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2628A - 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2628A
CN110912628A CN201911207122.7A CN201911207122A CN110912628A CN 110912628 A CN110912628 A CN 110912628A CN 201911207122 A CN201911207122 A CN 201911207122A CN 110912628 A CN110912628 A CN 110912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tested
test
test parameters
mod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71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2628B (zh
Inventor
吴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071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126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12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2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2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2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4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用于设置有干扰源的终端,该方法包括: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并将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当基于各组第一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自动开启干扰源,并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根据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干扰源对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无需综测仪,避免建立信令连接的操作流程,从而缩短了测试耗时。

Description

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终端在日常使用中,一些应用程序会对蜂窝通信的信号接收灵敏度带来一定的干扰,比如,打开摄像头、充电、打开扬声器或麦克风、终端亮灭屏等,如何有效的检测干扰强度对于提升用户的通信体验有很大意义。
相关技术中,通过基于信令的手动检测方式,来测试干扰源对终端接收信号的干扰强度。在打开干扰源的情况下,手动配置综测仪与测试相关的信息,在综测仪与待测设备(终端)建立信令连接之后,由综测仪向终端发送信号,终端接收信号并检测接收信号的强度,通过比较干扰源在打开和关闭情况下,终端接收信号的强度,来确定干扰源的干扰强度。
相关技术中基于信令的手动检测方式,需要终端与综测仪建立信令连接,才可以测试终端接收信号的强度,测试过程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测试方法,所述方法用于设置有干扰源的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并将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参数是所述第一天线对应的测试参数,且配置后的所述调制解调器在所述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
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当基于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自动开启所述干扰源,并根据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配置所述调制解调器;
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所述干扰源对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测试装置,所述装置用于设置有干扰源的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并将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参数是所述第一天线对应的测试参数,且配置后的所述调制解调器在所述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当基于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自动开启所述干扰源,并根据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配置所述调制解调器;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所述干扰源对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干扰测试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干扰测试方法。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方面所述的干扰测试方法。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测试方法,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并将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使得配置后的调制解调器在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从而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当基于各组第一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自动开启干扰源,并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从而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根据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干扰源对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在非信令模式,且仅将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下,终端通过将调制解调器配置到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工作模式下,从而分别获取到干扰源关闭状态下该第一测试参数对应的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以及干扰源开启状态下该第一测试参数对应的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无需综测仪,仅需要终端即可完成对终端中单一天线的干扰测试,避免了建立信令连接的操作流程,从而缩短了测试耗时,而且可以自动打开干扰源,避免了用户的手动操作,可以提高测试流程的自动化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干扰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干扰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干扰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干扰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配置界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干扰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干扰测试方法的流程图,相关技术中是基于信令的手动测试方案,需要电脑、综测仪、屏蔽箱等外部设备以及专业测试人员。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测试人员手动打开干扰源。指测试人员可以手动打开任一干扰源,例如,干扰源可以是打开摄像头、终端亮屏、终端充电等。
步骤102,测试人员将测试设备放入屏蔽箱。其中,测试设备指终端。
步骤103,测试人员通过电脑手动配置综测仪。指测试人员根据本次测试的相关信息,比如,本次测试的网络制式、该网络制式对应的频段以及信道范围等信息,配置综测仪,使得测试设备可以与综测仪建立信令连接。
步骤104,测试设备与综测仪建立信令连接。
终端与综测仪之间通过射频线建立连接。
步骤105,获取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并记录。通过综测仪向测试设备发送信号,测试设备接收到该信号,并确定出当前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即第一接收信号强度。
步骤106,是否测试完成。若测试人员判断干扰源开启状态下干扰测试已完成,则进入步骤107;若测试人员判断干扰源开启状态下干扰测试未完成,则进入步骤103,继续配置综测仪进行后续测试。
步骤107,测试人员手动关闭干扰源。
步骤108,测试人员将测试设备放入屏蔽箱。
步骤109,测试人员通过电脑手动配置综测仪。
步骤110,测试设备与综测仪建立信令连接。
步骤111,获取第二信号接收强度并记录。
步骤112,是否测试完成。若测试人员判断干扰源关闭状态下干扰测试已完成,则进入步骤113;若测试人员判断干扰源关闭状态下干扰测试未完成,则进入步骤109,继续配置综测仪进行后续测试。
步骤113,根据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干扰源对应的干扰强度。
显然相关技术中,通过综测仪和测试设备建立信令连接,进行干扰测试的方法,每一次测试都需要重复的手动配置综测仪,配置综测仪之后,还需测试设备与综测仪重复建立信令连接,操作比较繁琐,整个测试耗时较长;此外,打开和关闭干扰源均需要测试人员手动进行操作,自动化率比较低;另外,测试结果为干扰源对终端中混合天线的干扰强度,无法确定干扰源对单一天线的干扰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并将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使得配置后的调制解调器在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从而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当基于各组第一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自动开启干扰源,并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从而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根据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干扰源对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在非信令模式,且仅将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下,终端通过将调制解调器配置到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工作模式下,从而分别获取到干扰源关闭状态下该第一测试参数对应的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以及干扰源开启状态下该第一测试参数对应的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无需综测仪,仅需要终端即可完成干扰源对终端中单一天线的干扰测试,避免了建立信令连接的操作流程,从而缩短了测试耗时,而且可以自动打开干扰源,避免了用户的手动操作,可以提高测试流程的自动化率。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干扰测试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并将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其中,终端中设置有干扰源,示意性的,干扰源可以是拍摄组件(比如开启的摄像头)、充电组件(比如对终端进行充电)、扬声器(开启的扬声器)、麦克风(比如开启的麦克风)、显示屏(比如处于亮屏状态的显示屏)等。
由于终端中具有多个天线,相关技术中,仅测试的是干扰源对终端中混合天线的干扰强度,无法确认干扰源对终端中哪一个天线的干扰影响最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天线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来获得干扰源对某一个天线的干扰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中安装有干扰测试软件,该测试软件可以识别终端所具有的各个天线,并为每一个天线进行固定编号,比如,天线1为左上天线,天线2为右上天线等。测试人员可以任意选择需要测试的天线,即终端接收到该至少一个待测试天线。若测试人员选择一个天线,则终端接收到一个待测试天线,即将该待测试天线确定为第一天线,在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将该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且终端上的其他天线为关闭状态,以便进行后续的单一天线的干扰测试。
可选的,若测试人员选择的待测试天线为至少两个,则终端从该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在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仅将该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进行后续的接收信号强度测试,第一天线测试完成之后,将第一天线关闭,从该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二天线,且第二天线不同于第一天线,并开启该第二天线,进行后续的接收信号强度测试,以此类推,进行待测试天线的轮选测试。
步骤202,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其中,第一测试参数是第一天线对应的测试参数,且配置后的调制解调器在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
由于本申请主要是测试干扰源对终端中单个天线通信性能的影响,但目前终端中普遍具有多个天线,且每个天线可能支持多种网络制式,比如,天线支持的网络制式可以包括:NR(New Radio,新空口)、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Evolution,LTE)等,而且每一种网络制式都有各自对应的频段,且每一个频段对应的信道范围也不相同,因此,测试人员需要对每一个天线需要测试的项目进行选择,比如,该天线需要测试的网络制式和频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中提供有配置界面,测试人员可以根据测试需求在配置界面中设置相关参数,比如,天线编号、网络制式、频段、信道范围等,测试软件可以根据该相关参数,从中确定出第一天线,并根据对该第一天线设置的网络制式和频段,确定出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并依次根据该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来配置调制解调器,使得该调制解调器在该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即控制第一天线在该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接收信号。
示意性的,若测试人员需要对天线1进行测试,且测试项目为该天线1对应的网络制式LTE,频段5(band5),开启前置摄像头对该天线1接收信号的干扰强度,由于band5对应的信道范围为20400-20649,因此,需要测试该网络制式下该频段的信号接收强度,需要对该频段对应的信道范围进行轮选测试,比如,第一次测试参数为(LTE,band5,20400),第二次的测试参数为(LTE,band5,20401),以此类推,直到将该band5对应的信道范围全部测试完毕,并依次根据上述测试参数配置调制解调器。
步骤203,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根据第一测试参数配置调制解调器之后,使得调制解调器可以在该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路情况下工作,从而根据该第一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获取到该第一测试参数对应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可选的,在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下,该第一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为终端的底噪。
可选的,当每次获取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之后,都需要判断第一天线对应的相关测试项目是否测试完成,比如,判断某一频段对应的信道范围是否测试完成,若未测试完成,则继续依次测试该频段对应的下一个信道,若测试完成,则判断该网络制式对应的其他频段是否测试完成,若该网络制式对应的所有频段均测试完成,则继续判断是否有未测试的网络制式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轮询的方式,当确定该第一天线对应的测试参数均测试完成,即获取到各组第一测试参数对应的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并将各个第一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存储。
可选的,可以将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其对应的第一测试参数关联存储,以便后续进行干扰强度的对应计算。
步骤204,当基于各组第一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自动开启干扰源,并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待测试天线只包括第一天线,当基于各组第一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可以自动打开任一干扰源,并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
可选的,第一测试参数的测试顺序可以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若待测试天线至少包括两个天线,则需要在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下,对各个待测试天线分别进行信号接收强度测试之后,才会开启干扰源,进行后续的接收信号强度测试。
步骤205,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由于开启干扰源的情况下,干扰源工作会影响天线接收到的信号,比如,摄像头开启会产生一定的工作电流,该工作电流所产生的电磁波会影响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从而影响调制解调器的信号接收强度,因此,干扰源开启时获取到的调制解调器的信号接收强度不同于干扰源未开启时的信号接收强度。其中,干扰源开启时第一天线获取到的信号包括终端的底噪和干扰源产生的噪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依次配置调制解调器,使得配置后的调制解调器在该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从而获取到各组第一测试参数对应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并将该第二信号接收强度值进行存储。
可选的,可以将该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与其对应的第一测试参数进行关联存储。
步骤206,根据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干扰源对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第一测试参数对应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的差值,即为干扰源对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示意性的,若第一测试参数对应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为-60dBm,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为-61dBm,则第二信号接收强度减去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得到该干扰源对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为-1dBm。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并将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使得配置后的调制解调器在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从而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当基于各组第一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自动开启干扰源,并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从而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根据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干扰源对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在非信令模式,且仅将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下,终端通过将调制解调器配置到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工作模式下,从而分别获取到干扰源关闭状态下该第一测试参数对应的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以及干扰源开启状态下该第一测试参数对应的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无需综测仪,仅需要终端即可完成对终端中单一天线的干扰测试,避免了建立信令连接的操作流程,从而缩短了测试耗时,而且可以自动打开干扰源,避免了用户的手动操作,可以提高测试流程的自动化率。
上述实施例中以待测试天线只有一个天线为例进行干扰测试的描述,若待测试天线中至少包括两个天线,则需要切换天线分别进行干扰测试。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干扰测试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待测试天线、待测试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待测试网络制式的待测试频段以及待测试频段中待测试信道之间的信道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提供有配置界面,测试人员可以在该配置界面中一次性选择需要测试的参数,比如,待测试天线、待测试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待测试网络制式的待测试频段以及待测试频段中待测试信道之间的信道间隔,即终端获取到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配置信息。
示意性的,在图3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步骤301可以包括步骤301A、步骤301B、步骤301C、步骤301D、步骤301E和步骤301F。
步骤301A,在配置界面中显示候选天线的天线标识,候选天线是终端中设置的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干扰测试软件会对终端中设置的各个天线进行编号,并将该编号作为各个天线的天线标识,显示在配置界面中,以便测试人员选择需要测试的天线。
示意性的,如图5所示,配置界面501中显示有多个候选天线对应的天线标识,比如,天线1、天线2、天线3、天线4等。
步骤301B,当接收到对候选天线中待测试天线的选择操作时,在配置界面中显示待测试天线对应的候选网络制式,候选网络制式是待测试天线支持的网络制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测试人员可以从候选天线中选择待测试天线,则终端接收到对该待测试天线的选择操作,则会显示该待测试天线支持的网络制式。
示意性的,如图5所示,在配置界面501中,当测试人员点选天线1对应的控件时,即终端接收到对天线1的选择操作,则会在配置界面501中显示该天线1支持的网络制式,比如,GSM、CDMA、NR、LTE等,以便测试人员可以自行选择需要测试的网络制式。
步骤301C,当接收到对候选网络制式中待测试网络制式的选择操作时,在配置界面中显示待测试网络制式对应的候选频段,候选频段是待测试网络制式下包含的频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测试人员点选任一网络制式,则终端接收到对候选网络制式中待测试网络制式的选择操作,则在配置界面中显示该待测试网络制式对应的候选频段。
示意性的,如图5所示,在配置界面501中,当用户点选候选网络制式中的LTE之后,即终端接收到对LTE的选择操作,则在配置界面501上层显示LTE对应的频段,比如,band1、band5、band8等,以便测试人员继续选择需要测试的频段。
步骤301D,当接收对候选频段中待测试频段的选择操作时,在配置界面中显示信道间隔设置控件。
由于频段对应的信道范围比较大,如果按照步长为1来进行测试,无疑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配置界面中提供有信道间隔选择控件,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信道间隔,即每隔固定步长依次测试各个频点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测试人员点选任一频段之后,即终端接收到对候选频段中待测试频段的选择操作,则会在配置界面中显示信道间隔设置控件,以便测试人员进行信道间隔的选取。
示意性的,如图5所示,在配置界面501中,当测试人员点选候选频段中的band5之后,则终端接收到对该band5的选择操作,则会在配置界面501上显示信道间隔设置控件502,以便测试人员进行选择。
可选的,候选信道间隔可以根据不同的频段进行设置,若频段对应的信道范围比较大,比如,LTEband1对应的信道范围为18000-18599,则可选的信道间隔为5、9;若频段对应的信道范围较小,比如,LTEband17对应的信道范围为23730-23849,则可选的信道间隔为1、3。
步骤301E,当接收对信道间隔设置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信道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测试人员点选信道间隔设置控件中的某一步长,则终端接收到对信道间隔设置控件的触发操作,则将该步长确定为信道间隔。
示意性的,如图5所示,在配置界面501中,当测试人员点选“9”,则终端接收到对信道间隔设置控件的触发操作,则确定信道间隔为9。
步骤301F,将待测试天线、待测试网络制式、待测试频段、信道间隔确定为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测试人员完成对待测试天线、待测试网络制式、待测试频段、信道间隔的选择操作之后,可以点击完成控件,终端则将上述待测试参数确定为配置信息。
示意性的,如图5所示,在配置界面501中,当测试人员完成天线1的配置输入操作时候,可以点击完成控件503,即终端接收到该点击操作,即将配置过程中获取的待测试天线、待测试网络制式、待测试频段、信道间隔确定为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描述一个待测天线的配置过程,重复上述步骤,可进行多个待测试天线的配置。
步骤302,根据配置信息生成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第一测试参数中包括第一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以及待测试信道的频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配置信息为天线1、LTE、band5、信道范围为20400-20649,则根据该配置信息可以生成多组第一天线对应的测试参数,比如(LTE,band5,20400)、(LTE,band5,20500)、(LTE,band5,20600)、(LTE,band5,20649)等。
示意性的,在图3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步骤302可以包括步骤302A和步骤302B。
步骤302A,根据待测试频段对应的信道范围以及信道间隔,确定至少两个待测试信道的频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待测试信道对应的频点可以根据信道范围以及信道间隔来确定。示意性的,若信道范围为20400-20649,信道间隔为9,则确定出的频点可以依次为(20400、20409、20418、20427、20436…20640、20629)。
步骤302B,根据第一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和至少两个待测试信道的频点,生成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网络制式和频段以及频点确定为第一测试参数。比如,第一测试参数可以为(LTE,band5,20400)、(LTE,band5,20409)、(LTE,band5,20600)、(LTE,band5,20649)等。
步骤303,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并将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步骤303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步骤201,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304,在非信令模式下,将调制解调器配置到第一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和待测试信道的频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在非信令模式下,根据第一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和待测试频段对应的频点来配置调制解调器。示意性的,可以将调制解调器配置为网络制式LTE,频段为band5,频点为20400。
步骤305,确定终端处理器对应的处理器平台。
由于不同的处理器平台获取信号接收强度的方式不同,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根据第一测试参数完成调制解调器的配置之后,可以先确定终端处理器对应的处理器平台,以便后续根据对应的指令获取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其中,当处理器平台为高通平台时,指令为判断(Diag)指令,当处理器平台为联发科平台时,指令为注意(Attention,AT)指令。
步骤306,通过调用处理器平台对应的指令,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确定处理器平台为高通平台之后,可以通过调用Diag指令,来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可选的,当终端确定处理器平台为联发科平台时,可以通过调用AT指令,来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本实施例仅以上述两种处理器平台为例进行说明,其他的处理器平台也会有相对应的获取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的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307,关闭第一天线,并将第二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待测试天线至少包括两个天线,则在第一天线对应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测试完成之后,可以切换到第二天线,即关闭第一天线,将第二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继续测试在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下,第二天线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
步骤308,根据至少两组第二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其中,第二测试参数是第二天线对应的测试参数,且配置后的调制解调器在第二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
步骤309,获取各组第二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三信号接收强度。
步骤308和步骤309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步骤202和步骤203,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310,当基于各组第二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关闭第二天线,重新将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由于待测试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则当获取到各组第二测试参数对应的第三信号接收强度之后,即确定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下,两个待测试天线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均测试完成,此时可以进行干扰源开启状态下的接收信号强度测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基于各组第二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关闭第二天线,重新将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以便重新进行后续的干扰测试。
步骤311,自动开启干扰源,并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
步骤312,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步骤313,关闭第一天线,并将第二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步骤314,根据至少两组第二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
步骤315,获取各组第二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四信号接收强度。
步骤316,根据第三信号接收强度和第四信号接收强度确定干扰源对第二天线的第二干扰强度。
步骤317,根据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干扰源对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
上述步骤311至步骤315的介绍说明,可参考上文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步骤315和步骤316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先执行步骤316,再执行步骤317,也可以先执行步骤317,再执行步骤31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干扰测试方法可以由终端中安装的NPT(Noise ProfilingTool,干扰测试工具)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PT是一个应用程序。
本实施例中,通过提供配置界面,以便测试人员可以一次性设置相关的配置信息,由终端根据配置信息通过轮选的方式依次确定测试参数,进而获取到各组测试参数对应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或第二信号接收强度,无需测试人员在每一轮测试参数测试完成之后,重复进行配置信息的输入,简化了整个干扰测试的流程,从而提高了干扰测试的自动化率。另外,通过控制天线的开关状态,可以实现自动完成同一干扰源分别对两个天线的干扰测试。
由于一个完整的干扰测试过程可能平均需要2至4个小时,其中,干扰源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间至少达到1到2个小时,且干扰源一直处于开启状态无疑会消耗终端的电量,为了避免在干扰源开启的过程中,由于电量不足而突然中断测试,可能给造成需要重新测试,且之前的测试数据不具有相应的参考价值,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下,待测试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测试完成之后,可以通过估算获取干扰源开启状态下,待测试天线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时,终端所需要消耗的电量,与当前终端的剩余电量进行比较,若无法满足后续测试需要,则可以进行充电提示,以便测试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当前终端的电量状态,调整后续测试方案。
示意性的,在图3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在自动开启干扰源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601至步骤603。
步骤601,获取第一测试耗电量和第一测试耗时,第一测试耗电量是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进行信号接收强度测试所消耗的电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开始进行信号接收强度测试时,获取当前终端的第一电量以及第一时间,当终端获取到各个待测试天线分别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之后,获取此时终端的第二电量以及第二时间,根据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的差值,得到第一测试耗电量,同理,根据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得到第一测试耗时。
示意性的,第一电量为98%,第二电量为54%,则第一测试耗电量为44%;第一时间为11:28,第二时间为13:30,则第一测试耗时为2小时2分钟。
步骤602,根据第一测试耗电量、第一测试耗时以及干扰源的单位时长耗电量,确定第二测试耗电量,第二测试耗电量是干扰源处于开启状态时,进行信号接收强度测试所消耗的电量。
其中,干扰源的单位时长耗电量可以是测试人员预先设置在终端中的,也可以是终端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得到的,比如,终端获取到某一段时间前置摄像头的开启时间段以及该开启时间段对应的总耗电量,从而根据该开启时间段以及总耗电量,得到单位时长耗电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根据第一测试耗时和干扰源的单位时长耗电量,得到终端处于干扰源开启状态下,进行信号接收强度测试所需要的第二耗电量。
步骤603,若当前剩余电量低于第二测试耗电量,则进行充电提示。
其中,充电提示的方式可以是语音提示,或文字提示,本实施例对充电提示的方式不构成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将获得的第一测试耗电量与终端当前的剩余电量进行比较,若当前剩余电量低于第二测试耗电量,则表明终端当前电量可能无法满足干扰源处于开启状态时,完成信号接收强度测试,可以进行充电提示,以便提醒测试人员可以暂停测试,对终端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若只有一个待测试天线,即第一天线,则在获取到第一天线对应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之后,可以执行上述步骤601至步骤603;若待测试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则在获取到第二天线对应的第三接收信号强度之后,可以执行上述步骤601至步骤603,以此类推,若待测试天线至少包括两个天线,则获取到各个待测试天线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后,可以执行上述步骤601至步骤602。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在干扰源关闭状态下,进行信号接收强度测试所需的第一测试耗电量和第一测试耗时,与干扰源的单位时长耗电量,得到干扰源处于开启状态时,进行信号接收强度测试所消耗的第二测试耗电量,并将该第二测试耗电量与当前剩余电量进行比较,并在当前剩余电量低于第二测试耗电量,进行充电提示,以便及时提醒测试人员对终端进行充电,防止测试过程中突然终止测试带来的时间损失。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测试人员可以在配置界面中选择多个干扰源,当第一干扰源对待测试天线的干扰测试完成之后,可以关闭第一干扰源,自动打开第二干扰源,继续进行第二干扰源对待测试天线的干扰测试。
可选的,由于终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同时会打开多个干扰源,比如,终端处于亮屏状态下,且前置摄像头开启。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测试人员可以在配置界面中同时选择多个干扰源,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下,各个待测试天线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测试完成之后,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干扰源,进行多干扰源对待测试天线的干扰测试。
可选的,由于干扰源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对终端接收信号的干扰强度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当干扰源为处于亮屏状态的显示屏,则不同的屏幕刷新频率可能对终端接收信号的影响强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下,获取到待测试天线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后,开启干扰源,可以将干扰源设置为不同的工作模式,测试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干扰源对待测试天线的干扰强度。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701,用于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并将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第一配置模块702,用于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参数是所述第一天线对应的测试参数,且配置后的所述调制解调器在所述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
第一获取模块703,用于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第二配置模块704,用于当基于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自动开启所述干扰源,并根据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配置所述调制解调器;
第二获取模块705,用于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第一确定模块706,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所述干扰源对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待测试天线、所述待测试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的待测试频段以及所述待测试频段中待测试信道之间的信道间隔;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生成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中包括所述第一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以及所述待测试信道的频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置模块702,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将所述调制解调器配置到所述第一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和所述待测试信道的频点。
可选的,所述第三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显示候选天线的天线标识,所述候选天线是所述终端中设置的天线;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当接收到对所述候选天线中所述待测试天线的选择操作时,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显示所述待测试天线对应的候选网络制式,所述候选网络制式是所述待测试天线支持的网络制式;
第三显示单元,用于当接收到对所述候选网络制式中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的选择操作时,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显示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对应的候选频段,所述候选频段是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下包含的频段;
第四显示单元,用于当接收对所述候选频段中所述待测试频段的选择操作时,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显示信道间隔设置控件;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接收对所述信道间隔设置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所述信道间隔;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测试天线、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所述待测试频段、所述信道间隔确定为所述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测试频段对应的信道范围以及所述信道间隔,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待测试信道的频点;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和至少两个所述待测试信道的频点,生成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
可选的,所述待测试天线中包括至少两个天线,所述至少两个天线包括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关闭所述第一天线,并将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两组第二测试参数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配置所述调制解调器,其中,所述第二测试参数是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测试参数,且配置后的所述调制解调器在所述第二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组所述第二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三信号接收强度;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当基于各组所述第二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关闭所述第二天线,重新将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关闭所述第一天线,并将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第四配置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两组所述第二测试参数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配置所述调制解调器;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组所述第二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四信号接收强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号接收强度和所述第四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所述干扰源对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干扰强度。
可选的,所述干扰源开启时消耗电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测试耗电量和第一测试耗时,所述第一测试耗电量是所述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进行信号接收强度测试所消耗的电量;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耗电量、所述第一测试耗时以及所述干扰源的单位时长耗电量,确定第二测试耗电量,所述第二测试耗电量是所述干扰源处于开启状态时,进行信号接收强度测试所消耗的电量;
提示模块,用于若当前剩余电量低于所述第二测试耗电量,则进行充电提示。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取模块703,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处理器对应的处理器平台;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通过调用所述处理器平台对应的指令,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并将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使得配置后的调制解调器在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从而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当基于各组第一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自动开启干扰源,并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从而获取各组第一测试参数下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根据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干扰源对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在非信令模式,且仅将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下,终端通过将调制解调器配置到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工作模式下,从而分别获取到干扰源关闭状态下该第一测试参数对应的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以及干扰源开启状态下该第一测试参数对应的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无需综测仪,仅需要终端即可完成对终端中单一天线的干扰测试,避免了建立信令连接的操作流程,从而缩短了测试耗时,而且可以自动打开干扰源,避免了用户的手动操作,可以提高测试流程的自动化率。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800的结构方框图。该终端8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安装并运行有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中的终端8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810、存储器820、屏幕830和调制解调器840。
处理器8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8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8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8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8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810可集成CPU和GPU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屏幕830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
存储器8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地,该存储器8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8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8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该操作系统可以是安卓(Android)系统(包括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苹果公司开发的IOS系统(包括基于IOS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或其它系统。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终端8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屏幕830可以为电容式触摸显示屏,该电容式触摸显示屏用于接收用户使用手指、触摸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以及显示各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触摸显示屏通常设置在终端800的前面板。触摸显示屏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曲面屏或异型屏。触摸显示屏还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与曲面屏的结合,异型屏与曲面屏的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调制解调器840可以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非信令模式下,通过根据测试参数来配置调制解调器,使得调制解调器在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从而可以获得测试参数对应的调制解调器的信号接收强度,实现干扰测试的功能。可选的,调制解调器840可以集成在处理器810中,也可以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800中还可能设置有天线以及干扰源。其中,终端800中天线的数目可以是2~5个,各个天线的设置位置由终端的结构布局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天线的数目和设置位置不构成限定。可选的,干扰源可以是拍摄组件(比如开启的摄像头)、充电组件(比如对终端进行充电)、扬声器(开启的扬声器)、麦克风(比如开启的麦克风)、显示屏(比如处于亮屏状态的显示屏)等。其中,终端800中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上述干扰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构成限定。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8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800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800中还包括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组件、电源、蓝牙组件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干扰测试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干扰测试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干扰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设置有干扰源的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并将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参数是所述第一天线对应的测试参数,且配置后的所述调制解调器在所述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
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当基于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自动开启所述干扰源,并根据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配置所述调制解调器;
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所述干扰源对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待测试天线、所述待测试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的待测试频段以及所述待测试频段中待测试信道之间的信道间隔;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生成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中包括所述第一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以及所述待测试信道的频点;
所述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包括:
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将所述调制解调器配置到所述第一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和所述待测试信道的频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配置信息,包括:
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显示候选天线的天线标识,所述候选天线是所述终端中设置的天线;
当接收到对所述候选天线中所述待测试天线的选择操作时,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显示所述待测试天线对应的候选网络制式,所述候选网络制式是所述待测试天线支持的网络制式;
当接收到对所述候选网络制式中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的选择操作时,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显示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对应的候选频段,所述候选频段是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下包含的频段;
当接收对所述候选频段中所述待测试频段的选择操作时,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显示信道间隔设置控件;
当接收对所述信道间隔设置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所述信道间隔;
将所述待测试天线、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所述待测试频段、所述信道间隔确定为所述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生成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待测试频段对应的信道范围以及所述信道间隔,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待测试信道的频点;
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和至少两个所述待测试信道的频点,生成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试天线中包括至少两个天线,所述至少两个天线包括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所述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关闭所述第一天线,并将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根据至少两组第二测试参数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配置所述调制解调器,其中,所述第二测试参数是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测试参数,且配置后的所述调制解调器在所述第二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
获取各组所述第二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三信号接收强度;
当基于各组所述第二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关闭所述第二天线,重新将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所述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关闭所述第一天线,并将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根据至少两组所述第二测试参数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配置所述调制解调器;
获取各组所述第二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四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所述第三信号接收强度和所述第四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所述干扰源对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干扰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源开启时消耗电量;
所述自动开启所述干扰源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测试耗电量和第一测试耗时,所述第一测试耗电量是所述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进行信号接收强度测试所消耗的电量;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耗电量、所述第一测试耗时以及所述干扰源的单位时长耗电量,确定第二测试耗电量,所述第二测试耗电量是所述干扰源处于开启状态时,进行信号接收强度测试所消耗的电量;
若当前剩余电量低于所述第二测试耗电量,则进行充电提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包括:
确定终端处理器对应的处理器平台;
通过调用所述处理器平台对应的指令,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8.一种干扰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设置有干扰源的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当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从待测试天线中确定第一天线,并将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两组第一测试参数在非信令模式下配置调制解调器,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参数是所述第一天线对应的测试参数,且配置后的所述调制解调器在所述第一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当基于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自动开启所述干扰源,并根据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配置所述调制解调器;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所述干扰源对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干扰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待测试天线、所述待测试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的待测试频段以及所述待测试频段中待测试信道之间的信道间隔;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生成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中包括所述第一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以及所述待测试信道的频点;
所述第一配置模块,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将所述调制解调器配置到所述第一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和所述待测试信道的频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显示候选天线的天线标识,所述候选天线是所述终端中设置的天线;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当接收到对所述候选天线中所述待测试天线的选择操作时,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显示所述待测试天线对应的候选网络制式,所述候选网络制式是所述待测试天线支持的网络制式;
第三显示单元,用于当接收到对所述候选网络制式中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的选择操作时,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显示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对应的候选频段,所述候选频段是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下包含的频段;
第四显示单元,用于当接收对所述候选频段中所述待测试频段的选择操作时,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显示信道间隔设置控件;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接收对所述信道间隔设置控件的触发操作,确定所述信道间隔;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测试天线、所述待测试网络制式、所述待测试频段、所述信道间隔确定为所述配置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测试频段对应的信道范围以及所述信道间隔,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待测试信道的频点;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的待测试网络制式和至少两个所述待测试信道的频点,生成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试天线中包括至少两个天线,所述至少两个天线包括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关闭所述第一天线,并将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两组第二测试参数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配置所述调制解调器,其中,所述第二测试参数是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测试参数,且配置后的所述调制解调器在所述第二测试参数指示的无线网络情况下工作;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组所述第二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三信号接收强度;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当基于各组所述第二测试参数完成测试时,关闭所述第二天线,重新将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关闭所述第一天线,并将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为开启状态;
第四配置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两组所述第二测试参数在所述非信令模式下配置所述调制解调器;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组所述第二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第四信号接收强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号接收强度和所述第四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所述干扰源对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干扰强度。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源开启时消耗电量;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测试耗电量和第一测试耗时,所述第一测试耗电量是所述干扰源处于关闭状态时,进行信号接收强度测试所消耗的电量;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耗电量、所述第一测试耗时以及所述干扰源的单位时长耗电量,确定第二测试耗电量,所述第二测试耗电量是所述干扰源处于开启状态时,进行信号接收强度测试所消耗的电量;
提示模块,用于若当前剩余电量低于所述第二测试耗电量,则进行充电提示。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处理器对应的处理器平台;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通过调用所述处理器平台对应的指令,获取各组所述第一测试参数下所述调制解调器的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干扰测试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干扰测试方法。
CN201911207122.7A 2019-11-29 2019-11-29 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9126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7122.7A CN110912628B (zh) 2019-11-29 2019-11-29 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7122.7A CN110912628B (zh) 2019-11-29 2019-11-29 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2628A true CN110912628A (zh) 2020-03-24
CN110912628B CN110912628B (zh) 2022-06-28

Family

ID=69820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7122.7A Active CN110912628B (zh) 2019-11-29 2019-11-29 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126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0070A (zh) * 2020-08-24 2021-01-1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共享铁塔通信设备对输电导线场强影响确定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65575A1 (en) * 2014-12-03 2016-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antenna diversity scheme
US20160233970A1 (en) * 2015-02-09 2016-08-11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of testing adaptive antennas
CN107277912A (zh) * 2017-05-31 2017-10-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09450510A (zh) * 2018-12-04 2019-03-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磁干扰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190364492A1 (en) * 2016-12-30 2019-11-2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65575A1 (en) * 2014-12-03 2016-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antenna diversity scheme
WO2016089729A2 (en) * 2014-12-03 2016-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antenna diversity scheme
US20160233970A1 (en) * 2015-02-09 2016-08-11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of testing adaptive antennas
US20190364492A1 (en) * 2016-12-30 2019-11-2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s
CN107277912A (zh) * 2017-05-31 2017-10-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09450510A (zh) * 2018-12-04 2019-03-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磁干扰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0070A (zh) * 2020-08-24 2021-01-1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共享铁塔通信设备对输电导线场强影响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230070B (zh) * 2020-08-24 2024-02-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共享铁塔通信设备对输电导线场强影响确定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2628B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7293B (zh) 一种蓝牙设备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48564A (zh) 一种语音输入异常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08093135B (zh) 电子设备的抗干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348516A (zh) 移动终端及防止网络乒乓切换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04811524B (zh) 一种终端射频性能测试方法及其装置
CN108111679A (zh) 电子装置的抗干扰方法及相关产品
EP3633880A1 (en)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776301B (zh) 子元素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8124056A (zh) 电子设备的抗干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3116418B (zh) 一种动态调整触摸屏输入检测速率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912628B (zh) 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339867B (zh) 小区测量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276688A (zh) 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092669B (zh) 用户设备测试系统、方法、装置、信令综测仪及存储介质
CN110890927B (zh) 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32803B (zh) 干扰强度获取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32802B (zh) 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890928B (zh) 干扰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792141B (zh) 电视机音频的播放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235213B (zh) 终端mic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8134873A (zh) 电子装置的抗干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050240A (zh) 耳机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134872A (zh) 电子装置的抗干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5635379B (zh) 噪声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07039044B (zh) 一种语音信号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