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3814B - 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3814B
CN110863814B CN201911065051.1A CN201911065051A CN110863814B CN 110863814 B CN110863814 B CN 110863814B CN 201911065051 A CN201911065051 A CN 201911065051A CN 110863814 B CN110863814 B CN 1108638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liquid production
production
section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50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3814A (zh
Inventor
曹鹏
乔占峰
朱光亚
张�杰
孙圆辉
邵冠铭
孙晓伟
韩海英
常少英
郝建飞
赵继龙
张天付
吕学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650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638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63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3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3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38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7/06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press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lgebra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1)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或单井压力监测资料获取单井产液指数;(2)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3)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4)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5)确定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该方法是在充分利用油藏开发阶段的单井监测资料下完成的,获得的比采液指数更加符合现场实际,并可用于不同区域、不同井之间的对比研究,研究成果能够更好的支撑确定同类型油藏优质储层和开发调整方案的实施。

Description

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及装置,属于碳酸盐岩油藏精细描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精细描述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合理动用有效储层,降低储层非均质性因素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储层的有效动用条件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油藏地质特征不尽相同,核实单井分段的比采液指数,其意义在于可有效辨别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的“甜点”储层,并可结合测井、地震反演等技术方法进行有效预测,以便后期更加合理的动用油气藏。已有技术主要是针对碎屑岩领域,对于碳酸盐岩领域,特别是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领域未见对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的研究报道。
然而目前报道的碎屑岩中对于比采液指数的确定方法,不能较好的适用于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领域,另一方面,目前报道的技术并未达到单井分段采液指数确定的精细程度。故而,常规对于比采液指数的确定方法,不能满足精细描述巨厚型碳酸盐岩油藏和矿场实际分阶段精准开该类油气藏的生产需求。
因此,提供一种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及装置已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其中,所述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包括:
(1)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或单井压力监测资料获取单井产液指数;
(2)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
(3)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
(4)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
(5)确定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在上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或单井压力监测资料获取单井产液指数,包括:
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确定单井产液指数;或者,根据单井压力监测资料,通过获取单井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在上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确定单井产液指数;对于无试井监测资料的单井,根据单井压力监测资料,通过获取单井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在上述的方法中,优先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确定单井产液指数的好处在于所述单井试井监测资料的可靠性更好,即通过试井双对数诊断曲线确定单井压力恢复试井时间足够长且达到拟稳定流动阶段。
在上述的方法中,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在同一时间段测得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的静压和井底流压),并结合同一测试时间段的产量数据和生产压差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或者,根据单井压力监测资料,通过获取单井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在同一时间段测得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的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并结合同一测试时间段的产量数据和生产压差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在上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步骤(2)中,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包括: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在特定工作制度下的分段产油量、产水量和产气量以及单井累计产量;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在特定工作制度下分段产液段以及产液段顶深、底深。
在上述的方法中,优选地,对于同一时间段进行多次工作制度下产液剖面测试的井,选取单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规采用的工作制度下的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分段产油量、产水量和产气量以及单井累计产量;并确定单井分段产液段以及产液段顶深、底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单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规采用的工作制度可为单井初期生产采用的工作制度。
在上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包括: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计算单井分段产液量占同一时间点测得的单井累计产量的比例,即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μ;
其中,
Figure BDA0002259052710000031
Qi为单井分段产液量;Qt=∑Qi=Q1+Q2+…+Qi;Qt为单井累计产量;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试所得到的产液段顶深、底深确定产液段厚度。
在上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包括:
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识别测井解释的油层和干层;
将产液段中测井解释的干层段去除之后所得到的产液段的厚度作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
在上述的方法中,将产液段中测井解释的干层段去除之后所得到的产液段的厚度作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可以提高解释精度。
在上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确定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包括:
利用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对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进行比例批分,得到单井分段产液指数;
根据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及所述单井分段采液指数,计算得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在上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确定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具体包括:
按照公式1),利用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对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进行比例批分,得到单井分段产液指数;
根据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及所述单井分段采液指数,按照公式2)计算得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PIi=μPIt 公式1);
Figure BDA0002259052710000041
公式中:PIt为单井产液指数,PIi为单井分段产液指数,μ为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hi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SPIi为单井分段比产液指数。
在上述的方法中,为便于矿场实际应用,利用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对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进行比例批分的前提是假设邻近层段的生产压差一致。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油田现场单井实际压力恢复试井、产液剖面测试等监测资料,同时结合测井解释成果,综合确定单井分段的产液能力,进而研究不同油藏地质特征条件下储层的有效厚度范围,以满足储层精细地质建模和开发调整方案制定的需求,对于精细精准开发巨厚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装置,其中,所述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装置包括:
单井产液指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或单井压力监测资料获取单井产液指数;
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
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
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
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获取模块,用于确定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在上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确定单井产液指数;或者,根据单井压力监测资料,通过获取单井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在上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确定单井产液指数;对于无试井监测资料的单井,根据单井压力监测资料,通过获取单井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在上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在特定工作制度下的分段产油量、产水量和产气量以及单井累计产量;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在特定工作制度下分段产液段以及产液段顶深、底深。
在上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对于同一时间段进行多次工作制度下产液剖面测试的井,选取单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规采用的工作制度下的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分段产油量、产水量和产气量以及单井累计产量;并确定单井分段产液段以及产液段顶深、底深。
在上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计算单井分段产液量占同一时间点测得的单井累计产量的比例;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试所得到的产液段顶深、底深确定产液段厚度。
在上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识别测井解释的油层和干层;
将产液段中测井解释的干层段去除之后所得到的产液段的厚度作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
在上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对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进行比例批分,得到单井分段产液指数;
根据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及所述单井分段采液指数,计算得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在上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按照公式1),利用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对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进行比例批分,得到单井分段产液指数;
根据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及所述单井分段采液指数,按照公式2)计算得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PIi=μPIt 公式1);
Figure BDA0002259052710000061
公式中:PIt为单井产液指数,PIi为单井分段产液指数,μ为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hi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SPIi为单井分段比产液指数。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上所述的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以上所述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为满足油气田油井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本发明专门针对储层非均质极强的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开展的研究工作,在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生产井监测资料,包含试井测试成果、产液剖面测试成果资料,并充分利用了测井解释成果,使得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的确定更加符合现场实际,研究成果能够更好的支撑巨厚型碳酸盐岩油藏精细和分阶段精准开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典型单井压力恢复试井双对数诊断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典型的单井多种工作制度下的产液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典型单井生产动态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单井特定工作制度下的产液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或单井压力监测资料获取单井产液指数;
步骤102,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
步骤103,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
步骤104,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
步骤105,确定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由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或单井压力监测资料获取单井产液指数;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确定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所述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油田现场单井实际压力恢复试井、产液剖面测试等监测资料,同时结合测井解释成果,综合确定单井分段的产液能力,进而研究不同油藏地质特征条件下储层的有效厚度范围,以满足储层精细地质建模和开发调整方案制定的需求,对于精细精准开发巨厚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或单井压力监测资料获取单井产液指数,包括:
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确定单井产液指数;或者,根据单井压力监测资料,通过获取单井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可以获得试井监测资料的单井,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确定单井产液指数;对于无试井监测资料的单井,根据单井压力监测资料,通过获取单井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包括: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在特定工作制度下的分段产油量、产水量和产气量以及单井累计产量;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在特定工作制度下分段产液段以及产液段顶深、底深。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同一时间段进行多次工作制度下产液剖面测试的井,选取单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规采用的工作制度下的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分段产油量、产水量和产气量以及单井累计产量;并确定单井分段产液段以及产液段顶深、底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包括: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计算单井分段产液量占同一时间点测得的单井累计产量的比例;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试所得到的产液段顶深、底深确定产液段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包括:
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识别测井解释的油层和干层;
将产液段中测井解释的干层段去除之后所得到的产液段的厚度作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包括:
利用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对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进行比例批分,得到单井分段产液指数;
根据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及所述单井分段采液指数,计算得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具体包括:
按照公式1),利用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对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进行比例批分,得到单井分段产液指数;
根据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及所述单井分段采液指数,按照公式2)计算得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PIi=μPIt 公式1);
Figure BDA0002259052710000081
公式中:PIt为单井产液指数,PIi为单井分段产液指数,μ为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hi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SPIi为单井分段比产液指数。
下面是利用本发明方法为某油田某区块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中的单井进行分段计算比采液指数研究的一个实施例,其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或单井压力监测资料获取单井产液指数,具体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研究已进行压力恢复试井测试的单井双对数诊断曲线(如图2所示),优先选择达到拟稳定流动阶段的试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第二步,对于未进行压力恢复试井测试的单井,通过获取单井某一时间段的静压、流压和生产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本实施例中所得到的单井产液指数如下表1所示,表1为供后续进行比采液指数确定的基础数据表。
表1某区块部分单井产液指数确定汇总表
井名 产液指数(bbl/d/psi) 测试方式 监测时间
P1 4.2 压力恢复测试 2014/8/3~2014/8/6
P2 9.6 压力恢复测试 2016/1/1~2016/1/3
P3 15.3 压力恢复测试 2014/7/30~2014/8/2
P4 4.6 流压测试 2017/1/17~2017/1/20
(2)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对所有进行产液剖面测试的生产井,从测试成果数据中获取单井射孔段的实际生产层段(分段产液段以及产液段顶深、底深),见如下表2所示;
第二步,获取实际生产层段对应的产油量、产水量、产气量及单井累计产量,见如下表2所示;
第三步,对于同一时间进行多次工作制度下产液剖面测试的单井,选取与单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规采用的工作制度下的监测资料作为参考,特别是生产初期采用的工作制度下的监测资料作为参考,见图3和图4所示。
该井同一时间段分别测量了油嘴尺寸为32/64’、40/64’、48/64’、64/64’等的4种工作制度下的产液剖面,见图3所示;单井初期生产采用的工作制度的油嘴尺寸为48/64’,因此选择此工作制度下测量的产液剖面(如图5所示)用于后续研究分析,与矿场实际更加吻合,更有实际意义。
表2某区块部分单井产液剖面测试成果数据表
Figure BDA0002259052710000101
(3)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计算单井分段产液量占比和实际产液段厚度,具体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同一时间点测试的单井分段产液量占单井累计产量的百分比;
第二步,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试所获得的产液段的顶底深度,确定射孔段实际产液段的测量厚度值,见如上表2所示。
(4)结合单井测井解释成果,对产液剖面测量的产液段的有效油层厚度进行精细识别和校对,最终确定单井分段的有效产液段厚度,具体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核实单井测井解释的油层和干层;
第二步,将产液段中测井解释的干层段去除之后所得到的产液段的厚度作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见图5和如下表3所示。
图5中,从上到下共射开层段为4段,其中第1段不产液,第3、4段产液段厚度即为实际测量的产液段厚度值(测井解释射开层段全为油层),第2段的实际产液段厚度值为测井解释的油层厚度,也即是产液剖面测量实际产液段厚度值减去测井解释为干层的厚度值,从而获得实际产液段有效厚度值。
表3某区块部分单井产液段核实厚度值汇总表
Figure BDA0002259052710000111
Figure BDA0002259052710000121
(5)确定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具体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按照如上公式1),利用步骤(3)确定的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对步骤(1)确定的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进行比例批分,得到单井分段产液指数;
第二步,根据步骤(4)确定的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及以上所述单井分段采液指数,按照如上公式2)计算得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4所示。
表4某区块部分单井比采液指数计算汇总表
Figure BDA0002259052710000122
Figure BDA0002259052710000131
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计算得到的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确定邻井区域同等条件下的储层有效供液能力,对于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装置,如下面的实施所述。由于这些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在赘述。
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为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系统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单井产液指数获取模块601,用于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或单井压力监测资料获取单井产液指数;
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获取模块602,用于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
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获取模块603,用于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
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获取模块604,用于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
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获取模块605,用于确定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获取模块601具体用于:
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确定单井产液指数;或者,根据单井压力监测资料,通过获取单井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获取模块601进一步用于:
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确定单井产液指数;对于无试井监测资料的单井,根据单井压力监测资料,通过获取单井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获取模块602具体用于: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在特定工作制度下的分段产油量、产水量和产气量以及单井累计产量;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在特定工作制度下分段产液段以及产液段顶深、底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获取模块602进一步用于:
对于同一时间段进行多次工作制度下产液剖面测试的井,选取单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规采用的工作制度下的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分段产油量、产水量和产气量以及单井累计产量;并确定单井分段产液段以及产液段顶深、底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获取模块603具体用于: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计算单井分段产液量占同一时间点测得的单井累计产量的比例;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试所得到的产液段顶深、底深确定产液段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获取模块604具体用于:
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识别测井解释的油层和干层;
将产液段中测井解释的干层段去除之后所得到的产液段的厚度作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获取模块605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对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进行比例批分,得到单井分段产液指数;
根据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及所述单井分段采液指数,计算得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获取模块605进一步用于:
按照公式1),利用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对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进行比例批分,得到单井分段产液指数;
根据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及所述单井分段采液指数,按照公式2)计算得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PIi=μPIt 公式1);
Figure BDA0002259052710000151
公式中:PIt为单井产液指数,PIi为单井分段产液指数,μ为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hi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SPIi为单井分段比产液指数。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是专门针对储层条件极为复杂的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中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进行的研究工作,在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的确定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压力恢复试井、产液剖面测试、测井解释成果以及油井实际生产动态等资料,获得的比采液指数能够更加符合现场实际,并可用于不同区域、不同井之间的对比研究,研究成果能够更好的支撑确定同类型油藏优质储层和开发调整方案的实施。
虽然本发明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发明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发明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发明之间、技术发明与技术发明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Claims (16)

1.一种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包括:
(1)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或单井压力监测资料获取单井产液指数;
(2)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
(3)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
(4)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
(5)确定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具体包括:
按照公式1),利用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对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进行比例劈分,得到单井分段产液指数;
根据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及所述单井分段采液指数,按照公式2)计算得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PIi=μPIt 公式1);
Figure FDA0003732342940000011
公式中:PIt为单井产液指数,PIi为单井分段产液指数,μ为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hi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SPIi为单井分段比产液指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或单井压力监测资料获取单井产液指数,包括:
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确定单井产液指数;或者,根据单井压力监测资料,通过获取单井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确定单井产液指数;对于无试井监测资料的单井,根据单井压力监测资料,通过获取单井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包括: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在特定工作制度下的分段产油量、产水量和产气量以及单井累计产量;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在特定工作制度下分段产液段以及产液段顶深、底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同一时间段进行多次工作制度下产液剖面测试的井,选取单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规采用的工作制度下的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分段产油量、产水量和产气量以及单井累计产量;并确定单井分段产液段以及产液段顶深、底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包括: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计算单井分段产液量占同一时间点测得的单井累计产量的比例;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所得到的产液段顶深、底深确定产液段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包括:
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识别测井解释的油层和干层;
将产液段中测井解释的干层段去除之后所得到的产液段的厚度作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
8.一种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装置包括:
单井产液指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或单井压力监测资料获取单井产液指数;
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
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
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
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获取模块,用于:
按照公式1),利用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对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进行比例劈分,得到单井分段产液指数;
根据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及所述单井分段采液指数,按照公式2)计算得到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
PIi=μPIt 公式1);
Figure FDA0003732342940000021
公式中:PIt为单井产液指数,PIi为单井分段产液指数,μ为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hi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SPIi为单井分段比产液指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确定单井产液指数;或者,根据单井压力监测资料,通过获取单井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井产液指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单井试井监测资料,通过获取油藏的静压和井底流压确定单井产液指数;对于无试井监测资料的单井,根据单井压力监测资料,通过获取单井瞬时的静压和流压数据确定单井产液指数。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在特定工作制度下的分段产油量、产水量和产气量以及单井累计产量;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在特定工作制度下分段产液段以及产液段顶深、底深。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孔段实际产液段以及产液量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对于同一时间段进行多次工作制度下产液剖面测试的井,选取单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规采用的工作制度下的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确定单井分段产油量、产水量和产气量以及单井累计产量;并确定单井分段产液段以及产液段顶深、底深。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井产液段产液量占比和产液段厚度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结果,计算单井分段产液量占同一时间点测得的单井累计产量的比例;
根据单井产液剖面测量所得到的产液段顶深、底深确定产液段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单井测井解释成果,识别测井解释的油层和干层;
将产液段中测井解释的干层段去除之后所得到的产液段的厚度作为单井分段有效产液段厚度。
15.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1911065051.1A 2019-11-04 2019-11-04 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8638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5051.1A CN110863814B (zh) 2019-11-04 2019-11-04 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5051.1A CN110863814B (zh) 2019-11-04 2019-11-04 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3814A CN110863814A (zh) 2020-03-06
CN110863814B true CN110863814B (zh) 2022-10-04

Family

ID=69654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5051.1A Active CN110863814B (zh) 2019-11-04 2019-11-04 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638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9424B2 (en) 2021-02-18 2022-11-15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productivity index of individual laterals under commingled flow
CN115387785A (zh) * 2021-05-21 2022-1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相碳酸盐岩生屑灰岩油藏高渗条带识别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3826B2 (en) * 2002-09-11 2006-12-05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and free production rate and simultaneously completing a borehole
CN102913233B (zh) * 2012-11-03 2015-02-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无因次对比图版的优势流动通道识别方法
CN105626036B (zh) * 2014-11-07 2019-05-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油藏合理产液量油藏工程计算方法
CN104612658B (zh) * 2014-11-25 2016-08-3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用于水平井分段产液识别的试井分析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525909A (zh) * 2015-11-19 2016-04-27 薛云飞 分析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质的方法
CN106097120B (zh) * 2016-06-14 2019-07-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水驱油藏天然水侵、注水与开采平衡状态的确定方法
CN109403961B (zh) * 2018-09-29 2021-09-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合采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3814A (zh) 2020-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9896B (zh) 一种低渗透油气藏直井体积压裂储层改造体积预测方法
EP2904530B1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placement of perforation intervals using facies, fluid boundaries, geobodies and dynamic fluid properties
CN102041995A (zh) 复杂油藏水淹状况监测系统
CN111878073B (zh) 一种致密储层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0863814B (zh) 巨厚型生屑灰岩油藏单井分段比采液指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Wang et al. Determine in-situ stress and characterize complex fractures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from diagnostic fracture injection tests
CN110632657B (zh) 泥岩涂抹型断层封闭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9555515A (zh) 地层坍塌压力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1553067B (zh) 页岩油藏压裂水平井不停井试井测试和解释方法、装置
WO2022011015A1 (en) Optimization of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dfn) using streamlines and machine learning
CN106014365A (zh) 一种预测水驱开发油田产量递减率的方法
CN111155980B (zh) 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983406B (zh)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参数指标评价方法
CN110735634B (zh) 一种灰岩油藏动态渗透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0429545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valuating and ranking geobodies using a euler characteristic
US10460051B2 (en) Computationally-efficient modeling of viscous fingering effect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 agent injected at multiple injection concentrations
CN107965308B (zh) 单井产水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Li et al. A practical workflow for determining the individual-stage fracture network using flowback dynamics and microseismic data: A case study
Shojaei et al. Optimizing unconventional field development through an integrat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simulation approach
Lu et al.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fracture propagation in multiple fracturing with complex well interference
Rahim et al. Evaluation of fracture treatments using a layered-reservoir description: field examples
US11294349B1 (en) Injection withdrawal tracer tests to assess proppant placement
Baker et al. An integrated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a heavy oil naturally fractured carbonate reservoir
Yahyaoui Reservoir Characterisation using Tracers: Analytical versus Numerical Methods
Han et al. New demands for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improve reservoir studies in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