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6358B - 一种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6358B
CN110876358B CN201911276809.6A CN201911276809A CN110876358B CN 110876358 B CN110876358 B CN 110876358B CN 201911276809 A CN201911276809 A CN 201911276809A CN 110876358 B CN110876358 B CN 1108763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ture
zone
grazing
grassland
pla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768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6358A (zh
Inventor
田赟
刘新月
吴雨晴
山丹
姜丽霞
周建琴
张克斌
贾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2768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763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76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6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6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6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将每个家庭牧场中由饮水点形成的光裸圈按照距离水源地的距离、植被盖度和指示物种划分为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在所述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进行分区治理;(2)每个家庭牧场采用灌木围栏进行区分,并将灌木围栏修剪后的枝叶收集起来腐熟作为肥料施用到草地中;(3)在每个家庭牧场养殖家禽,并将家禽的养殖密度控制在350~500只/hm2。本发明通过对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采用所述建设方法,使得半干旱区家庭牧场在满足生产的同时还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干旱地区家庭牧场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系统中重要的绿色屏障,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草地不仅具有水源涵养、调节局部小气候、空气净化、固沙保土、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生态功能,还具有为动物提供食物、为人类提供生活用品、工业用品及景观休闲服务等的经济价值。也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基地。
但是由于不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导致草地出现严重的退化,导致草地退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变化以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过度放牧。放牧作为草原现阶段最普遍、使用最广的利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草地生态系统。近年来,人们追求经济发展,“重畜轻草”,对草地“用而不养”,同时由于干旱内涝、风沙活动及地下水位降低等气候变化,导致植被低矮稀疏、生产力下降、牧草品质降低,并最终导致草地利用价值下降或消失。
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决定了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不可代替性以及退化草地恢复的艰难性。不合理的放牧(连续放牧和动物踩踏程度等)会导致植被盖度、高度和生物量的大量下降。放牧会降低优良牧草的植被盖度,增加杂类草植物或退化指示植物的盖度,且呈现地上生物量总体降低趋势。不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导致植物群落的退化演替,且随利用程度加重,物种数目逐渐减少,组成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建群种与优势种个体数量减少或消失,物种多样性明显下降;而且群落中的旱生和中旱生植物所占比例会逐渐上升。但是有研究表明,适度的放牧,可抑制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长,使一些竞争力弱的植物得到机会,一方面提高植物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增加群落丰富度和复杂性,从而维持草原植被群落稳定性,促进生产力提高。中度放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物种丰富度,促进植被生长,增加地上生物量,增加群落结构的复杂性。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增加的重要前提是受到中等程度的外界干扰,而放牧作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干扰因子,放牧强度的增加和放牧时间的延续会增加物种对光照、水分和温度等的竞争,适度的竞争促进植被群落多样性的增加。
己有研究表明,草地退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通常,在减小或消除干扰压力的情况下,退化草地会激发其潜在的生态恢复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然恢复。因此,怎样建设并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通过充分利用草原优势来更好的发展草地畜牧业已成为半干旱草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减少落后的畜牧业管理方式对草原的破坏,严格控制草畜平衡,实现由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的转变,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生产布局,对潜在荒漠化草原和固定沙地要采取围封休牧、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相结合的办法,缓解草原的承载压力,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是实现草原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思路。
以半干旱草地中的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为例,呼伦贝尔草原面积广阔,约1000万hm2,约占土地总面积(2533万hm2)的44%,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3%,约为836.6万hm2。呼伦贝尔草原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草地领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同样面临着生态退化的问题,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呼伦贝尔市退化草原的面积仅占全市草原总面积的12.5%。在80年代末,退化的草原面积约为209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21.4%。仅20年时间,退化的草地面积就增加了一半。另外,呼伦贝尔市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100万个羊单位下降到90年代的900万个羊单位,目前,已下降至600多万个羊单位。但是草地退化问题仍然存在,且亟待解决。
因此,如何在半干旱地区建设更加具有生态价值的家庭牧场,俨然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干旱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通过对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采用一系列的建设措施,使得半干旱区家庭牧场在达到满足生产的同时还能实现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每个家庭牧场中由饮水点形成的光裸圈按照距离水源地的距离、植被盖度和指示植物种划分为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在所述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进行分区治理;
(2)每个家庭牧场采用灌木围栏进行区分,并将灌木围栏修剪后的枝叶收集起来腐熟作为肥料施用到草地中;
(3)在每个家庭牧场养殖家禽,并将家禽的养殖密度控制在350~500只/hm2
本发明中所提供的建设方法并非仅局限于上述三个方面,其它任何可以用于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建设的措施和方法都能与这些措施配合使用,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中的“光裸圈”意指在干旱、半干旱区草场上,由于水源地分布不均和牲畜的生活习性,牲畜经常性地集中在某一水源点周围,导致草地生态系统以水源点为中心向周围区域呈梯度退化得以形成的。
本发明在对光裸圈进行划分时,牺牲带是指植被盖度小于15%(例如2%、3%、4%、5%、7%、10%、12%或14%),与水源地的距离小于500米(例如200米、300米、450米或500米),并且指示植物种为盐爪爪、灰绿藜或刺沙蓬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过渡带是指植被盖度在15%~50%之间(例如15%、20%、25%、30%、35%、40%、45%或50%),与水源地的距离为500~1200米(例如500米、650米、700米800米、1000米或1200米),并且指示植物种为画眉草、油蒿、苦麦菜或赖草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自然带是指植被盖度大于50%(例如55%、60%、70%、85%、90%或98%),与水源地的距离大于1200米,并且指示植物种为白草或唐松草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本发明针对划分后的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进行了分区治理。
所述牺牲带的治理包括以下方法:调整饮水点的位置;松土改良并对草地进行浅耕;收集粪便并将其堆肥处理后施用于草地;裸地补植耐践踏耐盐碱的植物;以及施用微生物肥料。
优选地,所述调整饮水点的位置是按照每隔2~4km(例如2km、3km或4km)的距离来设立一个机井并设置相应的饮水点,使得牲畜在多个饮水点之间轮换饮水。
本发明中,人工水源点位置的设计非常关键,原因在于人工提供水源会增加水源点密度,从而降低那些不依赖水源点生存的植物种的丰富度,在距离水源点几千米外,草本植物盖度受到放牧影响仍然非常明显,这意味着如果水源点彼此相距太近,则水源圈间会相互重叠,从而从总体上降低草地上饲草的潜在生产力。本发明中采用每隔2~4km的距离来设置相应的饮水点,其能够有效避免饲草产量下降、牧场质量降低等问题,并实现了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所述牺牲带还可对牲畜粪便进行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将养分重新归还草地,增加草地有机质含量,提升草地生产力。
所述过渡带的治理包括以下方法:补植乡土草种;对退化严重的地区设置人工饲料地或打草场草量补充;以及根据退化情况采取禁牧、休牧或轮牧措施。
优选地,所述补植乡土草种是采用先进行生物修复措施来改善土壤环境,然后再补植生物量大、抗逆性好的物种。
所述自然带的治理包括以下方法:根据距离水源地的远近和地面起伏情况设置人工饮水点;补植草种;以及根据退化情况采取禁牧、休牧或轮牧措施。
本发明中的草种补植主要涉及两个目的,具体包括以提高生产力为目的的补植和以增加经济价值为目的的补植。
当以提高生产力为目的进行补植时,以选择地方优良草种为主的原则选择需要补播的草种,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适口性好及耐啃食的植物种。购买符合GB 6142-2008和GB 6141-2008标准三级以上的牧草种子,并对种子进行脱芒、清选、去杂和丸衣等处理,确保种子质量能出全苗。
在补植时具体可以选择羊草、冰草、无芒雀麦、寸草苔、紫花苜蓿和披碱草等品种。羊草具有耐碱、耐寒、耐旱的特点,多数区域都可以种植,作为优良牧草,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冰草在干旱草原或荒漠草原都适宜种植,作为优良牧草、中等催肥饲料;无芒雀麦具有耐寒和耐放牧的特点,风沙区适宜种植,适于放牧利用;寸草苔具有耐寒、耐旱和耐践踏的特点;紫花苜蓿多数需要人工管理,可作为饲料和牧草;披碱草具有耐寒抗旱的特点,风沙大的盐碱地区适宜种植,可作为青饲、青贮或调制干草。
当以增加经济价值为目的进行补植时,在道路两旁补植具有观赏性的本土植物,并适量在路边布设蒙古包以及跑马场以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牧民的收入。具体可以进行补植的观赏性植物有:二色补血草、杂花苜蓿、地榆、蓝盆花、石竹、沙韭、沙参等。
补植的时期可以选择在4月下旬~7月中旬播种,有灌水条件的可以早春播种,以5月上旬~6月上旬播种为好,此时雨季即将来临,有利于出苗保苗。在补植时可以采用条播、带状补播、撒播及飞播等方式。
本发明中严格按照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的划分,分别采取了对这三个划分带具有针对性的生态恢复措施来进行草地退化治理,其实现了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善了草地退化现状,并有效防治了光裸圈的进一步扩张,提升了畜牧业生产水平并增加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本发明在对光裸圈中每个划分区进行有针对性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了以灌木围栏的形式对每个家庭牧场进行区分,其同时实现了分区、提供牧草替代品、具有观赏性以及具有附加经济价值和水土保持价值的多重作用。
本发明中,采用所述灌木围栏实现分区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选择高低错落的灌木品种来实现的。本发明在选择围栏用灌木时,采用了株高为1~3米的灌木和株高小于1m的灌木进行搭配的方式,从而形成植株分布较密集、围栏区域高低都有植株分布的现象,从而避免了采用单一植株或同一高度植株所造成的围栏在一定区域出现空隙较大情况的发生,不仅实现了更好的分区功能,还能有效阻挡其他动物进入家庭牧场。
本发明中,形成所述围栏采用的灌木品种可作为牧草的替代品。本发明采用了金露梅、木地肤等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灌木品种来形成围栏,其在春季的时候可以作为优质牧草的替代品,同时还具有耐践踏、萌蘖力强的特点。
每年的6至9月份是草原的旅游旺季,本发明中形成所述围栏采用的灌木品种,例如金露梅,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可以增强草原的景观效果和增加经济收益。
本发明中所选取的灌木,如虎榛子、金露梅都具有一定的附加经济价值,如种子提取油、树叶可作为其他家畜的饲料、可做药用等,因此也能带来附加的经济价值并实现水土保持。
因此,本发明中对于分区用到的灌木围栏,其是在综合考虑了分区、充当牧草替代品、具有观赏性和附加经济价值、以及实现水土保持这多个方面进行的选择,完全摒弃了以往只为实现分区而采用单一高度灌木和其它不具有牧草替代品、不具有观赏性和附加经济价值等功能的灌木品种。
本发明中除了利用灌木形成围栏进行分区外,还可以将灌木围栏修剪后的枝叶收集起来腐熟作为肥料施用到草地中,从而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
本发明中,所述家庭牧场的分区是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生态系统保护人为管理措施的区分。
优选地,所述家庭牧场分区为禁牧、轮牧、休牧和常牧四个区域。
优选地,所述家庭牧场分区的位置和面积由牲畜食草量、草地覆盖度以及净生产力来确定。
本发明中,所述灌木围栏选用的植物为虎榛子属(Ostryopsis)、地肤属(Kochia)或委陵菜属(Potentilla)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虎榛子、木地肤和金露梅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虎榛子的栽培方法为:直播时采用播种深度为3~4cm,行距为20~25cm,覆土厚度为2~3cm,播种量为10~20kg/亩;植苗时采用株行距为3~4m×3~4m,栽植密度为50~70株/亩。
本发明中,所述木地肤的栽培方法为:直播时采用行距为40~50cm,覆土厚度为1~2cm,播种量为1~2kg/亩;植苗时采用株行距为0.5~1m×1~2m,栽植密度为1300~1400株/亩。
本发明中,所述金露梅的栽培方法为:直播时采用行距为35~40cm,播种量为2~4kg/亩;植苗时采用株行距为1~1.5m×2~2.5m,栽植密度为300~350株/亩。
本发明进一步还采用了在每个家庭牧场养殖家禽的措施,例如养鸡,将家禽(鸡)的养殖密度控制在350~500只/hm2,例如350只/hm2、380只/hm2、400只/hm2、420只/hm2、450只/hm2、480只/hm2或500只/hm2,优选为400~450只/hm2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半干旱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方法:
(1)将每个家庭牧场中由饮水点形成的光裸圈按照距离水源地的距离、植被盖度和指示植物种划分为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在所述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进行分区治理;
所述牺牲带是指植被盖度小于15%,与水源地的距离小于500米,并且指示植物种为盐爪爪、灰绿藜或刺沙蓬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牺牲带的治理包括以下方法:调整饮水点的位置;松土改良并对草地进行浅耕;收集粪便并将其堆肥处理后施用于草地;裸地补植耐践踏耐盐碱的植物;以及施用微生物肥料;其中,所述调整饮水点的位置是按照每隔2~4km的距离来设立一个机井并设置相应的饮水点;
所述过渡带是指植被盖度在15%~50%之间,与水源地的距离为500~1200米,并且指示植物种为画眉草、油蒿、苦麦菜或赖草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过渡带的治理包括以下方法:补植乡土草种;对退化严重的地区设置人工饲料地或打草场草量补充;以及根据退化情况采取禁牧、休牧或轮牧措施;其中,所述补植乡土草种是采用先进行生物修复措施来改善土壤环境,然后再补植生物量大、抗逆性好的物种;
所述自然带是指植被盖度大于50%,与水源地的距离大于1200米,并且指示植物种为白草或唐松草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自然带的治理包括以下方法:根据距离水源地的远近和地面起伏情况设置人工饮水点;补植草种;以及根据退化情况采取禁牧、休牧或轮牧措施;
(2)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家庭牧场进行生态系统保护人为管理措施的区分,具体分为禁牧、轮牧、休牧和常牧四个区域,并采用灌木围栏进行分区;
所述灌木围栏选用的植物为虎榛子、木地肤和金露梅的组合;
所述虎榛子的栽培方法为:直播时采用播种深度为3~4cm,行距为20~25cm,覆土厚度为2~3cm,播种量为10~20kg/亩;植苗时采用株行距为3~4m×3~4m,栽植密度为50~70株/亩;
所述木地肤的栽培方法为:直播时采用行距为40~50cm,覆土厚度为1~2cm,播种量为1~2kg/亩;植苗时采用株行距为0.5~1m×1~2m,栽植密度为1300~1400株/亩;
所述金露梅的栽培方法为:直播时采用行距为35~40cm,播种量为2~4kg/亩;植苗时采用株行距为1~1.5m×2~2.5m,栽植密度为300~350株/亩;
(3)在每个家庭牧场养殖家禽,并将家禽的养殖密度控制在350~500只/hm2
除了上述措施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半干旱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管理:
药用植物的管理:对半干旱区草原的药用植物,如黄芪、黄芩、桔梗、防风、柴胡、远志等进行管理,具体措施为:制定合理的采挖、收购计划,以利于自然更新。在大面积出现药用植物的区域规定每年采挖量不超过总面积的60%。
有毒植物管理:如小花棘豆、苦豆子、变异黄芪、狼毒、牛心朴子等有毒植物,可采取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挖除,依据毒性大小差异,毒性部位的不同适时人工采摘、挖采、切段晒干,然后入药发挥其药用价值或工业价值;另外,可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在毒草生长的适宜时期,采用合适的剂量,可以取得很好的防除效果;同时配合补播草种,能够避免单纯依赖化学除草剂防除毒草所带来的草地生态隐患问题,可在短期内恢复草地植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采用将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区治理、每个家庭牧场采用灌木围栏进行区分,并将灌木围栏修剪后的枝叶收集起来腐熟作为肥料施用到草地中以及按一定密度养殖家禽等措施,能够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草地退化现状,并可有效防治光裸圈的进一步扩张,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并增加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试验地点: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草原面积为约1000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3%,约为836.6万hm2
在生态家庭牧场中拥有:一座砖瓦棚圈、一眼机井、一套牧业机具、一台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机、一处大于2000亩的围栏草场、因地制宜的一块饲料地、一辆流动宿营车等设备及建筑。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上述试验地点的生态家庭牧场建设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将每个家庭牧场中由饮水点形成的光裸圈按照距离水源地的距离、植被盖度和指示植物种划分为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在所述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进行分区治理;
所述牺牲带是指植被盖度小于15%,与水源地的距离小于500米,并且指示植物种为盐爪爪、灰绿藜或刺沙蓬等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过渡带是指植被盖度在15%~50%之间,与水源地的距离为500~1200米,并且指示植物种为画眉草、油蒿、苦麦菜或赖草等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自然带是指植被盖度大于50%,与水源地的距离大于1200米,并且指示植物种为白草或唐松草等中的任意一种;
对所述牺牲带采取的治理方法为:调整饮水点位置,每隔3km建立新的人工机井,设置新的人工饮水点,通过人为控制的方式,使牲畜在几个饮水点之间轮换饮水,降低该圈层的放牧压力;松土改良并对草地进行浅耕;收集粪便并将其堆肥处理后在松土的时候施用于草地;裸地补植耐践踏耐盐碱的植物,具体为:巴天酸模、苜蓿、和碱茅等,这些植物均为耐盐植物,可以吸取土壤中的盐分、减少土壤蒸发,防止表层盐分累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在施肥时施加微生物肥料,采用含有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木霉菌门(Trichoderm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或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的微生物肥料。盖度达到50%时适当解除封禁。
对所述过渡带采取的治理方法为:部分退化严重的地区设置人工饲料地并进行打草场草量补充,具体采用先对其进行生物修复措施改善土壤环境,补植羊草、冰草、无芒雀麦、寸草苔、紫花苜蓿和披碱草类草种;根据退化情况采取禁牧、休牧或轮牧措施;
对所述自然带采取的治理方法为:根据退化情况采取禁牧、休牧或轮牧措施,根据距离水源地的远近和地面起伏情况设置人工饮水点;草种补植。
(2)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家庭牧场进行生态系统保护人为管理措施的区分,具体分为禁牧、轮牧、休牧和常牧四个区域,并采用灌木围栏进行分区,在需要对灌木围栏修枝的时候将修剪下来的枝叶收集起来腐熟后作为肥料施加到草地中,恢复土壤肥力;
所述灌木围栏选用的植物为虎榛子、木地肤和金露梅的组合;
所述虎榛子的栽培方法为:直播时采用播种深度为3cm,行距为20cm,覆土厚度为3cm,播种量为20kg/亩;植苗时采用株行距为4m×3m,栽植密度为50株/亩;
所述木地肤的栽培方法为:直播时采用行距为45cm,覆土厚度为1.5cm,播种量为1.5kg/亩;植苗时采用株行距为0.5m×1m,栽植密度为1400株/亩;
所述金露梅的栽培方法为:直播时采用行距为35cm,播种量为3kg/亩;植苗时采用株行距为1m×2m,栽植密度为300株/亩;
(3)在每个家庭牧场养殖家禽,并将家禽的养殖密度控制在400只/hm2
(4)对该地区的药用植物,如黄芪、黄芩、桔梗、防风、柴胡、远志等进行管理,具体措施为:制定合理的采挖、收购计划,以利于自然更新;在大面积出现药用植物的区域规定每年采挖量不超过总面积的60%;
(5)对该地区的有毒植物,如小花棘豆、苦豆子、变异黄芪、狼毒、牛心朴子等有毒植物,采取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挖除,依据毒性大小差异,毒性部位的不同适时人工采摘、挖采、切段晒干,然后入药发挥其药用价值或工业价值;另外,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在毒草生长的适宜时期,采用合适的剂量;同时配合补播草种,避免单纯依赖化学除草剂防除毒草所带来的草地生态隐患问题,实现在短期内恢复草地植被。
经过三年的生态建设,测定建设后土壤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含量以及土壤的pH值和电导率,并将其与建设前该物质含量进行了对比,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生态家庭牧场建设前后对比表
Figure BDA0002315780890000131
由表1中相关数据可以看出,通过采用实施例1中的建设方法(即建设后),其与建设前相比,土壤中的养分、有机质含量、pH值和电导率均有所改善,pH值和电导率的值降低,土壤条件适合该区域乡土植物生长,有利于该区域生态修复。建设后的土壤中,土壤全氮含量平均达到1.2g/kg、土壤全磷含量平均达到0.35g/kg、有机质含量平均达到2.5%及以上、pH小于等于8.5、电导率小于2.5mS/cm,且植被覆盖度达到50%以上,由此可以说明,本发明中通过采用上述建设方法,其实现了较好的生态恢复,提高了半干旱区家庭牧场的生态环境;而其中建设后的牺牲带土壤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减少或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对牺牲带中的粪便进行收集。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对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采用将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区治理、每个家庭牧场采用灌木围栏进行区分,并将灌木围栏修剪后的枝叶收集起来腐熟作为肥料施用到草地中以及按一定密度养殖家禽等措施,能够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草地退化现状,并可有效防治光裸圈的进一步扩张,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并增加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半干旱区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将每个家庭牧场中由饮水点形成的光裸圈按照距离水源地的距离、植被盖度和指示植物种划分为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在所述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进行分区治理;
(2)每个家庭牧场采用灌木围栏进行区分,并将灌木围栏修剪后的枝叶收集起来腐熟作为肥料施用到草地中;
(3)在每个家庭牧场养殖家禽,并将家禽的养殖密度控制在350~500只/hm2
步骤(1)所述光裸圈的划分中,牺牲带是指植被盖度小于15%,与水源地的距离小于500米,并且指示植物种为盐爪爪、灰绿藜或刺沙蓬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步骤(1)所述光裸圈的划分中,过渡带是指植被盖度在15%~50%之间,与水源地的距离为500~1200米,并且指示植物种为画眉草、油蒿、苦麦菜或赖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步骤(1)所述光裸圈的划分中,自然带是指植被盖度大于50%,与水源地的距离大于1200米,并且指示植物种为白草或唐松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所述牺牲带的治理包括以下方法:调整饮水点的位置;松土改良并对草地进行浅耕;收集粪便并将其堆肥处理后施用于草地;裸地补植耐践踏耐盐碱的植物;以及施用微生物肥料;
所述调整饮水点的位置是按照每隔2~4km的距离来设立一个机井并设置相应的饮水点,使得牲畜在多个饮水点之间轮换饮水;
步骤(2)所述灌木围栏选用的植物为虎榛子、木地肤和金露梅的组合;
所述虎榛子的栽培方法为:直播时采用播种深度为3~4cm,行距为20~25cm,覆土厚度为2~3cm,播种量为10~20kg/亩;植苗时采用株行距为3~4m×3~4m,栽植密度为50~70株/亩;
所述木地肤的栽培方法为:直播时采用行距为40~50cm,覆土厚度为1~2cm,播种量为1~2kg/亩;植苗时采用株行距为0.5~1m×1~2m,栽植密度为1300~1400株/亩;
所述金露梅的栽培方法为:直播时采用行距为35~40cm,播种量为2~4kg/亩;植苗时采用株行距为1~1.5m×2~2.5m,栽植密度为300~350株/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带的治理包括以下方法:补植乡土草种;对退化严重的地区设置人工饲料地或打草场草量补充;以及根据退化情况采取禁牧、休牧或轮牧措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带的治理中,所述补植乡土草种是采用先进行生物修复措施来改善土壤环境,然后再补植生物量大、抗逆性好的物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带的治理包括以下方法:根据距离水源地的远近和地面起伏情况设置人工饮水点;补植草种;以及根据退化情况采取禁牧、休牧或轮牧措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家庭牧场的分区是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生态系统保护人为管理措施的区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家庭牧场的分区为禁牧、轮牧、休牧和常牧四个区域以及根据需求划分饲料地或打草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家庭牧场的分区的位置和面积由牲畜食草量、草地覆盖度以及净生产力来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家禽是指草地牧鸡,并将鸡的养殖密度控制在400~450只/hm2
CN201911276809.6A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 Active CN1108763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76809.6A CN110876358B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76809.6A CN110876358B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6358A CN110876358A (zh) 2020-03-13
CN110876358B true CN110876358B (zh) 2021-09-21

Family

ID=69731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76809.6A Active CN110876358B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763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4349A (zh) * 2020-11-02 2021-02-05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一种适度家庭牧场草地培育方法
CN114332657B (zh) * 2022-01-11 2022-09-16 兰州大学 一种调控黄帚橐吾种群密度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4943A (zh) * 2005-11-18 2006-06-14 刘延春 建设生态草,治理草原荒漠化的方法
ES2307374B1 (es) * 2006-02-17 2009-08-03 Universidad De Alcala Sistema de riego distribuido monocompuerta con accionamiento manual o automatizado.
CN202310853U (zh) * 2011-11-15 2012-07-11 李丛冉 一种草原牧鸡治蝗用简易活动鸡舍
CN103181273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李银亭 一种荒漠化土壤的治理方法
CN103749241A (zh) * 2014-01-23 2014-04-30 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 荒漠-绿洲过渡带沙地灌木桑生态经济兼用林的建设方法
CN106305021A (zh) * 2015-07-05 2017-01-11 申茂军 一种沙化草原的治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5029A (zh) * 2015-07-08 2017-01-11 申茂军 天然草原退化治理方法
CN106358485B (zh) * 2016-08-30 2018-08-24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撂荒农田生物除杂复垦与土壤培肥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4943A (zh) * 2005-11-18 2006-06-14 刘延春 建设生态草,治理草原荒漠化的方法
ES2307374B1 (es) * 2006-02-17 2009-08-03 Universidad De Alcala Sistema de riego distribuido monocompuerta con accionamiento manual o automatizado.
CN202310853U (zh) * 2011-11-15 2012-07-11 李丛冉 一种草原牧鸡治蝗用简易活动鸡舍
CN103181273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李银亭 一种荒漠化土壤的治理方法
CN103749241A (zh) * 2014-01-23 2014-04-30 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 荒漠-绿洲过渡带沙地灌木桑生态经济兼用林的建设方法
CN106305021A (zh) * 2015-07-05 2017-01-11 申茂军 一种沙化草原的治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水源圈研究进展;喻泓等;《应用生态学报》;20100228;第21卷(第2期);第523-532页 *
草原牧鸡生物量置换模式对沙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过程影响研究;张显龙;《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农业科技辑》;20160615(第06期);第D050-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6358A (zh) 2020-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9625B (zh) 一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5684708B (zh) 一种在岩溶区退耕地采用立体复合模式套种中药材的方法
CN101176407A (zh) 黑果枸杞盐碱地人工栽培技术
CN107996266A (zh) 一种快速提升极端干旱荒漠区植被覆盖度的物种装配方法
CN105027947A (zh) 一种适于南方油用牡丹与梨树立体种植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8513852A (zh) 一种喀斯特地区林下套种中药材的方法
CN113243256A (zh) 一种典型草原地区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N105660089A (zh) 一种中药材射干林下复合种植的栽培方法
CN103430759B (zh) 热淋清颗粒药材头花蓼的种植方法
CN110876358B (zh) 一种半干旱区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方法
CN105993264A (zh) 一种伊犁河谷新垦坡耕地防止土壤侵蚀的耕作模式
CN110122211B (zh) 一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仙人掌火龙果花椒配置种植的方法
CN111771658A (zh) 一种湖北贝母的林药生态栽培方法
CN101940115A (zh) 饲草植物篱保土种植技术
CN105145045B (zh) 一种防治园林杂草的方法及应用
CN105409705A (zh) 杨梅林下套作南苜蓿有机栽培方法
CN104094751B (zh) 利用蒿草栽培魔芋的方法
CN102523887A (zh) 一种蓖麻、玉竹间种技术
CN103125248A (zh) 一种有机人参的栽培方法
CN111713394B (zh) 一种西红花基质栽培方法
CN111713327B (zh) 一种金果榄与梨树间套作的种植方法
CN102960207A (zh) 半夏高效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CN109601269B (zh) 一种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
CN113243255A (zh) 一种典型草原地区的草坪种植方法
CN110583353A (zh) 一种盐碱地的葡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