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29286A - 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和智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和智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29286A
CN110929286A CN201911143329.2A CN201911143329A CN110929286A CN 110929286 A CN110929286 A CN 110929286A CN 201911143329 A CN201911143329 A CN 201911143329A CN 110929286 A CN110929286 A CN 110929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user
user
ratio
facial features
authorized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433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弦
刘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ong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ong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ong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ong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433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292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29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92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eth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和智能设备,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方法,包括:预先获取并存储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其中,授权用户具有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在检测到当前用户时,从当前用户的当前人脸图像中,提取出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根据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当前用户是否有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当当前用户具有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时,根据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如果当前用户在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响应当前用户的操作;如果当前用户未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不响应当前用户的操作。本方案能够提高用户隐私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和智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和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防止非授权用户对授权用户的资源进行未授权访问,通常采用超时锁屏和手动锁屏防止非授权用户操作系统。
但是,在某些场景下,对安全有更高的要求需要确保当前的操作人员一定是授权人员时,如用户忘记锁屏,那么在超时锁屏或用户不注意的这个时间段内,非授权人员则有机会趁机操作系统,从而导致用户隐私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和智能设备,能够提高用户隐私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应用于智能设备,预先获取并存储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其中,所述授权用户具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包括:
在检测到当前用户时,从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人脸图像中,提取出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
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当所述当前用户具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时,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
如果所述当前用户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如果所述当前用户未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优选地,
当所述面部特征包括:左眼到第一中心点的第一距离与右眼到所述第一中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一比值、左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二比值以及右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三比值,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点为左眼与右眼之间的距离的中点时,
所述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包括:
S1: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是,执行S2,否则,执行S4;
S2: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二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二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是,执行S5,否则,执行S3;
S3: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三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三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如果是,执行S5,否则,执行S4;
S4:执行所述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S5:执行所述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优选地,
当所述面部特征进一步包括:第四比值和第五比值,其中,所述第四比值为由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形成的轮廓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比值,所述第五比值为由额头至颅顶形成的轮廓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比值时,
在当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不大于第一阈值之后,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授权用户的第四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四比值的差值位于第一区间,且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五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五比值的差值位于第二区间时,执行S4。
优选地,
所述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包括:
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与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授权用户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相似度;
如果所述相似度大于第四阈值时,将所述当前用户作为授权用户,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
如果所述相似度不大于所述第四阈值时,则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优选地,
所述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与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授权用户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相似度,包括:
根据下述公式,确定所述授权用户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相似度:
Figure BDA0002281530890000031
其中,S(x,y)表征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与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的相似度,xi表征所述授权用户的第i个面部特征指示的数值,yi表征所述当前用户的第i个面部特征指示的数值,n表征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的数量。
优选地,
所述预先获取并存储初始用户的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包括:
预先采集授权用户的基准人脸图像,其中,所述基准人脸图像中两眼之间的第一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大于第一角度,第二连线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大于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连线为所述第一连线的中点与鼻尖之间的连线;
从所述基准人脸图像中提取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并存储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智能设备,包括:
信息管理模块,用于预先获取并存储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其中,所述授权用户具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特征管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当前用户时,从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人脸图像中,提取出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
权限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管理模块存储的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特征管理模块提取的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操作响应模块,用于当所述权限管理模块确定所述当前用户具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时,根据所述信息管理模块存储的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特征管理模块提取的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如果所述当前用户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如果所述当前用户未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优选地,
当所述面部特征包括:左眼到第一中心点的第一距离与右眼到所述第一中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一比值、左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二比值以及右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三比值,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点为左眼与右眼之间的距离的中点时,
所述操作响应模块,用于执行:
S1: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是,执行S2,否则,执行S4;
S2: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二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二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是,执行S5,否则,执行S3;
S3: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三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三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如果是,执行S5,否则,执行S4;
S4:执行所述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S5:执行所述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智能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机器可读程序;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机器可读程序,执行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应用于智能设备,包括:
步骤101:预先获取并存储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其中,所述授权用户具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步骤102:在检测到当前用户时,从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人脸图像中,提取出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
步骤103: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步骤104:当所述当前用户具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时,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如果是,执行步骤105,否则,执行步骤106;
步骤105: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步骤107: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当前用户时,基于从当前用户的当前人脸图像中提取出的面部特征,以及具有操作权限的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可以判断检测到的当前用户是否具有操作权限,以确定当前用户对智能设备本体是否可以进行操作;当且仅当在当前用户具有操作权限时,判断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以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有意向对智能设备本体进行操作,如果用户在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用户可能存在查看、编辑信息等意向,因此可以响应当前用户的任意操作;当确定用户未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时,则当前用户此时无意向对智能设备本体进行操作,而当前用户此时的操作可能是误操作,因此无需响应,以提高用户隐私的安全性。
具体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确定当前用户不具有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时,即当前用户的授权验证失败时,仅仅不响应当前用户的操作,不会弹出显示操作权限失败、授权验证失败等提示信息的界面。
为了确定当前用户的注视方向,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面部特征包括:左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一比值、右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二比值以及左眼到第一中心点的第一距离与右眼到所述第一中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三比值,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点为左眼与右眼之间的距离的中点时,
所述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包括:
S1: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三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三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如果是,执行S2,否则,执行S4;
S2: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是,执行S5,否则,执行S3;
S3: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二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二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是,执行S5,否则,执行S4;
S4:执行所述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S5:执行所述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计算授权用户的左眼面积与授权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一比值,以及当前用户的左眼面积与当前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一比值,再求出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并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当前用户面向智能设备还是相对于智能设备处于侧头状态。当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可以初步判断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处于侧头状态。因此,为了避免因当前用户的妆容、眼部存在伤口等因素影响判断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计算授权用户的左眼面积与授权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二比值、授权用户的右眼面积与授权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三比值,当前用户的左眼面积与当前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二比值,以及当前用户的右眼面积与当前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三比值。当授权用户的第二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二比值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且授权用户的第三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三比值的差值大于第三阈值时,可以判断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来说处于侧脸状态,因此,可以判断用户没有操作智能设备的意向,无需响应用户的操作,反之,当前用户存在对智能设备进行操作的意向,因此可以响应用户的操作。
为了提高判断当前用户注视方向的准确性,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面部特征进一步包括:第四比值和第五比值,其中,所述第四比值为由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形成的轮廓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比值,所述第五比值为由额头至颅顶形成的轮廓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比值时,
在当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不大于第一阈值之后,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授权用户的第四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四比值的差值位于第一区间,且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五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五比值的差值位于第二区间时,执行S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不是处于侧脸状态时,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还可能存在低头或仰头状态,因此,可以通过计算由授权用户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形成的轮廓的面积与授权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四比值,以确定授权用户的面部中眉毛以下部分在整个面部中的比例。通过计算由授权用户的额头至颅顶形成的轮廓面积与整个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五比值,可以确定授权用户面部中眉毛以上部分在整个面部中的比例。当前用户的第四比值和第五比值与授权用户的计算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然后,通过判断授权用户的第四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四比值的差值是否位于第一区间内,可以确定出当前用户和授权用户眉毛以下部分的面积在整个面部轮廓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是否相近,如果不相近,则说明当前用户眉毛以下部分的面积在整个面部轮廓面积中占比较小或较大,此时,当前用户可能相对于智能设备处于低头或仰头状态,因此,当前用户没有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当前用户无操作智能设备的意向,因此,无需响应当前用户的任意操作,以提高用户隐私的安全性。如果当前用户与授权用户眉毛以下部分的面积在整个面部轮廓中占比相近(即,差值位于在第一区间内),为了提高判断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确定授权用户与当前用户的额头至颅顶形成的轮廓的面积在整个面部轮廓的面积中的占比是否相近(即差值是否位于第二区间内),如果是,则可认为当前用户在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因此可以响应用户所执行的任意操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包括:
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与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授权用户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相似度;
如果所述相似度大于第四阈值时,将所述当前用户作为授权用户,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
如果所述相似度不大于所述第四阈值时,则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授权用户与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进行比对,可以判断两者的相似度,以使基于相似度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授权验证成功。比如,预设的第四阈值为相似度96%。由当前用户的眉毛、鼻子、鼻子和嘴巴形成的轮廓,与授权用户的眉毛、鼻子、鼻子和嘴巴形成的轮廓相似度为97%,因此,可以判断当前用户具有智能设备本体的操作权限。
具体地,所述授权用户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相似度可以根据下述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2281530890000091
其中,S(x,y)表征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与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的相似度,xi表征所述授权用户的第i个面部特征指示的数值,yi表征所述当前用户的第i个面部特征指示的数值,n表征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的数量。
为了提高判断用户是否具有操作权限的准确性,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先获取并存储初始用户的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包括:
预先采集授权用户的基准人脸图像,其中,所述基准人脸图像中两眼之间的第一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大于第一角度,第二连线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大于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连线为所述第一连线的中点与鼻尖之间的连线;
从所述基准人脸图像中提取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并存储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授权用户具有操作智能设备本体的操作权限,因此采集可以作为判断用户是否具有操作智能设备本体权限的基准人脸图像。为了采集的基准人脸图像可以作为识别时的基准,采集授权用户人脸图像时,需要授权用户两眼之间的第一连线与第一方向(例如,二维坐标系的横轴方向)不大于第一角度,两眼连线的中点与鼻尖的第二连线与第二方向(例如,二维坐标系的纵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不能大于第二角度,以便采集到基准人脸图像为授权用户的正脸,且基准人脸图像中的五官端正,以便用户的授权验证。
如图2所示,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下面以安卓系统的智能设备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预先采集授权用户的基准人脸图像,其中,基准人脸图像中两眼之间的第一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大于第一角度,第二连线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大于第二角度,第二连线为第一连线的中点与鼻尖之间的连线。
具体地,为了采集可以作为判断用户是否对智能设备本体具有操作权限的基准人脸图像,需要先采集具有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的授权用户的面部图像,在采集授权用户的面部图像之前可以先构建直角坐标系,然后将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作为第一方向,纵坐标作为第二方向。在采集授权用户的面部图像时,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基准,使得采集到的授权用户的两眼连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不小于第一角度(例如,15°或20°),并且两眼连线的中点与鼻尖连线,与纵坐标的夹角不小于第二角度(例如,15°、20°或25°),以保证采集到的基准人脸图像中授权用户处于正面朝向智能设备本体的状态,以使采集到可以作为基准的基准人脸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构建的直角坐标系也可以将纵坐标作为第一方向,将横坐标作为第二方向。
步骤202:从基准人脸图像中提取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并存储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
具体地,为了便于识别其他用户是否可以操作智能设备本体,可以先从采集的基准人脸图像中提取面部特征,例如,双眼的面积分别与整个面部轮廓面积的比值,双眼之间的距离与整个面部轮廓的宽度的比值、双眼与嘴巴形成的轮廓的面积与整个面部轮廓面积的比值等面部特征。以便基于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对后续采集到的用户进行授权验证。
步骤203:在检测到当前用户时,从当前用户的当前人脸图像中,提取出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
具体地,为了便于对当前检测到的当前用户进行授权验证,需要从采集到的当前用户的当前人脸图像中,提取与授权用户相同的面部特征,比如,从基准人脸图像中提取出的为:授权用户双眼的面积分别与整个面部轮廓面积的比值,以及授权用户双眼之间的距离与整个面部轮廓的宽度的比值。那么从当前人脸图像中提取出当前用户双眼的面积分别与整个面部轮廓面积的比值,以及当前用户双眼之间的距离与整个面部轮廓的宽度的比值。
步骤204:根据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与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授权用户与当前用户的相似度。
具体地,然后基于下述公式,计算授权用户与当前用户的相似度:
Figure BDA0002281530890000111
其中,S(x,y)表征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与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的相似度,xi表征授权用户的第i个面部特征指示的数值,yi表征当前用户的第i个面部特征指示的数值,n表征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的数量。
步骤205:确定相似度是否大于第四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06,否则,执行步骤211。
具体地,基于面部特征计算出授权用户与当前用户的相似度后,如相似度度大于第四阈值(例如,95%),则可认为当前用户即为授权用户,因此可以判断当前用户是否具有操作智能设备本体的意向。反之则当前用户授权验证失败,当前用户对智能设备本体的任意操作均不响应,也不输出任何提示信息的界面,例如,在确定当前用户不具有操作权限时,不输出提示当前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界面,或者锁屏界面,以提高用户体验。
步骤206:将当前用户作为授权用户,执行步骤207。
步骤207:确定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08,否则,执行步骤212。
具体地,在确定当前用户授权验证成功后,还需要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注视智能设备本体所在的方向,以确定当前用户是否有对智能设备本体操作的意向。即,确定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中左眼到第一中心点的第一距离与右眼到所述第一中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一比值,然后,确定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中左眼到第一中心点的第一距离与右眼到所述第一中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一比值,再计算两个第一比值的差值,最后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如该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本体处于侧脸状态,反之,则继续判断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处于低头、抬头状态还是面向智能设备。
步骤208:确定授权用户的第二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二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11,否则,执行步骤209。
步骤209:确定授权用户的第三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三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11,否则,执行步骤210。
具体地,为了提高判断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处于侧脸状态的准确性,还需要计算当前用户左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二比值,与授权用户左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二比值的差值,以及当前用户右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三比值,授权用户右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三比值的差值,然后将基于第二比值得到的差值与第二阈值进行比对,并将基于第三比值得到的差值与第三阈值进行比对,当且仅当在基于第二比值得到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基于第三比值得到的差值大于第三阈值时,确定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本体处于侧脸状态,对智能设备本体无操作意向,因此无需相应用户的操作,避免当前用户的误操作而降低用户隐私的安全性。反之,则可响应用户对智能设备本体的操作,以为用户提供使用需求。
步骤210:响应当前用户的操作。
步骤211:不响应当前用户的操作。
步骤212:如果授权用户的第四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四比值的差值位于第一区间,且授权用户的第五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五比值的差值位于第二区间内,执行步骤210。
具体地,如果由授权用户的当前用户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形成的轮廓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比值,与由当前用户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形成的轮廓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比值的差值不位于第一区间内时,以判断当前用户额头以下的面积与授权用户的相比是否变小,如果是,可以初步判断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处于低头或抬头状态。为了便于提高判断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判断由授权用户的额头至颅顶形成的轮廓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比值,与由当前用户的额头至颅顶形成的轮廓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比值的差值是否位于第二区间,如果不是,则说明当前用户的眉毛至颅顶轮廓的面积与当前用户的整个面部轮廓面积相比过大或过小,因此可以进一步判断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的本体处于低头或抬头状态,当前用户的没有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即,没有操作智能设备本体的意向,因此为了避免用户误操作降低用户隐私信息的安全性,无需响应用户的操作。如果差值均位于相对应的区间内,可认为当前用户面向智能设备,因此可响应用户的操作。
具体地,上述图2各实施例中,当确定当前用户不具有操作权限时,即当前用户授权验证失败时,可以立即采用如下锁屏技术:
1、定制InputManager
2、com_android_server_input_InputManagerService.cpp
3、interceptMotionBeforeDispatching
4、InputDispatcher
5、InputDispatcher::notifyMotion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其他系统,例如,IOS系统、自动取款机的系统、智能家电(例如,防止小孩操作危险的微波炉、洗衣机以及空调等设备)的系统中。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智能设备,包括:
信息管理模块301,用于预先获取并存储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其中,所述授权用户具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特征管理模块302,用于在检测到当前用户时,从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人脸图像中,提取出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
权限管理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信息管理模块301存储的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特征管理模块302提取的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操作响应模块304,用于当所述权限管理模块303确定所述当前用户具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时,根据所述信息管理模块301存储的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特征管理模块302提取的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如果所述当前用户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如果所述当前用户未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权限管理模块当特征管理模块检测到当前用户时,基于特征管理模块从当前用户的当前人脸图像中提取出的面部特征,以及信息管理模块存储的具有操作权限的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可以判断检测到的当前用户是否具有操作权限,以确定当前用户对智能设备本体是否可以进行操作;当且仅当在当前用户具有操作权限时,操作响应模块判断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以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有意向对智能设备本体进行操作,如果用户在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用户可能存在查看、编辑信息等意向,因此可以响应当前用户的任意操作;当确定用户未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时,则当前用户此时无意向对智能设备本体进行操作,而当前用户此时的操作可能是误操作,因此无需响应,以提高用户隐私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面部特征包括:左眼到第一中心点的第一距离与右眼到所述第一中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一比值、左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二比值以及右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三比值,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点为左眼与右眼之间的距离的中点时,
所述操作响应模块,用于执行:
S1: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是,执行S2,否则,执行S4;
S2: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二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二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是,执行S5,否则,执行S3;
S3: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三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三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如果是,执行S5,否则,执行S4;
S4:执行所述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S5:执行所述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智能设备具体限定。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者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上述装置内的各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智能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机器可读程序;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机器可读程序,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中的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中的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具体地,可以提供配有存储介质的系统或者装置,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着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且使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
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本身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何一项实施例的功能,因此程序代码和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了本发明的一部分。
用于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实施例包括软盘、硬盘、磁光盘、光盘(如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和ROM。可选择地,可以由通信网络从服务器计算机上下载程序代码。
此外,应该清楚的是,不仅可以通过执行计算机所读出的程序代码,而且可以通过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使计算机上操作的操作系统等来完成部分或者全部的实际操作,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功能。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将由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写到插入计算机内的扩展板中所设置的存储器中或者写到与计算机相连接的扩展单元中设置的存储器中,随后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使安装在扩展板或者扩展单元上的CPU等来执行部分和全部实际操作,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
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当前用户时,基于从当前用户的当前人脸图像中提取出的面部特征,以及具有操作权限的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可以判断检测到的当前用户是否具有操作权限,以确定当前用户对智能设备本体是否可以进行操作;当且仅当在当前用户具有操作权限时,判断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以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有意向对智能设备本体进行操作,如果用户在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用户可能存在查看、编辑信息等意向,因此可以响应当前用户的任意操作;当确定用户未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时,则当前用户此时无意向对智能设备本体进行操作,而当前用户此时的操作可能是误操作,因此无需响应,以提高用户隐私的安全性。
2、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过计算授权用户的左眼面积与授权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一比值,以及当前用户的左眼面积与当前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一比值,再求出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并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当前用户面向智能设备还是相对于智能设备处于侧头状态。当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可以初步判断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处于侧头状态。因此,为了避免因当前用户的妆容、眼部存在伤口等因素影响判断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计算授权用户的左眼面积与授权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二比值、授权用户的右眼面积与授权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三比值,当前用户的左眼面积与当前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二比值,以及当前用户的右眼面积与当前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三比值。当授权用户的第二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二比值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且授权用户的第三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三比值的差值大于第三阈值时,可以判断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来说处于侧脸状态,因此,可以判断用户没有操作智能设备的意向,无需响应用户的操作,反之,当前用户存在对智能设备进行操作的意向,因此可以响应用户的操作。
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不是处于侧脸状态时,当前用户相对于智能设备还可能存在低头或仰头状态,因此,可以通过计算由授权用户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形成的轮廓的面积与授权用户的面部轮廓面积的第四比值,以确定授权用户的面部中眉毛以下部分在整个面部中的比例。通过计算由授权用户的额头至颅顶形成的轮廓面积与整个面部轮廓面积的第五比值,可以确定授权用户面部中眉毛以上部分在整个面部中的比例。当前用户的第四比值和第五比值与授权用户的计算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然后,通过判断授权用户的第四比值与当前用户的第四比值的差值是否位于第一区间内,可以确定出当前用户和授权用户眉毛以下部分的面积在整个面部轮廓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是否相近,如果不相近,则说明当前用户眉毛以下部分的面积在整个面部轮廓面积中占比较小或较大,此时,当前用户可能相对于智能设备处于低头或仰头状态,因此,当前用户没有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当前用户无操作智能设备的意向,因此,无需响应当前用户的任意操作,以提高用户隐私的安全性。如果当前用户与授权用户眉毛以下部分的面积在整个面部轮廓中占比相近(即,差值位于在第一区间内),为了提高判断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确定授权用户与当前用户的额头至颅顶形成的轮廓的面积在整个面部轮廓的面积中的占比是否相近(即差值是否位于第二区间内),如果是,则可认为当前用户在注视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因此可以响应用户所执行的任意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流程和各系统结构图中不是所有的步骤和模块都是必须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忽略某些步骤或模块。各步骤的执行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系统结构可以是物理结构,也可以是逻辑结构,即,有些模块可能由同一物理实体实现,或者,有些模块可能分由多个物理实体实现,或者,可以由多个独立设备中的某些部件共同实现。
以上各实施例中,硬件单元可以通过机械方式或电气方式实现。例如,一个硬件单元可以包括永久性专用的电路或逻辑(如专门的处理器,FPGA或ASIC)来完成相应操作。硬件单元还可以包括可编程逻辑或电路(如通用处理器或其它可编程处理器),可以由软件进行临时的设置以完成相应操作。具体的实现方式(机械方式、或专用的永久性电路、或者临时设置的电路)可以基于成本和时间上的考虑来确定。
上文通过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展示和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已揭示的实施例,基与上述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可以组合上述不同实施例中的代码审核手段得到本发明更多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设备,预先获取并存储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其中,所述授权用户具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包括:
在检测到当前用户时,从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人脸图像中,提取出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
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当所述当前用户具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时,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
如果所述当前用户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如果所述当前用户未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面部特征包括:左眼到第一中心点的第一距离与右眼到所述第一中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一比值、左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二比值以及右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三比值,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点为左眼与右眼之间的距离的中点时,
所述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包括:
S1: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是,执行S2,否则,执行S4;
S2: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二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二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是,执行S5,否则,执行S3;
S3: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三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三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如果是,执行S5,否则,执行S4;
S4:执行所述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S5:执行所述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面部特征进一步包括:第四比值和第五比值,其中,所述第四比值为由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形成的轮廓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比值,所述第五比值为由额头至颅顶形成的轮廓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比值时,
在当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不大于第一阈值之后,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授权用户的第四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四比值的差值位于第一区间,且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五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五比值的差值位于第二区间时,执行S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包括:
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与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授权用户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相似度;
如果所述相似度大于第四阈值时,将所述当前用户作为授权用户,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
如果所述相似度不大于所述第四阈值时,则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与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授权用户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相似度,包括:
根据下述公式,确定所述授权用户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相似度:
Figure FDA0002281530880000031
其中,S(x,y)表征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与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的相似度,xi表征所述授权用户的第i个面部特征指示的数值,yi表征所述当前用户的第i个面部特征指示的数值,n表征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先获取并存储初始用户的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包括:
预先采集授权用户的基准人脸图像,其中,所述基准人脸图像中两眼之间的第一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大于第一角度,第二连线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大于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连线为所述第一连线的中点与鼻尖之间的连线;
从所述基准人脸图像中提取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并存储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
7.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管理模块,用于预先获取并存储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其中,所述授权用户具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特征管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当前用户时,从所述当前用户的当前人脸图像中,提取出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
权限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管理模块存储的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特征管理模块提取的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操作响应模块,用于当所述权限管理模块确定所述当前用户具有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时,根据所述信息管理模块存储的所述授权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特征管理模块提取的所述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确定所述当前用户是否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如果所述当前用户在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如果所述当前用户未注视所述智能设备所在的方向,则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面部特征包括:左眼到第一中心点的第一距离与右眼到所述第一中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一比值、左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二比值以及右眼的面积与面部轮廓的面积的第三比值,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点为左眼与右眼之间的距离的中点时,
所述操作响应模块,用于执行:
S1: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一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是,执行S2,否则,执行S4;
S2: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二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二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是,执行S5,否则,执行S3;
S3:确定所述授权用户的第三比值与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三比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如果是,执行S5,否则,执行S4;
S4:执行所述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S5:执行所述不响应所述当前用户的操作。
9.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机器可读程序;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机器可读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0.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911143329.2A 2019-11-20 2019-11-20 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和智能设备 Pending CN1109292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3329.2A CN110929286A (zh) 2019-11-20 2019-11-20 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和智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3329.2A CN110929286A (zh) 2019-11-20 2019-11-20 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和智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9286A true CN110929286A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51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43329.2A Pending CN110929286A (zh) 2019-11-20 2019-11-20 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和智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2928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9409A (zh) * 2014-05-30 2016-01-27 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身份验证装置、身份验证方法与身份验证系统
CN108509037A (zh) * 2018-03-26 2018-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900700A (zh) * 2018-06-04 2018-11-27 北京大学 基于人脸识别和视线定位的双重验证的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9858403A (zh) * 2019-01-16 2019-06-07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司机开车使用手机的方法及摄像装置
CN110287900A (zh) * 2019-06-27 2019-09-27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验证方法和验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9409A (zh) * 2014-05-30 2016-01-27 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身份验证装置、身份验证方法与身份验证系统
CN108509037A (zh) * 2018-03-26 2018-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900700A (zh) * 2018-06-04 2018-11-27 北京大学 基于人脸识别和视线定位的双重验证的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9858403A (zh) * 2019-01-16 2019-06-07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司机开车使用手机的方法及摄像装置
CN110287900A (zh) * 2019-06-27 2019-09-27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验证方法和验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59558B1 (ko) 얼굴 인증 방법 및 장치
CN109886697B (zh) 基于表情组别的操作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EP2960828A1 (en) Face authentication device and face authentication method
EP34807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ty recognition
CN105335731B (zh)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4794465B (zh) 一种基于姿态信息的活体检测方法
CN109756458B (zh) 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
EP163530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60056664A1 (en) Security system
WO2019192216A1 (zh) 图像处理、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51809A (zh) 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及触摸屏终端
CN106663157A (zh) 用户认证方法、执行该方法的装置及存储该方法的记录介质
US20190286798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using face recognition and device therefor
US11711215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secure authentication of users based on a biometric identifier and knowledge-based secondary information
CN108038363A (zh) 提高终端安全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89497A (zh) 指纹识别的操作界面的安全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9196517B (zh) 对照装置和对照方法
CN111783714A (zh) 一种胁迫人脸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29286A (zh) 动态检测操作授权的方法和智能设备
JP2007299186A (ja) 顔画像照合装置
JP4705512B2 (ja) 顔画像照合装置
CN115481381A (zh) 一种用于自助终端的人证对比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4647653A (zh) 人脸库更新方法和相关产品
CN109934591B (zh) 一种保障支付安全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740043B (zh) 一种智能密钥设备及其验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