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0834A - 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及其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及其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0834A
CN110890834A CN201911157534.4A CN201911157534A CN110890834A CN 110890834 A CN110890834 A CN 110890834A CN 201911157534 A CN201911157534 A CN 201911157534A CN 110890834 A CN110890834 A CN 110890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resistor
unit
current sensor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75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90834B (zh
Inventor
吴磊
周玉柱
彭凯
唐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Kewei Power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Kewei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Kewei Powe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Kewei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575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908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90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0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90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0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7/219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 H02M1/0058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by employing soft switching techniques, i.e. commutation of transistors when applied voltage is zero or when current flow is zero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及其调节方法,调节电路包括整流模块、斩波模块、整流控制器以及斩波控制器,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第一软启单元、隔离单元、逆变单元以及AC/DC变换单元,所述斩波模块包括DC‑Link单元、DC/DC变换单元、滤波单元以及第二软启单元,所述第一软启单元、隔离单元、逆变单元、AC/DC变换单元、DC‑Link单元、DC/DC变换单元、滤波单元以及第二软启单元顺次连接,所述整流控制器与所述AC/DC变换单元连接,所述斩波控制器与所述DC/DC变换单元连接,所述整流控制器与斩波控制器通讯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降低两级电源输出电压与母线电压之间的差值,降低功率管开关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及其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级架构设计直流电源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及其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源与电子负载提出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功率大,电压范围宽是行业发展的特点。而直流电源的应用领域广泛,比如新能源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充电桩、燃料电池发电控制器、医疗器械仪器等。
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负载测试需求,直流电源输出电压范围需做的足够宽,涵盖市面上大部分负载电压范围。这在行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仅为直流负载的测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还为企业的产品先进性提供了保证。
宽电压范围的直流电源固然是具备更强的测试能力,但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电压范围跨度越大,设计难度也就越大。对于器件选型的要求也就越高。特别是作为电源能量转换的核心单元,IGBT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市场上IGBT模块主要分为600V,1200V,1700V以及高压型模块。应用最为广泛的是1200V和1700V两种类型,分别使用在800V电源系统,和1200V电源系统中。
当电源低压输出时,输出电压与母线电压之间的差值越大,IGBT开关损耗就越大,对散热器的承载能力要求越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源的功率设计,因此设计一款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电路十分必要。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636110A,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电源电路中功率损耗的系统,包括:变压器和控制器;所述变压器包括:芯;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包括缠绕在所述芯上的第一导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绕组,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第二导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导线的截面大于所述第一导线,并且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一端;输入端,所述输入端将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电连接到所述电源电路;以及输出端,所述输出端用于连接到负载;以及,所述控制器连接到所述变压器,用于对所述输出端处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其中,所述输出电压低于所述输入端处的电源电压,以降低所述负载的功率损耗。虽然该发明同样是降低电源电路的功率损耗,但是其主要是降低负载的功率损耗,不能解决输出电压与母线电压之间的差值大,导致功率管开关损耗就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两级电源输出电压与母线电压之间的差值大,功率管开关损耗大的问题的调节电路及其调节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包括整流模块、斩波模块、整流控制器以及斩波控制器,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第一软启单元、隔离单元、逆变单元以及AC/DC变换单元,所述斩波模块包括DC-Link单元、DC/DC变换单元、滤波单元以及第二软启单元,所述第一软启单元、隔离单元、逆变单元、AC/DC变换单元、DC-Link单元、DC/DC变换单元、滤波单元以及第二软启单元顺次连接,所述整流控制器与所述AC/DC变换单元连接,所述斩波控制器与所述DC/DC变换单元连接,所述整流控制器与斩波控制器通讯连接。
整流控制器与所述AC/DC变换单元连接,对整流模块进行控制,斩波控制器与所述DC/DC变换单元连接,对斩波模块进行控制,整流控制器与斩波控制器通讯连接,进行整流模块和斩波模块之间的协调控制。电源启动后,斩波控制器设定直流侧电压输出端的指令电压值,斩波模块运行结束后,实时获得直流侧输出电压作为输出电压反馈,经过调节,消除直流侧输出电压与指令电压值之间的差值,同时,以直流侧输出电压加上预设差值作为母线电压指令值,发送至整流模块,整流模块再进行调节,消除实际采样的母线电压值与母线电压指令值之间的差值,将母线电压值稳定,使得母线电压值始终与直流侧输出电压保持预设的差值,使得母线电压值始终在需求的最小值,通过降低预设的差值,可以降低功率管损耗。
优选的,所述第一软启单元包括电流互感器CT1、电流互感器CT2、电流互感器CT3、断路器QF1、软起接触器KM1、主接触器KM2、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阻R3,所述电流互感器CT1的一端与三相交流电的A相连接,电流互感器CT2的一端与三相交流电的B相连接,电流互感器CT3的一端与三相交流电的C相连接,所述断路器QF1为3P断路器,所述电流互感器CT1的另一端接断路器QF1的第一端,电流互感器CT2的另一端接断路器QF1的第二端,电流互感器CT3的另一端接断路器QF1的第三端,断路器QF1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分别接主接触器KM2的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三端,软起接触器KM1的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三端分别接断路器QF1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软起接触器KM1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分别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以及电阻R1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接主接触器KM2的第六端、第五端以及第四端。
优选的,所述隔离单元包括电容组C1和变压器T1,所述电容组C1包括三个电容,三个电容的一端均连接在一起并接地,三个电容的另一端分别接主接触器KM2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三引脚分别接主接触器KM2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变压器T1的第七引脚悬空。
优选的,所述逆变单元包括电流传感器LEM1、电流传感器LEM2以及电流传感器LEM3,电流传感器LEM1的一端、电流传感器LEM2的一端以及电流传感器LEM3的一端分别接变压器T1的第四引脚、第五引脚以及第六引脚。
优选的,所述AC/DC变换单元包括顺序编号的晶体管Q1至晶体管Q6,晶体管Q1的漏极接晶体管Q2的源极,晶体管Q3的漏极接晶体管Q4的源极,晶体管Q6的漏极接晶体管Q5的源极,晶体管Q2的漏极、晶体管Q4的漏极以及晶体管Q5的漏极连接到一起,晶体管Q1的源极、晶体管Q3的源极以及晶体管Q6的源极连接到一起,电流传感器LEM1的另一端接到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电流传感器LEM2的另一端接到晶体管Q4的源极以及电流传感器LEM3的另一端接到晶体管Q5的源极,顺序编号的晶体管Q1至晶体管Q6的栅极接整流控制器,整流控制器驱动晶体管Q1至晶体管Q6。
优选的,所述DC-Link单元包括电容C2、电流传感器LEM4、电阻R4以及电容C3,所述电容C2的一端接晶体管Q5的漏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晶体管Q6的源极,电流传感器LEM4的一端接电容C2的一端,电流传感器LEM4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DC/DC变换单元包括顺序编号的晶体管Q7至晶体管Q10,所述晶体管Q7的源极接所述晶体管Q10的源极,所述晶体管Q9的源极接晶体管Q8的漏极,所述晶体管Q7的漏极与晶体管Q9的漏极连接到一起并接到电容C3的一端,所述晶体管Q10的漏极与所述晶体管Q8的源极接到一起并接到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顺序编号的晶体管Q7至晶体管Q10的栅极接斩波控制器,所述斩波控制器驱动晶体管Q7至晶体管Q10,斩波控制器与整流控制器通过光纤通讯连接。
优选的,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感L3、电感L4以及电容C4,所述电感L3的一端接晶体管Q7的源极,所述电感L4的一端接晶体管Q9的源极;所述斩波模块还包括采样单元以及高频滤波单元,采样单元包括电流传感器LEM5和电流传感器LEM6,高频滤波单元包括电阻R5和滤波器U1,所述电流传感器LEM5的一端接电感L3的另一端,电流传感器LEM6的一端接电感L4的另一端,电流传感器LEM5的另一端和电流传感器LEM6的另一端接到一起,所述电容C4的一端接电流传感器LEM5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晶体管Q8的源极;电阻R5的一端接电容C4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容C4的另一端,滤波器U1的第一引脚接电阻R5的一端,滤波器U1的第二引脚接电阻R5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软启单元包括电流传感器LEM9、熔断器FU1、主接触器KM3、主接触器KM4、软起接触器KM5、电阻R6以及电阻R7,所述电流传感器LEM9的一端接滤波器U1的第三引脚,电流传感器LEM9的另一端接熔断器FU1的一端,熔断器FU1的另一端接主接触器KM3的第一端,主接触器KM4的第一端接滤波器U1的第四引脚,电阻R6的一端接熔断器FU1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软起接触器KM5的第六端,电阻R7的一端接滤波器U1的第四引脚,电阻R7的另一端接软起接触器KM5的第三端,软起接触器KM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接到一起,软起接触器KM5的第五端接主接触器KM3的第二端,软起接触器KM5的第四端接主接触器KM4的第二端,所述主接触器KM3的第二端和主接触器KM4的第二端作为直流侧电压输出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所述调节方法包括:电源启动后,斩波控制器设定直流侧电压输出端的指令电压值Uout *,斩波模块运行结束后,实时获得直流侧输出电压Uout作为输出电压反馈,经过第一PI控制器进行调节,消除直流侧输出电压Uout与指令电压值Uout *之间的差值,同时,以Uout+a作为母线电压指令值Ubus*,发送至整流模块,整流模块再以实际采样的母线电压值Ubus作为母线电压反馈,经第二PI控制器、叠加器以及PWM调制器,消除实际采样的母线电压值Ubus与母线电压指令值Ubus*之间的差值,将母线电压值稳定在Uout+a,使得母线电压值始终与直流侧输出电压Uout保持预设的差值a,从而降低功率管损耗。
本发明的调节方法结合功率管的应用方式,使得母线电压值始终在需求的最小值,通过降低直流侧输出电压与母线电压值之间的差值,从而降低IGBT的开关损耗,提高电源功率密度,可靠性与寿命。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整流控制器与所述AC/DC变换单元连接,对整流模块进行控制;斩波控制器与所述DC/DC变换单元连接,对斩波模块进行控制,整流控制器与斩波控制器通讯连接,进行整流模块和斩波模块之间的协调控制。
结合功率管的应用方式,根据电源的应用场景,以预设的差值a加上直流侧输出电压Uout作为母线电压指令值,整流模块再以实际采样的母线电压值Ubus作为母线电压反馈,经第二PI控制器、叠加器以及PWM调制器,消除实际采样的母线电压值Ubus与母线电压指令值Ubus*之间的差值,将母线电压值稳定在Uout+a,使得母线电压值始终与直流侧输出电压Uout保持预设的差值a,使得母线电压值始终在需求的最小值,通过降低直流侧输出电压与母线电压值之间的差值,从而降低IGBT的开关损耗,提高电源功率密度,可靠性与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第一软启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隔离单元、逆变单元、AC/DC变换单元、DC-Link单元以及DC/DC变换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滤波单元、采样单元以及高频滤波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中第二软启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中直流侧输出电压闭环控制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中母线电压闭环控制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中功率管开关损耗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包括整流模块、斩波模块、整流控制器以及斩波控制器,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第一软启单元、隔离单元、逆变单元以及AC/DC变换单元,所述斩波模块包括DC-Link单元、DC/DC变换单元、滤波单元以及第二软启单元,所述第一软启单元、隔离单元、逆变单元、AC/DC变换单元、DC-Link单元、DC/DC变换单元、滤波单元以及第二软启单元顺次连接,所述整流控制器与所述AC/DC变换单元连接,所述斩波控制器与所述DC/DC变换单元连接,所述整流控制器与斩波控制器通讯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软启单元包括电流互感器CT1、电流互感器CT2、电流互感器CT3、断路器QF1、软起接触器KM1、主接触器KM2、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阻R3,所述电流互感器CT1的一端与三相交流电的A相连接,电流互感器CT2的一端与三相交流电的B相连接,电流互感器CT3的一端与三相交流电的C相连接,所述断路器QF1为3P断路器,所述电流互感器CT1的另一端接断路器QF1的第一端,电流互感器CT2的另一端接断路器QF1的第二端,电流互感器CT3的另一端接断路器QF1的第三端,断路器QF1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分别接主接触器KM2的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三端,软起接触器KM1的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三端分别接断路器QF1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软起接触器KM1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分别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以及电阻R1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接主接触器KM2的第六端、第五端以及第四端。
如图3所示,所述隔离单元包括电容组C1和变压器T1,所述电容组C1包括三个电容,三个电容的一端均连接在一起并接地,三个电容的另一端分别接主接触器KM2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三引脚分别接主接触器KM2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变压器T1的第七引脚悬空。
所述逆变单元包括电流传感器LEM1、电流传感器LEM2以及电流传感器LEM3,电流传感器LEM1的一端、电流传感器LEM2的一端以及电流传感器LEM3的一端分别接变压器T1的第四引脚、第五引脚以及第六引脚。
所述AC/DC变换单元包括顺序编号的晶体管Q1至晶体管Q6,晶体管Q1的漏极接晶体管Q2的源极,晶体管Q3的漏极接晶体管Q4的源极,晶体管Q6的漏极接晶体管Q5的源极,晶体管Q2的漏极、晶体管Q4的漏极以及晶体管Q5的漏极连接到一起,晶体管Q1的源极、晶体管Q3的源极以及晶体管Q6的源极连接到一起,电流传感器LEM1的另一端接到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电流传感器LEM2的另一端接到晶体管Q4的源极以及电流传感器LEM3的另一端接到晶体管Q5的源极,顺序编号的晶体管Q1至晶体管Q6的栅极接整流控制器,整流控制器驱动晶体管Q1至晶体管Q6。
所述DC-Link单元包括电容C2、电流传感器LEM4、电阻R4以及电容C3,所述电容C2的一端接晶体管Q5的漏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晶体管Q6的源极,电流传感器LEM4的一端接电容C2的一端,电流传感器LEM4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另一端。
所述DC/DC变换单元包括顺序编号的晶体管Q7至晶体管Q10,所述晶体管Q7的源极接所述晶体管Q10的源极,所述晶体管Q9的源极接晶体管Q8的漏极,所述晶体管Q7的漏极与晶体管Q9的漏极连接到一起并接到电容C3的一端,所述晶体管Q10的漏极与所述晶体管Q8的源极接到一起并接到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顺序编号的晶体管Q7至晶体管Q10的栅极接斩波控制器,所述斩波控制器驱动晶体管Q7至晶体管Q10,斩波控制器与整流控制器通过光纤通讯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感L3、电感L4以及电容C4,所述电感L3的一端接晶体管Q7的源极,所述电感L4的一端接晶体管Q9的源极;所述斩波模块还包括采样单元以及高频滤波单元,采样单元包括电流传感器LEM5和电流传感器LEM6,高频滤波单元包括电阻R5和滤波器U1,所述电流传感器LEM5的一端接电感L3的另一端,电流传感器LEM6的一端接电感L4的另一端,电流传感器LEM5的另一端和电流传感器LEM6的另一端接到一起,所述电容C4的一端接电流传感器LEM5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晶体管Q8的源极;电阻R5的一端接电容C4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容C4的另一端,滤波器U1的第一引脚接电阻R5的一端,滤波器U1的第二引脚接电阻R5的另一端。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软启单元包括电流传感器LEM9、熔断器FU1、主接触器KM3、主接触器KM4、软起接触器KM5、电阻R6以及电阻R7,所述电流传感器LEM9的一端接滤波器U1的第三引脚,电流传感器LEM9的另一端接熔断器FU1的一端,熔断器FU1的另一端接主接触器KM3的第一端,主接触器KM4的第一端接滤波器U1的第四引脚,电阻R6的一端接熔断器FU1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软起接触器KM5的第六端,电阻R7的一端接滤波器U1的第四引脚,电阻R7的另一端接软起接触器KM5的第三端,软起接触器KM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接到一起,软起接触器KM5的第五端接主接触器KM3的第二端,软起接触器KM5的第四端接主接触器KM4的第二端,所述主接触器KM3的第二端和主接触器KM4的第二端作为直流侧电压输出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所述调节方法包括:如图6所示,电源启动后,斩波控制器设定直流侧电压输出端的指令电压值Uout *,斩波模块运行结束后,实时获得直流侧输出电压Uout作为输出电压反馈,经过第一PI控制器进行调节,消除直流侧输出电压Uout与指令电压值Uout *之间的差值,同时,如图7所示,以Uout+a作为母线电压指令值Ubus*,发送至整流模块,整流模块再以实际采样的母线电压值Ubus作为母线电压反馈,经第二PI控制器、叠加器以及PWM调制器,叠加器将母线额定电流iN*加入第二PI控制器组成的控制环内,第二PI控制器组成的控制环消除实际采样的母线电压值Ubus与母线电压指令值Ubus*之间的差值,将母线电压值稳定在Uout+a,使得母线电压值始终与直流侧输出电压Uout保持预设的差值a,从而降低功率管损耗。电源启动后,以斩波控制器设定直流侧电压输出端的指令电压值600V为例,斩波模块运行结束后,实时获得直流侧输出电压Uout作为输出电压反馈,经过第一PI控制器进行调节,消除直流侧输出电压与指令电压值600V之间的差值,得到直流侧输出电压600V;同时,斩波控制器将直流侧电压输出端的指令电压值600V加50V,即650V发送至整流模块,整流模块再以实际采样的母线电压值Ubus作为母线电压反馈,经第二PI控制器、叠加器以及PWM调制器,消除实际采样的母线电压值Ubus与母线电压指令值650V之间的差值,将母线电压值稳定在650V,使得母线电压值高于直流侧输出电压50V,实际使用中,根据电源的不同,预设的差值可以选取不同的值以使电源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预设的差值最小,使得母线电压值为最低需求,以使功率管损耗最小。
本发明通过实时调节两级架构电源的母线电压的方法降低功率管在工作过程中的开关损耗。同样的方法可以应用在不同类的直流电源设计中,与传统的母线电压固定的方式比较,功率管损耗降低。以IGBT为例,介绍本发明降低功率管损耗的原理。IGBT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的损耗源自于其集电极C以及发射极E两端的电压VCE与功率管通过的电流IC,开关损耗与IGBT的开关频率,门极驱动电阻以及回路中的感抗等均有关,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复杂函数。其中,VCE与IC在计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图8所示。IGBT在开通和关断的时候,VCE和IC均不能突然变为0,存在一个变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即使开关损耗。本发明在应用中VCE始终为保持直流输出的条件下,母线电压值需求最低,从而使得VCE和IC函数乘积减小,即降低了损耗。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模块、斩波模块、整流控制器以及斩波控制器,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第一软启单元、隔离单元、逆变单元以及AC/DC变换单元,所述斩波模块包括DC-Link单元、DC/DC变换单元、滤波单元以及第二软启单元,所述第一软启单元、隔离单元、逆变单元、AC/DC变换单元、DC-Link单元、DC/DC变换单元、滤波单元以及第二软启单元顺次连接,所述整流控制器与所述AC/DC变换单元连接,所述斩波控制器与所述DC/DC变换单元连接,所述整流控制器与斩波控制器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启单元包括电流互感器CT1、电流互感器CT2、电流互感器CT3、断路器QF1、软起接触器KM1、主接触器KM2、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阻R3,所述电流互感器CT1的一端与三相交流电的A相连接,电流互感器CT2的一端与三相交流电的B相连接,电流互感器CT3的一端与三相交流电的C相连接,所述断路器QF1为3P断路器,所述电流互感器CT1的另一端接断路器QF1的第一端,电流互感器CT2的另一端接断路器QF1的第二端,电流互感器CT3的另一端接断路器QF1的第三端,断路器QF1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分别接主接触器KM2的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三端,软起接触器KM1的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三端分别接断路器QF1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软起接触器KM1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分别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以及电阻R1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接主接触器KM2的第六端、第五端以及第四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包括电容组C1和变压器T1,所述电容组C1包括三个电容,三个电容的一端均连接在一起并接地,三个电容的另一端分别接主接触器KM2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三引脚分别接主接触器KM2的第四端、第五端以及第六端,变压器T1的第七引脚悬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单元包括电流传感器LEM1、电流传感器LEM2以及电流传感器LEM3,电流传感器LEM1的一端、电流传感器LEM2的一端以及电流传感器LEM3的一端分别接变压器T1的第四引脚、第五引脚以及第六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变换单元包括顺序编号的晶体管Q1至晶体管Q6,晶体管Q1的漏极接晶体管Q2的源极,晶体管Q3的漏极接晶体管Q4的源极,晶体管Q6的漏极接晶体管Q5的源极,晶体管Q2的漏极、晶体管Q4的漏极以及晶体管Q5的漏极连接到一起,晶体管Q1的源极、晶体管Q3的源极以及晶体管Q6的源极连接到一起,电流传感器LEM1的另一端接到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电流传感器LEM2的另一端接到晶体管Q4的源极以及电流传感器LEM3的另一端接到晶体管Q5的源极,顺序编号的晶体管Q1至晶体管Q6的栅极接整流控制器,整流控制器驱动晶体管Q1至晶体管Q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Link单元包括电容C2、电流传感器LEM4、电阻R4以及电容C3,所述电容C2的一端接晶体管Q5的漏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晶体管Q6的源极,电流传感器LEM4的一端接电容C2的一端,电流传感器LEM4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变换单元包括顺序编号的晶体管Q7至晶体管Q10,所述晶体管Q7的源极接所述晶体管Q10的源极,所述晶体管Q9的源极接晶体管Q8的漏极,所述晶体管Q7的漏极与晶体管Q9的漏极连接到一起并接到电容C3的一端,所述晶体管Q10的漏极与所述晶体管Q8的源极接到一起并接到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顺序编号的晶体管Q7至晶体管Q10的栅极接斩波控制器,所述斩波控制器驱动晶体管Q7至晶体管Q10,斩波控制器与整流控制器通过光纤通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感L3、电感L4以及电容C4,所述电感L3的一端接晶体管Q7的源极,所述电感L4的一端接晶体管Q9的源极;
所述斩波模块还包括采样单元以及高频滤波单元,采样单元包括电流传感器LEM5和电流传感器LEM6,高频滤波单元包括电阻R5和滤波器U1,所述电流传感器LEM5的一端接电感L3的另一端,电流传感器LEM6的一端接电感L4的另一端,电流传感器LEM5的另一端和电流传感器LEM6的另一端接到一起,所述电容C4的一端接电流传感器LEM5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晶体管Q8的源极;电阻R5的一端接电容C4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容C4的另一端,滤波器U1的第一引脚接电阻R5的一端,滤波器U1的第二引脚接电阻R5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启单元包括电流传感器LEM9、熔断器FU1、主接触器KM3、主接触器KM4、软起接触器KM5、电阻R6以及电阻R7,所述电流传感器LEM9的一端接滤波器U1的第三引脚,电流传感器LEM9的另一端接熔断器FU1的一端,熔断器FU1的另一端接主接触器KM3的第一端,主接触器KM4的第一端接滤波器U1的第四引脚,电阻R6的一端接熔断器FU1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软起接触器KM5的第六端,电阻R7的一端接滤波器U1的第四引脚,电阻R7的另一端接软起接触器KM5的第三端,软起接触器KM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接到一起,软起接触器KM5的第五端接主接触器KM3的第二端,软起接触器KM5的第四端接主接触器KM4的第二端,所述主接触器KM3的第二端和主接触器KM4的第二端作为直流侧电压输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方法包括:电源启动后,斩波控制器设定直流侧电压输出端的指令电压值Uout *,斩波模块运行结束后,实时获得直流侧输出电压Uout作为输出电压反馈,经过第一PI控制器进行调节,消除直流侧输出电压Uout与指令电压值Uout *之间的差值,同时,以Uout+a作为母线电压指令值Ubus*,发送至整流模块,整流模块再以实际采样的母线电压值Ubus作为母线电压反馈,经第二PI控制器、叠加器以及PWM调制器,消除实际采样的母线电压值Ubus与母线电压指令值Ubus*之间的差值,将母线电压值稳定在Uout+a,使得母线电压值始终与直流侧输出电压Uout保持预设的差值a,从而降低功率管损耗。
CN201911157534.4A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 Active CN1108908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7534.4A CN110890834B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7534.4A CN110890834B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0834A true CN110890834A (zh) 2020-03-17
CN110890834B CN110890834B (zh) 2022-12-27

Family

ID=69748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7534.4A Active CN110890834B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9083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5598A (zh) * 2009-01-08 2009-06-2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ac/dc变换器
CN101604853A (zh) * 2009-05-22 2009-12-1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蓄电池充放电装置
CN102163856A (zh) * 2011-03-01 2011-08-24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v2g技术的车载充放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48291A (zh) * 2013-05-30 2013-08-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高速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
CN107086806A (zh) * 2017-05-17 2017-08-2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一种辅助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96318A (zh) * 2017-04-17 2017-09-22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v2g技术的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频控制方法
CN209472568U (zh) * 2019-03-20 2019-10-08 青岛钜洋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
CN210958141U (zh) * 2019-11-22 2020-07-07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5598A (zh) * 2009-01-08 2009-06-2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ac/dc变换器
CN101604853A (zh) * 2009-05-22 2009-12-1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蓄电池充放电装置
CN102163856A (zh) * 2011-03-01 2011-08-24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v2g技术的车载充放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48291A (zh) * 2013-05-30 2013-08-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高速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
CN107196318A (zh) * 2017-04-17 2017-09-22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v2g技术的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频控制方法
CN107086806A (zh) * 2017-05-17 2017-08-2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一种辅助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9472568U (zh) * 2019-03-20 2019-10-08 青岛钜洋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
CN210958141U (zh) * 2019-11-22 2020-07-07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0834B (zh)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3112B2 (en)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2916437B (zh) 一种并网变流器软并网方法
WO2019029694A1 (zh) 一种变换电路、控制方法和供电设备
CN102222937B (zh)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并网控制方法
WO2021253876A1 (zh) 光伏快速关断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应用装置和系统
CN108512256B (zh) 一种多功能车载充放电一体化系统
CN203674793U (zh) 在线式工频不间断电源
CN201440636U (zh) 开关电源中功率开关管最大导通占空比的限制电路
CN110920422A (zh) 一种基于电流源的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4113262A (zh) 一种变频空调及其基于z源变换器的电机控制系统
CN101378244B (zh) 高压电机并联斩波和双逆变调速节能控制器
CN210958141U (zh) 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
CN103490639A (zh) 一种基于全柔性控制的柔性配电变压器
CN103606924A (zh) 一种动态电压补偿装置和方法
CN110890834B (zh) 一种降低两级电源功率管损耗的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
CN109991499B (zh) 用于无功补偿装置动态响应和谐波抑制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0051827U (zh) 一种大功率变频器测试系统
CN104104104A (zh) 光伏逆变器在发电模式与svg模式之间的自动切换方法
Deraz et al.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of three-phase three-switch direct PWM AC/AC voltage converters
CN203554355U (zh) 一种变频空调及其基于z源变换器的电机控制系统
Fang et al. Detail research on the traditional inverter and Z-source inverter
TW201931752A (zh) 具ac正向電橋及改良的dc/dc拓樸的逆變器
CN107482941B (zh) 一种五电平直流变换电路及包含该电路的发电机励磁系统
CN209927950U (zh) 用于无功补偿装置动态响应和谐波抑制的检测装置
CN103904908A (zh) 一种直流侧电压稳定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088 Building 2, Hupu Industrial Park, No. 4715, Wangjiang West Road, hi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owel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Building 2, Hupu Industrial Park, No. 4715, Wangjiang West Road, hi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efei Kewei Power System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