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6144B -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6144B
CN110856144B CN201911008465.0A CN201911008465A CN110856144B CN 110856144 B CN110856144 B CN 110856144B CN 201911008465 A CN201911008465 A CN 201911008465A CN 110856144 B CN110856144 B CN 110856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code
content
cache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84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6144A (zh
Inventor
杜清河
李艳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0084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6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6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6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6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6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本发明通过LT码对待缓存的文件进行编码,文件被碎片化,由边缘用户设备缓存。由于编码包较小,每个用户缓存的编码包数目少,占用的内存小,充分利用了设备的空闲内存,提高了系统的内存利用率。内容请求者可以通过D2D通信获取其他用户缓存的内容,用户既是内容请求者也是内容提供者,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中的共享思维,提高了内存利用率。本发明的内容在网络边缘以雾化状态存储,缓存内容靠近内容请求用户,内容请求用户能够以更高的概率获取请求文件,实现更好的缓存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设备数目剧增、移动数据流量激增等现状给移动通信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网络负载增加,带宽资源紧张,网络延时增大,用户体验变差。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通过将存储、计算、服务等迁移到靠近用户端的网络边缘处来解决上述问题。移动边缘计算中的缓存技术通过将流行内容缓存到网络边缘处(如边缘服务器、用户设备等),有效缓解回程链路带宽压力,降低网络时延。相比于边缘服务器处的内容缓存,在用户终端缓存流行内容,用户不仅可以在其缓存中存储流行内容以满足自己的请求,还可以通过D2D通信直接从其他用户那里获取内容,使得系统总缓存能力随着网络中缓存设备的数量而增长。编码缓存作为一种利用缓存制造多播机会来减小通信负载的新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关注。LT码作为一种无速率喷泉码,编码器可以生成的编码符号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可以在边缘缓存中灵活应用。
尽管现有的基于LT码的编码缓存方案已经设计了缓存放置策略,但是没有针对编码缓存特定参数的描述,尤其是缓存冗余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对于给定的MEC网络以及文件大小,给出LT编码参数和缓存冗余,确保内容请求者可以通过D2D通信,从附近的少数缓存用户处获得编码包,以99.9%的概率恢复出原始文件。本发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的存储空间,还可以减轻从远程服务器获取内容带来的带宽负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文件库根据内容流行度分布,随机决定待缓存的文件f;
步骤二,根据待缓存的文件f,确定LT编码参数,再根据LT编码参数,获得恢复原始待缓存的文件f所需要的编码包缓存冗余γf
步骤三,根据编码包缓存冗余γf判断待缓存的文件f是否满足边缘缓存内存限制;
若满足,继续步骤四,若不满足,结束此轮内存放置,返回步骤一,等待用户释放缓存内存;
步骤四,根据编码包缓存冗余γf,通过LT编码器获得k(1+γf)个编码包,然后将这些编码包均匀分发给系统中的每个用户,其中k表示将文件f等分后的数据包数目;
步骤五,内容请求用户发送请求,通过D2D通信从周围的缓存用户处获取编码包,边接收边解码,直至恢复出请求文件。
步骤一中,假定文件的流行度服从Zipf分布。
编码包缓存冗余γf为: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21
其中,γ'f为理论恢复文件冗余,U为缓存用户数目,λ为用户之间能够进行D2D通信的接触率。
步骤四中,每个用户缓存关于待缓存的文件f的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22
个编码包。
步骤五中,内容请求用户向周围的用户广播内容f的下载请求,收到请求的用户检查缓存中是否有文件f的编码包,若有,则通过D2D通信向内容请求者传输编码包,内容请求者边接收边解码,直至恢复出原始请求文件,不再接收编码包。
步骤五中,解码采用高斯消去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LT码对待缓存的文件进行编码,文件被碎片化,由边缘用户设备缓存。由于编码包较小,每个用户缓存的编码包数目少,占用的内存小,充分利用了设备的空闲内存,提高了系统的内存利用率。内容请求者可以通过D2D通信获取其他用户缓存的内容,用户既是内容请求者也是内容提供者,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中的共享思维,提高了内存利用率。本发明的内容在网络边缘以雾化状态存储,缓存内容靠近内容请求用户,提升了用户体验。本发明中内容请求用户能够以更高的概率获取请求文件,实现更好的缓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2为不同数据包数目k和理论恢复概率1-δ下,LT码编码参数c=0.04时,鲁棒孤子度分布中参数β的变化情况图;
图3为不同用户接触率下,恢复出原始文件所需的缓存冗余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的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1、确定缓存文件;
由于假设了用户请求内容的概率服从Zipf分布,那么排名在第i位的文件被用户缓存的概率为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31
现有研究表明,αz的值越大,i越靠前的内容被请求的几率也越高,即热门内容越集中。αz的取值一般在0.2到1之间。根据Zipf分布逐一随机预测请求内容,即将被用户缓存到网络边缘的内容。
步骤2、确定缓存冗余;
假设文件f大小为Cf,将文件f等分为kf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具有相同的长度lf,则Cf=kf·lf。利用LT编码器对文件f的数据包进行编码。
本发明中,LT编码采用的度分布为鲁棒孤子分布: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41
对于k个数据包,满足: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42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43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44
其中,c为大于0的常数,解码成功的概率为1-δ。在本方法中,为保证恢复率,令δ=0.001。根据多次试验,对于不同的k值,c=0.04时,能在较小的恢复冗余下保证恢复率达到99.9%,平衡缓存内存限制和高概率内容恢复之间的矛盾。
根据上述LT编码理论可得,要以1-δ的概率恢复出原始文件,则内容请求用户需要收集到Kf=kfβ个编码包,定义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45
为恢复冗余的理论值。图2描述了LT编码参数c=0.04时,鲁棒孤子分布参数β值随k,δ变化的曲线图。由于系统中用户之间能够进行D2D通信的接触率为λ,则内容请求用户要想恢复出文件f,需满足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46
其中Ncached表示每个用户缓存的编码包数目。基于缓存内存约束,取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47
那么边缘处缓存的编码包数目为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48
计算出相应的缓存冗余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49
假设用户用于存储缓存内容的空间为M,第j次选择文件时,用户剩余的缓存内存为Mj,(M1=M)。则内存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51
判断第j次(初始值为1)选定的文件f是否满足边缘缓存内存约束,若满足,令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52
j=j+1,继续步骤3;若不满足,结束此轮内存放置,j=1,Mj=M,返回步骤1,等待用户释放缓存内存,开始新一轮缓存放置。
步骤3、文件LT编码及内容放置;
首先根据步骤2中确定的数据包数目kf,及每个数据包的长度为lf,对文件f进行切分。根据步骤2中计算的缓存冗余可知,对kf个数据包进行编码,获得kf(1+γf)个编码包。
接下来的编码过程可简述为:根据鲁棒孤子度分布,随机产生kf(1+γf)个度,度分布μ(d)在步骤2中给出了详细表达式。对于任意一个度d,从kf个数据包中随机选择d个,逐一进行异或操作,形成一个编码包,这一过程重复kf(1+γf)次,最终得到所有个kf(1+γf)编码包,LT编码过程结束。除了异或原始数据包得到长度为l的包,编码包中还需加入文件信息以及长度为kf的编码包组成信息。
将处理好的编码包均匀放置在系统中的每个用户处,即每个用户缓存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53
个编码包,结合步骤2,显然有
Figure BDA0002243464930000054
编码包是边生成边放置的。此时,系统中的每个用户均缓存了文件f的编码包,意味着文件f以碎片化的状态散布于系统中。
此时,文件f放置结束,服务器继续步骤1,进行下一文件的放置。
步骤4、内容请求与分发;
内容请求用户通过D2D通信,向周围的用户广播内容f的下载请求。周围用户收到请求后,检索自身缓存中是否存储了文件f的编码包,若有,则通过D2D通信向内容请求者传输编码包,内容请求者边接收边解码,直至恢复出原始请求文件,就不再接收编码包。至此,文件f的请求与分发过程结束。图3表明,满足内存限制时,不同的接触率下,总能存在适当的缓存冗余,使得内容请求者以99.9%的概率恢复出所需文件,同时仿真结果表明,实际恢复率99.9%时所需的缓存冗余要小于步骤3中计算出的缓存冗余。用户端的LT解码器采用高斯消去的解码方式,需要利用编码包中的异或信息。恢复请求文件时,内容请求用户不必关心接收到的编码包的具体内容,只要保证收集到足量的编码包,就可以恢复出所需要的内容。用户作为内容请求者的同时,也是内容提供者,实现了缓存内容的共享。

Claims (5)

1.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文件库根据内容流行度分布,随机决定待缓存的文件f;
步骤二,根据待缓存的文件f,确定LT编码参数,再根据LT编码参数,获得恢复原始待缓存的文件f所需要的编码包缓存冗余γf
确定缓存冗余的具体方法如下:
假设文件f大小为Cf,将文件f等分为kf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具有相同的长度lf,则Cf=kf·lf,利用LT编码器对文件f的数据包进行编码;
LT编码采用的度分布为鲁棒孤子分布:
Figure FDA0003089989550000011
对于kf个数据包,满足:
Figure FDA0003089989550000012
Figure FDA0003089989550000013
Figure FDA0003089989550000014
要以1-δ的概率恢复出原始文件,则内容请求用户需要收集到Kf=kfβ个编码包,定义
Figure FDA0003089989550000015
Figure FDA0003089989550000016
为恢复冗余的理论值,由于系统中用户之间能够进行D2D通信的接触率为λ,则内容请求用户要想恢复出文件f,需满足
Figure FDA0003089989550000017
其中
Figure FDA0003089989550000018
表示每个用户缓存的编码包数目,基于缓存内存约束,取
Figure FDA0003089989550000019
那么边缘处缓存的编码包数目为
Figure FDA00030899895500000110
计算出相应的缓存冗余
Figure FDA00030899895500000111
U为参与缓存的用户数目;
步骤三,根据编码包缓存冗余γf判断待缓存的文件f是否满足边缘缓存内存限制;
若满足,继续步骤四,若不满足,结束此轮内存放置,返回步骤一,等待用户释放缓存内存;
步骤四,根据编码包缓存冗余γf,通过LT编码器获得kf(1+γf)个编码包,然后将这些编码包均匀分发给系统中的每个用户,其中kf表示将文件f等分后的数据包数目;通过LT编码器获得kf(1+γf)个编码包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根据确定的数据包数目kf,及每个数据包的长度为lf,对文件f进行切分,根据缓存冗余可知,对kf个数据包进行编码,获得kf(1+γf)个编码包;
根据鲁棒孤子度分布,随机产生kf(1+γf)个度,对于任意一个度值d,从kf个数据包中随机选择d个,逐一进行异或操作,形成一个编码包,这一过程重复kf(1+γf)次,最终得到所有kf(1+γf)编码包,LT编码过程结束;
步骤五,内容请求用户发送请求,通过D2D通信从周围的缓存用户处获取编码包,边接收边解码,直至恢复出请求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假定文件的流行度服从Zipf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每个用户缓存关于待缓存的文件f的
Figure FDA0003089989550000021
个编码包,U为缓存用户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内容请求用户向周围的用户广播内容f的下载请求,收到请求的用户检查缓存中是否有文件f的编码包,若有,则通过D2D通信向内容请求者传输编码包,内容请求者边接收边解码,直至恢复出原始请求文件,不再接收编码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解码采用高斯消去法。
CN201911008465.0A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 Active CN110856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8465.0A CN110856144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8465.0A CN110856144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6144A CN110856144A (zh) 2020-02-28
CN110856144B true CN110856144B (zh) 2021-09-07

Family

ID=69597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8465.0A Active CN110856144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61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2726B (zh) * 2020-12-31 2022-06-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Fog-RAN网络缓存放置问题的建模和决策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76739A2 (en) * 2017-03-13 2018-09-19 IPCom GmbH & Co. KG Network controlled caching
WO2018223964A1 (zh) * 2017-06-05 2018-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缓存数据控制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4727B (zh) * 2014-07-24 2017-05-17 中国传媒大学 一种基于Raptor码的大文件传输方法
EP3107266A1 (en) * 2015-06-16 2016-12-21 Saguna Networks Ltd. Methods circuits devices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achine executable instructions for transporting packetized data across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7004196A1 (en) * 2015-06-29 2017-01-05 Vid Scale, Inc. Dash caching proxy application
CN105846958B (zh) * 2016-04-01 2019-04-23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面向深空通信的分布式系统Raptor码传输方法
CN109714130B (zh) * 2018-11-28 2020-05-15 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喷泉码的文件传输方法
CN110247732B (zh) * 2019-05-16 2020-08-18 西安交通大学 多播环境中基于混合译码的喷泉码的编码设计方法
CN110290558B (zh) * 2019-06-24 2021-01-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缓存辅助的多中继传输系统中基于时延的安全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76739A2 (en) * 2017-03-13 2018-09-19 IPCom GmbH & Co. KG Network controlled caching
WO2018223964A1 (zh) * 2017-06-05 2018-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缓存数据控制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6144A (zh) 202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90774A1 (zh) 动态自适应视频流媒体的码率控制与版本选择方法及系统
US813022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using a deterministic caching apparatus
CN104283777B (zh) 报文压缩的方法和装置
JP2006031693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コーディングを使用したコンテンツ配信
CN110351780B (zh) 一种基于编码缓存的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4054319A (zh) 在弹性云文件系统中减少延迟和成本
CN110856144B (zh)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基于lt码的雾化缓存方法
CN103546161A (zh) 基于二进制位处理的无损压缩方法
CN103781115A (zh) 一种蜂窝网络中基于传输代价的分布式基站缓存替换方法
CN103152606B (zh) 视频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
Parag et al. Latency analysis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Yan et al. Online coded caching with random access
CN111314349B (zh) 雾无线接入网中基于联合最大距离可分码与簇协作的编码缓存方法
WO2021136400A1 (zh) 上行信号压缩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407383A (zh) 一种多版本视频点播流媒体服务器集群资源预测方法
CN111031511A (zh) 一种面向物联网的可变粒度实时环境数据采集方法
CN113783933B (zh) 基于编码缓存的双层网络通信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3929404B (zh) 一种解析HTTP chunked编码数据的方法
KR101928650B1 (ko) 제한된 캐시 메모리 환경에서 파일 및 화질의 선호도를 고려한 파일 저장 방법 및 파일 저장 장치
CN103929447B (zh) 一种基于PEEK操作的解析HTTP chunked编码数据的方法
CN103427951B (zh) 带有编码冗余控制的数据转发方法
CN110868445B (zh) 一种雾无线接入网中的多请求异步编码缓存方法
CN113329344B (zh) 一种用于通讯网络的文件推荐的方法
CN106302573B (zh) 一种采用擦除码处理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8733542A (zh) 编码数据缓存方法、文件解码方法以及文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