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09069B - 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09069B CN110909069B CN201911096317.9A CN201911096317A CN110909069B CN 110909069 B CN110909069 B CN 110909069B CN 201911096317 A CN201911096317 A CN 201911096317A CN 110909069 B CN110909069 B CN 1109090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hierarchy
- hierarchical
- state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6—Visual data mining; Browsing structured data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06F16/278—Data partitioning, e.g. horizontal or vertical partit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包括: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一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一查询入口;在展示页面的第二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二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二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的第二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二查询入口;其中,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一状态,第二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二状态,第一用户分层与第二用户分层之间具有转化关系。该方式能够将用户分层的两个不同状态同时展示,从而有利于将两个状态下的用户分层情况进行比对查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针对用户提供精准的业务服务,在很多业务领域中都需要针对用户进行分层处理,通过分层处理能够得到多个不同的用户分层,从而便于根据不同用户分层的用户属性特征提供不同的业务服务。在现有的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中,大多通过图片形式展示各个用户分层在起始时间的用户数量以及各个用户分层在结束时间时流转至其他分层的用户数量。
例如,假设共有三个用户分层,则需要划分三块展示区域,每个展示区域分别用于展示对应的一个用户分层。具体地,在第一个展示区域内,展示有A用户分层在起始时间的用户总数量,以及A用户分层在结束时间时流转至B用户分层以及C用户分层的流转用户数;在第二个展示区域内,展示有B用户分层在起始时间的用户总数量,以及B用户分层在结束时间时流转至A用户分层以及C用户分层的流转用户数;在第三个展示区域内,展示有C用户分层在起始时间的用户总数量,以及C用户分层在结束时间时流转至B用户分层以及A用户分层的流转用户数。
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方式至少存在如下缺陷:在上述展示方式中,只能展示各个用户分层在起始时间的用户总数量,而无法展示各个用户分层在结束时间的用户总数量。换言之,上述方式只能针对单一状态(起始状态)下的用户分层情况进行展示,而无法同时展示两个不同的状态下的用户分层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包括:
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一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一查询入口;
在所述展示页面的第二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二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二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的第二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二查询入口;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与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之间具有转化关系。
可选地,所述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之前,进一步包括:
向后台服务器发送携带数据展示参数的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展示参数包括:业务主体标识、第一状态标识和/或第二状态标识;
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数据展示参数相匹配的用户分层数据。
可选地,所述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包括:从所述用户分层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状态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数据记录,根据提取出的第一数据记录确定各个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量,在各个第一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量;
所述在所述展示页面的第二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二分层节点包括:从所述用户分层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二状态标识相对应的第二数据记录,根据提取出的第二数据记录确定各个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在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层节点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分层节点的数量相同,且各个第一分层节点与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一一对应;
则所述在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进一步包括:
分别针对各个第二分层节点,确定与该第二分层节点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确定该第二分层节点的第二用户数量与该第二分层节点所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的第一用户数量之间的比较结果,并在该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所述比较结果。
可选地,所述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之后,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通过所述第一查询入口触发的第一查询请求,获取并展示与所述第一查询请求相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关联存储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其中,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用于展示所述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
则所述获取并展示与所述第一查询请求相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关联存储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包括:
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展示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进一步包含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与所述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之间的流量转化通道,以及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的数值;
其中,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包含的流量转化通道的宽度根据对应的分层转化数据的数值确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为初始态用户分层;所述第二状态为终止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为终止态用户分层;
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包括:
确定与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具有去向类转化关系的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以及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
可选地,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针对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计算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中流转至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与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的初始用户总量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状态为终止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为终止态用户分层;所述第二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为初始态用户分层;
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包括:
确定与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具有来源类转化关系的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
可选地,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针对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计算该初始态用户分层中流转至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与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的终止用户总量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装置,包括:
第一区域展示模块,适于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一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一查询入口;
第二区域展示模块,适于在所述展示页面的第二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二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二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的第二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二查询入口;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与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之间具有转化关系。
可选地,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适于向后台服务器发送携带数据展示参数的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展示参数包括:业务主体标识、第一状态标识和/或第二状态标识;
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数据展示参数相匹配的用户分层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展示模块具体适于:从所述用户分层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状态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数据记录,根据提取出的第一数据记录确定各个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量,在各个第一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量;
所述第二区域展示模块具体适于:从所述用户分层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二状态标识相对应的第二数据记录,根据提取出的第二数据记录确定各个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在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层节点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分层节点的数量相同,且各个第一分层节点与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一一对应;
则所述第二区域展示模块进一步适于:
分别针对各个第二分层节点,确定与该第二分层节点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确定该第二分层节点的第二用户数量与该第二分层节点所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的第一用户数量之间的比较结果,并在该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所述比较结果。
可选地,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查询模块,适于响应于通过所述第一查询入口触发的第一查询请求,获取并展示与所述第一查询请求相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关联存储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其中,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用于展示所述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
则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
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展示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包含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与所述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之间的流量转化通道,以及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的数值;
其中,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包含的流量转化通道的宽度根据对应的分层转化数据的数值确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为初始态用户分层;所述第二状态为终止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为终止态用户分层;
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确定与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具有去向类转化关系的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以及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
可选地,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
针对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计算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中流转至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与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的初始用户总量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状态为终止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为终止态用户分层;所述第二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为初始态用户分层;
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确定与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具有来源类转化关系的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
可选地,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
针对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计算该初始态用户分层中流转至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与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的终止用户总量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对应的操作。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对应的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中,将展示页面划分为第一状态区域以及第二状态区域,其中,第一状态区域用于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且各个第一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一查询入口;第二状态区域用于展示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二分层节点,且各个第二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的第二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二查询入口。由此可见,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将用户分层的两个不同状态同时展示,从而有利于将两个状态下的用户分层情况进行比对查询;并且,各个分层节点进一步包含用于查询分层细化数据的查询入口,从而便于用户针对各个分层节点进行细化查询。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展示页面的一种示意图;
图6示出了与去向类转化数据相对应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与来源类转化数据相对应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0: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一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一查询入口。
其中,第一状态区域用于展示与第一状态相对应的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第一状态可以为起始时间所对应的起始状态,也可以为预设业务发布之前的状态。另外,第一状态下的各个第一用户分层包括多个分别对应于不同层次的用户分层。具体分层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用户行为、用户类型等因素进行划分,本发明对分层的具体划分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在一种划分方式中,按照用户触发的用户交互行为的频次将第一用户分层划分为活跃用户分层、衰退用户分层、以及潜在用户分层等等。又如,在另一种划分方式中,按照用户触发的用户交互行为的类型将第一用户分层划分为美食用户分层、科技用户分层、以及家居用户分层等等。
具体地,每个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一个第一分层节点。该第一分层节点用于表示与该第一用户分层相关的信息,例如,包括第一用户分层的名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的用户数量等。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一分层节点进一步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一查询入口。相应地,通过该第一查询入口能够查询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从而便于了解该第一用户分层的具体情况。其中,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包括多种内容,例如,既可以是第一用户分层在各个时间段对应的用户数量,也可以是第一用户分层向其他用户分层进行转化的数据内容。总之,凡是能够对第一用户分层的具体用户情况进行描述的数据均可作为第一分层细化数据。
步骤S120:在展示页面的第二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二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二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的第二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二查询入口;其中,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一状态,第二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与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之间具有转化关系。
其中,第二状态区域用于展示与第二状态相对应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第二状态可以为终止时间所对应的终止状态,也可以为预设业务发布之后的状态。另外,第二状态下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包括多个分别对应于不同层次的用户分层。具体分层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用户行为、用户类型等因素进行划分,本发明对分层的具体划分方式不做限定。其中,第二用户分层的划分方式通常与第一用户分层的划分方式相同,相应地,第二用户分层的数量与第一用户分层的数量相等,且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一一对应。
具体地,每个第二用户分层对应于一个第二分层节点。该第二分层节点用于表示与该第二用户分层相关的信息,例如,包括第二用户分层的名称、第二用户分层对应的用户数量等。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二分层节点进一步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的第二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二查询入口。相应地,通过该第二查询入口能够查询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的第二分层细化数据,从而便于了解该第二用户分层的具体情况。其中,第二用户分层的第二分层细化数据主要包括:该第二用户分层向其他用户分层进行转化的数据内容。
其中,由于第一用户分层与第二用户分层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状态,而各个分层的用户能够随时间或条件的改变而相互转化,因此,第一用户分层与第二用户分层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其中,转化的含义是指:第一用户分层的用户流转至第二用户分层。相应地,从第一用户分层的角度而言,该转化主要是指:从起始状态至终止状态期间,该第一用户分层中的部分用户流转至其他类型的第二用户分层,该类转化也叫去向类转化;从第二用户分层的角度而言,该转化主要是指:从起始状态至终止状态期间,该第二用户分层中新增的由其他类型的第一用户分层流转过来的用户,该类转化也叫来源类转化。
由此可见,通过本发明中的方式,不仅能够从第一用户分层的角度查询起始状态下的第一用户分层中有多少用户在终止状态下流转到了其他类型的第二用户分层,而且还能够从第二用户分层的角度查询第二用户分层中从起始状态至终止状态期间新增的用户分别来自于哪些类型的第一用户分层。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可以互换,例如,也可以设置第一状态为终止状态,第二状态为起始状态,相应地,第一用户分层以及第二用户分层的含义也相应改变。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将用户分层的两个不同状态同时展示,从而有利于将两个状态下的用户分层情况进行比对查询;并且,各个分层节点进一步包含用于查询分层细化数据的查询入口,从而便于用户针对各个分层节点进行细化查询,进而展示各个用户分层在不同阶段的转化情况。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分层主要根据由用户行为确定的用户生命周期进行划分。例如,按照用户触发的用户交互行为的频次将全部用户划分为潜在用户、初始用户、活跃用户、衰退用户、沉默用户五个层次。其中,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用户交互行为包括针对全网范围内的各个业务端触发的用户交互行为;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用户交互行为限于针对预设业务端(也叫业务主体)触发的用户交互行为。在本实施例中,以后一种实现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业务端能够为用户提供各类实体或非实体的业务服务,例如可以为门店端。相应地,潜在用户是指:通过对用户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出的尚未针对该预设业务端触发用户交互行为,但根据用户历史数据判断未来时段内可能会针对该预设业务端触发用户交互行为的用户。例如,根据用户历史数据确定的已经针对与该预设业务端的相似业务端触发过用户交互行为的用户将被确定为该预设业务端的潜在用户。初始用户是指:通过对用户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出的在预设时段内针对该预设业务端首次触发用户交互行为的用户。活跃用户是指:触发用户交互行为的频次高于预设阈值的用户。衰退用户是指:根据用户历史数据确定的未来时段内将不再触发用户交互行为的用户。沉默用户是指:当前时段内已经不再触发用户交互行为的用户。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用户分层主要是根据用户交互行为的触发频次进行划分,由于用户交互行为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阶段可能属于不同的用户分层,本发明实施例正是为了更好的展示各个用户在不同阶段下所属的用户分层情况。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0:向后台服务器发送携带数据展示参数的数据获取请求,接收后台服务器返回的与数据展示参数相匹配的用户分层数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到用户针对前端页面触发的数据分层展示指令时,根据该数据分层展示指令生成携带数据展示参数的数据获取请求,并向后台服务器发送该数据获取请求,以获取对应的用户分层数据。其中,数据展示参数包括:业务主体标识、第一状态标识和/或第二状态标识。具体地,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方式能够分别针对不同的业务端提供用户分层查询,而各个业务端所对应的用户分层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业务主体标识区分不同的业务端,以实现有针对性地展示特定业务端的用户分层数据的目的。当然,也可以省略业务主体标识,从而默认展示全网范围内对应于全部业务端的用户分层数据。另外,第一状态标识可以为起始时间点等各类标识,用于描述第一状态的具体内涵。相应地,第二状态标识为终止时间点等各类标识,用于描述第二状态的具体内涵。其中,数据展示参数可以同时包含第一状态标识以及第二状态标识,也可以仅包含第一状态标识或第二状态标识,从而根据默认的时段范围确定另一个状态标识,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实施时,后台服务器根据数据展示参数从数据库中查询匹配的用户分层数据。其中,数据库中包含用户分层数据表,该数据表用于存储与各个业务端相对应的不同时间点的用户分层数据,相应地,该数据表中包含以下字段中的至少一个:业务端字段、时间字段、分层标识字段、分层人数字段、分层用户的用户标识字段。由此可见,通过用户分层数据表能够存储不同时间点的用户分层情况。相应地,后台服务器根据数据展示参数能够快速地从用户分层数据表中提取匹配的用户分层数据,以便提供给前端客户端进行展示。相应地,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前端客户端等各类网络设备。
步骤S210: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状态为起始状态,与起始时间相对应。其中,每个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一个第一分层节点,该第一分层节点用于展示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的用户情况。例如,图5示出了展示页面的一种示意图。如图5所示,展示页面的左侧区域为第一状态区域,其中,共展示有5个第一用户分层,分别为潜在用户分层、初始用户分层、活跃用户分层、衰退用户分层、以及沉默用户分层。每个用户分层对应于一个分层节点,该分层节点中展示了该用户分层的名称以及起始人数等信息。
另外,各个第一分层节点进一步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一查询入口。例如,以潜在用户分层所对应的分层节点为例,通过点击该分层节点所对应的第一查询入口能够查询潜在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其中,第一查询入口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既可以为可见的形式也可以为不可见的形式。其中,查询按钮、查询链接等属于可见的形式,用户能够在展示页面中查看对应的查询按钮进而点击。另外,热区形式为不可见的形式,在本实施例中,查询入口为不可见的热区形式,相应地,当用户点击第一分层节点所属的热区范围时,将触发第一查询请求。
具体实施时,根据获取到的用户分层数据,确定各个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量,在各个第一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量。例如,潜在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用户数量为3456。具体地,从用户分层数据中提取与第一状态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数据记录,根据提取出的第一数据记录确定各个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量。该步骤主要是根据第一状态标识进一步提取与第一状态相匹配的用户数据。
步骤S220:在展示页面的第二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二分层节点。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状态为终止状态,与终止时间相对应。其中,每个第二用户分层对应于一个第二分层节点,该第二分层节点用于展示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的用户情况。如图5所示,展示页面的右侧区域为第二状态区域,其中,共展示有5个第二用户分层,分别为潜在用户分层、初始用户分层、活跃用户分层、衰退用户分层、以及沉默用户分层。每个用户分层对应于一个分层节点,该分层节点中展示了该用户分层的名称以及结束人数等信息。由此可见,第一分层节点的数量与第二分层节点的数量相同,且各个第一分层节点与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一一对应。另外,各个第二分层节点进一步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的第二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二查询入口。其中,第二查询入口的形式与第一查询入口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根据获取到的用户分层数据,确定各个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在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具体地,从用户分层数据中提取与第二状态标识相对应的第二数据记录,根据提取出的第二数据记录确定各个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该步骤主要是根据第二状态标识进一步提取与第二状态相匹配的用户数据。另外,为了便于比较,分别针对各个第二分层节点,确定与该第二分层节点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确定该第二分层节点的第二用户数量与该第二分层节点所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的第一用户数量之间的比较结果,并在该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该比较结果。例如,对于潜在用户分层这一第二分层节点而言,其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也为潜在用户分层,通过比较名为“潜在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节点的第一用户数量与名为“潜在用户分层”的第二分层节点的第二用户数量,能够确定潜在用户分层的用户数量在终止阶段相对于起始阶段的增加量或减少量。例如,图5中示出了各个第二分层节点相对于第一分层节点的人数增加比例。当然,图5中的数据仅为示意性的,实际情况中,各个第一分层节点的用户总量与各个第二分层节点的用户总量通常相等。
步骤S230:响应于通过第一查询入口触发的第一查询请求,获取并展示与第一查询请求相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关联存储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其中,第一分层细化图层用于展示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
其中,第一分层细化图层可以在接收到第一查询请求后实时生成;或者,为了提高展示效率,也可以预先针对各个分层节点预先设置并存储对应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从而直接获取预先存储的图层进行加载,从而提高展示速度,降低等待时延。另外,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用于展示该用户分层的具体情况,因此,凡是与第一用户分层相关联的数据内容均可作为第一分层细化数据。例如,该第一分层细化数据包括:与起始时段至终止时段之间的多个时间节点相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的用户数量,通过该方式,能够展示第一用户分层随时间而动态变化的用户数量,具体可通过折线图、柱形图等多种方式展现该第一分层细化数据。又如,该第一分层细化数据包括: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通过该方式,能够展示用户分层在不同阶段的相互转化情况。其中,分层转化数据主要是指:在起始时段至终止时段之间,第一用户分层与第二用户分层之间相互转化的用户数据,该转化包括去向类转化以及来源类转化两大类。本实施例主要以后一种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时,用户能够针对任一第一查询入口触发第一查询请求。相应地,获取到该第一查询请求之后,首先,根据该第一查询请求中包含的分层节点标识(也叫查询入口标识),确定与该第一用户分层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以及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与该第一用户分层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包括: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去向类用户分层,以及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来源类用户分层。相应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包括:去向类转化数据以及来源类转化数据。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用户分层以及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状态可以互换,因此,本实施例仅针对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查询入口进行说明,实际上,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查询入口的查询方式与之类似。然后,根据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展示第一分层细化图层。
其中,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包含第一用户分层与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之间的流量转化通道,以及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该流量转化通道用于表示第一用户分层与第二用户分层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且,为了更加直观,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包含的流量转化通道的宽度根据对应的分层转化数据的数值确定。例如,假设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具有转化关系的第二用户分层的数量为三个,则分别计算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进而根据各个分层转化数据的数值大小设置各个流量转化通道的宽度。另外,流量转化通道的颜色也可以根据用户分层的种类设定,相应地,每种用户分层固定对应于一种颜色,以便于查看。另外,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进一步包含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的具体数值,该具体数值表示第一用户分层分别向各种类型的第二用户分层转化的用户数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分层细化数据既可以由前端客户端根据步骤S200中接收到的用户分层数据进行计算确定,也可以由前端客户端向后台服务器发送包含第一查询参数的查询请求,并根据后台服务器返回的与查询请求相对应的查询结果确定。其中,第一查询参数包括:第一用户分层的分层标识(具体包括分层名称以及状态标识)。可选的,为了提升响应速度,由后台服务器预先生成对应于各个用户分层的分层细化数据以及分层细化图层。并且,在步骤S200中,当后台服务器返回与数据展示参数相匹配的用户分层数据之后,进一步将各个用户分层所对应的分层细化数据以及分层细化图层传输给前端客户端,以供前端客户端缓存至本地,进而在接收到第一查询请求后直接调取本地缓存的分层细化图层进行展示。
由于第一用户分层与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用户状态可以互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分别以如下两个示例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一、
在该示例中,第一状态为初始状态,第一用户分层为初始态用户分层;第二状态为终止状态,第二用户分层为终止态用户分层。相应地,在确定与第一用户分层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以及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时,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确定与初始态用户分层具有去向类转化关系的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以及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相应地,根据上述数据展示第一分层细化图层。
图6示出了与去向类转化数据相对应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的示意图。其中,在图5的基础上,点击图5左侧区域的各个用户分层所对应的分层节点,能够展示与该分层节点相对应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从而查询对应的用户分层从起始时间至终止时间之间流转至其他分层的人数与对比。例如,当用户点击图5左侧区域的“活跃用户”时,将展示如图6所示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具体可通过图层叠加的方式,在图5所示的图片上叠加显示图6;或者,也可以通过图层刷新的方式将图5刷新为图6,从而实现图5至图6的转换。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编写代码的方式,将图5中的各个分层节点所对应的控件功能设置为:当接收到点击指令时,获取并展示与该分层节点相关联存储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相应地,预先针对各个分层节点(包括第一分层节点以及第二分层节点)配置相关联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从而快速调取相应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进行展示。其中,由于各个第一分层细化图层的布局样式与图5相同,例如,各个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包含的各个分层节点的位置与图5完全相同,因此,能够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完全图层切换,从而便于用户以图5为基础触发各类细化查询。
如图6所示,当接收到针对名为“活跃用户”的初始态用户分层触发的第一查询请求时,将展示与该名为“活跃用户”的初始态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具体地,该图层中的内容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首先,确定与名为“活跃用户”的初始态用户分层具有去向类转化关系的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其中,与“活跃用户”具有去向类转化关系的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包括:活跃用户、衰退用户、以及沉默用户。换言之,与“活跃用户”具有去向类转化关系的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通常不包括:潜在用户以及初始用户,该转化关系是由用户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在图6中,各种类型的用户分层分别通过不同的颜色表示,并且,在分层节点与流量转化通道之间进一步设置有柱形显示区域,该柱形显示区域用于通过对应于各个用户分层的颜色表示相应的用户分层。其中,柱形显示区域包括多个颜色区域,每个颜色区域分别对应于一个用户分层,并且,该颜色区域的区域长度取决于对应的用户分层的用户数量。相应地,各条流量转化通道指向柱形显示区域中与相应的用户分层相对应的颜色区域,通过柱形显示区域中的颜色区域能够直观展示各种类型的用户分层的用户数量。
然后,确定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具体地,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针对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计算该初始态用户分层中流转至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根据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与该初始态用户分层的初始用户总量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例如,在图6中,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的终止态用户分层共有三个,以其中名为“衰退用户”的终止态用户分层为例,首先,针对该名为“衰退用户”的终止态用户分层,计算从起始时段至终止时段之间,名为“活跃用户”的初始态用户分层流转至该名为“衰退用户”的终止态用户分层的用户数量,该用户数量即为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然后,计算该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与名为“活跃用户”的初始态用户分层在起始时段所对应的用户数量之间的比值,该比值即为名为“活跃用户”的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名为“衰退用户”的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该去向类转化数据即为图6中的环比流转率。针对其他类型的终止态用户分层的计算方式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二、
在该示例中,第一状态为终止状态,第一用户分层为终止态用户分层;第二状态为初始状态,第二用户分层为初始态用户分层。相应地,在确定与第一用户分层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以及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时,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确定与终止态用户分层具有来源类转化关系的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以及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相应地,根据上述数据展示第一分层细化图层。
图7示出了与来源类转化数据相对应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接收到针对名为“衰退用户”的终止态用户分层触发的第一查询请求时,将展示与该名为“衰退用户”的终止态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具体地,该图层中的内容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首先,确定与终止态用户分层具有来源类转化关系的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其中,与名为“衰退用户”的终止态用户分层具有来源类转化关系的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包括:潜在用户、初始用户、活跃用户、衰退用户、以及沉默用户。在图7中,各种类型的用户分层分别通过不同的颜色表示,并且,在分层节点与流量转化通道之间进一步设置有柱形显示区域,该柱形显示区域用于通过对应于各个用户分层的颜色表示相应的用户分层。其中,柱形显示区域包括多个颜色区域,每个颜色区域分别对应于一个用户分层,并且,该颜色区域的区域长度取决于对应的用户分层的用户数量。相应地,各条流量转化通道指向柱形显示区域中与相应的用户分层相对应的颜色区域,通过柱形显示区域中的颜色区域能够直观展示各种类型的用户分层的用户数量。
然后,确定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具体地,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针对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计算该初始态用户分层中流转至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根据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与终止态用户分层的终止用户总量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例如,在图7中,名为“衰退用户”的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的初始态用户分层共有五个,以其中名为“潜在用户”的初始态用户分层为例,首先,针对该名为“潜在用户”的初始态用户分层,计算从起始时段至终止时段之间,名为“潜在用户”的初始态用户分层流转至该名为“衰退用户”的终止态用户分层的用户数量,该用户数量即为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然后,计算该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与名为“衰退用户”的终止态用户分层在终止时段所对应的用户数量之间的比值,该比值即为名为“衰退用户”的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名为“潜在用户”的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该来源类转化数据即为图7中的来源占比。针对其他类型的终止态用户分层的计算方式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可知,通过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方式展示用户分层数据,至少具备如下技术效果:
首先,在上述方式中,各个用户分层在展示页面中仅出现一次,从而便于查看。例如,在图5中,不同状态下的各个用户分层分别显示在不同的状态区域内,且展示页面中不包含名称和阶段都相同的用户分层。但是,在现有技术描述的方式中,各个展示区域内都包含相同名称和阶段的用户分层,例如,第一个展示区域内包含A用户分层在结束时间时流转至B用户分层以及C用户分层的流转用户数,第二个展示区域内包含B用户分层在结束时间时流转至A用户分层以及C用户分层的流转用户数,其中的C用户分层以及其他分层均在不同的展示区域内多次出现,因而不便于用户理解。相较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展示方式更加明晰。
其次,在上述方式中,不仅能够在展示页面中查看起始状态的用户分层情况,还能够在展示页面中查看终止状态的用户分层情况。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则显然只能查看起始状态的用户分层情况,而无法查看终止状态的用户分层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方式便于用户同时查看两个不同阶段的用户分层情况,从而便于比较。
最后,在上述方式中,不仅能够针对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查看从起始时间到终止时间的用户去向,还能够针对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查看从起始时间到终止时间的用户来源。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则显然无法查看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用户来源。
综上可知,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针对各个用户分层设置查询入口,从而通过该查询入口查询对应分层的细化数据,该方式将传统的静态图片转变为可交互、且能够动态切换的图片,从而能够为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提供便利,尤其适用于针对不同阶段的用户分层数据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进行细化展示。
实施例三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第一区域展示模块31,适于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一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一查询入口;
第二区域展示模块32,适于在所述展示页面的第二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二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二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的第二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二查询入口;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与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之间具有转化关系。
可选的,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适于向后台服务器发送携带数据展示参数的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展示参数包括:业务主体标识、第一状态标识和/或第二状态标识;
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数据展示参数相匹配的用户分层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区域展示模块具体适于:从所述用户分层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状态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数据记录,根据提取出的第一数据记录确定各个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量,在各个第一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量;
所述第二区域展示模块具体适于:从所述用户分层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二状态标识相对应的第二数据记录,根据提取出的第二数据记录确定各个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在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可选的,所述第一分层节点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分层节点的数量相同,且各个第一分层节点与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一一对应;
则所述第二区域展示模块进一步适于:
分别针对各个第二分层节点,确定与该第二分层节点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确定该第二分层节点的第二用户数量与该第二分层节点所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的第一用户数量之间的比较结果,并在该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所述比较结果。
可选的,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查询模块,适于响应于通过所述第一查询入口触发的第一查询请求,获取并展示与所述第一查询请求相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关联存储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其中,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用于展示所述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
则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
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展示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包含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与所述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之间的流量转化通道,以及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的数值;
其中,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包含的流量转化通道的宽度根据对应的分层转化数据的数值确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为初始态用户分层;所述第二状态为终止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为终止态用户分层;
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确定与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具有去向类转化关系的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以及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
可选的,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
针对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计算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中流转至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与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的初始用户总量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状态为终止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为终止态用户分层;所述第二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为初始态用户分层;
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确定与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具有来源类转化关系的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
可选的,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
针对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计算该初始态用户分层中流转至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与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的终止用户总量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将用户分层的两个不同状态同时展示,从而有利于将两个状态下的用户分层情况进行比对查询;并且,各个分层节点进一步包含用于查询分层细化数据的查询入口,从而便于用户针对各个分层节点进行细化查询。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可执行指令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各个操作。
实施例五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不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4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406、存储器(memory)404、以及通信总线408。
其中:
处理器402、通信接口406、以及存储器404通过通信总线408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406,用于与其它设备比如客户端或其它服务器等的网元通信。
处理器402,用于执行程序410,具体可以执行上述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410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402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电子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404,用于存放程序410。存储器404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510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502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各个操作。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语音输入信息的抽奖系统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24)
1.一种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包括:
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一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一查询入口;
在所述展示页面的第二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二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二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的第二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二查询入口;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与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之间具有转化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之前,进一步包括:
向后台服务器发送携带数据展示参数的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展示参数包括:业务主体标识、第一状态标识和/或第二状态标识;
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数据展示参数相匹配的用户分层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包括:从所述用户分层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状态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数据记录,根据提取出的第一数据记录确定各个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量,在各个第一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量;
所述在所述展示页面的第二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二分层节点包括:从所述用户分层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二状态标识相对应的第二数据记录,根据提取出的第二数据记录确定各个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在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分层节点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分层节点的数量相同,且各个第一分层节点与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一一对应;
则所述在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进一步包括:
分别针对各个第二分层节点,确定与该第二分层节点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确定该第二分层节点的第二用户数量与该第二分层节点所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的第一用户数量之间的比较结果,并在该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所述比较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之后,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通过所述第一查询入口触发的第一查询请求,获取并展示与所述第一查询请求相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关联存储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其中,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用于展示所述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
则所述获取并展示与所述第一查询请求相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关联存储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包括:
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展示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进一步包含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与所述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之间的流量转化通道,以及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的数值;
其中,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包含的流量转化通道的宽度根据对应的分层转化数据的数值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为初始态用户分层;所述第二状态为终止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为终止态用户分层;
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包括:
确定与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具有去向类转化关系的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以及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针对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计算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中流转至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与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的初始用户总量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终止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为终止态用户分层;所述第二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为初始态用户分层;
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包括:
确定与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具有来源类转化关系的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针对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计算该初始态用户分层中流转至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与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的终止用户总量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
12.一种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装置,包括:
第一区域展示模块,适于在展示页面的第一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一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一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一查询入口;
第二区域展示模块,适于在所述展示页面的第二状态区域展示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相对应的第二分层节点;其中,各个第二分层节点包含用于查询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的第二分层细化数据的第二查询入口;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对应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与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之间具有转化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适于向后台服务器发送携带数据展示参数的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展示参数包括:业务主体标识、第一状态标识和/或第二状态标识;
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数据展示参数相匹配的用户分层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展示模块具体适于:从所述用户分层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状态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数据记录,根据提取出的第一数据记录确定各个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量,在各个第一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量;
所述第二区域展示模块具体适于:从所述用户分层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二状态标识相对应的第二数据记录,根据提取出的第二数据记录确定各个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在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对应的第二用户分层所对应的第二用户数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分层节点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分层节点的数量相同,且各个第一分层节点与各个第二分层节点一一对应;
则所述第二区域展示模块进一步适于:
分别针对各个第二分层节点,确定与该第二分层节点相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确定该第二分层节点的第二用户数量与该第二分层节点所对应的第一分层节点的第一用户数量之间的比较结果,并在该第二分层节点中展示所述比较结果。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查询模块,适于响应于通过所述第一查询入口触发的第一查询请求,获取并展示与所述第一查询请求相对应的第一用户分层关联存储的第一分层细化图层;其中,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用于展示所述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用户分层的第一分层细化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
则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
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展示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包含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与所述具有转化关系的各个第二用户分层之间的流量转化通道,以及所述第一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第二用户分层的分层转化数据的数值;
其中,所述第一分层细化图层中包含的流量转化通道的宽度根据对应的分层转化数据的数值确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为初始态用户分层;所述第二状态为终止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为终止态用户分层;
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确定与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具有去向类转化关系的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以及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
针对各个终止态用户分层,计算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中流转至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去向类流转用户数量与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的初始用户总量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初始态用户分层对应于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去向类转化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终止状态,所述第一用户分层为终止态用户分层;所述第二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二用户分层为初始态用户分层;
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确定与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具有来源类转化关系的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以及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查询模块具体适于:
针对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计算该初始态用户分层中流转至该终止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来源类流转用户数量与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的终止用户总量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终止态用户分层对应于各个初始态用户分层的来源类转化数据。
2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对应的操作。
2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对应的操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96317.9A CN110909069B (zh) | 2019-11-11 | 2019-11-11 | 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96317.9A CN110909069B (zh) | 2019-11-11 | 2019-11-11 | 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09069A CN110909069A (zh) | 2020-03-24 |
CN110909069B true CN110909069B (zh) | 2022-03-01 |
Family
ID=69817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96317.9A Active CN110909069B (zh) | 2019-11-11 | 2019-11-11 | 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09069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01582B2 (en) * | 2008-11-11 | 2015-12-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
US20120029939A1 (en) * | 2010-07-30 | 2012-02-0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group and present clinical records |
CN102346899A (zh) * | 2011-10-08 | 2012-02-08 | 亿赞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广告点击率预测方法和装置 |
US20160202903A1 (en) * | 2015-01-12 | 2016-07-14 | Howard Gutowitz |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for Graph Navigation |
JP6251860B2 (ja) * | 2015-02-19 | 2017-12-27 | 野田 正嗣 | 情報管理装置並びにファイル管理方法 |
CN106817271B (zh) * | 2015-11-30 | 2020-05-2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流量图谱的形成方法和装置 |
CN106021314B (zh) * | 2016-05-05 | 2021-05-2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多媒体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
CN106997574A (zh) * | 2017-02-15 | 2017-08-01 | 王梅 |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健康数据互动方法和系统 |
CN109491730A (zh) * | 2017-09-08 | 2019-03-1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228171A (zh) * | 2017-12-29 | 2018-06-29 | 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项目树查询和显示方法 |
CN108536826A (zh) * | 2018-04-10 | 2018-09-14 | 口口相传(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 |
CN108777701B (zh) * | 2018-04-24 | 2022-01-25 | 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信息受众的方法及装置 |
-
2019
- 2019-11-11 CN CN201911096317.9A patent/CN11090906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09069A (zh) | 2020-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73290B (zh) | 一种页面服务的a/b测试方法和装置 | |
US8635203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query patterns to disambiguate query intent | |
CN106919635A (zh) | 一种群聊天记录查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3729362B (zh) | 导航内容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US20080034329A1 (en) | System to present additional item information | |
US20050289158A1 (en) | Identifier attributes for product data stored in an electronic database | |
US7657512B2 (en) | Source-context aware object-based navigation | |
US20050289154A1 (en) | Customiz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that use an electronic database with stored product data | |
CN111708537A (zh) | 基于组件模板的页面渲染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US8473508B2 (en) | Dynamic rule creation and caching | |
CN110347946B (zh) | 一种页面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532035B2 (en) | Attribution rule controls with page content preview | |
WO2011014978A1 (en) | Generating search query suggestions | |
CN108512822B (zh) | 一种数据处理事件的风险识别方法和装置 | |
CN115438087B (zh) | 基于缓存库的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 |
CN111523043B (zh) | 资源信息展示、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1274516A (zh) | 页面展示方法、页面配置方法和装置 | |
CN111444447A (zh) | 内容推荐页面的展现方法及装置 | |
CN109885729B (zh) | 一种显示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889073A (zh) | 页面请求的响应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0909069B (zh) | 用户分层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 |
CN110909267B (zh) | 实体对象端的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015714A (zh) | 基于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10706070A (zh) | 多人点单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 |
US20160232470A1 (en) | Automated Generation of Process Flow Char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