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0823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0823A
CN110910823A CN201911199482.7A CN201911199482A CN110910823A CN 110910823 A CN110910823 A CN 110910823A CN 201911199482 A CN201911199482 A CN 201911199482A CN 110910823 A CN110910823 A CN 110910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infrared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94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0823B (zh
Inventor
尧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948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108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10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0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0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0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74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 G09G3/3677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包括阵列排布的红外LED,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红外LED一一对应并且电连接。本发明可以实现可见光和红外光同时进行显示,而且可以根据显示内容在可见光和红外光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显示模组除了需要具有基本的显示用途之外,也被赋予了其它不同的功能,如增加红外光及红外光感测组件实现隐秘显示,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都是仅针对可见光的,不能对可见光和红外光同时进行显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包括阵列排布的红外LED,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红外LED一一对应并且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
可选的,当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液晶分子,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液晶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一扫描线和多条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扫描线和所述第一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开口区和围绕所述开口区的非开口区;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红外LED与所述非开口区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条第二扫描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二扫描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交叉限定出第一发光单元;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单元相重叠。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和存储电容;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由绝缘层隔离的有源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公共电极层,所述有源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和公共电极层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红外LED的一侧;
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栅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源极和漏极;
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内包括第四金属层,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四金属层与所述栅极、源极和漏极均无交叠,所述第四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所述存储电容。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还还包括红外LED第一极和红外LED第二极,所述红外LED第一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所述红外LED第二极与所述公共电极层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基板上还包括第一驱动芯片,所述第三基板上包括第二驱动芯片,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驱动芯片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通过金属走线相连接;
所述第三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驱动所述液晶分子偏转,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通过金属走线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柔性线路板和第二柔性线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绑定在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绑定在所述第三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红外LED同层设置。
可选的,所述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开口,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红外LED位于所述开口内。
可选的,所述触控电极为自容式触控电极或互容式触控电极。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可见光LED,所述红外LED和所述可见光LED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三驱动电路,所述第三驱动电路与可见光LED电连接,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可见光LED与所述非开口区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
可选的,当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时,所述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封装层,所述红外LED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红外LED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红外LED之间夹设有光学胶。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其中,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导通,所述红外LED发光;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不导通,所述红外LED不发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显示面板出光面设置第一基板,第一基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包括阵列排布的红外LED,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与红外LED一一对应并且电连接,可以实现可见光和红外光同时进行显示,而且可以根据显示内容在可见光和红外光之间切换,由于红外LED的存在使得显示面板可以实现隐秘显示的功能。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3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C-C’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第一驱动电路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E-E’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F-F’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G-G’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7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8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图2中显示装置100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1和第一基板2,第一基板2位于显示面板1出光面的一侧,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基板2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包括阵列排布的红外LED 3,第一基板2还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路4,第一驱动电路4与红外LED 3一一对应并且电连接。
图1中还示出了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扫描线、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数据线。图2中的Z方向表明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
图1和图2中为了表明显示面板的结构,未对第一基板进行填充。
图1中的第一驱动电路4仅为示意性说明。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与显示面板1之间通过光学胶的方式粘贴在一起。
通过将设有红外LED 3的第一基板2设置在显示面板1的出光侧,能够同时显示可见光和红外光,由于红外LED 3是通过第一驱动电路4单独控制的,所以可以任意在可见光和红外光之间切换,同时通过第一驱动电路4与红外LED 3一一对应设置,所以能够单独对红外LED 3的开关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红外光显示时,需要通过与红外光相匹配的设备才能够获取红外显示内容,以此实现隐秘显示的功能,与红外光相匹配的设备可以是红外线热成像仪。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1和第一基板2,第一基板2位于显示面板1出光面的一侧,第一基板2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包括阵列排布的红外LED 3,第一基板2还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路4,第一驱动电路4与红外LED一一对应并且电连接,通过将设有红外LED 3的第一基板2设置在显示面板1的出光侧,能够同时显示可见光和红外光,由于红外LED 3是通过第一驱动电路4单独控制的,所以可以在可见光和红外光之间任意切换,同时通过第一驱动电路4与红外LED 3一一对应设置,所以能够单独对红外LED 3的开关进行控制,由于红外LED的存在使得显示面板可以实现隐秘显示的功能。
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
本发明中的显示面板1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为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用于将电信号(数据信息)转变为可视光,显示面板1针对的是可见光,在显示面板1的出光侧设置具有红外LED 3的第一基板2,可同时实现可见光和红外光的显示。
参照图3,图3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3中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图3中的显示面板1)包括第二基板5和第三基板6、以及夹设在第二基板5和第三基板6之间的液晶层7,液晶层包括液晶分子8,可选的,液晶分子可以是普通液晶,也可以是聚合物液晶或者染料液晶,在此不做限定,第二基板5位于液晶层7靠近第一基板2的一侧。
图3中的显示面板1为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图中未示出)之间的电压差控制液晶偏转,实现显示,这里显示面板可以是TN模式或者平面电场模式,在此不做限定,为了实现显示,还需在背离出光面一侧设置背光源,当显示面板被点亮后,针对的是可见光,图3中在液晶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设置红外LED 3,能够同时实现可见光显示和红外光显示。
参照图4和图5,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的表明显示面板的结构,图4为透视图。图4中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一扫描线9和多条第一数据线10,第一扫描线9和第一数据线10交叉限定出像素单元11,像素单元11包括开口区12和围绕开口区的非开口区13;在垂直于第一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红外LED 3与非开口区13至少部分重叠。
图4中将连接像素单元内像素电极的第一扫描线9和第一数据线10、以及连接红外LED 3的第二扫描线14和第二数据线15均示出了,进示意性表明第一扫描线9和第一数据线10、第二扫描线14和第二数据线15的位置关系,实际中在垂直于第一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扫描线9和第二扫描线14可以重叠也可以重叠,第一数据线10和第二数据线15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中未对非开口区13进行填充。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红外LED 3在第一基板2上的正投影面积可能大于非开口区13在第一基板2上的正投影面积,此时红外LED 3与非开口区13为部分重叠。
通过将设有红外LED 3的第一基板2设置在显示面板1的出光侧,能够同时显示可见光和红外光,可以理解的是可见光经过显示面板1后再经过第一基板2后,尤其是经过第一基板2上的红外LED 3时会有光线损失,影响显示的亮度,在垂直于第一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将红外LED 3设置在非开口区13能够减少光线损失,提高显示的亮度。
当然,红外LED3也可设置在于开口区相对应的位置,参照图6,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中在垂直于第一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红外LED3与开口区12至少部分重叠。
继续参照图4和图5,第一基板2包括多条第二扫描线14和多条第二数据线15,第二扫描线14和第二数据线15交叉限定出第一发光单元16;在垂直于第一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一个第一发光单元16与至少一个像素单元11相重叠。
图4和图5中示出了一个第一发光单元16与两个像素单元11相重叠的情况。当然也可以一个第一发光单元16与一个像素单元11相重叠,可以理解的是一个第一发光单元16与一个像素单元11相重叠时,每个像素单元11对应一个第一发光单元,如此能够更好的同时显示可见光和红外光,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第一发光单元16与一个像素单元11相重叠时,在垂直于第一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扫描线9和第二扫描线14重叠,第一数据线10和第二数据线15重叠,第一发光单元16与像素单元11在垂直于第一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正投影也是相重叠的。当然还可以一个第一发光单元16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像素单元相重叠,当一个第一发光单元16与多个像素单元11相重叠时,由于第一发光单元16的数量少,布线也相对容易。
参照图7和图8,图7是图1中C-C’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第一驱动电路图,当然图7和图8仅为一种第一驱动电路的实施例,图7和图8中第一驱动电路4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和存储电容;第一驱动电路4与红外LED 3一一电连接,能够单独对每个红外LED 3进行开关的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电路4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一驱动晶体管,图7和图8中具有两个第一驱动晶体管(T1和T2),即第一驱动电路为2T1C的,2T1C是指具有两个第一驱动晶体管(T1和T2)一个存储电容(Cs),由于红外LED 3为电流器件,电流不可稳定储存,而电压可以用电容暂时储存,所以需要一个驱动晶体管将储存的电压转换为电流,图7中的第一驱动晶体管T1用于控制输出到红外LED 3的电流,第一驱动晶体管T2用于控制存储电容Cs充电,本实施例中的2T1C驱动电路更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晶体管T2为寻址TFT,第一驱动晶体管T1为驱动TFT,由于红外LED是自发光器件,需要电压电流维持才能保持发光,所以需要第一驱动晶体管T1的存在。如果只有第一驱动晶体管T2存在,只是瞬间发光,无法维持发光时间。图7中虚线表示第一驱动晶体管T2的第二漏极D2与第一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栅极G1电连接,可选的通过其他膜层换线的方式进行电连接,并且连接后与存储电容Cs连接,第一驱动晶体管T2导通后存储电容Cs充电。
图7中的第一驱动晶体管为顶栅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底栅结构,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图7仅为示意性说明。
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T1和T2)和一个存储电容Cs,如图8中所示,当然衬底基板81上还具有第二扫描线14、第二数据线15和电源线17,这里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电源线17可以与第二数据线15平行设置,在一个发光单元中,第二数据线15和电源线17位于一个发光单元的两侧,可选的,第二数据线15和电源线也可以位于一个第一发光单元的一侧,即二者可以相互绝缘并且异层设置,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二者的投影相互交叠,这样可以增大开口率。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第一驱动电路4仅为是示意性说明,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图7中在第一基板2和显示面板1之间还具有偏光片,图中未示出。
图7中第一基板包括衬底基板81、以及由绝缘层隔离的有源层86、第一金属层84、第二金属层85和公共电极层87,有源层86、第一金属层84、第二金属层85和公共电极层87沿垂直于衬底基板8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设置在衬底基板81靠近红外LED 3的一侧;
第一驱动晶体管包括位于第一金属层84的栅极以及位于第二金属层85的源极和漏极;位于第一金属层84和第二金属层85之间的绝缘层内包括第四金属层80,在垂直于衬底基板8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四金属层80与栅极、源极和漏极均无交叠,第四金属层80与第一金属层84或与第二金属层85形成存储电容(参照图8)。
本实施例中具有两个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一驱动晶体管T1和第一驱动晶体管T2,第一驱动晶体管T1包括位于第一金属层84的第一栅极G1以及位于第二金属层85的第一源极S1和第一漏极D1,第一驱动晶体管T2包括第一金属层84的第二栅极G2以及位于第二金属层85的第二源极S2和第二漏极D2。图7中的第一源极S1连接电源线17(图7中未示出,可参照图8中电源线17),为第一驱动晶体管T1提供电源。
本发明中的绝缘层可以为Si的氧化物或氮化物的一层或两层堆叠而成,还可以为有机膜层或钝化层,只要能够起到绝缘作用防止源极(或漏极)与栅极之间短路即可。当然在衬底基板81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还设有缓冲层82,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对应每个第一发光单元中的公共电极层87通过金属线连接到一处并统一提供一个公共电压信号,图7中未示出。
继续参照图7,图7中第一基板2还还包括红外LED第一极88和红外LED第二极89,红外LED第一极88与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红外LED第二极89与公共电极层87电连接,可选的,公共电极层87也可以是与红外LED第二极89在同层设置。
可选的,如图7,红外LED第一极88与第一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漏极D1相连接。
如图8所示,电源线17和阴极Com(阴极Com与图7中的红外LED第二极89电连接)保持稳定电位,第一驱动晶体管T2的作用是通过第二扫描线14的控制,将第二数据线15电压送达至D点,D点与第一驱动晶体管T1漏极之间的电压差,会驱动第一驱动晶体管T1工作,电流会通过第一驱动晶体管T1流进红外LED 3,红外LED 3发光。Cs的作用是保持D点电位不变至下一帧画面切换,若无此Cs电容,第一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电压会很容易漂移。
参照图9和图10,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E-E’向的一种剖面图,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一基板2上还包括第一驱动芯片18,第三基板6上包括第二驱动芯片19,第一驱动芯片18和第二驱动芯片19均与控制模块(未示出)电连接,可选的,第一驱动芯片18可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第二驱动芯片19可设置在第三基板6的玻璃基板上。
图9中示出了通过第一驱动晶体管T1驱动红外LED 3的示意图,当然不对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数量做限定。
第一驱动晶体管(T2)与第一驱动芯片18通过金属走线(图中未示出)相连接;第三基板6还包括多个第二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第二驱动电路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第二驱动晶体管与第二驱动芯片19通过金属走线相连接。
在第一基板2和第三基板6上分别设置第一驱动芯片18和第二驱动芯片19,实现对第一驱动电路4和第二驱动电路的分别驱动,从而分别控制红外LED 3的开关和显示面板1上像素单元进行显示。
继续参照图9和图10,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柔性线路板20和第二柔性线路板21,第一柔性线路板20绑定在第一基板2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第二柔性线路板21绑定在第三基板6靠近第二基板2的一侧。
第一驱动芯片18与第一柔性线路板20电连接,第二驱动芯片19与第二柔性线路板20电连接,而控制模块(未示出)通过第一柔性线路板20、第二柔性线路板21上的接口与两个柔性线路板连接,实现控制模块向第一驱动芯片18和第二驱动芯片19发送驱动信号。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的可能方式,还可以为其它连接方式,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图10中仅示出了第一驱动芯片18设置在第一基板2上、第二驱动芯片19设置在第三基板6的情况,还可以将第一驱动芯片18和第二驱动芯片19分别绑定在第一柔性线路板20和第二柔性线路板21上,这里不对第一驱动芯片18和第二驱动芯片19的位置做限定。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控制模块还可以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板(FPGA板),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向第一驱动芯片18和第二驱动芯片19发送驱动信号即可。
参照11和图12,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F-F’向的一种剖面图,图12中第一基板2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22,触控电极22与红外LED 3同层设置。
图11中仅示意性的示出了触控电极22和红外LED3的数量,需要说明的是,触控电极对应多个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图中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当触控电极22与红外LED 3同层设置时,触控电极22上可选的设置一个或多个开口22a,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红外LED3位于开口22a内,以使红外LED 3裸露用于红外光显示。
图11中示出了与触控电极22相连接的触控走线通过过孔的方式与触控电极22相连接,当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触控走线方式与触控电极2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还具有触控功能,采用外挂式触控电极22,将触控电极22与红外LED 3同层设置可以不增加显示装置整体厚度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触控功能。
当然,触控电极22还可以不与红外LED 3不同层设置,可选的触控电极22位于红外LED3远离第一基板2的一侧,在触控电极22与红外LED 3之间设置平坦化层,这里不对触控电极22所在膜层做具体限定。当触控电极22位于红外LED3远离第一基板2的一侧时由于触控电极22距离手指的距离较近,有利于识别出触控位置。
触控电极22可以为自容式触控电极,也可以为互容式触控电极。继续参照图11和图12,图11和图12中的触控电极22为自容式触控电极。
参照图13和图14,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G-G’向的一种剖面图。图13和图14中触控电极22为互容式触控电极,互容式触控电极包括驱动电极TX和感应电极RX,可选的驱动电极TX和感应电极RX同层设置通过架桥的方式连接,如驱动电极TX和感应电极RX同层以及将驱动电极TX电连接的走线同层设置,将感应电极RX电连接的走线异层设置,可以减小触控基板的厚度,集成电路IC向驱动电极TX发送驱动信号执行触控扫描,集成电路IC接收感应电极RX的感测信号变化量、判断触控位置,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4,图14中红外LED 3与驱动电极TX同层设置,同时驱动电极TX上设有开口22a,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红外LED3位于开口22a内,用以裸露出红外LED 3。同理,互容式触控电极也可以不与红外LED3同层设置,可选的互容式触控电极(TX和RX)位于红外LED3远离第一基板2的一侧,在互容式触控电极与红外LED 3之间设置平坦化层,当互容式触控电极位于红外LED3远离第一基板2的一侧时由于互容式触控电极距离手指的距离较近,有利于识别出触控位置。
图13和图14中驱动电极TX和感应电极RX的形状和数量仅为示意性说明,具体形状和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另外驱动电极TX和感应电极RX覆盖多个显示面板对应的像素电极,图中未示出,图中示出的驱动电极TX和感应电极RX对应的第一发光单元的个数也不做限定。
这里对触控电极22不做具体限定,无论是自容式触控电极还是互容式触控电极均能够实现触控功能,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在能够同时实现红外光显示和可见光显示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触控功能。
参照图15,图15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5中第一基板2还包括多个可见光LED 23,红外LED 3和可见光LED 23交替设置,第一基板2还包括多个第三驱动电路24,第三驱动电路24与可见光LED 23电连接,在垂直于第一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可见光LED23与非开口区13至少部分重叠。
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垂直于第一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将红外LED 3和可见光LED 23设置在开口区12对应的位置,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基板2上交替设置红外LED3和可见光LED 23,红外LED可用于进行红外显示,而可见光LED 23在第三驱动电路24驱动下点亮使显示装置的亮度更高,便于人员观察,当然可选的红外LED3和可见光LED 23同层设置,这样在制作时可在同一制程制作,不需要额外增加制程;另一方面,可见光LED23与非开口区13至少部分重叠能够减少光线损失,提高显示的亮度。
当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上全部为红外LED 3,此时能够更好进行红外光显示,提高隐蔽显示的隐蔽效果。
参照图16,图16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16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25,背光模组25位于显示面板1远离第一基板2的一侧,为显示面板1提供背光源。
图16中显示面板12为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需要背光模组25提供背光源,图16中仅示出了直下式的背光模组,当然背光模组还可以为侧入式的背光模组,这里不做具体限定,背光模组25的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显示面板1能够正常显示影像。
参照图17,图17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17中的显示面板为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封装层26,红外LED 3位于第一基板2远离封装层26的一侧,可选的,封装层为刚性封装。
可以理解的是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层27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层27上的驱动电路层28、有机发光层29,封装层26覆盖在有机发光层29上,红外LED 3位于第一基板2远离封装层26的一侧,即红外LED 3位于显示面板1出光面的一侧,能够同时显示可见光和红外光。
参照图18,图18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18中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盖板30,盖板30位于红外LED 3远离第一基板2的一侧,在盖板30与红外LED3之间夹设有光学胶31。
图18中未对盖板30进行图案填充,可以理解的是盖板30用于对第一基板2上红外LED 3进行保护,以免红外LED 3裸露而被破坏,而将盖板30直接与红外LED 3也会存在红外LED 3被破坏的风险,在盖板30与红外LED3之间夹设光学胶31一方面起到将第一基板2与盖板贴合的作用,也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以免盖板30与红外LED 3直接接触而损坏红外LED 3。
继续参照图1,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当显示装置处于第一显示模式时,第一驱动电路4导通,红外LED 3发光;当显示装置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时,第一驱动电路4不导通,红外LED 3不发光,具体显示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如需要隐蔽显示,则可以第一驱动电路4和第二驱动电路同时导通,当不需要进行隐蔽显示时,可以关闭第一驱动电路4,第二驱动电路导通,具体驱动电路的开启和关闭顺序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驱动电路4导通、红外LED 3发光时,显示面板1可以进行显示也可以进行不显示,与显示面板1是否显示不做具体限定,同理当第一驱动电路4不导通,红外LED 3不发光时,显示面板1可以进行显示也可以进行不显示,与显示面板1是否显示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0能够同时显示可见光和红外光,可以在可见光和红外光之间任意切换,在显示时包括两种显示模式,第一显示模式时,第一驱动电路4导通,红外LED 3发光,进行红外显示;当显示装置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时,第一驱动电路4不导通,红外LED 3不发光,红外显示关闭。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显示面板出光面设置第一基板,第一基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包括阵列排布的红外LED,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与红外LED一一对应并且电连接,可以实现可见光和红外光同时进行显示,而且可以根据显示内容在可见光和红外光之间切换,由于红外LED的存在使得显示面板可以实现隐秘显示的功能。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7)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包括阵列排布的红外LED,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红外LED一一对应并且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液晶分子,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液晶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一扫描线和多条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扫描线和所述第一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开口区和围绕所述开口区的非开口区;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红外LED与所述非开口区至少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条第二扫描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二扫描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交叉限定出第一发光单元;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单元相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和存储电容;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由绝缘层隔离的有源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公共电极层,所述有源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和公共电极层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红外LED的一侧;
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栅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源极和漏极;
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内包括第四金属层,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四金属层与所述栅极、源极和漏极均无交叠,所述第四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所述存储电容。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还包括红外LED第一极和红外LED第二极,所述红外LED第一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所述红外LED第二极与所述公共电极层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基板上还包括第一驱动芯片,所述第三基板上包括第二驱动芯片,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驱动芯片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通过金属走线相连接;
所述第三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驱动所述液晶分子偏转,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通过金属走线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柔性线路板和第二柔性线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绑定在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绑定在所述第三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红外LED同层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开口,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红外LED位于所述开口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为自容式触控电极或互容式触控电极。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可见光LED,所述红外LED和所述可见光LED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三驱动电路,所述第三驱动电路与可见光LED电连接,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可见光LED与所述非开口区至少部分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时,所述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封装层,所述红外LED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红外LED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红外LED之间夹设有光学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其中,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导通,所述红外LED发光;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不导通,所述红外LED不发光。
CN201911199482.7A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9108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9482.7A CN110910823B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9482.7A CN110910823B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0823A true CN110910823A (zh) 2020-03-24
CN110910823B CN110910823B (zh) 2021-04-30

Family

ID=69820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9482.7A Active CN110910823B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1082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9284A (zh) * 2020-04-28 2020-07-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设备及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CN112882602A (zh) * 2021-02-09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4032403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9372B1 (en) * 2000-09-08 2002-07-16 Rockwell Collins, Inc. Compact optical wave-guide system for LED backlight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US20040057226A1 (en) * 2001-01-26 2004-03-25 Nicolas Berthou Backlighting device for display screen by night-vision compatible transmission
US6789921B1 (en) * 2003-03-25 2004-09-14 Rockwell Collin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cklighting a dual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1600532U (zh) * 2009-10-24 2010-10-06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块
CN103576380A (zh) * 2012-07-23 2014-02-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632423A (zh) * 2016-03-31 2016-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6019712A (zh) * 2016-07-28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显示装置及显示系统
CN106292075A (zh) * 2016-11-04 2017-01-04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夜视兼容的液晶显示led背光系统
CN106782417A (zh) * 2017-03-03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系统、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17105148A1 (ko) * 2015-12-18 2017-06-22 경기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비가시 표시 장치
CN107919069A (zh) * 2018-01-02 2018-04-17 南京逸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具备可编程红外照明与插管式led显示模组及应用
CN207765088U (zh) * 2018-02-01 2018-08-24 东莞市凯航光电制品有限公司 防窥数码显示屏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9372B1 (en) * 2000-09-08 2002-07-16 Rockwell Collins, Inc. Compact optical wave-guide system for LED backlight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US20040057226A1 (en) * 2001-01-26 2004-03-25 Nicolas Berthou Backlighting device for display screen by night-vision compatible transmission
US6789921B1 (en) * 2003-03-25 2004-09-14 Rockwell Collin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cklighting a dual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1600532U (zh) * 2009-10-24 2010-10-06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块
CN103576380A (zh) * 2012-07-23 2014-02-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7105148A1 (ko) * 2015-12-18 2017-06-22 경기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비가시 표시 장치
CN105632423A (zh) * 2016-03-31 2016-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6019712A (zh) * 2016-07-28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显示装置及显示系统
CN106292075A (zh) * 2016-11-04 2017-01-04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夜视兼容的液晶显示led背光系统
CN106782417A (zh) * 2017-03-03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系统、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7919069A (zh) * 2018-01-02 2018-04-17 南京逸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具备可编程红外照明与插管式led显示模组及应用
CN207765088U (zh) * 2018-02-01 2018-08-24 东莞市凯航光电制品有限公司 防窥数码显示屏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9284A (zh) * 2020-04-28 2020-07-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设备及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CN111399284B (zh) * 2020-04-28 2023-07-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设备及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CN112882602A (zh) * 2021-02-09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4032403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0823B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99049B2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KR102423476B1 (ko) 표시 장치
CN110910823B (zh) 显示装置
US9710084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US10886489B2 (en) Flexible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US1117575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US7994810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TWI595463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觸控顯示面板
CN109767723B (zh) 显示装置
US2023029258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2301409A (zh) 显示装置
KR102297912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50722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140038823A (ko)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053500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2006522A (zh) 可撓性基板及包含其的顯示裝置
US1002679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KR20180062224A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
KR102656932B1 (ko) 투과 광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200129222A (ko) 표시 장치
US10424629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200031279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80108393A1 (en) Multi-panel display apparatus
JP5356747B2 (ja) 集積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KR20190079487A (ko) 패널 내장형 게이트 드라이버를 포함한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