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1398A -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1398A
CN110941398A CN201911199426.3A CN201911199426A CN110941398A CN 110941398 A CN110941398 A CN 110941398A CN 201911199426 A CN201911199426 A CN 201911199426A CN 110941398 A CN110941398 A CN 110941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ype
stored
storage area
area correspo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94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94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413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41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13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4Management of space entities, e.g. partitions, extents, poo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降低电子设备出现操作卡顿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用户在电子设备上存储的内容越来越多,例如,高清的照片、视频以及安装的应用等需要电子设备更多的存储空间,随着电子设备上存储的内容的增多,对电子设备的容量及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中,因为TLC(Triple-bit-per-cell,三层存储单元)存储器的成本较低,通常在电子设备上配置TLC存储器,以实现低成本高容量的存储器配置。然而,将待存储数据均存储在TLC存储器中,由于TLC存储器的读写速度较慢,从而导致电子设备出现操作卡顿的概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待存储数据均存储在TLC存储器中导致电子设备出现操作卡顿的概率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根据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
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这样,通过根据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区域,能够降低电子设备出现操作卡顿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图之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中一种数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图之五;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处理器和存储器交互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存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图之一,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
其中,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可以至少包括第一类数据和第二类数据,还可以包括第三类数据等等。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于确定待存储数据的重要程度,第一类数据的重要程度可以高于第二类数据的重要程度。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可以包括使用频率,或者可以包括可靠性参数值,或者可以包括运行指标参数值,所述运行指标参数值用于综合评价数据的重要程度,可以是基于数据的使用频率、数据对电子设备的性能要求以及数据对存储器性能和寿命要求等的综合评价结果。
另外,在所述运行参数值包括使用频率的情况下,当待存储数据的使用频率高于第三预设值时,可以确定待存储数据的类型为第一类数据;当待存储数据的使用频率低于第四预设值时,可以确定待存储数据的类型为第二类数据,第三预设值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值,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三预设值和第四预设值的具体取值不进行限定。第一类数据可以为使用频率较高的数据,例如,微信中的数据;第二类数据可以为使用频率较低的数据,例如,存储在电子设备上超过一年未曾操作过的照片。
进一步的,所述可靠性参数值可以用于表示数据对存储器可靠性要求的参数值,所述可靠性参数值可以包括用于表示数据对存储器性能要求的参数值,或者可以包括用于表示数据对存储器寿命要求的参数值,或者可以包括用于表示数据对存储器数据保持能力要求的参数值。例如,可靠性参数值可以与数据要求的存储器存储速度正比例关系,当数据要求的存储器存储速度越大时,可靠性参数值越大;或者,可靠性参数值可以与数据要求的存储器寿命成正比例关系,当数据要求的存储器寿命值越大时,可靠性参数值越大。或者,可靠性参数值可以与数据要求的存储器数据保持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当数据要求的存储器数据保持时间越大时,可靠性参数值越大。
在所述运行参数值包括可靠性参数值的情况下,当待存储数据的可靠性参数值高于第五预设值时,可以确定待存储数据的类型为第一类数据;当待存储数据的可靠性参数值低于第六预设值时,可以确定待存储数据的类型为第二类数据,第五预设值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第六预设值,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五预设值和第六预设值的具体取值不进行限定。第一类数据可以为可靠性参数值较高的数据,例如,办公应用类的存储数据;第二类数据可以为可靠性参数值较低的数据,例如娱乐应用类的存储数据。
步骤102、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可以为性能较好的存储区域,或者可以为使用寿命较长的存储区域,或者可以为数据保持能力较强的存储区域等等。例如,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可以为SLC(Single-Level Cell,单层单元)存储区域。所述存储区域可以为晶片,或者可以为同一晶片上的不同物理分区,或者可以为单个的存储器等等。
步骤103、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其中,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的性能参数值可以比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的性能参数值优,或者,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的使用寿命可以比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的使用寿命长,或者,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的数据保持能力可以比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的数据保持能力强。例如,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可以为SLC(Single-Level Cell,单层单元)存储区域或者可以为MLC(Multi-LevelCell,多层单元)存储区域,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可以为TLC存储区域,或者可以为QLC(Quad-Level Cell,四层单元)存储区域。以存储器为128GB容量为例,可以有四个晶片,其中两个晶片为SLC晶片,另两个晶片为TLC晶片;或者,可以有两个晶片为SLC晶片,另两个晶片为QLC晶片。
另外,所述确定待存储数据的类型之后,若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则可以为所述待存储数据添加第一标识;若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则可以为所述待存储数据添加第二标识;所述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可以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标识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所述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可以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标识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类数据,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标识第二类数据。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为所述待存储数据添加第一标识或者第二标识,存储器中的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待存储数据中的第一标识或者第二标识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存储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这样,通过根据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区域,能够降低电子设备出现操作卡顿的概率。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图之二,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本实施例相对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根据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包括: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一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类数据;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二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二类数据。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一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类数据。
其中,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类型可以包括第一类应用程序和第二类应用程序,还可以包括第三类应用程序等等。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类型可以用于确定待存储数据的重要程度,第一类应用程序可以为使用频率较高或者运行时对存储器的可靠性参数要求较高的应用程序。
步骤202、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二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二类数据。
其中,第一类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可以大于第二类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或者,第一类应用程序运行时要求存储器的可靠性参数可以大于第二类应用程序运行时要求存储器的可靠性参数。例如,可以将使用频率大于第七预设值的应用程序归属于第一类应用程序,可以将使用频率小于第八预设值的应用程序归属于第二类应用程序,第七预设值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第八预设值。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七预设值和第八预设值的具体取值不进行限定。
另外,在第一类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大于第二类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统计用户对应用程序的使用情况,对电子设备上的应用程序进行分类,并为归属于第一类应用程序中的应用程序的待存储数据添加第一标识,为归属于第二类应用程序中的应用程序的待存储数据添加第二标识。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用户的行为习惯,记录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来进行应用程序的分类。
步骤203、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该步骤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102相同,具体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4、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该步骤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103相同,具体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若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存在运行参数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第一已存储数据,则将所述第一已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并在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一已存储数据;
若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存在运行参数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的第二已存储数据,则将所述第二已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并在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二已存储数据。
其中,可以是周期性地扫描统计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内的已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以及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内的已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并根据统计结果对第一已存储数据和第二已存储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可以是周期性地扫描统计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内的已存储数据的使用频率以及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内的已存储数据的使用频率,并根据统计结果对第一已存储数据和第二已存储数据进行处理。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的具体取值不进行限定。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已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发生变更而导致类型发生变更,对类型发生变更的已存储数据进行存储区域的变更,实现实时更新,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出现操作卡顿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运行参数值包括使用频率和可靠性参数值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可靠性参数值可以用于表示数据对存储器可靠性要求的参数值,所述可靠性参数值可以包括用于表示数据对存储器性能要求的参数值,或者可以包括用于表示数据对存储器寿命要求的参数值,或者可以包括用于表示数据对存储器数据保持能力要求的参数值。当数据对存储器性能要求越高时,所述可靠性参数值越大;当数据对存储器寿命要求越高时,所述可靠性参数值越大;当数据对存储器数据保持能力要求越高时,所述可靠性参数值越大。所述运行参数值可以包括使用频率和可靠性参数值中的任一项,或者,所述运行参数值可以同时包括使用频率和可靠性参数值。
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行参数值包括使用频率和可靠性参数值中的至少一项,基于使用频率或者可靠性参数值,便于确定待存储数据的类型。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为SLC存储区域,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为TLC存储区域。
该实施方式中,SLC存储区域的存储速度大于TLC存储区域的存储速度,SLC存储区域的使用寿命大于TLC存储区域的使用寿命,根据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将待存储数据分别存储在SLC存储区域和TLC存储区域中,能够满足高性能、使用寿命长的存储要求。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三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MLC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三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小于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且所述第三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
其中,所述确定待存储数据的类型之后,若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三类数据,则可以为所述待存储数据添加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标识第三类数据;所述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MLC存储区域,可以是,基于所述第三标识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MLC存储区域。MLC存储区域可以为MLC存储器。以存储器为128GB容量为例,可以有四个晶片,其中有一个晶片为SLC晶片,有一个晶片为MLC晶片,有两个晶片为TLC晶片。
该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三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MLC存储区域,根据待存储数据的三种类型,采取不同的存储管理策略,能够实现在用户的各种使用场景下满足高性能、使用寿命长的存储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同样可以应用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且可以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出现操作卡顿的概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一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类数据;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二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二类数据;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这样,通过应用程序的类型判断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并根据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区域,能够降低电子设备出现操作卡顿的概率。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数据存储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判断待存储数据是否为热数据。若是,则执行步骤302,若否,则执行步骤303。
其中,待存储数据可以为当前的读写操作数据,所述热数据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类数据,热数据可以表示频繁使用的数据,而冷数据可以表示较少使用的数据,所述冷数据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类数据。可以根据数据的使用频率判断是否为热数据,还是冷数据。例如,当数据的使用频率高于平均每日一次时,可以认为该数据是热数据。
步骤302、将待存储数据存入SLC。
其中,在待存储数据为热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将待存储数据存入SLC晶片中。
步骤303、将待存储数据存入TLC。
其中,在待存储数据为冷数据的情况下,将待存储数据存入TLC晶片中。
步骤304、对SLC进行数据扫描。
步骤305、对TLC进行数据扫描。
其中,可以定期扫描统计已存储数据的使用频率。
步骤306、判断已存储数据是否为热数据。若是,则执行步骤304,若否,则执行步骤308。
其中,可以根据数据的使用频率判断是否为热数据,若使用频率高于预设门限值,则可以认为是热数据。
步骤307、判读已存储数据是否为冷数据。若是,则执行步骤305,否则,执行步骤309。
其中,可以根据数据的使用频率判断是否为冷数据。若使用频率低于预设门限值,则可以认为是冷数据。
步骤308、将数据迁移到TLC。
其中,可以通过控制器将数据从SLC中迁移至TLC中。
步骤309、将数据迁移到SLC。
其中,可以通过控制器将数据从TLC中迁移至SLC中。
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数据存储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记录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
其中,可以通过处理器记录用户每天打开应用的次数。
步骤402、判断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是否大于N。若是,则执行步骤403,若否,则执行步骤404。
其中,对N的值不进行限定。
步骤403、确定应用程序为热应用。
其中,所述热应用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应用程序。
步骤404、确定应用程序为冷应用。
其中,所述冷应用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类应用程序。
步骤405、标识热应用的数据为热数据。
其中,如图5所示,可以通过处理器对热应用的数据加上热数据标识。
步骤406、标识冷应用的数据为冷数据。
其中,可以通过处理器对冷应用的数据加上冷数据标识。
步骤407、将热数据写入SLC中。
其中,可以通过控制器将热数据写入SLC。
步骤408、将冷数据写入TLC中。
其中,可以通过控制器将冷数据写入TLC中。
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数据存储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记录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
其中,可以通过处理器记录用户每天打开应用的次数。
步骤602、判断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是否大于N。若是,则执行步骤603,若否,则执行步骤604。
步骤603、确定应用程序为热应用。
步骤604、判断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是否小于M。若是,则执行步骤605,若否,则执行步骤606。
其中,对M的值不进行限定。
步骤605、确定应用程序为冷应用。
步骤606、确定应用程序为中应用。
步骤607、标识热应用的数据为热数据。
其中,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处理器对热应用的数据加上热数据标识。
步骤608、标识冷应用的数据为冷数据。
其中,可以通过处理器对冷应用的数据加上冷数据标识。
步骤609、标识中应用的数据为中数据。
其中,可以通过处理器对中应用的数据加上中数据标识。
步骤610、将热数据写入SLC中。
其中,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控制器将热数据写入SLC中。以存储器为128GB容量为例,如图8所示,可以有四个晶片,其中有一个晶片为SLC晶片,有一个晶片为MLC晶片,有两个晶片为TLC晶片。可以通过控制器将热数据写入SLC晶片中。
步骤611、将冷数据写入TLC中。
其中,可以通过控制器将冷数据写入TLC晶片中。
步骤612、将中数据写入MLC中。
其中,可以通过控制器将中数据写入MLC晶片中。
参见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700包括:
确定模块701,用于根据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
第一存储模块702,用于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第二存储模块703,用于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701具体用于:
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一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类数据;
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二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二类数据。
可选的,如图10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第三存储模块704,用于若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存在运行参数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第一已存储数据,则将所述第一已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并在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一已存储数据;
第四存储模块705,用于若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存在运行参数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的第二已存储数据,则将所述第二已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并在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二已存储数据。
可选的,所述运行参数值包括使用频率和可靠性参数值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为SLC存储区域,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为TLC存储区域。
可选的,如图1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700还包括:
第五存储模块706,用于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三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MLC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三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小于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且所述第三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
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图1及图2的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12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8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801、网络模块802、音频输出单元803、输入单元804、传感器805、显示单元806、用户输入单元807、接口单元808、存储器809、处理器810、以及电源8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810,用于:
根据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
存储器809用于: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存储器809还用于: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这样,通过根据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区域,能够降低电子设备出现操作卡顿的概率。
可选的,处理器810还用于:
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一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类数据;
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二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二类数据。
可选的,存储器809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存在运行参数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第一已存储数据,则将所述第一已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并在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一已存储数据;
若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存在运行参数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的第二已存储数据,则将所述第二已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并在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二已存储数据。
可选的,所述运行参数值包括使用频率和可靠性参数值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为SLC存储区域,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为TLC存储区域。
可选的,存储器809还用于:
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三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MLC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三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小于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且所述第三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8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8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8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8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电子设备通过网络模块8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803可以将射频单元801或网络模块8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8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803还可以提供与电子设备8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8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8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8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8041和麦克风8042,图形处理器8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806上。经图形处理器8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8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801或网络模块802进行发送。麦克风8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8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电子设备8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8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8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电子设备8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8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8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8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806可包括显示面板8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061。
用户输入单元8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807包括触控面板8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8072。触控面板8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8071上或在触控面板8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8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810,接收处理器8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8071。除了触控面板8071,用户输入单元8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8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8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8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8061上,当触控面板8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8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8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2中,触控面板8071与显示面板8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8071与显示面板8061集成而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808为外部装置与电子设备8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8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电子设备8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电子设备8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8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8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8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810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9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8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8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10中。
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8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8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8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电子设备8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存储方法中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存储方法中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
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一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类数据;
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二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二类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若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存在运行参数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第一已存储数据,则将所述第一已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并在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一已存储数据;
若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存在运行参数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的第二已存储数据,则将所述第二已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并在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二已存储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值包括使用频率和可靠性参数值中的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为SLC存储区域,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为TLC存储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三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MLC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三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小于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且所述第三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存储数据的运行参数值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类型;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一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二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一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类数据;
若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应用程序为第二类应用程序,则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二类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第三存储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存在运行参数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第一已存储数据,则将所述第一已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并在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一已存储数据;
第四存储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存在运行参数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的第二已存储数据,则将所述第二已存储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并在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二已存储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值包括使用频率和可靠性参数值中的至少一项。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为SLC存储区域,所述第二类数据对应的存储区域为TLC存储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五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待存储数据为第三类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至MLC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三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小于所述第一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且所述第三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类数据的运行参数值。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中的步骤。
CN201911199426.3A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09413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9426.3A CN110941398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9426.3A CN110941398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1398A true CN110941398A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09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9426.3A Pending CN110941398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413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3486A1 (zh) * 2020-05-30 2021-1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方法、系统及处理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7654A (zh) * 2012-09-24 2014-03-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677257A (zh) * 2016-02-04 2016-06-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70199698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Intra-storage device data tiering
CN110018788A (zh) * 2019-03-01 2019-07-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分级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7654A (zh) * 2012-09-24 2014-03-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70199698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Intra-storage device data tiering
CN105677257A (zh) * 2016-02-04 2016-06-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018788A (zh) * 2019-03-01 2019-07-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分级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3486A1 (zh) * 2020-05-30 2021-1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方法、系统及处理器
EP4148588A4 (en) * 2020-05-30 2023-07-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STORAGE METHOD AND SYSTEM, AND PROCESS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43544A1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20053083A1 (en) Unread message management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7580147B (zh) 一种通知消息的管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9828705B (zh) 一种显示图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763541B (zh) 一种页面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10764666B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857494B (zh) 一种消息提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073458B (zh) 内存回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57104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976611B (zh)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471690B (zh) 一种消息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522278B (zh) 一种文件存储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752981B (zh) 一种信息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244884B (zh) 一种桌面图标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309205B (zh) 一种应用分享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03972B (zh) 一种文件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920040B (zh) 一种应用图标整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984066B (zh) 一种应用程序图标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536349B (zh) 一种图标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026674A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012152B (zh)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287884B (zh) 一种页面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82609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508300B (zh) 一种磁盘碎片整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92941B (zh) 一种权限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