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2213A - 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2213A
CN110912213A CN201811082626.6A CN201811082626A CN110912213A CN 110912213 A CN110912213 A CN 110912213A CN 201811082626 A CN201811082626 A CN 201811082626A CN 110912213 A CN110912213 A CN 110912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path
power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unit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26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826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122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12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22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供电部件、至少一个第一保护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保护单元;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单元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所述第二保护单元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所述供电部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流路径向所述电子设备内部的耗电部件供电;和/或,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电流路径向外部设备供电;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如此,避免电子设备采用大电流对外供电时产生的压降对电子设备内部系统供电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及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中,如:移动终端大多采用锂电池为系统供电,也可以使用锂电池对外部设备供电,但在使用电子设备对外部设备进行快速充电操作时,会在电子设备内部会产生较大电流,由于锂电池电芯内阻和电池保护板阻抗存在,电子设备内部容易引起较大的电压压降,造成系统供电电压过低,系统供电电压过低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自身的意外关机。因此,大电流充电时造成的系统电压过低的问题,已经成为电子设备对外供电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避免电子设备采用大电流对外供电时产生的压降对电子设备内部系统供电的影响。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供电部件、至少一个第一保护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保护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单元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所述第二保护单元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
所述供电部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流路径向所述电子设备内部的耗电部件供电;
和/或,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电流路径向外部设备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量计和至少一个第二电量计;其中,所述第一电量计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所述第二电量计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所述第一电量计,用于测量所述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量;所述第二电量计,用于测量所述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理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管理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管理部件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所述第二管理部件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所述第一管理部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压;所述第二管理部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压。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接口;其中,所述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一电流路径向所述供电部件充电。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能输出端,所述电能输出端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所述外部设备至少包括:电能输入端;所述供电部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电能输出端与所述电能输入端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二电流路径和所述电能输入端向所述外部设备供电。
上述方案中,所述供电部件由至少两个电芯并联组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电子设备的供电部件,通过至少一条第一电流路径向所述电子设备内部的至少一个耗电部件供电;和/或,通过至少一条第二电流路径向至少一个外部设备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路径上包含第一保护单元,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所述第二电流路径上包含第二保护单元,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位于所述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第一电量计,测量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量;利用位于所述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第二电量计,测量所述至少一条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量,以及所述至少一条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量,得到所述供电部件的总电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供电部件由至少两个电芯并联组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的步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供电路径分成至少两路电流路径,即分为向电子设备内部耗电部件供电的第一电流路径,向外部设备供电的第二电流路径。如此,在利用第二电流路径对外部设备进行大电流供电时,大电流在第二电流路径上产生的压降不会影响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压,从而避免电子设备采用大电流对外供电时产生的压降对电子设备内部系统供电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一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分体屏手机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三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四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
现有的移动设备大多采用锂电池(包括电芯和保护板)进行供电,锂电池在进行大电流放电时,由于电芯内阻和保护板等效电阻的存在,将在电池两端产生较大的电压压降,造成电池的实际输出电压降低,也就是降低了移动设备系统电压,如果系统电压低于一定值,将会导致移动设备系统的意外关机。因此,使用移动设备对外部设备进行大电流供电时,传统的供电方法很难达到大电流供电需求。
目前大电流供电的方法有:
第一、采用单个较大容量的电池来给设备供电,通过电压转换电路将电池的电压转换为外部设备使用的电压(如:5V、3V等);
第二、采用两个或者多个电池并联的方式,通过两个或者多个电池并联,可以增大电池的容量、放电电流,并且通过电池并联的方式还可以降低整个电池组的保护板等效电阻,这样在大电流时可以降低由于电池等效电阻引起的电池压降。
第三、采用串联电池的方式,然后使用电压转换电路(如:降压型DC-DC转换器)来产生系统电压,以及给其他设备的供电电压。
但使用大电池、多个电池并联和电池串联的方式,由于系统供电电压和给外部设备供电的大电流电压都是经过相同的电源路径,给外部设备供电的大电流在电源路径上产生的较大压降仍然会影响系统供电电压。因此,上述供电方式仍然不能完全解决大电流供电产生的压降对系统供电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及存储介质,能够避免大电流引起的压降对电子设备内部系统供电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供电部件、至少一个第一保护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保护单元;其中,
第一保护单元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第二保护单元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
供电部件,用于通过第一电流路径向电子设备内部的耗电部件供电;和/或,用于通过第二电流路径向外部设备供电;
其中,第一保护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第二保护单元用于控制第二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
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电子设备中供电部件由至少两个电芯并联组成。电芯并联后能够降低电芯的等效内阻,例如,供电部件包括电芯A和电芯B,电芯A的内阻为100豪欧姆,电芯B的内阻为100豪欧姆,则二者并联后的等效内阻为50豪欧姆,相较于利用一个电芯A进行供电时,不仅减小了电芯的内阻还增大了容量。因此,采用至少两个电芯并联的方式能够降低电池中电芯总体的内阻,从而降低由于电池内部的压降。
如图1所示,供电部件11具体包括:电芯1、电芯2至电芯N,N取大于1的整数,供电部件11由电芯1至电芯N并联而成。
第一保护单元和耗电部件位于第一电流路径12上,第二保护单元和外部设备位于第二电流路径13上。供电部件11通过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第一保护单元向耗电部件供电,和/或通过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第二保护单元向外部设备供电。
实际应用中,一条第一电流路径上可以只包含一个第一保护单元,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C个第一保护单元,即设置C条第一电流路径分别为电子设备内部的不同耗电部件供电;一条第二电流路径上可以包含一个第二保护单元,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D个第二保护单元,即设置D条第二电流路径分别为不同外部设备供电;其中,C和D均取正整数。
这里,第一保护单元和第二保护单元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第一保护单元和第二保护单元上包含用于检测过流、过压等电路故障的检测电路,用于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器件。例如,开关器件可以由至少一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 Oxide Semionductor,MOS)组成。
可以看出,当在利用第二电流路径对外部设备进行大电流供电时,由于第二保护单元内阻的存在,大电流在第二电流路径会产生较大的压降,但由于将供电路径分开,因此,第二电流路径上的压降不会影响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压,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压保持不变,从而保证电子设备内部系统供电正常。
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量计,至少一个第二电量计;其中,第一电量计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第二电量计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第一电量计,用于测量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量;第二电量计,用于测量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量。
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理部件,至少一个第二管理部件;其中,第一管理部件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第二管理部件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第一管理部件,用于调整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压;第二管理部件,用于调整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压。
这里,第一管理部件和第二管理部件可以为电源管理芯片、Boost升压电路、DC-DC变换器等;DC-DC变换器具体有升压型DC/DC转换器、降压型DC/DC转换器以及升降压型DC/DC转换器。例如,供电部件电压为4V经第二管理部件升压后输出电压为5V。
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接口;其中,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后,通过第一电流路径向供电部件充电。
也就是说,供电部件可以是一个可充电的储能部件,例如,锂电池的电芯。电子设备通过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相连,外部电源通过充电接口向电子设备提供充电电流,充电电流经过第一电流路径抵达供电部件,实现对供电部件的充电操作。
实际应用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能输出端,所述电能输出端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所述外部设备至少包括:电能输入端;所述供电部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电能输出端与所述电能输入端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二电流路径和所述电能输入端向所述外部设备供电。
具体的,电能输出端与电能输入端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即电子设备以有线方式或者无线方式向外部设备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给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本申请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分体屏手机的主机,外部设备可以为分体屏手机的屏端。如图2所示,分体屏手机包括:主机20和屏端21。其中,主机20是一种采用电池供电的移动设备,且主机20的电池还可向屏端21供电。
电池包括:供电部件和双保护板,第一保护板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第二保护板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这里,第一保护板即为第一保护单元,第二保护板即为第二保护单元。第一电流路径上还包括第一电量计、电源管理芯片和系统耗电部件,第二电流路径上还包括第二电量计、Boost升压电路和电能输出端。供电部件由电芯1和电芯2并联而成,供电部件通过第一电流路径向主机20内部的系统耗电部件供电,供电部件通过第二电流路径向屏端21供电。
屏端21包括电能输入端和电池,电能输入端与主机20的电能输出端有线连接,使供电部件通过电能输出端和电能输入端向电池充电,由电池向屏端21内部的耗电部件(例如:显示屏)供电。
这里,主机20向屏端的供电方式除上述有线方式之外,还可以为无线方式。无线方式中电能输出端可以为充电线圈,电能输入端可以为受电线圈,主机20和屏端21之间通过磁场传递电能,实现对屏端21中电池的充电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端21包括电能输入端,电能输入端与主机20的电能输出端相连,供电部件通过电能输入端直接向屏端21内部的耗电部件(如:显示屏)供电,屏端21内无需设置电池模块,省去电池模块对屏端21内部有限空间的占用,有利于减小屏端21的尺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供电路径分成至少两路电流路径,即分为向电子设备内部耗电部件(例如,主机内部的耗电部件)供电的第一电流路径,向外部设备(例如,屏端)供电的第二电流路径。如此,在利用第二电流路径对外部设备进行大电流供电时,大电流在第二电流路径上产生的压降不会影响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压,从而避免电子设备采用大电流对外供电时产生的压降对电子设备内部系统供电的影响。
为了能更加体现本申请的目的,在这里进行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如图3所示,供电部件31具体包括:电芯1、电芯2至电芯N,N取大于1的整数,供电部件31由电芯1至电芯N并联而成。
第一保护单元、第一电量计和耗电部件位于第一电流路径32上,第二保护单元、第二电量计和外部设备位于第二电流路径33上。供电部件31通过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第一保护单元和第一电量计后向耗电部件供电,和/或通过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第二保护单元和第二电量计后向外部设备供电。
这里,第一保护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第二保护单元用于控制第二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第一电量计用于测量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量;第二电量计用于测量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量。
第一电量计和第二电量计分别记录每一路上的电量,将每一路上的电量叠加后,得到供电部件的总电量。例如,放电时电量计读数为负值,充电时电量计读数为正值,假设第一时刻两电芯的总电量为Q,第二时刻电量计A读数为QA,电量计B读数为QB,则第二时刻两电芯的总电量为Qt=Q+QA+QB。
为了能更加体现本申请的目的,在这里进行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如图4所示,供电部件41具体包括:电芯1、电芯2至电芯N,N取大于1的整数,供电部件41由电芯1至电芯N并联而成。
第一保护单元、第一电量计、第一管理部件和耗电部件位于第一电流路径42上,第二保护单元、第二电量计、第二管理部件和外部设备位于第二电流路径43上。供电部件41通过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第一保护单元、第一电量计和第一管理部件后向耗电部件供电,和/或通过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第二保护单元、第二电量计后向外部设备供电。
这里,第一保护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第二保护单元用于控制第二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第一电量计用于测量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量;第二电量计用于测量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量。第一管理部件用于调整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压,第二管理部件用于调整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压。
第一管理部件和第二管理部件可以为电源管理芯片、Boost升压电路、DC-DC变换器等;DC-DC变换器具体有升压型DC/DC转换器、降压型DC/DC转换器以及升降压型DC/DC转换器。例如,供电部件电压为4V经第二管理部件升压后输出电压为5V。
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接口;其中,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后,通过第一电流路径向供电部件充电。充电接口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
这里,第一管理部件至少包括第一类端口、第二类端口、第三类端口,不同类型端口连接不同部件,其中,第一类端口与第一电量计相连,第二类端口与耗电部件相连,第三类端口与充电部件相连。
第二管理部件至少包括第一类端口、第二类端口,不同类型端口连接不同部件,其中,第一类端口与第二电量计相连,第二类端口与外部设备相连。
为了能更加体现本申请的目的,在这里以双电芯并联,双路径供电为例进行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如图5所示,供电部件内部采用双电芯并联的方式,即电芯A501与电芯B502并联,供电部件的输出同时接第一电流路径(A路)和第二电流路径(B路);其中,A路中包括:保护单元A511、电量计A512、PMIC(Power Management IC,中文名称电源管理芯片)A513和耗电部件514。供电部件的输出端依次与保护单元A511和电量计A512相连,PMICA513通过第一类端口与电量计A512相连,PMICA513通过第二类端口与电子设备内部的耗电部件514相连,PMICA513通过第三类端口与充电接口515相连,用于实现供电部件的充电操作。这里,电量计A的后级可以使用常规的电源设计,包括:用于实现电源管理的PMICA513、用于实现电芯A和电芯B充电操作的充电接口515。并联后的电芯A和电芯B通过保护单元A,将电能通过PMICA的第二类端口供给电子设备内部的耗电部件,耗电部件可以为电子设备内部的处理器、控制器等。
B路中包括:保护单元B521、电量计B522、PMICB 523、电能输出端524。供电部件的输出端依次与保护单元B521和电量计B522相连,PMICB 523通过第一类端口与电量计B522相连,PMICB523通过第二类端口与电能输出端524相连,并联后的电芯A和电芯B通过保护单元B,将电能通过电能输出端524供给外部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时,通过A路中的充电接口对电芯A和电芯B充电;
放电时,通过A路向电子设备内部的耗电部件供电,通过B路向外部设备供电;
充放电时,电量计A和电量计B分别记录每一路上的电量,然后相叠加,得到总的电量。例如,放电时电量计读数为负值,充电时电量计读数为正值,假设第一时刻两电芯的总电量为Q,第二时刻电量计A读数为QA,电量计B读数为QB,则第二时刻两电芯的总电量为Qt=Q+QA+QB。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双电芯并联,从而使电芯等效内阻降低为原来的1/2,通过相同的电流,内阻引起的压降降低一半;
2、使用双保护板,在对外进行大电流供电时,大电流在保护板B上产生的压降不会影响系统供电路径A,不会增加系统供电路径A上的压降,减小了系统意外关机的风险。
3、电量计A和电量计B之后的供电路径与充电路径不需要更改,可以采用目前成熟的硬件方案。
基于与本申请电子设备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该电子设备包括:供电部件、至少一个第一保护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保护单元;其中,第一保护单元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第二保护单元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
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利用电子设备的供电部件,通过至少一条第一电流路径向电子设备内部的至少一个耗电部件供电;和/或,通过至少一条第二电流路径向至少一个外部设备供电。
实际应用中,供电部件由至少两个电芯并联组成。电芯并联后能够降低电芯的等效内阻,例如,供电部件包括电芯A和电芯B,电芯A的内阻为100豪欧姆,电芯B的内阻为100豪欧姆,则二者并联后的等效内阻为50豪欧姆,相较于利用一个电芯A进行供电时,不仅减小了电芯的内阻还增大了容量。
这里,第一保护单元和第二保护单元可以为PCB板,第一保护单元和第二保护单元上包含用于检测过流、过压等电路故障的检测电路,用于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器件。例如,开关器件可以由至少一个MOS组成。
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量计,至少一个第二电量计;其中,第一电量计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第二电量计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该方法还包括:利用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第一电量计,测量至少一条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量;利用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第二电量计,测量至少一条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量。
实际应用中,该方法还包括:基于至少一条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量,以及至少一条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量,得到供电部件的总电量。
例如,放电时电量计读数为负值,充电时电量计读数为正值,假设第一时刻两电芯的总电量为Q,第二时刻电量计A读数为QA,电量计B读数为QB,则第二时刻两电芯的总电量为Qt=Q+QA+QB。
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理部件,至少一个第二管理部件;其中,第一管理部件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第二管理部件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该方法还包括:利用第一管理部件调整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压;利用第二管理部件调整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压。
这里,第一管理部件和第二管理部件可以为电源管理芯片,例如,Boost升压电路,DC-DC变换器;DC-DC变换器具体有升压型DC/DC转换器、降压型DC/DC转换器以及升降压型DC/DC转换器。例如,供电部件电压为4V经第二管理部件升压后输出电压为5V。
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接口;其中,充电接口,用于通过第一电流路径向供电部件充电。
这里,充电接口可以为移动终端上的USB接口,移动终端通过USB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完成对移动终端内电池的充电操作。
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能输出端,所述电能输出端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所述外部设备至少包括:电能输入端;所述供电部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电能输出端与所述电能输入端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二电流路径和所述电能输入端向所述外部设备供电。
这里,电能输出端与电能输入端连接方式包括: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无线方式中电能输出端可以为充电线圈,电能输入端可以为受电线圈,电子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通过磁场传递电能,实现对外部设备的充电操作。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供电方法,通过将供电路径分成至少两路电流路径,即分为向电子设备内部耗电部件供电的第一电流路径,向外部设备供电的第二电流路径。如此,在利用第二电流路径对外部设备进行大电流供电时,大电流在第二电流路径上产生的压降不会影响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压,从而避免电子设备采用大电流对外供电时产生的压降对电子设备内部系统供电的影响。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智能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第二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供电部件、至少一个第一保护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保护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单元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所述第二保护单元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
所述供电部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流路径向所述电子设备内部的耗电部件供电;
和/或,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电流路径向外部设备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量计和至少一个第二电量计;其中,
所述第一电量计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所述第二电量计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
所述第一电量计,用于测量所述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量;
所述第二电量计,用于测量所述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理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管理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管理部件位于第一电流路径上;所述第二管理部件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
所述第一管理部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压;
所述第二管理部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接口;其中,
所述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一电流路径向所述供电部件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能输出端,所述电能输出端位于第二电流路径上;
所述外部设备至少包括:电能输入端;
所述供电部件,具体用于在所述电能输出端与所述电能输入端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二电流路径和所述电能输入端向所述外部设备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部件由至少两个电芯并联组成。
7.一种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电子设备的供电部件,通过至少一条第一电流路径向所述电子设备内部的至少一个耗电部件供电;和/或,通过至少一条第二电流路径向至少一个外部设备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路径上包含第一保护单元,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所述第二电流路径上包含第二保护单元,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流路径的导通与关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位于所述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第一电量计,测量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量;
利用位于所述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第二电量计,测量所述至少一条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电流路径上的电量,以及所述至少一条第二电流路径上的电量,得到所述供电部件的总电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部件由至少两个电芯并联组成。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11082626.6A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9122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2626.6A CN110912213A (zh)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2626.6A CN110912213A (zh)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2213A true CN110912213A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1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2626.6A Pending CN110912213A (zh)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1221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59558U (zh) * 2014-04-25 2014-10-01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对外充电电路
US20150214770A1 (en) * 2014-01-29 2015-07-30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 supporting hybrid power/battery scheme
CN106340927A (zh) * 2016-10-01 2017-01-18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双端口充电电池及其充电系统
CN206542206U (zh) * 2017-01-23 2017-10-0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保护电路、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07926225U (zh) * 2018-02-27 2018-09-28 重庆创通联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大电流供电系统
CN109378868A (zh) * 2018-09-14 2019-0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14770A1 (en) * 2014-01-29 2015-07-30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 supporting hybrid power/battery scheme
CN203859558U (zh) * 2014-04-25 2014-10-01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对外充电电路
CN106340927A (zh) * 2016-10-01 2017-01-18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双端口充电电池及其充电系统
CN206542206U (zh) * 2017-01-23 2017-10-0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保护电路、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07926225U (zh) * 2018-02-27 2018-09-28 重庆创通联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大电流供电系统
CN109378868A (zh) * 2018-09-14 2019-0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0059B2 (en) Charging circuit for battery-powered device
CN204407954U (zh) 多输入输出快充移动电源
CN105471001A (zh) 一种使用多电芯电池的移动终端及其充放电电路
CN104297689A (zh) 一种显示电池的电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464006A (zh) 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
CN111049222A (zh) 电源装置
CN115296377B (zh) 电子设备
CN102684271B (zh) 一种电子设备、供电控制芯片和供电控制方法
CN110515446A (zh) 一种服务器及其供电及功耗监控电路
CN107579566B (zh) 电池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CN113013956A (zh) 充放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9378868B (zh) 电子设备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2118057B (zh) 具有整合式充放电路的直流不间断电源电路
CN101917042A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和直流升压器集成电路系统
CN204928297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110912213A (zh) 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及存储介质
US20230045028A1 (en) Charging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505698B (zh) 供电方法及供电装置
CN116667473A (zh) 一种控制电路、电路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11266526U (zh) 电源装置
CN202142299U (zh) 一种便携式dvd播放机电源管理ic及dvd播放机
JP2003079058A (ja) 電池パック
CN204258344U (zh) 电池组的充放电设备
CN213125621U (zh) 馈电式电池充电电路及医疗设备
CN212435381U (zh) 一种充电电路及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