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80956B - 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80956B
CN110880956B CN201911140446.3A CN201911140446A CN110880956B CN 110880956 B CN110880956 B CN 110880956B CN 201911140446 A CN201911140446 A CN 201911140446A CN 110880956 B CN110880956 B CN 1108809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b
alice
quantum
information
quantum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404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80956A (zh
Inventor
胡建勇
杨柳
吴舒啸
陈瑞云
秦成兵
张国峰
肖连团
贾锁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1404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809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80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0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80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0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70Photonic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H04B10/85Protection from unauthorised access, e.g. eavesdrop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信息的发送方根据窃听检测过程估算误码率,然后根据误码率确定编码方案,通过对光子的量子态操作进行编码。信息的接收方通过测量光子的量子态变化进行解码。本发明通过光子的量子态进行编码,限制了窃听者获得的信息量,从而构建了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信道,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保证了物理层安全通信合法信道所需的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保密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一次一密加密算法和物理层保密通信是目前已知的两种具备信息论安全性的通信方式。但是在实际通信过程中,经典通信方式无法有效的执行这两种通信方式。例如在密钥的分发以及合法信道的构建等,通过经典通信方式难以完成。
量子通信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可实现安全性可证明的通信,其与经典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其能够实时监测信道中是否存在窃听者。从1984年提出第一个量子密钥分发方案以来,已经有多种量子通信方案被提出,如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秘密共享、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以及量子隐形传态等。其中,部分方案已经实现了商业化。
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是一种重要的量子通信模式,相比于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能够在保证信息安全传输的前提下直接通过量子信道传输信息,而不需要通信双方事先建立密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采用单光子量子的光源作为信息载体,信道损耗和噪声会导致信息的丢失和误码。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旨在克服现有通信过程中存在的采用单光子光源作为信息载体,信道损耗和噪声会导致信息的丢失和误码。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进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包括量子态的制备模块、量子态检测模块、编码模块以及解码模块;
所述量子态制备模块用于进行非正交量子态序列的制备,每个脉冲随机的处于四个非正交量子态|0>,|1>,|+>和|->之一,这里|0>和|1>为泡利Z算符的本征态, |±>=(|0>±|1>)/√2是泡利X算符的本征态;
所述量子态检测模块对量子态误码率进行检测,通过随机的选择测量基对非正交量子态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结果估算误码率;
所述编码模块对整个光子序列进行编码,操作I和U分别对应编码为0和1,通过周期性的实施操作U和I编码频率信息,周期为T=1/f,其中f为调制频率,不同的调制频率对应不同的二进制比特序列;
所述解码模块通过调制频率与二进制比特序列的对应关系进行解码,解码之后即可获得秘密信息。
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假设Bob想要发送秘密信息给Alice,Alice准备N2个光脉冲,每个脉冲随机的处于四个非正交量子态|0>,|1>,|+>和|->之一,|0>和|1>为泡利Z算符的本征态,|±>=(|0>±|1>)/√2是泡利X算符的本征态,Alice将制备好的光脉冲序列发送给Bob,Bob接收到光脉冲序列后告知Alice这一事实;
2)由于信道噪声和损耗的存在,Bob只能接收到N1(N1<N2)个光脉冲信号,接下来,Bob随机的从N1个脉冲中选择CN1(0<C≤1/2)个光脉冲进行窃听检测 (控制模式);Bob对这些光脉冲信号随机的使用X和Z测量基进行测量,然后公布用于窃听检测的脉冲位置,使用的测量基以及测量结果;Alice接收到Bob公布的测量结果之后与自己制备的量子态进行比较即可获得误码率;如果测量得到的误码率高于事先设定的阈值,则双方放弃本次通信,如果误码率低于阈值,则认为Alice→Bob信道是安全的,进行步骤3);
3)剩余的(1-C)N1个光脉冲信号Bob将用于编码秘密信息(编码模式),Bob 首先从剩余的脉冲序列中随机的选择C(1-C)N1个光脉冲作为检测脉冲用于检测 Bob→Alice信道中是否存在窃听者;对这些用于检测的光脉冲信号,Bob随机的进行操作U=iσy=|0><1|-|1><0|和I=|0><0|+|1><1|,其中操作U和I分别表示对量子进行翻转和不翻转操作,剩余的光子通过多通道频率编码方案进行编码,这里进行频率编码时是调制量子态是否翻转;
4)Bob将编码后的光脉冲序列发送给Alice,由于Alice制备了量子态,所以知道每个光脉冲应该使用的测量基,并且Bob的编码操作并没有改变测量基;因此,Alice可以确定性的获得Bob编码的信息;Alice记录每个光脉冲的比特值,双方事先可以商定量子态翻转表示编码为1,不翻转表示编码为0;在去除检测脉冲之后,Alice只接收到N(N≤(1-C)2N1)个光脉冲信号用于解码信息,Alice和 Bob公开比较检测比特以确保在Bob→Alice信道传输过程中窃听者并没有对信息进行恶意篡改;随后,Alice通过频谱分析确定Bob编码的秘密信息。
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分析方法,通过计算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中发送方发送的信息M和窃听者接收到的信号Z之间的互信息量判断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或者已知Z时M的条件熵H(M|Z),当H(M|Z)越趋近于零时表示安全性级别越高,H(M|Z)=0表示系统具有完美安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编码模块采用了多通道频率编码的方案,具有极强的抗损耗能力。信息编码在光子序列的频谱上而不是单个光子,因此,部分光子的丢失只会影响最终频谱的信噪比。发送方根据窃听检测过程估算误码率,然后根据误码率确定编码方案,通过对光子的量子态操作进行编码,信息的接收方通过测量光子的量子态变化进行解码。通过光子的量子态进行编码,限制了窃听者获得的信息量,从而构建了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信道,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保证了物理层安全通信合法信道所需的条件。本发明基于搭线窃听信道模型对系统安全性进行分析,当窃听检测过程获得的误码率e小于误码率阈值et时I(A:B)>I(B:E),这里,I(A:B)是Alice和Bob之间的互信息量,I(B:E) 是Bob与Eve之间的互信息量。接下来我们会证明当I(A:B)>I(B:E)的条件满足时,Bob总能找到一种前向纠错码使得信息能够以任意低的误码率和信息泄露进行传输。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偏振态频率编码方案示意图;
图2为安全性分析信道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包括:量子态的制备模块、量子态检测模块、编码模块以及解码模块;
其中所述量子态制备模块进行非正交量子态序列的制备。每个脉冲随机的处于四个非正交量子态|0>,|1>,|+>和|->之一,这里|0>和|1>为泡利Z算符的本征态, |±>=(|0>±|1>)/√2是泡利X算符的本征态。之后,Alice将制备好的光脉冲序列发送给Bob,Bob接收到光脉冲序列后告知Alice这一事实。
其中所述量子态检测模块对量子态误码率进行检测。通过随机的选择测量基对非正交量子态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结果估算误码率。
其中所述编码模块中信息被直接编码在光子序列上,操作I和U分别对应编码为0和1。操作U对量子态进行翻转而不改变测量基,即
U|0>=-|1>,U|1>=|0>,
U|+>=|->,U|->=-|+>. (1)
与原始的两路协议不同,频率编码技术对整个光子序列进行编码,通过周期性的实施操作U和I编码频率信息,周期为T=1/f,其中f为调制频率。不同的调制频率对应不同的二进制比特序列。在Alice解码之后通过调制频率与二进制比特序列的对应关系即可获得秘密信息。在不考虑检测比特时,Bob对光子序列的编码操作可以用下式进行描述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051
当调制信号处于高电平时,Bob执行操作U=iσy=|0><1|-|1><0|。当调制信号处于低电平时,Bob执行操作I=|0><0|+|1><1|。80个光子随机的分布在1ms时间范围内,调制频率为200kHz。
表1基于偏振态调制的多通道频率编码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052
表1是Bob端进行频率信息加载时所进行的操作。初始光子序列随机的处于四个偏振态之一,编码操作之后偏振态要么不发生变化,要么发生偏振态的翻转。为方便显示,表中省略了空脉冲。通过对表1中(x(i),τi)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即可获得发送方Bob加载的调制频率信息。离散傅里叶变换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061
式中x(i)依赖于Bob执行的操作I或U。τi表示第i个光子到达探测器的时间。由于信道损耗以及单光子探测器量子效率等因素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编码的光脉冲都可以到达Alice端。但是,我们采用的频率编码方案具有极强的抗损耗能力。信息编码在光子序列的频谱上而不是单个光子,因此,部分光子的丢失只会影响最终频谱的信噪比。但是对于窃听者Eve,由于其并不能判断Bob对每个脉冲的编码操作,因此,Eve无法获取x(i)信息,因此其获得的频谱仍然是白噪声。 Alice确认调制频率之后,根据事先设定好的调制频率与信息的对应关系即可读取秘密信息。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强衰减激光(1550nm)作为通讯系统光源,脉冲重复频率为10MHz。Alice将制备的非正交量子态序列发送给 Bob,接收到光脉冲序列之后Bob通过分束器随机的选择实施控制模式和编码模式。控制模式下,Bob随机的选择测量基进行测量,并公布测量结果。Alice通过Bob公布的测量结果即可计算得到误码率,并与预置的误码率阈值进行比较。在编码模式下,通过串联两个电光调制器(EO-AM-NR-C3)能够实现任意输入偏振态的翻转操作。两个电光调制器的光轴呈45°角摆放。经过编码之后的光脉冲序列被发送回Alice端,经过偏振控制器和偏振分束器之后被单光子探测器(QCD300)探测。在执行控制模式时,剩余的光子序列暂时通过光纤延时线进行延时。
单个电光调制器可以实现两个固定偏振方向(如45°,135°)的偏振翻转,但无法实现任意四种偏振态的翻转。实验中需要两个电光调制器串联。并且保证两个调制器光轴呈45°偏转。假设第一个电光调制器快慢光轴呈0°,90°。那么第二个电光调制器呈45°和135°。入射光脉冲随机处于0°,45°,90°,135°。当施加电压为0时,所有偏转态都不发生变化。当电压为半波电压V0时,经过第一个电光调制器后45°,135°入射光发生翻转,并且与第二个调制器快慢光轴重合,经过第二个电光调制器后偏转态不再发生变化。同理,对于0°和90°的入射脉冲,经过第一个电光调制器偏振态不发生变化,经过第二个电光调制器后偏振态发生翻转。
在电压为0时,晶体自身存在双折射效应,因此实验中使用的每个电光调制器都由两块晶体构成(两个调制器共四块晶体),其中第二块晶体与第一块晶体对偏振态的作用正好相反。而且我们只在第一块晶体上施加电压。这样就可以消除电压为0时晶体双折射效应的影响。
分析一个通信系统的信息论安全性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计算发送方发送的信息M和窃听者接收到的信号Z之间的互信息量,或者说是已知Z时M的条件熵 H(M|Z)。当H(M|Z)越趋近于零时表示安全性级别越高,H(M|Z)=0表示系统具有完美安全性。保密容量定义为Cs=H(M)-H(M|Z),给出了防窃听编码可以实现的最大安全传输速率。对于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高斯信道,如我们介绍的多通道频率编码,其保密容量可以表示为:
Cs=log(1+SNRm)-log(1+SNRw), (4)
式中SNRm和SNRw分别表示合法信道和窃听信道的信噪比。上式表示保密容量为合法信道和窃听信道的信道容量之差。需要指出的是,保密容量虽然被用来分析物理层安全性,但是其只提供了一个理论极限,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构造码字的方法,并且假设码字长度n趋近于无穷。
1.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信道模型
我们通过两路协议结合频率编码实现了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信道模型如图2所示,假设Bob要传输秘密信息给Alice。首先,Alice制备一个光脉冲序列,序列中的每个脉冲随机的处于四个量子态|0>,|1>,|+>和|->之一,因此,密度算符可以表示为ρA=(|0><0|+|1><1|)/2。Alice将制备好的光脉冲序列发送给Bob, Bob随机的以几率PC选取部分量子比特进行窃听检测,窃听检测过程与BB84 协议中的窃听检测过程相同,即Bob以相同的概率随机的选择测量基X或Z对量子态进行测量,且保证测量过程相互独立。随后,Bob通过公开信道将测量基和测量结果发送给Alice。Alice确认那些测量位置使用了正确的测量基,并舍弃那些使用错误测量基的测量结果。Alice通过比对Bob发送来的测量结果与自己制备的量子态既可获得误码率e。如果误码率高于事先设定好的误码率阈值et,则双方放弃本次通信。否则,Alice→Bob信道被认为是安全的,Bob使用剩余的量子比特进行编码。编码方案由通信双方提前商定并根据窃听检测获得的误码率进行合理设计。比特0和1分别由操作I=|0><0|+|1><1|和U=|0><1|-|1><0|表示。 Bob以概率PC随机的插入检测比特以防Eve会在Bob→Alice信道中对已经编码的信息进行恶意篡改。Bob将编码后的光脉冲序列返回给Alice,Alice通过测量获得比特序列,根据双方事先商定的编解码方案进行解码即可获得Bob发送的秘密信息。
对上述通信协议的安全性证明分为两步进行,在接下来的小节中我们首先会证明当窃听检测过程获得的误码率e小于误码率阈值et时I(A:B)>I(B:E),这里,I(A:B)是Alice和Bob之间的互信息量,I(B:E)是Bob与Eve之间的互信息量。接下来我们会证明当I(A:B)>I(B:E)的条件满足时,Bob总能找到一种前向纠错码使得信息能够以任意低的误码率和信息泄露进行传输。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发现通信过程分为两部分,首先是构建优于窃听信道的合法信道,这一步骤通过Bob在控制模式中检测的误码率决定,当误码率低于阈值说明合法信道构建成功,在接下来的通信过程中窃听者获得的信息量将低于合法接收方。当误码率低于阈值时,说明信道构建失败,双方放弃本次通信重新构建信道。需要注意的是,与传统的物理层保密通信不同,本协议中,窃听信道和合法信道在物理系统上并没有分别,即都指的是同一个光纤信道。
2.安全信息比特率
为了获取Bob编码操作的信息,Eve需要知道量子态在经过Bob的基站之后是否发生变化,即Bob是否执行了翻转操作。因此,Eve需要对Alice→Bob 以及Bob→Alice信道进行操作。Eve的窃听操作可以使用幺正操作结合附属粒子进行描述:
UAE|0>A|E>=c00|0>A|E00>+c01|1>A|E01>,
UAE|1>A|E>=c11|1>A|E11>+c10|0>A|E10>,
UAE|+>A|E>=c++|+>A|E++>+c+-|->A|E+->,
UAE|->A|E>=c--|->A|E-->+c-+|+>A|E-+>, (5)
这里cij,(i,j=0,1,+,-)表示非负实数,|Eij>,(i,j=0,1,+,-)为归一化向量。假设在Eve对Alice→Bob信道进行攻击操作之后,Alice发送的量子态和Eve的附属粒子构成的联合态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091
当Bob执行编码模式时,由于编码的信息一般存在一定的冗余度,这样会降低传输效率。比如26个因为字母能够传输的信息为Hmax=log2(1/26)=4.7 bit/symbol,但是由于英文对不同字母使用概率不同,统计结果显示,每个字母代表H(2005)=4.2bit/symbol的信息,即使用效率为0.89。假设Bob的执行编码操作时编码0,1的概率分别为P0和1-P0,则经过Bob的编码操作之后密度算符变为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01
式中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02
Bob的编码操作之后,量子比特序列被发送回Alice。在渐近方案中,安全信息比特率rs受限于条件熵S(ρABE),这里 S(ρABE)=S(ρABE)-S(ρBE)。因此,安全信息比特率可以表示为
rs=h(P0)-h(ξ), (8)
上式中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03
1=c01=c10;h(x)=-xlog2x-(1-x)log2(1-x)是二进制香农熵函数。我们假设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04
根据香农信息论,通过压缩编码,具有一定冗余度的信息可以被压缩,因此,不是一般性我们假设H(P0)=1。
在实际通信系统中,信道损耗和噪声是不可避免的。Alice需要估计 Alice→Bob信道的误码率,假设Bob→Alice信道有相同的误码率(实际上,如果两路传输使用同一光纤信道由于偏振自补偿效应,Bob→Alice信道误码率反而会有所下降)。在渐近方案中,在考虑集体攻击时,Bob能够发送秘密信息的安全传输码率可以表示为
rsi≤(1-PC)2{tw(1-h(e))-tfh(ξ)}, (9)
式中tf表示Alice→Bob信道的透射率,tb是Bob→Alice信道的透射率;tw=tf*tb,ξ=1-2e。
3.防窃听编码
现有的两路协议解决噪声和损耗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量子隐私放大,其目的是压缩Eve能够获得的量子态信息。另一种是经典纠错编码方式,通过经典的编码方式来实现纠错和防窃听的功能。后一种方式允许窃听者获得部分量子态信息,通过经典编码方式使得窃听者虽然获得了量子态信息,却对要传输的秘密信息一无所知。这个过程类似于QKD协议中的隐私放大过程。相比于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方法在实验上更易实现,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接下来我们从香农信息论触发介绍防窃听编码的原理。以n个二进制字符为例,序列中0的个数为n(1-p),1的个数是np。不同典型序列的数目为二项式系数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11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12
当n→∞时,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13
这里H(p)=-plogp-(1-p)log(1-p),称为香农熵函数。由此,典型序列的数目在量级上是2nH(p)。于是可以用一个长为nH(p)的二进制序列来规定任一给定的长度为n字符的信息。
对于一条n位长的输入码字,误差将引起大约np位的误翻转,在接收端将输入扩散到2nH(p)个典型弦中的一个。占据着以输入弦为中心,以汉明距离np为半径的一个“球”。所以在接收端每个被编在n位中的k位码字符都扩散为一个“球”,一共有2k2nH(p)个可能的典型序列。为了可靠的解码,就必须保证任意两个码符的误差球不发生交叠,并且弦的总数不能超过输出信息总数2n。即需要:
2nH(p)2nR≤2n. (12)
可得
0≤R≤1-H(p)≡C(p). (13)
在量子通信中,不仅面临信道噪声问题,而且还面临信息载体(一般为光子) 的丢失问题。接下来我们将描述在有损耗和噪声存在的量子信道。我们会展示当安全信息比特率rsi>0时,Bob总能找到一种编码方式实现信息的安全准确传输,这里我们只考虑渐近方案,即比特序列无限长的情况。协议的安全性依赖于Eve试图获得信息时会引入误码率。但是由于信道本身噪声的存在,系统本身在没有窃听者存在时仍然会有误码率存在。为了保证通信的安全性,我们必须假设所有的误码都是由窃听者的窃听操作导致的。
假设二进制对称信道的透射率为tB,这一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条件概率表示
p(0|0)=p(1|1)=tB(1-p),
p(1|0)=p(0|1)=ptB, (14)
如果编码的比特在传输过程中丢失,即考虑信道既是噪声信道也是擦除信道,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假设该位置取比特0,1的概率各占1/2。因此,单个脉冲的二进制熵表示为
HB=tB[-plogp-(1-p)log(1-p)]+(1-tB), (15)
根据我们之前的描述,只有2k个码字用于编码,而且为了正确解码,每个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需要大于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21
并且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22
0≤R≤C≡1-HB, (17)
这里R表示每脉冲平均信息比特率,C表示信道容量。根据噪声信道编码定理,当n趋近于无穷时,如果R<C,始终存在一种编码方式能够使得信息以任意小的误码率进行传输。假设每轮信息传输中我们将k(k<n)比特秘密信息编码在长度为n的量子比特序列上,即编码效率为k/n。窃听者Eve利用通信系统的不完美性,如损耗,噪声等,会获取部分量子比特的信息。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这里把窃听者Eve看作是一个信息的接收方,其信道透射率为tE,这意味着Eve 可以获得n·tE个量子比特的信息。
考虑最坏的情况,Eve使用一个没有噪声和损耗的完美信道。窃听者Eve能够获得的信息量受限于合法通信双方在窃听检测过程中测量得到的误码率。窃听者Eve的汉明球半径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31
其中HE=1-tE,Alice的汉明球半径为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32
为了保证正确解码,Bob用于编码的每个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至少需要大于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33
因此,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34
Figure BDA0002280778970000135
满足公式(18)能够保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满足条件公式(19)能够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速率大于零。
当窃听者的汉明球半径三倍于Alice的汉明球半径时,Eve无法区分相邻两个码字,这里相邻码字指两个码字的汉明距离最小。如果不考虑安全性,信道容量为nR,但是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此时只有相邻码字可以用于编码信息,因此,只能编码一个比特的信息。如果能够进一步限制窃听者获得的信息量,比如降低系统误码率,信道损耗等,窃听者的汉明球半径将进一步增大。这意味着窃听者无法区分的码字数量增加,更多的比特可以被编码。每脉冲信息传输率可以表示为
r=HE-HA. (20)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包括量子态的制备模块、量子态检测模块、编码模块以及解码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量子态制备模块用于进行非正交量子态序列的制备,每个脉冲随机的处于四个非正交量子态|0〉,|1〉,|+〉和|-〉之一,这里|0〉和|1>为泡利Z算符的本征态,|±〉=(|0〉±|1〉)/√2是泡利X算符的本征态;
所述量子态检测模块对量子态误码率进行检测,通过随机的选择测量基对非正交量子态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结果估算误码率;
所述编码模块对整个光子序列进行编码,操作I和U分别对应编码为0和1,通过周期性的实施操作U和I编码频率信息,周期为T=1/f,其中f为调制频率,不同的调制频率对应不同的二进制比特序列;
所述解码模块通过调制频率与二进制比特序列的对应关系进行解码,解码之后即可获得秘密信息;
其中,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假设Bob想要发送秘密信息给Alice,Alice准备N2个光脉冲,每个脉冲随机的处于四个非正交量子态|0>,|1>,|+>和|->之一,|0>和|1〉为泡利Z算符的本征态,|±〉=(|0>±|1>)/√2是泡利X算符的本征态,Alice将制备好的光脉冲序列发送给Bob,Bob接收到光脉冲序列后告知Alice这一事实;
2)由于信道噪声和损耗的存在,Bob只能接收到N1个光脉冲信号且N1<N2,接下来,在控制模式下,Bob随机的从N1个脉冲中选择CN1个光脉冲进行窃听检测,其中0<C≤1/2;Bob对这些光脉冲信号随机的使用X和Z测量基进行测量,然后公布用于窃听检测的脉冲位置,使用的测量基以及测量结果;Alice接收到Bob公布的测量结果之后与自己制备的量子态进行比较即可获得误码率;如果测量得到的误码率高于事先设定的阈值,则双方放弃本次通信,如果误码率低于阈值,则认为Alice→Bob信道是安全的,进行步骤3);
3)在编码模式下,剩余的(1-C)N1个光脉冲信号Bob将用于编码秘密信息,Bob首先从剩余的脉冲序列中随机的选择C(1-C)N1个光脉冲作为检测脉冲用于检测Bob→Alice信道中是否存在窃听者;对这些用于检测的光脉冲信号,Bob随机的进行操作U=iσy=|0><1|-|1><0|和I=|0><0|+|1><1|,其中操作U和I分别表示对量子进行翻转和不翻转操作,剩余的光子通过多通道频率编码方案进行编码,这里进行频率编码时是调制量子态是否翻转;
4)Bob将编码后的光脉冲序列发送给Alice,由于Alice制备了量子态,所以知道每个光脉冲应该使用的测量基,并且Bob的编码操作并没有改变测量基;因此,Alice可以确定性的获得Bob编码的信息;Alice记录每个光脉冲的比特值,双方事先可以商定量子态翻转表示编码为1,不翻转表示编码为0;在去除检测脉冲之后,Alice只接收到N个光脉冲信号用于解码信息,其中N≤(1-C)2N1,Alice和Bob公开比较检测比特以确保在Bob→Alice信道传输过程中窃听者并没有对信息进行恶意篡改;随后,Alice通过频谱分析确定Bob编码的秘密信息。
CN201911140446.3A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 Active CN1108809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0446.3A CN110880956B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0446.3A CN110880956B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0956A CN110880956A (zh) 2020-03-13
CN110880956B true CN110880956B (zh) 2022-11-11

Family

ID=69729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40446.3A Active CN110880956B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809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7638B (zh) * 2020-09-28 2022-08-0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ghz态的半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EP3982589A1 (en) * 2020-10-06 2022-04-13 Terra Quantum AG Method, apparatus, computer program and data carrier for determining a shared secret cryptographic ke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2604A (zh) * 2003-09-30 2004-04-28 清华大学 分步传输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CN103369658A (zh) * 2013-06-18 2013-10-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物理层安全约束下协同ofdma系统功率控制方法
CN106100710A (zh) * 2016-06-08 2016-11-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技术的无条件物理层安全协作传输方法
CN107222307A (zh) * 2017-06-06 2017-09-29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四粒子簇态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CN108696321A (zh) * 2018-04-09 2018-10-23 西北大学 基于连续变量的两步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2604A (zh) * 2003-09-30 2004-04-28 清华大学 分步传输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CN103369658A (zh) * 2013-06-18 2013-10-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物理层安全约束下协同ofdma系统功率控制方法
CN106100710A (zh) * 2016-06-08 2016-11-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技术的无条件物理层安全协作传输方法
CN107222307A (zh) * 2017-06-06 2017-09-29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四粒子簇态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CN108696321A (zh) * 2018-04-09 2018-10-23 西北大学 基于连续变量的两步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Bell态粒子和单光子混合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案;曹正文等;《物理学报》;20161231(第2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0956A (zh) 2020-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agniluca et al. Efficient time-bin encoding for practical high-dimensional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Djordjevic Physical-layer security an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US7929690B2 (en) Two non-orthogonal states quantum cryptography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inter-and inter-qubit interference for eavesdropper detection
JP3829602B2 (ja) 暗号鍵配布装置
Boileau et al. Robust polarization-base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over a collective-noise channel
CN109450628B (zh) 一种即插即用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系统及方法
US2013001683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a string of secret bits over a quantum channel
EP3813294A1 (en) Quantum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witches between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kd) protocol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750247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nhancing QKD security using a heralded photon source
Sheikholeslami et al. Covert communication over classical-quantum channels
CN110880956B (zh) 一种量子物理层保密通信系统
CN113225184A (zh) 一种被动诱骗态调制的参考系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JP7430926B2 (ja) 長距離量子鍵配送
US11770245B2 (en)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8183793B (zh) 一种多用户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EP4062580B1 (en) Quantum bit decoding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108712254B (zh) 一种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JP2000174747A (ja) 量子暗号装置
Khan et al. Analysis of achievable distances of BB84 and KMB09 QKD protocols
US11502758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pulse divide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11558123B2 (en) Quantum communications system having stabilized quantum communications channel and associated methods
Luo et al. Quantum cryptography with entangled multiphotons of the same polarization
EP4047863A1 (en) Quantum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pulse divide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Dhar et al. Selection of master st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of transmission in quantum cryptography: A novel approach
Sisodia et al. FSO-QKD protocols under free-space losses and device imperfec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