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3808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43808A CN110943808A CN201811110603.1A CN201811110603A CN110943808A CN 110943808 A CN110943808 A CN 110943808A CN 201811110603 A CN201811110603 A CN 201811110603A CN 110943808 A CN110943808 A CN 1109438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packet
- missing
- sending
- receiving end
- status re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接收端的传输层,包括:解析由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流,以获取至少一个数据包和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至少一个序列号,当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至少一个序列号不连续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将缺失的序列号记录在重排序窗口中,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清零,缺失数据包为包含缺失的序列号的数据包,当重排序定时器达到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向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第一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发送端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传输在传输层上的实现通常分为两种传输模式:UM模式(英文:Unacknowledged Mode,中文:非确认模式)和AM模式(英文:Acknowledged Mode,中文:确认模式),UM模式传输不需要进行确认重传,传输效率高,但容易丢包,传输质量较低,AM模式传输需要确认重传,不容易丢包,传输质量高,但传输效率低。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某些具体的数据业务,例如图像、视频等数据的传输,既要求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又要求数据传输的质量(尽可能少的丢包),很难兼顾两方面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端的传输层,所述方法包括:
解析由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流,以获取至少一个数据包和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至少一个序列号,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能够指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数据流中的顺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不连续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将缺失的序列号记录在重排序窗口中;
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清零,所述缺失数据包为包含所述缺失的序列号的数据包,所述定时时长为根据所述接收端的物理层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或所述接收端的缓存大小确定的;
当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所述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缺失数据包时,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停止重传所述缺失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缺失的序列号为多个,对应的包含所述缺失的序列的所述缺失数据包为多个;
所述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清零,包括:
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所述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全部所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清零;
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所述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部分所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继续计时。
可选的,在所述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所述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所述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
可选的,在所述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所述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所述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接收端的接收窗口的下边界调整为,所述重排序窗口中记录的所述序列号之后第一个未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并清空所述重排序窗口。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连续时,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按照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所述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连续时,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按照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所述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端的传输层,所述方法包括:
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流;
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所述接收端发送轮询指令;
当接收到由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第二状态报告时,重传所述第二状态报告中指示的缺失数据包,所述第二状态报告为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所述轮询指令后发送的;
当接收到由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状态报告时,停止重传所述缺失数据包,所述第一状态报告为所述接收端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缺失数据包时发送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接收端的传输层,所述装置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由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流,以获取至少一个数据包和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至少一个序列号,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能够指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数据流中的顺序;
计时模块,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不连续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将缺失的序列号记录在重排序窗口中;
清零模块,用于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清零,所述缺失数据包为包含所述缺失的序列号的数据包,所述定时时长为根据所述接收端的物理层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或所述接收端的缓存大小确定的;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所述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缺失数据包时,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停止重传所述缺失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缺失的序列号为多个,对应的包含所述缺失的序列的所述缺失数据包为多个;
所述清零模块包括:
清零子模块,用于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所述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全部所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清零;
保持子模块,用于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所述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部分所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继续计时。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之后,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所述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所述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所述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所述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之后,将所述接收端的接收窗口的下边界调整为,所述重排序窗口中记录的所述序列号之后第一个未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并清空所述重排序窗口。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连续时,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按照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所述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由所述发送端发送的轮询指令之后,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第二状态报告,所述第二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重传所述缺失数据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发送端的传输层,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流;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所述接收端发送轮询指令;
重传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由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第二状态报告时,重传所述第二状态报告中指示的缺失数据包,所述第二状态报告为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所述轮询指令后发送的;
控制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由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状态报告时,停止重传所述缺失数据包,所述第一状态报告为所述接收端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缺失数据包时发送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所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所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通过接收端的传输层首先对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流进行解析,得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和每个数据包对应的能够指示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顺序的序列号,判断得到的序列号是否连续,当序列号不连续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将缺失的序列号存储在重排序窗口中,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如果接收到了缺失的序列号对应的缺失数据包,将重排序定时器清零,如果重排序定时器到达定时时长,并且没有接收到缺失数据包,那么向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以指示发送端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能够通过有限次重传,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传输质量,在传输环境差的场景下,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介绍本公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之前,首先对本公开中各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该应用场景包括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发送数据的发送端和接收数据的接收端。其中,发送端可以是互联网中的任一服务器或其他类型的数据终端,接收端可以是终端,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手表、PDA(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中文:个人数字助理)、便携计算机等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应用于接收端的传输层,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解析由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流,以获取至少一个数据包和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至少一个序列号,至少一个序列号能够指示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顺序。
举例来说,接收端的传输层在接收到由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流之后,对数据流进行解析,获得数据流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和每个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每个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都能够指示该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顺序。该序列号(英文:Sequence Number,简称:SN)可以是在发送端发送数据流之前,根据无线通信的带宽分成多段(可以理解为多个数据包)时生成的,通过序列号来保证整个数据流的发送顺序,再将多段串联按顺序发送,相应的,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流时,也可以通过解析出的序列号来判断数据流中的数据是否完整。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数据流可以是由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再由接收端的物理层接收,并依次通过连接层、网络层上传至接收端的传输层。其中,本公开中的传输层,适用于多种计算机网络结构,例如可以是网络七层协议(英文:Open System Interconnect,中文: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的传输层,或者网络五层协议中的传输层,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网络结构中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的协议栈。
步骤102,当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至少一个序列号不连续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将缺失的序列号记录在重排序窗口中。
示例的,如果数据流中包含的数据是完整的,那么步骤101中解析出的多个数据包对应的多个序列号应该是连续的,如果多个序列号不连续,即序列号断续,那么可以确定数据流在传输过程中存在数据包丢失的情况。此时,启动重排序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将缺失的序列号存储在重排序窗口中。可以理解为,当传输层判断有丢包时,启动重排序定时器,同时记录缺失的序列号。以步骤101中解析得到了5个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为“1”、“2”、“4”、“5”、“7”,为例,可以确定这5个序列号不连续,那么启动重排序定时器,并记录缺失的序列号:“3”和“6”。
步骤103,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清零,缺失数据包为包含缺失的序列号的数据包,定时时长为根据接收端的物理层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或接收端的缓存大小确定的。
举例来说,将包含缺失的序列号的数据包作为缺失数据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即重排序定时器超时之前,接收端的传输层一直等待缺失数据包,在此期间,发送端可能会对接收端发送的轮询指令(英文:Polling),例如发送端的在轮询定时器到时的条件下,会向接收端发送轮询指令,接收端在接收到轮询指令后,通过发送状态报告(例如:STATUS-PDU,中文:协议数据单元的状态,英文:Statusof Protocol Data Unit),以告知发送端需要重传哪些缺失数据包,发送端再对缺失数据包进行重传。当接收端的传输层接收到了缺失数据包时,即数据流中的数据包已经全部收到,将重排序定时器清零,即重置重排序定时器,此时可以清空重排序窗口。
其中,定时时长是根据接收端的物理层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或接收端的缓存大小来确定的,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也可以根据传输环境的好坏或者数据传输的具体需求来调整。例如:若接收端的物理层的HARQ(英文: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中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设置的最大重传次数设置为4,HARQ的一次重传的时间约为10ms,即最长的重传时间为40ms,为了给物理层预留充足的时间以通过HARQ获取缺失数据包,可以将定时时长设置为40ms的整数倍再加上一个偏移,例如,可以将定时时长设置为170ms。或者,接收端上对数据的缓存大小为120ms(当数据为视频数据时,该缓存可以是接收端上播放器的缓存大小),那么可以将定时时长设置为120ms。
步骤104,当重排序定时器达到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向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第一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发送端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
示例的,当重排序定时器达到定时时长(即重排定时器超时),且还没有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向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发送端在接收到第一状态报告后,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以达到控制重传次数的目的。第一状态报告中,可以包含控制信息,以便发送端根据该控制信息,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还可以将接收端已收到数据流中的全部数据包状态下对应的状态报告作为第一状态报告,使得发送端认为接收端已接收到数据流中的全部数据包,从而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本公开能够使接收端在有限的时间段内,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尤其是在传输环境差的场景下,即丢包率高时,如果采用UM模式,会大大降低数据传输的质量,若采用AM模式,一直触发重传,会导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变差,因此通过限制传输层的重传次数,在保证数据传输实时性的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进一步的,相比于应用层的重传技术,在传输层上实现有限次重传,能够实现颗粒度更小的重传,重传的成功率也更高,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响应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状态报告能够指示发送端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其中缺失数据包指的是重排序窗口中记录的缺失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包,第一状态报告对于重排序窗口之外接收端还没有收到的数据包不会进行干扰,因此,发送端仍会对重排序窗口之外接收端还没有收到的数据包进行重传。以重排序窗口的下边界为“2”,上边界为“6”,重排序窗口中记录的缺失的序列号为:“2”和“4”,而接收端已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为“1”、“3”、“5”、“7”,“9”为例,那么第一状态报告指示发送端停止重传“2”和“4”对应的的数据包,而对重排序窗口之外的接收端还没有收到的“6”和“8”对应的数据包,发送端仍会进行重传。
综上所述,本公开通过接收端的传输层首先对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流进行解析,得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和每个数据包对应的能够指示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顺序的序列号,判断得到的序列号是否连续,当序列号不连续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将缺失的序列号存储在重排序窗口中,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如果接收到了缺失的序列号对应的缺失数据包,将重排序定时器清零,如果重排序定时器到达定时时长,并且没有接收到缺失数据包,那么向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以指示发送端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能够通过有限次重传,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传输质量,在传输环境差的场景下,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缺失的序列号为多个,对应的包含缺失的序列的缺失数据包为多个。
步骤103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步骤1031,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全部缺失数据包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清零。
步骤1032,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部分缺失数据包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继续计时。
举例来说,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当缺失数据包为多个时,重排序定时器在计时的过程中,需要判断是否接收到了全部的缺失数据包。以第一缺失数据包为多个缺失数据包中的任一数据包来举例,第一缺失数据包对应第一序列号,接收端的传输层在接收到第一缺失数据包时,可以查询重排序窗口中记录的缺失的序列号是否存在与第一序列号匹配的序列号,如果存在,删掉重排序窗口中的第一序列号,直到重排序窗口清空,表示接收到了全部缺失数据包,如果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定时时长之前,重排序窗口中还存在缺失的序列号,表示还未接收到全部缺失数据包,控制重排序定时器继续计时。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步骤104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105,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
示例的,接收端的传输层向发送端发送了第一状态报告后,将已经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例如可以是:应用层),同时还可以将重排序定时器进行清零,以便出现下一次丢包时重新计时。其中,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不连续,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上传到上层协议栈,使得上层协议栈能够使用这些数据包中包含的有效数据,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步骤105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106,将接收端的接收窗口的下边界调整为,重排序窗口中记录的序列号之后第一个未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并清空重排序窗口。
举例来说,当接收端的传输层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上传至上层协议栈之后,此时应调整接收端侧的状态变量,使得接收端的状态与没有丢包(或者已接收到全部缺失数据包)的状态相同,因此将接收端的接收窗口滑动到用于接收已经上传至上层协议栈的数据包之后,重排序窗口中记录的全部序列号之后第一个未完全收到或者没有收全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的位置,即调整接收窗口的下边界为重排序窗口中记录的序列号之后第一个未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并清空重排序窗口。如果接收窗口的下边界不等于接收端接收的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中最高序列号的下一个序列号,说明有丢包,此时会重新启动重排序定时器,即执行步骤102的步骤,在重排序定时器重启后,重排序窗口的下边界等于接收窗口的下边界,而重排序窗口的上边界等于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中最高序列号的下一个序列号。例如,在将全部数据包发送至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之后,以重排序窗口中包含的序列号包括“8”、“9”、“11”、“12”、“14”来举例,那么“8”为重排序窗口的下边界,“14”为重排序窗口的上边界,那么可以将接收窗口的下边界调整为最高的序列号“14”对应的下一个还未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15”。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107,当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至少一个序列号连续时,将至少一个数据包按照至少一个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
示例的,如果步骤101中解析出的多个数据包对应的多个序列号连续,那么表示没有发生丢包,那么可以按照正常的处理方式,将多个数据包按照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例如可以是:应用层)。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108,在接收到由发送端发送的轮询指令之后,向发送端发送第二状态报告,第二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发送端重传缺失数据包。
举例来说,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与AM模式共存,即发送端按照轮询定时器设置的时间发送轮询指令,接收端的传输层在接收到轮询指令后,向发送端发送第二状态报告,其中,第二状态报告与AM模式中的状态报告相同,用于指示发送端有哪些缺失数据包需要重传,从而使发送端对缺失数据包进行重传。即在不干预现行的AM模式(正常轮询)的条件下,接收端的传输层通过控制重排序定时器,来限制重传的次数。
综上所述,本公开通过接收端的传输层首先对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流进行解析,得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和每个数据包对应的能够指示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顺序的序列号,判断得到的序列号是否连续,当序列号不连续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将缺失的序列号存储在重排序窗口中,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如果接收到了缺失的序列号对应的缺失数据包,将重排序定时器清零,如果重排序定时器到达定时时长,并且没有接收到缺失数据包,那么向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以指示发送端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能够通过有限次重传,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传输质量,在传输环境差的场景下,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应用于发送端的传输层,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流。
步骤202,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接收端发送轮询指令。
步骤203,当接收到由接收端发送的第二状态报告时,重传第二状态报告中指示的缺失数据包,第二状态报告为接收端接收到轮询指令后发送的。
步骤204,当接收到由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状态报告时,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第一状态报告为接收端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发送的。
举例来说,发送端的传输层可以按照AM模式来向发送端发送数据流,其中数据流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和每个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每个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都能够指示该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顺序。再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接收端发送轮询指令,时间间隔可以由轮询定时器来设置,接收端在接收到轮询指令后,向发送端发送第二状态报告,其中,第二状态报告与AM模式中的状态报告相同,能够指示发送端有哪些缺失数据包需要重传,从而使发送端对缺失数据包进行重传。当发送端接收到第一状态报告时,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其中,第一状态报告是在接收端的重排序定时器达到定时时长(即重排定时器超时),且还没有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向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状态报告中,可以包含控制信息,以便发送端根据该控制信息,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还可以将接收端已收到数据流中的全部数据包状态下对应的状态报告作为第一状态报告,使得发送端认为接收端已接收到数据流中的全部数据包,从而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状态报告中指示发送端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其中缺失数据包指的是接收端的重排序窗口中记录的缺失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包,而对于重排序窗口之外接收端还没有收到的数据包,发送端仍会进行重传。以接收端的重排序窗口的下边界为“2”,上边界为“6”,重排序窗口中记录的缺失的序列号为:“2”和“4”,而接收端已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为“1”、“3”、“5”、“7”,“9”为例,那么第一状态报告指示发送端停止重传“2”和“4”对应的的数据包,而对重排序窗口之外的接收端还没有收到的“6”和“8”对应的数据包,发送端仍会进行重传。
综上所述,本公开通过发送端的传输层向接收端发送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和能够指示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顺序的序列号的数据流,再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接收端发送轮询指令,接收端在接收到轮询指令后,向发送端发送第二状态报告,发送端在接收到第二状态报告后重传第二状态报告中指示的缺失数据包,并且,接收端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会向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发送端在接收到第一状态报告后,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能够通过有限次重传,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传输质量,在传输环境差的场景下,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8所示,应用于接收端的传输层,该装置300包括:
解析模块301,用于解析由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流,以获取至少一个数据包和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至少一个序列号,至少一个序列号能够指示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顺序。
计时模块302,用于当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至少一个序列号不连续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将缺失的序列号记录在重排序窗口中。
清零模块303,用于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清零,缺失数据包为包含缺失的序列号的数据包,定时时长为根据接收端的物理层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或接收端的缓存大小确定的。
第一发送模块304,用于当重排序定时器达到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向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第一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发送端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9所示,缺失的序列号为多个,对应的包含缺失的序列的缺失数据包为多个。
清零模块303包括:
清零子模块3031,用于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全部缺失数据包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清零。
保持子模块3032,用于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部分缺失数据包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继续计时。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300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305,用于在向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之后,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11所示,该装置300还包括:
调整模块306,用于在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之后,将接收端的接收窗口的下边界调整为,重排序窗口中记录的序列号之后第一个未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并清空重排序窗口。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瑞图12所示,该装置300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307,用于当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至少一个序列号连续时,将至少一个数据包按照至少一个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13所示,该装置300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308,用于在接收到由发送端发送的轮询指令之后,向发送端发送第二状态报告,第二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发送端重传缺失数据包。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综上所述,本公开通过接收端的传输层首先对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流进行解析,得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和每个数据包对应的能够指示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顺序的序列号,判断得到的序列号是否连续,当序列号不连续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将缺失的序列号存储在重排序窗口中,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如果接收到了缺失的序列号对应的缺失数据包,将重排序定时器清零,如果重排序定时器到达定时时长,并且没有接收到缺失数据包,那么向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以指示发送端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能够通过有限次重传,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传输质量,在传输环境差的场景下,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14所示,应用于发送端的传输层,该装置400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401,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流。
第二发送模块402,用于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接收端发送轮询指令。
重传模块403,用于当接收到由接收端发送的第二状态报告时,重传第二状态报告中指示的缺失数据包,第二状态报告为接收端接收到轮询指令后发送的。
控制模块404,用于当接收到由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状态报告时,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第一状态报告为接收端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发送的。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综上所述,本公开通过发送端的传输层向接收端发送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和能够指示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顺序的序列号的数据流,再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接收端发送轮询指令,接收端在接收到轮询指令后,向发送端发送第二状态报告,发送端在接收到第二状态报告后重传第二状态报告中指示的缺失数据包,并且,接收端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会向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发送端在接收到第一状态报告后,停止重传缺失数据包。能够通过有限次重传,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传输质量,在传输环境差的场景下,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500的框图,该电子设备可以被提供为一种应用于接收端的传输层的数据传输装置,也可以被提供为一种应用于发送端的传输层的数据传输装置。如图15所示,该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多媒体组件503,输入/输出(I/O)接口504,以及通信组件505。
其中,处理器501用于控制该电子设备5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5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电子设备5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电子设备5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图片、音频、视频数据、重排序定时器的定时时长、重排序窗口和发送窗口中的数据等等。基于此,当该电子设备500被提供为一种应用于接收端的传输层的数据传输装置时,处理器501可以执行上述应用于接收端的传输层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4;当该电子设备500被提供为一种应用于发送端的传输层的数据传输装置时,处理器501可以来执行上述应用于发送端的传输层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201和步骤204。其中,该存储器5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当上述电子设备500被提供为应用于接收端的传输层的数据传输装置时,其可以通过通信组件505与被提供为应用于发送端的传输层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例如接收或发送数据流、轮询指令、第一状态报告等。
多媒体组件5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502或通过通信组件50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504为处理器5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505用于该电子设备5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或4G,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5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若上述电子设备500被提供为应用于接收端的传输层的数据传输装置,则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501还可以执行上述的向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之后,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等操作。由于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的操作已在上文中已经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在接收端的传输层设置重传定时器,来限制发送端的传输层的重传次数,从而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传输质量,在传输环境差的场景下,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5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500的处理器5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应用于接收端的传输层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5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500的处理器5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应用于发送端的传输层的数据传输方法。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时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出的精确结构,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8)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端的传输层,所述方法包括:
解析由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流,以获取至少一个数据包和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至少一个序列号,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能够指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数据流中的顺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不连续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将缺失的序列号记录在重排序窗口中;
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清零,所述缺失数据包为包含所述缺失的序列号的数据包,所述定时时长为根据所述接收端的物理层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或所述接收端的缓存大小确定的;
当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所述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缺失数据包时,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停止重传所述缺失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失的序列号为多个,对应的包含所述缺失的序列的所述缺失数据包为多个;
所述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清零,包括:
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所述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全部所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清零;
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所述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部分所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继续计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所述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所述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所述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所述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接收端的接收窗口的下边界调整为,所述重排序窗口中记录的所述序列号之后第一个未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并清空所述重排序窗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连续时,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按照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所述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由所述发送端发送的轮询指令之后,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第二状态报告,所述第二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重传所述缺失数据包。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端的传输层,所述方法包括:
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流;
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所述接收端发送轮询指令;
当接收到由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第二状态报告时,重传所述第二状态报告中指示的缺失数据包,所述第二状态报告为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所述轮询指令后发送的;
当接收到由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状态报告时,停止重传所述缺失数据包,所述第一状态报告为所述接收端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缺失数据包时发送的。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接收端的传输层,所述装置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由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流,以获取至少一个数据包和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至少一个序列号,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能够指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数据流中的顺序;
计时模块,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不连续时,控制重排序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将缺失的序列号记录在重排序窗口中;
清零模块,用于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清零,所述缺失数据包为包含所述缺失的序列号的数据包,所述定时时长为根据所述接收端的物理层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或所述接收端的缓存大小确定的;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所述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缺失数据包时,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停止重传所述缺失数据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失的序列号为多个,对应的包含所述缺失的序列的所述缺失数据包为多个;
所述清零模块包括:
清零子模块,用于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所述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全部所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清零;
保持子模块,用于在所述重排序定时器达到所述定时时长之前,当接收到部分所述缺失数据包时,控制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继续计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第一状态报告之后,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所述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所述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按照所述全部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所述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之后,将所述接收端的接收窗口的下边界调整为,所述重排序窗口中记录的所述序列号之后第一个未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并清空所述重排序窗口。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连续时,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按照所述至少一个序列号升序的顺序发送至所述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栈。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由所述发送端发送的轮询指令之后,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第二状态报告,所述第二状态报告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重传所述缺失数据包。
14.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端的传输层,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流;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所述接收端发送轮询指令;
重传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由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第二状态报告时,重传所述第二状态报告中指示的缺失数据包,所述第二状态报告为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所述轮询指令后发送的;
控制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由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状态报告时,停止重传所述缺失数据包,所述第一状态报告为所述接收端在重排序定时器达到预设的定时时长,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缺失数据包时发送的。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的步骤。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10603.1A CN110943808B (zh) | 2018-09-21 | 2018-09-21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10603.1A CN110943808B (zh) | 2018-09-21 | 2018-09-21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43808A true CN110943808A (zh) | 2020-03-31 |
CN110943808B CN110943808B (zh) | 2023-02-17 |
Family
ID=69904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10603.1A Active CN110943808B (zh) | 2018-09-21 | 2018-09-21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43808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69913A (zh) * | 2020-05-20 | 2020-10-13 | 上海橙群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911640A (zh) * | 2021-01-29 | 2021-06-0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据包接收方法和设备 |
CN113676413A (zh) * | 2021-08-26 | 2021-11-19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乱序报文的重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4630066A (zh) * | 2020-12-08 | 2022-06-14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扬声器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扬声器电路 |
CN115086248A (zh) * | 2022-06-15 | 2022-09-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包处理方法、通信芯片及计算机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7586A (zh) * | 2007-09-25 | 2008-02-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重传请求状态报告触发方法 |
CN101127587A (zh) * | 2007-09-25 | 2008-02-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重传请求状态报告触发方法 |
US20120176910A1 (en) * | 2009-09-21 | 2012-07-12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Triggering Status Reports and Apparatus Thereof |
WO2017049951A1 (zh) * | 2015-09-25 | 2017-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172649A (zh) * | 2017-07-26 | 2017-09-15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CN107592329A (zh) * | 2016-07-08 | 2018-01-1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8401479A (zh) * | 2017-07-10 | 2018-08-1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 |
-
2018
- 2018-09-21 CN CN201811110603.1A patent/CN1109438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7586A (zh) * | 2007-09-25 | 2008-02-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重传请求状态报告触发方法 |
CN101127587A (zh) * | 2007-09-25 | 2008-02-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重传请求状态报告触发方法 |
US20120176910A1 (en) * | 2009-09-21 | 2012-07-12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Triggering Status Reports and Apparatus Thereof |
WO2017049951A1 (zh) * | 2015-09-25 | 2017-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592329A (zh) * | 2016-07-08 | 2018-01-1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8401479A (zh) * | 2017-07-10 | 2018-08-1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 |
CN107172649A (zh) * | 2017-07-26 | 2017-09-15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69913A (zh) * | 2020-05-20 | 2020-10-13 | 上海橙群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630066A (zh) * | 2020-12-08 | 2022-06-14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扬声器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扬声器电路 |
CN112911640A (zh) * | 2021-01-29 | 2021-06-0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据包接收方法和设备 |
CN112911640B (zh) * | 2021-01-29 | 2022-07-29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据包接收方法和设备 |
CN113676413A (zh) * | 2021-08-26 | 2021-11-19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乱序报文的重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3676413B (zh) * | 2021-08-26 | 2024-05-17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乱序报文的重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5086248A (zh) * | 2022-06-15 | 2022-09-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包处理方法、通信芯片及计算机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43808B (zh) | 2023-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43808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JP6760967B2 (ja) | リッスンビフォアトー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harq) | |
CN107231328B (zh) | 实时视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
US8473825B2 (en) |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acknowledged mode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 for segmented protocol data units | |
US20220368467A1 (en) | Harq process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JP2007089174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の伝送速度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KR20160135200A (ko) | 확장된 송신 제어 기능을 구현하는 송신 가속기 | |
KR20060113566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상태를 폴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2340535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 |
JP2009260969A (ja) | Ttiバンドリング伝送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
KR20070121585A (ko)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로컬 nack 상태를 탐지하는 방법및 장치 | |
WO2021022424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2664718A (zh) | 无线侧tcp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 |
EP2634949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ransmission of TCP data segments | |
CN104579601A (zh) | 一种重传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 | |
KR20150066335A (ko) | 무선통신에서 패킷 손실을 줄이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4765690A (zh) |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
EP1770893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a storage window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WO2020243887A1 (zh)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KR101533512B1 (ko) | 무선 통신 환경에서 자동 반복 요구 리셋을 수행하는 방법들 및 디바이스들 | |
CN111092907B (zh) | 基于udp协议的数据流快速传输方法、系统及介质 | |
CN116599953B (zh) | 一种文件上传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JP2007235976A (ja) | データ通信装置 | |
CN117040692A (zh) | 一种业务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KR102609328B1 (ko) |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100085 unit C, building C, lin66, Zhufang Road, Qingh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Xiaomi pinecone 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Shun Yip things Park Building 3 unit A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PINECONE ELECTRONICS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