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2645A - 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2645A
CN110942645A CN201911077282.4A CN201911077282A CN110942645A CN 110942645 A CN110942645 A CN 110942645A CN 201911077282 A CN201911077282 A CN 201911077282A CN 110942645 A CN110942645 A CN 110942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icv
hybrid
head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72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2645B (zh
Inventor
李克强
陈超义
王建强
郑洋
王嘉伟
边有钢
杨殿阁
连小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E Hual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0772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42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42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2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2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2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7Controlling traffic signals
    • G08G1/08Controlling traffic signals according to detected number or speed of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车辆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车辆驶入控制区,控制区内形成1+n模式的混合队列;步骤2,确定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最优时间;步骤3,采用伪谱法确定最优速度轨迹;步骤4,判断头车ICV在执行最优速度轨迹过程中与前车距离是否小于安全距离,如果是进入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6;步骤5,判断头车ICV当前与停车线的距离是否大于控制区长度,如果是则令头车ICV停车并进入步骤7;否则头车ICV按照驾驶员跟车模型通过剩余路程;步骤6,判断头车ICV是否到达停车线,如果不是则进入步骤7;步骤7,判断头车ICV与前车距离是否小于安全距离,如果是则令头车ICV停车;否则进入步骤2。本发明能够综合优化整体交叉路口的通行效率。

Description

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车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交叉路口是城市中的常见场景,也是影响道路交通效率和车辆燃油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当交通拥堵发生时,交叉路口信号灯会导致车辆频繁的启停及怠速,带来了车辆燃油经济性的下降,而常见固定配时的信号灯控制方法难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智能网联车辆的出现为进一步的交通优化提供了可能,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智能网联车辆可以得到信号灯配时等交通环境信息,对自车的行驶轨迹进行优化;另一方面,智能网联车辆可以获取周围其它车辆的信息,通过对自车的控制,改善区域交通效率。
然而,智能网联车辆的普及仍需数十年的时间,人工驾驶车辆与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共存的混合交通环境仍然会长期存在。在混合交通领域的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驾驶员驾驶车辆对智能网联车辆决策的影响缺乏深入研究,多数技术未能将驾驶员驾驶车辆的运动状态显式考虑到网联算法中。若智能网联算法不考虑驾驶员驾驶车辆,其优化效果在混合交通下往往存在优化瓶颈,甚至在低市场渗透率下带来交通效率恶化。目前仅有少量的技术关注了驾驶员驾驶车辆的驾驶人模型,但并未提出信号灯-车辆的协同控制的混合交通控制统一构架。因此考虑驾驶员驾驶车辆的分布式优化方法及混合交通下的信号灯控制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方法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车辆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车辆从观察区驶入控制区,在控制区内形成1+n模式的混合队列,该混合队列包括头车ICV和n辆跟随车辆HDV,所述混合队列按照驾驶员跟车模型行驶,头车ICV接收信号灯相位信息;
步骤2,确定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最优时间;
步骤3,根据步骤2得到的最优时间,采用伪谱法确定最优速度轨迹;
步骤4,判断头车ICV在实际执行步骤3的最优速度轨迹过程中与前车距离是否小于安全距离,如果是,进入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6;
步骤5,判断头车ICV当前与停车线的距离是否大于控制区的纵向长度的倍数关系,如果是,则令头车ICV停车并进入步骤7;否则头车ICV按照驾驶员跟车模型通过剩余路程;
步骤6,判断头车ICV是否到达停车线,如果是,则结束控制;否则进入步骤7;
步骤7,判断头车ICV与前车距离是否小于安全距离,如果是,则令头车ICV停车;否则进入步骤2。
进一步地,步骤2具体包括:
首先,采用下式(8)确定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期望平均速度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21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22
式(8)中,vopt表示驾驶员期望的到达停车线时的瞬时速度,d表示头车ICV当前与停车线的距离,g1i表示下一个绿灯开始的时间,r1i表示下一个红灯开始的时间,vmin表示道路允许车辆行驶的最高速度,vmax表示道路允许车辆行驶的最高速度,∩表示取交集;
再根据期望平均速度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23
和头车ICV当前与停车线的距离d,确定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最优时间tf
进一步地,步骤1和步骤5中的“驾驶员跟车模型”表示为下式(18)及式(19):
uk=κ[Vopt(Δxk)-vk]for k∈[1,n] (18)
Vopt(Δxk)=V1+V2tanh[C1(Δxk-lc)-C2] (19)
式(18)和式(19)中,u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控制量,v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速度,Δx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跟车距离,Vopt(Δxk)表示驾驶员期望的速度,lc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车长,V1、V2、C1和C2均为常数。
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采用伪谱法确定最优速度轨迹”包括:
采用如下代价函数(9)和约束条件确定最优速度轨迹: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31
式(9)中,t0为头车ICV进入控制区的时刻,tf为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时刻,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32
项为终态代价函数,X(tf)为混合队列在tf时刻的状态,L(X(t),u(t))为过程代价函数;
所述约束条件包括:
速度约束表示为下式(14):
0≤vk≤vmax (14)
式(14)中,v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速度;vmax表示道路允许车辆行驶的最高速度;
加速度约束表示为下式(15):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33
式(15)中,a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加速度;amax表示车辆的最大加速度;
交通约束表示为下式(17):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34
式(17)中,x0(tf)表示头车ICV在信号灯由红变绿的时刻所在的位置;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35
表示头车ICV在信号灯由红变绿的时刻所在的位置的最大值。
进一步地,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36
项表示为式(10):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37
式(10)中,x0(tf)为头车ICV在tf时刻的位置,xtar为期望的头车ICV终态位置,vk(tf)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在tf时刻的速度偏差,vtar为期望的混合队列速度,ω1为对应的位置误差权重系数,ω2为对应的速度误差权重系数;
L(X(t),u(t))表示为式(11):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41
式(11)中,F0(t)为头车ICV油耗,Fk(t)为后续尾随HDV的油耗。
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约束条件还包括:
位置约束表示为下式(13):
xk-xk-1-Lvehicle≥dsafe (13)
式(13)中,x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位置;xk-1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1辆车的位置;Lvehicle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车长。
进一步地,步骤3还包括:根据步骤2得到的最优时间,确定TGreen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目N*,若数量大于,则头车ICV将舍弃多余车辆。
进一步地,通过联合式(20)、式(21)和式(22)确定最大车辆数目N*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42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43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44
式(20)至式(22)中,d(v)表示跟随车辆的跟车距离,v表示跟随车辆的跟车速度,lc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车长,V1、V2、C1和C2均为常数,TGreen为固定绿灯间隔,N为TGreen内通过的车辆数目,v*为最优通行速度。
进一步地,步骤1中,控制区的纵向行驶距离设定为第一距离阈值,观察区的纵向行驶距离设定为第二距离阈值。
进一步地,步骤2中,在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45
时刻,控制区内形成1+n模式的混合队列的方法包括:
当有一辆ICV进入控制区后,该车作为头车ICV,并检索其后方观察区内的n辆HDV作为跟随车辆,组成1+n模式的混合队列,定义前后顺序由头车ICV进入控制区的时刻先后决定,定义控制区内所有混合队列的序列集合为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46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将智能网联汽车与驾驶员驾驶车辆组合成为“1+n”的混合队列模式,使智能网联汽车主动引导后续驾驶员驾驶车辆通过交叉路口,并提出了固定配时下最优跟车间距和最大可通行车辆数目的确定方法,能够在不同市场渗透率下对交通效率和燃油经济性进行优化,综合优化整体交叉路口的通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1+N模式的混合队列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行驶的区域分为三个功能区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交叉路口的分区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平台示意图;
图6为伪谱法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跟车模型为OVM时的混合队列通行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交通下交叉路口的网联控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交通交叉路口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车辆在临近交叉路口的过程中依次经过观察区、控制区及冲突区,也就是说,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将车辆行驶的区域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即观察区、控制区及冲突区。车辆从观察区驶入控制区,在控制区内形成1+n模式的混合队列,该混合队列包括头车ICV和n辆跟随车辆HDV,所述混合队列按照驾驶员跟车模型行驶,头车ICV接收信号灯相位信息。
冲突区为两相交车道的交叉重叠区域,冲突区为交通灯所在的区域,即十字路口中间交叉的正方形,该区域基本可以理解为由两相交车道的四条停车线包围而成,该区域范围通常由车道宽度决定,停车线之外为控制区。在冲突区,对ICV与HDV均不进行自动驾驶干预,车辆按次通过交叉路口冲突区。
车辆在控制区的纵向直线行驶距离设定为第一距离阈值LControl,ICV进入控制区的时刻,会收集后方观察区内的跟随车辆速度及位置信息。在控制区,也就是说,在ICV进入控制区的时刻,会检索后方观察区内的跟随车辆速度及位置信息,记为X(t)i,此时的后方混合队列中的车辆数量记为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61
下标i指该混合队列的编号是i,为需要通过交叉路口的第i混合队列。一般而言,按照混合队列编号的顺序安排红绿灯相位控制第i混合队列通过冲突区。存在的例外情况,如式(1.18)所示,如果相位φi与相位φi-1不冲突,第i混合队列与第i-1混合队列则可以同时通过冲突区,该例外情形将在下文详细展开描述。
车辆在观察区的纵向直线行驶距离设定为第二距离阈值LRoad-LControl。其中,考虑到通讯设备有传输距离的限制,LRoad不应超过现有最远通讯距离,大约2000米以内。从理论上来讲,第二距离阈值LRoad-LControl应满足控制队列到某一速度状态所需的最小距离。在观察区,对ICV与HDV均不进行自动驾驶干预,车辆和自主进行换道行为。
如图2所示,图2中的ICV指的是智能网联车(英文全称为“Intelligent andConnected Vehicle”),如图5所示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其上有高精度定位用于确定车辆的速度及位置,另还需装配有通讯设备用于广播车辆自身位置。除此之外,因车辆需要横纵向动力学可控,应配备工控机,单片机等设备用于车辆控制。ICV可以接受信号灯相位信息及其他车辆信息,并执行车辆的横纵向动力学控制。ICV的首要条件是车辆能通过DSRC或LET-V等通讯技术将自车位置广播出去。DSRC及LET-V通讯技术的广播范围均可接近1000米,通讯时延可保持在0.01秒以下,充分满足了V2V通讯所需的300米通讯范围及0.1秒以下时延的需求。图5中1位置为典型的天线安装位置。所有的ICV均可以通过通讯设备广播自车位置、速度等信息,也可以接受所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他车速度与位置,信号灯相位信息等。而对于HDV而言,车辆的速度及位置信息是智能网联决策中的重要信息,因此在HDV上均配备有VAD(Vehicle Awareness Device,车辆感知设备),用于确定驾驶员驾驶车辆的速度及位置。所有的ICV均可以精确实现GNSS定位及横纵向动力学控制。近年来的定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DGPS)为代表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引入惯性测量以降低卫星信号影响的惯性测量装置(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利用相机或激光雷达进行的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及以上定位技术的组合技术。实际上,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使单独利用GNSS信息,将BeiDou,Galileo,GLONASS及GPS四种全球定位系统的信息进行算法处理,可以将定位精度减小至3-4厘米,完全可以满足自动驾驶需求。车辆横纵向动力学控制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最优控制、鲁棒控制、滑膜控制等方法已经相对成熟,可以对智能网联车辆实现精确控制。图5中2位置为典型的车辆控制器安装位置。
HDV指的是驾驶员驾驶车辆(英文全称为“Human-Driven Vehicle”),配备有如ICV中的精度定位设备,但只需低成本的网联设备用于发出自车速度位置,不需要接受他车数据,且不需车辆横纵向动力学可控。
当有一辆ICV进入控制区后,该ICV作为头车,并检索其后方观察区内的N辆HDV作为跟随车辆,组成1+n模式的混合队列。控制区内形成1+n模式的混合队列的方法包括:
当有一辆ICV进入控制区后,该车作为头车ICV,并检索其后方观察区内的n辆HDV作为跟随车辆,组成1+n模式的混合队列,定义前后顺序由头车ICV进入控制区的时刻先后决定。文中的“混合队列”均指的是此处采用该类方法形成的1+n模式的混合队列。其中,定义在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71
时刻,所有在控制区内组成的1+n模式的混合队列的数量为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72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73
为控制区内所有混合队列的序列集合,基于FCFS算法(先到先得),有式(1)成立: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74
即对于每一个在控制区内的混合队列,其通行顺序严格由混合队列进入控制区的先后时刻决定。在t时刻进入控制区的混合队列中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时间不能早于序列集合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75
中的任意混合队列。如图4所示,不考虑通讯距离的前提下,对于任意ICV渗透率,总能将交通场景分为1辆ICV及N辆HDV的优化基本单元,这样的基本优化单元可以简化混合队列后续分割及融合的过程,也可以保留头车ICV对后续HDV的引导作用。其中,“ICV渗透率”指的是无论路上所有的车中有百分之多少的车是自动驾驶汽车,总是能分成“1+n”这样的模式,让自动驾驶的车去引导后面的人开的车通过一个十字路口。图2中用虚线框包围成的是一个混合队列,头车ICV后方的为跟随车辆HDV。
确定第i混合队列的信息集表示为式(2):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76
式(2)中,Ri为第i混合队列与前方混合队列的冲突关系;Ci为第i混合队列内的车辆数目;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77
为头车ICV进入控制区的时刻,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78
为头车ICV到达停止线的时刻,由式(21)判定;X(t)i为第i混合队列在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81
时刻的状态。
根据采集的车辆数据,建立混合交通环境下的混合队列最优控制模型,对于头车ICV和跟随车辆HDV,不失一般性,X(t)i采用式(3)提供的二阶动力学模型对车辆的纵向动力学X进行描述。下面的各式中,下标0代表头车ICV,下标1~n代表头车ICV后方的跟随车辆HDV。混合队列中的各车编号是k,下标k表示第k辆车,k为不小于0且不大于n的自然数。
对于混合队列中1+n辆车中的每一辆ICV,由下式(3)至式(15),计算出的优化控制量作为控制输入u0
X=[x0 x1 ... xn]T=[x0 v0 x1 v1 ... xn vn]T (3)
将式(3)微分后得到下式(4):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82
控制量可表述为下式(5):
Ui=[0 u0 0 u1 ... 0 un]T (5)
混合队列中1+n辆车的状态空间方程可以表述为下式(6):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83
步骤2,确定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最优时间,该时刻对应信号灯变绿的时刻。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ICV从观察区进入控制区的时刻,车辆进入计算状态,如上图中长虚线框部分所示。此时ICV接受信号灯相位信息并优化确定车辆到达的最优时间,并针对到达时间进行伪谱法求解。考虑加速度约束及速度约束,使用Asadi提出的通用绿灯相位确定方法确定目标绿灯时间,即目标绿灯区间应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84
式(7)中,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85
表示车辆到达停车线的期望平均速度,d表示头车ICV当前与停车线的距离,g1i表示下一个绿灯开始的时间,r1i表示下一个红灯开始的时间,vmin表示道路允许车辆行驶的最高速度,vmax表示道路允许车辆行驶的最高速度,∩表示取交集。
但实际上,若速度区间的最大值为vmax,车辆总会趋向于用最大速度对齐绿灯时间,对速度轨迹就的优化求解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头车ICV期望的到达时间是以vmax的平均速度到达停车线,轨迹则只能无限接近于斜率为vmax直线。因此进一步降低最大速度区间,使整个规划过程的平均速度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91
低于最高速度vmax,从而头车ICV可以进行有效地轨迹规划,即车辆可以规划出平均速度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92
的同时,保证到达停车线时的瞬时速度为vopt。于是,步骤2具体包括:
首先,采用下式(8)确定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期望平均速度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93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94
式(8)中,vopt表示驾驶员期望的到达停车线时的瞬时速度,可由式(18)和式(19)计算得到,d表示头车ICV当前与停车线的距离,可以理解为图4中的kcLControl(kc∈[0,1]),g1i表示下一个绿灯开始的时间,r1i表示下一个红灯开始的时间,vmin表示道路允许车辆行驶的最高速度,vmax表示道路允许车辆行驶的最高速度,∩表示取交集;
再根据期望平均速度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95
和头车ICV当前与停车线的距离d,即头车ICV当前与停车线的距离d与期望平均速度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096
便可以确定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最优时间tf
步骤3,根据步骤2得到的最优时间,采用伪谱法确定最优速度轨迹。
步骤3的伪谱法是自20世纪50年代最优控制问题出现以来,研究人员对如何解决最优控制问题提出了很多种解法,总体而言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间接法是指以变分原理为基础,推导其最优性条件,得到两点边值问题。而直接法将无限维的连续最优控制问题直接转化为有限维的带有代数约束的参数优化问题。由于求解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往往含有有一个或几个非线性函数,这类问题也被称为非线性规划(NLP)问题。伪谱法是直接法中的常见方法,由Elnagar提出,基本思想是根据最优控制的微分方程和积分目标函数的整体形态和性质,选取正交多项式逼近微分方程及目标函数,从而将连续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离散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常见的伪谱法有高斯伪谱法(GPM)、勒让德伪谱法(LPM)、拉道伪谱法(RPM)等。相对其他的直接方法,高斯伪谱法以插值代替积分,通过设置离散点构造稀疏的约束雅克比矩阵,从而求解数值优化算法,能够以较高的速度、较少的离散点、较高的精度得到优化问题的解,故本文中选取高斯伪谱法对最优控制问题进行求解。求解过程见图6。
具体地,步骤3中的“采用伪谱法确定最优速度轨迹”包括:
采用如下代价函数(9)和约束条件确定最优速度轨迹: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01
式(9)中,t0为头车ICV进入控制区的时刻,tf为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时刻(信号灯变绿的时刻),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02
项为终态代价函数,X(tf)为混合队列在tf时刻的状态,L(X(t),u(t))为式(11)所示的过程代价函数;
式(9)中,t0为头车ICV进入控制区的时刻(图4中,头车ICV到达观察区与控制区边界的时刻),tf为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时刻,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03
项为终态代价函数,具体表述如下式(10)所示: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04
式(10)中,x0(tf)为头车ICV在tf时刻的位置,xtar为期望的头车ICV终态位置,vk(tf)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在tf时刻的速度偏差,vtar为期望的混合队列速度,vtar由式(20)至式(22)计算得到的最优通行速度v*确定,ω1为对应的位置误差权重系数,ω2为对应的速度误差权重系数,取值参见表2。
式(9)中的L(X(t),u(t))部分为过程代价函数,即为油耗模型,可以用式(11)描述: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05
式(11)中,F0(t)为头车ICV油耗,Fk(t)为后续尾随HDV的油耗。具体的瞬时油耗参考自Akcelik提出的油耗模型,该模型中使用车辆的瞬时加速度及速度估计燃油消耗速率,如式(12)所示,相关参数参见表1。
F=α+β1PT+(β2ma2v)a>0 (12)
式(12)中,m为车辆质量,PT为车辆行驶所需总功率,包含了发动机拖动功率,转动惯量,空气阻力等一系列损耗。该变量为非零变量。(β2ma2v)a>0为车辆加速时所需的额外功率,因此仅在车辆加速时不为零,v为车辆的速度。
表1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11
考虑到在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因此,一方面,需要考虑与前车的距离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如下式(13)所示:
xk-xk-1-Lvehicle≥dsafe (13)
式(13)中,x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位置,k取0~n中的任意值;xk-1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1辆车的位置;Lvehicle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车长;dsafe表示车辆与其前车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另一方面,车辆的最大行驶速度应有一定限制,在本发明中默认不存在倒车情况,如下式(14)所示:
0≤vk≤vmax (14)
式(14)中,v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速度;vmax表示道路允许车辆行驶的最高速度。
再一方面,考虑到车辆的发动机功率,制动性能存在极限情况,需要考虑车辆的加速度极限,如下式(15)所示: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12
式(15)中,a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加速度;amax表示车辆的最大加速度。
又一方面,考虑到控制的目标是希望尽量多的混合队列以稳定的速度通过交叉路口停车线,但由于“1+n”混合队列中既存在ICV也存在HDV,ICV车辆在预计到达时刻tf的位置不能超过停车线,因此需要对ICV的终端位置进行约束,如下式(16)所示:
x0(tf)=0 (16)
实际上在仿真中,由于模型误差,难以将ICV的终态位置严格控制在停车线。鉴于此,只要在tf时刻,ICV未过停车线则可以满足相位时序需求。也正是考虑到这两个原因,在式(10)中加入了终态位置的代价函数,等同于将对终态ICV位置的硬约束转换为代价函数,式(16)等是约束松弛为式(17)中的不等式约束,相关系数选择见表2: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21
式(17)中,x0(tf)表示头车ICV在信号灯由红变绿的时刻所在的位置;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22
表示头车ICV在信号灯由红变绿的时刻所在的位置的最大值。即,期望头车在信号灯变绿时刻,距离停车线不能太远,这样就浪费了太多绿灯的时间,但一定要大于零,因为不能闯红灯。
接着根据上层控制器确定的终态时间及仿真环境中的约束条件,可以根据式(9)~式(17)求解得到的最佳速度轨迹下发给头车ICV。注意到在冲突区中,若规划的轨迹在实际执行中与前车距离不满足安全约束,只能将ICV降级,使ICV以跟车模型到达交叉路口并等待下次优化时被当成异常情况处理。这种方法虽然不利于该混合队列的通行,但有利于整体的交通效率。因为在先到先得的预约式优先级分配下,保证已经分配的绿灯时间不再变动是其他车辆能顺利通过交叉路口的必要条件,即分配结果应具有马尔科夫性,作出的新分配决策应只与当前系统状态有关,且不能改变已作出的决策。
表2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23
跟随车辆HDV采用驾驶人跟车模型(OVM模型),所以,跟随车辆HDV的控制量u1,...,un均由下式(18)表示的驾驶人跟车模型根据自车与前车的速度及位置计算得到。现在主流的跟车模型有Gipps,Wiedemann,最优速度模型(英文全称为“Optimal VelocityModel”,简称为“OVM”)、智能驾驶员跟车模型(英文全称为“Intelligent Driver Model”,简称为“IDM”)等模型。这些模型的阶次及数学表述虽然有所差异,但都是为描述驾驶员跟车行为设计的物理模型。与人类驾驶员相似,控制系统输入量为自车及前车的速度和位置,输出量为自车的控制量。为在保证接近真实驾驶员跟车特性的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在本发明中选择OVM作为跟车模型。OVM模型最初由Dirk Helbing和Benno Tilch提出时,是基于Bosch公司在德国斯图加特附近的实际跟车采集数据,根据演进型玻尔兹曼策略优化出的经验公式,步骤1中的驾驶员跟车模型表示为下式(18)及式(19):
uk=κ[Vopt(Δxk)-vk]for k∈[1,n] (18)
Vopt(Δxk)=V1+V2tanh[C1(Δxk-lc)-C2] (19)
式(18)及式(19)中,u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控制量;v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速度;Δx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跟车距离;Vopt(Δxk)表示驾驶员期望的速度;lc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车长(默认1+N的各车车长均为lc);V1、V2、C1和C2均为常数,如表3中所列出地:
表3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31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1+n辆车的混合队列而言,当头车ICV至交叉路口的距离没有前车时,xtar一般为0。在之前的混合队列研究中,仅将ICV的终态状态纳入考虑范围,意味着只控制ICV在终态时的速度及位置。本发明对终端代价函数进行了改进,考虑终态下混合队列的均质性对交叉路口的通行效率产生的影响,即期望控制终态混合队列中不同车辆的通行速度为vtar,使得固定红绿灯相位时间TGreen内,单位时间通过的车辆数目最高,即交通流在停车线处的交通流量达到最大值。
希望通过对头车ICV的控制,使尽量多的车辆以ρc的稳定交通密度通过十字路口,从而使交通流量达到最大值。从微观交通流的角度看,车辆速度越高,流量未必越大。以OVM模型为例。当混合队列以固定速度V前进时,对于以跟车模型施加控制量的n辆HDV而言,控制量ak=0,Vopt(Δxk)=vk,代入式(19)整理可得式(20):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41
对于固定绿灯间隔TGreen的红绿灯,优化目标为单位TGreen内通过车辆数目N最多,可由(21)得出。由式(20)可得,稳定跟车状态下,车头间距d是跟车速度v的函数,即d(v),所以通过车辆数目N仅与混合队列行驶速度相关。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42
对于一般的跟车模型,均可将(20)代入,通过求解N(v)对v的偏导数解得最优通行速度v*,代入式(21)可得最大通行车辆数目,如式(22)所示:
Figure BDA0002262874150000143
式(20)至式(22)中,d(v)表示跟随车辆的跟车距离,也可理解为上述公式(18)和式(19)中的Δxk,v表示跟随车辆的跟车速度,lc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车长,V1、V2、C1和C2均为常数,TGreen为固定绿灯间隔,N为TGreen内通过的车辆数目,N*为TGreen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目。最优通行速度v*及最大通行车辆数目N*的通过联合式(20)、式(21)和式(22)获得。如图7为跟车模型为OVM时的混合队列通行情况,可以看出,最优通行速度v*及最大通行车辆数目N*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还包括:根据步骤2得到的最优时间,确定TGreen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目N*,若数量大于,则头车ICV将舍弃多余车辆。如果实际后方车辆大于式(22)解出的最优队列长度N*,则头车ICV将比N*多出的车辆不考虑到其所在的混合队列中。
步骤4,判断头车ICV在实际执行步骤3的最优速度轨迹过程中与前车距离是否小于安全距离dsafe,如果是,进入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6。
步骤5,判断头车ICV当前与停车线的距离是否大于控制区的纵向长度的倍数关系kcLControl(kc∈[0,1]),如果是,则令头车ICV停车并进入步骤7;否则头车ICV按照驾驶员跟车模型通过剩余路程。“驾驶员跟车模型”与步骤1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6,判断头车ICV是否到达停车线,如果是,则结束控制;否则进入步骤7。
步骤7,判断头车ICV与前车距离是否小于安全距离,如果是,则令头车ICV停车;否则进入步骤2。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之前还包括:
步骤8,判断是否进入控制区,如果是,则进入步骤1;否则ICV按照驾驶员跟车模型行驶。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使用有限状态机,将混合队列的状态分成“未控制”,“计算”,“控制”,“重计算”四种,当且仅当发生冲突时进行重计算,降低计算负担。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车辆从观察区驶入控制区,在控制区内形成1+n模式的混合队列,该混合队列包括头车ICV和n辆跟随车辆HDV,所述混合队列按照驾驶员跟车模型行驶,头车ICV接收信号灯相位信息;
步骤2,确定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最优时间;
步骤3,根据步骤2得到的最优时间,采用伪谱法确定最优速度轨迹;
步骤4,判断头车ICV在实际执行步骤3的最优速度轨迹过程中与前车距离是否小于安全距离,如果是,进入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6;
步骤5,判断头车ICV当前与停车线的距离是否大于控制区的纵向长度的倍数关系,如果是,则令头车ICV停车并进入步骤7;否则头车ICV按照驾驶员跟车模型通过剩余路程;
步骤6,判断头车ICV是否到达停车线,如果是,则结束控制;否则进入步骤7;
步骤7,判断头车ICV与前车距离是否小于安全距离,如果是,则令头车ICV停车;否则进入步骤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交通交叉路口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
首先,采用下式(8)确定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期望平均速度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11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12
式(8)中,υopt表示驾驶员期望的到达停车线时的瞬时速度,d表示头车ICV当前与停车线的距离,g1i表示下一个绿灯开始的时间,r1i表示下一个红灯开始的时间,vmin表示道路允许车辆行驶的最高速度,vmax表示道路允许车辆行驶的最高速度,∩表示取交集;
再根据期望平均速度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13
和头车ICV当前与停车线的距离d,确定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最优时间tf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交通交叉路口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5中的“驾驶员跟车模型”表示为下式(18)及式(19):
uk=κ[Vopt(Δxk)-vk] for k∈[1,n] (18)
Vopt(Δxk)=V1+V2tanh[C1(Δxk-lc)-C2] (19)
式(18)和式(19)中,u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控制量,v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速度,Δx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跟车距离,Vopt(Δxk)表示驾驶员期望的速度,lc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车长,V1、V2、C1和C2均为常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交通交叉路口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采用伪谱法确定最优速度轨迹”包括:
采用如下代价函数(7)和约束条件确定最优速度轨迹: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21
式(9)中,t0为头车ICV进入控制区的时刻,tf为头车ICV到达停车线的时刻,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22
项为终态代价函数,X(tf)为混合队列在tf时刻的状态,L(X(t),u(t))为过程代价函数;
所述约束条件包括:
速度约束表示为下式(14):
0≤vk≤vmax (14)
式(14)中,v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速度;vmax表示道路允许车辆行驶的最高速度;
加速度约束表示为下式(15):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23
式(15)中,a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加速度;amax表示车辆的最大加速度;
交通约束表示为下式(17):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24
式(17)中,x0(tf)表示头车ICV在信号灯由红变绿的时刻所在的位置;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31
表示头车ICV在信号灯由红变绿的时刻所在的位置的最大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交通交叉路口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32
项表示为式(10):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33
式(10)中,x0(tf)为头车ICV在tf时刻的位置,xtar为期望的头车ICV终态位置,vk(tf)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在tf时刻的速度偏差,vtar为期望的混合队列速度,ω1为对应的位置误差权重系数,ω2为对应的速度误差权重系数;
L(X(t),u(t))表示为式(11):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34
式(11)中,F0(t)为头车ICV油耗,Fk(t)为后续尾随HDV的油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交通交叉路口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约束条件还包括:
位置约束表示为下式(13):
xk-xk-1-Lvehicle≥dsafe (13)
式(13)中,xk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位置;xk-1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1辆车的位置;Lvehicle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车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交通交叉路口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还包括:根据步骤2得到的最优时间,确定TGreen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目N*,若数量大于,则头车ICV将舍弃多余车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交通交叉路口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联合式(20)、式(21)和式(22)确定最大车辆数目N*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35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41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42
式(20)至式(22)中,d(v)表示跟随车辆的跟车距离,v表示跟随车辆的跟车速度,lc表示混合队列中第k辆车的车长,V1、V2、C1和C2均为常数,TGreen为固定绿灯间隔,N为TGreen内通过的车辆数目,v*为最优通行速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交通交叉路口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控制区的纵向行驶距离设定为第一距离阈值,观察区的纵向行驶距离设定为第二距离阈值。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交通交叉路口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44
时刻,控制区内形成1+n模式的混合队列的方法包括:
当有一辆ICV进入控制区后,该车作为头车ICV,并检索其后方观察区内的n辆HDV作为跟随车辆,组成1+n模式的混合队列,定义前后顺序由头车ICV进入控制区的时刻先后决定,定义控制区内所有混合队列的序列集合为
Figure FDA0002262874140000043
CN201911077282.4A 2019-11-06 2019-11-06 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942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7282.4A CN110942645B (zh) 2019-11-06 2019-11-06 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7282.4A CN110942645B (zh) 2019-11-06 2019-11-06 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2645A true CN110942645A (zh) 2020-03-31
CN110942645B CN110942645B (zh) 2020-09-11

Family

ID=69907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7282.4A Active CN110942645B (zh) 2019-11-06 2019-11-06 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42645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6130A (zh) * 2020-04-29 2020-08-25 清华大学 混合交通场景下纵向控制算法的性能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2907937A (zh) * 2021-02-03 2021-06-04 湖南大学 一种考虑后车信息的混合车辆队列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387787A (zh) * 2022-03-24 2022-04-22 华砺智行(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轨迹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83175A (zh) * 2022-03-23 2022-07-22 东南大学 基于伪谱法的多信号灯路况下网联车辆节能驾驶控制方法
CN115083164A (zh) * 2022-06-27 2022-09-2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面向混合交通流的信号交叉口双层优化方法
CN115840454A (zh) * 2023-02-20 2023-03-24 江苏集萃清联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非结构化道路冲突区域的多车轨迹协同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7079451A (zh) * 2023-07-11 2023-11-17 清华大学 城市连续交叉路口场景下混合交通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079451B (zh) * 2023-07-11 2024-04-19 清华大学 城市连续交叉路口场景下混合交通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7778B2 (en) * 1999-12-17 2003-07-01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Generalized adaptive signal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CN104608771A (zh) * 2014-12-23 2015-05-13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伪谱法的车辆节能加速方式的优化方法
CN106355907A (zh) * 2016-10-18 2017-01-25 同济大学 基于车辆轨迹的信号控制交叉口排队长度实时估计方法
CN106781435A (zh) * 2016-12-15 2017-05-31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非信控交叉路口车辆编队通行方法
CN108986471A (zh) * 2018-06-22 2018-12-11 长安大学 混合交通条件下交叉口车辆引导方法
CN109410619A (zh) * 2018-12-04 2019-03-01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0085037A (zh) * 2019-03-25 2019-08-0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车路协同环境下交叉口信号控制及车速引导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7778B2 (en) * 1999-12-17 2003-07-01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Generalized adaptive signal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CN104608771A (zh) * 2014-12-23 2015-05-13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伪谱法的车辆节能加速方式的优化方法
CN106355907A (zh) * 2016-10-18 2017-01-25 同济大学 基于车辆轨迹的信号控制交叉口排队长度实时估计方法
CN106781435A (zh) * 2016-12-15 2017-05-31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非信控交叉路口车辆编队通行方法
CN108986471A (zh) * 2018-06-22 2018-12-11 长安大学 混合交通条件下交叉口车辆引导方法
CN109410619A (zh) * 2018-12-04 2019-03-01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0085037A (zh) * 2019-03-25 2019-08-0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车路协同环境下交叉口信号控制及车速引导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AOWEI YU等: "Consensus and optimal speed advisory model for mixed traffic at an isolated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
YUE MENG 等: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Driving Strategies for Non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 *
辛喆 等: "节能型异质汽车队列的切换式有界稳定控制",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6130A (zh) * 2020-04-29 2020-08-25 清华大学 混合交通场景下纵向控制算法的性能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1586130B (zh) * 2020-04-29 2021-04-02 清华大学 混合交通场景下纵向控制算法的性能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2907937A (zh) * 2021-02-03 2021-06-04 湖南大学 一种考虑后车信息的混合车辆队列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907937B (zh) * 2021-02-03 2022-10-14 湖南大学 一种考虑后车信息的混合车辆队列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783175A (zh) * 2022-03-23 2022-07-22 东南大学 基于伪谱法的多信号灯路况下网联车辆节能驾驶控制方法
CN114783175B (zh) * 2022-03-23 2023-06-23 东南大学 基于伪谱法的多信号灯路况下网联车辆节能驾驶控制方法
CN114387787A (zh) * 2022-03-24 2022-04-22 华砺智行(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轨迹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87787B (zh) * 2022-03-24 2022-08-23 华砺智行(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轨迹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83164A (zh) * 2022-06-27 2022-09-2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面向混合交通流的信号交叉口双层优化方法
CN115840454A (zh) * 2023-02-20 2023-03-24 江苏集萃清联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非结构化道路冲突区域的多车轨迹协同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7079451A (zh) * 2023-07-11 2023-11-17 清华大学 城市连续交叉路口场景下混合交通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079451B (zh) * 2023-07-11 2024-04-19 清华大学 城市连续交叉路口场景下混合交通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2645B (zh) 2020-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8074B (zh) 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信号灯与车辆的协同控制方法
CN110942645B (zh) 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方法
CN112373472B (zh) 一种自动驾驶交叉口车辆进入时刻与行驶轨迹控制方法
CN109598934B (zh) 一种基于规则与学习模型的无人驾驶汽车驶离高速的方法
CN114664078B (zh) 基于自动驾驶车辆队列的道路合流区协作汇入控制方法
CN106997690B (zh) 一种车联网环境下高速公路车辆非强制换道控制方法
CN110533946B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混行环境下单点交叉口车速优化方法
CN112437412A (zh) 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混行驾驶车辆编队控制方法
CN113312732B (zh) 一种结合预先决策与动态调整的无信控交叉口仿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002993B (zh) 一种基于场景识别的自动驾驶低油耗运动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3312752B (zh) 一种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交通仿真方法及装置
CN111243296B (zh) 一种基于合流时间优化的匝道合流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170825B (zh) 一种绿波车速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13506438B (zh) 网联自动驾驶混行车流动态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4333364A (zh)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通过信号交叉口生态驾驶方法
CN108973681A (zh) 车辆控制装置
CN105431341B (zh) 用于处理数字地图的地图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4220283A (zh) 一种基于v2x的交叉口平滑车速引导方法
CN111754774B (zh) 一种高速路匝道口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自组织通行控制方法
CN113421444B (zh) 一种基于车辆路径信息的城市道路网信号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3470406A (zh) 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通过高速收费站方法及装置
CN115830885A (zh) 一种考虑多车型能量消耗的车辆匝道合流协同控制方法
EP4027668A1 (en) Waypoin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latooning
CN112519777A (zh) 自动驾驶车队的控制方法、车载装置、车辆及系统
CN114506324B (zh) 一种车道决策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Keq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Jianqiang

Inventor after: Xu Qing

Inventor after: Chen Chaoyi

Inventor after: Li Shengbo

Inventor after: Sun Jianhong

Inventor after: Liu Shuqing

Inventor after: Wang Jiawei

Inventor after: Bian Yougang

Inventor before: Li Keqi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Chaoyi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nqia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Y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wei

Inventor before: Bian Youg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Diange

Inventor before: Lian Xiaomi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2

Address after: 100084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Tsinghua Yuan

Applicant after: TSINGHUA University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E-HUAL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Tsinghua Yuan

Applicant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