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6827A - 一种通证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证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6827A
CN110866827A CN201910967123.5A CN201910967123A CN110866827A CN 110866827 A CN110866827 A CN 110866827A CN 201910967123 A CN201910967123 A CN 201910967123A CN 110866827 A CN110866827 A CN 110866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ed
certification
certificate
intelligent contract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71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6827B (zh
Inventor
袁立威
王凌斌
丁雪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E Wallet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E Wallet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E Wallet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E Wallet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671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668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66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6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6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6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通证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所述通证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端发送的通证处理请求,并根据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接收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确定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并调用第一智能合约将待处理通证发送至第二用户端;在确定第二用户端接收到待处理通证时,判断第二用户端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若第二用户端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则获取第二智能合约和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触发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第二智能合约中与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提高通证处理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Description

一种通证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通证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通证是指可流通的数字权益证明,在不同的领域与场景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流通方式,如互联网上的积分、网络游戏里的虚拟资产和道具等都可以为不同种类的通证,但这些通证一般是高度中心化的,往往存在易篡改、流通性差、缺乏透明度等问题。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通证类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目前基于区块链的通证往往仅具备一些简单的基础处理功能,而这些基础处理功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且不便扩展,无法适用于具有多样性的复杂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通证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服务器,能够提高通证处理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使得通证可适用于具有多样性的复杂场景,并能确保通证处理的可信度。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证处理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所述通证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端发送的通证处理请求,并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
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
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若所述第二用户端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则获取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和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证处理装置,应用于区块链系统,所述通证处理装置包括:
通证处理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端发送的通证处理请求,并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
第一智能合约调用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
第二智能合约判断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第二智能合约触发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用户端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则获取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和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通证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第一用户端发送的通证处理请求,并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
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
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若所述第二用户端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则获取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和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证处理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所述区块链系统在接收到第一用户端发送的通证处理请求时,可根据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对应的第二用户端,并可调用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来将待处理通证发送至第二用户端,而在第二用户端接收到待处理通证时,可获取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可自动触发第二用户端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第二智能合约中与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来对第二用户端所接收到的待处理通证进行进一步处理,以通过第二智能合约的自动触发来扩展通证的处理功能,提高通证处理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并可保证通证的整个处理过程均在区块链上执行,从而确保通证处理的可信度。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为通证设置通证类型,并可为不同通证类型的通证设置所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以使得第二智能合约对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时,可根据待处理通证的通证类型所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来进行处理,使得通证可适用于具有多样性的复杂场景,提高通证的流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通证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通证处理方法在一个应用场景下确定第一智能合约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通证处理方法在一个应用场景下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通证处理方法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下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通证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通证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服务器,用于提高通证处理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使得通证可适用于具有多样性的复杂场景,并能确保通证处理的可信度。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证处理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所述通证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01、接收第一用户端发送的通证处理请求,并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证处理可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通证处理,当用户需要进行通证的处理时,用户可通过其所对应的第一客户端向预设的区块链系统发送通证处理请求,所述区块链系统中接收所述通证处理请求的节点服务器即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以基于区块链系统来进行通证的处理,确保通证流通的可信度。
在此,所述通证处理请求中可携带该用户请求处理的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目标用户所对应的第二用户端,如所述通证处理请求中可携带有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通证标识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第二用户端的网络地址等,所述节点服务器即可接收所述通证处理请求,并可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所述待处理通证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第二用户端,例如,可根据所述通证标识获取所述待处理通证,并可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
其中,所述通证处理请求可以是进行通证转让的处理请求或者是进行通证授权的处理请求,即请求将所述待处理通证转让至所述目标用户,或者请求将所述待处理通证授权给所述目标用户使用等。如在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当用户A需要转让其所具有的通证A给目标用户B时,用户A可通过其所对应的第一用户端向所述区块链系统发送进行通证转让的通证处理请求,所述通证处理请求中即可携带有通证A所对应的通证标识和目标用户B所对应的第二用户端的网络地址等,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服务器A即可接收所述通证处理请求,并可以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到待处理通证(即通证A)和目标用户B所对应的第二用户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用户端和所述第二用户端也可位于所述区块链系统中,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用户端和所述第二用户端之间的所有通证处理操作均可在区块链上进行,以确保通证流通的可信度。
步骤S102、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节点服务器在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到所述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后,可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来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例如,可将所述待处理通证转让或者授权至目标用户B所对应的第二用户端。在此,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网络地址所关联到的智能合约代码来确定。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包括:
步骤S201、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端对应的用户权限;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预先设置不同用户对应的用户权限,以通过用户权限对用户的通证流通进行管控,例如,可预先设置各用户在各通证中的转出或者转入权限等,又如可预先设置各用户自身的冻结或者锁定状态以及冻结或者锁定状态所对应的存在期限等,从而可通过冻结或者锁定状态以及冻结或者锁定状态所对应的存在期限来确定用户所对应的用户权限,其中,预先设置不同用户所对应的用户权限也即为预先设置不同用户所对应的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用户权限。在此,所述节点服务器在获取到所述待处理通证之后,可进一步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用户权限,以根据所述用户权限来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是否有权限处理所述待处理通证。
步骤S202、根据所述用户权限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是否具有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
步骤S203、若所述第一用户端具有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步骤S204、若所述第一用户端不具有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则拒绝所述第一用户端的通证处理请求。
对于上述步骤S202至步骤S204,在获取到所述第一用户端对应的用户权限后,可根据所述用户权限来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是否具有处理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当所述第一用户端具有处理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时,则表明可进行后续的通证处理,此时即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例如,当获取到所述第一用户端对应的用户权限为可自由转入或者转出通证A、通证B等通证,且所述通证处理请求所请求转出的待处理通证为通证B时,则可表明所述第一用户端具有转出通证B的处理权限,此时即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而当所述第一用户端不具有处理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时,则可拒绝本次的通证处理请求,并可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例如,当获取到所述第一用户端对应的用户权限为所有通证的转入和转出功能均被冻结时,则可表明所述第一用户端不具有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此时即可拒绝本次的通证处理请求,并可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以回到接收所述通证处理请求之前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述的预先设置不同用户对应的用户权限中的不同用户还可包括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目标用户,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是否具有处理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的同时,还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第二用户端是否具有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接收权限,即首先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所对应的用户权限,以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端所对应的用户权限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具有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接收权限,若所述第一用户端具有处理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且所述第二用户端具有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接收权限,则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若所述第一用户端不具有处理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或者所述第二用户端不具有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接收权限,则可拒绝本次的通证处理请求。
在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所述通证处理请求可以为将不同通证类型的多个待处理通证发送至同一第二用户端的批量处理请求,即用户可通过一次链上操作可向目标用户转让或者授权多种通证类型的通证,实现待处理通证的批量处理,提高通证的处理效率。如图3所示,该应用场景中,所述通证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301、接收第一用户端发送的通证处理请求,并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不同通证类型的多个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多个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
其中,步骤S301与前述所述的步骤S101的内容相似,原理基本相同,为简明起见,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2、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其中,步骤S302与前述所述的步骤S102中的“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的内容相似,原理基本相同,为简明起见,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3、确定各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二通证类型,并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中各所述第二通证类型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待处理通证除了具有基本的名称、符号、数量等基础属性外,还可具有通证类型的属性,如每种通证类型可具有类型标识、类型名称和类型元数据等,其中,所述类型元数据可为所述待处理通证的附加信息和/或者所述待处理通证与区块链外的数据或者实物产生关联的关联信息,即因在不同的区块链通证化场景下,每一种通证所代表的对象是不同的,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为每一种通证设置特有的类型元数据来关联该类通证的实际代表对象,如在游戏资产通证化场景下,基础属性相同的某一类道具可以是一个通证类型,其类型元数据则可以是该道具的描述信息、视觉外形编码等。
进一步地,各第二用户端可预先设置针对各通证类型的第一校验条件,所述第一校验条件可以为校验所述待处理通证的通证类型是否为所述第二用户端所接收的通证类型的条件等,具体地,所述第一校验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该应用场景中,在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确定出不同通证类型的多个待处理通证和接收这多个待处理通证的一个第二用户端之后,可首先分别确定各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二通证类型,随后可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中各所述第二通证类型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如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中第二通证类型A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A、第二通证类型B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B以及第二通证类型C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C,等等。
步骤S304、判断各所述待处理通证是否满足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
步骤S305、当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均满足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并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反馈的各第一返回结果;
对于步骤S304和步骤S305,在获取到各所述第二通证类型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后,可依次判断各所述待处理通证是否满足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如依次判断待处理通证A是否满足第一校验条件A、待处理通证B是否满足第一校验条件B以及待处理通证C是否第一校验条件C,等等,当存在任意一个待处理通证不满足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时,如当待处理通证A不满足第一校验条件A时,则可拒绝本次的通证处理请求,并可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以实现通证处理的一致性;当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均满足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时,则可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并可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反馈的各第一返回结果。具体地,可以将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对应的第二通证类型和所述第二用户端等作为请求参数传入至所述第一智能合约,以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逐个取出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和所述第二用户端来进行待处理通证的处理。
在此,在将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对应的第二通证类型和所述第二用户端等作为请求参数传入至所述第一智能合约之后,可首先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判断所述请求参数的有效性,例如,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为有效用户(若第二用户端为空用户或者为不存在的用户则为无效用户)、判断各所述第二通证类型是否为有效的通证类型、判断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实际数量是否与请求处理的处理数量一致,等等,以此确定是否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来进行各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若所述请求参数中存在无效参数,则可以拒绝本次的通证处理请求,或者可以发出参数有误的提示信息来提示用户进行修改等;若所述请求参数均为有效参数,则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逐个取出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和所述第二用户端来进行待处理通证的处理,并获取每一次处理所返回的第一返回结果。
步骤S306、判断各所述第一返回结果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步骤S307、若存在任一所述第一返回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
步骤S308、若所有所述第一返回结果均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检测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
对于上述步骤S306至步骤S308,在接收到各所述第一返回结果后,可判断各所述第一返回结果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可为所述待处理通证处理成功所对应的返回标识等,如判断待处理通证A所对应的第一返回结果A、待处理通证B所对应的第一返回结果B、待处理通证C所对应的第一返回结果C是否均为处理成功的返回标识,若第一返回结果A不是处理成功的返回标识,则回滚所有已执行的处理操作,即返回至接收所述通证处理请求之前的状态,以确保通证批量处理中的一致性;若第一返回结果A、第一返回结果B和第一返回结果C均为处理成功的返回标识,则可认为已完成将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的操作,此时则可检测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确实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
步骤S309、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步骤S310、若所述第二用户端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则获取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和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其中,步骤S309、步骤S310分别与后续所述的步骤S103、步骤S104的内容相似,原理基本相同,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详细描述。
在另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所述通证处理请求可以为将同一通证类型的多个待处理通证发送至多个第二用户端的批量处理请求,即用户通过一次链上操作可向多个目标用户转让或者授权同种通证类型的通证,实现待处理通证的批量处理,提高通证的处理效率。如图4所示,该应用场景中,所述通证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401、接收第一用户端发送的通证处理请求,并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同种通证类型的多个待处理通证和分别接收各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各第二用户端;
其中,步骤S401与前述所述的步骤S101的内容相似,原理基本相同,为简明起见,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02、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其中,步骤S402与前述所述的步骤S102中的“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的内容相似,原理基本相同,为简明起见,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03、确定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三通证类型,并获取各所述第二用户端中所述第三通证类型所对应的第二校验条件;
在此,各第二用户端可预先设置针对各通证类型的第二校验条件,所述第二校验条件可与前述所述的第一校验条件相同,即所述第二校验条件也可以为校验所述待处理通证的通证类型是否为所述第二用户端所接收的通证类型的条件等。
该应用场景中,在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确定出同种类型的多个待处理通证和接收这多个待处理通证的多个第二用户端之后,可首先分别确定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三通证类型,随后可获取各所述第二用户端中所述第三通证类型所对应的第二校验条件,如获取第二用户端A中第三通证类型S所对应的第二校验条件S、第二用户端B中第三通证类型S所对应的第二校验条件R以及第二用户端T中第三通证类型S所对应的第二校验条件T,等等。
步骤S404、判断所述待处理通证是否满足各所述第二校验条件;
步骤S405、当所述待处理通证满足所有所述第二校验条件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分别发送至各所述第二用户端,并获取各所述第二用户端反馈的各第二返回结果;
对于步骤S404和步骤S405,在获取到各所述第二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二校验条件后,可依次判断所述待处理通证是否满足各所述第二校验条件,如依次判断待处理通证S是否满足第二用户端A所对应的第二校验条件S、是否满足第二用户端B所对应的第二校验条件R以及是否第二用户端T所对应的第二校验条件T,等等,当存在待处理通证不满足任一第二校验条件时,如当待处理通证S不满足第二校验条件S时,则可拒绝本次的通证处理请求,并可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以实现通证处理的一致性;当所述待处理通证满足所有的第二校验条件时,则可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发送至各所述第二用户端,并可获取各所述第二用户端反馈的第二返回结果。具体地,可将所述待处理通证、所述待处理通证对应的第三通证类型和各所述第二用户端等作为请求参数传入至所述第一智能合约,以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逐个取出所述待处理通证和各所述第二用户端来进行待处理通证的处理。
在此,在将所述待处理通证、所述待处理通证对应的第三通证类型和各所述第二用户端等作为请求参数传入至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后,可首先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判断所述请求参数的有效性,例如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为有效用户(若第二用户端为空用户或者不存在的用户则为无效用户)、判断所述第三通证类型是否为有效的通证类型、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端的实际数量是否与请求处理的处理数量一致,等等,以此确定是否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来进行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若所述请求参数中存在无效参数,则可拒绝本次的通证处理请求,或者可发出参数有误的提示信息来提示用户进行修改等;若所述请求参数均为有效参数,则可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逐个取出所述待处理通证和各所述第二用户端来进行待处理通证的处理,并获取每一次处理所返回的第二返回结果,即获取各所述第二用户端反馈的第二返回结果。
步骤S406、判断各所述第二返回结果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步骤S407、若存在任一所述第二返回结果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
步骤S408、若所有所述第二返回结果均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检测各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接收到所对应的待处理通证;
对于上述步骤S406至步骤S408,在接收到各所述第二用户端返回的第二返回结果后,可判断各所述第二返回结果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可与前述所述的第一预设条件相同,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也可为所述待处理通证处理成功所对应的返回标识等,如判断第二用户端W所返回的第二返回结果W、第二用户端M所返回的第二返回结果M、第二用户端N所返回的第二返回结果N是否均为处理成功的返回标识,若第二返回结果M不是处理成功的返回标识,则可回滚所有已执行的处理操作,即可返回至接收所述通证处理请求之前的状态,以确保通证批量处理中的一致性;若第二返回结果W、第二返回结果M和第二返回结果N均为处理成功的返回标识,则可认为已完成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分别发送至各所述第二用户端的操作,此时则可检测各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确实接收到所对应的待处理通证,如确定第二用户端W是否接收到待处理通证W、确定第二用户端M是否接收到待处理通证M、确定第二用户端N是否接收到待处理通证N,等等。
步骤S409、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步骤S410、若所述第二用户端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则获取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和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其中,步骤S409、步骤S410分别与后续所述的步骤S103、步骤S104的内容相似,原理基本相同,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S103、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节点服务器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已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时,可进一步检测所述第二用户端所对应的目标用户是否为具有第二智能合约的用户,例如,可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端所对应的网络地址是否关联到某一智能合约代码来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所对应的目标用户是否为具有第二智能合约的用户。其中,在不同通证类型的多个待处理通证发送至同一用户的场景中,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是指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有待处理通证;在同种通证类型的多个待处理通证发送至不同用户的场景中,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则是指各所述第二用户端均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
步骤S104、若所述第二用户端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则获取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和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在此,可预先在第二智能合约中为不同通证类型的待处理通证设置所对应的功能逻辑,即设置上述所述的预设处理方式,以根据各所述预设处理方式对不同通证类型的待处理通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因此,若所述目标用户为具有第二智能合约的用户,所述节点服务器则可获取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和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触发目标用户所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来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进一步处理,即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来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最终处理结果。即通过通证类型的设置使得可利用第二智能合约来进行不同类型通证的处理,提高通证处理的多样性,从而使得通证可适用于具有多样性的复杂场景,提高通证的流通性。另外通过进行第二智能合约的自动触发来扩展通证的处理功能,提高通证处理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并可使得通证的整个处理过程均在区块链上执行,确保通证处理的原子性和可信度。
进一步地,在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a、判断所述处理结果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步骤b、若所述处理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则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步骤c、若所述处理结果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则返回处理成功的信息至所述第一用户端和/或者所述第二用户端。
对于步骤a至步骤c,在完成所述待处理通证的最终处理,得到处理结果之后,可判断所述处理结果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可与前述所述的第一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相同,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也可为处理成功所对应的返回标识等,因此,当所述处理结果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时,则可认为所述待处理通证处理成功,此时即可返回处理成功的信息至所述第一用户端和/或者所述第二用户端;当所述处理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时,则可认为所述待处理通证处理失败,此时即可回滚本次处理中所有已执行的处理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二用户端不存在所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且所述节点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时,则也可直接返回处理处理成功的信息至所述第一用户端和/或者所述第二用户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第一用户端发送的通证处理请求时,可根据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对应的第二用户端,并可调用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来将待处理通证发送至第二用户端,而在第二用户端接收到待处理通证时,可获取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可自动触发第二用户端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第二智能合约中与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来对第二用户端所接收到的待处理通证进行进一步处理,以通过第二智能合约的自动触发来扩展通证的处理功能,提高通证处理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并可保证通证的整个处理过程均在区块链上执行,从而确保通证处理的可信度。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为通证设置通证类型,并可为不同通证类型的通证设置所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以使得第二智能合约对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时,可根据待处理通证的通证类型所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来进行处理,使得通证可适用于具有多样性的复杂场景,提高通证的流通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面主要描述了一种通证处理方法,下面将对一种通证处理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证处理装置,应用于区块链系统,所述通证处理装置包括:
通证处理请求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端发送的通证处理请求,并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
第一智能合约调用模块502,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
第二智能合约判断模块503,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第二智能合约触发模块504,用于若所述第二用户端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则获取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和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通证处理装置,还包括:
处理结果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处理结果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第一回滚模块,用于若所述处理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
成功信息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处理结果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返回处理成功的信息至所述第一用户端和/或者所述第二用户端。
优选地,所述通证处理请求接收模块501,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不同通证类型的多个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多个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
所述第一智能合约调用模块502,包括:
第一校验条件获取单元,用于确定各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二通证类型,并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中各所述第二通证类型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
第一校验条件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各所述待处理通证是否满足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
第一返回结果获取单元,用于当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均满足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并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反馈的各第一返回结果;
第一返回结果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各所述第一返回结果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第二回滚单元,用于若存在任一所述第一返回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
可选地,所述通证处理请求接收模块501,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同种通证类型的多个待处理通证和分别接收各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各第二用户端;
所述第一智能合约调用模块502,包括:
第二校验条件获取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三通证类型,并获取各所述第二用户端中所述第三通证类型所对应的第二校验条件;
第二校验条件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处理通证是否满足各所述第二校验条件;
第二返回结果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待处理通证满足各所述第二校验条件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分别发送至各所述第二用户端,并获取各所述第二用户端反馈的各第二返回结果;
第二返回结果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各所述第二返回结果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
第三回滚单元,用于若存在任一所述第二返回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则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智能合约调用模块502,包括:
用户权限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用户权限;
处理权限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权限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是否具有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
第一智能合约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端具有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处理请求拒绝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端不具有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则拒绝所述第一用户端的通证处理请求。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服务器6包括:处理器60、存储器6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0上运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62,例如通证处理程序。所述处理器60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62时实现上述各个通证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4。或者,所述处理器60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6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的模块501至模块504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6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6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可读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62在所述服务器6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服务器6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服务器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0、存储器6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服务器6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服务器6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服务器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6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61可以是所述服务器6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服务器6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61也可以是所述服务器6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服务器6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服务器6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6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及所述服务器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区块链系统,所述通证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端发送的通证处理请求,并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
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
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若所述第二用户端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则获取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和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之后,包括:
判断所述处理结果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若所述处理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
若所述处理结果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返回处理成功的信息至所述第一用户端和/或者所述第二用户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包括:
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不同通证类型的多个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多个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
所述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包括:
确定各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二通证类型,并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中各所述第二通证类型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
判断各所述待处理通证是否满足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
当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均满足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并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反馈的各第一返回结果;
判断各所述第一返回结果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若存在任一所述第一返回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包括:
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同种通证类型的多个待处理通证和分别接收各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各第二用户端;
所述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包括:
确定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三通证类型,并获取各所述第二用户端中所述第三通证类型所对应的第二校验条件;
判断所述待处理通证是否满足各所述第二校验条件;
当所述待处理通证满足各所述第二校验条件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分别发送至各所述第二用户端,并获取各所述第二用户端反馈的各第二返回结果;
判断各所述第二返回结果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
若存在任一所述第二返回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则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用户权限;
根据所述用户权限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是否具有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
若所述第一用户端具有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若所述第一用户端不具有所述待处理通证的处理权限,则拒绝所述第一用户端的通证处理请求。
6.一种通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区块链系统,所述通证处理装置包括:
通证处理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端发送的通证处理请求,并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
第一智能合约调用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
第二智能合约判断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第二智能合约触发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用户端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则获取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和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通证处理方法的步骤。
8.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第一用户端发送的通证处理请求,并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
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端所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
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到所述待处理通证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端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若所述第二用户端存在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则获取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和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一通证类型,并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以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在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中与所述第一通证类型相对应的预设处理方式对所述待处理通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之后,包括:
判断所述处理结果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若所述处理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
若所述处理结果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返回处理成功的信息至所述第一用户端和/或者所述第二用户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包括:
根据所述通证处理请求获取不同通证类型的多个待处理通证和接收所述多个待处理通证的第二用户端;
所述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待处理通证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包括:
确定各所述待处理通证所对应的第二通证类型,并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中各所述第二通证类型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
判断各所述待处理通证是否满足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
当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均满足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条件时,调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各所述待处理通证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端,并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反馈的各第一返回结果;
判断各所述第一返回结果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若存在任一所述第一返回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回滚所有已执行操作。
CN201910967123.5A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通证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Active CN110866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7123.5A CN110866827B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通证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7123.5A CN110866827B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通证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6827A true CN110866827A (zh) 2020-03-06
CN110866827B CN110866827B (zh) 2023-10-20

Family

ID=69652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7123.5A Active CN110866827B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通证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668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1688A (zh) * 2020-04-02 2020-07-28 国金区块链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服务收费系统及其收费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7443A (zh) * 2018-05-17 2018-10-30 北京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共享方法、区块链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036932A1 (en) * 2017-07-26 2019-01-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lockchain authentication via hard/soft token verification
CN109377366A (zh) * 2018-10-23 2019-02-22 杭州能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通证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615523A (zh) * 2019-01-03 2019-04-12 安徽井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非同质通证发行同质通证的方法
CN109658098A (zh) * 2018-12-14 2019-04-19 互链云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证流转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130391A1 (en) * 2016-04-11 2019-05-02 nChain Holdings Limited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alidating tokens for blockchain-based cryptocurrencies
CN110008722A (zh) * 2019-03-27 2019-07-12 互链云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通证转移奖励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90311337A1 (en) * 2018-04-04 2019-10-10 Vijay K. Madisetti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e of Value or Tokens Between Blockchain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30391A1 (en) * 2016-04-11 2019-05-02 nChain Holdings Limited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alidating tokens for blockchain-based cryptocurrencies
US20190036932A1 (en) * 2017-07-26 2019-01-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lockchain authentication via hard/soft token verification
US20190311337A1 (en) * 2018-04-04 2019-10-10 Vijay K. Madisetti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e of Value or Tokens Between Blockchain Networks
CN108717443A (zh) * 2018-05-17 2018-10-30 北京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共享方法、区块链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77366A (zh) * 2018-10-23 2019-02-22 杭州能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通证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658098A (zh) * 2018-12-14 2019-04-19 互链云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证流转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15523A (zh) * 2019-01-03 2019-04-12 安徽井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非同质通证发行同质通证的方法
CN110008722A (zh) * 2019-03-27 2019-07-12 互链云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通证转移奖励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1688A (zh) * 2020-04-02 2020-07-28 国金区块链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服务收费系统及其收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6827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74168B2 (ja) 端末識別方法、ならびにマシン識別コードを登録する方法、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CN106779716B (zh) 基于区块链账户地址的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935094A (zh) 数据库访问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212151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esignated service, service unlocking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8880821B (zh) 一种数字证书的认证方法及设备
CN110570196A (zh) 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740044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5516055B (zh) 数据访问方法、访问设备、目标设备及管理服务器
CN111191212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凭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4565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206605A1 (zh) 防止服务器被攻击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95623B (zh) 接口访问数据验证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11651408B (zh) 获取数据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833109A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0025056A1 (zh) 安全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移动终端
CN111193691B (zh) 授权方法、系统和相关设备
US20150295918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system in web mash-up circumstance and authent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10866827A (zh) 一种通证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US891026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 time secure image based key generation using partial polygons assembled into a master composite image
US20160269420A1 (en) Apparatus for verifying safety of resource, server thereof, and method thereof
CN111078649A (zh) 基于区块链的云上文件存储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707550B (zh) 访问虚拟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935008B (zh) 用户认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72781B (zh) 一种服务获取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49408A (zh)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