据变化后的测试流数目确定变化后的刷新周期,并根据变化后的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
示例性的,在服务端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发生变化时,若变化后的测试流数目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变化后的刷新周期为第一数值。若变化后的测试流数目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变化后的刷新周期为第二数值。若变化后的测试流数目大于第二阈值,则变化后的刷新周期为第三数值。
例如,在时刻A,测试流数目大于第二阈值,刷新周期为第三数值,发送周期为发送周期1,服务端基于发送周期1向客户端发送性能数据。在时刻A之后的时刻B,服务端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发生变化,且变化后的测试流数目小于第一阈值,则变化后的刷新周期为第一数值,且确定发送周期为发送周期2,因此,从时刻B开始,服务端基于发送周期2向客户端发送性能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统计周期:第一类性能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已接收报文的数量;已接收报文的平均时延、最小时延、最大时延;已接收报文的错误报文总计数、每种类型的错误报文计数;丢包总计数。第二类性能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发送报文速率;接收报文速率。当然,上述只是示例,对此不做限制。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测试仪中的客户端,参见图3所示,为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
示例性的,若该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可以执行步骤302。
示例性的,若该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可以执行步骤303。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客户端配置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使得客户端获取预先配置的统计模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端发送的第二统计模式的指示信息,则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即当前周期的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上一周期的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
若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统计模式的指示信息,则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也就是说,当前周期的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上一周期的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
步骤302,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并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示例性的,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在每个接收周期,客户端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
示例性的,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在每个刷新周期,显示至少一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步骤303,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示例性的,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在每个接收周期,客户端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示例性的,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在每个刷新周期,显示至少一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收周期可以大于刷新周期。
针对每个统计周期:第一类性能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已接收报文的数量;已接收报文的平均时延、最小时延、最大时延;已接收报文的错误报文总计数、每种类型的错误报文计数;丢包总计数。第二类性能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发送报文速率;接收报文速率。
步骤301-步骤303的实现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应用场景中,服务端可以包括收集模块、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客户端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当然,上述模块划分只是示例,对此不做限制。在上述应用场景下,性能数据的传输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a1、客户端向服务端下发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多个流表项,对此配置信息的内容不做限制,可以参见传统实现方式。
针对每个流表项来说,可以包括匹配项和动作项,匹配项包括地址信息(如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目的MAC地址等),动作项表示需要统计的性能数据类型,如需要统计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已接收报文的数量、发送报文速率、接收报文速率等。
示例性的,每个流表项对应一条测试流,如流表项1对应测试流1,流表项2对应测试流2。配置信息还可以指示测试流1的测试流数目,如测试流数目为3000,表示需要发送针对测试流1的3000个报文,这些报文的地址信息从流表项1中获取,且基于流表项1统计这些报文的性能数据。为了方便描述,后续以测试流1的实现过程为例,其它测试流的实现过程类似,后续不再赘述。
步骤b1、服务端在接收到配置信息后,根据流表项1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测试流1的多个报文,网络设备向服务端返回自身接收到的报文。
示例性的,客户端向服务端下发配置信息后,还可以向服务端发送测试执行命令。服务端在接收到测试执行命令后,根据该配置信息调用软硬件资源,并执行测试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根据流表项1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测试流1的多个报文,网络设备向服务端返回本网络设备接收到的报文。
示例性的,客户端向服务端下发配置信息和测试执行命令后,等待服务端向客户端返回性能数据,在等待期间,客户端的界面显示等待滚动条。
步骤c1、在每个统计周期,服务端收集基础统计信息。例如,在每个统计周期(如每秒间隔),服务端的收集模块用于收集如下基础统计信息:
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即发送报文总计数),例如,在第1个统计周期(如第0-1秒),服务端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测试流1的20个报文,则该统计周期的已发送报文的数量为20。当然,上述只是一个示例,对此不做限制。
已接收报文的数量(即接收报文总计数),例如,在第1个统计周期,服务端接收到网络设备返回的针对测试流1的15个报文,则该统计周期的已接收报文的数量为15。当然,上述只是一个示例,对此不做限制。
丢包总计数(即已发送报文的数量与已接收报文的数量的差值),例如,在第1个统计周期,服务端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测试流1的20个报文,但是只接收到网络设备返回的针对测试流1的15个报文,则丢包总计数为5。
已接收的每个报文的报文时延,例如,服务端接收到网络设备返回的针对测试流1的15个报文,针对这些报文,可以统计每个报文的报文时延,该报文时延是从发送该报文开始,一直到接收到该报文为止的时间间隔。
已接收的每个报文的错误信息,例如,服务端接收到网络设备返回的针对测试流1的15个报文,针对这些报文,可以统计每个报文的错误信息。例如,若报文不是错误报文,则错误信息为空。若报文是错误报文,则记录该报文的错误类型,例如,CRC错误或者多余字符错误等,对此错误类型不做限制。
当然,上述只是基础统计信息的几个示例,对此基础统计信息不做限制。
步骤d1、服务端确定每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例如,基于上述基础统计信息,服务端的处理模块用于收集如下第一类性能数据:
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可以从基础统计信息中获取已发送报文的数量。
已接收报文的数量,可以从基础统计信息中获取已接收报文的数量。
已接收报文的平均时延,基础统计信息包括第1个统计周期的所有已接收报文的报文时延,这些报文时延的平均值,就是已接收报文的平均时延。
已接收报文的最小时延,基础统计信息包括第1个统计周期的所有已接收报文的报文时延,这些报文时延中的最小值,就是已接收报文的最小时延。
已接收报文的最大时延,基础统计信息包括第1个统计周期的所有已接收报文的报文时延,这些报文时延中的最大值,就是已接收报文的最大时延。
丢包总计数,可以从基础统计信息中获取丢包总计数。
每种类型的错误报文计数,基础统计信息包括第1个统计周期的所有已接收报文的错误信息,基于该错误信息可以确定每种类型的错误报文计数。例如,若3个已接收报文的错误类型为CRC错误,则CRC错误类型的错误报文计数为3。若4个已接收报文的错误类型为多余字符错误,则多余字符错误类型的错误报文计数为4。当然,上述只是错误类型的两个示例,对此不做限制。
已接收报文的错误报文总计数,基础统计信息包括第1个统计周期的所有已接收报文的错误信息,基于该错误信息可以确定已接收报文的错误报文总计数。例如,若3个已接收报文的错误类型为CRC错误,4个已接收报文的错误类型为多余字符错误,则已接收报文的错误报文总计数可以为7。
当然,上述只是第一类性能数据的几个示例,对此第一类性能数据不做限制。综上所述,服务端可以确定每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
步骤e1、若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如Chart(图表)统计模式),服务端确定每个统计周期的第二类性能数据。例如,基于上述第一类性能数据,服务端的处理模块用于收集如下第二类性能数据:
发送报文速率:基于第一类性能数据中的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可以将第N个统计周期的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减去第(N-1)个统计周期的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得到第N个统计周期的发送报文速率,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针对第1个统计周期的发送报文速率,可以为第1个统计周期的已发送报文的数量。
接收报文速率:基于第一类性能数据中的已接收报文的数量,可以将第N个统计周期的已接收报文的数量减去第(N-1)个统计周期的已接收报文的数量,得到第N个统计周期的接收报文速率,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针对第1个统计周期的接收报文速率,可以为第1个统计周期的已接收报文的数量。
示例性的,针对服务端来说,在得到基础统计信息后,可以将基础统计信息存储到链表1中,这样,可以从链表1中读取基础统计信息。在得到第一类性能数据后,可以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存储到链表2中,这样,可以从链表2中读取第一类性能数据。在得到第二类性能数据后,可以将第二类性能数据存储到链表3中,这样,可以从链表3中读取第二类性能数据。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存储结构存储基础统计信息、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基于步骤c1-步骤e1,确定各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步骤f1、服务端在每个发送周期,将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例如,在每个发送周期,服务端的发送模块将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示例性的,服务端可以统计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如3000),根据测试流数目确定刷新周期(也可称为刷新频率),并根据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该发送周期大于该刷新周期,具体确定方式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若刷新周期为1秒,发送周期为2秒,则:在第1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前3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间隔2秒后,执行第2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第4个和第5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间隔2秒后,执行第3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第6个和第7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以此类推。
又例如,若刷新周期为2秒,发送周期为3秒,则:在第1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前4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间隔3秒后,执行第2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第5、6、7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间隔3秒后,执行第3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第8、9、10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以此类推。
又例如,若刷新周期为3秒,发送周期为4秒,则:在第1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前5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间隔4秒后,执行第2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第6-9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间隔4秒后,执行第3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第10-13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以此类推。
步骤g1、客户端在每个接收周期,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例如,在每个接收周期,客户端的接收模块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步骤g1的接收过程与步骤f1的发送过程相适应,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h1、客户端在每个刷新周期,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例如,客户端的显示模块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示例性的,客户端可以统计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如3000),根据测试流数目确定刷新周期(也可称为刷新频率),具体确定方式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客户端确定的刷新周期与服务端确定的刷新周期相同。
示例性的,若刷新周期为统计周期的T倍,则在每个刷新周期,客户端的显示模块可以显示T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例如,假设统计周期为1秒,刷新周期为1秒,则在第1个刷新周期,客户端的显示模块可以显示第1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在第2个刷新周期,客户端的显示模块可以显示第2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以此类推。假设统计周期为1秒,刷新周期为2秒,则在第1个刷新周期,客户端的显示模块可以显示第1-2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在第2个刷新周期,客户端的显示模块可以显示第3-4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以此类推。
示例性的,若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如Chart统计模式),则客户端的显示模块可以显示Chart曲线图。例如,基于第1个统计周期的已发送报文的数量、…、第M个统计周期的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可以创建已发送报文的数量的Chart曲线图,对此不做限制。又例如,基于第1个统计周期的发送报文速率、…、第M个统计周期的发送报文速率,可以创建发送报文速率的Chart曲线图。又例如,基于第1个统计周期的接收报文速率、…、第M个统计周期的接收报文速率,可以创建接收报文速率的Chart曲线图。当然,上述只是示例,针对其它性能数据,也可以构建该性能数据的Chart曲线图,对此不做限制。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构思,性能数据的另一个传输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a2、客户端向服务端下发配置信息。
步骤b2、服务端在接收到配置信息后,根据配置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测试流1的多个报文,网络设备向服务端返回自身接收到的报文。
步骤c2、在每个统计周期,服务端收集基础统计信息。
步骤d2、服务端确定每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
其中,步骤a2-步骤d2可以参见步骤a1-步骤d1,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e2、若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如Table(表格)统计模式),服务端在每个发送周期,将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例如,在每个发送周期,服务端的发送模块将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在第一统计模式下,服务端不需要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
例如,若刷新周期为1秒,发送周期为2秒,则:在第1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前3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间隔2秒后,执行第2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第4个和第5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以此类推。
又例如,若刷新周期为2秒,发送周期为3秒,则:在第1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前4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间隔3秒后,执行第2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第5、6、7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以此类推。
又例如,若刷新周期为3秒,发送周期为4秒,则:在第1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前5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间隔4秒后,执行第2个发送周期,向客户端发送第6-9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以此类推。
步骤f2、客户端在每个接收周期,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例如,在每个接收周期,客户端的接收模块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但是接收模块并未接收到第二类性能数据。
步骤g2、客户端确定每个统计周期的第二类性能数据。例如,基于上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客户端的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如下第二类性能数据:
发送报文速率:基于第一类性能数据中的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可以将第N个统计周期的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减去第(N-1)个统计周期的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得到第N个统计周期的发送报文速率,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针对第1个统计周期的发送报文速率,可以为第1个统计周期的已发送报文的数量。
接收报文速率:基于第一类性能数据中的已接收报文的数量,可以将第N个统计周期的已接收报文的数量减去第(N-1)个统计周期的已接收报文的数量,得到第N个统计周期的接收报文速率,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针对第1个统计周期的接收报文速率,可以为第1个统计周期的已接收报文的数量。
步骤h2、客户端在每个刷新周期,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例如,客户端的显示模块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示例性的,若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如Table统计模式),则在每个刷新周期,显示模块可以显示每个统计周期的性能数据。例如,按照Table方式显示第1个统计周期的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发送报文速率、接收报文速率等数据;显示第2个统计周期的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发送报文速率、接收报文速率等数据,以此类推,对此Table方式显示数据的过程不做限制。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服务端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是动态变化的,如测试流数目可能增加,测试流数目也可能减少。基于此,服务端还可以感知测试流数目的动态变化,在服务端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变化后的测试流数目确定变化后的刷新周期,根据变化后的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
例如,在时刻A,测试流数目为3000,且测试流数目大于第二阈值(如2000),刷新周期为第三数值(如3秒),发送周期为4秒,服务端每隔4秒向客户端发送4个统计周期的性能数据。由于刷新周期为3秒,因此,客户端每隔3秒显示3个统计周期的性能数据,对此过程不再赘述,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时刻A之后的时刻B,假设测试流数目变更为800,即测试流数目小于第一阈值(如1000),则服务端可以确定变化后的刷新周期为第一数值(如1秒),且发送周期为2秒。基于此,从时刻B开始,服务端每隔2秒向客户端发送2个统计周期的性能数据。由于客户端在每个接收周期,从服务端接收到2个统计周期的性能数据,而不是4个统计周期的性能数据,因此,客户端确定刷新周期已经发生变化,客户端可以获取变化后的刷新周期。假设变化后的刷新周期为1秒,则客户端可以每隔1秒显示1个统计周期的性能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客户端可以从服务端查询变化后的刷新周期,如变化后的刷新周期为1秒。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客户端可以获知如下映射关系:2个统计周期与1秒刷新周期的映射关系、3个统计周期与2秒刷新周期的映射关系、4个统计周期与3秒刷新周期的映射关系,以此类推。基于此,由于在每个接收周期,客户端从服务端接收到2个统计周期的性能数据,因此,确定变化后的刷新周期为1秒。当然,上述方式只是示例。
综上所述,当服务端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发生变化时,可能会触发刷新周期的变化。例如,当测试流数目增加时,表示服务端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更多,需要消耗的计算资源更多。基于此,通过增加刷新周期,使得发送周期增加,而当发送周期增加时,服务端发送性能数据的频率降低,节省服务端的计算资源。当测试流数目减少时,表示服务端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更少,需要消耗的计算资源更少。基于此,通过降低刷新周期,使得发送周期降低,而当发送周期降低时,服务端发送性能数据的频率提高,且客户端显示性能数据的频率提高,这样,可以更好的向用户显示性能数据,提高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为了变更刷新周期和发送周期,还可以向服务端发送系统消息,该系统消息携带变化后的刷新周期。服务端在接收到系统消息后,也可以确定变化后的刷新周期,根据变化后的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对此过程不再赘述。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性能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测试仪中的服务端,参见图4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41,用于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
第一处理模块42,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43,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42具体用于:在每个统计周期,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在每个发送周期,将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43具体用于:在每个统计周期,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在每个发送周期,将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其中,所述发送周期大于刷新周期,所述刷新周期是所述客户端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时采用的刷新周期。
所述确定模块41还用于:获取预配置的刷新周期,根据所述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或者,根据测试流数目确定刷新周期,根据所述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或者,在所述服务端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发生变化时,根据变化后的测试流数目确定变化后的刷新周期,并根据变化后的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端,从硬件层面而言,所述服务端的硬件架构示意图可以参见图5所示,所述服务端可以包括: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机器可读存储介质通信,读取和执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所述指令代码,以实现上述的性能数据传输方法。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性能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测试仪中的客户端,参见图6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61,用于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
第一处理模块62,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63,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62具体用于:在每个接收周期,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在每个刷新周期,显示至少一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所述第二处理模块63具体用于:在每个接收周期,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在每个刷新周期,显示至少一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其中,所述接收周期大于所述刷新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客户端,从硬件层面而言,所述客户端的硬件架构示意图可以参见图7所示,所述客户端可以包括: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机器可读存储介质通信,读取和执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所述指令代码,以实现上述的性能数据传输方法。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性能数据传输方法。
这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Ra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而且,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者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者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者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测试仪中的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
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其中,第一类性能数据是需要由服务端统计的性能数据;
第二类性能数据是需要由服务端或客户端统计的性能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包括:在每个统计周期,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在每个发送周期,将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所述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包括:在每个统计周期,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在每个发送周期,将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其中,所述发送周期大于刷新周期,所述刷新周期是所述客户端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时采用的刷新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发送周期:
获取预配置的刷新周期,并根据所述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或者,
根据测试流数目确定刷新周期,并根据所述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或者,
在所述服务端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发生变化时,根据变化后的测试流数目确定变化后的刷新周期,并根据变化后的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已接收报文的数量;已接收报文的平均时延、最小时延、最大时延;已接收报文的错误报文总计数、每种类型的错误报文计数;丢包总计数;
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发送报文速率;接收报文速率。
5.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测试仪中的客户端,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
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其中,第一类性能数据是需要由服务端统计的性能数据;
第二类性能数据是需要由服务端或客户端统计的性能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包括:
在每个接收周期,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
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包括:在每个接收周期,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所述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包括:在每个刷新周期,显示至少一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其中,所述接收周期大于所述刷新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已发送报文的数量;已接收报文的数量;已接收报文的平均时延、最小时延、最大时延;已接收报文的错误报文总计数、每种类型的错误报文计数;丢包总计数;
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发送报文速率;接收报文速率。
8.一种性能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测试仪中的服务端,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将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其中,第一类性能数据是需要由服务端统计的性能数据;
第二类性能数据是需要由服务端或客户端统计的性能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每个统计周期,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在每个发送周期,将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每个统计周期,统计第一类性能数据,根据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在每个发送周期,将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其中,所述发送周期大于刷新周期,所述刷新周期是所述客户端显示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时采用的刷新周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获取预配置的刷新周期,并根据所述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或者,
根据测试流数目确定刷新周期,并根据所述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或者,
在所述服务端需要处理的测试流数目发生变化时,根据变化后的测试流数目确定变化后的刷新周期,并根据变化后的刷新周期确定发送周期。
11.一种性能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测试仪中的客户端,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性能数据的统计模式;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一统计模式,则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确定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统计模式为第二统计模式,则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类性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类性能数据;
其中,第一类性能数据是需要由服务端统计的性能数据;
第二类性能数据是需要由服务端或客户端统计的性能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每个接收周期,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在每个刷新周期,显示至少一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每个接收周期,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多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在每个刷新周期,显示至少一个统计周期的第一类性能数据和第二类性能数据;
其中,所述接收周期大于所述刷新周期。
CN201911201439.XA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9438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1439.XA CN110943886B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1439.XA CN110943886B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3886A CN110943886A (zh) 2020-03-31
CN110943886B true CN110943886B (zh) 2021-11-02

Family

ID=69909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1439.XA Active CN110943886B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4388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4873B1 (en) * 1999-07-30 2004-03-09 Accenture Llp Secure gateway interconnection in an e-commerce based environment
CN102769603A (zh) * 2011-05-03 2012-11-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893252A (zh) * 2016-03-28 2016-08-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7395455A (zh) * 2017-07-14 2017-11-24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的网络风暴测试方法及测试仪
CN108259533A (zh) * 2016-12-28 2018-07-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337127A (zh) * 2017-12-21 2018-07-27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性能监控方法、系统、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49221A (zh) * 2016-12-30 2018-08-2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控制器集中转发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370396A1 (en) * 2017-03-03 2018-09-05 Scirra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esting applications
CN110162451A (zh) * 2019-04-22 2019-08-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性能分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3833A (zh) * 2014-03-11 2014-06-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设备
CN105516215B (zh) * 2014-09-22 2018-11-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异步调用方法和装置
CN105162842A (zh) * 2015-08-04 2015-12-16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墙中应用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4873B1 (en) * 1999-07-30 2004-03-09 Accenture Llp Secure gateway interconnection in an e-commerce based environment
CN102769603A (zh) * 2011-05-03 2012-11-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893252A (zh) * 2016-03-28 2016-08-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8259533A (zh) * 2016-12-28 2018-07-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449221A (zh) * 2016-12-30 2018-08-2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控制器集中转发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370396A1 (en) * 2017-03-03 2018-09-05 Scirra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esting applications
CN107395455A (zh) * 2017-07-14 2017-11-24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的网络风暴测试方法及测试仪
CN108337127A (zh) * 2017-12-21 2018-07-27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性能监控方法、系统、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62451A (zh) * 2019-04-22 2019-08-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性能分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3886A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4820B2 (en) Data center resource usage and cost determination
US10454795B1 (en) Intermediate batch service for serverless computing environment metrics
US7817563B1 (en) Adaptive data stream sampling
US20070091802A1 (en) Class-based bandwidth partitioning
CN107819797B (zh)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40281349A1 (en) Receive-side scaling in a computer system
CN109510878B (zh) 一种长连接会话保持方法和装置
CN110784339B (zh) Lacp报文超时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10311963B (zh)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81482B (zh) 音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023266A1 (en) Application centric network experience monitoring
CN102098215B (zh) 一种多应用收包的优先级管理方法
CN110943886B (zh) 一种性能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055671A (zh) 一种多应用发包的优先级管理方法
US11108697B2 (en) Technologies for controlling jitter at network packet egress
US11003506B2 (en)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a load of an application
US20190108060A1 (en) Mobile resource scheduler
CN113824689B (zh) 边缘计算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68897B (zh) 一种服务器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13114538A (zh) 一种心跳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488222B (zh) 一种流聚合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243395B (zh) 一种高频次写操作方法、接口机及系统
CN108985397B (zh) 一种查询Bond信息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509590B2 (en) Determining network device statistics associated with fast counters and slow counters
WO2023193689A1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