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1938B - 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1938B
CN110851938B CN201810835580.4A CN201810835580A CN110851938B CN 110851938 B CN110851938 B CN 110851938B CN 201810835580 A CN201810835580 A CN 201810835580A CN 110851938 B CN110851938 B CN 1108519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data
oil well
reservoirs
bottom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355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1938A (zh
Inventor
杨文明
汪如军
昌伦杰
范颂文
朱忠谦
刘勇
陈利新
于志楠
孙红海
程开河
袁晓满
刘敏
林清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355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19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1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1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1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1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根据每个第一时刻对应的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拟合曲线的拟合关系为线性关系,判断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待测油井判定为多套储集体。本发明提供多套储集体判断方,通过判断拟合曲线中是否存在拐点从而来确定待测油井是否为多套储集体,进而确定储层中多套储集体的分布规律,为油田碳酸盐岩油井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方便快捷经济性。

Description

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碳酸盐岩油井大量被发现,其中,碳酸盐岩油井是指碳酸盐岩圈闭中所聚集的油气聚集。
碳酸盐岩是非均质的缝洞型储层,缝洞单元的能量不足,导致碳酸盐岩油井递减非常快,通常自然递减达30%以上。因此,碳酸盐岩油井的“高产不稳产”的难题依旧存在,但是在某些碳酸盐岩油井,产量递减后未采取措施,产量又恢复一定程度,甚至超过前期的自喷产量,且地层能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可见,为了能够对油田碳酸盐岩油井管理提供依据,如何准确判断储层中多套储集体的分布规律变得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及装置,以判断储层中多套储集体的分布规律,从而为油田碳酸盐岩油井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其中,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为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待测油井的总产出油量数据;
根据每个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所述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所述拟合曲线的拟合关系为线性关系;
判断所述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待测油井判定为多套储集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所述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包括:
在二维坐标系内标注每个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特征数据点,所述特征数据点在所述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横坐标数值为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所述特征数据点在所述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所述井底流压数据;
根据线性关系对所有所述特征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一次曲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将所述待测油井判定为多套储集体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拐点数量;
根据所述拐点数量确定当前所述待测油井参与供液的储集体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将所述待测油井判定为多套储集体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第一拐点对应的第一变化时刻,其中,所述第一变化时刻即为新的储集体动用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井底流压数据通过井下压力计获得,所述井下压力计设置在所述待测油井中;
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通过流量计获得,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待测油井的出油口。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套储集体判断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其中,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为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待测油井的总产出油量数据;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所述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所述拟合曲线的拟合关系为线性关系;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拟合曲线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时,将所述待测油井判定为多套储集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在二维坐标系内标注每个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特征数据点,所述特征数据点在所述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横坐标数值为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所述特征数据点在所述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所述井底流压数据;
根据线性关系对所有所述特征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一次曲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拐点数量;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拐点数量确定当前所述待测油井参与供液的储集体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第一拐点对应的第一变化时刻,其中,所述第一变化时刻即为新的储集体动用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井底流压数据通过井下压力计获得,所述井下压力计设置在所述待测油井中;
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通过流量计获得,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待测油井的出油口。
本发明提供的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并通过线性拟合的方式得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井底流压数据之间的一次拟合曲线,再通过判断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即判断拟合曲线中是否存在拐点从而来确定待测油井是否为多套储集体,进而确定储层中多套储集体的分布规律,为油田碳酸盐岩油井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方便快捷经济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利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对一油井测量后的拟合曲线;
图3是利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另一油井测量后的拟合曲线;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多套储集体供油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套储集体判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
具体地,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其中,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为在第一时刻之前待测油井的总产出油量数据。
其中,可以通过设置在待测油井出油口处的流量计来获取每天对应的产出油量,然后累计每天的产出油量从而得到第一时刻对应的累计产出油量数据。
而对于井底流压数据,则可以通过设置在待测油井中的井下压力计获得。其中,井底流压表示油、气从地层流到井底后剩余的压力。
步骤102、根据每个第一时刻对应的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
具体地,根据每个第一时刻对应的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并且拟合曲线的拟合关系为线性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2是利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对一油井测量后的拟合曲线,图3是利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另一油井测量后的拟合曲线。如图2-图3所示,可以建立二维坐标系,然后在二维坐标系内标注每个第一时刻对应特征数据点,其中,特征数据点在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横坐标数值为累计产出油量,而特征数据点在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井底流压数据。然后,根据线性关系对所有特征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一次曲线。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多套储集体供油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对于多套储集体:第一套储集体参与供液后,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压力越来越低,由于存在第二套储集体,第一套和第二套储集体压力平衡关系被打破,导致第二套储集体对于第一套储集体供液;同理第三套储集体对于第二套储集体供液。
其中,同一油藏油品性质基本一致,两套储集体未开采前两者地层压力基本相等,随着油井开发的延续,第一套储集体的地层压力逐渐降低,所以第一套储集体井底流压也逐渐降低,随着第一储集体地层压力逐渐降低,和第二套储集体压力逐渐不平衡,导致第二储集体大于第一储集体,直至达到连通开启压力差。
继续参照图2-图3,在第二套储集体开始启动动用参与供液,形成累计产出油量与井底流压的一系列不同斜率的线段,其中,相邻的两条线段的交点即为参与流动的临界点。
步骤103、判断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104,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105。
具体地,由于在每套新的储集体开始启动动用参与油井供液时,在上述的二维坐标系中就会形成累计产出油量与井底流压的一系列不同斜率的线段,因此通过判断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即可判断出该待测油井是否为多套储集体。
步骤104、将待测油井判定为多套储集体。
步骤105、将待测油井判定为单储集体。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并通过线性拟合的方式得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井底流压数据之间的一次拟合曲线,再通过判断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即判断拟合曲线中是否存在拐点从而来确定待测油井是否为多套储集体,进而确定储层中多套储集体的分布规律,为油田碳酸盐岩油井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方便快捷经济性。
图5是本发明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
具体地,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其中,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为在第一时刻之前待测油井的总产出油量数据。
其中,可以通过设置在待测油井出油口处的流量计来获取每天对应的产出油量,然后累计每天的产出油量从而得到第一时刻对应的累计产出油量数据。
而对于井底流压数据,则可以通过设置在待测油井中的井下压力计获得。其中,井底流压表示油、气从地层流到井底后剩余的压力。
步骤202、根据每个第一时刻对应的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
具体地,根据每个第一时刻对应的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并且拟合曲线的拟合关系为线性关系。
如图2-图3所示,可以建立二维坐标系,然后在二维坐标系内标注每个第一时刻对应特征数据点,其中,特征数据点在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横坐标数值为累计产出油量,而特征数据点在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井底流压数据。然后,根据线性关系对所有特征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一次曲线。
如图4所示,对于多套储集体:第一套储集体参与供液后,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压力越来越低,由于存在第二套储集体,第一套和第二套储集体压力平衡关系被打破,导致第二套储集体对于第一套储集体供液;同理第三套储集体对于第二套储集体供液。
其中,同一油藏油品性质基本一致,两套储集体未开采前两者地层压力基本相等,随着油井开发的延续,第一套储集体的地层压力逐渐降低,所以第一套储集体井底流压也逐渐降低,随着第一储集体地层压力逐渐降低,和第二套储集体压力逐渐不平衡,导致第二储集体大于第一储集体,直至达到连通开启压力差。
继续参照图2-图3,在第二套储集体开始启动动用参与供液,形成累计产出油量与井底流压的一系列不同斜率的线段,其中,相邻的两条线段的交点即为参与流动的临界点。
步骤203、判断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204,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205。
具体地,由于在每套新的储集体开始启动动用参与油井供液时,在上述的二维坐标系中就会形成累计产出油量与井底流压的一系列不同斜率的线段,因此通过判断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即可判断出该待测油井是否为多套储集体。
步骤204、将待测油井判定为多套储集体。
步骤205、将待测油井判定为单储集体。
步骤206、获取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拐点数量。
步骤207、根据拐点数量确定当前待测油井参与供液的储集体数量。
图6是本发明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
具体地,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其中,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为在第一时刻之前待测油井的总产出油量数据。
其中,可以通过设置在待测油井出油口处的流量计来获取每天对应的产出油量,然后累计每天的产出油量从而得到第一时刻对应的累计产出油量数据。
而对于井底流压数据,则可以通过设置在待测油井中的井下压力计获得。其中,井底流压表示油、气从地层流到井底后剩余的压力。
步骤302、根据每个第一时刻对应的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
具体地,根据每个第一时刻对应的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并且拟合曲线的拟合关系为线性关系。
如图2-图3所示,可以建立二维坐标系,然后在二维坐标系内标注每个第一时刻对应特征数据点,其中,特征数据点在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横坐标数值为累计产出油量,而特征数据点在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井底流压数据。然后,根据线性关系对所有特征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一次曲线。
如图4所示,对于多套储集体:第一套储集体参与供液后,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压力越来越低,由于存在第二套储集体,第一套和第二套储集体压力平衡关系被打破,导致第二套储集体对于第一套储集体供液;同理第三套储集体对于第二套储集体供液。
其中,同一油藏油品性质基本一致,两套储集体未开采前两者地层压力基本相等,随着油井开发的延续,第一套储集体的地层压力逐渐降低,所以第一套储集体井底流压也逐渐降低,随着第一储集体地层压力逐渐降低,和第二套储集体压力逐渐不平衡,导致第二储集体大于第一储集体,直至达到连通开启压力差。
继续参照图2-图3,在第二套储集体开始启动动用参与供液,形成累计产出油量与井底流压的一系列不同斜率的线段,其中,相邻的两条线段的交点即为参与流动的临界点。
步骤303、判断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304,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305。
具体地,由于在每套新的储集体开始启动动用参与油井供液时,在上述的二维坐标系中就会形成累计产出油量与井底流压的一系列不同斜率的线段,因此通过判断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即可判断出该待测油井是否为多套储集体。
步骤304、将待测油井判定为多套储集体。
步骤305、将待测油井判定为单储集体。
步骤306、获取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拐点数量。
步骤307、根据拐点数量确定当前待测油井参与供液的储集体数量。
步骤308、获取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第一拐点对应的第一变化时刻。
具体地,获取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第一拐点对应的第一变化时刻,其中,第一变化时刻即为新的储集体动用的时间。
图7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套储集体判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套储集体判断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01,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其中,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为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待测油井的总产出油量数据;
计算模块402,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所述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所述拟合曲线的拟合关系为线性关系;
判断模块403,用于判断所述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
确定模块404,用于当所述拟合曲线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时,将所述待测油井判定为多套储集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计算模块402,具体用于:
在二维坐标系内标注每个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特征数据点,所述特征数据点在所述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横坐标数值为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所述特征数据点在所述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所述井底流压数据;
根据线性关系对所有所述特征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一次曲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401,还用于获取所述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拐点数量;
所述确定模块404,还用于根据所述拐点数量确定当前所述待测油井参与供液的储集体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401,还用于获取所述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第一拐点对应的第一变化时刻,其中,所述第一变化时刻即为新的储集体动用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井底流压数据通过井下压力计获得,所述井下压力计设置在所述待测油井中;
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通过流量计获得,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待测油井的出油口。
图7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多套储集体判断装置,可用于执行图1、图5以及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其中,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为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待测油井的总产出油量数据;
根据每个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所述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所述拟合曲线的拟合关系为线性关系;
判断所述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待测油井判定为多套储集体;
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所述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包括:
在二维坐标系内标注每个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特征数据点,所述特征数据点在所述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横坐标数值为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所述特征数据点在所述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所述井底流压数据;
根据线性关系对所有所述特征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一次曲线;
在所述将所述待测油井判定为多套储集体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拐点数量;
根据所述拐点数量确定当前所述待测油井参与供液的储集体数量;
获取所述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第一拐点对应的第一变化时刻,其中,所述第一变化时刻即为新的储集体动用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底流压数据通过井下压力计获得,所述井下压力计设置在所述待测油井中;
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通过流量计获得,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待测油井的出油口。
3.一种多套储集体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第一时刻待测油井的井底流压数据以及累计产出油量数据,其中,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为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前所述待测油井的总产出油量数据;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与所述井底流压数据计算拟合曲线,所述拟合曲线的拟合关系为线性关系;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拟合曲线是否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拟合曲线包括多段斜率不同的一次曲线时,将所述待测油井判定为多套储集体;
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在二维坐标系内标注每个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特征数据点,所述特征数据点在所述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横坐标数值为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所述特征数据点在所述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所述井底流压数据;
根据线性关系对所有所述特征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一次曲线;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拐点数量;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拐点数量确定当前所述待测油井参与供液的储集体数量;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拟合曲线中斜率发生变化的第一拐点对应的第一变化时刻,其中,所述第一变化时刻即为新的储集体动用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套储集体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底流压数据通过井下压力计获得,所述井下压力计设置在所述待测油井中;
所述累计产出油量数据通过流量计获得,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待测油井的出油口。
CN201810835580.4A 2018-07-26 2018-07-26 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8519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35580.4A CN110851938B (zh) 2018-07-26 2018-07-26 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35580.4A CN110851938B (zh) 2018-07-26 2018-07-26 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1938A CN110851938A (zh) 2020-02-28
CN110851938B true CN110851938B (zh) 2022-11-01

Family

ID=69594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35580.4A Active CN110851938B (zh) 2018-07-26 2018-07-26 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193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2827A (zh) * 2014-04-03 2014-07-02 刘鑫 一种碳酸盐岩水平井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CN107130955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井底流压的确定方法及储集体天然能量的确定方法
CN108180008A (zh) * 2017-12-27 2018-06-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可采储量的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2827A (zh) * 2014-04-03 2014-07-02 刘鑫 一种碳酸盐岩水平井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CN107130955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井底流压的确定方法及储集体天然能量的确定方法
CN108180008A (zh) * 2017-12-27 2018-06-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可采储量的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PDA方法的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评价;吕心瑞等;《断块油气田》;20170325(第02期);全文 *
缝洞型碳酸盐岩注水指示曲线理论改进新模型;梅胜文等;《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015(第29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1938A (zh) 202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0414B (zh) 预测全油藏产区类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50871B (zh) 利用地下水位与位移实时监测的滑坡预测方法
US6182013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estimating the location of an oil-water interface in a petroleum reservoir
CN111287740B (zh) 基于真实应变下的异常高压气藏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CN109933745A (zh) 一种基于模糊判断的水合物钻采风险智能判断方法
CN103510940B (zh) 机械采油井工况综合诊断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9033504B (zh) 一种油水井套管损坏预测方法
CN102748007B (zh) 一种试井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4405374B (zh) 一种致密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测量方法
CN103293562A (zh) 一种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储量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09488266B (zh) 气井配产方法及系统
CN105525917A (zh) 识别储层的方法以及识别储层中流体类型的方法
CA2963060C (en) Estimating cuttings removal
CN110851938B (zh) 多套储集体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12183800B (zh) 一种预测水驱油藏原油可采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15977586B (zh) 一种海上气井产能评价新方法
CN110857625B (zh) 碳酸盐岩有封闭水体缝洞单元储量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265259A (zh) 产能跟踪与评价方法
Singh Aquifer boundaries and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simplified
US1028876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nnular fill material based on resistivity measurements
CN111350488B (zh) 矿山潜孔钻机钻孔深度和钻孔速度监测方法及装置
NO34730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content of a multiphase flow
CN104533348B (zh) 油井举升用的防偏磨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205422705U (zh) 井底、输气管道积液量确定、起泡剂供给控制系统
CN114547850B (zh) 一种基于多元回归的气井早期采收率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