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4317B - 一种生成、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及其服务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成、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及其服务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4317B
CN110874317B CN201811015205.1A CN201811015205A CN110874317B CN 110874317 B CN110874317 B CN 110874317B CN 201811015205 A CN201811015205 A CN 201811015205A CN 110874317 B CN110874317 B CN 1108743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use case
data
service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152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4317A (zh
Inventor
李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Advantageous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152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74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74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4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4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4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4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design, e.g. generating new test c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8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execution, e.g. scheduling of test sui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成、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及其服务器、终端,该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包括:根据关联关系模型生成用例结构模型;根据预设采集条件从源数据采集用例数据;根据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和所述用例数据生成树状结构用例。本申请提供的生成、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及其服务器、终端,基于树状结构设计测试用例,然后根据树状结构的层级节点所对应的采集条件采集用例数据,将用例数据按照树状结构进行归类整理生成树状结构用例,便于有序管理测试用例。

Description

一种生成、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及其服务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成、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及其服务器、终端。
背景技术
软件工程中的测试用例是一组条件或变量,测试者根据它来确定应用软件或软件系统是否正确工作。现有技术中,当制作完成新的程序、业务、服务时,一般通过测试用例模拟虚拟业务场景,利用测试用例运行程序、业务、服务等,以发现程序、业务、服务等存在的BUG(程序漏洞)。现有技术中,对于研发完成的程序、业务、服务等,一般由程序员自己编制测试用例,从而导致了测试用例散落、杂乱、测试用例不稳定的问题,而且各个程序员各自编写自己的测试用例,导致重复性劳动非常多,也无法有效管理测试用例。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成、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及其服务器、终端,以现有技术的测试用例散落杂乱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包括:
根据关联关系模型生成用例结构模型;
根据预设采集条件从源数据采集用例数据;
根据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和所述用例数据生成树状结构用例。
进一步,本申请所述的方法,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包括:服务层、领域层、组件层和配置扩展点;
所述根据关联关系模型生成用例结构模型的步骤包括:
以所述服务层为根节点、所述领域层为一级节点、所述组件层为二级节点、所述配置扩展点为三级节点生成所述用例结构模型;
其中,所述根节点、所述一级节点、所述二级节点和所述三级节点可逐级展开;所述服务层、所述领域层、所述组件层和所述配置扩展点均采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
进一步,本申请所述的方法,所述预设采集条件包括:服务层采集条件、领域层采集条件、组件层采集条件和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
所述根据预设采集条件从源数据采集用例数据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服务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服务层关联以构成服务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领域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领域层关联以构成领域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组件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组件层关联以构成组件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配置扩展点关联以构成配置扩展点用例数据。
进一步,本申请所述的方法,所述树状结构用例包括:所述服务层以及与所述服务层相关联的所述服务层用例数据,所述领域层以及与所述领域层相关联的所述领域层用例数据,所述组件层以及与所述组件层相关联的所述组件层用例数据,和,所述配置扩展点以及与所述配置扩展点相关联的所述配置扩展点用例数据。
进一步,本申请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用例测试请求,使用所述树状结构用例对所述终端提供测试服务。
进一步,本申请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触发比对异常条件,对所述树状结构用例添加废弃标签;
当进行所述测试服务时,响应于发现所述废弃标签,停止使用带有所述废弃标签的树状结构用例。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用例测试请求;
接受所述服务器提供的测试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器使用树状结构用例以提供所述测试服务。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
用例树架构模块,用于根据关联关系模型生成用例结构模型;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采集条件从源数据采集用例数据;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和所述用例数据生成树状结构用例。
进一步,本申请所述的服务器,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包括:服务层、领域层、组件层和配置扩展点;
所述用例树架构模块具体用于:
以所述服务层为根节点、所述领域层为一级节点、所述组件层为二级节点、所述配置扩展点为三级节点生成所述用例结构模型;
其中,所述根节点、所述一级节点、所述二级节点和所述三级节点可逐级展开;所述服务层、所述领域层、所述组件层和所述配置扩展点均采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
进一步,本申请所述的服务器,所述预设采集条件包括:服务层采集条件、领域层采集条件、组件层采集条件和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服务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服务层关联以构成服务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领域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领域层关联以构成领域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组件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组件层关联以构成组件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配置扩展点关联以构成配置扩展点用例数据。
进一步,本申请所述的服务器,所述树状结构用例包括:所述服务层以及与所述服务层相关联的所述服务层用例数据,所述领域层以及与所述领域层相关联的所述领域层用例数据,所述组件层以及与所述组件层相关联的所述组件层用例数据,和,所述配置扩展点以及与所述配置扩展点相关联的所述配置扩展点用例数据。
进一步,本申请所述的服务器,还包括:
第一测试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用例测试请求,调用所述树状结构用例对待测程序进行测试。
进一步,本申请所述的服务器,还包括:生命周期模块;
所述生命周期模块用于:
响应于触发比对异常条件,对所述树状结构用例添加废弃标签;
当对待测程序进行测试时,响应于发现所述废弃标签,停止使用带有所述废弃标签的树状结构用例。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请求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用例测试请求;
第二测试模块,用于接受所述服务器提供的测试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器使用树状结构用例以提供所述测试服务。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存储设备,所述存储设备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根据本申请所述的方法进行执行。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本申请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生成、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及其服务器、终端,基于树状结构设计测试用例,然后根据树状结构的层级节点所对应的采集条件采集用例数据,将用例数据按照树状结构进行归类整理生成树状结构用例,便于有序管理测试用例。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六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装置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1,根据关联关系模型生成用例结构模型。
其中,用例结构模型采用多个节点的树状结构,以服务层为根节点,可向后将各个节点逐层展开。关联关系模型用于使采集得到的用例数据与用例结构模型相关联。首先搭建好用例结构模型的树状框架结构,然后通过关联关系模型的关联功能,将用例数据关联至用例结构模型。
步骤S102,根据预设采集条件从源数据采集用例数据。
其中,预设采集条件根据用例结构模型的各层节点设置,在树状结构中,每层节点都有其对应的预设采集条件。预设采集条件具体为软件测试人员按照用例结构模型的树状结构根据测试对象的特性自定义设置。服务器首先采集网络中的各项服务、业务运行的数据,形成存储于云端的源数据,然后根据软件测试人员选择的用例结构模型和检测对象特性,自定义设置预设采集条件,部署于云端的服务器利用预设采集条件从云端的源数据筛选出符合该用例结构模型的用例数据。
步骤S103,根据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和所述用例数据生成树状结构用例。
其中,步骤S101构建了树状结构的用例结构模型,步骤S102从源数据中筛选出了可关联的用例数据,在这两步骤的基础上,将用例数据与用例结构模型的树状结构的对应节点相关联,关联时采用关联关系模型,从而生成得到树状结构用例。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201,根据关联关系模型生成用例结构模型。
其中,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包括:服务层、领域层、组件层和配置扩展点。
其中,服务层指运行网络服务所需数据的最表层的架构,组件层指为了实现网络服务而运行的各个组件所需数据的层级架构,配置扩展点指为了使组件工作而进行设置所需数据的层级架构。为了使层级架构更为合理,在服务层和组件层之间设置领域层,以实现领域驱动功能。领域驱动设计核心原则是使用一种基于模型的语言,使用模型作为语言的核心骨架。即将若干组件聚合为实现某种模型的架构,与该组件聚合架构相对应的层级架构即为领域层。组件聚合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测试人员自定义设置。
具体地,所述根据关联关系模型生成用例结构模型的步骤S201包括:
以所述服务层为根节点、所述领域层为一级节点、所述组件层为二级节点、所述配置扩展点为三级节点生成所述用例结构模型。
其中,所述根节点、所述一级节点、所述二级节点和所述三级节点可逐级展开;所述服务层、所述领域层、所述组件层和所述配置扩展点均采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
其中,服务层为根节点。领域层为根节点的子节点,即一级节点。组件层为一级节点的子节点,即二级节点。配置扩展点为二级节点的子节点,即三级节点。服务层、领域层、组件层、配置扩展点按照自前向后的顺序可逐级展开,以构成有序的树状结构。其中,服务层、领域层、组件层、配置扩展点均采用关联关系模型,以实现与用例数据相关联。
步骤S202,根据预设采集条件从源数据采集用例数据。
其中,所述预设采集条件包括:服务层采集条件、领域层采集条件、组件层采集条件和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
其中,服务层对应设有服务层采集条件,以从源数据筛选出符合服务层的用例数据。领域层对应设有领域层采集条件,以从源数据筛选出符合领域层的用例数据。组件层对应设有组件层采集条件,以从源数据筛选出符合组件层的用例数据。配置扩展点对应设有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以从源数据筛选出符合配置扩展点的用例数据。
具体地,所述根据预设采集条件从源数据采集用例数据的步骤202包括: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服务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服务层关联以构成服务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领域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领域层关联以构成领域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组件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组件层关联以构成组件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配置扩展点关联以构成配置扩展点用例数据。
通过上述步骤,得到了符合预设采集条件的各个层级结构下的用例数据。
步骤S203,根据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和所述用例数据生成树状结构用例。
其中,所述树状结构用例包括:所述服务层以及与所述服务层相关联的所述服务层用例数据,所述领域层以及与所述领域层相关联的所述领域层用例数据,所述组件层以及与所述组件层相关联的所述组件层用例数据,和,所述配置扩展点以及与所述配置扩展点相关联的所述配置扩展点用例数据。
其中,利用关联关系模型,将服务层与通过服务层采集条件采集的服务层用例数据相关联,将领域层与通过领域层采集条件采集的领域层用例数据相关联,将组件层与通过组件层采集条件采集的组件层用例数据相关联,将配置扩展点与通过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采集的配置扩展点用例数据相关联,进而得到完整的树状结构用例,该树状结构用例按照树状层级架构将用例数据归类整理,使测试用例更加有序,便于管理。
步骤S204,响应于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用例测试请求,使用所述树状结构用例对所述终端提供测试服务。
其中,树状结构用例均部署于云端,当测试人员需要测试某项业务或者服务时,向云端的服务器发送用例测试请求,用例测试请求包含检测对象标识。云端的服务器接收到用例测试请求后,根据检测对象标识查询到检测对象,并调用与检测对象相对应的树状结构用例对检测对象进行检测,已完成测试服务。
步骤S205,响应于触发比对异常条件,对所述树状结构用例添加废弃标签。
其中,对于云端存储的各项树状结构用例进行生命周期监控。在进行测试服务时,如果发现比对异常条件触发,则对该比对异常条件所对应的的树状结构用例添加废弃标签,以表明该树状结构用例寿命到期。例如,当对某项服务中的若干业务进行测试服务时,当发现使用某项树状结构用例的比例非常低的情况下,说明该项树状结构用例所对应的待检测业务已经停止下架,也就不再需要该树状结构用例,此时对该树状结构用例添加废弃标签,停止使用该树状结构用例。
步骤S206,当进行所述测试服务时,响应于发现所述废弃标签,停止使用带有所述废弃标签的树状结构用例。
其中,进行测试服务时,如果采用一系列的树状结构用例中,有一些树状结构用例携带有废弃标签,说明这些树状结构用例的生命周期已经到期,对这些树状结构用例停止使用。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301,向服务器发送用例测试请求。
步骤S302,接受所述服务器提供的测试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器使用树状结构用例以提供所述测试服务。
其中,树状结构用例部署于云端的服务器,可采用分布式计算集群。当某测试人员希望使用云端的用例检测服务时,测试人员通过终端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用例测试请求,用例测试请求包含检测对象标识。云端的服务器接收到用例测试请求后,根据检测对象标识查询到检测对象,并调用与检测对象相对应的树状结构用例对检测对象进行检测,以完成测试服务。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服务器,包括:用例树架构模块41、数据采集模块42和生成模块43。
用例树架构模块41,用于根据关联关系模型生成用例结构模型。
数据采集模块42,用于根据预设采集条件从源数据采集用例数据。
生成模块43,用于根据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和所述用例数据生成树状结构用例。
本申请实施例四的服务器,为图1所示的生成测试用例方法的实现装置,具体可参考图1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五的服务器,包括:用例树架构模块41、数据采集模块42、生成模块43、第一测试模块44和生命周期模块45。
用例树架构模块41,用于根据关联关系模型生成用例结构模型。
其中,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包括:服务层、领域层、组件层和配置扩展点。
所述用例树架构模块41具体用于:
以所述服务层为根节点、所述领域层为一级节点、所述组件层为二级节点、所述配置扩展点为三级节点生成所述用例结构模型。
其中,所述根节点、所述一级节点、所述二级节点和所述三级节点可逐级展开;所述服务层、所述领域层、所述组件层和所述配置扩展点均采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
数据采集模块42,用于根据预设采集条件从源数据采集用例数据。
其中,预设采集条件包括:服务层采集条件、领域层采集条件、组件层采集条件和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
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42具体用于: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服务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服务层关联以构成服务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领域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领域层关联以构成领域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组件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组件层关联以构成组件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配置扩展点关联以构成配置扩展点用例数据。
生成模块43,用于根据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和所述用例数据生成树状结构用例。
其中,所述树状结构用例包括:所述服务层以及与所述服务层相关联的所述服务层用例数据,所述领域层以及与所述领域层相关联的所述领域层用例数据,所述组件层以及与所述组件层相关联的所述组件层用例数据,和,所述配置扩展点以及与所述配置扩展点相关联的所述配置扩展点用例数据。
第一测试模块44,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用例测试请求,调用所述树状结构用例对待测程序进行测试。
所述生命周期模块45,用于:
响应于触发比对异常条件,对所述树状结构用例添加废弃标签;
当对待测程序进行测试时,响应于发现所述废弃标签,停止使用带有所述废弃标签的树状结构用例。
本申请实施例五的服务器,为图2所示的生成测试用例方法的实现装置,具体可参考图2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六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六的终端,包括:
请求模块61,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用例测试请求。
第二测试模块60,用于接受所述服务器提供的测试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器使用树状结构用例以提供所述测试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六的终端,为图3所示的使用测试用例方法的实现装置,具体可参考图3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设备,所述存储设备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根据本申请图1至图3所示的方法进行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本申请图1至图3所示的方法。
此外,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申请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6)

1.一种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关联关系模型生成用例结构模型;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包括:服务层、领域层、组件层和配置扩展点;所述服务层为运行网络服务所需数据的最表层的架构,所述组件层为用于实现网络服务而运行的各个组件所需数据的层级架构,所述配置扩展点为用于使组件工作而进行设置所需数据的层级架构,所述领域层为设置于所述服务层和所述组件层之间的用于实现领域驱动功能的层级架构;
根据预设采集条件从源数据采集用例数据;
根据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和所述用例数据生成树状结构用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关联关系模型生成用例结构模型的步骤包括:
以所述服务层为根节点、所述领域层为一级节点、所述组件层为二级节点、所述配置扩展点为三级节点生成所述用例结构模型;
其中,所述根节点、所述一级节点、所述二级节点和所述三级节点可逐级展开;所述服务层、所述领域层、所述组件层和所述配置扩展点均采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采集条件包括:服务层采集条件、领域层采集条件、组件层采集条件和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
所述根据预设采集条件从源数据采集用例数据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服务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服务层关联以构成服务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领域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领域层关联以构成领域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组件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组件层关联以构成组件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配置扩展点关联以构成配置扩展点用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状结构用例包括:所述服务层以及与所述服务层相关联的所述服务层用例数据,所述领域层以及与所述领域层相关联的所述领域层用例数据,所述组件层以及与所述组件层相关联的所述组件层用例数据,和,所述配置扩展点以及与所述配置扩展点相关联的所述配置扩展点用例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用例测试请求,使用所述树状结构用例对所述终端提供测试服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触发比对异常条件,对所述树状结构用例添加废弃标签;
当进行所述测试服务时,响应于发现所述废弃标签,停止使用带有所述废弃标签的树状结构用例。
7.一种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用例测试请求;
接受所述服务器提供的测试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器使用树状结构用例以提供所述测试服务;所述树状结构用例是采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生成的。
8.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例树架构模块,用于根据关联关系模型生成用例结构模型;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包括:服务层、领域层、组件层和配置扩展点;所述服务层为运行网络服务所需数据的最表层的架构,所述组件层为用于实现网络服务而运行的各个组件所需数据的层级架构,所述配置扩展点为用于使组件工作而进行设置所需数据的层级架构,所述领域层为设置于所述服务层和所述组件层之间的用于实现领域驱动功能的层级架构;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采集条件从源数据采集用例数据;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例结构模型和所述用例数据生成树状结构用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例树架构模块具体用于:
以所述服务层为根节点、所述领域层为一级节点、所述组件层为二级节点、所述配置扩展点为三级节点生成所述用例结构模型;
其中,所述根节点、所述一级节点、所述二级节点和所述三级节点可逐级展开;所述服务层、所述领域层、所述组件层和所述配置扩展点均采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采集条件包括:服务层采集条件、领域层采集条件、组件层采集条件和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服务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服务层关联以构成服务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领域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领域层关联以构成领域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组件层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组件层关联以构成组件层用例数据;
当所述源数据符合所述配置扩展点采集条件时,利用所述关联关系模型将所述源数据与所述配置扩展点关联以构成配置扩展点用例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状结构用例包括:所述服务层以及与所述服务层相关联的所述服务层用例数据,所述领域层以及与所述领域层相关联的所述领域层用例数据,所述组件层以及与所述组件层相关联的所述组件层用例数据,和,所述配置扩展点以及与所述配置扩展点相关联的所述配置扩展点用例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测试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用例测试请求,调用所述树状结构用例对待测程序进行测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命周期模块;
所述生命周期模块用于:
响应于触发比对异常条件,对所述树状结构用例添加废弃标签;
当对待测程序进行测试时,响应于发现所述废弃标签,停止使用带有所述废弃标签的树状结构用例。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用例测试请求;
第二测试模块,用于接受所述服务器提供的测试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器使用树状结构用例以提供所述测试服务;所述树状结构用例是采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生成的。
15.一种存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设备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执行。
16.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015205.1A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生成、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及其服务器、终端 Active CN110874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5205.1A CN110874317B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生成、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及其服务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5205.1A CN110874317B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生成、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及其服务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4317A CN110874317A (zh) 2020-03-10
CN110874317B true CN110874317B (zh) 2023-06-20

Family

ID=69715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15205.1A Active CN110874317B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生成、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及其服务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7431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1990A (en) * 1997-04-15 2000-02-29 Compuware Corporation Computer software testing management
CN107844413A (zh) * 2016-09-21 2018-03-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7844424A (zh) * 2017-11-15 2018-03-27 杭州杉石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模型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7870852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8388520A (zh) * 2018-03-20 2018-08-1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架构的软件自动测试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66344A1 (en) * 2001-12-27 2003-06-27 Ibm Canada Limited - Ibm Canada Limitee Organization of test cases
TWI258073B (en) * 2004-11-05 2006-07-1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test-case generation
US8381170B2 (en) * 2006-12-01 2013-02-19 Siemens Corporation Test driven architecture enabled process for open collaboration in globa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1990A (en) * 1997-04-15 2000-02-29 Compuware Corporation Computer software testing management
CN107844413A (zh) * 2016-09-21 2018-03-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7870852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7844424A (zh) * 2017-11-15 2018-03-27 杭州杉石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模型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8388520A (zh) * 2018-03-20 2018-08-1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架构的软件自动测试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静静 ; 袁耀东 ; .基于启发式搜索和分类树的网络协议模糊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16,(第2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4317A (zh) 202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7999B2 (en) Correlating computing network events
CN107491371B (zh) 一种监控部署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9033365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009216B2 (en) Repeat execution of root cause analysis logic through run-time discovered topology pattern maps
CN111898059A (zh) 网站页面质量评估和监控方法及其系统
CN104298589B (zh) 一种性能测试方法和设备
CN106649000B (zh) 实时处理引擎的故障恢复方法及相应的服务器
CN110874317B (zh) 一种生成、使用测试用例的方法及其服务器、终端
US20180285238A1 (en) Intelligent deinstrumentation of instrumented applications
CN109656825A (zh) 美术资源处理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WO2022193855A1 (zh) 一种任务状态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115982A (zh) 代码发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32248B (zh) 一种基于cmdb的服务器应用信息获取及调整方法
CN112181825A (zh) 测试案例库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485908A (zh) 一种覆盖率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99954B (zh) 快速构建测试环境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625611B (zh) 一种量子计算环境的监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08803A (zh) 一种用于多运行环境下实现功能操作的方法与设备
CN114490434A (zh) 一种用于ipfs的空间回收方法与设备
CN117632007A (zh) 数据存储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5167909A (zh) 一种变更文件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7472755A (zh) 接口测试方法、装置、处理器及存储介质
CN116610545A (zh) 云管平台的可靠性测试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625611A (zh) 一种量子计算环境的监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85641A (zh) 数据表主键标识符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5

Address after: Cayman Enterprise Centre, 27 Hospital Road,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after: Advanc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A four-storey 847 mailbox in Grand Cayman Capital Building, British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befor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5

Address after: Cayman Enterprise Centre, 27 Hospital Road,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after: Innovative advance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ayman Enterprise Centre, 27 Hospital Road,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before: Advanc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