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0692A - 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和负离子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和负离子发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90692A CN110890692A CN201811053449.9A CN201811053449A CN110890692A CN 110890692 A CN110890692 A CN 110890692A CN 201811053449 A CN201811053449 A CN 201811053449A CN 110890692 A CN110890692 A CN 1108906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gative ion
- anion
- releasing
- pcb
- ioniz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150000001450 an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50000003071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1 bi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4453 Ligament spr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0040 Sprains and Strai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99 blood brain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18 blood-brain barri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75 carbonace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31 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88 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负离子发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和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包括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和多个设置在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上的负离子释放束,至少部分所述负离子释放束的设置位点的周围设置有接地导电区。该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在能够释放负离子的同时,还能够聚集其产生的正离子加以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负离子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和负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人造空气负离子对消除悬浮在环境中的10微米以下的飘尘、及消除各种有毒、有害的气溶胶,抑制细菌、霉菌,有其独到之处。小粒径负离子,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因此,负离子发生器尤其是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和包括该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的负离子发生器。该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在能够释放负离子的同时,还能够聚集其产生的正离子加以利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包括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和多个设置在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上的负离子释放束,至少部分所述负离子释放束的设置位点的周围设置有接地导电区。其中,所述接地导电区设置为用于吸附所述负离子释放束产生的正离子。
可选地,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为PCB板或由多个PCB板拼接成的PCB多面体,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包括第一负离子释放束,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设置于各PCB板的表面上且与相应PCB板的表面垂直,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的设置位点的周围设置有接地导电区。
可选地,在所述PCB板的表面上每隔3-8cm2设置有1个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
可选地,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为PCB板,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包括第一负离子释放束和/或第二负离子释放束,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设置于所述PCB板的表面上且与所述PCB板的表面垂直,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的设置位点的周围设置有接地导电区;所述第二负离子释放束设置于所述PCB板的边缘上且与所述PCB板的表面平行。
可选地,所述接地导电区为环绕所述负离子释放束的设置位点设置的接地铜盘圆环。
可选地,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相连,设置为旋转时带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同步旋转;且所述旋转装置通过正极导线与所述接地导电区相连,所述旋转装置通过负极导线与大地相连。
可选地,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还包括空心导电滑环,所述空心导电滑环与所述旋转装置相连,设置为所述旋转装置旋转时带动所述空心导电滑环同步旋转;且所述空心导电滑环与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相连。
可选地,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还包括电压转换装置,所述电压转换装置与所述接地导电区和所述旋转装置相连,设置为用于将由所述接地导电区传输的电压转换为设定电压后供给至所述旋转装置。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该负离子发生器包括高压输出装置和本公开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其中,
所述高压输出装置与供电电源和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相连,设置为用于将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转换为负高压后传输至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
可选地,所述高压输出装置的高压输出线经所述空心导电滑环与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相连。
本公开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在至少部分负离子释放束的设置位点的周围设置有接地导电区,所述接地导电区设置为用于吸附所述负离子释放束产生的正离子,能够在释放负离子的同时对产生的正离子加以利用,减小甚至避免了负离子和正离子中和导致负离子浓度降低的可能。
另外,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负离子发生器在使用时,将负离子浓度测试仪器放置于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的正面和背面等不同方向,负离子浓度差值很大,不能均匀分布于释放空间中。鉴于负离子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和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应尽量减少负离子释放头方向对负离子浓度造成的影响。经本申请发明人所做实验的实验数据证明,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的朝向对负离子浓度影响很大,所以选取合适的负离子释放头很重要。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公开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包括旋转装置,接地导电区设置为用于吸附所述负离子释放束产生的正离子,可以将产生的正离子聚集形成的电压供旋转装置旋转同时带动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旋转,解决了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方向导致的释放空间内负离子浓度不均匀的问题;在同样功耗的情况下,提供了更均匀的负离子浓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负离子释放束,11负离子释放束的设置位点,12接地导电区,13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4第二负离子释放束,2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3旋转装置,31负极导线,4空心导电滑环,5电压转换装置,6高压输出装置,61高压输出线,7供电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实体连接或通信连接等;可以是直接相连(即两个部件直接相连为两个部件之间未连接有其他部件),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即两个部件间接相连为两个部件之间还连接有其他部件),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包括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和多个设置在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上的负离子释放束1,至少部分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的设置位点11的周围设置有接地导电区12,所述接地导电区12设置为用于吸附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产生的正离子。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负离子释放束1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各种能够释放负离子的元件,例如,可以为碳纤维束、金属针、镀有碳材料的金属丝束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其中,碳纤维束可以由多个针状碳纤维结构组成,每根针状碳纤维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表面又有很多针状结构。负离子释放束1的设置位点11为相应的负离子释放束的安装位点、固定位点或焊接位点。
根据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4所示,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为PCB板(如图2和图3所示)或由多个PCB板拼接成的PCB多面体(如图4所示,多个PCB板可通过排针拼接为PCB多面体),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包括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设置于各PCB板的表面上且与相应PCB板的表面垂直,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的设置位点的周围设置有接地导电区。对于PCB板和PCB多面体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PCB板可以为圆形、环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等,PCB多面体可以为正方体、长方体、六面体等。
根据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PCB板的表面上每隔3-8cm2设置有1个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
根据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为PCB板,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包括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和/或第二负离子释放束14,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设置于所述PCB板的表面上且与所述PCB板的表面垂直,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的设置位点的周围设置有接地导电区;所述第二负离子释放束14设置于所述PCB板的边缘上且与所述PCB板的表面平行。
当负离子释放束1包括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和第二负离子释放束14时,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为平面式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能够均匀地将负离子释放到所需空间内。其中,第二负离子释放束14的设置位点的周围并未设置有接地导电区。
根据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接地导电区12为环绕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的设置位点设置的接地铜盘圆环。
根据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图7所示,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还包括旋转装置3,所述旋转装置3与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相连,设置为旋转时带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同步旋转;且所述旋转装置3通过正极导线与所述接地导电区12相连(接地导电区聚集正离子后产生电压,可为旋转装置3供电),所述旋转装置3通过负极导线与大地相连。其中,旋转装置3可以为电机。当旋转装置3带动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同步旋转时,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即为可旋转式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能够解决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方向导致的释放空间内负离子浓度不均匀的问题。
根据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图7所示,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还包括空心导电滑环4,所述空心导电滑环4与所述旋转装置3相连,设置为所述旋转装置3旋转时带动所述空心导电滑环4同步旋转;且所述空心导电滑环4与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相连。其中,旋转装置3的负极导线可以穿过所述空心导电滑环4的空心与大地相连。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空心导电滑环4能够将来自高压输出装置6的电供给至负离子释放束,同时,旋转装置3的负极导线穿过空心导电滑环4的空心,能够避免导线在旋转过程中造成扭伤。
根据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图7所示,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还包括电压转换装置5,所述电压转换装置5与所述接地导电区12和所述旋转装置3相连,设置为用于将由所述接地导电区12传输的电压转换为设定电压后供给至所述旋转装置3。
其中,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旋转装置3、空心导电滑环4和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可以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旋转。
第二方面,如图5-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该负离子发生器包括高压输出装置6和前述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其中,
所述高压输出装置6与供电电源7和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相连,设置为用于将所述供电电源7的电压转换为负高压后传输至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
根据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包括前述结构的旋转装置3、空心导电滑环4和电压转换装置5时,所述高压输出装置6的高压输出线经所述空心导电滑环4与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相连。其中,高压输出装置6可以与大地相连,旋转装置3的负极导线通过高压输出装置6与大地相连,即旋转装置3的负极导线可以穿过空心导电滑环4的空心通过高压输出装置6与大地相连。
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该负离子发生器包括高压输出装置6和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其中,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包括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和多个设置在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上的负离子释放束1,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为由多个PCB板拼接成的PCB多面体(PCB多面体的形状为正方体),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包括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设置于各PCB板的表面上且与相应PCB板的表面垂直,各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的设置位点的周围均设置有接地导电区12,所述接地导电区12设置为用于吸附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产生的正离子,其中,在所述PCB板的表面上每隔3-8cm2设置有1个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所述接地导电区12为环绕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的设置位点设置的接地铜盘圆环。
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还包括旋转装置3、空心导电滑环4和电压转换装置5,其中,
所述电压转换装置5与所述接地导电区12和所述旋转装置3相连,设置为用于将由所述接地导电区12传输的电压转换为设定电压后供给正极导线供给至所述旋转装置3;
所述旋转装置3与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相连,设置为旋转时带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同步旋转;所述旋转装置3通过负极导线31经空心导电滑环4与高压输出装置6相连;
所述空心导电滑环4与所述旋转装置3相连,设置为所述旋转装置3旋转时带动所述空心导电滑环4同步旋转;且所述空心导电滑环4与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相连。
所述高压输出装置6与供电电源7和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相连,设置为用于将所述供电电源7的电压转换为负高压后传输至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且所述高压输出装置6的高压输出线61经所述空心导电滑环4与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相连,高压输出装置6还与大地相连。
如图1、图3、图5和图7所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该负离子发生器包括高压输出装置6和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其中,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包括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和多个设置在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上的负离子释放束1,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为PCB板,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包括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和第二负离子释放束14,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设置于所述PCB板的表面上且与所述PCB板的表面垂直,各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的设置位点的周围均设置有接地导电区12;所述第二负离子释放束14设置于所述PCB板的边缘上且与所述PCB板的表面平行,第二负离子释放束14的设置位点的周围并未设置有接地导电区。所述接地导电区12为环绕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13的设置位点设置的接地铜盘圆环。
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还包括旋转装置3、空心导电滑环4和电压转换装置5,其中,
所述电压转换装置5与所述接地导电区12和所述旋转装置3相连,设置为用于将由所述接地导电区12传输的电压转换为设定电压后供给正极导线供给至所述旋转装置3;
所述旋转装置3与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2相连,设置为旋转时带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同步旋转;所述旋转装置3通过负极导线31经空心导电滑环4与高压输出装置6相连;
所述空心导电滑环4与所述旋转装置3相连,设置为所述旋转装置3旋转时带动所述空心导电滑环4同步旋转;且所述空心导电滑环4与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相连。
所述高压输出装置6与供电电源7和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相连,设置为用于将所述供电电源7的电压转换为负高压后传输至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且所述高压输出装置6的高压输出线61经所述空心导电滑环4与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1相连,高压输出装置6还与大地相连。
本公开的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为:供电电源7的低压通过电源输入线输入高压输出装置6,通过高压输出装置6转换成几万伏负高压,负高压通过高压输出线与空心导电滑环4相连,并经空心导电滑环4将负高压传输至负离子释放束1以产生负离子,在PCB板内通过内部走线连接空心导电滑环4和每个负离子释放束1,负离子释放束的设置位点11即为相应的释放束焊接点;
PCB板与旋转装置3(如电机,如外转子电机)固定相连(可通过绝缘胶连接),且电机的负极通过负极导线31经空心导电滑环4与高压输出装置6相连,高压输出装置6与大地相连,电机的正极通过正极导线和PCB内部走线连接每个接地导电区12(即PCB板上每个接地导电区12通过PCB内部走线,统一连接至电机的正极导线);由于高压输出装置6也即电机负极导线和大地相连,电机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即正极电位也为0,但负离子发生器正常工作时也会产生正离子,负离子释放束的每个接地导电区12为0电位,会吸附负离子释放束产生的正离子,通过电压转换装置5转换成可供电机正常工作的电压(正离子吸附原理);电机和PCB板固定连接以保证电机转动时带动PCB板旋转,从而使PCB板上负离子释放束释放的负离子在空间内均匀分布。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包括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和多个设置在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上的负离子释放束,至少部分所述负离子释放束的设置位点的周围设置有接地导电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为PCB板或由多个PCB板拼接成的PCB多面体,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包括第一负离子释放束,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设置于各PCB板的表面上且与相应PCB板的表面垂直,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的设置位点的周围设置有接地导电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CB板的表面上每隔3-8cm2设置有1个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为PCB板,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包括第一负离子释放束和/或第二负离子释放束,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设置于所述PCB板的表面上且与所述PCB板的表面垂直,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负离子释放束的设置位点的周围设置有接地导电区;所述第二负离子释放束设置于所述PCB板的边缘上且与所述PCB板的表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电区为环绕所述负离子释放束的设置位点设置的接地铜盘圆环。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负离子释放束固定装置相连,设置为旋转时带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同步旋转;且所述旋转装置通过正极导线与所述接地导电区相连,所述旋转装置通过负极导线与大地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还包括空心导电滑环,所述空心导电滑环与所述旋转装置相连,设置为所述旋转装置旋转时带动所述空心导电滑环同步旋转;且所述空心导电滑环与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还包括电压转换装置,所述电压转换装置与所述接地导电区和所述旋转装置相连,设置为用于将由所述接地导电区传输的电压转换为设定电压后供给至所述旋转装置。
9.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负离子发生器包括高压输出装置和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其中,
所述高压输出装置与供电电源和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相连,设置为用于将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转换为负高压后传输至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所述高压输出装置的高压输出线经所述空心导电滑环与多个所述负离子释放束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53449.9A CN110890692A (zh) | 2018-09-11 | 2018-09-11 | 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和负离子发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53449.9A CN110890692A (zh) | 2018-09-11 | 2018-09-11 | 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和负离子发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90692A true CN110890692A (zh) | 2020-03-17 |
Family
ID=69745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53449.9A Pending CN110890692A (zh) | 2018-09-11 | 2018-09-11 | 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和负离子发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90692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9744A (zh) * | 2014-10-10 | 2015-01-07 | 广州市汇研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浓度小颗粒负离子发生器系统 |
CN205065962U (zh) * | 2015-09-21 | 2016-03-02 | 深圳市同盛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空气活化器 |
CN106229815A (zh) * | 2016-08-26 | 2016-12-14 | 崔金福 | 极选磁致小粒径负离子发生器 |
CN107785778A (zh) * | 2017-11-24 | 2018-03-09 | 河北艾锐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 氧正负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器 |
CN209266850U (zh) * | 2018-09-11 | 2019-08-16 |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和负离子发生器 |
-
2018
- 2018-09-11 CN CN201811053449.9A patent/CN11089069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9744A (zh) * | 2014-10-10 | 2015-01-07 | 广州市汇研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浓度小颗粒负离子发生器系统 |
CN205065962U (zh) * | 2015-09-21 | 2016-03-02 | 深圳市同盛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空气活化器 |
CN106229815A (zh) * | 2016-08-26 | 2016-12-14 | 崔金福 | 极选磁致小粒径负离子发生器 |
CN107785778A (zh) * | 2017-11-24 | 2018-03-09 | 河北艾锐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 氧正负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器 |
CN209266850U (zh) * | 2018-09-11 | 2019-08-16 |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和负离子发生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98092B2 (en) | Air ionizer electrode assembly | |
RU2007149270A (ru) | Деталь сигнальн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для вращающейс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машины | |
KR20110085607A (ko) | 휴대용 이온 발생장치 | |
US20160228882A1 (en) | Negative ionizer air purifier | |
US20160221002A1 (en) | Negative ionizer air purifier | |
CN209266850U (zh) | 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和负离子发生器 | |
CN110890692A (zh) | 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和负离子发生器 | |
EP3702043B1 (en) | Air cleaner | |
CN112156626A (zh) | 一种一体化复合高压放电电极及除臭净化装置 | |
EP3438855B1 (en) | Ion air supply module needle net layout method and ion air supply module | |
JP5118241B1 (ja) |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清浄装置 | |
CN210960115U (zh) | 一种全向式电子爆音驱鸟器 | |
KR101675414B1 (ko) | 뼈 재생장치 | |
CN203775510U (zh) | 离子发生器的放电装置及其离子发生器 | |
CN110957639A (zh) | 负离子发生器释放头和负离子发生器 | |
CN108767183A (zh) | 电极片、电极板及电池模组 | |
CN103532020A (zh) |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 |
JP6788078B1 (ja) | プラズマ発生装置 | |
CN214261313U (zh) | 一种一体化复合高压放电电极及除臭净化装置 | |
CN212849299U (zh) | 静态等离子负离子发生器 | |
CN112275130A (zh) | 一种具有绝缘边框的复合放电电极及净化装置 | |
CN201732981U (zh) | 防护套和离子发生器 | |
CN210779501U (zh) |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 |
KR20150050941A (ko) | 이온풍 발생 장치 | |
CN214735817U (zh) | 一种中频微电场生物效应试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30 Address after: 518066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wan 1st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check in with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Hongy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7, building 2, Olympic Village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 GROUP Co.,Ltd.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