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2227A - 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2227A
CN110912227A CN201911204134.4A CN201911204134A CN110912227A CN 110912227 A CN110912227 A CN 110912227A CN 201911204134 A CN201911204134 A CN 201911204134A CN 110912227 A CN110912227 A CN 110912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energy storage
management circuit
storage module
charging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41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宇
温鼎宁
张华�
陶龙西
胡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041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1222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6063 priority patent/WO2021103202A1/zh
Priority to US17/621,254 priority patent/US2022036009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0912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22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该结构包括:主板、硬件充电接口、子电路板、柔性电路板FPC、晶体管、充电管理电路Charger IC和至少两个储能模块,主板具有处理器,其中,对应充电器通过硬件充电接口与子电路板电连接,主板经充Charger IC与储能模块电连接,当处理器检测到对应充电器与子电路板电连接时,处理器向Charger IC输出控制指令,Charger IC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储能模块的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大小,储能模块进行充放电;本方案将现有技术中一个总的储能模块分离为至少两个储能模块,分离后的储能模块总量不变或更大,但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各储能模块充电所需的电流减小,因此能够保证安全充电,且充电速率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与平板等移动终端日益成为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无论对于是手机还是平板来说,储能模块大容量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储能模块的大容量给用户带来的完美的续航体验,目前的技术虽然能够将储能模块容量增加,然而充电所需耗时也随着储能模块容量的增加而增加。
当前市场上的快充方案,都是提高充电功率即提高充电电压或充电电流的方式解决,如快速充电3.0(Quick Charge,QC)的所需充电电压为18W、快速充电4.0(QuickCharge,QC)的所需充电电压为27W等等。由于发热的计算公式为P=I*I*R,其中,I为充电电流,R为充电电路的阻抗,当选择采用增大电流来加快充电速度时,会使移动终端产生严重的发热现象。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发明人发现,充电管理电路(Charger integrated circuit,Charger IC)的温升限制了充电电流,同时温度的升高,储能模块也存在不安全因素,这就意味着在当前技术下,移动终端充电的速度不能大幅度的加快。当前快充技术存在着以下问题:高电压充电的温升高限制了充电电流,影响充电速率,因此导致充电耗时长,无法真正达到有效的快充。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在充电时耗时长,无法真正达到有效的快充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放电结构,所述充放电结构包括:主板、硬件充电接口、子电路板、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晶体管、充电管理电路和至少两个储能模块,所述主板具有处理器,其中,对应充电器通过所述硬件充电接口与所述子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子电路板通过所述FPC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主板通过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所述晶体管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之间为电连接;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对应充电器与所述子电路板电连接时,所述处理器向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输出控制指令,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储能模块的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大小,储能模块进行充放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数量与所述储能模块的数量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储能模块包括第一储能模块与第二储能模块,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则为第一充电管理电路和第二充电管理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管理电路与第一储能模块通过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增大电流,对所述进行第一储能模块充电;所述第二充电管理电路与第二储能模块通过电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增大电流,对所述进行第二储能模块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充电过程相互独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放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储能模块进行放电;所述第二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放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储能模块进行放电,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放电过程相互独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为充电管理电路集合,所述充电管理电路集合中包括的分充电管理电路数量与所述储能模块的数量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储能模块包括第一储能模块与第二储能模块,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第三充电管理电路和第四充电管理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充电管理电路和所述第四充电管理电路通过所述晶体管进行电连接,当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接收到所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时,所述晶体管控制第三充电管理电路和所述第四充电管理电路互通,所述第三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增大电流,对所述进行第一储能模块充电;所述第二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增大电流,对所述进行第二储能模块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充电过程相互独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接收到所述处理器输出的放电指令时,所述晶体管控制第三充电管理电路和所述第四充电管理电路断开关联,所述第三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放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储能模块进行放电;所述第四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放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储能模块进行放电,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放电过程相互独立,并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放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所述储能模块电量低于预设第一阈值,通过所述硬件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器建立连接,确定移动终端充电系统结构处于充电状态;
将充电指令输送至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管理电路根据充电指令对所述第一储能模块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管理电路根据充电指令对所述第二储能模块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充电过程相互独立;
检测到所述储能模块电量达到预设第二阈值时,停止充电状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采用了至少两个储能模块,在移动终端主板上设计两个储能模块接口与两个相互独立的储能模块充电和管理集成电路,能够同时独立给移动终端的两个储能模块充电,实现在原储能模块总量没有减少的前提下,每个储能模块也达到现有技术中一个储能模块充电所需最大电压。分离后的两个储能模块是相互独立又可同时工作的,相当于充电时长缩短了一半,而充电速率却得到了提高;本方案将现有技术中一个总的储能模块分离为至少两个储能模块,分离后的储能模块总量不变或更大,但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各储能模块充电所需的电流减小,因此能够提高充电速率且保证安全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电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电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
图1是根据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充放电结构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充放电结构1可以包括:主板101,主板101上包括处理器1011与电量监测电路1012;与主板101电性相连的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电性相连;与主板101电性相连的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第二储能模块106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电性相连。
处理器1011,用于在处理器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时,向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输出充电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状态是指充放电结构1通过硬件充电接口109(如图2所示)与对应充电器110(如图2所示)建立电性连接后,处理器1011控制对应充电器给充放电结构1中的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进行充电的状态。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是指充放电结构1与对应充电器建立电性连接,且处理器1011还未控制充电器对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进行充电。
处理器1011在确定出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时,说明充放电结构1中的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需要进行充电,则处理器1011向向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输出充电指令,该充电指令控制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控制经由对应充电器流入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的电流量。
可选的,在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之前,充放电结构1中的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相互独立,为充放电结构1的处理器1011提供正常使用电压。
可选的,由于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相互独立,电流的总储存量为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相加之和,因此对应充电器在分离总储能模块后输出的充电电压与原一个总储能模块所需的充电电压相比,分离后的两个储能模块所需的充电电压较小,因此使充放电结构1能够在充电电压小的环境下进行快速充电。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充放电结构,通过处理器在确定充放电结构进入充电状态时,向充电管理电路(例如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或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输出充电指令;控制经由对应充电器流入储能模块的电流量进行充电;达到了在充放电结构进入充电状态时,通过分别设置两个独立充电管理电路(例如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和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与两个储能模块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将现有技术中一个总的储能模块分离为至少两个储能模块,分离后的储能模块总量不变或更大,但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各储能模块充电所需的电流减小,避免低压大电流快充时充放电结构产生的严重发热现象的效果,因此能够提高充电速率且保证安全充电。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仅以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为两个储能模块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并不对储能模块与充电管理电路的个数做具体限定,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还可以为四个储能模块、五个储能模块或六个储能模块不等。
基于图1所示的充放电结构1,可选的,充放电结构1还包括:主板101、柔性电路板107、子电路板108、硬件充电接口109和对应充电器110,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硬件充电接口109,用于与对应充电器110建立电性连接;硬件充电接口109,用于与子电路板108建立电性连接;子电路板108通过柔性电路板107与主板101建立电性连接。
当充放电结构1中的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需要进行充电时,用户将充放电结构1通过硬件充电接口109与对应充电器110建立电性连接,以便处理器1011通过硬件充电接口109控制对应充电器110向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输出充电电压。
处理器1011,还用于在检测到充放电结构1通过硬件充电接口109与对应充电器110建立连接时,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
处理器1011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来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处理器1011检测到充放电结构1中的硬件充电接口109与对应充电器110建立电性连接时,则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处理器1011检测到充放电结构1中的硬件充电接口109与对应充电器110建立电性连接时,检测与硬件充电接口109建立电性连接的对应充电器110是否为与充放电结构1对应的充电器,若对应充电器110是充放电结构1对应的充电器,则处理器1011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处理器1011检测到充放电结构1中的硬件充电接口109与对应充电器110建立电性连接时,检测与硬件充电接口109建立电性连接的对应充电器110是否为与充放电结构1对应的快充充电器,若对应充电器110是充放电结构1对应的快充充电器,则处理器1011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
可选的,如图1所示充放电结构1包括电量检测电路1012;电量检测电路1012分别与处理器1011和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电性相连。
电量检测电路1012,用于采集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在充电状态时、放电状态时的第一储能模块的电量值、第二储能模块的电量值和总电量值。
处理器1011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来判断充放电结构1是否要与对应充电器110电性连接进入充电状态: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处理器1011中设置一个总阈值,在电量检测电路1012检测到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的总电量低于预设阈值时,处理器1011判断充放电结构1需要接入对应充电器110进入充电状态。例如:第一储能模块最大电量为800毫安时(Megawatt Hour,mah),第二储能模块最大电量为800mah,设置预设阈值为100mah,当第一储能模块所剩电量为40mah且第二储能模块所剩电量为30mah时,处理器1011判断充放电结构1需要接入对应充电器110进入充电状态。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处理器1011中对第一储能模块105设置第一阈值,对第二储能模块106设置第二阈值,则有以下两种情况:
当电量检测电路1012检测到第一储能模块105的电量低于预设第一阈值时,处理器1011判断充放电结构1需要接入对应充电器110进入充电状态,例如:第一储能模块最大电量为800mah,第二储能模块最大电量为800mah,设置预设第一阈值为100mah,当第一储能模块所剩电量为90mah时,处理器1011判断充放电结构1需要接入对应充电器110进入充电状态。
当电量检测电路1012检测到第二储能模块106的电量低于预设第二阈值时,处理器1011判断充放电结构1需要接入对应充电器110进入充电状态,例如:第一储能模块最大电量为800mah,第二储能模块最大电量为800mah,设置预设第二阈值为100mah,当第一储能模块所剩电量为90mah时,处理器1011判断充放电结构1需要接入对应充电器110进入充电状态。
可选的,当对应充电器110为充放电结构1中的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充电结束时,对应充电器110与充放电结构1断开连接。具体实现过程如下图3所示:
处理器1011,还用于在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放电状态时,向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输出放电指令。
可选的,放电状态是指充放电结构1与对应充电器110断开连接后,充放电结构1通过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放电维持自身正常使用的状态。
处理器1011在确定出充放电结构1进入放电状态时,说明充放电结构1中的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充电过程结束,则处理器1011向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输出放电指令,该放电指令用于控制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按照预设顺序向所述主板101供电。
可选的,处理器1011还用于在检测到硬件充电接口109与对应充电器110断开电性连接时,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放电状态。
可选的,处理器1011根据预设使用顺序通过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控制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进行放电,以维持充放电结构1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充放电结构,通过处理器在确定充放电结构进入充电状态时,向充电管理电路(例如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或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输出充电指令;控制经由对应充电器流入储能模块的电流量进行充电;达到了在充放电结构进入充电状态时,通过分别设置两个独立充电管理电路(例如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和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与两个储能模块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将现有技术中一个总的储能模块分离为至少两个储能模块,分离后的储能模块总量不变或更大,但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各储能模块充电所需的电流减小,避免低压大电流快充时充放电结构产生的严重发热现象的效果,因此能够提高充电速率且保证安全充电。
图4是根据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充放电结构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充放电结构1可以包括:主板101,主板101上包括处理器1011与电量监测电路1012;电量监测电路1012与第一充电管理电路02电性相连,一个总的第一充电管理电路02包含两个独立的第三充电管理电路113与第四充电管理电路114,第一充电管理电路02与第三充电管理电路113、第四充电管理电路114分别电性连接,第三充电管理电路113与第四充电管理电路114通过晶体管电性连接;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电性相连,第二储能模块106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电性相连。其中,晶体管可选的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采用MOSFET管作为模拟开关,控制第三充电管理电路113与第四充电管理电路114之间的连接与断开。
处理器1011,用于在处理器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时,向第一充电管理电路02、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输出充电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状态是指充放电结构1通过硬件充电接口109(如图2所示)与对应充电器110(如图2所示)建立电性连接后,处理器1011控制对应充电器给充放电结构1中的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进行充电的状态。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是指充放电结构1与对应充电器建立电性连接,且处理器1011还未控制充电器对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进行充电。
处理器1011在确定出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时,说明充放电结构1中的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需要进行充电,则处理器1011向第一充电管理电路02、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输出充电指令,此时,第三充电管理电路和第四充电管理电路通过所述晶体管进行电连接,当充电管理电路接收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时,晶体管控制第三充电管理电路和第四充电管理电路互通,第三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增大电流,对所述进行第一储能模块充电;第二充电管理电路根据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增大电流,对所述进行第二储能模块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充电过程相互独立。
可选的,在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之前,充放电结构1中的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相互独立,为充放电结构1的处理器1011提供正常使用电压。
可选的,由于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相互独立,电流的总储存量为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相加之和,因此对应充电器在分离总储能模块后输出的充电电压与原一个总储能模块所需的充电电压相比,分离后的两个储能模块所需的充电电压较小,因此使充放电结构1能够在充电电压小的环境下进行快速充电。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充放电结构,通过处理器在确定充放电结构进入充电状态时,向充电管理电路(例如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或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输出充电指令;控制经由对应充电器流入储能模块的电流量进行充电;达到了在充放电结构进入充电状态时,通过分别设置两个独立充电管理电路(例如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和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与两个储能模块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将现有技术中一个总的储能模块分离为至少两个储能模块,分离后的储能模块总量不变或更大,但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各储能模块充电所需的电流减小,避免低压大电流快充时充放电结构产生的严重发热现象的效果,因此能够提高充电速率且保证安全充电。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仅以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为两个储能模块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并不对储能模块与充电管理电路的个数做具体限定,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还可以为四个储能模块、五个储能模块或六个储能模块不等。
基于图4所示的充放电结构1,可选的,充放电结构1还包括:主板101、柔性电路板107、子电路板108、硬件充电接口109和对应充电器110,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具体实施方式详见前面的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当对应充电器110为充放电结构1中的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充电结束时,对应充电器110与充放电结构1断开连接。具体实现过程如下图6所示:
处理器1011,还用于在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放电状态时,向第一充电管理电路02、第三充电管理电路113与第四充电管理电路114输出放电指令。
第一充电管理电路02接收到处理器1011输出的放电指令时,MOSFET管控制第三充电管理电路113和第四充电管理电路114断开关联,第三充电管理电路113根据处理器1011输出的放电指令控制第一储能模块105进行放电;第四充电管理电路114根据处理器1011输出的放电指令控制第二储能模块106进行放电,其中,第一储能模块105与第二储能模块106放电过程相互独立,并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放电。
可选的,放电状态是指充放电结构1与对应充电器110断开连接后,充放电结构1通过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放电维持自身正常使用的状态。
处理器1011在确定出充放电结构1进入放电状态时,说明充放电结构1中的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充电过程结束,则处理器1011向第一充电管理电路02、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13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14输出放电指令,该放电指令用于控制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按照预设顺序向所述主板101供电。
可选的,处理器1011还用于在检测到硬件充电接口109与对应充电器110断开电性连接时,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放电状态。
可选的,处理器1011根据预设使用顺序通过第三充电管理电路113与第四充电管理电路114控制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进行放电,以维持充放电结构1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充放电结构,通过处理器在确定充放电结构进入充电状态时,向充电管理电路(例如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或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输出充电指令;控制经由对应充电器流入储能模块的电流量进行充电;达到了在充放电结构进入充电状态时,通过分别设置两个独立充电管理电路(例如第一充电管理电路103和第二充电管理电路104)与两个储能模块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将现有技术中一个总的储能模块分离为至少两个储能模块,分离后的储能模块总量不变或更大,但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各储能模块充电所需的电流减小,避免低压大电流快充时充放电结构产生的严重发热现象的效果,因此能够提高充电速率且保证安全充电。
图7是根据实施例三提供充电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充电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充放电结构中,包括以下步骤:
701、检测到所述储能模块电量低于预设第一阈值。
在处理器1011中设置第一阈值,在电量检测电路1012检测到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的总电量低于预设第一阈值时,处理器1011判断充放电结构1需要接入对应充电器110进入充电状态。例如:第一储能模块最大电量为800mah,第二储能模块最大电量为800mah,设置预设第一总阈值为100mah,当第一储能模块所剩电量为40mah且第二储能模块所剩电量为30mah时,处理器1011判断充放电结构1需要接入对应充电器110进入充电状态。
702、通过所述硬件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器建立连接,确定移动终端充电系统结构处于充电状态。
处理器1011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来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处理器1011检测到充放电结构1中的硬件充电接口109与对应充电器110建立电性连接时,则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处理器1011检测到充放电结构1中的硬件充电接口109与对应充电器110建立电性连接时,检测与硬件充电接口109建立电性连接的对应充电器110是否为与充放电结构1对应的充电器,若对应充电器110是充放电结构1对应的充电器,则处理器1011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处理器1011检测到充放电结构1中的硬件充电接口109与对应充电器110建立电性连接时,检测与硬件充电接口109建立电性连接的对应充电器110是否为与充放电结构1对应的快充充电器,若对应充电器110是充放电结构1对应的快充充电器,则处理器1011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
703、将充电指令输送至充电管理电路1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
处理器1011在确定充放电结构1进入充电状态后,向充电管理电路1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输出充电指令,该充电指令用于通过充电管理电路1与第二充电管理电路控制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进入充电状态。
704、第一充电管理电路根据充电指令对第一储能模块进行充电;第二充电管理电路根据充电指令对第二储能模块进行充电,其中,第一储能模块与第二储能模块充电过程相互独立。
705、检测到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电量达到预设第二阈值时,停止充电状态。
在处理器1011中设置第二阈值,在电量检测电路1012检测到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的总电量达到预设第一阈值时,处理器1011判断充放电结构1需要断开对应充电器110停止充电状态。例如:第一储能模块最大电量为800mah,第二储能模块最大电量为800mah,设置预设第二阈值为1600mah,当至少两个储能模块111总电量为1600mah时,处理器1011判断充放电结构1需要断开对应充电器110,停止充电状态。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充放电结构,通过处理器在确定充放电结构进入充电状态时,向充电管理电路输出充电指令;控制经由对应充电器流入储能模块的电流量进行充电;达到了在充放电结构进入充电状态时,通过分别设置两个独立充电管理电路与两个储能模块的方式,在电池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充电时充电器所需要输出的充电电压,避免低压大电流快充时充放电结构产生的严重发热现象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能够用于移动终端中,如图8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该移动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图8是根据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801、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802、输入单元803、显示单元804、传感器805、音频电路806、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模块807、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808、以及电源809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
RF电路8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交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808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8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用户身份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8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8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808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2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8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8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8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808和输入单元803对存储器802的访问。
输入单元8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具体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输入单元803可包括触敏表面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触敏表面,也称为触摸显示屏或者触控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敏表面上或在触敏表面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敏表面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808,并能接收处理器808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敏表面。除了触敏表面,输入单元803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804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单元804可包括显示面板,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进一步的,触敏表面可覆盖显示面板,当触敏表面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808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08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6中,触敏表面与显示面板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敏表面与显示面板集成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
终端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8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终端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806、扬声器,传声器可提供用户与终端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806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806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808处理后,经RF电路801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802以便进一步处理。音频电路806还可能包括耳塞插孔,以提供外设耳机与终端的通信。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终端通过Wi-Fi模块807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6示出了Wi-Fi模块807,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终端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808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80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优选的,处理器808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08中。
终端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809(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808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809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尽管未示出,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终端中的处理器808会按照如下的指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的进程对应的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存储器802中,并由处理器808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2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结构,包括:主板、硬件充电接口、子电路板、柔性电路板FPC、晶体管、充电管理电路和至少两个储能模块,所述主板具有处理器,其中,对应充电器通过所述硬件充电接口与所述子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子电路板通过所述FPC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主板通过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所述晶体管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之间为电连接;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对应充电器与所述子电路板电连接时,所述处理器向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输出控制指令,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储能模块的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大小,储能模块进行充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数量与所述储能模块的数量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储能模块包括第一储能模块与第二储能模块,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则为第一充电管理电路和第二充电管理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管理电路与第一储能模块通过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增大电流,对所述进行第一储能模块充电;所述第二充电管理电路与第二储能模块通过电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增大电流,对所述进行第二储能模块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充电过程相互独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放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储能模块进行放电;所述第二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放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储能模块进行放电,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放电过程相互独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为充电管理电路集合,所述充电管理电路集合中包括的分充电管理电路数量与所述储能模块的数量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储能模块包括第一储能模块与第二储能模块,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第三充电管理电路和第四充电管理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充电管理电路和所述第四充电管理电路通过所述晶体管进行电连接,当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接收到所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时,所述晶体管控制第三充电管理电路和所述第四充电管理电路互通,所述第三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增大电流,对所述进行第一储能模块充电;所述第二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增大电流,对所述进行第二储能模块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充电过程相互独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接收到所述处理器输出的放电指令时,所述晶体管控制第三充电管理电路和所述第四充电管理电路断开关联,所述第三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放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储能模块进行放电;所述第四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放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储能模块进行放电,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放电过程相互独立,并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放电。
10.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中,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所述储能模块电量低于预设第一阈值,通过所述硬件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器建立连接,确定移动终端充电系统结构处于充电状态;
将充电指令输送至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管理电路根据充电指令对所述第一储能模块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充电管理电路根据充电指令对所述第二储能模块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充电过程相互独立;
检测到所述储能模块电量达到预设第二阈值时,停止充电状态。
CN201911204134.4A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 Pending CN1109122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4134.4A CN110912227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
PCT/CN2019/126063 WO2021103202A1 (zh) 2019-11-29 2019-12-17 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
US17/621,254 US20220360093A1 (en) 2019-11-29 2019-12-17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structure, and charging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4134.4A CN110912227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2227A true CN110912227A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21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4134.4A Pending CN110912227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0093A1 (zh)
CN (1) CN110912227A (zh)
WO (1) WO2021103202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06741A (ko) * 2010-03-23 2011-09-29 (주)지엘디테크 2차 전지의 충방전 시스템
CN106130109A (zh) * 2016-07-15 2016-11-16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的控制电路及终端
CN107004915A (zh) * 2016-01-29 2017-08-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充放电装置、管理系统以及无人飞行器供电系统
CN109462267A (zh) * 2018-12-29 2019-03-12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充电方法、电量计算方法
CN109888885A (zh) * 2019-04-02 2019-06-1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391686A (zh) * 2019-08-20 2019-10-29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充放电控制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70024434A (ko) * 1995-10-12 1997-05-30 김광호 겸용 배터리 충전기와 그 제어 방법
CN107221976B (zh) * 2017-06-11 2020-06-23 珠海智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源
CN107221995A (zh) * 2017-07-27 2017-09-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双电池充放电方法、控制电路、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82552A (zh) * 2017-12-11 2018-07-1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手机
CN109510255B (zh) * 2018-10-31 2021-08-27 深圳欣旺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双电池快充结构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06741A (ko) * 2010-03-23 2011-09-29 (주)지엘디테크 2차 전지의 충방전 시스템
CN107004915A (zh) * 2016-01-29 2017-08-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充放电装置、管理系统以及无人飞行器供电系统
CN106130109A (zh) * 2016-07-15 2016-11-16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的控制电路及终端
CN109462267A (zh) * 2018-12-29 2019-03-12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充电方法、电量计算方法
CN109888885A (zh) * 2019-04-02 2019-06-1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391686A (zh) * 2019-08-20 2019-10-29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充放电控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60093A1 (en) 2022-11-10
WO2021103202A1 (zh)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9952B (zh) 一种多电池充放电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2614481B1 (ko) 충전 제어 회로, 단말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US11309592B2 (en) Load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terminal
CN111681621B (zh) 一种时序控制器与电源管理芯片的通讯方法及驱动结构
CN106655381B (zh) 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07910912B (zh)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EP3570404B1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08090B (zh) 电池电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设备
CN110190641B (zh) 充电控制电路、终端设备及数据线
CN111404242A (zh) 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2367425B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2542867B (zh) 移动终端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84754B (zh) 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0995324B (zh) 蓝牙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0620602B (zh) 反向充电与数据传输共用系统、复用数据线和电子装置
CN110912227A (zh) 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
CN112491562B (zh)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256610B (zh) 连接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984107B (zh) 一种终端设备供电异常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350743B (zh) 一种天线选择电路结构、天线选择方法及客户前置设备
CN109617660B (zh) 载波聚合频段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7148248A (zh) 一种bms采样电流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198955A (zh) 省电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2099665A (zh) 触摸屏使能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491371A (zh) 寻呼周期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